中医古书中的经络代表什么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中医古书中的经络代表什么呢?,第1张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昔日黄帝40余岁自感身体日渐衰退,自感大业未成的他不免忧虑,于是向上天祈求延寿之法,梦中一天神让他拜师广成之。于是,他师承广成子经半年修炼,打通了任瞥二脉,又炼9年,打通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并有了透视功能,能观察到人体内的365穴。后来,他把这些秘密写进了《黄帝内经》里。之后的周文王、老子、八仙、孙思邈、陈抟、张三丰都深谙经

络、穴位之奥秘。

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时,曾反复参阅《灵枢》、《素问》,却始终无法明白四千年前的黄帝是怎么知道人体有这些经络和穴位的,厂后有一道士传给他小周天功,经半年修炼,一日忽大叫“我的任督二脉通了”。惊喜之余,他把自己的亲身体会写进了《本草纲目》,并说:“关于经络腧穴,唯反观内照者得查之!”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这个通道里运行的不是那种物质,而是多种物质。

首先谈的是,中医理论大粗的血管为经,小细血管为络的经络,此经络概念指的是血管,血管中含白细胞、红细胞、t 细胞、氧气、水液等,因 现代医学、解剖学都清楚血管中含有的物质是什么,所以下面谈中医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之经络。

为什么许多人,甚至现代医学的大医家都不清楚,经络里运行的是什么物质,有的还怀疑经络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把中医同生物物理学、物理学、解剖学等科学结合起来。

七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约见了生物物理学家祝总骧,对他说,尽快把经络的实质搞清楚,中医经络的理论,不要墙内开花墙外结果。祝教授不负总理嘱托,用小锤敲击经络上一处,用听诊器听同一经络上另一处,再测经络上和非经络上的两处;又用电流表进行测量,证明了经络存在的真实性、客观性。从经络上导电能力强的事实,从而证明了津液存在的客观性。因为如果经络中存在的是单纯的气体则不具有导电性。

那么经络中的物质是否是血液呢,答案不是,因为一是如果经络中运行的是血液,那么解剖学、现代医学早就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二是针灸师在针刺时,针到血管,患者比较疼痛,针灸师一捻针,患者疼痛感非常强,甚至有较强触电感,这是因为血液中有较多的铁离子。

那么,经络通道中运行的物质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是气和津液,包括淋巴液,这些气和津液运行于肌肉与脂肪、脂肪与表皮的空隙间,肌肉与肌肉的空隙间,肌肉与骨骼的空隙间,骨骼间的空隙中, 脏俯与脏腑间的脂膜上等,运行于腺体、淋巴管中等。

中医的脏腑理论和西医不同。中医脏腑理论例如胰腺、胰岛属于脾,因二者皆附于脾下,脾经也属于脾,胰腺分泌脂肪酶,胰岛分泌胰岛素,通过脾经运行到其他经络或组织间,所以脾经中脂肪酶和胰岛素含量相对较高;肾上腺属于肾,肾经也属于肾,肾上腺分泌肾上腺 素,同理肾经中所含肾上腺素相对较高;甲状腺属于肝,肝经也属于肝,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同理肝经中所含的甲状腺素相对较高。同样中医经络十二、奇经八脉其他经络中运行的物质道理相同,无需多述。

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同样气行则津液行 ,所以中医的行气,多指调理脏腑功能,也包括血管、淋巴管等功能,此气指功能。而经络中运行的客观物质之气,则是氧气、二氧化碳。

总之中医经络通道运行的是气和津液,津液中包括各种带电离子,激素,消化酶,维生素,各种免疫细胞等物质。

点击关注,分享更多 健康 知识。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经?什么是络?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都分。也是我国人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输穴的主要性能,把相同性能的输穴加以归纳,结合了输穴的治疗效果,以及针刺时的针感传导路线等,逐渐积累发展起来的,为诊断和治疗服务。

“经”是全身运行气血的纵行的主要干道,“络"是经的分支,“经"和“络"常并称为经络。

经络里运行是气血,气乃是无形的物质。气血关系密切,存在于相互依存的关系,血的生成和运行有赖于气的作用,而气的活动又有赖于血来维持;气血通过经络运行全身和营养各组织器官;同时,经络外与皮肤等感觉器官相联,内与脏腑相接,连系全身各部位。所以人体脏腑、感觉器官、肢体活动能够分工协作,构成统一的整体,经络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个人看法,如有补充讨论或留言。一起关注生活、关注 养生 知识!

经络里运行的是津液,没有气。烧水壶里只有水,没有气,蒸汽火车只加水不加气,这些都是同一个机理。那么,火车头源源不断冒出来的蒸气从哪来的?从水里冒出来的!是水里固有物质膨胀,向四周扩张,相互挤压,夺路而出的景像。水为什么会膨胀,因为火车烧煤,不断加热的能量转化。同理,经络里的津液也是受热膨胀挤压而流动。只不过,膨松状态下的物质移动不叫流动,叫蒸腾、熏散等轻飘之词。热血动物血管破裂时,会冒出许多气泡,冒出来散热之后,热能跑掉,膨松的气泡回缩,恢复血状,气泡中的气,被阴缩还原,并没有跑掉,有人认为是充气,那是误解。任何物质都含固有气体,比例不同而已,其实就是分子之间的膨胀系数。水的分子符号H2O,具有守恒定力,再加氢、加氧都需要加力融合。因此,不要以为气是独立加进去的,血液不能加,津液也不能加。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汗是津液的一类,说明血与津是相通的,两者之间是靠渗透来衔接的。血液必须渗透成津液,才能促使器官发挥功能。那么,无时无刻呼吸氧气何用?变化而赤用!水谷精微五色五味,为何偏偏变赤色?赤即红,氧化铁也为红色。人是铁 饭是钢,是比喻,也是实际,都知道补铁补血,红血球就乘载着铁红素,不断吸收氧气,就是不断氧化铁元素。氧分子融入铁元素,使白铁变成红铁,此时的氧分子,已然变成氧化铁元素的固有成份,而非独立参与运行。有人认为是氧气推动血液运行,有误。真正的动力是热能,热能在体内的功能形式是膨胀,也叫膨化。膨化的景像是气的影子,被误读为气的独立存在。阳气这个词很合理,阳化气,阳是气的基础,气离不开阳,一旦阳撤离,气象就随之消失。所以,许多人很细心地品尝阴、阳、气三者,被缠死了。其实不应该把三者分开来品头论足,孤阴不长 ,独阳不生,离开气象,生长皆废。研究生命,必须抓住活力,抓住活力,必须关注阳动源泉。什么是阳动源泉?是热能!热能就是阳,补阳就是补热能。阳鼓阴物成气象,阳离,则气缩成阴,回归阴态,这就是阴阳气的孪生性。一气周流,是周流,但不是一气。每个器官所需津液的浓度不同,所以才有经络分布的区别。经络具备浓缩提纯功能,所需浓度必须与所用器官的功能相适应。三阳三阴的划分,其实质是代表该器官所需津液的浓度,这个浓度象征着生发鼓动的力量,也叫能量,简称热能。经络,在表为经络,在里统统归三焦,功能机理一个意思。百病从气而生,有点晚,得再往前追索,一是从寒而生,二是从情而生。死纠结者不多,乱吃乱睡的太多,寒是主角。寒对热,热不足为寒,这个寒不是一般的寒,是相对身体能量需要的临界点。多一点,精神十足,很想做事;少一点,懒动懒言,该干不干。这就是抵抗力的表象,是邪干之机。

经络这一个词,首先他是中医才有了一个词汇。我们要区别精,筋,和经络,血管!它们是不同的。

经络,在黄帝内经有明确的记载。

经脉者,所以能,绝生死去百病调,调虚实不可不通。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刚,彊断也,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经络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治疗很多种疾病。调整人体的虚实!

所以要保存经络的通畅度。

同时经络,一定是在生命体上面才要体现!没有生命的物是没办法体现经络的。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经络。

很多中国的针灸医生同样在外国里面做针灸。

那么经络里面主要的运行的是什么呢?

主要是气血,对气血的运行推动调整。

那么经络运行的是气血,它有沟通人体表里内外。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系。

所以经络非常的重要!

我们现在所做的针灸艾灸它的主要指导理论,对人体的经络穴位理论。

回答完毕,我是老吴蕲艾,专注蕲艾种植加工,致力艾灸文化公益传播!

怎么说呢!人有六经,宇宙也有六经,这个是才符合古人对天地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认识法则的,然而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运转到夏至和运转到冬至时候,其空间里除了阳光通过,是什么都没有的,我们站在外太空看这两个不同的空间是其实是完全一样,是什么都没有的,这也就是现代科学永远无法找到解剖学意义上经络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但是由于地球运转到不同位置时候,地球上却会有着特定不同的变化,这个刚好又是古人天地相感,化生万物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地球在运行到不同经段,或者说在运行到不同经络的时候,地球就会有相应变化,比如运行到太阳寒水经的时候和运行到少阳相火经的时候,就会有这两种经特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经络里运行的东西!人也应之!也就是说可以这样认为,整个中医体系,经络系统实际上是古人根据天地人法则“仰观天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长期观察天地人变化规律及相互间关系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完整的认识天,认识地,认识人的认识模型,核心就是五运六气,这套模型来源于客观又高于客观。就像艺术本质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其作用是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容易认识生活!这套模型来源于客观又高于客观,目的也是使我们更容易认识客观,以解决人们 健康 问题!这也就是和西医现代医学产生矛盾的原因!现代医学,现代科学找不到经络就说经络不存在!这里可以断言现代医学,现代科学是永远找不到经络的!因为经络是一种高于客观的存在!

《黄帝内经》说经脉里面是血气,另外经脉是可以看到的

经脉内运行的物质目前无法检测和定性,一般中医传统认为是气与血,《黄帝内经》中有: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又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总体而言,经络就像人体的枢纽一样,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周身循环的机制所在。

我不是什么大家。我只从我身体的状况来发表一些言论。我感觉经脉运行的就是推动血的气。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有轻微的颈椎和肩周炎,就是两个肩膀板结的那一种有很硬很硬的肌肉。只要我们人体活着,我们都得承认我们的血是流动的。但出现这种感觉,我们就认为它是经络不通了。我呢,每天都进行静坐。嗯,静坐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的两肩的硬硬的肌肉已经感觉不到了。大家都知道是静坐是观呼吸的嘛。观呼吸的时候,你就会感到气的运行啊。我原先也不知道,这就是经脉啊。就是感到为什么胸前是三条气往上走的时候。我才去查这个经脉图,才知道我们胸前是有三条经脉的。

所以我觉得经脉运行的是推动血的气。经脉不通的地方就会痛,胀。小的经脉通了,就有点麻麻的感觉。大的经脉通了,就像堵掉的水管,疏通了一样。这只是我自己的感觉的一个表达,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指教。

首先说经脉里运行的就是经气,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该说是经脉里运行的有先天真气也有后天水谷之气。这就是比例问题,看那个比例站主流了,也看那个百分比, 健康 之人生各百分之五十。至于详细来说那就复杂了,在里面就是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说起来就是一部黄帝内经,也是《老子》所谈的天道,人道问题,不过这不是本体的内涵,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是治病的药,是人体自然准备好的药,经络是药要通过的路,穴位是药的仑库,经络像地球的经纬线一样,柱的叫经横叫络(似地球纬线),经络实际是电路,当然这电路不是通电,是穴位(仑库)的有机化学治病药物通过,(你要了解中药内的有机化学元素,设人参,含酚类,负电子多,就好容易通过经络(电路)线,按穴位体内人参素出来了,增加了电子,提高了电压(气)你上楼就不累了(作为电风扇的你就上楼快了)人体,西医只知淋巴这个硬件免疫器官,但西医却找不到经络这个人活时才有死了就无的软件免疫治病器官,西医也找不到脾器官也找不到人的心理思想这个软件器官,(不过大医院设有心理科了)只找到头脑白质,人是一堆有机化学元素,是由60亿粒细胞筑成叫人这个大厦每个细胞有不同形态,功能,特性,有的神经细胞如树根一米多长,有的能通电如铜线,有的不能通电如红茹藤,人体基因建筑工人开始就用能通治病药物的细胞筑成网状(经络)的高速公路时刻发挥药物通过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1992-96年)”和“九五(1997-98年)”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1996年邓宇等“分形分维的经络形态及解剖结构”(非间隙经络,细胞充填的非管经络) 自身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大统一的分形经络

1996年张声闳“间隙维”经络 (出错)

1995 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孟竞璧(同位素示踪)

1985年,法国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踪显像方法;另外,法国Niboyet 对皮肤电研究

1984年,谢浩然,人体经络间隙结构解剖观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测定仪研究经络。

1980年张保真等采用的肉眼实地观察铺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经络第三平衡系统

1972年汪桐提出经络的实质是二重反射假说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观察,循经感传线上的温度变化

1970年,法国JBorsarello使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经络研究。

1956年Nogierop对中国耳针穴位图谱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谷一雄等“良导络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导点”,“良导络”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关于经络的假说

1950年,日本长滨善夫报道了循经感传现象。 现代气概念的原始创新简史:气三元-多元论

现代气概念的原始创新英雄榜

1996年,邓宇等: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既是“‘物质-能量-信息’三元-多元混合体”统一物。“‘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物质、能量、信息’混合统一体”中医气的本质。气的三元-多元论

李德新:气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说 ——二元论

1962年,危北海:,‘气的两义说’。

罗石标:在六十年代初期‘气的功能说’(1962年)。

秦伯未:五十年代末期‘气的物质说’1959年?。

气是统一场说

黄坤仪等:人体气场说

李梢等:气与熵流说

吴邦惠:气的序参量说 阴阳的揭秘,历史悠久,偏重现象罗列,重视表面叙述,是古典阴阳的特点。而现代探索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新意颇多。数学物理化,即“数理阴阳”成为现代阴阳的标志。将阴阳用世界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测度,用数学模型表述是现代化、科学化阴阳的特点。

1995年,李荣兴,阴阳定义析疑,辽宁中医药杂志,1995,6期。阴阳定义偏向中医临证。

1997年,赵喜新,中医阴阳学的数学模型,河南中医,1997,5期。

1998年,邓宇等,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9-61数理阴阳,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期。

1999年,邓宇 等,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v12,3期创建“阴阳分形集”等概念。阴阳的分形维数=1

2003年,林剑鸣,中医现代化与数学,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期。

2004年,齐凤军,论阴阳的数理权衡,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7期。

2005年,赵致镛,赵威,中医阴阳理论的数学模型之建立及其微积分定量的研究,四川中医,2005,11期。

2007年,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期。

1998年,阴阳的哲学和逻辑学现代定义

定义1: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下的两个种概念阴和阳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与阳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的定量测量:用“状态函数u”指标来描述,该性态或状态可用‘物质-能量-信息’整体描述,

u=EP。

E是运动学或动力学指标能量;P是系统混乱度(有序度)指标,与熵密切相关。 藏象五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肾系统。分形藏象五系统。

1999年,邓宇,等; 藏象分形五系统的新英译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09期分形藏象五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肾系统,藏象五系统,超脱出心肝脾肺肾五脏腑,五器官的传统局限性认识。

邓宇 等,1999年,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 2002年,《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广州中医药大学,邓中炎主编,邓铁涛主审。藏象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脑系统等。

2005年,赵喜,心主神明论《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6月2卷3期。心系统。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特殊结构说 1 拼音

jīng luò tè shū jié gòu shuō

2 英文参考

Theory of special structure of channel

3 注解

经络特殊结构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认为经络是特殊的结构系统。朝鲜金风汉在《关于经络实态的研究》一文中,报告他发现了经络的实态:经穴是与周围组织有明确区别的硬度较软的卵圆形结构物,它存在于表皮下及其他各种组织上,它的周围有许多毛细血管所包绕。此结构物的大小和形态各自不同。有的经穴有几个这种结构物集合而成。经脉则由细管状结构物的捆束而形成;它的断面为圆形或卵圆形。经脉的直径为20μm~50μm左有,它的壁面由一层很薄的膜所形成。其内容不包含血球及其他有形成分。经脉中的每一个管状物,个个都是被结缔组织包起来的,并且经脉本身也被结缔组织包裹着,经脉和各个经穴被许多经脉管状物联结著。经脉的各段各节的管状结构物,几乎都一般粗。经脉虽软,但却给人以内容充实的触感,经脉上分布著的毛细血管比起其它各种组织上的血管丰富。管状结构物中完全没有许旺(Schwann)氏细胞。一般来说,其直径比神经轴索粗一些,其它各种形态学上的性质也与神经不相同,这种管状结构物,在其分布状态和组织学上的性质也与淋巴管有所区别,而且它还不进入区域淋巴结,同时在区域淋巴结的近位或远位上的管状结构物中观察不到淋巴球。该结构至今尚未见到国内外其他学者所证实。

古籍中的经络特殊结构说 《类经图翼》:[卷五经络(三)]诸部经络发明

头面部〕巅∶足太阳交巅。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俱经络二。)手少阳别于巅。(经络三。)足少阳之筋,交巅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九·经脉之二]经脉皮部

》卷二第一下篇。黄帝问岐伯曰∶余闻皮有分部,(前说十五大络,循其行处以求其病。次说皮部十二络之以十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皮部论第五十六篇

皮部,皮之十二部也。手足三阳三阴。十二经络之脉,皆在于皮,各有分部。故曰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部有

《类经》:[八卷经络类]十六、五脏五六腑六

(灵枢本输篇)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谓如十二经脉之,(起止有序也。)络脉

《脉理求真》:[卷三]汪昂订十二经脉歌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独特系统说 1 拼音

jīng luò dú tè xì tǒng shuō

2 英文参考

Theory of distinctive system of channel

3 注解

经络独特系统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这一假说的提出者认为,经络很可能是一个与神经体液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独特系统。这一假说的实验依据除了有关辞条提到的经络皮肤电之类的生物物理特性、某些经络现象、同位素示踪技术显示的经穴与脏腑之问的特异性联系等资料外,还有穴位或耳区反映点作同位素(磷红)注射,显示放射性物质有循经分布的特点。这一学说认为,日前虽然尚未找到经络的形态结构,大概是由于研究工作的深入程度或当前科学技术条件所限,如能克服这些限制,经络在形态上的独特也许能得到证实。

古籍中的经络独特系统说 《类经图翼》:[卷五经络(三)]诸部经络发明

头面部〕巅∶足太阳交巅。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俱经络二。)手少阳别于巅。(经络三。)足少阳之筋,交巅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九·经脉之二]经脉皮部

》卷二第一下篇。黄帝问岐伯曰∶余闻皮有分部,(前说十五大络,循其行处以求其病。次说皮部十二络之以十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皮部论第五十六篇

皮部,皮之十二部也。手足三阳三阴。十二经络之脉,皆在于皮,各有分部。故曰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部有

《类经》:[八卷经络类]十六、五脏五六腑六

(灵枢本输篇)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谓如十二经脉之,(起止有序也。)络脉

《脉理求真》:[卷三]汪昂订十二经脉歌

经脉是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的统称,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灵枢·经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就是说凡大而深的直行主干为经脉,凡小而浅的横行支脉为络脉。经脉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前者称十二(正)经脉,后者称奇经八脉。此外,经别也属于经脉的范畴。《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详见百科词条:经脉 [ 最后修订于2016/4/18 11:56:42 共27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只有经络,古人如何得知的就无法清楚了。有人称是外星人流传来的,有人认为是道家修炼感知人体而得出的,虽众说纷纭,各有说法无从考证。

最早证明应当是1939年的前苏联,利用仪器检测发现一些人体特别的“光点”,后来认为与中医的经络穴位完全相同。

1963年北朝鲜宣传找到经络,当然后来“原本人的实验人们无法重复,后来也离奇死亡”,结果不了了之,但也引起了世界上众多证明经络存在的试验热潮。

1998年上海复旦大学发现,经络穴位对应的深层结缔组织结构中,富集有钙、磷、钾等金属元素,尤其钙的含量比非穴位处高出四十到两百倍不等,而钙离子是人体重要的信使物质,他们还发现,其研究的那个经络对应的骨间膜的机构,很类似光纤维的束状胶原组织。中国证明经络大概开始于70年代周XX的指示,原本是证伪,不过实践恰好相反。

2008年韩国研究人员他们利用这种染色方法和极微小萤光粒子来显示经络的分布,他们还观察到经络是癌细胞转移的重要通路,并把这一现象发表在国际学术会上。但目前并未受到重视。

证明经络的手段目前利用声音的传导共振、电容电阻、光热成像、放射性同位素等。

美帝从1985年就开始需要限制的针灸,1996年放宽,后来听证会,经络二次探索热等经络穴位存在基本被人接受,以及2008年韩医成为标准后已经纳入医保。欧洲基本紧跟美帝的啦。

亚洲其他国家基本一直都相信经络存在除了大陆。韩医的经络已经成为世界标准,目前经络的研究应用于治疗应当说还局限于针灸,其他算是刚刚起步。

别问俺穴位间的距离,没有数据。人的高矮胖瘦、大人小孩不一,各肢比例不同,穴位定位一般根据具体人骨度、动作纹理、人体特殊标志等。

现代分形经络,1996年张声闳提出“间隙维”(出错):间隙,而邓宇等提出了“分形维经络”;经络是粗糙,不光滑,非管,细胞充填的细胞群的经络。

●自身调节-经络

●细胞群-经络,细胞社会学经络

●分形经络

经络山脉学说:关于中医经络的科学论证[修正稿]ele经络产生至今,两千年的医疗实践以及近几十年的各种医学研究实验,都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而唯独在人体解剖中没有发现被公认的特殊的经络物质;那么我们应当说经络很可能不是由特殊物质构成的,经络是一种人体已有物质的未知的特性,基于此观点,我做了如下论证:

一全新的视角度

1 经络可能都是分布在肌肉上面的,经络现象也是通过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实现的,因此应当认定经络是肌肉的一种特殊的性质

2经络都是处于两条血管之间,经络应当与血管的影响有关

3年青人、女人、健康人的经络现象明显,老年人、男人、久病之人的经络现象不明显,进食前后,进食不同的食物,也会使经络现象发生变化,经络应当与血液的性质有关。

4很多自然现象的原理是相似的,如行星环绕恒星旋转,电子环绕原子核旋转,同理两条河流之间的土壤形成山脉,那么两条血管之间的肌肉,是否也可能形成一条特殊的山脉-----经络。

5--10请到百科:经络学说词条中查找。

二现代科学的论证

1生理学中写明,蛋白质、氨基酸在血液碱性时显负电性,在血液呈酸性时显正电性,健康人体的血液为弱碱性。我认为,当蛋白质等显负电性时,它们的负电性会吸引中和血液中盐的正离子,排斥盐的负离子,这些被排斥的负离子,一部分会中和掉红细胞外边所吸附的部分正离子,使红细胞内的负离子数大于红细胞外的正离子数,使红细胞整体显负电性。另一部分被排斥的负离子,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进入血管壁内,中和掉血管平滑肌细胞间液的正离子,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负离子数大于细胞间液的正离子数,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整体显负电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整条血管显负电性。

两条显负电性的血管,会使两血管之间其它肌细胞间液的正离子靠拢于两血管,而使两血管的中间部分形成一条肌细胞内负离子的数量大于细胞外细胞间液正离子的数量。肌细胞整体显负电性的一条线,这条线上的肌细胞内外之间,处于一种正负离子的弱平衡状态。

2有实验,敲击经络线上发出的声音比敲击敲击其两侧发出的声音响,这正好证明经络线上肌细胞间液的正离子流向两侧血管,经络线上形成空洞的结果

3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动静脉的中小血管具有自动性,这恰好证明了上述论证中血管平滑肌细胞整体显负电性的正确性这种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弱平衡,是中小血管自动性的原

4--12详细内容见于百科:经络学说

三本论点的否定

由于我没有人体立体解剖学的资料,因此希望有专家从以下几点批判本论点:

1人体的经络线是否绝大部分或者全部是在肌肉上运行的。

2经络线是否是在动静脉相互转化之间的毛细血管处。  3食入不同的食物,对于经络是否影响。  4脉搏的快慢是否影响经络现象。

当然我更希望从更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方面批判本论点。

以上观点可能有错误的地方,为了科学的进步,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论文发表于《医药世界》2006年09期第187页,论文名称《关于中医经络的科学解读》

作者:李传福

地址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丰广街

本文所用资料都是来源于医学教科书《生理学》 2009年,饶平凡,刘树滔,郭静科等人首次通过自由基特定显影技术获得清晰度最高的经络路线照片,并刊登在《Bioscience Hypotheses》杂志上。

2005年,代启彬提出经络是“类分化细胞集合”论断。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1992-96年)”和“九五(1997-98年)”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1996年邓宇等“分形分维的经络形态及解剖结构”(非间隙经络,细胞充填的非管经络)

1996年张声闳“间隙维”经络 (出错)

1992年,中国曾邦哲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功能整合(经络宽带效应是三体互动的混沌现象)与系统医学模型等。

1985年,法国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踪显像方法;另外,法国Niboyet 对皮肤电研究

1984年,谢浩然,人体经络间隙结构解剖观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测定仪研究经络。

1980年张保真等采用的肉眼实地观察铺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经络第三平衡系统

1972年汪桐提出经络的实质是二重反射假说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观察,循经感传线上的温度变化

1970年,法国JBorsarello使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经络研究。

1956年Nogierop对中国耳针穴位图谱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古义雄等“良导络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导点”,“良导络”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关于经络的假说

1950年,日本长滨善夫报道了循经感传现象。 联系脏腑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这样,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体表。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表现。

运行气血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抗御病邪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