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著名图书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中国有哪些著名图书馆?,第1张

  中国十大图书馆

  一、北京图书馆

  藏书1590万册,1910年建馆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图书馆之一。现有藏书1100万册、报纸3600种和60万种参考资料。另有100多种外文出版物,以及中国古代典籍。设有若干阅览室,每天可接待8000人。

  二、上海图书馆

  藏书700万册,1952年建馆

  上海图书馆是大型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于1952年7月建馆。1996年前,上海图书馆位于南京西路325号,于1996年迁入新馆。上海图书馆新馆是上海的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位于淮海中路,是全国第一家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现有馆藏各类文献达4998万册(件)。图书的流通量每年达1600万余册。图书馆设有各类阅览室和专室32个,阅览座位3000多个,个人研究室20间。上海图书馆全年365天每天开放。上海图书馆每天进馆人数达8000人次,双休日达上万人次。

  三、南京图书馆

  藏书482万册,1933年建馆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馆,是江苏省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南京市中山东路189号。南京图书馆现收藏各种文献700万余册(件),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

  四、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藏书440万册,1951年建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又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其馆藏总量达520万件。是集文献信息服务、情报研究服务、科学文化传播服务和图书馆学情报学高级人才培养功能于一身的研究型国家科学图书馆。拥有一支在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学历层次等方面均为一流的人才队伍。中心现有在岗职工210余名,引进“百人计划”、“文献情报系统优秀人才”各1名;有博士10名,硕士27名。

  五、北京大学图书馆

  藏书390余万册,1899年建馆

  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现有各类馆藏600万册(件),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册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此外,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近年来大量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学位论文在内已达到数十万种,深受读者欢迎。

  六、重庆图书馆

  藏书380万册,1949年建馆

  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现有员工173人,设有图书、报刊、缩微、电子文献及历史文献、科技文献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等八个对外服务窗口。并已形成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的民国时期出版物(重庆图书馆现有民国时期出版物76611种、177621册)、古籍线装书(重庆图书馆收藏有宋代以来的古籍线装书532342册,其中收入《全国善本书总目》的就有3707种,55632册,内有孤本和稀见本424种,古籍线装书的数量和质量均列中国西南地区首位,在全国也位居前列)、联合国资料(“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成立之后即被联合国指定为其资料寄存馆,一直未曾间断。并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联合国全部文献寄存馆。是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重庆图书馆现有联合国资料10余万册件)等三大馆藏特色。

  七、山东省图书馆

  藏书286万册,1908年建馆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我国十大图书馆之一,以历史悠久、馆藏宏富而著称。据《山东创建图书馆记》载,山东提学使罗正钧于省城旧贡院东北隙地创建图书馆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旧制, 院内古木假山,曲水拱桥,极为风雅别致,人称“历下风物,此为最胜”。现馆藏文献518万(册)件,开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系统的藏书体系。其中轻工、医学、哲学等门类的收藏已达研究级水平,而齐鲁方志专藏、海源阁专藏、易经专藏、山东革命文献等收藏为海内翘楚。齐鲁方志海内现存约600种,而该馆馆藏528种,善本58种,《(万历)兖府志》则为海内孤本。海源阁专藏计2280种32000册,约占海源阁全部藏书的三分之一,并有较多名人手迹,如林则徐、翁同书、吴式芬、钱仪吉、许翰等人的书札。该馆收藏易经文献1317种,总计2205个版本,近万册。另外,该馆收藏的《唐人写经卷》、蝴蝶装宋刻《文选》、巾箱本宋刻《万卷菁华》、蒲松龄手稿《聊斋文集》、王士祯批校《昆仑山房集》稿本等均为传世珍品。馆藏期刊涵盖各个学科,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综合性馆藏报刊体系。其中辛亥革命时期的山东独立同盟会机关报《齐鲁公报》、原中国***渤海区委机关报《渤海日报》、胶东区委机关报《大众报》等资料文献弥足珍贵。现有对外服务窗口44个,每周开放735小时,办理各种借书证12个,日平均接待读者近五千余人次,并与日本、朝鲜、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

  八、四川省图书馆

  藏书285万册,1940年建馆

  四川省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12年建立),馆藏丰富独特,现已拥有460万册馆藏文献。最具特色的部分有:隋唐时代的手写经卷、宋元明清著名文人重要诗词集、历代四川珍贵地方志书、中国古代医学典籍、近代文化名人手稿、民国暨抗战时期文献等,共计70余万册。建国以后,四川省图书馆分别以呈缴本、选购、国内外交换、捐赠与调拨、复制等手段,逐步建立了以大型综合性、研究级人文学科为基础的工具书和核心文献体系。在传统的阅览流通、参考咨询、缩微声像资料服务及图书馆科学管理、信息化技术、文献标准化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加强了与立法机构(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府有关部门(旅游局、信息办、四川新闻网)、学校(高校、中小学)、企业(四川移动、四川电信)、部队(成都军区通信部、政治部)等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网上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拥有600GB的数字资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公益性文献信息基地。成为国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西部中心。

  九、天津市人民图书馆

  藏书250万册,1952年建馆

  天津图书馆是中国创建较早、历史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创建直隶图书馆至今,已近一个世纪。现有各类馆藏文献320册(件)。

  十、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藏书245万册,1911年建馆

  1911年,广东省立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前身)在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局旧址上成立,初名广雅书局广东图书馆,前承广雅书局藏书,经过90多年的收集积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现有古籍善本(图二)10多万种40多万册,其中善本2833种25829册,古籍线装书32254种20多万册,金石文献3653种14248册,古籍丛书622种105580册,地方志书3545种33282册,以及广东地方文献7万多种近20万册。

湖北知名图书馆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

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由张之洞创办,是我国比较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旧馆坐落在武昌蛇山南麓,馆舍面积近3万平方米,馆藏总量达40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45万余册,近50个学科(领域)文献达到或接近研究级水平。

2

武汉图书馆

武汉图书即武汉市图书馆,始建于1946年10月,其前身是"汉口市立图书馆",1953年正式更名为武汉图书馆,2000年12月搬迁至现址(建设大道861号)并对外开放,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新馆面积32975平面方米,读者阅览座席2157个。

3

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3月,独立建制于1987年。本馆地处城市中心,主楼是西洋式建筑,解放前原为金城银行,解放后建设成为全市少年儿童的阅读中心、活动中心。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多次受到了文化部、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嘉奖,四次被评为“全国一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还被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

4

黄石市图书馆

黄石市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9月1日,黄石市图书馆新馆馆舍9200平方米,位于黄石市团城山广会路15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藏书85万册,书本式期刊800种,电子版期刊5000多种。先后三次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

5

十堰市图书馆

十堰市图书馆位于十堰市公园路11号,成立于1979年2月,馆舍面积103万平方米,共有馆藏文献717万册(件)、可利用数字资源150TB,每年订购报刊1千多种,设有12个服务窗口,年接待读者60余万人次,借阅书刊74万册次,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连续五次被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6

襄阳市图书馆

襄阳市图书馆始建于1953年10月,原址在市襄城区十字街昭明台,1996年迁至襄城区檀溪路169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馆舍占地面积24亩,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现有藏书40万种,83万余册。辟有7个阅览室,阅览座席500个,新增少儿阅览区100平方米。新馆总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

7

宜昌市图书馆

宜昌市图书馆于1956年3月25日经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图书馆于2008年9月28日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主体建筑7层,最大藏书量150万册、阅览座位1000个、网络节点4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超过3000人次,是湖北省全省地市州规模比较大的图书馆。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一级图书馆”。

8

荆州市图书馆

荆州市图书馆位于沙北新区中心体育馆南面的荆沙大道旁,2005年市直三家图书馆机构合并,三馆建筑总面积13000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新图书馆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馆内阅览座位共1200个,藏书量数将达到135万册,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

9

鄂州市图书馆

鄂州市图书馆,座落在城市中心区古城路38号与文星路交汇处,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拥有馆藏40余万册,内设阅览座位500个,网络节点近100个,日接待读者人数可达500人,是一座开放型公益性图书馆,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环境优美,书香浓郁,东临长江而立。

10

孝感市图书馆

孝感市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孝感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孝感市图书馆藏书30万册,订阅各类期刊报纸600余种,数字资源藏量超过6TB,设有图书外借、报刊阅览、文献查询、少儿借阅、电子阅览、盲人语音、读者活动及培训等多个服务窗口,年接待读者近40万人次。

湖北国家级公共图书馆名单

序号名称所在地区图书馆等级

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武汉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黄石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十堰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襄阳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宜昌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荆州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鄂州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孝感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浠水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松滋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枣阳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武汉市洪山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利川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应城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荆门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孝感市孝南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罗田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武汉江岸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大冶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黄冈市黄州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监利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通山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当阳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枝江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武汉市青山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咸丰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天门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咸宁市咸安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红安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武汉市汉阳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宜昌市夷陵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仙桃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团风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汉川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武穴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恩施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竹溪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十堰市郧阳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云梦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竹山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崇阳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随州市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随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谷城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孝昌县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随州市曾都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武汉市东西湖区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善本部编1959·北京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87·北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99·北京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1-4同馆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同所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普通本线装书目』同所编1970·台北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解题』同馆编1984·长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古籍善本书目』同所图书馆编1993·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同馆编1983·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1991·北京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善本书录』饶宗颐编著1970·香港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微☆目录索引』同馆编1984·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上下同院编1983·台北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王重民辑录·袁同礼重校1972·台北

『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1969·台北

『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

『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82·台北

『台湾公藏善本书目人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72·台北

『台湾公藏宋元本书目』昌彼得编1955·台北

『国立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萧璋编1934,1972·台北

『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第一卷目录门同馆普通古籍组编1990·北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6·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1·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4·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6·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9·上海

『东方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1945·京都

『大东急记念文库贵重书解题』第一卷总说·汉籍长泽规矩也编1956·东京

『补订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古书分类目录』长泽规矩也编1975·东京

『庆应义塾图书馆藏和汉书善本解题』同馆编1958·东京

『阳明文库藏书解题国书善本·贵重汉籍』东京

『蓬左文库典籍丛录-骏河御让本』杉浦丰治著1975·名古屋

『关西大学所藏内藤文库汉籍古刊古钞目录』同大学图书馆编1986·大阪

『日光山「天海藏」主要古书解题』长泽规矩也编1966·日光

『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

『汉籍丛书所在目录』东洋学文献センタ 连络协议会编1965·东京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合册订正缩印版同所编1981·东京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同所编1963·京都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缩刷版同所编1981·京都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中,最璀璨夺目者当推“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族史的重要研究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

由于敦煌遗书分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地,至今缺乏一个完整的联合目录,藏经洞内究竟有多少遗书,至今仍无从确切统计。有人推测总数为三四万至十万件不等。敦煌遗书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6000余件;英国图书馆藏13000余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5700余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0800余件。另外敦煌研究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都有收藏,总数在5万件以上。

清末从敦煌运京的那批敦煌遗书成为现今国家图书馆敦煌馆藏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陆续将散藏于全国各地及散佚于民间的敦煌遗书调拨或收购后移交国家图书馆集中保管。如大谷探险队所得敦煌遗书长期由旅顺博物馆收藏,1954年由文化部调拨北图收藏。不少社会人士出于繁荣祖国文化的爱国之心,也纷纷将个人珍藏的敦煌遗书或捐赠或转让给国图;国家图书馆亦四处搜求购买到部分零散的敦煌遗书。凡此种种,日积月累,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收藏,使其总数达到一万六千余号,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对所藏敦煌遗书分批、分阶段进行了大量整理、编目和修复的工作。开始编目时,最初的编号按照《千字文》的顺序,逐一用字排号,编纂出国家图书馆第一部敦煌遗书目录——《敦煌石室经卷总目》。1922年,陈垣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后,编纂出敦煌学界第一部分类目录——《敦煌劫余录》。二十年代,北京图书馆成立写经组,1935年编纂成更为完备的分类目录《敦煌石室写经详目》及其《续编》。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避战火,1935-1936年北京图书馆将馆藏敦煌遗书装箱南运。八十年代初,国家图书馆编纂成《敦煌劫余录续编》。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和中华大藏经编译局的支持下,涵盖全部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的总目录编纂工作开始起步。

国家图书馆极其珍视所藏敦煌遗书,但敦煌遗书都是公元五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及印本,是被长期废置的中古文献,年代悠远达千年之久,大多残阙支离,或粘结或脆碎,若不加细心修复,则根本无法编目、拍摄,更谈不上借阅使用。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和善本部图书修整组,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在修复工作中严格贯彻“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保持遗书原貌,妥善处理了保护与使用的矛盾,达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从而使大量从前无法使用的残破经卷获得新生,重见天日,能够为广大敦煌学研究者有效利用。在国家图书馆的精心维护保管下,修整一新的敦煌遗书这份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会完好无损地流传给子孙后代。

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社会上乃至学术界一直流传着一种误解:认为敦煌遗书之精华部分已然被外国“探险家”们搜刮殆尽,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者皆是价值不大之弃余糟粕,正所谓“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异国,即秘藏于私家。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唾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这种看法大谬不然。三十年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曾经列举大量事例,着重批驳了这种不实说法,指出:“取质、量二者相与互较而平均通计之,则吾国之八千余轴比于异国及私家之所藏,又何多让焉!”几十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有散落的敦煌遗书回归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中不乏大量珍贵文献,如《尚书》、《毛诗》、《春秋》、《老子》、《庄子》、《文选》等抄本;如公元417年(西凉建初十二年)写本《律藏初分》,是馆藏敦煌遗书确切纪年最早的一件,历经近1600余年仍完好如初;《舞谱》、摩尼教经典等为国内硕果仅存之资料,其珍贵稀有不言自明;《辩亡论》、《姓氏录》、《法华经玄赞》、五代前蜀大复二年的血书《观音经》等皆为敦煌遗书中之稀世精品。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不但在文物或文字的绝对数量上占据世界第一位,而且在内容质量方面与世界上任何一所敦煌遗书收藏机构相较毫不逊色。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