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发行公司的发展前景、发展战略应如何制定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文化资源进入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二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三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四是文化与旅游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框架结构,可以把文化产业分为渠道和内容两个方面——从渠道的角度来讲,主要有四条:一是出版物的发行,包括图书和报刊;二是广电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三是**院线;四是剧场连锁。从内容生产来讲,有**生产、图书和报刊出版、舞台艺术表演、广电节目生产,还有音乐等等。总之,文化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坚持“渠道优先、内容强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是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内部分工与协作,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的必然趋势。为此,会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育、配套设施建设、新兴业态培育和运行机制创新,突出主导产业,加强企业集聚,强化分工配套,使各地园区成为吸纳投资的主要土壤和产业扩张的主要增长点。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和集聚区,形成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区域文化产业孵化器和发展极,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未来的骨干企业,是战略投资者,既是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创新、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的战略举措,也是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激烈竞争,加快民族文化产业振兴的迫切需要。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目前渠道方面,如出版物的发行,下一步要建区域性的中心,要实现全国的互联互通,建立中国出版物发行的高速公路;广电的网络也将变小网为大网,还要加快**院线的建设,剧场连锁下一步也要重点发展。内容生产方面,要综合性和专门化并举,打造实力雄厚、多种业态、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综合文化企业集团,希望能够培育出市值过千亿的文化企业“巨无霸”。 在产业融合方面,广电的两张网,即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手机报刊、手机图书等新业态。所以,文化产业的行业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未来将会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文化企业,让自主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发动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提高文化产业活力与竞争力。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对原创性强、技术先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的文化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原创,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文化和旅游、制造业的结合也将成为一大趋势。比如,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深度旅游必将会在中国出现;将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把文化的内涵或者文化的元素植入到产品中去,如新型陶瓷产品等建筑装修材料,势必将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与附加值,又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 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是拉动对外文化贸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的必然要求。现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主要讲述的还是西方的故事,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理应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文化。争取在未来几年使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有快速的发展,基本扭转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的被动局面。例如,文化品牌的塑造,知名品牌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只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推出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文化品牌和知名文化企业,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引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才能真正从“中国制作”走向“中国创作”、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从自发走向自觉,体现在国家层面加紧制定全国性文化产业规划,既要做好宏观布局,更会加强调控引导。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书写了中华儿女博大、坚质、浩气式的民族精神,融合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各方面的认识。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使得中国书画长久以来占据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古时与今日,无论王侯将相亦或商贾贵胄,莫不为得到一幅名家真迹而备感尊荣。
“古代书画”一画难求
纵观当今的中国书画市场,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一直是主力资金追逐的焦点。古代书画因其无比珍贵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以及资源几近匮乏的稀缺性使之在收藏价格上一直稳居鳌头,不论市场如何波动,古代书画的行情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上升态势。然而,古代书画精品早在清中盛世已高度集中于皇室及少数人手中,晚清民国战乱时期大部分散失海内外,又经十年文化浩劫已然存世寥寥,后经国家的抢救性保护收购,目前能供流通收藏的古代书画精品屈指可数。
“近现代书画”已近巅峰
近十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国内投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大量货币资本因为保值增值的需要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近现代名家书画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也被捧至臻峰,其价格如同坐上火箭般直线上升,少数精品甚至超越古代书画占据艺术品交易榜首。然而动辙几千万上亿的价格令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其最终亦会落入少数超富阶层手中而不会轻易出售,市场流通可供收藏的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也日益见少。
“当代书画”潜力巨大
目前,从书画收藏与投资的角度来说,当代书画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方向,这其中又包含着两个层次的作品。
首当其冲的应是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当代书画名家指的是目前在艺术上享有极高声誉,市场上获得极大成功的画家;创作精品指的是能够代表这些画家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或者蜚名远扬的作品,如何家英的《幽谷》、范曾的《老子出关》等。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成名艺术家的创作高峰期已过,精品力作已难呈现,部分虔诚的实力派艺术家由于经济条件多已十分优越,往往宁愿把心血作品留在身边而不轻易出手,这使得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也趋于有限;另一方面泡沫经济下人们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和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生活中重视心灵归一的审美要求催生出对新一轮优质艺术品的巨大需求。供需两者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价格攀升。2011年秋,当代画家崔如琢一幅巨制《盛世荷风》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28亿港元高价,创造了国内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拍卖记录。这已然可以认为是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创作精品投资热潮即将来临的一枚信号弹。
收藏与投资当代书画另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还在于那些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已被市场关注但还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优秀书画家的作品;以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在当前这是一块不容小觑的价值洼地。现时的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文化事业的极大繁荣,再加上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与东西方文化互动的冲突与融合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传统的审美观念也在充满时代精神的当代青年艺术家笔下被重新阐释。这是一个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时代,是艺术之花尽情绽放的时代,因而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时代。不久的将来,这个时代的作品必然能达到它应有的价值高度。眼光推至十年前,如今在书画市场备受青睐的范扬、史国良、崔如琢等名家作品在那时基本是默默无闻或仅有小范围的影响,而短短十年他们的作品便上涨至百万、千万。因此,如今正值创作上升期、还未被市场完全开发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潜力巨大,是投资者与收藏家要着重关注的对象。
引自环渤海新闻网
图书出版发展趋势分析 线上与线下渠道格局稳定
图书出版行业基本概况
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为,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图书是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
图书出版行业主要的业务流程为内容策划→出版印刷→发行→分销→零售,通过此业务流程,企业将出版发行的图书推向市场,最终实现提供内容策划、出版发行等服务的盈利。
图书细分市场结构变化,少儿类图书一枝独秀
2016年文学图书和少儿图书均保持快速增长,尤以少儿图书288%的增长速度最为突出,文学类图书以161%的同比增速紧随其后,社科及生活休闲类图书的增长则并不突出;从行业贡献度来看,少儿类图书一枝独秀,而文学图书和少儿图书对整体市场的推动作用合计超过60%。增速最快、行业贡献度最高的少儿图书成为了图书市场的最主要增长点。
中国图书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图书行业逐渐形成若干特点显著的细分市场,除了快速增长的网上书店外,线下书店也得到了良好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图书出版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029亿元,同比增长146%,在举国上下阅读的氛围下,国内图书零售市场江北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18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将超880亿元,同比增长97%。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线上与线下渠道格局趋向稳定
近年来,当当网、亚马逊、京东、新华在线、淘宝等线上图书销售规模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在做大整体市场规模的同时,对线下书店的分流作用明显。线上渠道相比线下,在面向消费者时具有价格低廉、品种丰富、配送便捷、活动促销刺激消费作用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无租金成本、信息化程度高、采购仓储物流的规模效应等优势。2017
年全国图书销售码洋超过800亿元,其中实体书店销售码洋34420亿元,较2016年增长244%,实体零售市场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线上渠道销售码洋约459亿元,同比增速约2575%,预期未来将保持稳健增长。
可以预见,未来线上渠道将持续分流实体店份额,但实体书店提供的阅读体验式消费并不能被线上渠道完全取代,
线上对线下的分流会遭遇增长极限。最终线上线下渠道份额会稳定在一定比例,形成互为补充的市场格局。
行业集中度提升,大型传媒集团成为发展趋势
其监测的35家出版集团2017年码洋占有率合计达到5114%,较2016年下降022个百分点,大型出版集团的竞争力保持稳定。随着国家关于推动文化企业并购重组、组建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规划初见成效,出版集团之间走向跨地域、跨类别的直接竞争,图书发行市场的地域分割、市场分割格局逐渐被打破,竞争程度日趋激烈。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总体规模为3000
种左右,首次遴选的项目共2,171种。在“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中,首次专门设立了主题出版规划;重点出版工程规划、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古籍出版规划、辞书出版规划等都体现了加强原创、提高质量、多出精品的要求。
文艺、少儿类图书的市场份额逐渐增长
文艺、少儿类图书码洋市场份额近年来不断增长,2017 年, 文艺、少儿类图书码洋市场份额合计达到4328%,逐渐成为市场主体。
盗版打击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情况改善
2016年全国各地版权行政管理机构查缴盗版书刊1,00425万册,比2015年的53968万册显著增多,反映出近年来打击盗版图书力度加大。每年全国图书版权合同登记数由2007年的9,515份上升到2016
年的16,755份,图书创作活跃,同时公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
长久以来盗版图书的泛滥,
一方面直接损害了图书作者的著作权、通过低廉的价格冲击正规书商的生存空间,严重扰乱了图书行业市场秩序;另一方面盗版图书的粗制滥造、质量低劣,
影响了消费者的阅读体验。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改善,有效维护了图书行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与经济利益,规范了市场秩序,提振了书业信心,为图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2023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新未来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曲江文旅(600706);新华联(000620);锋尚文化(300860);三湘印象(000863);宋城演艺(300144)等
文化旅游定义
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产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
根据《旅游业基础术语(GB/T
16766-2017)》,文化旅游定义为“以观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的旅游”。综上,本报告将文化旅游界定为“强文化属性的旅游活动”,具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两大特性。
国内文旅发展特征
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质就是两个产业要素在耦合基础上融合为一个创新系统,其表现为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旅游活动为载体的多层次、多要素结合起来的一个综合性产业集群。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发展陷于长期衰退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文旅行业发展至今,文化和旅游融合进一步深化,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形式不断涌现,其主要发展特征如下:
文化休闲活动增加旅客“出游获得感”
据《2021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专项调研显示,481%的受访者表示在旅途中的异地文化感知更强,290%的受访者认文化休闲愉悦身心的效果更好。在艰难复苏的市场环境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加速提供了更多消费新场景。越来越多承载着独特在地文化、创意设计、现代运营理念的文化休闲空间显著增加了人们出游获得感,如剧本杀与景区融合打造的沉浸文旅、艺术融入酒店推出的“可以居住的美术馆”等。
文化消费占比逐步提升
在旅客心理需求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进行文化消费。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旅游中进行文化消费。游客的文化体验内容包括文化场馆参观(296%)、打卡文艺小资目的地(461%)、看剧观展(479%)、演艺/节事(311%)、民俗体验(161%)等。从消费支出结构看,文化消费在旅游支出中的比重主要集中在10%-30%和30%-60%区间。
沉浸式文旅成为文旅发展新业态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进行文化旅游并进行消费。文旅行业正在逐步从新奇转为体验,进而来到沉浸式布局,我国现存沉浸式文旅布局现状如下:
国内文旅行业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文旅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沉浸式文旅等数字文旅将是我国文旅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文化和旅游业是数字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和领域。数字文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大数据和数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与文旅业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产业形态。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保护古籍一定要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 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请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复,绝不可仓促滥修,加厄典籍。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
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作“油光纸”的纸张(当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西式工业法制纸),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即: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
忌用化学杀虫剂防杀蠹虫。
一些新手藏书家,因为惧怕蠹虫蛀毁古籍,便时常使用一些化学杀虫剂喷洒书橱,结果蠹虫猖獗如故,而古籍却反遭其害,黄斑遍布书身。惨痛之余,古籍藏家们也悟出一点,传统古籍的纸张极为“娇贵”,受不得任何化学品的侵害,而化学杀虫剂的腐蚀只会造成“爱而毁之”的结果。传统的正确防虫方法应为:在书橱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也可采用质量上乘的印度奇南香),以香气驱杀蠹虫,效果极佳。
图书零售发展趋势分析 线上书店成为增长驱动器
书籍是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物质载体,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传递着文化的薪火。图书行业不仅创造着商业价值,也传承着社会文明,坚守着文化信仰。从结绳记事到印刷术再到数字媒体,科技进步催生着图书行业的变革,经济昌盛孕育着文化的繁荣。
在新时期,图书行业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球化、互联网、影音娱乐模糊了文化的边界;电子商务、大数据、现代物流改变着图书流通市场;粉丝经济、微**、新媒体激发出文化消费的无限遐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图书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图书零售连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达到8032亿元,同比增加1455%。网上书店渠道依然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实现了2582%的增长,其中第三方平台业务是网上书店中规模较大部分。201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数18936万,比2016年增长了819%。新书品种数为2040万,从2012年到2016年维持在20-21万种之间,已连续6年保持稳定。网上书店的快速增长和总动销品种的增加,使得整个图书零售市场中的畅销书贡献加大。2017年新书1%创造4934%码洋,较2016年1%新书拉动4675%码洋提升了约26个百分点,头部1%新书拉动码洋的趋强。同时,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实体书店促进全民阅读的氛围之下,实体书店也实现正增长态势。
2008-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及其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全国图书销售码洋稳健增长,线上书店成为整体增长驱动器
2016年全国图书销售总码洋保持持续增长,近两年年均增速 123%。其中线上图书保持高速增长而实体书店销售码洋有所下降。
2016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总码洋为701亿元,同比增长1230%。其中,实体销售渠道码洋规模336亿元,同比增长-233%。线上销售渠道码洋规模365亿元,同比增长30%。网上书店码洋首次超过实体书店,是拉动行业整体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行业在需求、渠道和细分市场等层面均出现了积极变化,图书出版行业的整体增速有望趋于回暖。
2010-2016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少儿图书全品类增速最高,看好其未来发展潜力
2017年开卷显示少儿图书占到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重达到2464%,为第一大细分品类。少儿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使得该类成为市场增长贡献较大的类别,2017年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有三分之一以上均来自于少儿类图书。需求端看,从80/90后父母的购买力、整个少儿教育和少儿培训市场的发展态势、以及欧美国家少儿图书市场的地位等,都预示着少儿类图书在中国图书市场中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线上电商是增速最快的销售渠道
2017年中国线上图书销售码洋达到459亿元,同比增加258%,略低于2016年304%的增速,线上销售增速放缓;线下图书销售码洋3442亿元,同比增加24%,较2016年的-23%的增速,已实现正向增长。
2012-2017年年线上与线下销售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线上渠道驱动少儿品类销售码洋快速增长。2016 年少儿图书的线上销售码洋增速为 5114%,而实体店的增速仅为
152%,少儿品类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线上渠道驱动。
从地域上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的用户的实体书店阅读渗透率高于其他城市,上榜的其他城市基本保持在02%左右的城市渗透率。
行业集中度趋于提升,龙头公司拥有更高增速
图书市场存在典型的“二八效应”,畅销书带来的赚钱效应明显。在图书市场中,占销售品种比例不高的畅销书能为整个图书零售市场贡献高比例的销售码洋。2015年,销量排名前5%的图书品种为实体渠道贡献了6443%的销售码洋,前30%的图书贡献了90%以上的码洋。而这一畅销书效应在线上销售渠道中表现更为明显。同时,畅销书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强态势。
经过整合,目前全国形成了以29家综合出版集团公司为主体和分散单一出版社并存的竞争格局。由于出版集团对资源的高度集中、整合和高效运作,极大地推进了出版业的发展,出版资源也不断地向这些区域积聚,加速了出版产业发展的不均衡。除北京、上海两大出版中心外,一些区域如江苏、湖南、广东等地已经形成了新的出版中心,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出版中心。
市场调查定义
市场调查就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市场营销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市场调查的内容
市场调查的内容很多,有市场环境调查,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查;有市场基本状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市场规范,总体需求量,市场的动向,同行业的市场分布占有率等;有销售可能性调查,包括现有和潜在用户的人数及需求量,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本企业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扩大销售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等;还可对消费者及消费需求、企业产品、产品价格、影响销售的社会和自然因素、销售渠道等开展调查。
市场调研的作用
(1)提供市场行销讯息,避免企业在拟订行销策略错误,造成巨大财务损失。
(2)提供市场行销讯息,以为企业对现况行销策略及行销活动之得失,作适切建议。
(3)提供正确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可能趋势及消费者潜在购买动机需求,提供企业发展新契机。
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的作用:
(1)利于营销计划建立科基础
(2)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利于拓新市场发挥潜商家、厂家竞争优势
——预见2023:《2023年中国环保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光大环境(00257)、首创环保(600008)、北控水务集团(00371)、中国天楹(000035)、瀚蓝环境(600323)、盈峰环境(000967)、碧水源(300070)、重庆水务(601158)等
——定义
关于环保行业的定义,在我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我国基本沿用了经合组织(OECD)所提出的定义,即“环保行业是为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和服务的行业。”
广义上,环保行业是指以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环保行业不仅包括狭义的环保行业的内容,而且增加了清洁技术、清洁产品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部分。本文中的环保行业主要包括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环保行业发展前景:2027年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有望突破44000亿元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空间加速释放。2022年6月15日,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正式发布《加快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力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纲要》)。《行动纲要》围绕产业结构和布局、技术水平、标准化水平、市场主体竞争力、一体化发展体系等5个维度确定发展目标。《行动纲要》明确,到2025年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培育“十百千”企业,形成50家系统解决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大型企业集团、百家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专业化骨干企业、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30年,适应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碳达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求的现代生态环保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前瞻根据近年来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行动纲要》中提出的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初步预测2022-2027年间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至2027年末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有望突破44000亿元。
2、中国环保行业总体发展方向:行业加速整合,持续高质量转型发展
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坚力量,是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环保行业虽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尤其是当前环保“督察高压”步入常态化,环保产业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助推增加环保产业投资,降低环保企业经营成本;国企改革再出发,纷纷布局环保产业,加速行业整合,环保产业正向品质化、集中化转型升级。
(1)水污染防治领域发展方向
在水污染防治领域,近年来,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已成为城镇污水治理行业发展的重要需求,从最初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向管网、泵站、厂站等全系统的提质增效进行转变;以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提质增效为抓手,从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水环境改善、实现水生态修复目标转变;从城市水环境系统的整体治理需求出发,合理进行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有针对性地确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出水标准。
目前,水环境治理项目已开始延伸到以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岸线景观等组成流域环境单元的“系统模式”。与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水环境治理产业增量提质发展的新契机。
未来,随着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城镇开发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公益性环保项目缺乏投资回报机制等突出问题的解决,环保产业有望实现量级式增长。
(2)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发展方向
目前,钢铁、焦化、水泥等非电行业中的大量企业仍未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未达到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非电烟气治理改造需求持续升温,环保市场空间需求继续释放。有组织提标、无组织管控、智能化监控监管、清洁化运输等改造项目将给环保治理企业创造更多的项目机会。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尿素替代升级改造有望大幅提速。
VoCs作为形成O3的重要前体物,生态环境部已将VOCs治理攻坚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的重要任务,伴随着我国VOCs相关政策标准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VOCs的减排与控制行业将继续延续精细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以重点行业为着力点,实施重点行业VOCs治理和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工作,逐步提升污染源监管及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削减VOCs排放总量。
在移动源治理方面,未来将提升移动源排放远程在线监管手段,采取大数据比对、情景采集对比等多种方式,提高检验操作合规性和准确度,持续推进开展在用高排放机械及船舶的排放治理工作,降低高排放移动污染源造成的污染。
(3)固废处置与资源化领域发展方向
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未来将持续推进“无废城市”的建设工作,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加快“无废城市”建设进程。
同时,继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形成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收运处理系统,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废铅蓄电池、废塑料、医疗废物等污染物的综合治理。
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与减排。加强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和高风险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加大固体废物治理投资与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装备技术水平,提高综合利用率。推动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标准体系建设。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2023-08-05 11:48: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