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师大宝藏丨不看不知道,原来图书馆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
前不久热播的《国家宝藏》里,
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否让你惊叹不已、啧啧称奇?
古老的文物背后,
蕴含的是一段段或热血沸腾、或凄美哀婉的历史与故事。
在北师大图书馆古籍精品展室——弘文轩里,
同样陈列着一件件珍贵而神奇的宝藏,
等待着你的探索与挖掘。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逾40万册,其中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弘文轩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馆藏古籍精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员定期规划主题,精选藏品,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的收藏历史及历代古籍精品。
下面,就随教务老师一起,开启古籍探索之旅吧~
△▴
弘文轩
思古·馆藏精品
首先是“镇馆之宝”——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存卷二)。这是馆藏中年代最早的文献,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典型的八世纪唐写本。总长度超过九米,首尾完整,书法工致,同名的写经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参照文化部公布的《敦煌遗书定级标准》、《古籍定级标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镇馆之宝”,馆内还按照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展示了经卷、文集等,透过暗黄的书页,仿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纸张与卷册的书生们,因为敬畏与热爱,才得以让一卷卷古籍得以穿越兵火燹灾,渡过重重浩劫,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溯源·师大变迁
在馆藏源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方红色的印章。这些钤印在书籍上的馆藏章,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更名历程,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历史变迁。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首任监督陈问咸的题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藏书印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1989年)中提到本校图书馆“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其中“旧师大”和“旧辅大”分别指1952年院校调整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旧女师大”即民国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馆藏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
钤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所藏图书”
流传·经典永存
除了古籍,弘文轩还藏有许多影印本的经典书籍,包括《琵琶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在书页的翻动间,将经典流传。同时,馆内还展示了木活字、锡活字等珍贵藏品,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件件陈列的实体,穿越浩瀚的时空感受情感的共鸣。
地点:主馆地下一层弘文轩(须乘馆内东侧工作用梯前往)
开放时间:每周四上午8:30-11:30
参观办法:
1仅接待校内10人以上团体预约参观。
2填写《弘文轩展室参观申请表》,并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发送至
hongwenxuan@libbnueducn。
参观须知:
1受场地人数限制,如预约时段人数过多,可能会调整参观时间。
2进入展厅前须存包,食品饮料、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带入展厅。
3请勿触摸展品,请勿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
4展厅内谢绝拍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截至2015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近年来大量引进和自建的中国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有150万册中文古籍,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中国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此外,还有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
1书刊报纸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总馆收藏中外文图书263万余种,其中外文图书含有30多个语种;中外文报刊4万余种,外文报刊以英文为主。收藏图书年增长量在5万种以上、报刊年增长量在5千种以上。
2古籍文献
古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古籍文献总量达15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约2万余种、20余万册。2008年以来,北大图书馆共有352部古籍善本分别入选由文化部确定、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具有规模宏大、种类齐全、特藏丰富、珍品众多的特点。重要的馆藏中,以年代划分,有敦煌卷子288号,宋、元刻本300余种,明刻本近万种;以出版国别划分,有日本本2000余种、朝鲜本200余种;以制作方式划分,有抄、稿、写本9000余种,活字本3000余种;以内容类型划分,有方志近5000种,家谱2200余种,还有多个小说戏曲专藏,如车王府曲本1536种,马廉不登大雅之堂藏戏曲小说928种,程砚秋御霜簃藏曲本1400余种。馆藏金石拓片4万余种、8万余件,包括了缪荃孙艺风堂、张仁蠡柳风堂二家的全部藏拓。此外还收藏有2000余种中国古代舆图。
北大馆在CALIS技术支持下建设的“秘籍琳琅——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是完整展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的网络平台。北大馆牵头建设的“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更是汇集了包括北大图书馆在内的中国国内24所高校图书馆藏古籍元数据60余万条、书影20余万幅,电子图书835万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籍书目数据库之一。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收藏有一百余部大型古籍影印本丛书,约含古籍8万种。不少分馆也有古籍收藏,其中考古文博学院分馆、中文系分馆、信息管理系分馆的部分古籍书目数据已经录入古文献资源库中,其他分馆所藏古籍的书目数据今后也将陆续进入该资源库。
3特藏文献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有:地方志、晚清民国旧报刊、民国图书、西文东方学文库、中德学会旧藏、中法大学旧藏、侯仁之赠书、方志彤赠书、侯思孟赠书、欧盟文献、英美政府外交档案的微缩胶卷和胶片、珍贵西文文献、学位论文、北大文库、季羡林赠书、张芝联赠书、钱端生赠书、段宝林赠书、宿白赠书、台湾文献。
4学位论文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体系建有:北京大学学位论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北大名师学位论文等体系。其中: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1981年以后自北京大学毕业的所有博、硕士学位论文,以及部分优秀学士论文。阅览地点为西区309学位论文阅览室,可通过OPAC或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
燕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有燕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论文,共2600多篇,其中包括许多当代著名学者的论文手稿真迹,十分珍贵。燕大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等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阅览地点为西区318特藏室。具体可通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
北大名师学位论文:存于西区313北京大学文库,共收藏有12种: 北大名师学位论文 姓名论文题目毕业院校学位论文形式陈岱孙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and Density of Population in Massachusett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翰笙 The Conference of Ambassadors in London, 1912-13, and the Creation of Albanian State 美国芝加哥大学 硕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振汉 The Location of the Cott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副本 董申保 The Crystalline Schists of Lower Allagnon Valley, Central Massive, France 法国克莱蒙非朗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 费孝通 亲迎婚俗之研究 燕京大学 学士 论文原件 冯友兰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Ideals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之复印件 侯仁之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英国利物浦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胡适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李宪之 Die Kälteeinbrüche in Ostasien 德国洪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王力 Une Prononciation Chinoise de Po-Pei 法国巴黎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乐森璕 Die Korallenfauna des Mitteldevons aus der Provinz Kwangsi, Südchina 德国马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赵乃抟 Richard Jones:An Early English Institutionalist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5民国旧报刊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晚清至民国期间的报刊达一万余种,旧报纸六百余种,有不少孤本、珍本,为收藏和研究者所珍视。这一珍贵特藏主要源于老北大及燕京大学的旧藏,也有少量原中法大学和中德学会的旧藏。晚清至民国报刊对于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及这一动荡巨变时期思想学术、军事政治、教育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的嬗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陆续引进和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如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统一检索平台、统一认证系统、学科导航系统、电子资源导航系统、虚拟咨询系统、网络培训系统、科技查新系统、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以及数字资源加工系统群、数字化服务系统群、元数据著录系统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加工平台。为进一步发现、挖掘和揭示图书馆特色资源,还先后推出了学位论文提交、编目和发布系统、古文献编目和发布系统(秘籍琳琅)、北大名师人物数据库、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民国报刊数据库等宝贵的数字特藏。
2000年,图书馆与校内其他单位联合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开展了有关数字图书馆模式、标准规范(元数据、数字加工标准等)、关键技术、互操作层与互操作标准、数字图书馆门户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开始进行大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进行研究和应用实验的同时,还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建设,并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如电子资源导航系统、学位论文提交与检索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古籍拓片示范数据库检索系统、北大名师档案、教学参考书系统、网络课程服务等。2006年建成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门户,将统一检索、统一认证、资源调度与整合等各种新技术融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
近日,教务老师来到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全省高校图书馆中,川师大图书馆堪称古籍收藏的一个重镇。据馆长曹成建介绍,图书馆馆藏古籍共有11万余册,在省属高校中位居第一,包括宋元刻本、明清抄本等,以教育学、文学、历史学为收藏重点和特色。
教务老师走进恒温恒湿的书库里,只见泛黄的书卷整齐地放在单独上锁的书柜里,其中不乏《太和正音谱》手抄本、清乾隆内府写南三阁《四库全书》零本等珍贵的孤本。
《通鉴纪事本末》 看点
《资治通鉴》的指南读物,开创了以“事件”为中心的史书写法,历经760余年保存完好。
相较于一般的线装书,一本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的大开本引起了教务老师关注,书根处印有“宋宝祐本通鉴纪事本末”字样。这本古籍正是南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印刻的《通鉴纪事本末》。
“它可以说是《资治通鉴》的指南读物,书中内容都来自《资治通鉴》,由南宋史学家袁枢编撰。”川师大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成荫介绍,《资治通鉴》部头很大,时间跨度超过千年,全书共有300多万字,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实在难以下手。“《通鉴纪事本末》将其浓缩,并且首次采用以事件为中心的记述方法,开创了‘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对后世史书影响很大。”成荫说,全书概括提炼了239件事件,每一个事件各立标题,详细讲述事件的背景、发生、发展、结果等,按照历史年代顺序进行抄录。“普通读者可以看到事件的梗概,也可以阅读原文,而且这样把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也增强了历史著作的表现力。”
成荫介绍,这部《通鉴纪事本末》是宋刻本,年代很早,且为全本,共有42卷,从文物性上判断,在古籍中属于价值颇高的珍本。它虽经历了760余年岁月,但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并无褪色,也没有虫蛀现象,实属难得。“从书页上的痕迹及其他相关信息,能够判断后人在元代和明代都对其进行过修补,不过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保存条件应该一直都很好,进入川师大图书馆收藏后,就更好地被保存起来了。”成荫说,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书库建筑、温度与湿度、空气净化与通风、照明与防紫外线、消防与安防以及防虫防鼠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以更好地保存古籍。
《太和正音谱》 看点
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全国仅存的明代手抄孤本,分为上下部,上部存放在国家图书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已成千古名篇。
作为戏剧大家,马致远作品颇多,想了解更多,《太和正音谱》就是一个好选择。
《太和正音谱》由明代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作,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这位多才多艺的皇子,在仕途遭遇不顺时,爱好结交文人雅士,在戏曲等方面颇有研究,因此他所著的这本书,不仅是早期元曲杂剧重要理论著作,也是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囊括了元初至明初的元曲整个历史时期的大部精华。
成荫介绍,川师大图书馆馆藏为钱榖手抄本,这也是全国仅存孤本,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存放于国家图书馆,里面主要是记载戏剧理论、戏剧作者等,下部则全部是戏曲曲牌,共收录了300多支曲牌。明代钱榖,本就是一名画家、书法家,这本抄本字迹娟秀、结构工整,标明正衬。“可以明显看出抄写者的文化水平很高,艺术价值远超一般的抄本。”成荫说。
《四库全书》 看点
太平天国年间流落民间,上世纪60年代川师大图书馆馆员在上海书店购得。
2016年,川师大图书馆有19部古籍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18部都是清乾隆内府写南三阁《四库全书》零本(零本即不完整的有缺失的丛书),包括《古史》《后汉书》《唐书》《江南通志》等。
清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由3800多人历时13年才抄写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部丛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成书时共有7部,分别藏于“南三阁”和“北四阁”。川师大图书馆馆藏的抄本,都是来自“南三阁”中的杭州西湖的文澜阁。
“这18部古籍,虽然都不完整,但今天能够完好地保存在这里,已是十分珍贵难得。”曹成建说。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南三阁均遭受破坏,《四库全书》被毁或大量流失到民间。后来,不少文化名人想尽办法搜集抢救,但仍有大量书籍散落。曹成建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川师大图书馆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专门拿出资金,派出人员,四处奔波购买古籍,这些《四库全书》零本,就是馆员们1960年在上海古籍书店购得的。“那时,馆员们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古籍市场和书店购买了数以千计的古籍。”
教务老师看到,在馆藏《四库全书》的首页上,有十分清晰的乾隆印玺“古稀天子之宝”。据悉,这是乾隆晚年,70岁时才刻的,这枚印玺如今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乾隆用品中的精品。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网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
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本文2023-08-05 12:18: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