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第一章阴阳颠倒篇(上)诗解1清静自正真情非形
《黄帝外经》 第一章 阴阳颠倒篇(上) 诗解1清静自正 真情非形
题文诗:
黄帝闻 道,于 广成子,窈冥之旨,退而夜思,
尚有未获,遗鬼臾区,问岐伯曰:广成子曰: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 静必清,
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乃可长生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 也者,
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
为汝遂于,大明之上, 致 至阳原为汝入于,
窈冥之门, 致 至阴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
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其守一,以处其和,
身可不老, 千二百年,形未尝衰得道为皇,
失道为士入无穷间,游无极野,吾之将与,
日月齐光,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
岐伯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闻至道
明知故问, 欲 传万 祀, 仁圣明问,敢备述闻;
其 窈冥者,阴阳之谓 其 昏默者,内外之词
其 视听者,耳目之语 至道 至情,情生有无,
万物有情,至无 无形, 无形有情,至无而有,
情生 有形, 有形 有情, 而实无形, 真情非形,
非有非无 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
无形之内, 真情所至, 形与 神 全,精与神合
第一章 阴阳颠倒篇 (上)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若天也!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遗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闻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被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其守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 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
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区覆奏帝前。帝曰:
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绪论
本书运用阴阳五行的哲理,畅论了顺逆、寿夭、脏腑、经络、三才、四时、五运等,所有可能发生的天、地、人之间的互动情况及其造成的影响。《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互为表里,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她的问世,使内、外二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一,《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之医经中,惟不见录经文。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外经十二卷。又有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等。
二,据梅自强先生《颠倒之术》谓:”此书(黄帝外经)一直失传,至本世纪八十年初,始在天津发现明末或清初根据口耳相传整理而成的精抄本。”传述者(陈士铎先生)并于每篇之末都加上了简短的评价,并冠以《外经微言》之名。尔后,天津古籍出版社曾把它列为”中医珍本丛书”影印1500本试销,不意以不是岐伯时成书为由而被某些人说成是”伪书”,以致未能再版。”
又谓:“《外经》是以黄帝及雷公、风伯等二十三位大臣探讨问难的方式写成的,共九章八十一篇。《外经》的内容,有不少是可补《内经》之不足。(按:即仙道内丹、养生延命范围)”
三,《黄帝外经》全篇,余固从未曾阅读。数年前虽遍访街坊各大书局而不获,并亦曾委托世侄黄建伟先生在大陆探寻,仍终不克结果。
四,自古学仙者不可不学医,学医者亦不可不学仙。盖仙医同源,取其医道相资,落实于身心性命之真确而已。故《黄帝外经》是否系伪经,己不是考据与争辨的问题,而是它的正面意义与内涵。
五,吾人亟盼有朝一日,得能遂我心愿,展读全文。恳望世之有珍藏《黄帝外经》者,何妨捐弃孤芳自赏之洁好,雅量将其公布于世,以慰引颈跷企之悬思耳!
附注:《庄子》外篇·在宥三,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
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
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
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
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
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
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
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
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
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
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
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
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
存乎!”
您很有感觉,能把这一句挑出来问,算是不简单的啦!这一句能够理解,《内经》里面的很多基础问题都将能够融汇贯通的。
《阴阳离合论》主题思想是讲解人体三阴三阳经的分布和承启关系,这里面岐伯最初说的一句话,需要特别注意,就是“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当然这一句与后面的经部分布的具体内容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却是一个敲门砖,搞不懂它的意思,总是遗憾,在日后谈论十二经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这里面有三个此条,三个意思:
1)圣人南面而立,这里面的内涵和背景知识很多,我只提到一点,这里讲的是一个姿势问题,反映了中国医学的思维是天人一统观,把人放在自然界中去看,而不是放在解剖教研室里去看,所以是“南面而立”,就是站立的姿势,同时强调要面向南。
2)前曰广明,这一句是呈启前文而来的,人体面向南方站立,前面的部分就称作“广明”,特别注意,这里没有涉及分别“阴阳”的概念,在这里不能够按前后分阴阳的,首先是对经文的多余发挥,其次是如此分阴阳有违于《内经》体系的背为阳胸腹为阴的原则,是错误的发挥。
3)后曰太冲,“前曰,后曰”在文法上是并列对等的,实际上“广明”和“太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构对等概念,这里是为了由“前后”引出“经部”的概念,“广明”是一个区域性命名概念,而“太冲”则是中医特有的人体结构性概念,在此部内走行的是“太冲脉”,亦即现在所说的“冲脉”。“太冲”是《内经》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在这里最先提及,是为明确其重要性。
4)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阴阳离合论》中的三阴三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而又有明确区别的概念。人体三阴三阳的分部与分布,在理论上是一个基础的大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才有了比较完善的十二经脉系统。后世之人谙熟十二经脉,而疏于理解三阴三阳之离合,多少是有些舍本逐末啦!
原文: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翻译:弟弟们在家里读书,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我从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然懒惰照旧,而每天楷书写日记,每天读史书十页,每天记茶余偶二则,这三件事的,没有一天间断。十月二十一日发誓永远戒掉吃水烟,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不吃烟,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我自设的课程很多,只记茶余偶谈,读史书十页,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的,发誓终身不间断的。弟弟们每天从设立课程,必须天天不间断,虽然行船走路,都要带在身边。我被这三件事以外,其他课程不一定能成功,而这三件事的,将终身行之。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认识,第三要持之以恒。有志气就决不敢为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能用一能自我满足,如河伯的看到的海门,如井底之蛙的看天,都没有认识的人了;有恒心就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人,缺一不可。弟弟们此时只有见识不能够迅速接近,至于有志有恒,那么各位弟弟勉励吧。我身体很弱,不能苦思,苦苦思索,头晕,不能久坐,长时间坐便倦乏。时时仰望,诸位弟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在古文中阴阳表示方位时,阳指山之南与水之北,阴指山之北与水之南。
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逞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扩展资料: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古人与后人都对其领悟,拥有不同的见解,因其万物存于阴阳之道,所以古今在各个学术中都有其影。阴阳一词,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简单笼统分为:阴阳对立,阴阳相冲,阴阳转换。
殷商年间,有一奇人,姓钱名铿,因长生驻世而名闻天下。这钱铿的长寿之名不光在那时候闻名,乃至后世整个中国的 历史 里,他也是久负盛名的长寿者。
这钱铿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彭祖。
传说彭祖活了八百余岁,就连阎王爷都拿他没有办法。可见其长寿之名,如雷贯耳。
斗转星移,岁月匆匆。转眼间已经到了殷商的末世,其时殷王失德,天下离心。这一年,彭祖已经七百六十岁了,却丝毫没有衰老之相。有此等异人长生驻世,殷王自然不肯放过,便拜了彭祖为大夫,让他在殷商朝堂效力。
彭祖也不推辞,只是平日里经常称疾闲居,并不关心日渐纷乱的殷商天下。彭祖就这样恬静自在的活着,不过每日里 养生 之道却勤练不辍,这 养生 治身的功课却是每天要做的。
殷王也不恼他称疾闲居之过,他所看重的,只是彭祖的长生之术。倘若能得长生,那么这人间富贵就永远是他殷王的了。
于是殷王亲自来问彭祖长生之术,彭祖却始终不言自己有道。于是殷王又赐下诸多珍宝,彭祖又岂是贪恋物欲之徒?忙将殷王所赐之物分了贫贱百姓,倒落得个济世的名声。
彭祖始终不肯说出长生之道,这殷王也无可奈何,只能徐徐图之。
这一日,彭祖的府上来了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笑颜如花,看上去天真烂漫。只是举手投足间,多了一份气势所在,这气势乃是岁月的积淀,乃是久经世事阅览浮华的淡然。这种淡然却又毫无违和的体现在这样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身上。
这少女巧笑嫣然,眉宇间有股天然的媚意,向着彭祖盈盈下拜。
只听得这少女言道:“妾闻大夫年寿高远,特来向大夫请教长生大道,还请大夫不吝教我。”
彭祖意味深长的看了看眼前的少女,缓缓说道:“长生大道,不外有二。其一乃金丹大道,可以白日升仙,举行登天,上补仙宫,此乃太一元君所服。然此道至大,非人间君王所为。”
彭祖似笑非笑的看了看眼前的少女,再道:“其二则可以爱精养神,以药辅之,然若不知交接之道,虽服药无益矣。你既为采女,自是能养阴阳者也。阴阳之意自然可以推而得之,只是你自己不愿去思索个中奥妙罢了。得阴阳之意自然可得长生,你又何必再来问我呢?”
原来彭祖早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少女的真正身份了。这少女正是这世间另外一个异人,名为采女。采女也并非凡人,也是年少得道,知养形之方,她只是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其实已经二百七十岁了。
这采女也被殷王待以上宾,这次前来请教彭祖长生大道,正是应了殷王的请求前来。
既知采女身份,彭祖也不好一下子干脆回绝,只推脱自己不过浅薄之人,只是虚长了些年岁,又哪里懂得什么长生大道呢?
不过彭祖还是给了采女一个答案:“今大宛山中,有青精先生者,传言千岁,色如童子,行步一日三百里,能终岁不食,亦能一日九餐,真可问也。”
欲问大道,可去大宛山中访青精先生。那么彭祖就可以继续恬静悠然的生活了。这乃是彭祖的本意。
哪知道采女听得青精先生如此惊奇人物,就多问了一句:“敢问青精先生所谓何仙人也?”这青精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仙人呢?感情采女想问得再细致一些,后面拜访也好多几份准备。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激起了彭祖古井不波的心湖,彭祖向采女敞开了数百年的心扉。
彭祖道:“青精先生乃是人间修道之士,非仙人也。”
彭祖接着向采女解释这仙人与人间修道者的区别,彭祖道:“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太堦;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则不可识;或隐其身草野之间,面生异骨,体有奇毛,恋好深僻,不交流俗。”
总之,仙人神通万千,不同凡俗之人。
只是彭祖却又不屑道:“然有此等(神通万千),虽(仙人)有不亡之寿,皆去人情、离荣乐。有若雀之化蛤,雉之为蜃,失其本真,更守异器。今之愚心未之愿也。”
彭祖认为,仙人虽得长生,却舍弃世间人情。对于这人间来说,却已经失了本真。而人既然生而为人,当真切感受人间欢乐。故仙人之流,非所愿也。
况且,人间修道者也可以掌握长生的秘密。
接着,彭祖终于向采女道出人间修道者的长生之秘。彭祖道:“人之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宜,当至百二十岁。不及此者,皆伤之也。小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能加之,可至四百八十岁。尽其理者,可以不死,但不成仙人耳。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
意思是 人得先天之气生而为人,哪怕不通晓修行之术,但只要 养生 得当,本命之寿可至一百二十岁。众生不及此寿者,皆是因为在世情中伤了寿元根本。倘若能够通晓一些修行之法,人的本命之寿可至二百四十岁。若能精进修炼,则寿可至四百八十岁。要是能够尽知修行奥义,则可至长生之境也。只是这人间修炼之法,虽得长生,自然也不能成其仙命罢了。总之,养寿之道,贵在护其本命寿元,且莫让世情所伤。如此,则可以 游戏 人间尔。
彭祖既然讲起长生大道,自是滔滔不绝,哪里还是那个平日里低调谦逊、沉默寡言的常称疾闲居的殷商大夫?此时的彭祖,是高深莫测的人间修道之士。
彭祖继续向采女讲述人间的修行大道:适身、通神、逸志、导心,种种要义,在彭祖口中娓娓道来。
接着又传授采女阴阳交接之道(这也是彭祖房中术的由来了)、吐纳导引之术。又提及师承来历,却道人间修士亦有大道万千,始涉门庭者可由《九都》、《节解》、《韬形》等诸经初窥门禁。
由此,采女尽得人间修道者的秘密。彭祖也因此即将招来杀身之祸。
“采女具受诸要以教王,王试为之,有验,欲秘之,乃令国中有传彭祖道者,诛之,又欲害彭祖以绝之。”
殷王终是得到了长生之术,此等秘术,岂能让他人分享?这人间富贵,只能是我(殷王)永远占有。遂传令尽诛国中修行之士。至于彭祖,杀了便是。如此则长生之道绝也。此后唯我(殷王)不死,江山永固。
彭祖在道出人间修道者的秘密后,已经知道会有此杀身之祸,毕竟殷王为人,彭祖再清楚不过。当殷王的人赶去捉拿彭祖时,彭祖早已经飘然而去,再也不知所踪了。
至于殷王,起初倒也能够常行彭祖之道,竟然得寿三百岁。只是殷王哪里称得上人间的修道之士?哪里能够忍得了人间的种种诱惑?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掌握大道)苟能节制言行,而得其益。若沉迷于此之类(五色、五味等),譬犹水火,用之过当,反为害耳。其后,殷王免不了奢*之心,当遇到一个同样妖*的女人(郑女)时,终于失其道身死。(郑女妖*,王失其道而殂。)
至于彭祖,人间之大,又岂能容不下一个修道者?
在飘然而去七十多年后,有人还在流沙之西再见到彭祖。世传彭祖年八百余岁,非寿终也。也许在另外一个地方,又是另外一段人间修道者的传说了。
终
这个世界隐藏了太多的未知!探寻它本来的面目,原来是神通天下!
本文2023-08-05 12:25: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