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蒲夷鱼是什么?网上说它是种像蛇的怪鱼有何依据?如:出自哪本古书?(不是现代人所编的)
出自山海经第三 北山经: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上多蒲夷之鱼,有可能是冉遗鱼,山海经第二 西山经: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观之乌鱼,两眼从额头突出,看起来非常威严,全身都是深绿色斑点,喜欢身居海水清浊之间,在海中蛇行回游环绕,好动刁钻,围入网中遇惊吓会奋不顾身往上跳跃,至死不屈,不易捕获,老一辈的人称之为“鮡乌”。台海采风图考云:“鮡鱼黑色如鳅,长不盈尺,二目突出于额,身多绿斑。志称多在海边泥涂中,善跳跃,土人以为美味。置于地上能跳,亦能行数步。”如畜池中,有跳石上毙者。
‘台湾府志’称:“乌鱼,即《本草》之鲻鱼;海港所产甚盛。冬至前捕之,曰正头乌,则肥而味美;至后捕之,曰回头乌,则瘦而味劣。官征税,给乌鱼旗,始许采捕。按隋大业六年,吴郡献海脍四缶井,帝以示群臣曰:昔介象殿庭钓得鲻鱼,此幻化耳。今日之脍,乃是真海鱼所作,来至数千里,亦是一时奇味。即出数盘以赐近臣,载之《大业拾遗记》,盖即乌鱼也。吾杭素产鲻鱼,有江鲻、河鲻二种,其大者不盈尺,与郡中六、七月间所食正同。至秋深,长一、二尺,味始肥美。杭所产,远不及逮矣。”
首先,“人鱼”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但它并不是童话故事中的美人鱼。
《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人鱼有四足,叫声像婴儿。"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应该是具有人类和鱼的共同特征,《山海经》里至少有4种,但是也有可能是鲛人。其中一种还是神的后代。
1、陵鱼
《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北方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半人半鱼的异兽,名叫陵鱼。陵鱼有鱼的身体,却长着双手和双脚,能在岸上行走。《海内北经》描述的海洋,大多数专家认为是北冰洋,也有人认为是朝鲜半岛的沿海地区。在清代的神话小说中,陵鱼被描述为美人鱼的形象,她生活在高丽北部沿海,常在荒僻的沙滩上诱惑过往男子。
2、氐人
《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了美人鱼的故乡,名叫氐人国。
氐人国居住在神树建木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地区。氐人国的居民,自胸部以下皆为鱼身,胸部以上为人身,与神话中的美人鱼几乎一模一样。传说氐人是炎帝的后裔,通过建木来到人间。
3、鱼妇
《山海经·大荒西经》提到了鱼妇,这是一位形似美人鱼的异兽。
鱼妇是颛顼的化身,传说颛顼死后,大海上掀起狂风暴雨,有大蛇化身为鱼。
颛顼的灵魂寄托于鱼身之内,死而复生成为半鱼半人的异兽。颛顼与美人鱼的形象似乎不搭边,但仔细观察伏羲和女娲的形象,就知道中国神话故事有很深的寓意。鱼妇的美人鱼形象,体现着古人对颛顼的崇拜和敬仰。
4、赤鱬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九尾狐的故乡青丘,生活着一种人面鱼身的异兽,名叫赤鱬。
赤鱬非常稀有,而且味道极其鲜美。传说有位皇帝想吃赤鱬,派了2万大军前去捕捉。赤鱬在沼泽中织了一张巨大的网,上面覆盖上水草。结果2万军队陷入沼泽,无一生还。可见赤鱬与美人鱼类似,能看透人类的思维,而且诡计多端,区别于一般的山海经异兽。
《山海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它囊获文献、地理、神话、奇幻等的研究价值,是华夏文明第一宝典,拥有着破解上古文明历史的魔力,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它向我们勾勒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广袤奇异的上古神话史,更是一部距今四千多年的炎黄时代文明史,对我们了解先祖和史前文明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
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写鱼动静皆宜,看到了其行踪,鱼像在空中游动一样体现出水的透明,再进一步用太阳的照射,一起突出清澈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景”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正侧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静止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人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本文2023-08-05 12:42: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1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