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孔子的故事,第1张

有一天,孔子带领他的弟子驾着车出游,看见一群小孩在游戏,只有一个孩子不玩,孔子停下车,问他:“你为什么不玩?”这个孩子回答:“凡戏无益,衣破难缝,上辱父母,下及门中,必有争斗,劳而无功,岂为好事,故而不玩。”说完,这个孩子就用瓦片在地上摆了一座城。孔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不避开我的车呢?”小孩回答说:“自古至今,为当车避于城,不当城避于车。”孔子听完就下车说:“你小小年纪,怎么这么狡诈呢?”小孩回答说:“人生三岁,分别父母,兔生三日,走地畎亩,鱼生三日,游于江湖,天生自然,岂谓诈乎?”孔子问:“你居何乡?何里?何姓?何名?何字?”小孩回答:“我居敝乡,贱地,姓项,名橐,未有字。”孔子说:“你愿意不原意和我一起周游?”小孩回答:“家有严父,须当事之,家有慈母,须当养之,家有贤兄,须当顺之,家有弱弟,须当教之,家有明师,须当学之,哪有时间和你一起出游呢?”孔子说:“我车上有三十二个棋子,想和你博弈一下,你愿意不原意?”小孩说:“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诸侯好博,有妨政绩;士儒好博,学问废弛;小人好博,输却家计;奴婢好博,必受鞭扑;农夫好博,耕种失时。因为这个,我是不博弈的。”孔子说:“我想和你平却天下,你的意见如何?”小孩答:“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湖,或有王侯,或有奴婢。平却高山,鸟兽无依;平却江湖,鱼鳖无归;除却王侯,民多是非;绝却奴婢,君子使谁?天下荡荡,岂可平乎?”孔子又问他:“你既然谈天下,你知道天下什么火无烟?什么水无鱼?什么山无石?什么树无枝?什么人无妇?什么女无夫?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雄无雌?什么雌无雄?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何为不足?何为有余?何城无市?何人无字?”小孩回答:“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枯树无枝,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土牛无犊,木马无驹,孤雄无雌,孤雌无雄,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无市,小人无字。”孔子说:“你说什么是天地之纲纪?什么是阴阳之始终?何为左?何为右?何为表?何为里?何为父?何为母?何为夫?何为妇?风从何处来?雨从何处至?云从何出?雾从何起?天地相去几千万里?”小孩回答说:“九九还归八十一,是天地之纲纪,八九七十二,是阴阳之始终。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夫,月为妇,东为左,西为右,外为表,内为里,风从苍梧,雨从郊市,云从山出,雾从地起,天地相去有千千万万余里,东西南北皆有寄耳。”孔子感叹说:“贤哉!贤哉!” 小孩说:“刚才您问了我一些问题,我都一一回答了。现在我想请教您几个问题,请您赐教。”孔子说:“好吧,你问。”小孩说:“鹅鸭何以能浮?鸿雁何以能鸣?松柏何以冬青?”

孔子答:“鹅鸭能浮,皆因足方;鸿雁能鸣,皆因颈长;松柏冬青,皆因心坚。”小孩说:“不然,鱼鳖能浮,岂皆足方?蛤蟆能鸣,岂因颈长?绿竹冬青,岂因心坚?”小孩又问:“天上零零有几星?”孔子说:“你来问地,何必谈天”小孩说:“地下碌碌有几屋?”孔子说:“我们来论眼前之事,何必谈天说地。”小孩说:“眼前眉毛有几根?”孔子笑了笑,没有回答,转过头来对他的弟子说:“后生可畏啊。”于是登车而去。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义利之辩》、《孔子问礼》、《孔子学琴》、《孔子相师》、《诛少正卯》、《丧家之犬》、《知其不可而为之》、《子见南子》、《孔子行礼》、《评赎奴隶》、《孔子使子路问津》、《渡河落水山间晒》。

孔子故事很多记录在《论语》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每日经典# 子贡神话孔子

《孔子大历史》分析子贡神话孔子的过程。孔子去世前后,是孔门最为萧条的一段时间,他的弟子们政治上最得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随着卫出公倒台和子路之死,卫国基本没有机会了;齐简公、宰予被杀后,孔门在齐国当权的也没有了。最后只剩了在鲁国工作的这些人,最重要的是冉有和子贡二人。

孔子生前拒绝神话自己,但孔子死后,就由不得自己了。

面对社会上对孔子的质疑和否定,子贡带头振作孔门,提升孔子地位。他的方法就是神化孔子,把孔子包装得全知全能、半人半神。

在比较忠实的儒家文献《论语》和《礼记》里面,孔子没有对任何“超自然”的现象发表过意见,他一直生活在很现实的世界里面。但稍晚的史书里,却记载了一些这方面的故事,很可能是子贡神化孔子的产物。如孔子辨识防风氏大骨的故事、在陈国辨识肃慎部落用箭、预测陈国桓公、僖公庙失火等故事。

孔门多数弟子都是按孔子的正统教导读书,适应不了子贡倡导的这个转变,这就是从学者到巫师和算命先生的差距。

孔子去世后,子贡终于挺过了孔门最为萧条低落的时期,把孔子思想传播得更远,同时也把孔子塑造得超凡脱俗,成了庸众心目中标准的圣人。这个过程里面,子贡的官也越当越大,他晚年甚至“常相鲁卫”,就是在鲁国和卫国都当过宰相。

按照世俗的标准,子贡是非常成功。正是这个世俗的成功者,塑造出最不世俗的圣人。

1、孔子的无畏。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达宋国,和弟子们在城门外一棵大树下读书。宋国的司马桓_嫉恨孔子,就派人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害怕了,对孔子说:“咱们快点离开宋国吧,桓_实在太可怕了”。孔子笑着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_又能把我怎样呢”适用主题:勇敢(无畏),自信。

2、孔子学琴。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完全掌握好。”随后又练习了一个月,直到把弹这首曲子的意境都参透。到最后,孔子对这首曲子滚瓜烂熟,也弹得出神入化,连老师襄子都对他无比佩服。适用主题:刻苦练习,重视基础,学习方法。

3、孔子谈应变。弟子宰我问孔子:“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适用主题:灵活处理,随机应变。

4、君子能固守困厄。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适用主题:坚守原则,风范。

5、孔子误会颜回。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几天都没东西吃。好不容易弄到一点,让弟子颜回煮着一起吃。饭快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米饭吃,没有吭声。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说:“刚刚梦见我的父亲,这一锅米饭还没动过,先拿来供奉先人之后我们再吃”。颜回回答道:“不行,刚刚煮饭时碳灰飘进了锅里,抓出来丢掉的话太糟蹋粮食,我就抓来吃了。”孔子这时才知道原先误会颜回了。适用主题:误会,真相。

6、孔子谈成事方。弟子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正事。孔子对他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用主题:快和慢,小和大,成功之道。

7、孔子读书。孔子晚年勤读《易经》,一有时间就看,反复翻阅,致使竹简上的牛皮绳多次脱断。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还不满足,他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内容了”。适用主题:勤奋,兴趣(爱好)。孔子收下礼物。

8、有一回,一个简朴吝啬的人把用陶器煮的食物送给了孔子。孔子高兴得像接收到珍馐美食一样。子路不以为然。孔子说:“我不是注重食物本身啊!这食物确实很普通,但主人觉得很好吃并且愿意送给我,这一点太难得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