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文学家、史学家揭斯简介,揭斯怎么念?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元朝文学家、史学家揭斯简介,揭斯怎么念?,第1张

简介

揭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市杜市镇大屋场)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虞集、杨载、范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并称“儒林四杰”。

生平

揭斯生于南宋咸淳十年五月五日(1274年6月10日),幼年家境贫苦。其父揭来成是宋朝的一个“拔贡”,母亲黄氏。5岁从父就

读,刻苦用功,昼夜不懈,十二三岁博览经史百家,至十五六岁时已是文采出众,尤其擅长诗词、书法。年纪差不多的人,均敬佩他,拜他为师。

揭斯青年时期,远游湖南、湖北,讲学谋生,直至39岁。一些名公显宦很器重他,湖南宣慰使赵琪素把揭看作“知人”,说他将来必为“翰苑名流”。湖南宪使卢挚、湖北宪使程钜夫也非常赏识他。程钜夫称揭斯为“奇才”,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为妻。

元皇庆元年(1312年),程钜夫(字文海)在朝做官,其公馆设在宫廷门前。揭斯常居馆内少出,执主宾之礼十分谨慎,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程钜夫的肺腑亲戚。那时元代开国遗老尚在,听说程公有佳客,都想见识见识。程钜夫只得引见。他们从交谈中发现,揭斯论文时意象飞动,气势豪放,论政时骋议驰辩,理正辞严。大家认为揭斯才华横溢,是国家栋梁之材,纷纷向朝廷推荐。知中书李益,看了揭斯写的《功臣列传》,赞叹不已,“这才是修史书的名手笔啊!别人修史不过是誊抄其它版本的史书而已!”。程钜夫的莫逆之交,深受元廷敬畏的集贤大学士王约(字彦博)力荐说:“与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

延元年(1314年),揭斯由布衣授为翰林国史院编修。三年(1316年),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四年(1317年),迁升为国子助教。六年(1319年),朝廷提升揭斯为“奎章阁”供奉学士。不久,又提升为侍讲学士,主修国史,管理经筵事务,为皇帝拟写制表。当时提升不能超过两级,可是揭斯却连进四级,直至二品“中奉大夫”,实为罕见之事。

天历二年(1329年),图帖睦耳在“奎章阁”内聚集功臣于弟和皇亲国戚子孙就学,要揭斯担任授经郎。“奎章阁”设在兴圣殿西,揭斯每日早起,步行最先到达,从学的公子王孙共同商议;集资为老师买一匹好马。揭斯听说后,自己随即购置一匹马,反复让人看,然后又把马卖了,以此举表示自己不愿牵累别人。在揭斯门下求学而入朝做官的人,后来大都成为国家的重臣。他们之中很少有求人声援的,都不贪图功名利禄。揭斯任投经郎时,图帖睦耳(即元文帝)经常来到阁中咨访,与揭斯交谈,(揭斯)每次都对答如流。

至顺元年(1331年),预修《皇朝经世大典》,皇帝看到揭斯写的《秋官宪典》,惊讶地说:“这不是唐律吗?”又看到《太平政要》四十九章,更是爱不释手,把它放在床头,经常阅看。并把《太平政要顺》发给文武百官观赏,说:“这是我们的揭曼硕所写的,你们都得好好看看!”皇帝不直呼斯其名,而以“曼硕”唤之,以示亲重。

至正三年(1343年),揭斯以70岁高龄辞职回家。走到中途,皇帝派人追上,请揭斯回京写《明宗神御殿碑文》。写完后,他又要求回家。丞相问揭斯:“方今政治何先?”揭答:“养人。”丞相再问:“养人为何在先呢?”再答:“人才,当他的名望还没有显露时,休养在朝廷,使他全面了解国家政务,一旦用他的时候,他就会自觉地施展本领啊!这样就不会出现因缺乏人才而误大事的后患啊!”丞相钦佩,奉旨留下他编修辽、金、宋三史,任总裁官。丞相问揭斯,“修史以何为本?”答:“用人为本。有学问能写文章而不懂历史的人不能用,有学问能写文章且懂历史但缺乏道德的人也不能用,用人的根本应当把‘德’放在第一位。”并经常与同事说,“要想知道写史的方法,首先必须明白历史的意义。古人写史,虽小善必录,虽小恶必记。不然的话,何以规劝人们弃恶扬善?”故此,他自己毅然执笔撰稿,孜孜不倦。凡朝政之得失,人事之功过,均以是非衡量,不隐恶,不溢美。对根据不足的事物,必反复考证才写上,力求准确无误。

至正四年七月四日(1344年8月12日),《辽史》修成,呈送皇帝,得到奖赏,并勉励他早日完成金、宋二史。揭斯深知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唯恐力不从心,难以完成。他吃住都在修史馆中,每天天刚亮便起床,至深夜不歇,废寝忘食。那年盛夏,揭身染伤寒,仍伏案修撰。不幸于七月十一日(8月19日)以身殉职。朝中官员得悉揭斯去世的噩耗,都赶到史馆哭悼。次日,中书出公钞2500缗,率先为他办理丧事。枢密院、御史台、六部等,也送了赙金。这时,有外国使节来到京城,燕劳史局以揭公故,改日设宴接待。皇帝为他嗟悼,赐楮币万缗治丧事,并派官兵以驿舟送揭斯灵柩到故乡安葬。揭斯死后葬于富州富城乡富陂之原(秀市乡水洲村对面山坡上)。追封为豫章郡公,谥号文安。《元史》卷一百八十一有传。

揭斯有两子一女,长子揭被,次子揭广阳,女揭杨湘。

轶事

揭斯在外为官,念念不忘故乡。丰

城本不产金,官府听信奸民商琼迷惑之言,招募三百户人家淘金,以商琼为总领。丰城人只好散往外地采金献给朝廷,每年上交自4两增至49两。商琼死后,三百户淘金人幸存不多,生存者也贫困不堪。上司责成丰城当局交不出黄金就用劳役来抵偿,丰城许多人因此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揭斯从堂孙处获悉此事,向朝廷详述实情,获准徼免,县人感其恩德。

揭斯性格耿直,好善嫉恶,表里如一。听到某郡县有廉洁奉公、爱护百姓的官吏,讲话、写文章时,必定旁引曲喻,称道廉吏的行为,宣扬廉吏的品德。听到某官吏贪赃害民,则必定在议论时批评这个官吏,并规劝他。有一次,一个郡侯以权势要部下百姓送礼做寿,并请揭斯撰文记他的德政。揭斯痛斥说:“你的所作所为怎么样?我能违背民意违背自己的心愿为你粉饰、阿谀奉承?”此人几经贿赂都以失败而告终。而遇到善良的人求助,揭斯总是热情地帮助他们。有一个客人为求他写文章,送给他酬金,揭斯写好了文辞,对客人说:“钱你拿回去自己用吧,你的心意我已收下了。”

揭斯从青年时代起就忧国忧民,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临川女》一诗描写一个世代为人佣耕的贫农盲女,由于父死家贫,母兄无力养她,忍痛要将她赶出门外的悲惨情景:我本朱氏女,住在临川城。五岁父乃死,天复令我盲。母兄日困穷,何以资我身?一朝闻密盲,与盲出东门。不见所向途,但闻风雨声。我母为之泣,我邻为之叹。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所驱病与贫,遂使移中情。《杨柳青谣》中写道:“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 揭斯步入仕途之后,写了大量颂圣、应制、赠誉之作,条理清晰,体制严整,阐述明达。《上李秦公书》说:“夫士志为上,时次之,位次之。农不以水旱怠其耕,商不以寒暑辍其负贩,故能致千金之产,登百谷于场,况士之志于道者乎!不逢于今,必显于后。有其时,有其位,道行于天下,天也。无其时,无其位,道不行于天下,亦天也。故士之所患者,志不立,道不明,不敢计其时与位也。……学富而得广,志勤而行实。不以摧困折辱而易其节,不以富贵显荣而改其度。天下之士,莫不厉其志、修其道,以待时之用已。”《与尚书右丞书》中说:“千尺之松,不蔽其根者,独立无辅也。森木之林,鸟兽群聚者,众材咸济也。是故自用无明,专欲无成,得众者昌,寡助者亡,此贤愚同知,古今一轨也。悬千金之赏,不患无徙木之人,市千里之骨,何忧无绝足之马?果能推诚折节,激昂鼓舞,则士必乐为用。士乐为用,何功不成?忠以出之,信以行之,忠信之人,天必佑之。”

成就 文学 揭斯是元代一大才子,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虞集称其“如美女簪花”。即便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改变之后,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并未忘怀,形诸诗文的仍然不少。在《送刘以德赴化州学政序》中有“旬宣之道未尽,廉耻之化未兴,诟病之风未除,职教之徒臃肿腆腮”之句。在《送吏部段尚书赴湖广行省参政二十韵》诗中写道“五岭缠妖棂,三湘困绎骚。罢氓贫到骨,文吏细吹毛。麟凤饥为腰,鹰鹋饱在僚。”《千顷堂书目》载有《揭文安公集》五十卷,明初已缺十三卷。尚存古代全集本有三种:《四库全书》本(十四卷)、《四部丛刊》本(十四卷,又补遗诗一卷)、《豫章丛书》本(十八卷)。1985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了《揭斯全集》。

揭斯的《渔父》、《高邮城》、《杨柳青谣》、《秋雁》、《祖生诗》、《李宫人琵琶引》等诗,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社会生活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秋雁》诗,别有寄托,写出了当时民族间的矛盾。诚如《至正直记》说:“揭曼硕题雁,盖讥色目北人来江南者,贫可富,无可有,而犹毁辱骂南方不绝,自以为右族身贵,视南方如奴隶,然南人亦视北人加轻一等,所以往往有此诮。”揭斯还有一首《女几浦歌》,用民歌体描写大孤山下的船民,不管风浪如何险恶,总是无所畏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刚毅勇敢。

揭斯的散文多宣扬封建伦理思想,但也有一些可读的作品。如《与萧维斗书》、《送李克俊赴长兴州同知序》,都认为“独善其身”不是一个政治家的风度。《浮云道院记》、《胡氏园趣亭记》,反映出一种封建时代文人的闲适情趣。欧阳玄《豫章揭公墓志铭》说,揭斯“文章……正大简洁,体制严整。作诗长于古乐府,选体、律诗长句,伟然有盛唐风”。

书法 揭斯善书法。朝廷典册、元勋铭辞,多出其手。法书肇伏羲氏,愈变而愈降,遂与世道相隆污。能考之古犹难,况复之乎,……思见圣人之治,法书之复,其在兹乎。然天下之期复于古者,不止法书也,而于是观也,则盛氏之书,其复古之兆乎。(《中国书画全书》)存世书迹有《千字文》、《杂书卷》等。 作品 寒夜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秋雁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别武昌

欲归常恨迟,将行反愁遽。

残年念骨肉,久客多亲故。

伫立望江波,江波正东注。

和欧阳南阳月夜思

月出照中园,邻家犹未眠。

不嫌风露冷,看到树阴圆。

天清照逾近,夜久月将远。

墙东双白杨,秋声隔窗满。

自盱之临川早发

扁舟催早发,隔浦遥相语。

鱼色暗连山,江波乱飞雾。

初辞梁安峡,稍见石门树。

杳杳一声钟,如朝复如暮。

山水卷

稍稍云木动,蔼蔼烟峰乱。

远浦引归桡,双崖临绝岸。

方思隐沦客,欲结渔樵伴。

水阔山更遥,幽期空汗漫。

黄尊师高轩观鹅因留宿

开轩南岳下,世事未曾闻。

落叶常疑雨,方池半是云。

偶寻骑鹤侣,来此看鹅群。

一夜潺里,秋光得细分。

衡山县晓渡

古县依江次,轻舆落岸隈。

鸟冲行客过,山向野船开。

近岳皆云气,中流忽雨来。

何时还到此,明月照沿洄。

重饯李九时毅赋得南楼月

娟娟临古戍,晃晃辞烟树。

寒通云梦深,白映苍祠莫。

胡床看逾近,楚酒愁难驻。

雁背欲成霜,林梢初泫露。

故人明夜泊,相望定何处?

且照东湖归,行送归舟去。

寄题冯掾东皋园亭

时雨散繁绿,绪风满平原。

兴言慕君子,退食在丘园。

出应当世务,入咏幽人言。

池流淡无声,畦蔬蔚葱芊。

高林丽阳景,群山若浮烟。

好鸟应候鸣,新音和且闲。

时与文士俱,逍遥农圃春。

理远自知简,情忘可避喧。

庶云保贞和,岁暮委周旋。

庐山

香炉峰色紫生烟,一入京华路杳然。

云碓秋闲 水,雨犁春卧种芝田。

书凭海鹤来时寄,剑自潭蛟去后悬。

忽报归期惊倦客,独淹微禄负中年。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两髯背立鸣双橹,短蓑开合沧江雨。

青山如龙入云去,白发何人并沙语。

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鸣篷下坐。

推篷不省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

梦武昌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沈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送詹尊师归庐山

香炉峰色紫生烟,一入京华路杳然。

云碓秋闲舂药水,雨犁春卧种芝田。

书凭海鹤来时寄,剑自潭蚊去后悬。

忽报归期惊倦客,独淹微禄负中年。

渔父

夫前撒网如车轮,妇后摇橹青衣裙。

全家托命烟波里, 扁舟为屋鸥为邻。

生男已解安贫贱,生女已得供炊爨。

天生网罟作田园,不教衣食看人面。

男大还娶渔家女,女大还作渔家妇。

朝朝骨肉在眼前,年年生计大江边。

更愿官中减征赋,有钱沽酒供醉眠。

虽无余羡无不足,何用世上千钟禄。

大饥行

去年旱毁才五六,今年家家食无粟。

高大廪闭不开,朝为骨肉暮成哭。

官虽差官遍里闾,贪廉异政致泽殊。

公家赈粟粟有数,安得尽及乡民居。

前日杀人南山下,昨日开仓山北舍。

捐躯弃命不复论,获者如囚走如赦。

豪家不仁诚可罪,民主稔恶何由悔。

高邮城

高邮城,城何长?城上种麦,城下种桑。

昔日铁不如,今为耕种场。

但愿千万年,尽四海外为封疆。

桑阴阴,麦茫茫,终古不用城与隍。

曹将军下槽马图

曹霸画马真是马,宛颈相摩槽枥下。

卓荦权奇果如此,岂有世上无知者?

朱丝不是凡马缰,天闲十二皆龙骧,

曾从天子平四方。

画图仿佛余骊黄,华山之阳春草长。

风入松·寄柯敬仲原文、翻译及赏析1

 朝代:元代

 作者:虞集

  原文: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晚直:晚上当班。直:通“值”。金銮殿:皇帝宝殿。骖(ca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泮:溶解。《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挼:揉搓。银字泥缄:指书信。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晚直:晚上当班。直:通“值”。金銮殿:皇帝宝殿。骖(ca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泮:溶解。《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挼:揉搓。银字泥缄:指书信。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晚直:晚上当班。直:通“值”。金銮殿:皇帝宝殿。骖(ca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泮:溶解。《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挼:揉搓。银字泥缄:指书信。

  译注参考:

 1、 刘松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中国文联出版社,20xx年2月:第38页

 2、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xx年09月第1版:第564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

 这首词是虞集1332年寄赠给退居吴下的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的,柯九思非常喜欢,“书《风入松》于罗帕作轴”,而且这首词因“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词的确是写得非常美。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当日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词中“几回晚直金銮殿”句可以见出柯九思与元文宗因品题书画而留连 显示全部

  赏析

 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形容自己的年老、寂寞。“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开头两句从家里生活写起,似乎开得太远,与怀人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暗蕴怀念远方朋友的意思。作者不说自己年迈,盼望与老友相聚。而说自己没心思与姬妾周旋,姬妾清闲自在。以侧写正,委婉曲致。“几回晚直金銮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虞集和柯九思(字敬仲)曾共事于奎章阁(在皇宫西面)。九思以画著名,虞集诗集中有好几首题柯画的诗。虞集长柯九思四十岁,也就是忘年交。虞集生长于临川崇仁,宋代也称为江南西路,他诗中也常以江南为念。后因受元主厚遇,颇为权贵子孙妒忌,欲中伤而未成,南还之念更切。他曾经草诏说元顺帝非文宗子,文宗逝世,大臣将立 显示全部

  评解

 陶宗仪《辍耕录》云: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全词抒写了对柯敬仲的敬爱。“杏花春雨江南”乃词中名句,为历来词家所称赏。通篇和婉清雅,辞语工丽。 显示全部

  作者介绍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风入松·寄柯敬仲原文、翻译及赏析2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白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注释

 柯敬仲:柯九思,浙江仙居人。工诗藏,官至奎章阁学士。

 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

 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

 晚直:晚上当班。直:通“值”。金銮殿:皇帝宝殿。

 骖(ca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

 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泮:溶解。《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挼:揉搓。

 银字泥缄:指书信。

  创作背景

 虞集长柯九思四十岁,也就是忘年交。他曾经草诏说元顺帝非文宗子,文宗逝世,大臣将立顺帝,虞集心中自感不安,有些大臣不希望他留在京中,便托病回到临川。这首词当是这一时期所作。

 

 这首词是虞集1332年寄赠给退居吴下的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的,柯九思非常喜欢,“书《风入松》于罗帕作轴”,而且这首词因“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词的确是写得非常美。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当日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词中“几回晚直金銮殿”句可以见出柯九思与元文宗因品题书画而留连光景、不知更漏的情景,而“书诏许传宫烛”也让人明白元文宗对柯九思额外的关心,特意让侍从掌烛送柯九思回去;下阕写柯九思离开奎章阁学士院后的情形,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而柯九思所归去的江南,因为柯九思的到来,花飞雨飘,春意盎然。上下阕都以春天为背景,画面颜色调得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仿佛要让读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声中,迷醉在花飞烂漫的东风里。尤其是最后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艳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有声有色,俨然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明明软媚入骨,却坦易明亮,可以长长久久地令人心动。

  赏析

 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形容自己的年老、寂寞。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开头两句从家里生活写起,似乎开得太远,与怀人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暗蕴怀念远方朋友的意思。作者不说自己年迈,盼望与老友相聚。而说自己没心思与姬妾周旋,姬妾清闲自在。以侧写正,委婉曲致。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接下去叙述自已在金銮殿当值的情景。金殿是皇帝的宝殿,学士怎么能在那里值班歇宿呢?原来学士执掌内廷书诏,为让皇帝传呼方便,学士院便设在金銮殿侧。金殿当值是作者写自已的生活,也是写柯敬仲当年的工作。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一个停住车马的细节,暗示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许传宫烛”补足了“晚直”(值),“轻罗初试”照应了“风软”。“几回晚直金銮殿”到“轻罗初试朝衫”几句,描写了作者作“侍书学士”时的活动。在金銮殿替皇帝书写诏书,允许传呼执烛官人,允许在天热时穿轻罗朝衫,这描写的`是金殿当值所做的事,所受的待遇。多么安逸的生活,但词人已是迟暮之年,归隐之心在所难免。

 下阕改变手法,侧重以景言情,写思念朋友和归心似箭的情怀。

 上下阕都以春天为背景,画面颜色调得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仿佛要让读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声中,迷醉在花飞烂漫的东风里。尤其是最后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艳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有声有色,俨然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明明软媚入骨,却坦易明亮,可以长长久久地令人心动。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写春之色,冰白水蓝,颜色鲜明。“接”,“挪”的异体字,“挪”字很传神,将刚化的冰水的形态写得逼真、恰切。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语呢喃’’,自是双燕,边飞边噪,其声是流动、变化的。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这是描写春天的气温,却不仅仅去写春寒。柯敬仲是遭受猜忌、诽谤而不得不隐居家乡的,故此“重重帘幕寒犹在’’便一语双关,说明柯敬仲虽回乡隐居,但对他的飞短流长并没因此而消失,相反,流言蜚语仍象“重重帘幕包裹着他,让人感到寒气森森。当此之时,连柯敬仲昔日的朋友怕招惹是非,竟也不敢同柯教仲来往了。“凭谁”句看似矛盾:既然已经填了这首词寄给柯九思了,怎么又说“凭谁寄银字泥缄”呢?诗人要告诉好友的真实意图也正在这里,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时候,我也要南归了。这里作者对老友的关心,对世态的鄙弃,都一古脑儿地表现出来了。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歌拍以景结情,极为警策。“杏花春雨江南”。寥寥六个字,胜过一篇文。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评解

 陶宗仪《辍耕录》云: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全词抒写了对柯敬仲的敬爱。“杏花春雨江南”乃词中名句,为历来词家所称赏。通篇和婉清雅,辞语工丽。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亮副研究员校注整理的《治历缘起》一书,作为张柏春、孙显斌主编《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三辑之一种,2017年9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治历缘起》为明代礼部和历局为历法改革所上的历年奏疏,崇祯年间改历的各种信息和记录大多被记入其中,包括徐光启、李康先、李天经等人上奏进呈历书、仪器的官文王重民简介,历局主持推算、观测日月交食和行星的记录,以及延揽人才和历局事务的文书等。《治历缘起》主要有明刊五卷本、明刊十二卷本,以及清刊八卷本等,其中清刊八卷本为常见的通行本,而明刊本则比较稀见。目前已知的明刊本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梵蒂冈图书馆和英国牛津大学有存本。

《治历缘起》的明刊本与清刊本不同之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明刊本各卷页码独立编排,每卷三四十叶不等。而清刊本各卷页码连续编排,共计四百一十四叶。二是清刊本是在明刊本的基础上删减,挖改而成。删去了崇祯十二年之前的奏疏二十七篇,占明刊十二卷本的近三分之一。明刊本中凡涉及皇帝称谓的敬语,如“圣”、“皇上”、“钦”、“谕”等字样,在清刊本中也皆被剜刻,都削板以“〇”代替。清刊本中传教士的称谓也由“陪臣”改为“远臣”。此外,王重民先生在所辑《徐光启集》中也指出,明刊本《治历缘起》关于日食月食的奏疏都有方位图,亦是清刊本所无。相对于明刊本王重民简介,清刊八卷本的馆藏则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梵蒂冈图书馆藏本、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藏本、故宫博物院藏本和国家图书馆藏本等。这些藏本通常分为八卷,为入清后汤若望删减之作,其中部分藏本出现有装订和分卷错误的现象,并且缺页部分有时还混入一些其他内容。

《治历缘起》除了刻本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抄本,如朱㿥较订本、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图书馆抄本和《四库全书》本等。其中,朱㿥本为康熙庚戌岁(1670年)校订而成,为十四卷,各卷有独立页码。前十卷内容、次序、分卷与明刊十二卷本相同,最后四卷则全为清刊本内容,以年代排序。该本在日本多家图书馆有馆藏,如天理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天文台图书馆、岛根大学图书馆。奎章阁本共九卷,是明清两种《治历缘起》的合抄本,卷一至卷六源自清刊本,卷七至卷九则源自明刊本。四库本以清刊八卷本为基础,填补了此前被剜刻的皇帝敬语。不过四库本显然没有校对明刊本,许多被恢复的敬语与明刊本不符,应当是四库馆臣根据文意猜测补充而成。

李亮副研究员校注整理《治历缘起》一书,是在搜集十余种国内外藏本的基础上,采用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刊十二卷本为底本,校对时参以通行清刊八卷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由于崇祯十二年五月十六日之后的奏疏未有明刊本留存,整理时采用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清刊本,并补充以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图书馆抄本。《治历缘起》校注本的出版,具有一定的文献和研究价值。该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崇祯朝曲折的改历过程,是研究中国天文学史和中西科技交流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梳理,也为我们了解《崇祯历书》和《西洋新法历书》的成书过程及传播使用提供了诸多线索。

《中国科技典籍选刊》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单位合作筹划的古籍整理项目,丛书主编张柏春、孙显斌作《总序》。《选刊》目前已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项目”、“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并得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三五”重点培育方向支持。本系列图书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选择存世善本进行高清影印和录文,加以标点、校勘或注释,排版采用图像与录文、校释文字对照的方式,便于阅读与研究。目前已策划并获得国家资助总计5辑18种。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8种,包括:第一辑3种:《王祯农书》(孙显斌、攸兴超)、《勿庵历算书目》(高峰)、《考工记图》(陈殿);第二辑4种:《武经总要前集》(郑诚)、《历引三种》(李亮)、《物理小识》(孙显斌)、《算海说详》(高峰);第三辑一种《治历缘起》(李亮)。此外,尚有10种在出版或整理中,包括《天工开物》、《明清稀见兵书四种》、《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洗冤集录》、《新仪象法要》、《明大统历法汇编》、《明清之际西法军事技术文献选辑》、《崇祯历书未刊与补遗汇编》、《地纬》和《中西数学图说》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传播研究中心)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