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的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枸杞子的历史,第1张

枸杞品种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1)细叶枸杞。

广州郊区的地方品种。在广州已有100多年 的栽培历史。

株型直立。株高80〜90厘米,开展度50〜55厘 米。

叶互生,阔披针形,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叶肉较厚, 叶面绿色,叶背浅绿色,叶腋有硬刺。叶质较软,味浓,品质 好。

耐寒、耐风雨,不耐炎热,适宜秋冬栽培。 (2)大叶枸杞。

广东东莞从外地引进。株高75〜80厘米, 开展度50〜55厘米,茎长70〜75厘米,横径约0。

7厘米。叶宽 大,卵形,互生,长7〜8厘米,宽4〜5厘米,叶面绿色,叶背 浅绿色。

茎间无刺或有少量细小软刺。喜在冷凉气候下生长,较 耐寒,不易被风吹断。

叶肉稍薄,味道较淡,产量比细叶品种 较高。 (3)宁夏枸杞。

宁夏地方品种。叶片狭长披针形,最大叶片 长7厘米,宽1。

5厘米。叶肉薄,味淡而无香气,适合作药用栽 培,植株长势旺盛,耐盐碱,耐瘠薄,株高1米以上,开展度 1。

0〜1。5米。

结实率高,肉厚。 叶用枸杞多选用大叶品种。

枸杞子有怎样的由来

枸杞子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称“天精籽”,又有“长生籽”之名, 是传统珍贵中药材,素有“却老子”、“明目子”之称,以“轻身不老、明目健脑” 的卓越保健效果,自古为中医推崇。

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的平原上,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 耕为业。 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

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养老母,倒也勉 强度日。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戍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狗子戍边归来,已是满脸须发。路见家乡正闹饥荒, 田园荒芜,路人讨吃,饿浮遍地,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傲待哺。

狗子甚为惶恐, 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到家以后,发现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 不像路人饥饿之状,感到非常惊讶,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回答说,自己采摘山 间红果和老母充饥,才免于挨饿。

老母也说,如果不是儿媳采红果,自己就见不到 儿子了。 狗子喜极而泣,对妻子更加敬重。

邻居听说后,都争相采食红果,并称之 为“枸杞食,'。后人发觉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民间医生采之人 药,改其名称枸杞子。

关于枸杞有何有趣的故事记载

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队西域商人,傍晚在客栈住宿,见有少女斥责鞭打一老者。

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 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曾孙,与你何干?”闻者 皆大吃一惊,一问才知此女竟已三百多岁,老汉受责打是因为 不愿意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两眼昏花。商人惊奇不已,于是恭敬地鞠躬请教:“敢问女寿星,不知服的是何种神草仙 药?”女子告诉说:“这草药有五个名称,不同的季节服用不同的部位:春天采其叶,名为天精草;夏天采其花,名叫长生草;秋天采其子,名为枸杞子;冬天采根皮,名为地骨皮,又 称仙人杖。

四季服用,可以使人与天地同寿。”后来,枸杞传 入中东和西方,被那里的人誉为东方神草。

枸杞有哪些其他的名称吗

在中国枸杞有很多民间叫法,如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 、红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

在宁夏枸杞主产区,宁夏省中宁县,农民们习惯称呼枸杞为“茨”,茨即蒺藜。这是由于野生枸杞与蒺藜相似,常被混采作烧柴,在民间把“茨”当作枸杞的俗名叫惯了。

在中宁农村,枸杞园称为茨园,拘杞树称为茨树,枸杞枝称为茨条。于是,盛产枸杞的中宁农村又被称为茨乡,富有中宁地方色彩的文化也往往被冠以茨乡的称号,如茨乡戏、茨乡歌谣等。

但是,在药材领域里,枸杞即枸杞子,不用茨果,茨实等称谓。

枸杞酒的来历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清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轻车简从到西北体恤民情。

当年西北髙原,穷山秃岭,水恶地险,狼吼虎啸。康熙皇帝万里遨游,目睹穷乡僻壤,百姓衣不遮体、面黄肌瘦,很是伤心。

这 天,主仆二人行至宁夏境内,到牛头山下时已是疲惫交加,步履维艰。忽见眼前一片郁郁葱葱的 枸杞园,点点红果挂满树梢,五颜六色的繁花装点出人间仙境,令康熙皇帝心情为之一振。

康熙皇帝急令书童加快脚步,赶赴枸杞园歇息。忽然从山脚处跳出一伙强人,约三四十人,个个手持钢刀,如凶神恶煞般般地堵住路口,围住康熙皇帝欲行抢劫。

康熙皇帝虽武功高 强,但寡不敌众,正在难以招架之时,只见从枸杞园里蹦出一樵夫,大喝一声,声如洪钟,手持 扁担旋风般的向众强盗横扫而去,扁担所触之处非死即伤,顿时众强盗鬼哭狼嚎,喊爹叫娘抱 头鼠窜而去。康熙皇帝细观壮士,此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面如红枣,头系白色羊肚毛巾,行走带风,状 如关公再世,似天神下凡。

康熙皇帝问壮士尊姓大名,家住何方。壮士回答道:“家住牛头山下,以 砍柴种枸杞农耕为生。”

康熙又问:“壮士如何生得这般雄伟有力,众强盗个个也是彪形大汉,为 何被你一条扁担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给赶跑了? ”壮士回答说:“祖上留有杞园十亩,家训子孙:‘枸 杞全身是宝,春采枸杞叶为天精草,夏采枸杞花为长生草,秋采枸杞果为枸杞子,冬采枸杞根为 地骨皮,一年四季常服用,强身健体,百病不侵。’加之祖上传有枸杞鲜果酿酒秘方,此酒常服身 体健,砍柴耕作不知疲乏。

本人又好练武艺,渴饮枸杞美酒,饿服枸杞红果,不知不觉力大无穷, 打败百十来个强人,气不喘,力不弱”。康熙大喜,亮明身份,令于壮士为随从侍卫保驾回朝,于壮 士亦献枸杞美酒请康熙服用,康熙饮后神清气爽,精力百增。

于壮士追随康熙皇帝平叛三藩,征 服蛮夷,平定海内,威振四海,功勋卓著。由于保驾有功,官至两广总督。

康熙皇帝寿至69岁,是中 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长寿皇帝之一。

中宁枸杞的种植历史有多少年

中宁枸杞的种植历史有600多年。

中宁枸杞简介:

中国宁夏 自治区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也是中国枸杞主产区和新品种选育、新科技研究推广开发区,有600余年的枸杞栽种历史,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正是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为枸杞生长提供了全国最优越的自然环境,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的美誉。

中宁枸杞鉴定:

一是"四看"外观。

1果形:中宁枸杞呈椭圆扁长而不圆,呈长形而不瘦。

2看果脐:中宁枸杞果脐白色明显。

3看颜色:中宁枸杞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4看是否结块:中宁枸杞干果含水量在12-13%之间,包装不宜结块,若是挤压成块,失压后能自动松散。

二是清水试沉。中宁枸杞放入清水中上浮率很高。

三是品尝味道。中宁枸杞皮薄肉厚,口感纯正、甘甜、微苦涩。

四是辨气味。中宁枸杞若打开密封的包装就有特殊的香味。

枸杞为什么叫做枸杞

枸杞是中国十大补药之一 ,益寿延年之佳品。但“枸杞”一名的来历还有一个颇为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香山北麓(今卫宁)平原上,有一个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养老母,倒也勉强度日。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戍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狗子戍边归来,已是满脸须发。看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乞讨。狗子甚为惶恐,不知老母和妻子现状如何。到家,见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甚为惊呀,谓妻曰:“路见乡邻皆饥,惟母与尔饱满,何也?”妻对曰:“尔从军后,吾终日劳作,勉为生计,去今之年,蝗灾涝害,颗粒无收,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方免其饿。”其母曰:“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命已殒矣!”

狗子喜泣,对妻更为敬之。邻人闻之,争相采食,谓之“枸杞氏”。

后人发觉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名枸杞子。

请问有没有枸杞的故事

枸杞,在植物分类中属茄科,茄族,枸杞亚族,枸杞属。落叶小灌木,有短刺。系多年生木本植物,树龄可达百年以上。由于"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得枸杞名。

枸杞,其果谓"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 别名“枸继”、“地铺”、“却志”、“却暑”、“地仙”、“地节”、“苦杞”、“羊乳”、“仙人杖”、“西王杖”、“珊瑚果”、“红果”等,俗名“明目子”。

枸杞是中药中的珍品,果实中含有甜素碱、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VC、烟酸、抗坏血素、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实为滋补扶正之良药。其主要功能是: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以枸杞或以枸杞配伍的古方颇多,如"枸杞膏"、"枸菊地黄丸"、"龟鹿二仙胶"、"龟龄寿"、"左归饮"、"小营煎"等。这些经世延传的古方,或作为体弱虚赢、精血亏损者的强壮滋补药,或作为润肝益肾、疗虚补阴的良剂,或作为祛邪健身、延年益寿的营养品。

枸杞子的服法有四种:一是可鲜食,新摘的枸杞子晶莹红润,汁浓充盈,嘴嚼味甘润口,每日可食十克左右;二是将枸杞子单独或加入复方,遵医嘱煎服;三是置酒中浸泡,通常一市斤枸杞子加高级酒三市斤,浸泡两周即可饮用;四是将枸杞子烹调入菜。枸杞的花、茎,在医药上也都有利用价值,正如古人所说:“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旧时,宁夏枸杞品分"朝玉、贡果、大栋、魁元"四等。这些带有封建色彩的等级名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旧社会宁夏枸杞概为达官贵人所享。

我国栽种枸杞的历史十分悠久,《诗经·小雅》中就有"陡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诗句。《神农本草经》是首部将枸杞列入中药的古籍。两千多年来,枸杞作为一种名贵中药,其功效传闻颇广。北宋编撰的《太平圣惠方》记载了一位终年服用枸杞叶、花、子、根而寿达三百七十多岁的妇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四味配伍成丸,有一长者常服之,"寿百岁,行走如飞,发白返黑,齿落更生,阳津强健"。

上述传闻未必可靠,但枸杞之"滋补疗虚"的功效,经千年临床实践确已得到证明。正如古书《本草汇言》所载:"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曾赞誉枸杞"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据史籍载,宁夏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历史,明弘治年间即被列为"贡果"。编纂于清乾隆时的《中卫县志》称:"宁安一带(今宁夏中宁县)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时人曾赋诗赞曰:"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朔方道志》也有"枸杞宁安堡者佳"的记载。

在宁夏,民间俗称枸杞为"茨",枸杞园为"茨园",种植枸杞的农民为"茨农"。相传,宁夏枸杞先是在中卫黄河边上的常乐堡、永康堡、宣和堡等处自然繁殖,后来经过回汉族"茨农"世代选育改良,培育成功了很多优良品种,并逐步被引种到全国各地。现今,我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北美、前苏联等地栽种的枸杞,其祖先多为"宁夏枸杞"。

宁夏枸杞现虽已遍布各地,但唯有宁夏所产盛誉久持,蜚声中外,被称为枸杞之绝品。其根本原因是得厚于天时地利,功就于人勤艺精。宁夏茨园土壤谐和,温寒兼容,排灌适时,光照充沛,这种自然地理条件极宜枸杞的生长,再辅以宁夏茨农父授子嗣、世代相传的几百年栽培枸杞的的经验,从而使宁夏枸杞得已品正久袭,名压群芳。

中国的节日无论大小都少不了欢聚饮宴,酒文化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端午节就要到来的日子里我们来介绍一种端午节的特色酒饮—菖蒲酒。想知道菖蒲酒的功效什么的听我接下来介绍菖蒲酒有什么功效?菖蒲酒是什么酒?

菖蒲酒是什么酒

端午节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唐代殷尧藩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后逐渐在民间广泛流传。历代文献都有所记载,如唐代《外台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元稗类钞》,明代《本草纲目》、《普济方》及清代《清稗类钞》等古籍书中,均载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菖蒲酒是我国传统的时令饮料,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御膳时令香醪。

菖蒲酒有什么功效 菖蒲酒治耳虚聋及鸣

菖蒲酒处方:菖蒲3分,木通3分(锉),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3分。

菖蒲酒制法:上锉细。

菖蒲酒用法用量:以酒1斗,用绵裹,浸7日后,每日空心暖饮1盏,晚再饮之。

菖蒲酒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

菖蒲酒处方:干菖蒲3两。

菖蒲酒的功效与作用:。

菖蒲酒用法用量:以清酒5升,渍煮,取3升,分2次服。

菖蒲酒治癣

菖蒲酒处方:菖蒲5升(细切)。

菖蒲酒用法用量:以水5斗,煮取2斗,以酿2斗米如酒法,熟极饮,令得极醉,即愈。未愈更作,无有不愈。

菖蒲酒通血脉

调营卫,耳目聪明,发白变黑,齿落再生,延年益寿。主大风十二痹,骨立萎黄。

菖蒲酒处方:菖蒲(削治薄切,晒干)1斗。

菖蒲酒制法:上药以生绢袋盛之,以好酒1硕,入不津瓮中,安药囊在酒中,密封泥中,百日发视之,如绿叶色,复炊1斗秫米纳酒中,复封四十日,便漉去滓。,

菖蒲酒用法用量:每温服1盏,日3次。其药滓晒干,捣为细末。每服1钱,酒调服尤妙。

菖蒲酒强身健体

不老强健,面色光泽。通血脉,调荣卫,耳目聪明,行及奔马,延年益寿。主风痹,骨立萎黄。

菖蒲酒处方:菖蒲1斗(细锉,蒸熟),生术1斗(去皮,细锉)。

菖蒲酒制法:上药,都入绢袋盛,用清酒5斗,入不津瓮中盛,密封。春、冬14日,秋、夏7日,取开。

三千小童国学馆标准国学经典

第一阶段:知书达礼

《千字文》:“天下第一字书”。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弟子规》: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教孩子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 《三字经》:中国文化史纲。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二阶段:开智明理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从小熟读,可助其塑造理想人格、洞察人性。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对孩子的语言水平和知事明理都有很大作用。 《大学》: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构建远大的人生格局。 第三阶段:通达言志

《易经》:不学易经,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大医。群经之首,内容涉及诸多领域。 《唐诗宋词》:中国文化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培养孩子良好的韵律感,陶冶情操。 《中庸》:“和谐”人生指南。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高情商人才。 《老子》: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书中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三千小童结合时代变化,创新国学六艺特色课程 纵横文武,德艺双修让孩子更出众

礼:古礼体验。不学礼无以立,培养孩子懂礼貌、有教养。 乐:古琴修习。提升孩子文化修养,助其养成优雅含蓄的气质。 术:武术锻炼。塑造挺拔的外形、强身健体、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棋:围棋钻研。开发孩子智力,培养机动灵活的战略思想意识。 书:书法艺术。提高孩子专注力,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数:数艺传承。锻炼孩子快速运算能力,提升数艺思维。

仙鹤草是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属苦凉之品,入肺、肝、脾经。具有止痢杀菌,收敛止血,补虚的功效,其收敛止血的功用已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但对本品补气功效则多忽略。江浙一带农村称本品为“脱力草”,据说动物在进行林间劳作的时候,出现了非常乏力、气虚的时候,主人就会割一大堆的仙鹤草熬成水喂给这个动物喝,就此产生灵感,当人类出现非常乏力气虚的时候,也会用大量的仙鹤草来补虚提气。常配红枣煮食,调补气血,补虚提气,治脱力劳伤,效果很好。临床仙鹤草也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肿瘤,止血功效可用于如内脏手术出血或者渗血,或平时见的咳血、吐血、衄血、尿血或崩漏等。

现代药理研究仙鹤草具有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有抗肿瘤作用及对阴道滴虫有良好杀灭作用。仙鹤草素有止血、调整心率、增加细胞抵抗力、降低血糖和消炎等作用。

那么仙鹤草的用量是多少呢?因为是草类的药物,而且副作用一般较小,所以用量可以大一些,一般代茶饮每天可用30克。

关元穴

关元在古籍中记载,此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的位置,为调补气血不足、阴阳不足、补虚的常用穴位。

定位是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三寸的位置,也就是自己的手掌一横掌的距离。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效,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临床上可用于 1、治疗妇科病,男科疾病,如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男性肾阳不足所导致的遗精滑精,阳痿早泄,夜尿频多或者尿后余沥不尽 2、培补元气,调节脏腑的功能失调,如腹泻、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  3、通调水道,如尿频、尿急、尿痛、尿血。 4、强身健体、固本,治疗久病缠身、气血亏虚的疾病。

关元穴家庭保健可以按摩,每天按摩2~3次,每次按摩3~5分钟左右,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次艾灸10~15分钟左右,都能达到强身补虚的作用。

“从现今已知的文献典籍来看,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姓钱名铿,系颛顼帝三玄孙、轩辕皇帝的第八代传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陈世松告诉记者,刘向的《列仙传》中就记载称,彭祖自尧时举用,一直到殷末,足足活了800岁。在夏代,他曾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因称彭祖。《神仙传》形容彭祖“善引导行气,尧时封于大彭,至殷末已,年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

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连先贤孔子、庄子都羡慕其长寿。苏轼曾在诗中赞誉彭祖:“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清代学者周洪更进一步说:“乘云人已去,此地葬衣冠。墓古松明碧,山空鹤梦寒。大夫原不作,真宰岂须棺。三代曾谁在,聊同法物看。"种种迹象表明,彭祖的确是长寿的,并且因厌世而去,留下空坟一座供人们祭奠。

关于彭祖的岁数,目前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法认为,只有用“小花甲设岁法"才符合现代人的生命观,由于“小花甲设岁法"以60天为一年,这样推测彭祖的800岁只相当于现代人的130多岁。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彭祖长寿800岁,从科学上分析是不现实的,但把彭祖作为彭国历代彭伯代代相袭的封号或祖宗崇拜,则合乎情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根据流传下来的古籍文献资料和历史记载,彭祖的确生活了两个朝代,活了800余岁,理由是:《山海经》、《史记》、《华阳国志》等文献中都记载了彭祖确有其人,经历了夏商周三代,足足有800多年。并且历史纪年法不支持“小花甲设岁"的说法,“小花甲设岁"可能是某些个别地方表述时间的方法,并没有用于记录中国的历史年代。而“小花甲设岁"是否以60天为一年,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而沿用至今的60花甲(农历)与公历对照,花甲设岁的每一年仍为365天。而且,夏商周的历史人物和朝代纪年也是用公历纪年法来表示的。

陈世松教授表示:“我们现在研究彭祖,不一定非要搞清楚彭祖的真实年龄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既然历代的人们都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那么我们就要吸收彭祖养生文化中的精髓,把长寿文化发扬光大,而不要仅仅局限于彭祖的年龄上进行无休止的争论。"

彭祖养生秘诀

彭祖之所以长寿,源于他的养生术,是通过自我修炼以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来达到长寿的目的。据传,古有《彭祖经》,为彭祖养生学的专著,但后来遗失了。目前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主要归结为膳食术、气功(吐纳)术、医术。

首先,彭祖喜欢多做运动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思想上淡薄名利。据说周穆王曾请其做大夫,但他不愿做官,800岁后不知去向。他不慕虚荣、不受功利思想束缚,殷王赏赐的数万金都悉数捐给了贫苦人民,可见其心地善良、精神高尚、心胸宽阔,以救济他人而心悦,这样在精神上就奠定了长寿的基础。

其次,彭祖是一位美食家,屈原在《天问》中说:“彭铿斟雉帝何飨,”其意就是他烹调的野鸡汤连皇帝都喜欢。战国时期,齐国的易牙向往彭祖的食补术,曾亲往武阳(彭山古称武阳)学习烹调技术。他还精通医术和炼丹术,对我国的传统医学有很大的贡献,被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尊为祖师。

他还善于气功(即吐纳术)。由于远古时期洪水泛滥、阴多滞伏、民杂食而不劳,故多痿厥寒热之病,于是,他发明了引导术,到春秋战国时已经流行为保健养生的好方法。他把吐纳行气和形体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寿引导行气术。庄子在《刻意》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荀子称:“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可见,他们都把彭祖当成了气功术的开山鼻祖。

关于房中术,彭祖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有强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他强调既不禁欲也不纵欲,要适可而止,和谐的夫妻生活才能增强人的精神活力和养生长寿。彭祖大胆地提出气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性补的观点,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男女性爱的系统理论和经验总结,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的男女性爱经验与理论的集大成者。

为何彭山人普遍长寿

彭祖山,据传是彭祖仙逝之处,是彭祖养生长寿文化的发祥地,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彭祖祠、彭祖墓、炼丹洞、玉女洞、彭祖井等历史遗迹。彭祖山地形为天然太极图,是一处格局好、气场佳、“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其独特的地形让无数风水学家流连忘返。而彭祖墓就处在太极地的阳鱼鱼眼上,据说是练气功的理想场所,养生殿更是集中展示了彭祖养生长寿的秘诀。彭山人普遍长寿,是与这些优越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

一份来自彭山县旅游局的资料显示,彭山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6岁。全县总人口323995人,到今年底满百岁的老人就达32人,占总人口的00988%,比同期全国百岁老人的比例高出近20倍。

为什么彭山人普遍长寿呢?据陈世松教授介绍:这首先是受环境的影响。彭山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拔差异小、气候变化不大,大多数长寿老人居住在农村,空气清新、污染少、自然环境优美。其次,人们从小就有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彭山的长寿老人大多出身贫寒,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从早忙到晚为生活而忙碌奔波。他们的生活又很有规律,喜欢早睡早起,饮食以五谷和新鲜蔬菜为主。还有,彭山人有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西晋尚书郎、汉中太守、《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就是彭山县保胜乡人,为尽孝道,他视高官厚禄为草芥,美名传天下。此外,家庭和睦、国泰民安,也是老人们长寿的一个必要条件。

有专家在调查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长寿者中以女性为主,彭山县的32位百岁长寿者中,男性仅仅只有5位。其原因有人归结为,在家庭中,大量的家务事都由女性干,她们养成了勤劳善良的本能;再有就是女性喜欢唠叨,能够很好地调节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据中国老年协会有关人员介绍,现在全国已有7个地区都自称“长寿之乡"。为了评定国家级“长寿之乡",中国老年协会将联合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评选标准。究竟彭山能否凭借其独特的彭祖养生文化和长寿发源地——彭祖山而摘夺国家级“长寿之乡"的桂冠,我们将拭目以待。

中医古籍太多了,海内外保留下来的中医古籍数不胜数,

以下罕见的中医古籍均出自此处图中,自己注意看一下图中右上角

中医古籍目录:

《医方考 巻之1-6  呉昆 著 寺町通円福寺町(京都) 》

《一夕医话 巻上,中,下  革溪 记 [出版地不明》

《丛桂亭医事小言日 南阳先生口授》

《东医宝鉴朝 许浚》

《东垣十书明嘉靖八年(1529年)刻本》

《伤寒论注来苏集和刻本》

《伤寒论疏义和刻本》

《伤寒论辑义日 丹波元简撰》

《保婴全书明刻本》

《先哲医话 巻上,下  浅田惟常 著 ; 松山挺 校 东京府  松山良祯, 明治》

《内科秘录日 元治刻本》

《内科秘录日 本间救著 彩色插图版》

《医书六种清 乾隆刻本 半松斋藏版》

《医事说约  香川秀菴 撰 ; 暘谷 阅 本石町(江戸)  万笈堂, (之一) 》

《医便 巻1-5  [王三才] [辑] ; 张受孔,姚学颜 重订》

《医典襍钞 写, [书写年不明]》

《医医谈  大矢贞吉 著 [出版地不明] 》

《医学正传 巻之1-8  虞抟 编集 [出版地不明] 》

《医学统旨玉夏斋藏板》

《医学読书记 巻上,中,下  尤怡 著 [出版地不明]  松风阁, 嘉庆 》

《医家千字文注  惟宗时俊 撰 本町(名古屋)  东壁堂, [出版年不明]》

《医方口诀集 上,中,下  土佐道寿 编集 ; 中山三柳  》

《医方启蒙 巻1-2 香城老人 编述 [出版地不明]  医卜堂 明治 》

《医方大成论  孙[允贤] [撰] [江戸]  须原茂兵卫, 贞享5[1688]》

《医方大成论和语钞 巻之1-8 》

《医方大成论钞 巻1-5  意安宗恂 解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寛永 》

《医方考縄愆 巻之7  呉昆 述 ; 北山友松 縄愆 京极通円福寺前町(京都) 》

《医方考绳愆(明)吴昆撰 (日本)友松子绳愆版本》

《医方集解 巻上,中,下  汪昂 著辑  》

《医案类语 巻1-2  淇园 訳定 ; 吉冈元亮,中川僖,厚木有则 纂辑》

《医眼方  顾公 著 东都(江戸) 万笈堂英平吉》

《医范  吉益南涯 著 ; 大江広彦 校正 纪伊  稽古馆》

《医范提纲 巻之1-3  宇田川榛斎 訳述 ; 诹访俊 笔记》

《医籍考日 天宝二年写本》

《医者谈义 巻1-5  粪得斎 [著] 金沢安江町(加州) 》

《医蔵书目  殷仲春 甫辑 写, [书写年不明]》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和刻本》

《医门法律和刻本》

《医雑録 写, [书写年不明]》

《千金方明刻本》

《千金方衍义清 嘉庆刻本》

《丛桂亭医事小言 巻之1-6  原南阳 口授 下町本町(水戸)  须原屋安次郎  0004》

《古方药品考和刻本》

《名医类案日 寛文元年刻本》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呉医汇讲 巻1-11  唐大烈 纂辑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嘉庆元》

《和兰药镜日 宇田川榛斋著》

《和兰医方纂要 巻之1-4,附録  江马元弘 訳 大垣(浓州) 》

《和语本草纲目和刻本》

《外台秘要唐 王焘著》

《大和本草日 宽永刻本》

《奇效医述》

《女科证治准绳》

《妇人良方和刻本》

《小青囊德聚堂藏版》

《巢氏诸病源候论和刻本》

《广义本草大成和刻本》

《弁医断 上,下  堀江道元 著 心斎桥通安土町(大坂)  》

《张氏医通纂要 [首巻],巻之1-4  张ロ玉 著 》

《御纂医宗金鉴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

《新编集成牛医方  赵浚,金士衡 [等撰] 》

《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和 刻本》

《普救类方日 亨保乙酉年官刻本》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撰,乾隆33年藜照楼版,早稻田藏》

《景岳幼科良方明·张景岳撰,书肆植村氏梓行版》

《本朝医家古籍考  壶山逸人 著 东都(江戸)  中邨雪山(写), [书写年不明]911》

《东医宝鉴 目録,内景,外形,雑病,汤液,针灸篇  许浚 撰 [出版地不明] 0002》

《格致余论疏抄和刻本》

《汉土医方沿革论  冈田昌春 [著] 白峯(写), 明治29》

《疡科秘录日 本间玄调撰》

《病家示训  洛下隠士 [著]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正徳3[1713]》

《病家须知日 择善屋藏版》

《眼科新书和刻本》

《种痘亀鉴  久我克明 述 东京府  岛村屋利助, 明治》

《类经明张景岳日本版早稻田大学藏0004》

《类经(日文注释版)》

《素问识日 天宝八年(1837年)刊本》

《経络歌诀  汪昂 编辑 ; 汪端 较》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7  李梃 编注 金ショウ  同青堂》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8,生理解剖図说  李梃 编著》

《脉经日文注释版》

《葛氏方 巻上,中,下 写, [书写年不明]》

《薛氏医案明 薛己等撰 吴琯辑》

《行馀医言日 香川修德著》

《订正东医宝鉴和刻本》

《质问本草和刻本》

《赤水玄珠日文注释版》

《辩证录(宽政6年日本刻本)》

《达生录明·褚胤昌(字百斯)著》

《远西医方名物考日 宇田川榕校补》

《远西方药日文版》

《遵生八笺明 高濂撰 弦雪居重订本》

《金匮玉函经清 道光 经义斋藏板》

《金匮要略国字解和刻本》

《金匮要略正义汉张仲景原著手写本》

《金匮要略心典 遂初堂》

《金鶏医谈  畑秀竜 著 ; [畑]毛义 校 日本桥通(江戸)  》

《集验良方清 乾隆刻本 喻义堂藏版》

《青州先生医谈  [华冈青洲] [述] 江口良斎(写), 天保13》

《风寒热病方经篇日 宇津木撰》

《养寿院医则  山脇尚徳 著 ; [山脇]侃 校 京都  林芳兵卫, 天保》

《黄帝内经素问日藏版》

《黄钟录日 尾张山碕克辑》

《新刊仁斎直指附遗01》

正保本《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系列

医说 著者张杲(宋)朝鲜刊本

医门法律6卷清喻昌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0年(1765)黎川陈守诚刊本

医林指月十一种十九卷清王琦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2年(1767)宝笏楼刊本

医方集略乙 编者郭鉴(明) 朝鲜刊本

新刻针医参补马経大全 著者马师问(明)江戸刊本

新刊医家必用 著者孙応奎(明)朝鲜刊本

新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26卷小儿附遗方论5卷方论医脉真经2卷伤寒类书活人总括7卷宋杨士瀛撰明朱崇正补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嘉靖29年(1550)朱崇正刊本

新刊刘河间伤寒直格3卷后集1卷续集1卷别集1卷金刘完素撰元刘洪撰元马宗素撰金张从正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天顺7年(1463)建安熊氏种德堂刊本

万氏家钞济世良方7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汤液本草2卷

四部丛刊·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论集成 巻之1-4、6-10 山田正珍著

伤寒集注

伤寒明理论4卷金成无己撰明巴应奎校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查氏书林刊本

伤寒论译解卷

伤寒论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名医名方录

名医经典医案

疗治茶谈 初、後3-4 勧学治体、5-6 続编 続编附録 津田玄仙述

立斋外科发挥8卷

近世汉方医学书集成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

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明徐春甫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万历间古吴陈长卿刊本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共十册)

病因精义 巻之1-10 小森桃坞讲述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神方

本草纲目卷1-17,19-52,濒湖脉学1卷奇经八脉考1卷脉诀考证1卷

本草纲目卷1-15,17-33,35-44,47-49,51,52序目1卷

本草纲目(合肥张绍棠本)

本草纲目新校注本第三版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医学解难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全26册)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系列

中医临床捷径丛书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全10册)

中医古籍临床新用丛书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仲景全书

中医海外古籍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47 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典籍大全

中华医书集成(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医学大成全50册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清晰pdg)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中国古典医学大全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160册

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中医方剂大辞典(高清十一卷完全版)

中医大辞典(全七卷)(扫描版)

中医必读百部名着

中药类书籍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高清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珍本医籍丛刊

针灸治疗常见病证图解(全6册)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