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符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文言文的符号,第1张

1 初中文言文标点符号

一、考点分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等。(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1)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006杭州中考)(2)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2007年中考)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1)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3)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4)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分号应为逗号)(二)问号的使用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如:你放着罢,祥林嫂!5、反问句,设问句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三)冒号的使用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

2 古文的标点

古文一般没有任何标点和空格,但是一般在读一本新书时,古人习惯在应该停顿的地方打上一个类似今天顿号“、”的符号,这个符号古人称为“注”。

为人便于人们阅读,学者们在注解书籍时就加上一个大圈,实际上就起到了断句的作用。约在宋代时出现用“。”

“,”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

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3 文言文中用什么符号标记不同的句式

文言文中是用以下这些标志词来标记不同的句式的,详细的判断方法及判断的标志如下:文言文中的句式例解 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四、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 特殊句式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①良。

4 古文的标点

古文一般没有任何标点和空格,但是一般在读一本新书时,古人习惯在应该停顿的地方打上一个类似今天顿号“、”的符号,这个符号古人称为“注”。为人便于人们阅读,学者们在注解书籍时就加上一个大圈,实际上就起到了断句的作用。

约在宋代时出现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5 古文的标点根据什么断定的啊

古人写作不用标点符号,标点是五四以后才有的。

古人写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道德经》的原文自然也没有标点,现在人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特意加上了标点。1842年以前,传教士在南洋地区出版中文报刊,其中《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是第一份以华人为对象的刊物。

其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也有关於世界历史、民俗风情、天文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亦将西方标点符号系统引入中文,不但有断句,包括「、」「,」「。

」和地名、人名专用号「求求」都已使用。 古人的书籍文章,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有“句读”(jv dou),私塾老师教授学生时,用红笔断句,学生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读,就能够通读文章。

一般有点文化的人,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读法。就是这样,也没有影响古代文化的发展,但是不利于普及。

标点古书要遵循三个原则: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可分三步走:首先通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写得是什么人、什么事,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一遍没读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笔,一错到底。

第二步,由粗到细,根据文意,结合句子结构、语气与词语得性质和作用进行断句,在断句的基础上加上恰当饿标点符号。第三步,反复咏诵,仔细推敲,在咏读中检查修正。

断句时可抓住以下切入点:抓住话标志“曰”“云”“言”等;抓首尾语助词,如“者”“也”“矣”“夫”“其”等;找排偶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根据古汉语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根据古汉语固定格式,如“如……何”“何以……为”“唯……是……”“有以……”等;根据文体特点,如骚体,句尾多带“兮”字,一般是六字成句,近体诗、词的韵脚、平仄、各句字数等都有固定要求。

6 标点符号是从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古文无标点)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7 包括标点符号刚好44个字的古诗、词、古文

我来回答吧,有很多,但回答之前先说一点: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是后人断句,才断出来标点符号,所以,读古文不同的大师,有可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基于此,44次的,词就有很多:以下词牌:菩萨蛮、卜算子、采桑子、减字木兰花均为44字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苏轼作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采桑子 宋 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减字木兰花斜红翠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菩萨蛮 霜无痕碧罗圆帐鸳鸯绣,芙蓉裙带垂红豆鸾镜理妆慵,金炉沉水浓中庭花似雪,帘外纤纤月无事度佳辰,粉香和泪匀。

8 初中文言文标点符号

一、考点分析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等。(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1)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006杭州中考)(2)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2007年中考) 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1)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3)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4)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分号应为逗号) (二)问号的使用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如:你放着罢,祥林嫂!5、反问句,设问句 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三)冒号的使用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

现今很多人会误认为中国古代不用“标点符号”是因为清朝官方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把中国原来的“标点符号”都去掉了。清朝文人在写文章或出书的时候,也不再使用“标点符号”,直到近代新式标点符号产生。

实际上现今使用的“逗号、句号、括号、顿号”在汉朝就已经产生了,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对“顿号、”解释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对“扩号()”解释为“钩识也。“

考古发现,居延汉简中,除表重文的符号“=”外,还有“■”、“▓”、“●”、“W”、“∠”、“∕”、“卩”等符号,它们均起着句读或后来标点符号的作用。如:汉简“吞北隧卒田恽∣(此为一朱笔符号)正月食三斛∽正月庚戌自取=卩”;“□□平●戊失亡货负●已失火□□”;破城子探方27中有“■右第二十九隧卒三□”,“■右卒三十桼人”;“茭滑戎∠王阳∠吕尚∠韩寿□”等。

汉简中的这些特殊符号,都有它们各自特殊的用途,有的是起到后来“,”的作用,如“●”;有的起到“、”的作用,如“▲”、“·”、“∣”、“∠”等;有的起到句号的作用,如“卩”;有的则起到标识章首或分行、分段的作用,如置于行文起首处的“W”、“■”等符号;有些符号如“∽”、“S”、“▓”、“=”等我们还不好确切地断定它们在行文中所起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有些是两个符号连用,有些放置于文末的符号如“W”等,在抄写或书写时还特意用朱笔迹表示其特殊性。

到了宋元明时期“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已经比较规范了。

新中国成立后累次对原标点进行了研究整理,总共列标点符号十六种,包括逗号、句号、括号、顿号、分号、引号、冒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专名号、书名号、着重号。

有关古典文献之古籍标点名词术语与思考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资料,供大家参阅。

 古籍标点名词术语

1句读

古人著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人们在读书时必须对如何停顿作出判断,这项工作,古代称为“句读”。宋人毛晃父子在《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卷四中说:“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讽咏谓之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句话的结尾点断称为“句”,为便于阅读在一句话当中点分称为“读”。

2标点

宋、元人读书,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句读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已经出现了标点一词。当时的所谓标点,是除句读外,还有符号。点,是指句读说的;至于“标”只是将书中重要的或特殊的内容,用各种符号打记下来以帮助记忆。整理古籍,把整篇或整卷的文字分段,加上新式标点,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开始的。

3胡适与古籍标点

五四运动前后,胡适积极等酝酿并尝试着使用新式标点。胡适在1916年发表《论句读及文字元号》、《论句读符号》等文。在广泛讨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胡适、马裕藻等人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作为教育部1920年训令公布。胡适也为新式标点符号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当时他要求与他合作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标点本古籍,其他出版社纷纷仿效,新式标点符号很快得到了普及。胡适还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强调,国故整理之初步工作,如标点、校勘,必须首先做到,然后可谈进一步的整理。整理古书,一律须用标点符号。”

4顾颉刚与古籍标点

在胡适的影响下,顾颉刚当时标点了《崔东壁遗书》、《四部正讹》等,并酝酿标点《二十四史》,还与徐文珊合作,将司马迁《史记》标点、分段,作为整理国故的第一部书。抗战期间,顾颉刚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时,曾拟定若干计划,整理廿四史并逐一加以标点,这为他20世纪70年代初主持标点《二十四史》工作做了准备。

5古书句读释例

《古书句读释例》是著名学者杨树达所撰的讲述古书句读基本知识的著作,有中华书局1954年版。全书分误读的型别、误读的贻害、误读的原因、特殊的例句等四个部分。作者从先秦两汉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中,选择l68条句谪有歧义的例句一一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6标点符号使用法

新中国成立后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工作相当重视,1951年9月,中央人民 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法》,适用于直行文稿。1956年4月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了再版本,主要适用于横行文稿。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修订释出了《标点符号用法》,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主要增加了连线号“一”和间隔号“”。本书依据30多年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及某些发展变化,对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举例作了说明,是我们目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依据。

7古籍点校通例

针对古籍整理,中华书局编辑部草拟了《古籍点校通例》初稿,并有关于古籍标点的特别说明。其所拟古籍点校标准,大致依据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的点校准则,其具体内容分标点、校勘和其他三部分。载于《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12期。

8标点致误原因

古籍标点出现一些错误是常见现象。古籍标点错误的原因大致有八项,即,一、不明词义;二、不明专有名词;三、不明文献名称;四、不明引文;五、不明语法;六、不明文体;七、不明文意;八、文献有误,未加校勘就加标点。

9标点方法

标点古籍需要精通古汉语、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还要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当然这需要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针对形成标点错误的主要原因,标点古籍的主要方法有以下数项,即,一、弄清全文和上下文义;二、参考已有的标点成果;三、勤于查考相关工具书与其他资料;四、充分注意并利用文体特点。古籍标点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其方法需要反复实践才能掌握。

思考题之一标点错误有哪些主要原因

古籍标点错误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八项,即,一、不明词义;二、不明专有名词;三、不明文献名称;四、不明引文;五、不明语法;六、不明文体;七、不明文意;八、文献有误,未加校勘就加标点。

这八项主要原因有各有一些具体小类,分述如下。

第一大项不明词义,具体又包含不明古汉语词汇、不明古音通假、不明典故、不明方言俗语等。

第二大项不明专有名词,不明专有名词实际上也属不明词义的范畴,由于专有名词涉及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情况比较复杂,所以专门列为一类。 具体包括有不明人名、不明地名、不明官名。所以我们在标点古籍时,还应当对古代文化、地理、官制有所了解,否则也会出现错误。

第三大项,不明文献名称。文献名称当标书名号,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判断文献名称,标点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具体包括系文献名称而未标书名号、非文献名称而标了书名号、两种文献名合而为一、一种文献名误分为二。

第四大项,不明引文。《标点符号用法》要求:“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般要用引号标明,为的是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不明引文起讫导致标点错误的主要有直接引用的话未加引号、非直接引用的话加了引号、将两条引文误合在同一引号中。

第五大项,不明语法。不明古汉语语法也是古籍标点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具体包括不明词类、不明句式、不明句子的成分和结构等。

第六大项,不明文体。标点古籍应当熟悉古代的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如诗词需要押韵,每句诗的字数通常有规律可循,骈体文强调行文对仗等,熟悉这些特点会有助于标点工作,不注意这些特点会造成标点错误。

第七大项,不明文意。有些古文从字面上看,并不难理解,但是如果我们把文意领会错了,标点也不容易点对。

第八大项,文献本身有误,未加校正,就加标点,当然也会导致标点错误。

思考题之二我们在标点古籍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标点古籍需要精通古汉语、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还要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当然这需要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针对形成标点错误的主要原因,标点古籍时应当注意下述问题。

首先要弄清全文和上下文义。标点古籍应先易后难,分析上下文意解决难点。点句遇到难通的地方,先把能点断的地方点断,读完全篇,再解决难点,理解了全文的意义,有些难点自然迎刃而解。因为区域性的问题和整体的意义相联络,前后进行比较就可以明确。

其次,要参考此前已有的标点成果。有些古籍,前人已经作过句读标点,我们当然可以用作参考。也可以参考相关材料的标点成果,还可以利用注释,因为古书中的注释往往置于需要句读处,并且对如何理解词义,怎样标点作了辨析。

其次,要勤于查考。标点古籍,遇到疑点一定要查考清楚,不能随意为之。有的问题,只要翻翻工具书就可以解决。如遇到书名、作者有怀疑,不妨查查目录;遇到引文有怀疑,不妨查查原书。

再次,要注意利用文体特点。各种文体在行文时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在标点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规律,不应当违背这些规律。应充分注意古文中的对偶、排比句。古籍标点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其方法需要反复实践才能掌握,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仅仅限于上述四个方面。

这种标点叫开明制标点,一般在方正书版软件中可以自动处理。在word中通过特殊方法,也可以做到。

将需要处理的标点罗列出来,这里仅以常见的几种标点为例:

打开查找对话框。

查找:[“”,。]。

展开“高级”,勾选”使用通配符“,勾选”突出显示所有在该范围找到的项目“,点”查找全部“(2007版以上点”主文档“)。

关闭查找对话框,这里所有被查找到的字符处于被选中状态,不可在页面区域点击鼠标,否则所选字符即被放弃。

下面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选”格式“菜单中的“更改大小写”--半角。当然,不进行前面的查找,也可以直接选择全文后执行此操作。这种方法是将除句号之外的标点处理为半角,不够美观。

第二是选“格式”菜单--“字体”,选“字符间距”标签,在“间距”中选择“紧缩,并在其磅值栏填选2。

古籍用竖排更方便校对。整理古籍经常用对着多种竖排的古本校对,这时候如果是横排,会带来诸多不便。不过另外一些朋友用的整理平台的操作板只支持横排,也没有太大问题。所有说到底也是习惯。

⏳,Unicode内码是23F3。输入方法:

1搜索下载Symbola字体,安装,为宋体、黑体、微软雅黑、Arial、Arial Unicode MS等字体添加字体链接;

2在Word中输入23F3,随即按下Alt+X。如不成功,先输入字母abcd,设为Symbola,用Word中的格式刷来改变沙漏符号(⏳)的字体。

输入方法详见:http://bbsunispimcom/viewthreadphptid=29253

截图为使用紫光华宇拼音输入法的短语法的情况: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