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书目求出版社及出版年月
晁福林:《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1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6
丁山:《商周史料考证》,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2
李学勤:《三代文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11月1日
朱凤瀚:《商代家族形态研究》,北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1日
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7-1
钱穆 《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2013-8
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两册)商务印书馆 1997-12-01
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 商务印书馆 2001年08月
钱穆 秦汉史 三联书店 2005-03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2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11-11-0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
刘起釪:《尚书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
史部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2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北京:中华书局, 1987年10月
3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6-8
4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9
5徐中舒:《左传选》,北京:中华书局,2009-5-15
6朱东润:《左传选》,北京:中华书局,20075
7沈玉成:《左传译文》,北京:中华书局,20081018
8徐元诰:《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6
一. 北大中文系概况
北大中文系已发展成为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一个系。拥有3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古典文献)、2个研究所(古文献与比较文学)、2个研究中心(汉语语言学与20世纪中国文化)、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中文基础学科基地与古典文献科研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和7个博士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文献、比较文学)、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在编的教工有126人,其中教授51人,有博士学位教员39人,45岁以下教员58人。本科生359人,留学生147人,研究生330人,其中博士生155人。北大中文系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高度评价。
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教授副教授与硕士研究生人数比例大于一,即一位老师带一个同学都绰绰有余,在全国高校中文系中首屈一指。
附1: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中文系05年)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系所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系
招生总数 70人。
系所说明 其中拟推荐免试:24人,往年保留录取资格,2004年返回:0人。本系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复习资料和往年试题。
招 生 专 业 及 人 数
050101 文艺学 8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6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16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8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10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17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
招生专业:文艺学 (050101) 人数:8
研究方向 01文艺学
02文艺美学
03中国文学批评史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和文艺学专业基础,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9文学理论
4 471文艺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2) 人数:6
研究方向 01理论语言学
02对外汉语教学
考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6语言学理论
4 475语言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050103) 人数:16
研究方向 01现代汉语
02汉语方言
03汉语史
04古文字学
05中文信息处理
06对外汉语教学
考试科目 本专业考试科目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试卷中包括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古文字学、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六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8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
4 477汉语言文字学基础课
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4) 人数:8
研究方向 01中国古典文献学
考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5古文献学
4 474古文献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050105) 人数:10
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隋唐文学
03宋元文学
04明清近代文学
考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4中国古代文学
4 473古代文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6) 人数:17
研究方向 01现代文学
02当代文学
03民间文学
04新闻与媒体研究
05文学创作与研究
考试科目 本专业考试科目③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中包括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新闻与媒体研究、文学创作与研究五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3中国现当代文学
4 472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
招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108) 人数:5
研究方向 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2国外中国学
考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37中外文学
4 476中外文论
附2:
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
《儒藏》编纂与研究是一项巨大的学术工程,预计10-15年才能完成。为了此项工程得以持续进行,并将完成课题与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我校特招收“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方向研究生,由北大“《儒藏》编纂工作小组”主办,由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和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组织教学,聘请汤一介、安平秋、孙钦善、李中华、吴荣曾、庞朴担任导师,实行集体指导。2005年将招收8-10名硕、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可申请连读博士,入学后一边参与《儒藏》编纂工作,一边系统学习。除选修中国哲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和中国古代史专业的课程外,还将由“《儒藏》编纂工作小组”的教授开设少量必要的课程供学生选修。第一年不分导师,主要选修课程,由“《儒藏》编纂工作小组”选派一名教授负责指导学习,自第二年起根据研究方向确定导师。硕、博士生学制均为3年,硕博连读生学制6年。欢迎文、史、哲及考古专业(也可兼及其它学科)的考生报考。考生可选择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的任一组考试科目应试,提交报考信息时填写以上院系、专业、研究方向,并在备注中注明“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考试科目设置请见哲学系、中文系、历史系招生专业目录。
二.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两年招生情况
2004年北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统计
表一:各专业成绩统计
表二: 专业一,专业二最高分
表三:英语政治成绩统计
表四:专业名次统计
北大中文05年考研成绩统计
复试分数线
55 90 340
共有601名考生报考北大中文系
考生政治有效人数576人(不含缺考),平均分6220分
考生英语有效人数564人(不含小语种考生和缺考),平均分4850分
各专业报考情况如下:
专业 报考人数 340分以上 最高分
现当代 206 37 383
古代文学 183 10 368
比较文学 30 2 357
文艺学 44 13 412
文献学 28 1 364
语言学 19 3 393
文字学 77 6 371
附3:
北师大中文系2004年考研情况统计
复试分数线:
55 90 325
50 90 345
报名人数1604 录取人数225 录取率131%
三.中文系资料
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游国恩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精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台湾文学史 刘登翰 海峡文艺出版社
元代戏曲史稿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 上海书店
文学原理 董学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 陈传才 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 北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概论 蔡仪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艺美学 胡经之
语言专业:
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 许慎 中华书局
汉语史稿 王力 中华书局
音韵通讲 耿振生 河北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出版社
语法答问 朱德熙 商务出版社
词汇的分析与描写 符淮青 语文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 贺阳、沈阳 语文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方言概括 袁家骅 语文出版社
汉语方言导论 游汝杰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音学教程 林焘、王理嘉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明汉语史 向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詹伯慧 湖北教育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中华书局
文献专业:
中文工具书教程
文史工具书手册 朱天俊、陈宏天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文工具书参考资料 朱天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部要籍题解 王树民 中华书局
中国文化史 阴法鲁
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校勘学 钱玄 江苏古籍出版社
校勘学释例 陈垣 中华书局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书目文献出版社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武汉大学出版社
古籍版本学概论 严佐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本学 姚伯岳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文献学史
清华学术概论 梁启超
四.复习计划
现在距离06年的研究生考试入学还有9个多月,与公共课的复习结合起来,大概是如下几个阶段:
14月-7月底(或8月中旬):主攻专业课的基础部分。包括各门课的教材、笔记,熟悉各科的基本体系、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等;最好结合北大中文系的指定教材和课堂笔记;这一部分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但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北大的考试很重视基础,所以这个阶段的复习非常重要,并且要为后面的复习打好基础;
28月初(或中旬)-10月底:主要了解各科经典著作、最新的学术发展、比较前沿方法和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对同一问题要多了解几家的看法,并有自己的观点,认识到每种意见的发展和不足,了解各个问题目前大致的研究状况;
311月:对前面两个阶段的复习内容进行整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不仅在每个学科内部,在各个学科之间也要形成联系,学科的交叉点是容易被关注的地方,也经常是新的学术增长点。根据这种整合,也可以发现前两个阶段的遗漏之处;
412月以后:大概就要集中看公共课了,可能没有时间系统地看专业课,其实也已经看烦了。这时候,只要每天翻看前面的笔记,不要让自己有大的遗忘,不回生,就可以了。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经过前面的三个阶段,已经没有完全的盲点了。不要再看很多新的内容,否则容易心绪不宁,况且即使出到偏僻的题,也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答不出来。每天复习以前的笔记或卡片,既熟悉内容,也给自己增长信心。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上的计划仅供参考。大家的情况都有不同,因人而异。计划应该有宏观的和微观的两部分,宏观的是整个复习分为哪几个阶段,微观的要具体到每天复习多长时间等问题。制定以后,先试行几天,考察一下计划的可行性,如果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要赶紧调整。计划制订以后,就要比较严格的执行下去;
2如果可以全天复习,建议按照考试的时间进行,即早上看政治和专业,下午看英语和综合,这样既可以避免看一门功课时间太长过于疲劳,又可以把兴奋点调整到考试的步伐上;
3要跟别人交流,但是不要盲从。很多考研的同学都有研友,每天以其复习,可以相互监督,效果不错。不过个人认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保证步调一致,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考研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容易盲目跟从,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按照自己订的计划来,没问题的;
4看到一定的阶段,视觉刺激可能已经不敏感了,可以听课,既包括专业课、专业讲座,也包括辅导班,量力而行。
北大中文系学生应该读哪些书籍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文学系必读书目,希望您喜欢!
语言学
1,美国结构语言学 (American linguistics)
参考书目:Hockett 《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Sapir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实验语音学 (phonetics)
参考书目: 吴宗济 林茂灿 《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邓斯 EN平森著 曹剑芬 任宏谟 译
《言语链——听和说的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
3、汉语音韵学
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耿振声 《音韵通讲》,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李新魁,《韵镜校正》,中华书局
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
4、汉语史(上)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韵丛稿》(版本原文未注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时期的语音情况: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将李、王、何三家对比阅读)
何九盈、陈复华,《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
龚煌诚 ,《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工具书)
中古: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
张渭毅,《中古音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近代: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5、汉语史(下)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
向熹,《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与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6、《切韵》导读
参考书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现代汉语
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8、古代汉语
参考书目: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9、汉语和汉语研究
参考书目: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何元建、顾阳(2001)《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
教育出版社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北京大学
出版社
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
出版社
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王理嘉等(编著),《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汉语方言学
参考书目: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第二版。
《汉语方音字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2年出版,
1989第二版。两版均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汉语方言词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4年出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著
1960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汉语方言学导论》 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
第二版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 王福堂著,语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2005 年已出修订本
《汉语方言学》 [李如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汉语方言地理学》 贺登崧著,石汝杰、岩田礼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1、语言学概论
参考书目:
胡明扬、贺阳、沈阳、《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语文出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2、理论语言学
参考书目: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文学类
中国当代文学
教材: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
参考书目: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
李 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
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与谢冕合著)
曹文轩:《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韩毓海:《锁链上的花环》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戴锦华:《隐形书写》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
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张旭东:《批评的踪迹》
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大陆的《“灰阑”中的叙述》是删节版)
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
(1900~1937)》
中国现代文学
课本: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文学史: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唐弢 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心灵的探寻》 《1948天地玄黄》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钱理群 黄子平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漫说文化》
李欧梵:《上海摩登》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陈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金介甫:《沈从文传》
《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的导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一口气可以读完,酣畅淋漓。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
作品:
《古文观止》
《天下才子必读书》
《文选》
《诗经》《楚辞》
沈德潜、《古诗源》 中华书局
《唐诗别裁集》
马茂元 《唐诗选》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钱钟书 《宋诗选注》
张鸣《宋诗选》
汪辟疆《唐人小说》
程毅中《宋元小说话本集》
《西厢记》《牡丹亭》、四大名著等。
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郭绍虞《历代文论选》
参考书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书店出版社
詹鍈《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熙载《艺概》,江苏古籍出版社
郭绍虞、罗根泽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史
教材: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
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8卷)
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拉曼·赛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胡经之:《西方文学理论名著教程》
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学)理论原著,从柏拉图往下,直到福柯、德里达等
文学原理
教材: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
参考书目: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以及西方文学理论史部分参考书目,还有小说理论著作,如: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略萨: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卡尔维诺《千年文学备忘录》
安伯托·艾柯《优游小说林》
张大春:《小说稗类》
曹文轩:《小说门》
西方文学史
教材:喻天舒:《西方文学概观》
参考书目:罗德·W·霍尔顿、文森特·F·霍普尔:《欧洲文学的背景》
李赋宁:《欧洲文学史》(三卷)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以及西方文学理论史部分参考书目
东方文学史:
教材:郁龙余:《东方文学史》
参考书目:季羡林:《简明东方文学史》
栾文华:《东方现代文学史》
季羡林、刘安武:《东方文学史》
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民间文学概论
教材:
《民间文学教程》 段宝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民俗研究》 王 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间文学作品选》 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献
几本实用的工具书:
《辞源》,商务印书馆
《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汉语知识词典》,中华书局
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
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黄山书社
全系必修:
《论语》导读
教材: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
李零《丧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
其余参见李零《丧家狗》P28-P50
《孟子导读》
教材: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
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苏古籍
中文工具书
教材:
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朱天俊、陈宏天《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
教材:
无
参考书: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
公司有插图本)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
教材:
无
参考书:
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中华书局(原名《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北京出版社)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三经说略》、《二十五史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
吕思勉《经子解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
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
文献专业必修:
文字学
教材: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参考书: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梦家《中国文字学》,中华书局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音韵学
教材: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耿振声《音韵通讲》,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做作业必备)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做作业必备)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珍华、周长楫《汉字古今音表》,中华书局
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
训诂学
教材:
无
参考书:
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
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
赵振铎《训诂学纲要》,巴蜀书社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
《汉小学四种》,巴蜀书社
王引之《经传释词》,江苏古籍出版社
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
目录学
教材:
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参考书: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中华书局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三目类序释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齐鲁书社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之洞、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舜徽《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湖北教育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云南人民出版社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
版本学
教材: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参考书: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
叶德辉《书林清话》,中华书局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凤凰出版社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姚伯岳《中国图书版本学》(原名《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典藏编》,齐鲁书社
孙毓修等《中国雕版源流史+中国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
校勘学
教材: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
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
王叔岷《斠雠学》,中华书局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念孙《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
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
张元济《校史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籍点校疑误汇录》, 中华书局
日本中国学
教材:无
参考书:
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江西人民出版社
严绍璗《日本的中国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
王晓平《日本中国学述闻》,中华书局
李庆《日本汉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葛兆光《域外中国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严绍璗等《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
钱婉约《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中华书局
《东洋学の系谱》
文献学史
教材: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商务印书馆
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
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中华书局
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应用语言学专业课程
计算语言学导论 《计算语言学概论》 俞士汶 商务印书馆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现代汉语自动分析》 陈小荷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语言统计基础 暂无教材
高等数学C 《高等数学(理工农医类)》(没用过,不知作者) 北大版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引论》蓝以中 北大版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教程》屈婉玲 等 北大版
计算概论 《C程序设计基础》 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与数据结构 《算法与数据结构》 张乃孝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系统概念》 杨冬青 等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 张素琴 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研没有参考书,因为该系不向考生指定,不过北大历史论坛上会列出该系学生上课时老师推荐或指定阅读的一些书。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教 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秦汉篇参考书
《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
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
《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隋唐篇参考书
《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旧唐书》、《新唐书》:《高祖本纪》、《太宗本纪》、《则天皇后本纪》、《玄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百官志》)、《食货志》、《兵志》,及有关列传。
《资治通鉴》(隋唐部分)。
《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77年9月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辽宗夏金篇参考书
《辽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圣宗本纪》、《营卫志》、《兵卫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宋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神宗本纪》、《徽宗本纪》、《高宗本纪》、《理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及相关列传。
《金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海陵本纪》、《世宗本纪》、《食货志》、《百官志》,及相关列传。
《两宋政治经济问题》,邓广铭、漆侠,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陈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辽史简编》,杨树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金史简编》,张博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辽夏金经济史》,漆侠、乔幼梅,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元朝篇参考书
《元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顺帝本纪》、《地理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邵循正历史论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邵循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元朝史》,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明清篇参考书
《明史》:《太祖本纪》、《成祖本纪》、《英宗本纪》、《武宗本纪》、《神宗本纪》、《庄烈帝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清史稿》:《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圣组本纪》、《世宗本纪》、《高宗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
《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专题参考书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严耕望,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
《秦汉法律与社会》,于振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思想史》第一、二、三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汉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汉代政治与春秋学》,陈苏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其他方向的参考书可见我的另一个知道贴: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638827htmlsi=1
原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1],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2]。亟(qì)求余作《沧浪亭记》[3],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4]。”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5],广陵王镇吴中[6],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7],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8]。迨(daì)淮海纳土,此园不废[9]。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10];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11],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12]。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13]!庵与亭何为者哉[14]?虽然,钱镠(liǔ)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15]。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16]。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sī)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17]!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18]。
注释
[1]浮图:亦浮屠,梵文音译,这里指僧人。文瑛:僧人名。
[2]苏子美:即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北宋文学家,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出生在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庆历四年(1044年)因参加以范仲淹为首革新派,被反对派打击罢官,后居苏州,庆历五年建沧浪亭,并作文《沧浪亭记》。其著作有《苏学士文集》。
[3]亟:屡次。沧浪亭:“沧浪亭”跟古代一首民歌《沧浪歌》有关。《孟子•离娄上》引用这首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有政治上污浊就退隐不仕之意,苏子美修亭取名“沧浪亭”取此意。
[4]所以为亭者:所以修建这座亭子的原因。
[5]吴越:指吴越国,五代十国之一。版图今占浙江、上海、江苏部分和福建北部,公元893年唐镇海节度使钱镠所创建,都钱塘(今杭州),三代五主,历72年。
[6]广陵王:钱元璙。
[7]治:修建。子城:外城的属城即内城。
[8]孙承佑:钱镠之孙钱弘俶纳其女为妃。偏:此指侧,旁边。
[9]迨:等到。淮海纳土:指公元978年吴越国最后一个王钱弘俶降北宋。废:废除,毁坏。
[10]禅者:于后面的“释子”同为僧人或和尚的意思。
[11]复:恢复、修复。
[12]夫:语气词。朝市改易:朝代,市镇变化,指世事人物变化。
[13]姑苏台: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又名胥台。春秋吴王阖闾所建,越攻吴时被焚。
五湖:指太湖极其附近。《周礼•职方》: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浸五湖”。“具区”是太湖意思,“五湖”指其附近的湖。
太伯、虞仲:亦称泰伯,《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他们是周文王的父亲(古公亶父)季的两位兄长(长子和次子),后让位于季历(姓姬名历,季是排行,故称季历),在现江浙一带建立吴国。
阖闾、夫差:春秋时两个吴国国王,夫差是阖闾之子。阖闾一作“阖庐”,字光,与越战争受伤而死;夫差与越战争兵败自杀。
子胥:伍员之字,楚国人,报父仇奔吴做大夫,事阖闾、夫差两王,使吴国强大,后北夫差赐剑所杀。
种、蠡:都是楚国人,事越王勾践做大夫,助其灭吴。种即文种,字少禽,后被勾践赐剑所杀。蠡即范蠡,字少伯,后避祸游太湖,经商致富。
[14]何为者哉:造起来干什么的呢?即算什么呢?不会长久。
[15]虽然:虽然如此。
[16]僭:超越规则制度。
[17]澌然:像流冰一样迅速消失,澌是流冰。
归有光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选自
小记
出国学习已经快小半年了,对这里我已经慢慢有一些熟悉和了解了。前天刚刚结束语言阶段学习,考试成绩还算优秀,虽然我自己觉得没有说话的天赋,多去付出才能有收获的印证,还是给了我一定的信心。
其实,我花费学习语言的精力还是不多的,我的大部分时间是花费在完成我的其他的学习计划上。由于出国时携带随身物品受限制,我就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以徐北文先生为主编的《古文观止今译》,它在1981年编译完成,1983年精装印刷第一版,我带来的是2003年3月第9次印刷版。我是想利用这个时间阶段,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进入学习文言文的状态,找到学习文言文的途径和方法。我虽不是中文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但是,我自己认为,对于一个一直在学习和想将来在某些专业方向上研究点什么、写些什么的人来说,这是有必要的。
国学方面的积累应该是学习研究其他学科领域的基础。我的国学方面的基础很薄弱的,语文考试成绩总是不好,以前没有学习氛围,也没有学习的意识。但是,我对国学是有很浓厚的兴趣和比较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还是挺认真对待这方面学习的,并且我还做了一些小的计划,希望我能够在这个时间阶段能够收获些东西,入门当然是我最希望得到的。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吴楚材和吴调侯叔侄俩都是私塾教师,近代人对他们在《古文观止》中编选的文章,不管从全面性、代表性,综合性、包容性、难易程度是非常认可的,很多学者认为它对文言文初学者是比较适宜的。自它出现以后印刷一直盛行不衰,印刷频率多,使用人数多,受益者也很多。现在有很多版本出现,有繁体版的和简体版的,有译文注释的和没有译文的,有大众用的和学生用的。
徐北文先生在《古文观止今译•前言》中对附有译文的版本有所简述。他认为自五四提倡新语体后,上海等地上海书商出版了一些“言文对照”的《古文观止》版本,如上海沈鹤记书店署做肃房编译室著的,广益书局印行署名陆文昭译的,之后又有署名宋晶、署名许啸天等译注本,都不是满足现在读者理想版本。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找到了有关《古文观止》的一些近代版本。1933年广益书局发行的《言文对照古文观止》;还有1948年上海春明书店发行,姚稚翔译注《考证古文观止》是我找到近代最早的两个版本。
从1933年广益书局发行《言文对照古文观止》,一直到现在我找到上百个有关《古文观止》的版本。其中,以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繁体竖排《古文观止》(上、下,无译注);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简体横排《古文观止》(无译注);1981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1982年岳麓书社出版,精装简体横排《古文观止》;1983年齐鲁书社发行,徐北文主编《古文观止今译》;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伯城主编《古文观止新编》;198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杨金鼎主编《古文观止全译》等版本最有影响力。有现代译文的版本大部分是从八、九十年代出版发行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两个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版本最多和较有影响力。
我学习文言文以徐北文先生主编《古文观止今译》2003年出版为主,将要参考以上版本作为辅助学习。我遵从网上一些建议,按时间顺序从后往前学习文章,第一篇选择归有光《沧浪亭记》。通过资料查询、对比,我整理出了自认为合适的注释和标点符号。 同时我也发现了在这篇短小的散文中,不同专家学者在原文、段落、译文和标点等有个别不同之处,我把它们整理出来,加以比较、考究,期望能更好的认识、理解和学习这篇文章。
原文
①孙承佑:“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佑”字。徐北文主编《古文观止今译》,中华书局《名家精译古文观止》周先慎先生译,上海古籍出版社《震川先生集》(1981)等版采用“佑”字;上海古籍出版社张家英著《归有光散文选注•沧浪亭记》(1985),采用“祐”字。中华书局1959年繁体竖排《古文观止》(上、下)是“佑”字。但是,《古文观止今译•沧浪亭记》译文中变“孙承佑”为“孙承祐”。
②灭没之余:“余”字。一作“馀”字。中华书局周先慎译《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使用“馀”字,其他版本大部分使用“余”字。
段落
不同版本段落的不同有两种,一种是分四个段落,;另一种分三个段落,把第一种的二、三段合为一个段落。《震川先生集》和周先慎译《名家精译古文观止•沧浪亭记》是第二种分段方法,其他版本大部分使用第一种。
译文
①广陵王:对广陵王有“钱元璙”和“钱元瓘”两种称谓。周先慎译《名家精选古文观止•沧浪亭记》和都称“钱元瓘”,其他大部分版本称“钱元璙”。
②子城:有外城和内城两种说法。徐北文主编《古文观止今译•沧浪亭记》注释为“外城”,其他版本大部分注释为“内城”。
③外戚孙承佑:有认为孙承佑女儿为钱弘俶妃子,有认为孙承佑姐妹为钱弘俶妃子,两种说法。
④姑苏台:有吴王阖闾所建和吴王夫差所建两种说法。周先慎译《名家精译古文观止•沧浪亭记》认为姑苏台为吴王夫差所建,其他版本认为姑苏台为吴王阖闾所建。
⑤五湖:有的版本仅指太湖地区和,有的版本指包括太湖和其它湖泊更多的地方区,两种说法。
⑥太伯、虞仲:有认为他们是兄弟关系和父子关系,也有人认为虞仲是太伯四世孙。张家英《归有光散文选》注释为父子关系或虞仲是太伯四世孙。
标点
标点符号是所有版本最大不同之处,几乎每个版本的标点符号都不一样。每个专家学者个人对文章结构的认识、理解不同,所以相应的标点也不一样。
排版
一般情况下排版顺序是: 解题→原文→注释→译文 。但是,也有些版本有不同之处,如周先慎译《名家精选古文观止•沧浪亭记》是按 译文→原文→注释 顺序来排版。
鲁迅是主张一部书应容许几种译文共存的,村上春树也是抱有相同观点的。参照不同注释和译文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古文。
本文2023-08-05 12:59: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