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瑜伽理疗课之-膝关节
膝关节疼痛的中医和瑜伽理疗
这节讲膝关节的问题时想重点讲下解剖,我们所有理疗都是在解剖基础上,膝关节从骨头角度来看有哪些骨头,首先在瑜伽练习中的八字诀。
骨正、筋柔、脉顺、元和
1 骨正
骨骼达到标准的构架。
股骨-胫骨-髌骨
股骨头是链接我们身体的大腿,胫骨是链接我们小腿的骨头,外侧附着在小腿外侧的是腓骨,髌骨是在膝关节的附近能活动的骨头。髌骨软化是膝关节的常见问题。
内胫骨外腓骨。
骨头之间内外两侧各有两个软垫就是半月板。
从股骨头一直向下的肌肉叫股四头肌和膝关节有密切的关系。
2 筋柔
骨正,筋柔,瑜伽中的幻椅式中膝关节过于向前,就给膝关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还有一些战士系列也很容易给膝关节造成伤害,像鸟王式膝关节会向外造成膝关节受伤。大家在练习中一定要注意正位。
3 脉顺
胃经在股直肌上面往外侧走,髌骨的外侧就是犊鼻穴
犊鼻穴向下三里就是足三里穴位。
膝盖疼痛的穴位就是梁丘穴,在我们的髌骨上方的点两寸处,它能解决膝关节上方的疼痛,轻柔或者艾灸都可以。
在髌骨的正上方是鹤顶穴。
如果膝盖疼痛先艾灸鹤顶穴15分钟,在艾灸膝盖内侧15分,然后再艾灸外侧15分钟,共艾灸45分钟,能很好的缓解膝盖痛。
中医讲:经络所及疾病所致
1 用手搓热后拍打犊鼻穴,有病拍没有病也可以经常揉,也可以犊鼻穴+足三里能很好的疗愈膝关节问题。
2 脾经上的穴位叫阴陵泉 是一个湿气的检测点,湿气大的人可以艾灸这个穴位,在膝关节的内侧。
3大腿的正外侧是胆经,从大腿到小腿到阳陵穴,在膝关节的正外特别突起的关节的腓骨头就是阳陵泉,这个穴位能解决很多膝关节的问题。
尤其是膝关节的肿胀可以拨阳陵穴。中老年人的腿衰老和退化。退化的原因有风、寒、湿这三个因素造成的。
拔罐可以取风的作用。有寒关节表现出凉。湿的特别腿沉关节肿胀。可以艾灸阴陵穴。
保养膝关节的方法
1 首先要减少腿的承重性的练习,其次要多练习腿的屈和伸的训练,
增加内外推的练习。
2 在练习时某些动作会导致膝关节疼痛就是阿是穴出现的反应,有这些问题时可以轻柔阿是穴。
3 温敷膝关节,半斤盐和半斤小茴香干锅炒热温敷在痛点。
4 软组织的损伤可以贴膏药缓解某一部位的疼痛。
5 练完瑜伽后也可以把止痛膏直接贴在三个点上,内膝眼、外膝眼、鹤顶穴。
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面积最大的关节,滑膜反应也最明显。膝关节是人体较大而复杂的屈曲关节。它所受到的应力大,结构稳定而又灵活
人体膝关节由股骨下段、胫骨上段、髌骨以及关节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等结构组成
膝关节是人体中"无血管组织,其本身的营养及代谢的产物的处理,是通过关节外的血管进行的"。
膝关节滑膜是人体关节中面积最广、最复杂的,也是形成最大的滑膜腔
膝关节是人体滑膜最多,关节面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于膝关节滑膜广泛并位于肢体较表浅部位,故遭受损伤和感染的机会较多,由于膝关节负重大,运动多,最益受到损伤
要保持膝关节健康,维持它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很重要。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和大腿后面的后群肌这两组大肌肉群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锻炼这两组大肌肉群就可以减少髌骨异常错位,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其次,还要保持膝关节的功能性,膝关节的功能性受小腿肌和足底肌等两块小肌肉群控制,这两组小肌肉群在膝关节在跑跳的时候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减缓振动意味着减少老损。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也十分有必要,是保护膝关节最好的方法之一。别小看就是伸伸腿、弯弯腰,做个简单的绕环,可以给发僵的关节加“润滑油”,使得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性的肌肉群的灵活度、伸展性和弹性增加,粘滞性降低。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 关节囊较薄而松弛,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前方的叫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髌骨为该肌腱内的籽骨),从髌骨下端延伸至胫骨粗隆,在髌韧带的两侧,有髌内、外侧支持带,为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腱膜的下延,并与膝关节囊相编织;后方有腘斜韧带加强,由半膜肌的腱纤维部分编入关节囊所形成;内侧有胫侧副韧带,为扁带状,起自内收肌结节,向下放散编织于关节囊纤维层;外侧为腓侧副韧带,是独立于关节囊外的圆形纤维束,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小头。
膝关节
关节囊的滑膜层广阔,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表面无滑膜覆盖外,关节内所有的结构都被覆着一层滑膜。在髌上缘,滑膜向上方呈囊状膨出约4厘米左右。称为髌上囊。于髌下部的两侧,滑膜形成皱襞,突入关节腔内,皱襞内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状襞。两侧的翼状襞向上方逐渐合成一条带状的皱襞,称为髌滑膜襞,伸至股骨髁间窝的前缘。
由于股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呈球面凸隆,而胫骨髁的关节窝较浅,彼此很不适合,在关节内,生有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半月板。半月板的外缘较厚,与关节囊紧密愈着,内缘薄而游离;上面略凹陷,对向股骨髁,下面平坦,朝向胫骨髁。内侧半月板大而较薄,呈“C”形,前端狭窄而后份较宽。前端起于胫骨髁间前窝的前份,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前方,后端附着于髁间后窝,位于外侧半月板与后交叉韧带附着点之间,边缘与关节囊纤维层及胫侧副韧带紧密愈着。外侧半月板较小,呈环形,中部宽阔,前、后部均较狭窄。前端附着于髁间前窝,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外侧,后端止于髁间后窝,位于内侧半月板后端的前方,外缘附着于关节囊,但不能腓侧副韧带相连。半月板具有一定的弹性,能缓冲重力,起着保护关节面的作用。由于半月板的存在,将膝关节腔分为不完全分隔的上、下两腔,除使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外,也增加了运动的灵活性,如屈伸运动主要在上关节腔进行,而屈膝时的轻度的回旋运动则主要在下腔完成。此外,半月板还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屈膝时,半月板向后移,伸膝时则向前移。在强力骤然运动时,易造成损伤,甚至撕裂。当膝关节处于关屈而胫骨固定时,股骨下端由于外力骤然过度旋内、伸直,可导致内侧半月板撕裂;同理,
膝关节如该时股骨下端骤然外旋、伸直,外侧半月板也可发生破裂。膝关节内有两条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附着于胫骨髁间前窝,斜向后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内面的后份,有制止胫骨前移的作用。后交叉韧带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内侧,较前交叉韧带短,起自胫骨髁间后窝及外侧半月板的后端,斜向前上内方,附于股骨内侧髁外面的前份,具有限制胫骨后移的作用。
膝关节的辅助结构(1)半月板:由2个纤维软骨板构成,垫在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上,半月板外缘厚内缘薄。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后部宽,外缘中部与关节囊纤维层和胫侧副韧带相连。外侧半月板:呈“O”字形,外缘的后部与腘绳肌腱相连。作用: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2)翼状襞:在关节腔内,位于髌骨下方的两侧,含有脂肪的邹襞,填充关节腔。作用:增大关节稳固性,有缓冲震动的功能。(3)髌上囊和髌下深囊:位于股四头肌腱与骨面之间。作用:具有减少腱与骨面之间相互摩擦。(4)加固关节的韧带: ①、前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分别附着于股骨内,侧髁与胫骨髁间隆起。作用:防止股骨和胫骨前后移位。②、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侧稍后方。起于:股骨外侧髁;止于:腓骨小头。作用:从外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③、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偏后方。起于: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内侧髁。作用:从内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④、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为股四头肌腱延续部分。起于:髌骨;止于:胫骨粗隆。作用:从前方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度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大肠俞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大肠俞穴的定位 10 大肠俞穴的取法 11 大肠俞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大肠俞的功效与作用 13 大肠俞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大肠俞的配伍 16 特效 17 文献摘要 18 大肠俞研究进展 181 对肠道的影响 18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83 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184 治疗肛周疾病 185 治疗腰肌劳损 186 治疗慢性结肠炎 1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肠俞 1 拼音
dà cháng shù
2 英文参考Dàchángshū BL25 [中国针灸学词典]
dàcháng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2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2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大肠俞 汉语拼音 Dachangshu 罗马拼音 Tachangshu 美国英译名 Large Intestine Locu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25 日本 25 法
国 莫兰特氏 V25 富耶氏 V25 德国 B25 英国 B25 美国 BI25
大肠俞为经穴名[1](Dàchángshù[2]BL25)。代号BL25。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1][2]。大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大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大肠俞[1]。大肠俞主治胃肠、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泄痢,便秘脱肛,脏毒便血,遗尿癃淋,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肠鸣,痔疾,腰痛,泄痢,腰脊痛,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肠出血,遗尿,肾炎,淋病等。
4 大肠俞的别名裂结窬(《医心方》)。
5 出处《脉经》:大肠俞在背第十六椎。
6 特异性大肠俞为大肠之背俞穴。
7 穴名解大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大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大肠俞[1]。
大,与小对言。肠是指人体消化器官的后半部分。盖“大肠”即从盲肠至 的一段,为六腑之一。《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大肠者,传导之府。”此处大肠指大肠本腑。大肠司传导,主变化,体之俞,腑之应也。本穴系大肠在背之俞穴,与大肠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输注之所,因而得名。[3]
8 所属部位腰部[4]
9 大肠俞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大肠俞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大肠俞的位置(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大肠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大肠俞穴在腰部的位置
大肠俞穴在腰部的位置
大肠俞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大肠俞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大肠俞穴的取法大肠俞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俯卧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约与髂嵴高点相平。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大肠俞穴[7]。
11 大肠俞穴位解剖大肠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分布著第三腰神经的后支。皮肤由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分布。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有腰动、静脉经过。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呈纺锤形。起于第十二胸椎、上四个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止于股骨小转子。腰丛的神经根位于肌质内,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内、外侧和肌腹。腰大肌的前面还有输尿管由肾门行经到盆腔。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1]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4、第5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4、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8]。
布有第三腰神经的后支和第四腰动、静脉后支[5]。
12 大肠俞的功效与作用大肠俞具有理气降逆,调和肠胃的功效。
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1]
大肠俞为治疗大肠腑病的重要腧穴,也是治疗腰部疾患的主穴[9]。
大肠俞位于第4腰椎旁,与大肠腑内外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之处,大肠为传导之官,故可治疗肠病、痔疾[9]。
大肠俞位于腰部,故可治疗腰痛[9]。
大肠俞有通调大肠之功,主治大肠疾患。治肠鸣泻痢、绕脐切痛、腰痛、腹胀、食不化、大小便难。诸症之关于大肠者,皆可取此以舒之,凡取用大、小肠俞穴,可与足阳明之太乙门互参。[3]
大肠俞既为大肠之俞,其与大肠定有通感。至如阳明腑证,大肠有燥粪,甚则狂躁神乱,治法取本穴及阳关。以医理揆之,刺阳关者泻督脉也,刺本穴者泻大肠也。若究之病理,大肠热邪所以上升头脑者,应有导致而然也。其或本穴与阳关之间,有微细横络,可以通督上脑也。由此观点,再再揆之,则本经背部诸俞,俱可横通督脉,若采用本经背部俞穴,兼取两俞中间之督脉穴,则疗效或能更大。[3]
13 大肠俞主治病证大肠俞主治胃肠、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泄痢,便秘脱肛,脏毒便血,遗尿癃淋,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肠鸣,痔疾,腰痛,泄痢,腰脊痛,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肠出血,遗尿,肾炎,淋病等。
大肠俞主治胃肠、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泄痢、便秘脱肛、脏毒便血、遗尿癃淋、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等[1]。
大肠俞穴主治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8]。
大肠俞穴主治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痔疾;腰痛[6]。
大肠俞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以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5]。
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1]。
1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
2 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3 外科系统疾病:阑尾炎,肠出血;
4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
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肾炎,淋病。
14 刺灸法 141 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1]。
直刺05~12寸[8]。
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有触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6]。
直刺1~15寸[5]。
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肠俞,局部酸胀,针感可向骶髂关节放散。
注意:大肠俞深部近于肾脏,故不能深刺[6]。
142 灸法可灸[1][8][6]。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5 大肠俞的配伍大肠俞配天枢,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积滞的作用,主治胃肠积滞,肠鸣腹泻。
大肠俞配肾俞、关元,治直肠脱垂[6]。
大肠俞配至阳、腰阳关,有强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大肠俞配命门、肾俞,治腰痛[6]。
大肠俞配上巨虚、承山,有调肠腑清积热的作用,主治便秘。
大肠俞配中脘、天枢、支沟、足三里,治便秘[6]。
16 特效用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大肠俞,以小腹舒适为宜,可治腹痛、腹泻等大肠疾病[7]。
17 文献摘要《备急千金要方》:大肠俞、八髎主大小便不利。
《千金翼方》:主肠癖泄痢。
《外台秘要》:胀满、雷鸣,灸大肠俞百壮,三报之。
《医学入门》:主腰脊痛,大小便难,或泻痢。
《医宗金鉴》:大肠俞治腰脊疼,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
《针灸大成》:主脊强不得俛仰。
18 大肠俞研究进展 181 对肠道的影响对肠黏膜病变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利于止血及促进炎症的吸收[6]。
18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根据组织学与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证实,隔药饼灸大肠俞、气海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优于消炎药物,提示隔药灸大肠俞、气海具有健脾止泻,强壮补虚,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6]。
183 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艾灸大肠俞发现微循环改善在灸后1 min出现,并可持续60 min以上,但以60 min时,微循环改善较显著,可见甲皱微血管数增多,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清晰度改善等。微循环变化与肠黏膜病变的恢复具有一致性,微循环的改善有利于止血及促进炎症的吸收。[6]
184 治疗肛周疾病针挑大肠俞治疗肛周疾病19例,每次挑刺一侧腧穴,3~5 d后挑刺另一侧,一般挑2次即可。结果:痊愈14例,好转5例,有效率为100%。挑治后3个月内禁重体力劳动,不吃 食物。孕妇禁用。[6]
185 治疗腰肌劳损针刺大肠俞、肾俞治疗腰肌劳损137例,随证加用腰阳关、委中,留针30 min,行针1次,每日针1次,12次为一疗程,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果:治愈77例,占562%;好转36例,占263%;无效24例,占175%。总有效率为825%。[6]
186 治疗慢性结肠炎髋屈,髋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
股骨为长股由三部分组成,两端一体。
上端: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外部较大粗隆),小转子(股骨颈后下部小结节)
股骨体:比较粗大,切面呈三角形,后部有一条纵行的骨嵴通过,称之为粗线,出现上端下端各有分叉,粗线上附着九块髋关节肌肉。
下端:比较粗大,前部称为髌面,他与髌骨相关节,下后方分为两个部分,为股骨髁,分为内侧髁和外侧髁!
髂骨上有一个髋臼窝,他为半球形深窝,位于髂骨外侧面上的髂骨,耻骨,坐骨连接处,髋关节面仅占据髋臼窝的一部分,髋臼窝成月牙形,为月状面, 髋关节面位于髋臼窝的前下部。
伸,屈,内旋,外旋
股骨与髌骨成髌骨关节
股骨与胫骨成胫骨关节
髌骨不与胫骨关节
胫骨上部有胫骨内侧髁,胫骨外侧髁。
胫骨前部有一个凸起为胫骨粗隆。
胫骨内侧面有一个区域为鹅掌区。
屈:股骨髁先滚动后滑动。
伸:股骨髁先滑动后滚动。
前交叉韧带 (下部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前区,上部附着于股骨外侧髁)防止胫骨过度向前
后交叉韧带(上部附着于股骨内侧髁下部,下部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后区)防止胫骨过度向后
髌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股四头肌腱。。
第一条轴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中心点连线。
第二条轴线:股骨体的中间线。
第三条轴线:胫骨体的中间线。
第二条轴线和第三条轴线会形成170到175的夹角,叫做膝外翻。
下肢膝关节的位置过度外翻为膝外翻,过度内翻为膝内翻。
膝关节的半月板为关节面上的两块纤维软骨薄片,成月牙型,其横断面呈三角形。
分为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
半月板附着在一些韧带上(半月板髌骨韧带,胫侧副韧带)
半月板角附着于胫骨上,部分侧面附着于关节囊上,
附着在肌腱上(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内侧半月板半膜肌腱)
作用:半月板可轻微活动,运动时移位,这样增加了滑液的分布面积,半月板增加了股的接触面,更好的承受压力
半月板的移位:伸(半月板前移)屈(半月板后移)回旋(与回旋方向同侧的半月板前移),半月板的这些运动非常有必要,有些运动会被固定或挤压于髁和关节面之间,这种情况称为半月板病变。
膝盖后面是委中穴 在腘横纹中央,属膀胱经。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主治:中暑、急性胃肠炎、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腿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
膝关节由下股骨,上胫骨和髌骨组成。它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散。它附着在每个关节面的周边,并通过韧带加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韧带包括:
1、髌韧带
它是股四头肌肌腱的中央纤维索,从髌骨向下延伸到胫骨转子。髌韧带平坦而结实,其浅表纤维穿过髌骨并连接股四头肌肌腱。
2、腓侧副韧带
它是一种坚韧的纤维索,起源于股骨的外上髁,向下延伸到腓骨的头部。韧带表面多由股二头肌腱覆盖,股骨腱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3、胫骨副韧带
宽扁平束,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后部。从股骨的内侧上髁,它向下连接到内侧胫骨髁和相邻的骨体,并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连接。胫骨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展膝盖时是紧张的,在弯曲膝盖时是松弛的,而当半膝弯曲时最松弛。因此,允许膝关节在半屈曲位置进行一些内旋转和外旋。
4、斜韧带
它从半膜肌腱延伸,从内侧胫骨髁开始,向外倾斜向上,在股骨外侧髁末端,并将一些纤维与关节囊融合,以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
5、膝关节的十字韧带
位于膝关节中间,非常结实,坚韧。它由滑膜衬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十字韧带(ACL)起源于小腿的内侧部分并从胫骨髁间区域下降,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合。纤维以扇形方式附接到外侧股骨髁的内侧。
后十字韧带比前十字韧带更短,更强壮,更垂直。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侧,向内侧倾斜向上,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
膝关节十字韧带牢固地连接股骨和胫骨,这可以防止胫骨沿着股骨向前和向后移动。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伸展最紧张的,可以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是膝关节屈曲最紧张的,可以防止胫骨后倾。
一般来说,膝关节只能进行屈曲和伸展,因为此时它是滑车状的。在屈曲位置,髌骨向上移动。此时,膝关节是双髁的,因此它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以及轻微的内旋和外旋运动。由于膝关节两侧存在侧副韧带,因此不能进行牵开和伸展。
扩展资料:
膝关节的辅助结构:
膝关节的滑膜层是整个身体中最宽和最复杂的。 它附着于关节的每个骨的关节表面的周边并覆盖除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之外的所有结构。
滑膜位于髌骨的上缘上方并向上突出以形成股四头肌腱与股骨体下部之间约5cm深的髌上囊。
在髌骨下方的中线的两侧,滑膜层的一部分突出到关节腔中,形成一对在褶皱中具有脂肪组织的翼状褶皱,填充关节腔中的空间。 还存在未与关节腔连接的滑膜囊,例如位于髌韧带和上胫骨之间的深髌下囊。
-膝关节
解剖学必背知识点如下:
1、膝关节:全身最复杂的关节。
2、肝: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3、直肠子宫陷凹:直立时,女性腹膜腔的最低点。
4、迷走神经: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
5、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普金野氏纤维网。
本文2023-08-05 13:11: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