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几本年代久远的古医书,想要保存得更好,该怎么做?用什么容器或者什么化学方法保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家里有几本年代久远的古医书,想要保存得更好,该怎么做?用什么容器或者什么化学方法保存?,第1张

面对虫害,存入库房的古籍都是经过冰冻房一个礼拜的存放保证杀虫,降低纸张和墨迹的活性。

防灰尘也是很重要的,灰尘里有很多微生物的“食物”

防紫外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导致古籍褪色,纸张变脆。措施很简单,防紫外线窗帘

补充一点,许多古籍也是保存在古建筑里,古建筑不能迁改,原有环境容易火灾与漏水,这也是很大的危害。譬如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近北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哪怕国家图书馆新馆新建的库房,也是需要空房下全设备运转半年之久以观测是否存在火灾和漏水的隐患。

国图古籍的库房保存是 16-20度恒温(国外标准是18度),湿度50%,避光,驱虫,防水,保存。

四库全书之类重要古籍,具有其他特定防护措施。

古籍的数字化是保护古籍的最终出路。

收藏是一种生活乐趣。对于纸质的藏品,一般藏家会以字画为主;而藏古书者,大多沾染着文人气息,带有一份浪漫色彩。收藏古籍的人,坊间将其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以学者为主。他们把古籍当作史料来收藏,更贴切地说,他们算不上是藏家。第二类以“玩家”为主。这类人多从古籍的经济价值考虑,出于投资的心态来收藏。第三类是真正的藏家,他们对古籍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专业知识,对版本、纸质、内容等有深入研究,并执着于其中细节。 古籍的收藏圈很稳定,收藏者需要一定经济实力,有爱好,同时具有文化功底。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并不容易,尤其是第三点。如果没有古文、历史功底,有些东西根本看不懂,何谈收藏地域文化的特性在古籍收藏上有明显的分别,在藏家淘书的过程中,遇到没有牌记的情况十分多。所谓没有牌记的古书,指的是缺少年代或者作者资料的书,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书籍缺少了“身份证明”。遇到这种情况,古籍“发烧友”就要对作者,乃至纸质、墨色、印刷水平、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推算书籍的年代,以作价值判定。 在收藏古籍的圈子里,藏家都知道古籍内容含金量非常重要。俗话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近年来,宋元时期的精品刻本非常少见。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全盛时期,其印刷技术较前代更加成熟,图版刻印更为精良。许多收藏家看到明刻本就毫不犹豫地出价,对于品相,则不如以前那样讲究,太挑剔的话,根本不可能淘到‘宝’。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以质优价廉更受普通投资者关注。一些书友虽然热爱收藏古籍,但未必懂行,总要找人为其“掌眼”(指找识货的朋友帮忙看货),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名人尺牍也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一封现当代名人的信札在千元以上,明清名人的信札动辄上万、几十万元。如果有特殊历史意义,价值更是大幅攀升。比如颇受广大中山收藏家关注的《孙中山致任鹤年信札》,是孙中山于1923年讨伐桂系战役时致任鹤年的秘密信件,收录于《孙中山全集》,极为珍贵。在2007年举行的上海嘉泰秋拍会上,预估价在40万—50万元之间,最终以44万元成交。 作为一名古籍收藏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 初入门者,建议多学多看古籍入门书,如陆昕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 需要注意的,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买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新手”淘书秘诀 :  1寻找“书源”。古玩市场、旧书市场是淘货的主要场所。  2重存世量。存世量越少的古籍就越珍贵,淘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看品相。品相就是古籍的外表,没有破损、霉烂、虫蛀,保存完好的古籍,都属于品相佳。  4寻藏书印。古籍上若寻到古代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印,身价便提升不少。  收藏古籍先辨真假。  由于古书收藏升温,不少不法商人伪造古书,欺骗外行人。一般来说,用茶染旧纸张,冒充旧纸来作伪古书是常用的手法,在古书市场尤为常见。新手可从装订线、书口颜色等方面入手辨真伪。书口颜色比书页深的,一般用的就是染了茶的纸。此外,可以闻闻书中的油墨味,新印和旧印的差别很明显。  保养古籍有诀窍 :  古籍经过岁月磨练,外表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破损、霉烂或虫蛀,要尽量使古籍完好保存,有几点要注意:  1保持藏书环境的空气流通,注意防潮。  2避免阳光直射,要将书摆放在阴凉位置,并不时翻动一下。 3在每册书中,平均放3—4片灵香草祛虫,切忌用樟脑丸代替,否则会使纸质变脆,容易风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易:《易经》《归藏》《连山》

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史:《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国语》》《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竹书纪年》《世本》《路史》《帝王世纪》《逸周书》《战国策》《两汉纪》

兵:《孙子兵法》《六韬》

道:《淮南子》《道德经》《南华经》

丹术:《论衡》

杂(其他百家及其他):《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列子》《尉缭子》《墨子》《吴子》《鬼谷子》《梦溪笔谈》《齐民要术》《渊海子平》《大戴礼记》《乐纪》《战国策》《孝经》》《白虎通义》《山海经》

算:《九章算术》

地:《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

《论语》《孟子》《史记》《尚书》《诗经》等必修不多说。

还有很多,从二十四史·艺文志等篇可大部了解,君百度查阅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籍拍卖会场场火爆,且价格越拍越高。书价大幅提升是否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令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的增值潜能较大。

善本古籍

善本古籍主要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本艺术价值的版本书。它包括内府刊刻的殿版书,海内外绝无仅有的孤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刻本。年代越久远,书品就越珍贵。往往衡量私人藏书是否达到藏书家水平,也经常以收藏多少善本书为标准。

宋版书一向被认为善本书之佼佼者,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手里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从不示人。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元本同属珍稀善本,爱好者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年代较近的古书便自然升华,明版乃至清初版本,凡是具有文献价值和刻印精美的古籍,也已步入善本行列。王令策说,目前明清善本尚不难寻,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颇大,收藏者值得关注。

王令策告诉记者,善本的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②明刻本和明抄本(刻印模糊和流传较多的除外);

③清代乾隆以前的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④太平天国及历年农民政权所刻印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⑥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⑦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⑨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

版画古籍

在收藏者关注善本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了。王令策说,从历次书刊拍卖会的图录看,无不将漂亮的版画画面精印拍卖图册中,哪怕书中只有一幅也从不放弃。我国版画古籍很多,诸如《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百孝图说》、《红楼图咏》、《唐诗画谱》、《鸿雪因缘图记》、《三才图绘》、《孔子圣迹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诗》以及《耕织图》、《棉花图》和《蝴蝶秋斋所藏画册》等。最为精美的要属明末画家胡正言的版画力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套版画古籍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还开创了木版水印先河,解放初年,一部明版装裱成册的《十竹斋书画谱》仅售10元,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超过10万,可见版本好,刻印精美,书品完整的版画古籍,都值得投资收藏。

藏古籍辨版本

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是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多种形式(活字、石印、影印)并存的局面。所谓雕版印刷就是把文字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来印书的印刷工艺。先在木板上刻出阳文反字,再在板上涂墨,蒙上纸张刷印出书页。古人称用这种方法印出的书叫刻本或者刊本,现代人把它称为木刻本。木刻本又根据不同情况分成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几种不同的版本系列。周海鹰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原刻本,亦称祖本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第一版,是一部书的原貌和“灵魂”。作者、出版者往往十分重视原刻本,所以大都是精工细刻,同时对纸墨也很讲究,印出的书版面整洁、字迹清朗。一般来说,原刻本印刷的数量不大,所以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

判断一部古籍是否是原刻本,通常要从资料记载、出版者署名、书中的序言、跋语中的叙述去综合判断,有多个序言的古籍,要重视最后的序言是否被抽毁。此外,由于古籍雕版一经刻竣,便不会变动,所以还可用原刻本雕版的尺寸、字数去比对。周海鹰说,清康熙年间编纂出版的《康熙字典》,其中的武英殿内府原刻本是清初的著名善本,但《康熙字典》在清中期、清末,直至民国,翻刻、翻印已不知其许,原刻本与后印本价值差距甚远。从博物馆所藏康熙内府宫装本得知,原刻雕版板框19.5×14厘米,8行12字,小字按双行计。根据这个尺寸与实物一比对,是否原刻本便一目了然了。

翻刻本,也称重刻本或复刻本目前存世的古籍中绝大多数都属此类。翻刻本与原刻本相比,虽然基本相同,但往往因为政治、人为或技术的原因而有所变化,有时还产生一些差错。而且翻刻次数越多,错讹的地方也就越多。因此收藏价值相对于原刻本有一段距离。

翻刻本一般从牌记、序言中可以看出,但不排除少数不良书商为获得暴利,有挖补书牌、抽毁后序、后印改前印的做法。这就需要藏家从书品、纸张、不同时代的刻本特征去综合判断。周海鹰说,尽管如此,但有几种翻刻本倒是值得藏家关注。其一,原刻本已佚失不存,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或流失。那翻刻本也就成了存世的惟一,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原刻本。其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历代的官书局,声名显赫的通志堂、汲古阁等等,这些机构往往集中了一批著名的工匠,刻工精湛,校勘仔细,纸墨上乘,其刊本以其印刷工艺上精美而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价值。三是影刻本。由于古籍中的宋元善本,书写多出名手,并非匠人所为,故字均肥细有则,佳者有欧柳笔法,墨色清润,印刷皓朗。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与宋元版原刻本不仅内容相同,细节也相符,连版心中刻工的名字,所作的记号均原样保留。此种影摹宋刻的称“复宋本”,影摹元刻的叫“复元本”。古时影刻宋元版古籍最多也最精的是明末毛子晋的“汲古阁”。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大大高于一般的翻刻后印本。

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书写上版,有时也有作者自己书写上版的这类刻本数量很少,属木刻本中的精刻精印本,也是古籍收藏中的上乘佳品。由于此类刻本多出于名书家之手,常常一页书就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甚为难得。比较著名的有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明代夫容馆本《楚辞章句》,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另外,清代扬州诗局也出版了不少这类写刻本。

套色刻本,又称套印本这类刻本是在同一书页上,分次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当时刊刻了不少朱墨套印、三色、五色的套印本。这些套印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价值的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其经典作品有《程氏墨苑》、《春秋左传》、《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等。

活字本,即用活字排印出来的书最早使用活字印书的是北宋庆历年间的平民毕升。当时他用的是泥活字。此后陆续出现多种材质的活字本古籍。元代首先用木活字印出《大德旌德县志》;明弘治嘉靖中,无锡华燧、安国先后创立铜活字,清代又出现了磁活字版的《周易说略》,咸丰七年上海出现最早的铅活字本《六合丛谈》,开近现代铅字印刷之先河。活字本在古籍中所占份额极小,有记载说,流传至今的古籍总共有数万种,但其中有书目可稽考的活字本仅220种,明以前的活字本基本无实物存世。

目前藏家所想收藏的基本围绕着清武英殿木活字“聚珍版”和清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

石印本是由一种特殊的药墨把文字写在纸上,待其微干将它移到石面上,再施油墨印书。这种方法在清末由欧洲传入,由于它省去了繁琐的雕版工艺,所以很快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并逐步替代了雕版印刷术。

石印本存世量极多,早先收藏古籍的人对其不屑一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用此法影印的前代古籍佚失后,这类石印本也成了珍品。因此,收藏石印本,要关注那些用宋元善本、明清版画为底本的影印本,一般的石印写本无大的收藏投资价值。

周海鹰说,在古籍收藏时,我们只要认清古籍的版本情况,把握住“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原则,就一定能提高鉴赏能力,淘到更多有价值的古籍。

古籍辨伪

采访时,王令策向记者推荐了四本收藏古籍的入门书籍,一本是毛春翔先生撰写的《古书版本常谈》,一本是《古籍基础知识问答》,再者就是李致忠的《古书版本学概论》和陈国庆先生的《古籍版本浅说》。王令策说,收藏古籍除了要掌握古籍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了解伪造古书的一些伎俩。历来各种藏品都有造假者,古籍也不例外。不法书商任意剜改书名、著者之名,伪造珍罕书者防不胜防。其手段之狡猾,竟使行家也常常陷入真假难辨的窘境。

根据历来古籍书版的作伪现象,王令策认为主要有一下一些方式:

杜撰书名、著者如果某一部书,前代公私书目都不曾记载过,在以后某一时期突然出现,这部书可能是伪书。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不法书商竟将其篡改为《游记名山》,骗人上当。

增删刻书牌记刻书牌记是考证此书的出版人、出版地点和年代的重要依据。版本异同,价差很大。故增删刻书牌记之事,在明清时期时有发生,如今虽未曾出现,但也要多个心眼。

割改序跋肆意割改序跋中的内容,撤换序跋,冒充古刻旧刻而从中牟利。

版本杂拼利用一本经多次传写或印刷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本子,杂拼成一书。古籍《唐诗品汇拾遗》十卷,不法书商硬把三种版式行款各不相同的书瞎拼一气,冒充明成化间刻本。

剜改目录、卷数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作、出版、内容的纲目。不法书商常利用同种书由于刊刻者、刊刻时间不同,目录卷数产生差异的情况,篡改卷数,删割目录,伪加编造,以残本冒充全书。

染纸造蛀,以充古籍采用染纸和伪造虫蛀的办法作伪。染纸作旧,明代有之,而近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