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第1张

日本抢夺了多少中国国宝级文物

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中国富人和文化人开始到海外购买中国文物,尤其到近邻日本。但是如何有效地购买、收回、索还日本所存的中国文物需要长期系统的工作和斗争。

在中国流失到的海外的文物中,以日本收藏和拥有的最多,不完全统计甚至达到上千万件以上。隋唐时期,日本皇室对多得中国文书宝物者重赏。日本人“尽市文籍浮海而还”,带回的古籍占隋唐宫廷藏书的一半,达1800多部18万余卷,其中一个僧人就带回5000卷佛书。日本编纂的《秘府略》汇集唐朝类书1000卷,比北宋编撰的《太平御览》还详细。9世纪末,藤原佐世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收录唐及唐以前古籍1568部计17209卷,堪称壮观。

王羲之的《丧乱帖》唐时传入日本,或谓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而今由日本皇室御藏,被认为是王羲之目前存世的唯一真迹。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集国事、家事于一身,因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

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抢劫图书和手稿300万册、文物360万件,另1870箱,“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被掠走失踪。1937年,日本实行“金百合行动”,在南京至少掠夺6000吨黄金,东史郎等日军到处搜刮名人字画、古玩。

当然其中由于旧中国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倒卖到日本的也很多。清朝未代皇帝溥仪逊位时,带出一大批国宝,有1200馀件历代书画珍品,经转手后,不少流失到日本;民国时,浙江静嘉堂文库藏书5万册,狼藉尘封虫蛀,湮灭在即,日本人遂以10万两白银购得,运回日本后妥善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被日本商人买去的,中国不法商人倒卖出去的。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把经卷卖给外国人,而今他的子孙成千上万。改革开放后,中国有30多万座古墓被盗掘,重大文物盗窃案数千起。西汉王朝封泥相当于国务院钢印,每个仅以五元或几十元卖到日本后,可值一辆丰田车。这些让人痛心不已,攥紧拳头,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中国流失文物在日本品种遍及青铜器、陶瓷、书画、印章、家俱、杂货等,不一而足。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佛像佛头,三井文库收藏的青铜器、瓷器,东京永青文库收藏的书法作品,京都藤井有邻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和书画,书道博物馆收藏的历代书法等,不乏绝世佳品;

20世纪80年代,日本收藏中国清代以前古籍达7500种。日本东洋文库70万册图书中,中国古籍占1/3以儒家经典为主,还有史籍、子书、方志、医典、历算、佛教等四十余类左右,尤以长抄本、旧抄本最为丰富,还有卷子本、蝴蝶装本、折本等,雕刻精良的宋版书收藏颇丰,元本、明本也司空见惯。

日本目前保存唐朝宰相魏征编写并供唐太宗阅览的《群书政要》原本,以及宋代出版的世界最早的植物词典《全芳备祖》原本和明朝宋应星编撰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原本,还有世界上最早的佛教翻译经典《四十二章经》手抄本。日本珍藏的《说文解字》原本,中国早已失传,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这些“天壤间秘籍,无二之孤本”对中国古籍等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起了巨大作用。

宋元明各朝时,中国主动向日本求过逸书,出现倒流现象。宋太宗时,日本僧人献给中国失传的珍籍《孝经郑氏注》、《越王负孝经新义》,使得朝野震惊,宰相司马光感叹“嗟予乘桴欲往学”,大文豪欧阳修的《日本刀歌》吟诵“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有关唐诗创作的规则、音律的书籍在中国早已失传,《乐书要录》在日本被发现后,中国学者竟以为是日本人伪造的。

明治时,中国人在日本访书刻书成风,并反馈回国。清末学者杨守敬在日本收录中国古籍3万余卷,称“足偿国家甲午之失矣”。国学大师陈寅恪说:“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子羞欲死。”但是中国本已拥有的古籍仍然得不到重视。

安阳殷墟虽在,要看甲骨文却得去日本,日本是收藏中国甲骨片最多的国家。

日本官方机构、大型财团、民间企业、各大寺庙,直到很多个人,都收藏有高质量的中国文物,

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文物珍品9万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计其数,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普通博物馆,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至今仍羁留其中;此外,分别存放于日本不同博物馆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兰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还有前凉时代的《李柏尺牍稿》,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文物珍品。

最近日本向韩国归还殖民期间掠夺的大批文物,这一做法可为中国收回在日文物提供借鉴,经验很有启发。一是政府努力,坚持要求日本就侵略战争道歉赔偿,二是民间的努力和斗争。再就是证据充足,能够证明日本掠夺的文物何时何地。

中国收回流失在日本的海外文物只能在相关国际公约的框架下由政府通过法律和外交等主要渠道来解决,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回赠与适当回购等方式,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中国要索回被日本掠夺的那部分。第一中国要有证据这些文物确实在抗战之前还属于中国,战争期间被日本掠夺,由当时的记载和日本的罪证。第二要有被掠夺文物所在地的政府机构、文物专家、律师组成索赔团开始努力。第三取决于日本的诚意和歉意。难点是时间久,证据缺乏;二是中国缺乏专业人才和热心人士。三是工作繁琐、收效少。

和平时期流到日本的文物中国要想收回,只能取决于日本人的意识和自觉,也需要中国的民间和政府努力,通过拍卖等商业渠道,设立专项基金,以官方力量来抢救海外中国文物。日本京都有邻馆在2002年放出“宋四家”米芾晚年的书法杰作、大字手卷《研山铭》,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谘询中心以2999万元回购,每字折合人民币769万元。该作成交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超过了此前同样由日本放出的北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创下的2530万元的成交纪录。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日本人其实挺崇敬古代中国的,特别是唐朝,唐朝鉴真东渡,开启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日本也派出大量留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与之后的中国不同,唐代的中国,兼容幷包,气度恢弘,国力强盛,文化领域空前绝后的强盛,所以,日本人多少都有一点“唐朝情怀”。

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日本人也都喜欢,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有各种日本版的游戏,动漫,电视剧。日本人特别喜欢白居易,对李杜的评价倒没有白居易高

日本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

很多啊。

1、日本的儒学根底没有中国深,主要是江户早期的德川光国和朱舜水(朱重八的N世孙)搞了一阵,但是他们的儒学比较极端,后来的明治维新武士道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2、日本因为是岛国,在心态上比较自卑(不含贬义),或者说谦虚吧,在这一点上和我国完全不同

3、日本的家族观念非常重,不仅仅是中国的宗族观念,还有欧式的骑士家族荣誉观,所以说历史上的很多名人并没有被挖坟

4、日本尚武,不解释。

5、日本建筑沿用了唐式,但是加罚了自己的特色,详情请见金阁寺和天守。而中国的建筑则在后来加入了宋式、辽式、明清式。

6、日本的戏剧艺术比较重视表现力,早期针对的是公卿这样的鉴赏家,直到近四百年才初步出现了针对大众的歌舞伎(民歌不算),这和雅俗共赏的戏曲不同

7、日本的人生观一般比较极端。在源氏物语这样的小说里弥漫的是强烈的宿命论和消极情绪,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神道和佛教的影响,但是战国时代的武士一般视生存发展为第一要义,往往不择手段

8、日本的武道和哲学、战略乃至厚黑学的联系非常紧密,具体参见宫本武藏的五轮书

9、日本人对于神祗的膜拜远远强过中国,中国是从来不存在成体系的国教的

日本传统文化保留那么好,怎么中国就不行?

中国存在一个文化断档。主要分几个阶段1、鸦片战争以后,我们与西方列强的抗争全部失败,结果丧失了文化自信,觉得中国的文化弱点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学习外国去了。2、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化运动,那些老传统更加被鄙视。3、1949年以后一系列运动,从上到下改变了中国社会结构,连传统文化最后的土壤都被当成了牛鬼蛇神,消灭掉了。4、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只看到了开放,早就忘了传统,学习西方很多,自己的东西都忘干净了

中国传统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的差异?

日本人就像个抄作业的字也挺不错的学渣,抄了作为优学霸的中国的作业,然后学渣因为自身遭遇心生变态,打了学霸一顿,然后那些爆发户同学(欧美列强)别认为这个学渣够厉害,又看到它作业抄的漂亮,便把它当学霸,其实傻子还是傻子,字漂亮就理解内涵了吗,还有,暴发户终究是暴发户,懒惰的习性之下,之前通过不法肮脏渠道搞到的钱财终究会挥霍一空的,而优等生终被打伤过后疗养几天他依旧是学霸,现在的劣势不代表将来,时间会证明一切。

日本有哪些典型传统文化?

樱花和服柔道空手道茶道花道各地的庙会文化等一大堆

日本设计是怎样受传统文化影响的

基本上传统的文化习俗都是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与中国早有往来。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日本茶道和中国的潮汕工夫茶有些相似。

相扑(すもう):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活动,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现为流行于日本的一种摔跤运动。

与茶道舞道一样,日本的花道也是源自中国唐朝,并在千百年间融合了本土文化发展至今。传承到今天,中国的花道艺术简化成了插瓶花,而日本花道却发扬成超越自然的美好艺术。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

“剑道”一词最早源于中国先秦时期古籍《吴越春秋》。早在两汉时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炼铸造技术的交流往来。同时中国一脉相承的双手刀法经过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官方往来,以及朝鲜半岛和大陆沿海周边地区和日本群岛的民间交流,于隋唐时期流传到了日本。传至日本的刀法经过日本长年的战争岁月不断演变,在日趋稳定的日本江户时期,模仿日本盔甲的样式,制作了剑道护具与竹剑的基本形制,确立了日后体育剑道的雏形。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斗术和中国传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柔道是中国拳术的发展,源出少林之门。明末,中国的一位武林高手陈元赞将中国的传统武术传到扶桑(今日本),成为现代风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异同

中国:博大、深邃、厚重、悠久、勤劳 日本:精致、人性、理性、进取、团结 共同:共同的文化传承

日本有什么传统文化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公共设施的大厅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土中的上层。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级叫序口。一个普通力士要想获得较高的等级是需要花费很大气力的;不经过艰苦努力,要想获得最低的等级,也是不可能的。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著物”。和服是仿照我国隋唐服式改制的。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我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和服不用钮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带”和“文化带”。虽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柔道在全世界有广泛声誉。柔道的基本原理柔道家的级别用腰带的颜色(初级∶白/高级∶黑)来表示。

剑道是指从武士的重要武艺剑术中派生而出的日本击剑运动。比赛者按照严格的规则,身着专用防护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对方的头、躯体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经琉球王国(现在的冲绳)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寿司(Sushi)是以生鱼片、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

为什么日本的文化这么好,而且保留了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还能够与现代结合,反观中国,搞的不东不西的,什

好像你很了解日本文化?日本文化的糟粕你了解吗?反观中国,你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和技术现代科技都解释和复制不了。当然,不能否认日本有先进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某些优势就忘了自己的国家。

如何评价日本民族

日本号称大和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质性。古代日本由倭人、诸少数民族和大陆移民三部分人构成,长期的相互沟通和融合,在政治、社会、文化等的质化过程中,使之变成了单一民族。这种单一民族共享统一文化,具有同质的民族心理。在正规场合下,日本人的上下级关系,给人以地位十分悬殊的印象,下级对上级总是那么鞠躬顶礼,但在非正式场合的相互关系中,下级会感到同上级亲如一家,社会没有阶层化,杜绝了阶层亚文化的产生,从而保证了日本文化的同质性。

日本在世界民族座标中是个有特色的民族。以往,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从事以种稻为主的单一种植型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从春种到秋收若无整个家族及邻舍的彼此照料帮忙,势必举步维艰。这就是日本民族文化核心集体本位主义形成的始因。日本文化可说是一件“百纳衣”,主要由中国、英美及本土诸种因子构成。日本人自身创造力依靠引入外来文明得到启发,进而推进本国发展。日本文化的继发性形成了该民族学习和接种其他文化的价值取向。战后日本更是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地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略,且与传统文化相整合,陶冶成一种新质的颇具东方特色的日本式的文明。

一位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说:“我们日本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哲学。”日本人具有“亲自然”的情感倾向,在思维方式上重感觉、轻抽象;重经验、轻思辩。日本文化具有重学习、模仿和综合再创造的倾向。说到底是它文化的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而形成实用主义。“家”是日本文化的基质。日本传统的整体结构是“家”的联合,其顶端是皇室,这种多层次的同组关系形成作为日本社会整体的政治组织即国家。这种纵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等级特征。传统日本社会除皇族和宫廷贵族以外,依次的等级是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和贱民。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日本人的“忠”与“孝”与中国人的理解不相一致。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男女生来负有“恩情债”。有债就需要报恩,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世人皆知的日本人的“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忠”的价值基础上。因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日本才能踏上其成功的现代化之路。

日本文化当然以其积极成功的一面为主导。否则,它之成为当今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就是不可思议的了。日本经济达到了真正的国际化。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就其国民性而言,日本人的心理却远远没有国际化,他们依旧把自己包裹在统一的大和民族文化圈内,拒绝外人的加入,也拒绝进入别人的圈子。日本人心理上深深的“日本人”烙印,已成为一个无形的桎梏,它阻碍著日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融,阻碍著日本经济国际化向纵深拓展。日本人所谓的?外人?是指从遥远的海外来到日本的风格各异的人们。大量日本经营者、技术人员远涉重洋,文化的差异无可避免地引起矛盾冲突,而文化的障碍使解决冲突的必要沟通变得比较艰难。被卷入国际化浪潮的海外日本经营者能讲或情愿讲外语的人较少。笔者在北京某大学进修,亲见一位日本教授,硬是配一名中国翻译,虽然他不时用英语作些解释。究其原因,除语言本身的原因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构成了厚厚的障壁。日本人很少说不(“NO”),深恐伤害对方的感情。日本人还有种倾向,即本来很想要说出来,但为了不给对方以坏印象,也就把到嘴边的话吞咽回去。这种欲言又止、模糊不清的表达方式往往使人感到茫然无可适从;而“外人”直接了当的意见陈述无意间又会伤害日本人的感情。日本人有强烈的“自己人”意识,组成“自己人”圈子,进入日本的外国人>>

美国最大特点就是全部采用叙述方式,古籍怎么记载就怎么写,很少加入主观解读。而且关注点侧重于发明创造对今天的影响。

比如讲到针灸时说:这种古老的医术越来越受到当今美国民众的认可;讲到汉朝时说:强大的中央政权是中国人生活中永恒不变的部分;讲到唐宋两朝时,着重讲了印刷术、火药、瓷器等,还顺便提了一句中国是美国马桶的最大进口国,注重让学生把历史和实际相联系。

2、日本历史教科书:崇拜古代中国,鄙视近代中国

日本教科书也分很多的版本,但几乎所有的版本都对古代中国历史无限推崇,详细讲了中国的万里长城、汉朝唐朝的强盛、京杭大运河,还有印刷术、造纸术等很多重要发明。而且在讲到古代中国的成就时,非常客观。

比如:讲到孔子时,谈到儒学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讲到与我国的贸易给日本带来很多实惠;讲到派遣遣唐使学习唐朝各项制度文化时,说“倭曾向唐派遣使者”,对唐朝称呼他们为倭丝毫不避讳。

讲到印刷术、棉花栽培这些科技创造时,也很客观的承认这就是中国发明的,日本和高丽都是从中国进行了引进学习。

但在讲到近代的清朝和民国时,画风就变了。常常用“混乱、腐败、软弱”这些贬义词来描述。在谈到二战时,日本的教科书常常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之一,并且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轻描淡写,比如他们把“杀害大量无辜中国人”这一史实写成“杀害许多中国人”。

3、韩国历史教科书:极度高估自己,部分进行歪曲

韩国历史教科书也把中国古代史作为重点内容,但与美日不同的是,韩国课本总是把中国古代史纳入整个亚洲范畴来讲,而不是单纯讲中国。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们需要在讲中国的同时,突出韩国的贡献。

比如,日本课本说从唐朝学习了先进文化,而韩国则表述成韩国和中国共同创造了先进的东亚文化,并顺便说了句:文化传播到日本,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讲到宋朝的活字印刷术时,承认这是中国的发明。但话锋一转,说宋朝以后活字印刷命脉就断绝了,韩国将其进行了普及,并在世界上首次造出金属活字。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教科书都对部分史实进行了主观歪曲解读。比如把我国的东北地区算成是古朝鲜的固有领土;在讲到隋炀帝和唐太宗征伐高句丽时,说“隋朝数次入侵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高句丽抵抗隋唐的入侵取得的胜利在我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

在文化方面,日本人从古至今都是对中国文化十分崇尚而感兴趣的。从日本的奈良时代开始,经历了平安时代、镰仓幕府时代、室町幕府时代、安土时代、桃山时代,直至德川幕府时代中期日本的文化才实现了文化独立。而这些时代的时间跨度长达1400年左右,也就是说,日本用了1400年的时间才从中国文化中独立出来,产生属于自己的文化。日本人被中国文化影响的是非常之深的,比如:790年平安京时代的日本都城,京都,就是完全仿造中国的长安、洛阳而造;德川幕府时代的官学是宋学,也叫朱子学,这个学说是来自中国宋朝,而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国学,并且禁止其他一切学说;奈良时代通过改良汉字而出现的平假字,直至今日日本都还在使用。

上面已经说过,日本人对待中国文化是非常喜爱的,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像三国,在日本便被改编成了动漫、游戏、文学作品,且大受欢迎;再说中国的许多古著作,例如论语等如今在日本也是有非常多人推崇学习的。很讽刺的是,当今时代,日本人比中国人还要热衷于中国古文化、著作等。在今天,日本已经是成为了亚洲文化的中心,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也可以说,日本走到今天,成为昌盛的文化大国,也绝对有很多过去历史上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原因。

汉字、汉语对日本人来说并不陌生,中国文化对日本人来说,表面上虽是一种外来文化,但实际上,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通之处相当之多。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