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是由谁提出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是由谁提出的?,第1张

阴阳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简朴,但是又博大精深的哲学。那时候人们发现大千世界,花花万物,但是无论从自然还是人类发展的现象和规律都可以发现里面蕴含阴阳相反的属性。阴阳这个概念可以最早追溯到易经这本书中。有一种说法是战国战国时期,有一个学派叫做阴阳五行,里面的人统称为阴阳家。史记中记载它的创始人是齐国的邹衍和邹奭。

一、阴阳学的渊源

战国时期所创立的阴阳学是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阴阳学一开始的概念比较简单,就是正对阳光的就是羊,背对阳光的就是阴。后来随着古代人类对气象的研究,于是阴阳也被引申为气候的寒暖,位置的上下左右,运动的静态和动态的。进而古代的哲学家发现自然的一切物质都是相互对立作用的。

二、阴阳是传统文化的基础

阴阳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石,我们如果想要研究传统文化,那么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阴阳学说,因为阴阳学说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阴阳学说极大的帮助人类,去认识世界,而只有认识世界才能产生对世界的思考,因此才能出现其他的文化。我国古代人类最早出现的是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的出现,跟周易的阴阳学说离不开关系。直到鸦片战争之前,我国的传统思维方式都是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从宇宙天文到医学物理等方面都被纳入了阴阳五行的框架中。

三、阴阳的历史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阴阳学说影响了我国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而这种模式也引发了诸子百家对世界的探索,从而引发各种主流思想的诞生。这一点来看,阴阳学说的历史意义非凡。

出自先秦时期传统典籍《周易》。

《周易》写的是什么

《周易》幽冥《易经》是《三易》之一,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典籍,据说是周文王姬昌所写,内容可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主要说的是占卜方面的内容。《传》主要写的是解释《经》中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一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是孔子老人家写的。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周易》其实没有提出阴阳和太极的概念,至于为什么说阴阳八卦的出处是《周易》,主要是因为《易传》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从而有了阴阳和太极。

《周易》中的阴阳八卦

所谓“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 则是由"阴”、"阳” 二爻三叠而成。它以卦象的形式讲了伟大的智慧,它的宇宙世界是相互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和宇宙运动变化的原因来源于宇宙内部阴和阳两种力量相推动的观叱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早了几千年。

《周易》对后世的影响:

风水方面:

《周易》一书中的阴阳八卦理论,可以说是风水学形成的基础。此外,汉代《淮南子》、《地理志》 等书中,对于“阴阳、五行、地理”方面的研究,也对风水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数学方面:

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八卦与数学中的八阶矩阵有关,六十四卦正是从0到63这64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制数形。他提出二进制运算法则,促进了计算机的产生。

医学方面:

易学阐述阴阳变化之理,中医研究人体阴阳消长的机制,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共通之处。“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所以又称“医易同源”。

第十三章

易经的阴阳观念是从哪里来的,伏羲最早对天地日月白天黑夜的观察是基础,然后对生命体的阳性和阴性的观察,最后上升到对天道对立统一的认识。这是最为质朴的认识论基础。后来又是怎样发展和运用的。

六十四卦的变化的体系的根据是什么,

三百八十四条爻辞的编排规律何在?

六十四卦的卦辞的内涵是什么?

这是我们在理解完易经后需要迫切解读的问题。可是易经本身不能提出合理的解释。易经的《十翼》为什么这么来解释易经,本身就是一个谜团。

它们不能满足我们的思考和提问。古人的阴阳观念是宇宙论的基础。所以它的创设必有其方法论的意义。古人发明这套阴阳系统必然有其实践活动的检验。这种检验应该是对自身生存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检验。

对人体自身阴阳的认识和检验的总结在另一本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下面让我们转向《黄帝内经》中的阴阳观念的解读,以期在其中找到易经阴阳观念的组合变化规律。

《黄帝内经》关于阴阳的文章有三篇:分别是《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第七篇 阴阳别论》。

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黄帝说:阴和阳这两个分别,是根据天空和大地运行轨迹来总结的;也是观察万物变化后得出来的基本结构;是一切变化的起点和终点;是万物产生和消灭的萌芽和终结;是神明藏身的地方,所以治理病症一定要从最初的地方寻找原因。

所以阳的物质累积成为天空,阴的物质累积成为大地。阴的物质一般表现为平静,阳的物质的表现是躁动,阳气渐旺之后阴气也随之增长,阳气渐少或者被扼杀之后,阴气也就潜藏起来了。阳可以让物质气化,阴可以让物质凝结成形。寒冷到了极点会产生热,热到了极点也会产生寒。寒冷可以让气体凝结变混浊,热会让混浊的气体变得清澈起来。

人体的清气如果滞留在身体的下部,就会产生吃饭后拉肚子的症状。人体的混浊的气体如果滞留在身体的上部,那么身体就会发生肿胀的毛病。这些现象其实是人体内部阴阳物质走到相反的地方去了,病痛的产生其实是阴阳顺逆的变化造成的。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所以,观察的结果是:清澈明亮的物质组成了天空,混浊暗淡的物质组成了大地;大地蒸腾的气体上升,形成了天空中的云彩,天空的气体冷却凝结就会形成雨雪,雨雪的组成物质是从大地蒸腾的气体里来的,云彩是天气把升腾的地气凝结而成的。根据天地气体的变化规律,人体自身的气体变化规律也是具有相同的原理,人体内部清澈明亮的物质从人体的上部的孔洞排泄出去,混浊暗淡的物质从人体下部的孔洞排泄出去;清澈明亮的物质从皮肤毛孔排泄出去,混浊暗淡的物质就会周游人体内部的五个脏器,然后通过下部孔洞排泄出去。清澈明亮的物质充实人的四肢让它们充满活力,混浊暗淡的物质就充实在人体的内部六个脏腑来为四肢提供阳的物质。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如果从外在事物来分辨阴阳的话,水这种物质可以代表阴,火这种物质可以代表阳。阳如果是气的话,阴就是可以用舌头辨别的滋味。味道只能通过有形的物质来保存,有形的物质受阳的作用就会化为气体,气体的本质是精阳,精阳是要发展变化的物质。精阳需要消耗气体来维持自身,事物的形状需要把味道凝结起来,事物发生变化就会产生精阳,气体凝结就会产生形状。味道一旦被释放就会损害物质的形体,气体形成需要消耗精阳,精阳可以把物质转化成气体,气体又会因为变成气味而被消耗。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属于阴性质的味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人体的下部孔洞排泄出去,属于阳性质的气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人体的上部孔洞排泄出去。味最厚是完全的阴性,(老阴)味道薄的状态是阴里边的阳性,(少阳)。气最厚是完全的阳性,(老阳)气体薄的状态是阳里边的阴,(少阴)。味道太厚了,就会产生宣泄,味道薄的话人体就会通畅。气体太薄了也会产生宣泄,气体厚了,就会产生热气。火很旺的体质会过多消耗气体,火小的的时候就会源源不断的将阴质转化为气体。气味里边,辛、甘的气味会让人体内部的物质发散,称为阳的气味,酸、苦的气味能使人体内部的物质宣泄,成为阴的气味。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人体内部阴的物质超过了阳的物质,那么阳产生病变,如果阳的物质超过了阴的物质,那么阴产生病变。阳的物质超过了阴的物质,产生热病,阴的物质超过阳的物质,产生寒病,寒病发展到严重的时候,会转化成热病,热病发展到严重的时候会转化成寒病。

人体的寒病会损害人体的形体,热病会过多消耗人体的气。气受到过度消耗会产生疼痛的感觉,形体受到损害就会产生肿胀的病变。所以如果人体先感觉到疼痛在发生形体的肿胀,这是热先消耗了人体内的气然后再损伤了人的形体产生的肿胀病。如果人体先发生了形体的肿胀然后才感觉疼痛,这是人体先受到形体的损害然后再发展到人体内部气的消耗从而产生的疼痛病。

人体内部有风,人体内部就会产生被扰动的病变,有风并且热性超过了平衡,身体就会产生肿胀的病变,有风又干燥超过了湿润的话,身体会产生发干的疾病,有风又寒性超过平衡的话,身体会产生浮肿的疾病。有风又湿气超过了干燥的话,身体会产生便溏和拉肚子的疾病。

天空具有四季变化和五行六运的变化,用来控制万物的出生、成长、收获、秘藏;产生了寒冷、暑热、干燥、潮湿、风的气象变化,人体内部有五个脏器承担转化五种气象,从而产生欢喜、愤怒、悲伤、忧虑、恐惧五种感情。所以欢喜和愤怒的感情会损耗气,寒冷和暑热损耗形体,暴怒损耗阴,暴喜损耗阳。厥是气上行,气脉充满离开了形体。欢喜和愤怒的情绪不加节制,寒冷和暑热超过了限度,生命之气就不会稳固。

所以阴厚重了就会产生阳的转变,阳厚重了就会产生阴的转变。所以说:冬季被寒气损伤了气机,春天一定爆发成发烧的病症。春季被风损伤了气机,夏天一定会爆发吃饭后拉肚子的病症,夏季被暑热损伤了气机,秋天一定爆发成两天爆发一次的疟疾。秋季被潮湿损伤了气机,冬天一定爆发成咳嗽的病症。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的圣人,讨论锻炼人的形体,解剖识别人的脏腑器官,将人体的经络血管找出头尾来,领会贯通六个纬度,使得气流血液都能正确地走它的路,每到一个关键点的时候,气血需要从哪个个地方发出,都给它们设置一个名称,骨与骨之间的小筋络和凹洼地方,都有它们的来处,区分它们所在的部位和气血的逆向和顺向,各个部位都有它们自己的顺序和原理,四季的阴阳变化,全部都有结构脉络,体外和体内之间的相互照应,都有一个表面和里面的分别,这个说法可以相信吗?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岐伯回答:春天风从东边吹气起,东风吹拂的时候,树木开始发芽,木树木产生酸的味道,酸的味道在人体内是从肝脏产生的,肝脏产生出很多血管,这些血管联络到心脏那里,肝脏对人的眼睛产生影响。

它在天空中称作玄,在人的思维里称为道,在大地上称为变化。变化产生五种基本的气味,人类思维的道可以产生智慧,天空的玄可以产生神灵。神灵在天空中产生风,在大地上产生树木,在人的身体内产生各种经络组织,在脏器方面就产生了肝脏,颜色方面产生苍色,在音调方面产生角调,在声音上产生了呼呼的声音,在动作上产生了抓握这个动作,在人体的孔洞上产生了眼睛,在气味里面产生了酸味,在人的意志品质上产生愤怒这种情绪。

愤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脏的功能,悲哀的情绪会可以压服愤怒的情绪,风这种状态会损伤血管和连结组织,干燥可以压服风,酸味会损伤连结组织,辛的气味可以压服酸味。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夏天太阳从南方逐渐升温,加热,加热就会产生火,火的灼烤产生苦的气味,苦的气味凝结成心脏,心脏会泵出血液,血液由脾脏来产生,心脏连接的外在器官是舌头。

它在天空称为热,在大地上称为火,在体内称为血脉,在脏器方面称作心脏,在颜色方面称为赤色,在音调方面称为徵,在声音方面称为笑声,在情绪变动上称为忧虑,在孔洞上称为舌头,在气味方面称为苦,在情志上称为喜悦。喜悦会损伤心脏,恐惧可以压服喜悦,热会损伤气体,寒冷可以压服热,苦的气味损伤气,咸的气味可以压服苦味。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中央产生潮湿,潮湿生成土,土产生甘的气味,甘味促进脾脏功能,脾脏促进肌肉的生长,肌肉又促进肺脏的功能,脾脏连接孔洞为口。

它在天空称为潮湿,在大地称为土,在人体称为肉,在内脏称为脾脏,在颜色称为**,在音调称为宫,在声音上是唱歌,在气机变动上是哕(呕吐声),在孔洞上就是口腔,在气味上是甘,在情志上是思虑。思虑会损伤脾脏,愤怒可以压服思虑,潮湿会损伤肌肉,风可以压服潮湿,甘味损伤肌肉,酸味可以压服甘味。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优,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西方产生干燥,干燥产生金,金产生辛的气味,辛的气味凝结成肺脏,肺脏对皮肤毛发产生作业用,皮肤毛发影响肾脏,肺脏连接孔洞在鼻孔。

它在天空称为干燥,在大地上称为金,在身体上就叫做皮毛,在内脏里叫做肺脏,在颜色上叫做白色,在音调上叫做宫,在声音叫做哭泣,在气的变动上叫做咳嗽,在孔洞上叫做鼻子。在气味上叫做辛,在情志上叫做忧虑。忧虑损伤肺脏,喜悦压服忧虑,热损害皮毛,寒可以压服热,辛损害皮毛,苦可以压服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寒冷从北方生成,寒可以让气凝结成水,水产生咸味,咸味形成肾脏,肾脏促使骨髓生成,骨髓又会促使肝脏的生成,肾脏连接的是耳朵。

它在天空中称为寒冷,在大地上称为水,在人体内称为骨头,在内脏里称为肾脏,在颜色上称为黑色,在音阶上称为羽,在声音上称为呻吟,在变动上称为战栗,在人体孔窍上称为耳朵。在气味上称作咸,在情志上称为恐惧。恐惧伤害肾脏,思虑压服恐惧,寒冷损伤血液,干燥压服寒冷,咸损伤血液,甘压服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所以说:天空和大地,是地球万物的上方和下方;阴阳,是血气上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左右,是阴阳运行的轨迹;水和火,是阴阳的外在表现;阴阳,是使万物能够开始产生。所以说:阴在里面,阳来守护它,阳在外面,是阴来驱动它。(波粒两象性)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皇帝问:阴阳变化的法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阳压服了阴人的身体就发热。皮毛的空隙就会关闭,喘气很粗,坐立不安,没有汗但身体发热,嘴巴牙齿干燥心情烦闷好像被人冤枉一样,这时如果肚子胀满的话就会死亡,能够在冬天存活不能在夏天存活。

阴压服阳人的身体就会寒冷,有汗出,身体觉得清凉,抽搐觉得寒冷,寒冷就会气逆,气逆就会肚子胀满死亡,能够在夏天存活,不能再冬天存活。这两种状况就是阴阳压服对方的突变情况,是病态的外在表现和能否治愈的状况。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黄帝问:怎么调理这两种病症呢?

岐伯说:能够掌握七损八益的方法,这两种病症就可以调理。不懂得七损八益的方法,就会导致人体早衰的节点。一个人年龄到了四十岁,阴就达到了省体气血的一半了,起居饮食就开始衰弱了。到五十岁的时候,身体就发胖变沉重了,耳朵和眼睛就不够聪明了。六十岁的时候,阴就萎缩了,气血就衰败了,人身上的九个孔洞都不通畅了,身体下部虚弱,上部还实在,眼泪鼻涕不受控制流出来。

所以说:懂得这些规律,则身体保持强壮,不懂得这些规律就,身体就会衰老,所以是同样一种东西叫做不同的名字罢了。智慧的人观察相同的规律,愚蠢的人观察到不同的变化,愚蠢的人精力不足,智慧的人精力有余,精力有余人的耳朵和眼睛就聪明。身体轻便强壮,衰老了还能恢复强壮,本来强壮的人更加健康,因为这样,圣人做不显示自己强大的事,喜欢恬淡的技巧,让自己的欲望和情志守护在空虚没有实在的中道,所以年寿命运可以延续无限,直到天地的尽头,这是圣人调理自己身心的法则。

天空在西北方位不够厚实,所以西北方位属于阴性,反应在人的头部就会出现右边的耳朵和眼睛不够左边的耳朵和眼睛聪明。大地在东南方向不够厚实,所以反应到人体的躯干就会出现左边手脚不够右边的手脚强健。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黄帝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岐伯说: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属阳,阳的精气上升,与人体的上部合并,阳气合并在人体的上部,人体的上部强盛下部就空虚不足,所以就会导致左边的耳目聪明和左边的手脚不够方便。西方是太阳下降的地方,属于阴,阴的精气下降,与人体的下部合并,阴气合并人体的下部,人体的下部强盛上部就空虚不足,所以导致右边的耳目不聪明和右边的手脚强健。如果人体被风邪所感染的话,在身体的上部,右边的风邪特别严重,在身体的下部,左边的风邪特别严重。这是由于天地的阴阳分配不平衡造成的,所以风邪会在虚弱的部位集结。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所以天空是精气,大地是形体,天空有八种变化规律,大地有五种变化原则,所以,天空和大地可以相互作用产生万物,成为万物的父母。清的阳精上升到天空,混浊的阴精凝聚成为大地。这是天空经常变动而大地保持静态原理,神明提供变化的法则,所以万物能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年结束后,第二年又重新开始,以至于没有尽头。只有贤人在上配合天的变化规律来保养头部,在下配合地的变化规律来保养脚部。在中间配合社会变化的规律来保养五脏六腑。天空的气跟肺气相通,地气跟屁相通,风气与肝气眼睛相通,雷气跟心脏相通,谷物的气跟脾脏相通,雨气跟肾脏相通。六经是人体的大河,肠胃是人体的大海,九个孔洞是人体的水和气出入的地方,以天地为阴阳的判别原则,阳气所激发的汗水,用自然界的雨水来命名。阳气所激发的呼出的气体,用自然界的风来命名。呼出的气体发出爆裂声,就用自然的雷来命名,反逆的阴气反而显出阳气的迹象。所以治疗的时候如果不按照天空的精气的法则来操作,不用大地的原理来比对,那么治疗就会造成灾难和祸害。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所以不正之风来临的时候,快速得跟暴风雨一样,所以善于治疗的医生先治疗皮肤的风邪,再不好就治疗肌肉的风邪,再不好就治疗筋脉的风邪,再不好就治疗六腑的风邪,再不好就治疗五脏的风邪。等到治疗五脏的风邪的程度,治疗效果一半生对一半死。所以天空的不正的邪气,人体受到伤害后会一直传导到人体的五脏。喝水吃事物使身体受寒受热的疾病,受到伤害会传导到六腑。大地的潮湿之气伤害人体会传导到皮肤肌肉和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所以善于用针治疗治病的人,从阴的方面来引导阳,从阳的方面来引导阴,从身体右边来治疗左边的疾病,从身体左边来治疗右边的疾病,以我方来知道对方,通过表象变化来推知内部的变化,通过观察人体的超过正常水平的迹象和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迹象,见到微小变化就会知道过头的指征,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法则在治疗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坏的结果。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善于诊断的医生观察病人的颜色神态用手把按病人的脉象,首先判别是阴病还是阳病。再仔细弄清楚是阳气的清还是阴气的混浊,然后知道哪个部位和程度,再来听病人的呼吸的气机,听病人说话的声音,从而知道他的痛苦程度,再观察病理规范,从而知道病情的主要矛盾,再按病人的存关尺的脉象,观察他脉象是浮脉,沉脉,滑脉,涩脉。就会知道病情将会往那个部位发展。用以上的综合信息来治疗,就不会造成治疗过度,用以上的方法来诊断,就不会产生遗漏病情的考虑不周的结果。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所以说:治病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用针刺皮肤来治疗,如果一下子邪气很强的话,等它变弱了就病好了。所以乘着邪气很轻的机会把它给放出体外,因它的沉重就因势利导来减弱它,然后等它衰弱了在给放出体外。如果病人的身体不强壮,用阳气来温养他的身体,精气不足的话,用滋味食品来补充它。邪气很高,乘着它的势头跨过它,邪气减弱了,引导它,让它慢慢衰竭。身体的内部气机过满的话,就用药在身体内部来宣泄过多的气机。内部有邪气的话,就浸泡身体让它皮毛打开发汗;如果邪气停留在皮肤,就然皮肤出汗将邪气带出去。如果冷而发颤了,就要盖上被子保存热量。如果是实症,就要让它散开宣泄出体外。认真判别病症的阴阳,来判别它的柔顺还是刚逆,阳刚的病要从阴柔来治疗,阴柔的病要从阳刚来治疗,使人体的气血安稳,各自遵守它发展的方向。血脉实症,适合打开它让它宣泄,邪气虚弱时,适合控制并引导它转变。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阴阳家的名称由来——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线路,所以称为"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阴阳——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其基本思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的事物和现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八字括之。

五行——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附表一张,可见文末。

阴阳家的思想——

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五德终始——

又称"五德转移"。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阴阳家的没落——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阴阳家代表人物——

战国时,有公梼生、公孙发、南公等人,但以邹衍最为著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附有邹衍小传)。

阴阳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五 时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六 五 形 情 五 变

音 间 味 色 化 气 方 季 行 脏 腑 官 体 志 声 动

角 平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征 日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日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日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夜半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杂家:战国末至汉初,糅合各派观点的学说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称其“兼墨儒,合名法”,是当时政治上趋向统一、学术上要求综合的产物。杂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时秦相。本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巨富大贾。时秦公子异人以人质于赵,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用千金为之活动,计使异人归秦嗣位,即为秦庄襄王,他为国相,封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 门下有食客三干,家僮万人。秦王政(即秦始皇)年幼即位,他继任国相,称“仲父”;秦王政亲理政务后,他被免职,迁放蜀郡,忧惧饮鸠自杀。

杂家自称“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 (《淮南子·要略》),取各家之长,舍其所短。它虽然兼采儒、墨、法,名之说;但受道家影响最深, “其得道家之正传,而所得于道家,亦较诸家为多者,则惟杂家”。 《汉书·艺文志》载杂家著作共二十家,四百零三篇,今多已佚。 《吕氏春秋》为秦相吕不韦广邀游士门客所作。 《淮南鸿烈》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宾客编纂,为此派的代表作

风水易经 风水易经应该是属于风水学中的一种

早在五千年前,伏羲至大禹时有河图、洛书、先天八卦;经夏、商著有《连山》、《归藏》后至周朝文王作《周易》及后天八卦。称上古《三易》。随着时代流转,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感悟、归纳、改进,增补了许多丰富而又宝贵的方法经验。使这部巨著更加有哲理性及科学性。它蕴含着天文学、地理学、人伦哲理学及自然环境学等智识。称为群经之首,东方文化宝典。

它是通过象、数、理、占四大部分来论述整个宇宙的造化规律,讲求阴阳对立统一的易道变化规则,正合国外马克思《矛盾对立统一》论的哲学思想。更适应当代我国 推行的“和谐政策”。纵观“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无不与易经相吻合。

单说风水文化也是源于易经,人们自三千多年前就董得选择适应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居住及保护自身。到了晋代,风水这门科学更被人们所认识及重用。把人与周围环境看成是一有机的整体,这与建立在宇宙全息统一学说基础上的环境选择学不谋而合。

传统建筑同自然完美和谐地有机合,合理地安排环境,将改善我们与环境关系。使人与环境的气场结合为一体,讲求阴阳平衡、阴阳互补及五行生克制化,这与我国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原理一致。

现代医学对地方病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发现地理环境在地方疾病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

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我国传统建筑活动、无论是城市、农村、 、公寓、寺观、陵园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都讲求风水知识。

传统风水学有五大要素:地形、山势、水文、穴位和方向。如果环境中的五大素有一项或几项不符合标准,那么就可根据当时地理环境条件预测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易经风水是什么? 《易经》是阐述人和自然关系的一门应用艺术。

宇宙,在天上,呈现出日月星辰、昼夜以及季节气候等现象,在地上,形成山河、动植物等各种形体,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而宇宙的动静变化的规律,在动则刚毅,静则柔和的阴阳之道的牵引下演绎着,《易经》就用天、地、风、雨、雷、电、山、海八种自然现象代表的八卦,在反映着聚合与分离的群体,彼此调和与冲突的关系。

而风水,是《易经》在方位上的应用,是对人们居住行为的指导。

我们所处的环境,从物理的角度说,有地热、磁场、放射性物质、微生物这些物质与场信息,每时每刻都对我们发生着影响。比如,地球重力场强的地方,人就长不高。在地质断层带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高,车祸发生率是一般地方的10倍;从水文地质的角度说,土质、水质所含的有机、无机物,对人的影响不同;宇宙星体对地球的磁场、气候、旱涝、灾荒、疾病等影响更是巨大;从人体生命信息的角度说,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在不同的位置与不同的自然能量对接、交换,影响也不相同。

阴阳是《易经》的核心,也是风水的关键。

风水,首先要解决好阴阳场的问题,以往的一些风水节,都说门、主、灶重要,门就是如何接引生气入宅,主指住宅的主卧,灶指住宅的厨房。其实,阴阳场的布置,才是根本。

生命的核心密码DNA的分子结构是个双螺旋,两条核酶酸链彼此对应缠绕构成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阴阳。人体的阴阳必须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场一致,否则,住宅环境的阴阳场要是颠倒了,人体阴阳场也颠倒,人的气血就会混乱,百病丛生。

《黄帝宅经》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是以阳不独王,以阴为得(阳宅为宜修阴方);阴不独王,以阳为得。亦如冬以温暖为德,夏以凉冷为德。”

《易经》云:阴得阳,如暑得凉,五姓咸和,百事俱昌。重阴重阳则凶,阳宅更招东方、北方,阴宅更招西方、南方,为重也。凡诸阳宅,即有阳气抱阴;阴宅,即有阴气抱阳。

阴阳是生命的核心,住宅是生命的载体,所以,要处处留意阴阳。比如,冬暖夏凉就是阴阳,在北方,造物时的朝向坐北朝南,就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再比如,阴宅修在东方,阳宅修在西方,这又是一个阴阳。

住宅背后有靠山,前面有流水,山水可以藏风聚气,在这个环境里居住,就可以尽享天地生气。山水也是一对阴阳。

而在一个住宅内部,也应是无处不阴阳。

生命科学:《易经》与住宅风水

首先,明白阴阳位置,这是阴阳场正确与否的致命关键。我们现代的方位观念,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易经》后天八卦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东、北为阳,南、西为阴东北、西北为阴,东南、西南为阳位。

从住宅的建筑结构来说,阳位一定是实墙,阴位一定是门窗。

从河图、洛书中得知的方位的阴阳关系,与现代住宅建设差距较大,北边是阳位,可为了通风,现代住宅北面都有窗户。要处理室内的阴阳关系,把一面墙分成三份,北为阳位,正北的部位一定不能有窗,而东北、西北为阴位,可以把窗户改在这两个部位,就可以解决通风的问题,同时,又照顾了阴阳的位。

东南、西南为阳位,如果是实墙,东北、西北是窗户,实为阳,虚为阴,这构成了2对阴阳。如果没有窗户,那么,就在阳位放高柜子,在阴位放低柜子,高为阳,低为阴。除了8个方位的阴阳关系外,高的电视柜和矮的茶几是一对阴阳,沙发和茶几也构成一对阴阳。电器、电脑、电话都是阳,在同一屋子里,阳的东西不能过于集中,否则就阴阳失衡,场偏阳,人就容易亢奋、急躁等。>>

易经与风水学有怎样的联系? 易经是我国三千年古人总结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五经之首 内容丰富广泛、深奥艰涩。其中含有丰富的功活经验。它包括有:风水、卦术、面相、八字、 称骨等各个领域。且每个领域都是那么博大精深 一个人很难很难精通俩个以上但各个领域之间皆有相通之处、相互联系。而风水叶只是其一而已。。

如何快速学习风水和易经 如何快速学风水?就看你的目的,想要当风水师的话,除非你天资聪明,短时间内可以掌握,如果只是想了解风水知识应用知识,趋吉避凶,在平常生活中可简单解决一些初步风水问题的话,其实可以很快。好风水一可旺财,二可保身体健康,三可增进感情。生老病死,这几方面顺了,人也满足了。从这个角度来学风水知识,就比较简单,快速!

快速学风水从了解罗盘开始最全面最系统

快速学风水要学会认识使用风水师的吃饭家伙---罗盘

罗盘的认识

要学习风水,首先固然要认识罗盘,罗盘是风水师的宝剑,是用于发招的武器。

罗盘即是指南针,本来最初只有南北两极,以后加进东、西成为[东、西、南、北]四个大方位。

再与[东西南北]之间加进八个方位,一共成为12个方位,这一种便是最早的罗盘。

学习12地支

大家见到罗盘上的12方位并不是写上东南西北,而是写上(从北方数起):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

这是中国历法的12地支。

从这一刻开始,大家要忘记东南西北,以后改以12地支去代表地球的12个方位,风水学上称为12山。

大家要死记[子午卯酉]这口诀!这是学术数必懂的四字诀!

子=北方; 午=南方; 卯=东方; 酉=西方。

你同时亦会发现罗盘上东南西北的次序,是南方在上,北方在下,这是风水学计算方位的次序,要谨慎不要弄错。当大家记熟[子午卯酉]这四个方位的名称,即可以清楚地理解罗盘上所显示的方向。

认识十天干

罗盘发展至今,一共有二十四山,即是在原来的12各方向当中,再细微的划分成二十四个方向。

这新加进的12个方向,又有12个不同名称。

中国历法中有十天干,那就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罗盘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八个字加入成为八个方向的代号,[戊己]代表五黄中央土,这两个字则写在罗盘中央。

现在一共有二十四各方位代号,还欠四个。

如何快速学风水易经与八卦

易经中有八个卦象,由伏羲所创,称为[先天八卦]。

周文王将八个先天八卦变化成六十四卦,称为[后天八卦]。

风水学就是将[河图洛书]与及[八卦]的智慧融成一体,利用在方位之上的一种学说。

八个先天八卦分别是:坎 坤 震 巽 乾 兑 艮 离

创作罗盘的人将代表东北方的[艮]、东南方的[巽]、西南方的[坤]、西北方的[乾]这四个卦象加进罗盘当中,成为罗盘上的二十四山。

这二十四山又再由八个卦象所代表,即是:

[坎卦]代表[壬子癸] 三个山(正北);

[艮卦]代表[丑艮寅] 三个山(东北);

[震卦]代表[甲卯乙] 三个山(正东);

[巽卦]代表[辰巽巳] 三个山(东南);

[离卦]代表[丙午丁] 三个山(正南);

[坤卦]代表[未坤申] 三个山(西南);

[兑卦]代表[庚酉辛] 三个山(正西);

[乾卦]代表[戍乾亥] 三个山(西北);

罗盘上由易经八卦去代表八个方位,每一个方位再包括三个方位,合共二十四个方位。

至此大家已掌握了罗盘上的所有方位。

我住的房子是不是好风水

要找出答案非常简单,马上拿出罗盘,找出你现时家宅的坐向,便马上可以知道你的家宅是不是座落于一个[好]的风水方位。

在风水学上,我们称[坐]向为[山]向。

一间屋(坐)北(向)南,风水学称为子(山)午(向)。(午即是南方,子即是北方)

一间屋(坐)南(向)北,风水学称为午(山)子(向)。

怎么样界定那个山向才是好风水?

假设你所住的屋座落在12地支的山向上,基本上这一间已是好风水的屋。地球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代表宇宙四股最强的气力,控制我们的吉凶和身体状态。

由四个方位衍生出来的12个方位,具有宇宙最强的能量,任何一间屋只要座落>>

易经和风水真的有关联吗? 易经为群经之首,也是各派术数之根源。无论风水、八字、门、六爻等都不能越其范围。都是以易经理论为依据。

风水是自然之学,察自然山水之变化,观龙穴砂水之集结,选出有利于人的地方下葬或居住。以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

我想学风水 和易经 请问这两个哪个要先学? 30分 学习最重兴趣,这是学习的动力。

你如果从《易经》《葬经》开始,保准让你头晕眼花,兴味索然了。

我建议先从简单的入门开始,先要了解,真正的走进这个领域,再去钻研艰深的学问。兴趣是很关键的,而且多了解中华的文化也是很必要的。

建议先看李居明的《学风水的第一本书》,我已经推荐给很多人了,网上可以找到,你如嫌麻烦给我邮箱,我发给你,好像三十多兆。

风水派别、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天干、地支、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二十四山、三元九运、九宫飞星等等等等,书里都有介绍,详细参读后就不会被这些名词吓坏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易经风水学怎么才可以完全掌握? 风水对运势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这句话不但在书中,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风水也越来越得到普通老百姓的重视,买房要看风水,装修要看风水,住房要看风水;办公开业要看风水,求财求运,更要看风水,风水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风水师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行业,年收入过百万的风水师不在话下。可以说国内风水师非常紧缺,但是真正的风水大师有几个呢?又有谁真正了解易经风水的布局呢?《易经风水天机秘术》具有最全面、最科学、最系统、最实用的风水布局教程,可以让您快速掌握风水布局,成为真正的风水大师。《易经风水天机秘术》集成内地、港台多位风水大师的实战心得,多位大师的易学资料、培训视频、内部教学、文章讲义、手抄本、万本易学电子书。。绝对无价之宝。重点包括李居明、蔡易升、李宗驹、林武漳、苏民峰、胡一鸣。。等国内重量级大师视频讲座,一部宝典彻底说清你对风水的所有需求。《易经风水天机秘术》这套教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案例为主线来分析风水学,视频讲解,图文分析,实战性强。有了此教程,风水学已经不再是个别风水大师的专利了,人人学风水,人人懂风水;人人会用风水,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了。最全面的风水知识本视频教程与实体书结合囊括了风水世界的万事万物、方方面面,对风水世界做了细致入微的全方位展示。从风水的起源、渊源流派到著名风水宗师,从古代风水典籍到风水传说,从古人的相地法到现代人生活的日常细节,无所不包。最好学的旺运技巧本视频教程与实体书结合不仅是一套风水入门读物,也适合具有一定风水知识的人阅读。精美的实景照片,加上清楚的文字说明,让你具体了解风水运用的原则;点出不良的空间设计,进而提出解决方案,深具实用性及参考价值。最有趣的奇闻异事本视频教程与实体书结合在讲解风水理论,解决风水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时,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解说,中间穿插了许多与风水有关的奇闻趣事,讲故事的同时也向你讲述了其中所有包含的风水常识。最实用的风水典籍你的心中有好多疑问吗?例如,小区中有许多座楼,你选哪一幢?如何布置居室才符合健康之道?风水吉祥物果真有神奇的功效吗?诸多问题在答案尽在本套教程中,本套视频教程与实体书结合会帮助你调整风水,让您旺运旺财旺人旺情商。

易经风水是什么? 易经风水应该是属于风水学中的一种

早在五千年前,伏羲至大禹时有河图、洛书、先天八卦;经夏、商著有《连山》、《归藏》后至周朝文王作《周易》及后天八卦。称上古《三易》。随着时代流转,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感悟、归纳、改进,增补了许多丰富而又宝贵的方法经验。使这部巨著更加有哲理性及科学性。它蕴含着天文学、地理学、人伦哲理学及自然环境学等智识。称为群经之首,东方文化宝典。

它是通过象、数、理、占四大部分来论述整个宇宙的造化规律,讲求阴阳对立统一的易道变化规则,正合国外马克思《矛盾对立统一》论的哲学思想。更适应当代我国 推行的“和谐政策”。纵观“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无不与易经相吻合。

单说风水文化也是源于易经,人们自三千多年前就董得选择适应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居住及保护自身。到了晋代,风水这门科学更被人们所认识及重用。把人与周围环境看成是一有机的整体,这与建立在宇宙全息统一学说基础上的环境选择学不谋而合。

传统建筑同自然完美和谐地有机合,合理地安排环境,将改善我们与环境关系。使人与环境的气场结合为一体,讲求阴阳平衡、阴阳互补及五行生克制化,这与我国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原理一致。

现代医学对地方病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发现地理环境在地方疾病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

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我国传统建筑活动、无论是城市、农村、 、公寓、寺观、陵园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都讲求风水知识。

传统风水学有五大要素:地形、山势、水文、穴位和方向。如果环境中的五大素有一项或几项不符合标准,那么就可根据当时地理环境条件预测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易经是讲风水的,吗》》????里面讲的都是真的吗》》、、、、、、 很多人都听过《易经》,但是真正了解《易经》的人不多,其中包括已经回使用《易经》的人。经就是道、理。古人将阐明天理人道的书称作“经”,经是神圣和权威的大典。“易”由古文的“日”和“月”二字组成,日为阳,月为阴,充分揭示了深奥的道理,“易”有三方面的含义:简易、变易和不易。 《易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先圣们对自然界与人类的互相影响影响,特别是自然界对人类的影响的总结,从而使人类能够永久地和谐协调地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并且充分地享受自然界的恩赐,并且最大限度地永久地保护这种恩赐的经典。正因为如此,《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其影响,遍及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时至今日,她对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启示与震撼更为世人所瞩目。 风水是后来人们受到易经的启发而产生的一门学问,实质是研究影响人们的所有的环境因素以及怎样利用环境因素进行趋吉避凶的一门学问。 《易经》是一个传递和负载着巨大文明信息、逻辑严密的庞大系统,更兼其意义深奥、符耽抽象、文词晦涩,及产生的年代久远,致使渴望了解它的人望而却步。所以,要想了解《易经》,一是要有耐性。二是要得法,最好由有经验的人的指导。

易经与风水是什么关系? 风水是易经的一部分,但是现代风水也稍微演变了一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