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传》哪个版本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林则徐传》哪个版本好?,第1张

《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版本好。

四大名著最好的版本分别是:一、《三国演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中国传统连环画普及读物-三国演义《水浒传》,人民美术出版社版(推荐三十册版,故事全,画工精美;二十六册版画工现在的小孩子可能不好接受,而且只做到

三败高俅水浒传连环画小人书全30册50开平装连环画出版社京东¥12600去购买_三、《红楼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红楼梦(绘画本套装共1-16册)京东¥8860去购买_四、《西游记》,河北美术出版社版(其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也不错)西游记(套装全40册)中学生级:中学生看四大名著,一个可靠的校对和注释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首选当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经典版四大名著。国家级的项目(事实上,四大名著这个名称,就是这个出版项目给推出来的,以前只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无论是所有选用的底本,校对,还是注释,都是目前能看到的比较好版本。其中红楼梦的更注释汇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冯其庸李希凡等老先生的研究成果,相当具有权威性(但也有缺点,比如底本选择存在争议。另外,传言一直说它的服饰是沈从文注释的,其实不是,沈从文提了很多意见,写了稿子,但没被接受)。不过奇怪的是,这一版的水浒传一开始是没有注释的,后来补上了,但质量比其他三本明显要差。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四大名著权威定本京东¥19700去购买_那么,看水浒传应该用什么版本呢?就我看过书来说,当代校勘学的大家王利器先生的《水浒全传校注》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注本。校勘仔细、注释详尽,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但这本书过于专业,部头很大,而且是竖排繁体,并不推荐给中小学生看。比较适合文化程度较高和对水浒传有真正兴趣的人观看。另外值得参考的还有一个红楼梦的注本和一个西游记的注本。红楼梦是俞平伯校,启功注的版本。俞平伯是红楼梦研究的大家,老前辈,校对的本子当然不会差。而启功的注则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北师大的集体成果,也很踏实,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那个版本各有秋千。当然综合来说,我更推荐经典款的红楼梦。西游记的本子是最近中华书局的李天飞注释本,李老师还有另外一本书叫《李天飞大话西游》,名字看起来很水,但内容却相当给力。把西游记里面很多人物、典故的出处都搞明白了,让人大开眼界。而他的注释,就汇聚了他多年来研究的心得。同样五星推荐。中华经典小说注释系列西游记(套装上下册)京东¥6000去购买_《红楼梦》(俞平伯校,启功注释)京东¥11440去购买_成人级:这是假设你已经看过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后的进阶推荐。很多人都知道,四大名著在古代有评点本。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评点本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四大名著的一部分。你要理解红楼梦,不可能不看脂砚斋的评论。因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亲戚,红楼梦很多人物的原型、故事的发展,都能在他的评语中得到提示。而毛宗岗批评的三国演义,金圣叹批评的水浒传,更决定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部书的面貌。因为,古人不仅批评小说,还改小说,三国演义那首著名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毛宗岗给放进去的,明代的嘉靖本根本没有。水浒传的不少文字,也是经过金圣叹修改之后才显得更有魅力的。另外,因为古代小说批评和科举考试关系很大,所以,多看这些,还有利于提高高考作文哦。一、目前岳麓书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都出过四大名著的评点本,都可以买。只有《红楼梦》有特殊的推荐,就是周汝昌老爷爷穷极一生精力做出来的校订本(在我看来比岳麓、中华书局的都好,值得拥有。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随书附赠精美藏书票)京东¥11100去购买_好价280天历史最低价,入手立省28元文学名著: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套装上下册)京东¥7720去购买_文学名著: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套装上下册)京东¥8410去购买_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做的名家汇评本系列。所谓汇评,就是把明清到近代的各家评语都汇合起来(一直到鲁迅胡适这些人),而不是只录经典的那家批语,这对理解四大名著,帮助也是很大的。现在似乎市面上只有崇文书局的汇评本,说实话排版很乱,不够好。研究级:这时候推荐哪一个出版社意义已经不大了。把不同的古本(四大名著哪一个都有特别高深的版本问题,钻进去是有特别的乐趣的)找出来,把不同的研究著作找出来,就可以称得上有所研究了。这方面要谈的书就太多,不提。最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就是把国家图书馆藏的,最珍贵的古籍影印出来,让读者知道这些书原来的样子,里面就有水浒红楼西游记三种,分别是李卓吾评点的西游记,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庚辰本,强烈推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极品之作,也是世界文学之宝。那红楼梦书有收藏的价值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书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用。

红楼梦书收藏价值

 一、“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上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而得名。甲戌为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台北中央印制厂影印行世,限量500部发行。该本一直被认为是《红楼梦》几种抄本中年代最早、也是最接近原本的一个版本。因此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一直都很注重甲戌本的价值。最早由胡适于1927年发现并收藏,直到他去世时将书存放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从此该书一直流失在海外,直至今年由上海博物馆花重金购回并保存。

 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七十八回,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早期抄本。该书各册卷首皆标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庚辰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该书与原燕大图书馆藏的明弘治岳氏《奇妙全像西厢记》、百回钞本《绿野仙踪》并称为燕大馆藏“三宝”。这个版本是《红楼梦》众多版本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冯其庸极为推崇,影响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就是以其为底本。

 三、“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三册总目书名下注有“己卯冬月定本”文字,故名“己卯本”。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该书正文避清代皇帝康熙帝玄烨的“玄”字、雍正帝胤禛的“禛”字,另外还避老怡亲王胤祥的“祥”字、小怡亲王弘晓的“晓”字。“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三十四回末题“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是“脂本”石头记中第一个出现“红楼梦”标名的本子。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四、“程本”最早的木活字印刷版《红楼梦》,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以前,《红楼梦》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且只存八十回。江苏人程伟元素喜《红楼梦》,“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原为竭力搜罗……一日,偶于小市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归。”程伟元发现,先后收集到的卅余卷残稿与前八十回基本能够呼应,遂邀请高鹗一起加以整理,抄成全部一百二十回,由萃文书屋以木活字印刷出版。这就是《红楼梦》史上著名的“程甲本”。书上有二十四幅人物绣像,出版时定名为《萃文书屋新雕全部绣像红楼梦》。次年,程、高又细加校阅,以木活字印刷出版,这就是“程乙本”。“程本”的出现,使《红楼梦》从手抄变为印刷,大大扩大了阅读群体,为普及《红楼梦》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该本还最早出现了红楼绘画,成为“红楼艺术”的滥觞。

 五、“甲辰本”最早署名为《红楼梦》的抄本,1953年出现于山西省,曾藏于山西文物局,后归北京图书馆收藏。该书前为梦觉主人的序,书于甲辰岁(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菊月中浣,故名。全书存八十回,题名《红楼梦》,回前、回后、版心亦如此题名。早期抄本皆题名为《石头记》,该书是最早题名为《红楼梦》的抄本。

 六、“舒序本”惟一确切知道抄写年份的抄本,舒序本又称己酉本,为吴晓铃先生旧藏,现由首都图书馆收藏。存四十回,前有舒元炜亲笔书序言,并附《金台客舍沁园春》一首。从序言可知,该书原有八十回,但现在只存四十回。序言书于乾隆五十四年(已酉,1789年),一般认为该书为原本,并非过录本,因此,该书是惟一一部知道确切抄写年份的《红楼梦》早期抄本。

 七、“郑藏本”是残存回数最少的抄本,郑振铎先生藏本,故名“郑藏本”《石头记》。该书仅存第二十三、二十四回两回,正文回首属名《石头记》,抄写纸的版心中缝,则题为《红楼梦》。

 八、“列藏本”惟一发现于国外的抄本,道光十二年(1832年),第十一届俄国传教使团到达北京,其中一位叫做库尔梁德采夫的学生将一部《石头记》带回了俄国,此书存七十八回。因该书藏于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这是在国外发现的惟一一部《石头记》抄本。

红楼梦连环画的收藏分类

 一、老版《红楼梦》连环画最贵:自1954年7月至1955年6月这一年间出版,60开本,有“三民版”12册、新美术版6册,此套画册为连环画名家张令涛、胡若佛、董天野、刘锡永等人联袂创作绘画。该套连环画三年前拍卖出万元以上,成为连环画收藏中最昂贵的书种(《三国演义》连环画虽曾以两万元成交,但全套60余册;而《红楼梦》仅18分册就高达上万元,可谓“天价”)。

 二、上世纪80年代初的《红楼梦》连环画印量悬殊:此套书于1981年9月至1982年12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发行,64开本,共16分册,全部16册的封面皆由名家戴敦邦绘制。该套书16册中有9册发行量均超过百万,其中第一分册、第十分册的印量高达300万。而第十三分册《黛玉焚稿》印量最少,仅52万册,该套画册原价380元,而现在市场交流价(全品相)280元。

 三、《红楼梦故事》是极品:此书1985年8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它是由八套短篇红楼梦的故事汇集成册,共269幅图,是名家戴敦邦相声的鼎力杰作,印量仅7万册,该书原价为074元,而现在连藏市场上交流价高达500元左右(全品相)。该画册同时还有24开本出版。

 四、上世纪90年代的《红楼梦》连环画:此画册1998年10月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50开本,共19分册,该套书根据五十年代的老版本重新整理校订,并略有增删,新增《史湘云》分册,在红楼梦连环画套书中是最完整的一套。此套书印量仅1万册,定价118元,现在市场交流价已经在原价基础上上升了50元以上。

 五,辽宁美术出版社的《红楼梦人物故事》:2000年7月出版,大32开本全套分为7册,共1028幅图,印量2000册。市场交流价在400元上下(全品相)。

 六、今年为曹雪芹诞生290周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分别在6、7月份先后出版了“三民版”《红楼梦》50开硬精装本(印量45千册)和50开软精装的20册《红楼梦》连环画(印量8千册),皆为老版再版重印。

 七、《红楼梦新补》有苏州画家参与绘画。套书1987年3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64开本,共分6册,由江苏籍画家合作绘画。其中第一分册、第二分册分别为苏州著名画家顾曾平、张晓飞创作的作品,此套书印量24万册,原价228元,现在市场交流价(全品相)300元左右。

 八、此外还有两种影视版《红楼梦》连环画,**版《红楼梦》,根据越剧**改编,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王文娟分别主演贾宝玉、林黛玉,此书1978年11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原价038元,现在市场交流价在50元以上。

 2、电视版《红楼梦》,根据电视连续剧改,此套书共分13集,1987年10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发行出版,没有标明印量。该套书原价是790元,现在市场交流价(十品相)在300元上下,此套书现在市面上并不多见。

1、红楼梦现行本共有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创作,后八十回由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而成。

2、红楼梦程甲本有一百二十回,甲戌本有二十八回。此书分为一百二十回的程本和八十回的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3、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由脂本汇校,后四十回由程本汇校,署名为曹雪芹,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后四十回回作者尚有争议。

4、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

5、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甲戌本 也叫脂藏本、脂铨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最早的版本。

己卯本 也叫脂怡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庚辰本 也叫脂京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此外还有程甲本、程乙本、王府本、列藏本(俄藏本)。

卞藏脂本红楼梦只残前十回。

还有其他残本红楼梦,不过把上面的红楼版本研究透了也差不多了。

《歧路灯》梗概:明嘉年间,河南开封贡生谭忠弼,为人端正谨慎,家教甚严。忠弼临终留其子绍闻八字:用心读书,亲近为人。同辈子弟,有夏鼎、张绳祖、管贻安、盛希侨等人浮华浪荡。谭忠弼既故,处长来引诱,闻因无约束而从之。五人结拜兄弟,同吃共赌。绍闻渐染恶习。几人开赌场,窝土娼,宠爱娈童,私铸银钱。绍闻陷于泥沼,入狱候审。家人倾家荡产,使得出狱,为偿债,绍闻伐尽祖坟林木,备尝辛酸,终迷途知返,立志悔过。年至不惑,潜心攻读,后得授知县。绍闻常以平生遭遇戒其子篑初,篑初随父读书,考场屡捷。后钦点翰林,重振家事。

《歧路灯》清代长篇白话小说,警世稀品。清代李海观作。一百零八回。李海观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该书叙述书香门第子弟谭绍闻堕落败家,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对封建社会的吏治、教育和当时市井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有广泛生动的描写,但多封建说教。

  (清李绿园著 现藏于南京图书馆)人生在世,立于成败两端,而成败之由,全在少年时候分路,资历或敦厚或浅薄,气质或安详或轻飘,往来或正经孤党等等,由此引出歧路一盏,照世间迷路人。

  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大致同时问世于清乾隆年间,由豫人李绿园创作的

  长篇小说《歧路灯》,洋洋70余万言,108回,在当时说部之林独树一帜。但是,此

  书脱稿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都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并未引起

  读者及学界的注意。本世纪20年代起,《歧路灯》始有印本出现,才开始了对之真正

  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本文拟对本世纪20年代以来80年间《歧路灯》研究作一回顾,供《歧路灯》爱好

  者与研究者参考,并希望对《歧路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帮助。

  1

  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其卷八著录《歧路灯》一则,

  引《阙名笔记》云:

  吾乡前辈李绿园先生所撰《歧路灯》120回,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

  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惜其后代零落,同时亲旧,又无轻财好义之人为之刊

  行,遂使有益世道之大文章,仅留三五部抄本于穷乡僻壤间,此亦一大憾事也。

  这是本世纪见知的最早的有关《歧路灯》的记载。其所谓“纯从《红楼梦》脱胎

  ”,当然是没有根据的,至于《歧路灯》之所以流传不广,其原因也不在于无人为之

  刊行。但是,这段著录文字至少说明,学者已对这部小说发生了兴趣。30年代,孙楷

  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歧路灯》,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亦转录了《小

  说考证》的材料。

  1924年,洛阳清义堂将《歧路灯》石印行世,共105回,前有杨懋生《序》及张

  青莲《跋》,对李绿园及其《歧路灯》作了介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歧路灯

  》成书以来的第一个印本,在《歧路灯》流传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正如张青莲

  《跋》中所言:“冗务匆匆,未及校勘,仅依原本,未免以讹传讹。”因此书中亥豕

  鲁鱼,随处可见,加之印数不多,流传仍是不广。1927年,北京朴社(景山书社)开

  始排印出版冯友兰、冯沅君兄妹的校点本,可惜只印行了第一册26回,未见下文。朴

  社排印本前冠有冯友兰写的一篇长序,对《歧路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上的得失作了

  全面的评价。冯友兰《序》中说:“《歧路灯》的道学气太重,的确是一个大毛病。

  幸而李绿园在书中所写的,大部分是在上述‘此义’之反面……他那一管道学先生的

  笔,颇有描写事物的能力,其中并且含有许多刺。”冯友兰对《歧路灯》所描写的当

  时社会生活的种种情况均作了比较公允客观的评论,非常欣赏小说的语言(尤其是河

  南方言)运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同年,冯友兰还辑成《李绿园公诗钞》;

  朴社排印本前还有董作宾写的《李绿园传略》,对李绿园的生卒年及年谱作了初步考

  证与整理。冯、董所作的两篇文章,可以说是近八十年来最早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李绿

  园与《歧路灯》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由于印本的问世,给研究者提供了文本上的便利,于是,学界开始有研究论文发

  表,但是,有价值的专论不多。其中,值得注意的有郭绍虞与朱自清的文章。郭绍虞

  于1928年初在《文学周报》5卷25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介绍歧路灯》的论文,将《

  歧路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歧路灯》亦正有

  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郭绍虞称赞“李绿园竟能于常谈中述至

  理,竟能于述至理中使人不觉得是常谈。意清而语不陈,语不陈则意亦不觉得是清庸

  了。这实是他的难能处,也即是他的成功处。这种成功,全由于他精锐的思路与隽爽

  的笔性,足以驾驭这沉闷的题材”。朱自清于同年年底在《一般》第6卷第4号上发表

  了一篇题为《歧路灯》的文章,认为《歧路灯》与《红楼梦》是“中国旧来仅有的两

  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朱自清的观点与郭绍虞大致相同,尤其对《歧路

  灯》在情节结构上取得的成就极为赞赏,指出:“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

  和断续的毛病”,“在结构上它是中国旧来唯一的真正长篇小说。”朱自清在文末说

  :“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

  以并驾齐驱的。”此外,1928年4月23日《大公报·文学副刊》上发表了一篇佚名的

  文章《评〈歧路灯〉》,对《歧路灯》的人物塑造、社会生活描写及语言等,大加赞

  扬,认为是“写真实主义的上乘”作品。又有徐玉诺,不仅帮助冯友兰搜集有关李绿

  园与《歧路灯》的资料,还在1928年11月11日半月刊《明天》1卷4期发表《〈歧路灯

  〉及李绿园先生遗事》,在1929年8月14日《明天》3卷8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

  一)》,在1929年10月16日《明天》2卷10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二)》,对《

  歧路灯》与李绿园作了考论,肯定《歧路灯》在无意中深刻攻击八股文先生及孔孟之

  道的同时,也指出因作者现实生活经验不足而导致小说描写时见空洞的弊端。

  郭绍虞与朱自清等人均只读了朴社排印本第一册26回,未及读到全书。他们的观

  点,自然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却是代表了当时学界对《歧路灯》的一般看法,是本

  世纪《歧路灯》研究早期的有影响的成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洛阳清义堂本印数

  过少,朴社排印本未能完成;在此后的四五十年间,尽管有人对《歧路灯》持有很高

  的评价,如李敏修于《中州文献汇编·总序》中盛赞《歧路灯》“开近世平民文学之

  先声”,但学界很少有人对之作深入、全面的研究,《歧路灯》似乎再次面临被“埋

  没”的尴尬境地。

  2

  直至本世纪60年代,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歧路灯》钞本的寻访工作,并搜集有

  关李绿园与《歧路灯》的研究资料。栾星花十年的精力,于70年代完成了《歧路灯》

  的校注工作,并辑成《歧路灯研究资料》一书。由于当时出版不易,一直到1980年,

  才由中州书画社(现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灯》栾星校注本,1982年出版了

  《歧路灯研究资料》。栾星以清乾隆末年钞本《歧路灯》为原本,参稽他本(见知《

  歧路灯》清代钞本、民国过录本及清义堂石印本、朴社排印本共11种),校定全书为

  108回,并作注千余条,于俚语、方言、称谓、名物制度及古人、古籍、历史事件、

  三教九流行藏等,加以注释,详加考订,颇为精审,予读者以很大的便利。《歧路灯

  研究资料》一书分《李绿园传》、《李绿园诗文辑佚》、《歧路灯旧闻钞》三部分,

  后有《附录:李绿园〈家训谆言〉81条》。这部书提供了李绿园的家世生平、交游、

  著述以及有关《歧路灯》的研究等多方面的宝贵资料,搜罗较为完备,编排亦颇合理

  ,且详注出处,为研究者所欢迎。

  栾星校注本《歧路灯》出版后,立即在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地区引起热烈反响

  ,中国大陆的《光明日报》、《文汇报》,台湾的《联合报》,香港的《文汇报》、

  《大公报》、《新晚报》等报章,纷纷以《埋没二百多年的古典白话小说〈歧路灯〉

  出版》、《一部被埋没二百多年的小说》、《再放光芒的〈歧路灯〉》、《被誉为〈

  红楼梦〉以外又一巨著》等标题加以报道,随之,一些学者在各类报纸或学术刊物上

  发表研究论文,对《歧路灯》展开热烈讨论。

  3

  1981年、1982年与1984年,在河南省郑州、洛阳与开封先后召开了三次《歧路灯

  》学术讨论会,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与1984年分别编辑出版了两部《歧路灯》论

  丛,收录了提交前两次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和一些知名学者的文章。此外,散见于

  各类刊物的论文亦为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自1928年至1983年底,在各类报刊上发

  表的有关《歧路灯》的研究论文(含少量报道文章)有110篇左右。这些论文对李绿

  园的生平思想、《歧路灯》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如结构、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

  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讨。亦有学者对小说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作专门研究,或对小说

  所反映的清康熙、乾隆时期的开封城市经济、有关戏曲的描写及民俗等作详细的考证

  。由于李绿园及《歧路灯》本身思想及内容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者们的研究涉及的

  范围亦较广,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这些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歧路灯》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上都

  是一部平庸的作品,根本不能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二是认为《歧路灯》是优秀

  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与《儒林外史》在伯仲之间;第三种观点较为平和,认为《歧

  路灯》不及《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些一流佳作,应属于二流作品,但还是较为

  成功的,有其独特的风貌。

  持否定观点的,可以蓝翎的文章《“埋没”说质疑》(见《歧路灯论丛(一)》

  )为代表。蓝文认为:李绿园的“创作思想的确是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精神的

  大倒退,大大发展了开创人情小说的《金瓶梅》本来就有的说教因素的落后面,使‘

  人情小说’的发展岔向了歧路”,“《歧路灯》的确要宣传儒家的正统思想,把这种

  腐朽的思想看成人生指路的明灯”,“作为文学欣赏的对象,《歧路灯》就相当缺乏

  艺术吸引力,能让人愉快的读下去”,“是一部思想平庸艺术平平的古代小说”,与

  《醒世姻缘传》一样,“就二者思想的落后和艺术的平庸来看,‘则伯仲之间,各有

  短长,难分高下’。它们是同一创作思潮的产物,是‘人情小说’发展过程中一股混

  杂着更多的泥沙和腐物的浊流”。其评价之低,在当时的学者中,可能没有第二人。

  持肯定观点的,则可以张国光的长篇论文《我国古代的〈教育诗〉与社会风俗画》(

  见《歧路灯论丛(一)》)为代表。此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批驳蓝翎的《“埋没”说

  质疑》而作,副标题即为《〈歧路灯〉新论兼评〈“埋没”说质疑〉》。张文对蓝文

  作了严厉的批驳,并提出了对《歧路灯》的肯定性评价。张文认为“《歧路灯》是一

  部值得借鉴的教育小说”,“李绿园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教育

  家”,称赞“《歧路灯》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并且指出,《歧路灯》在

  艺术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人物描写诸方面均取得出色的成就,认为“作者虽

  然主要是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刻划人物,但有时也不排斥浪漫主义”。张文的结论是,

  “《歧路灯》是一部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与艺术成就的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在反映

  封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暴露当时的魑魅魍魉的丑恶本质的深度方面超过了前者(《红

  楼梦》)”。张文建议,对这部“被埋没了二百多年的优秀古典小说”,“做父母的

  似可以一读”,“青年人可以一读”,“治文学史的人,更必需读它”,“因为它确

  可看作是新发掘出来的一部有价值的古代小说,即使不能与稍后的《红楼梦》并驾齐

  驱,但也足以使《儒林外史》相形见绌”。如此高的评价,在当时的学术界也是罕见

  的。至于持中间态度的观点,可以任访秋、范宁等人的文章为代表。任访秋在《漫谈

  〈歧路灯〉》(见《歧路灯论丛(一)》)一文中认为,“假若把《儒林外史》、《

  红楼梦》列为第一流,那么《歧路灯》就不能不属于第二流。因为不论是思想同艺术

  ,较之前两书都是大有逊色的”,但对《歧路灯》的成就也作了肯定的评价,指出,

  “《歧路灯》毕竟是一部长篇巨著,作者社会阅历较深,而各方面的知识也比较丰富

  ……所以作者对清代中叶的朝章国政,科场惯例,社会风俗……书中凡涉及到的,无

  不一丝不苟认真地给以详细的论述与描绘,从而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

  识,对于了解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是有着深刻的意义的。所以,在中国文

  学史上是应该给它以一定的地位的”。范宁的《〈歧路灯〉读后感》(见《歧路灯论

  丛(二)》)也认为,“《歧路灯》整个思想主题是不高明的,人物塑造也不很成功

  ,但记录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中下层人物的思想状况,涉及的生活面相当广阔…

  …读者可以从其中看到封建社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实际上,任文与范文

  肯定的主要还是在《歧路灯》这部小说的认识价值上,并不同意将之看成为一流佳作

  。

  无论是肯定也好,还是否定也好,毕竟反映了学术界对《歧路灯》的关注与热情

  ,对于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到了80年代后期,这种富于学术气氛的热闹局面渐渐趋于平静,直至今日,虽然中国

  大陆学术界还不时有关于李绿园及其《歧路灯》的论文发表,杜贵晨在1992年出版了

  著作《李绿园与歧路灯》(辽宁教育出版社),但终究没有形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术

  研究热点。

  4

  与此同时,中国台湾与香港地区的学术界,对《歧路灯》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

  注。当栾星校注本出版后,似乎台湾与香港地区的热情比大陆为高,所给予的评价也

  几乎是一致的赞扬与肯定。台湾出版界在80年代至少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灯》

  ,较之大陆为多。但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则比较的冷静与平和。如发表于1983年1

  月13日台湾《中国时报》王孝廉的《歧路灯的再发现与再评价》一文认为:“这部被

  埋没了两百多年的小说是一本相当可读的小说,但充其量只能和另一本类似的小说《

  蜃楼志》相等;将它与《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而为清代三大小说,是有些言

  过其实的。”此外,台湾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已有人将《歧路灯》作为研

  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如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生陈翠芬、辅仁大学中文研

  究所硕士生郑在亮(韩国),在1986年与1988年先后以《歧路灯研究》作为学位论文

  ,获取硕士学位。郑在亮回韩国后,将学位论文陆续发表于本国的《中国小说研究会

  报》等刊物,引起了韩国学者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

  司出版了吴秀玉的《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一书。吴秀玉热心于此项工作,曾

  五次抵豫,二度入黔,搜集资料,访问学者,历五年寒暑,写成了这部30余万言的著

  作。全书共分七章,对李绿园的家世、生平事迹、著述及《歧路灯》的流传、写作背

  景、思想内容、创作艺术等各方面,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和探讨,资料之翔实,可

  以说超过了以往任何《歧路灯》研究著作。这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歧路灯》

  的专著,但在中国大陆似乎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纵观80年来《歧路灯》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学术界,在总体上对《歧路灯》

  的评价不高,主要是认为其思想陈腐,道学气浓厚,专于说教,不具备反封建主义的

  光辉,但对其在反映生活面之广以及描写方面如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情节结构等方

  面的成就,仍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在此期间,除了在20年代与80年代曾有过两次《

  歧路灯》研究的小高潮外,学者似乎很少有人愿意对之下工夫作一番深入研究,对于

  《歧路灯》这样一部有着独特个性的长篇巨著来说,似乎也令人感到有点遗憾;但是

  ,据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李延年,在1998年以《歧路灯研究》作为学位论文

  ,获得博士学位。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研究李绿园与《歧

  路灯》,以推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全面深入与发展。

  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脂评系统的本子,现存十个版本,其祖本都是曹雪芹生前传抄出来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程高系统的本子,基本上只有两种:程甲本和程乙本。据当今主流红学家称:它们前八十回依据的也是脂评系统的本子,已经过了整理者较多的改动;不过这也没有获得普遍的共识,仍有相当的红学家和爱好者认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一个整体;或者认为程高本和八十回本是同时代的不同抄本;当然也有人认为程高本早于胭评本,学术上还存在很多争议。

  程甲本(1791):程伟元、高鹗于1791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

  程乙本(1792):程伟元、高鹗于1792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对程甲本作了不少修改。

  甲戌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8,13—16,25—28,共16回,分装为4册,4回一册。第一回有其它各本没有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故得名。甲戌,1754年。此本有一千多条批语,被称为“脂批”。

  己卯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回—20回,31回—40回,55回(后半),56,57,58,59回(前半),61—63,65,66,68回—70回。在31回—40回这一册的目录页上,有“己卯冬月定本”六个字,故称己卯本。己卯,1759年。

  庚辰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78回,1—80,缺64,67回。装成8册。10回一册。后四册目录页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故名。庚辰,1760年。

  蒙府本:名石头记,发现于清代一蒙古王府,故名。专用抄纸原抄部分74回,他人白纸抄补成120回。

  戚本(石印本,上海本,南京本):名石头记,有戚蓼生序,故名。80回。

  杨本:又称梦稿本、杨藏本、全抄本。因系杨继振原藏,故名。题“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

  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题“红楼梦”。存1-40回。有舒元炜1789年(己酉)序,故名。

  俄藏本:现存俄罗斯彼得堡东方研究所。存78回,缺5,6回。没有总书名。除少数几回名红楼梦外,各回皆名石头记。不只一处,它本文字皆误,而此本正确。最好一例是黛玉眉目的第二句,此本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与第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可谓极工之对。虽未必为雪芹原笔,然它本较之此本均逊色良多。已有影印本。

  甲辰本:又称梦觉本、梦序本、脂梦本,题“红楼梦”。有梦觉主人序。80回。

  郑藏本:存23,24回。曾为郑振铎收藏,故名。

  以上10个本又称脂本,以有脂砚斋评语故 这些抄本现在都出版了影印本(上海本南京本除外)。

  诸本关系

  这些本子的关系,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有一位论者认为,这些本子都出自曹雪芹的同一个传世稿本。诸本间的差异,是在传抄中形成的,雪芹并没有多个稿本传世。他以共同异文版本群统计表加上其它一些论据,论证了诸抄本都是配抄本(包括己卯本和庚辰本),因而,版本关系的研究不能以“本”为单位,应当以“回”为单位。有时,还要深入到一回的内部。

  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帝五十六年(1791年)整理出版120回木活字本《红楼梦》,为 “程甲本”、“程甲本”。前80回的底本也是一个红楼梦抄本,但删去了几乎全部批语(也可能一开始就没有批语)。其后40回一般认为是程伟元和高鹗所续,但也有人认为续书者另有其人,程高只是整理者。自此时起至清末,“程甲本”被大量翻印出版,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版本。程伟元和高鹗于次年(1792年)又出版了“程乙本”。“程乙本”是在“程甲本”的基础上修订的,对前80回作了大量的篡改。此本在清代影响不大,至民国方由胡适提倡而成其后数十年主流,至今台湾出版的《红楼梦》仍以此本为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