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可以治疗抑郁症吗?
抑郁症头晕,中医属情志病范畴,散见于中医古籍中“郁证” “脏躁” “百合病”“眩晕”等病中,主要指肝气不畅五脏气血瘀滞为主的一类疾病。抑郁症头晕以肝郁为核心,治疗以疏肝理气通络为主,可选用祖国医学遗产之一的中医拔罐疗法治疗。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经络得以疏通,筋骨得以舒展,气血得以畅通,以达治疗抑郁症头晕的效果。治疗时,首先将选好的部位显露出来,施术者靠近患者身边,顺手(或左或右手)执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两种排序:密排法,又称“强刺激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寸,用于身体强壮者。疏排法,又称“弱刺激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相隔1~2寸。用于身体衰弱、肢体麻木、酸软无力。
患者的家属是玉衡公益班的学员,所有来学习李氏砭法的“同学们”都有一个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家庭健康的保驾护航。2018年7月份,她刚上完一次课回家以后就看见家里的老母亲中风,然后马上送到医院。母亲生病了,但是上天送了您一份美好的礼物“李氏砭法”。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黄帝内经》对中风已有不少记载,当时在认识上以症状为主,描述为“偏枯”、“仆击”等。至汉代《金匮要略》始定名为中风,将喁僻不遂、不识人、舌强难言等症统一于一个疾病。
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
东汉·张仲景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人中是本病发生的主因,并以邪中深浅、病情轻重而分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
金元张元素认为病因是热,他说:“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刘河间则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属“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
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
主诉:2018年7月份突发中风,现在情况:1,脑脑梗塞后遗症,大面积脑梗死
2,高血压三级。
3,冠心病,特发性心房纤颤。
4,肺部感染。
5,颅内多发缺血灶,
6,抑郁症
医院检查结果:
1、颈椎错位:根据李氏砭法核心基础理论八大理论的脊柱中心错位理论,针对脑梗,李道政老师说过: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颈椎。
2、肝阳上亢,脉络痹阻。
1.心经、心包经、肺经、稳定心肺功能,三焦经、极泉穴刮到,力求出痧、手上指甲刮透(先刮手三阴经预防心包积液和稳定上焦功能)
2.房颤刮通里、神门。
3.头部刮+推拿;推山根(鼻根推到上星)分阴阳(沿眉毛向两侧推)揉太阳----扫耳廓(大鱼际从太阳穴划至肩膀)----扫头两侧(五指梳耳上划至风府)----拍囟门(轻拍)
4.百会穴、四神聪、风池、风府、天柱,颈椎、颈动脉(颈根部重要,根据脊柱错位论)、脖子,督脉、膀胱经刮至长强穴、背部、腰椎刮透。
5.肺肝脾肾全部刮到。
6.胸腺刮到云门、中府,两肋刮到中脘、鸠尾穴。
7.胃经、胆经刮到。
8.每天膝盖以下排毒,公孙、太白、申脉、照海、太溪、复溜补气。
总共刮痧15次。
第一次痧像图如下↓(2018年10月7日)
第二次痧像图如下↓(2018年10月13日)
第三次痧像图如下↓(2018年10月20日)
病情记录:
第5次刮痧最大的惊喜是:原本左脚是一点力气都没有的,今天老奶奶左脚突然能往上抬起来了。在场的家属们和我都高兴坏了,老奶奶会心一笑。在下一次刮痧之前已经吵着想来继续刮痧。到目前为止,精神状态好很多。
第14次'刮痧:患病以来,以前在刮痧过程中从来不交谈的,今天可以在刮痧过程中正常的沟通说话,聊一些家常事,还跟家属发脾气。说明老奶奶气血在恢复了,心情也放开了。
看见老奶奶坚持半年刮痧以后成功摘掉胃管,可以正常的吃东西了。当时还跟老奶奶说开玩笑了一句:阿姨,快过年了,我不想你看到家里人在吃东西,而你在流口水。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头发已经开始长黑发了。↓
愿岁月的阳光沐浴您的慈祥,愿生命的年轮筑牢您的健康,愿美好的日子徜徉您的心房
病情总结(改善):
①精神面貌每次刮痧后都比上次可观,脸色红润很多。
②胃口改善,摘除胃管后饮食量增大
③睡眠质量好,每晚能准时入睡,比刮痧前能多睡2个小时左右。
④左脚肢体能自行抬起。
⑤语言表达能力有提升,可以正常和刮痧师沟通
注:遇到中风,请不要慌张恐惧!第一时间,十宣+耳尖放血!然后,用虎符铜砭按照上述方案步骤刮痧! (愿更多人,掌握此方法,能用以守护自己、亲人、朋友,身体安康!)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五音”一词时常出现,角、徵、宫、商、羽五字亦为众人熟知,但是在一些经典中涉及五音时,其意义又不仅仅是角、徵、宫、商、羽这简单的五个音。五音通常是指五音调式,即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
五音调式是以某一音为主音而创作出的某一调式的旋律,例如08年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就属于宫调式,是以“宫”为主音的乐曲。也可以说符合五声音阶的乐曲都可以归类成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五类。
而在中医理论中,五类调式也和五行、五脏相对应,即角调式乐曲对应于肝木,徵调式的乐曲对应于心火,宫调式乐曲对应于脾土,商调式乐曲对应于肺金,羽调式乐曲对应于肾水。王冰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解中提到:“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谓火音,和而美也。宫谓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音,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沉而深也。”角调式乐曲具有“木”之特性,其旋律朝气蓬勃、兴发舒展,在五脏则入肝;徵调式乐曲具有“火”之特性,其旋律明快愉悦、活力四射,在五脏入心;宫调式乐曲具有“土”之特性,其旋律清静幽雅、淳厚庄重,在五脏入脾;商调式乐曲具有“金”之特性,其旋律铿锵宏伟、高亢有力,在五脏入肺;羽调式乐曲具有“水”之特性,其旋律苍凉哀伤、深远透彻,在五脏入肾。正是由于五音的直曲轻沉和等音学特性与五行之曲直、润下等相通,由此形成五音与五行的“同气相求”,体现了五音调式的乐曲与五行五脏的共性,这也正是五音、五行与五脏相应,即“五脏相音”的理论基础。这同样也是现代一些音乐疗法常用的指导理论。
中医应用
1、五音与五脏
第一,五脏的生理特性与五音相应,《四诊抉徵·闻诊》记载:“脾应宫,其声漫以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正因为五音的特性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同声相应”,故才有五脏-五音的对应关系;第二,五脏和则五音调,如《四诊抉徵·闻诊》:“五脏安畅,则气藏于心肺,声音能彰”,《灵枢·脉度》:“肾气和则闻五音矣”,五脏之气血通畅、阴平阳秘,则五音易辨、“五脏之音正” 。第三,闻五音之变而见五脏之病,即通过辨别五音的异常变化可以诊断五脏之病变。“藏于内而形于外”,五音为五脏之外象,故五脏有疾可以通过五音反映出来,例如《素问》云:“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普济方》记载“五脏有余不足,候之五声五音者”,《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盖人病蕴于内,声音显于外。乐声乱则五音不和,人声乱则五脏不和,所以听声音验人之疾病也”。《难经·六十一难》云:“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知其病。”由“闻其五音”而知五脏之疾,是将五音闻诊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的理论基础。
2、五音与经脉
《内经》中还有一些五音与经脉相关联的段落,这也是五音的一个重要内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记载:“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釱(音弟)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栝栝然……”其中“上角、大角、左角、釱角、判角”可以理解为“角”音的五个分段。五音的每个音又都分出了五个音,而且和十二经脉部分对应,音“感而病生”则经脉亦出现相对应的症状,或“佗佗然”或“遗遗然”等。另外,五音之变,也可以通过针刺经脉来调节,《素问遗篇·刺法论》提到“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当先补心俞,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上下相错……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当先补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等等。“商音不应”即为“律吕音异”,治法“先补肝俞”,再“刺肺之所行”。《灵枢·五音五味》亦有记载“右徵与少徵,调右手太阳上;左商与左徵,调左手阳明上…判角与少角,调右足少阳下”,五音分出的二十五音可以调节相对应的经脉的左右、上下段,这也应当是五音疗法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表明,五音与经络之间存在对应的联系,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听音的病变,取相对应的经络、脑穴来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有关五音与经络相关的具体对应关系和应用操作鲜有记载,古代文献也模糊其辞,且有以讹传讹之说,故有必要整理和探讨五音与经络相关性的文献。
3、闻五音诊断疾病
五音在理论上与五行五脏关系密切,在临床上可以用来对疾病诊断。
用五音来辅助诊断,这是传统望闻问切四诊中闻诊的重要内容。闻者,一闻气味,二闻五音。《内经》中记载大量关于五音闻诊的内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素问·五脏生成》中“五脏相音,可以意识”,《素问·玉机真脏论》提到“上气见血,下闻病音”等等,均表明闻五音以诊断疾病。《难经本义》中亦有五音闻诊的注解:“肝声呼,音应角,调而直,音声相应则无病,角乱则并在肝。心声笑,音应徵,和而长,音声相应则无病,徵乱则病在心…肾声呻,音应羽,深而沉,音声相应则无病,羽乱则病在肾,”“闻五脏无声,以应五音之清浊,或互相胜负,或起音嘶嘎之类,别其病也。”闻其音声以别其病在何脏,角乱则病在肝,徵乱则病在心等等,这些有利于临床上辨别疾病的病位。清代的沈源在医案《奇症汇》中记载:“脾土之音,击之声发,犹琴声之相应也。盖琴无体,则弦不鸣,拨其弦,则遂应”,“明乎器之如是,便知是病所击之声矣。”又说:“器之为质,分五音之声,非以气恁也。即如木为器,其音角,角音调而直,故声如是。”意思是五音的性质是由于物体的材质决定的,“木为器”则发角音,肝在五行为木,因此,人若肝郁气滞、肝气太旺则发角音;反之,若发角音则说明其为木性,为肝之有余,可见知肝病。
4、听五音以治疗疾病
传统医学将五音应用于治疗疾病,即五音疗法。
五音疗法是五音临床应用的又一重要内容。中医五音疗法,是根据“五脏相音”的中医基础理论,五音配属五脏,结合五行生克,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如上文提到五种调式应于五脏,配合十二律应用,角调式乐曲旋律朝气蓬勃、兴发舒展,在五脏则入肝,可以条达情志、消忧解郁;徵调式乐曲旋律明快愉悦、活力四射,在五脏则入心,可以通调血脉,振奋精神;宫调式乐曲旋律清静幽雅、淳厚庄重,在五脏则入脾,可以助脾健运、消食化痰;商调式乐曲旋律铿锵宏伟、高亢有力,在五脏则入肺,可以除燥息怒,安宁人心;羽调式乐曲具旋律深远透彻、苍凉哀伤,在五脏则入肾,可以启迪心灵。所以应用不同调式的乐曲可以治疗相应五脏的疾患。
5、五音可调节情志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五音与五脏一一对应,五脏有五志,在五音临床应用治疗疾病时,常常涉及到情志的内容,因此五音与五志的对应关系也需要研究。
《乐记》对于音乐的描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单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乐之本在“人心感于物”,意思是,“人心”对物的看法决定了音的胜质,也就是说本着不同的心情或角度,则听到的声音也截然不同。同样一个乐曲,不同的人听出不同的韵味。“人心感于物”,指的就是人的情志因素。
中医基础理论中,人的情志归纳五类,即怒、喜、思、忧、恐,分别与肝、心、脾、肺、肾对应。情志是五脏脏气活动的表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同时,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人体气血运行紊乱,“怒则气下,思则气结,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提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情志的变化也能反映出人体五脏脏气的盛衰,反之,调节人的情志也可以到达调节五脏的功效。这也正是五音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6、五音、二十五音可调节经络
二十五音是五音的五个音级,是五个八度的五音。二十五音调节经脉过程中,都是以音一五行一五脏为基本依据。因此,五音调节经脉的实质,是以五音一五行一五脏为主线,根据音的升降将五音扩展为二十五音,结合标本、根结理论,把二十五音与经脉的上下、左右一一对应。
二十五音调节经脉,包括了二十五音对经脉的根、本部和标、结部的调节。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二十五音调节经脉的根、本部,是通过经脉对应的音,结合经脉的上下与二十五音的升降,虚证补其根本,实证泻其标结。二十五音调节经脉的标、结部,是根据经脉反映脏腑虚实的状况,结合五脏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应用二十五音。虚证时,调节应补本脏之虚,泻其所胜之脏;实证时,调节应泻其本脏之邪实,补其所侮之脏。
7、传统五音疗法与现代五音疗法的差异
第一,二者的基础理论不同。传统的音乐疗法是以五音的理论为基础,是五音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强调五音配属五脏,符合五行学说的纲领,是中医学整体观的表现。而现代音乐疗法是以近年来传入的西方音乐疗法为基础,发展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它是以音乐一心理一生理模式为基础,是把音乐作为一种中介手段来治疗疾病。
第二,二者的应用方法不同。基础理论的差别决定了二者在具体应用时必然迥异。传统五音疗法将乐曲按五音的理论,可以分成五类调式的乐曲:宫调式乐曲、商调式乐曲、角调式乐曲、徵调式乐曲、羽调式乐曲。根据五音配属五脏、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针对五脏的疾病施以相应调式的乐曲,以此来治疗疾病。而现代音乐疗法是将音乐作为调节心理的一种手段,因此对音乐内容上的要求很单一,主要强调乐曲的节奏和旋律,使乐曲和人体达到物理上的共鸣,或者通过听觉刺激人的大脑皮质,以此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人体自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三,传统五音疗法不仅仅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还能对人体潜在的状态起到预警、诊断作用。在倾听乐曲时,对乐曲的不同反应,也正体现相应脏腑的气血盛衰状况。
第四,在治疗疾病方面二者也大不相同。根据传统五音疗法的理论,五脏任一脏气不和均可以用其对应调式的乐曲来调节治疗,临床应用广泛,如脾不运化可用宫调式乐曲助脾健运,肝郁则可用角调式乐曲疏肝解郁。现代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是以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为主,如抑郁症,范围较局。
分裂情感性障碍
临床特点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相,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分裂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
(2)病程常有反复发作间歇期或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前可有诱发应激因素。
(4)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可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
(5)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2临床分型根据情感障碍在发病时,情感障碍的症状特点呈单相或双相发作(躁狂抑郁还是两者兼有)可分为3种类型:躁狂型抑郁型混合型
个人感觉挺好的,问止中医医生耐心品质,倾听病患,关爱生命,在问诊过程中,始终保持尊重和关爱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病痛和需求,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温暖和关怀,在诊疗过程中,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等,以便全面了解病情,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而且也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生活。我很感恩问止,感恩问止中医医生,最近我还去了问止五周年庆的活动,了解了很多他们的企业文化,听到CEO崔祥瑞的演讲,他们获得了深圳市民最爱的中医馆,商务部重点信用认证企业,新华网推荐品牌,CCTV 国潮力量等荣誉,还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本文2023-08-05 13:43: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