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的服务指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上海图书馆的服务指南,第1张

申办对象:  成人读者证, 年满14周岁的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士。  少儿读者证,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申请方法:  申请者持本人的有效证件办理。有效证件包括:二代身份证、港澳通行证(或回乡证)、台胞证、军人证、护照(外籍人士)。未满14周岁无身份证者,可持印有身份证号码的户口薄 。

收费标准: 读者证功能名称押金使用有效期限使用范围说明参考阅览功能无永久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普通外借功能100元  押金收现金永久上海图书馆中文书刊外借室(1F)、上海图书馆24小时自助借还亭、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区(县)公共分馆、各街道(乡镇)基层服务点参考外借功能1000元  押金收现金永久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读者证均可使用“上海图书馆e卡通”和“市民数字阅读”远程数字资源服务

功能使用范围: 功能使用说明免证网络学习室(GF)、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3F)、联合国资料托存区(4F)参考阅览上海图书馆所有阅览区、徐家汇藏书楼普通外借上海图书馆中文书刊外借室(1F)、上海图书馆24小时自助借还亭、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区(县)公共分馆、各街道(乡镇)基层服务点、新阅读体验阅览室参考外借基藏书库参考借阅处(1F)、外文图书会议录阅览室(4F )、赠书阅览室/友谊图书馆(4F)、新阅读体验阅览室注意事项:  1.每位读者只能申办一张读者证,可根据个人所需,申请不同的功能。  2.外地和外籍读者,申办参考外借功能,需同时出示上海市长期居住证。  3.普通外借功能,各中心分馆均可办理。其他功能需前往上海图书馆办理。  4.读者证限本人使用,冒用、借用他人读者证,工作人员有权收回。  办证处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6:30; 国家法定假日:9:00~15:30 普通外借 室藏内容:本室主要收藏部分中文图书(计算机类和文学类图书近2年)和当年的中文期刊(近500种)并实行开架借阅。持有普通外借功能读者证的读者每次最多可借10册书刊;借期28天;可在未过期的情况下,续借一次;如逾期,每册每天收取02元。目前与各区县馆和街镇服务点实行异地借还。本馆24小时可还书。(闭馆期间还书:请携带读者证, 至上图东门24小时自助借还亭)。 服务形式:开架外借 读者证要求:普通外借功能 开放时间:周一下午 13:30--20:30 周二至周日 8:30--20:30 (借书截止20:00,还书实行24小时) 国家法定假日 9:00--16:00 (借书截止时间:15:30) 闭馆期间还书地点:东门24小时自助借还亭 参考外借

馆藏内容:本馆在基藏书库借阅处(1F)和外文开架借阅区(4F)提供参考外借服务,基藏书库借阅处(1F)的借阅范围为书目查询系统中书目显示馆藏地在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供参考外借的中外文图书(中文图书(1974年至今));外文开架借阅区(4F)提供外文原版新书(近3年)的参考外借服务。 服务形式:基藏书库闭架自助借阅,iPAC目录查询,预约代查;四楼外文借阅区开架外借。 读者证要求:参考外借功能 开放时间:周一 13:30--16:30 (包括参考阅览)周二至周日 9:00--16:30 (包括参考阅览) 国家法定假日:周一 13:30--15:30 周二至周日 9:00--15:30

电子阅读终端外借需知

电子阅读终端外借服务向持有参考/普通外借功能读者证的读者开放: 设备类型外借品种馆藏类型电子书阅读器汉王电子书F30II代普通外借资料电子书阅读器盛大锦书Bambook 全键盘版SD968普通外借资料电子书阅读器盛大锦书Bambook 全键盘II代SD988普通外借资料电子书阅读器汉王电子书F28参考外借资料电子书阅读器汉王电子书N618参考外借资料电子书阅读器汉王电子书N618火星版参考外借资料电子书阅读器易博士M818B电子阅读器参考外借资料电子书阅读器汉王电子书E920参考外借资料平板电脑原道平板电脑N70双擎S普通外借资料平板电脑台电双核平板电脑P85普通外借资料平板电脑原道平板电脑N90双擎S参考外借资料平板电脑苹果iPad2平板电脑 MC769CH/A参考外借资料平板电脑苹果iPad3平板电脑 MC705CH/A参考外借资料由持卡人本人办理外借手续,每张读者证限借一台电子阅读终端,借期28天,不可续借,占用相关外借功能一册书的外借限额。参考外借资料逾期归还须支付每天每台05元逾期费;普通外借资料逾期归还须支付每天每台02元逾期费。 服务地点:上海图书馆(三楼)新阅读体验(4301室)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6:30 国家法定假日 9:00--15:30 1 读者可凭本人有效的参考阅览和临时参考阅览功能的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离休证、残疾证、老年优待证到古籍出纳台验证,换取铜牌后,将铜牌交阅览室工作人员,便可进入阅览室。

2 读者在本阅览室可利用的文献资源包括:开架文献与工具书,普通古籍,善本古籍,古籍类数字化资源等。已有影印件或已经数字化的文献一般不再提供原件阅览。善本一般不提供原件阅览。如确有特殊需要阅读原件,需说明原因并出示有效证明,经批准后方可借阅。

3 检索古籍文献可利用卡片目录、电子目录或书本目录,并通过书名、著者、分类等多种途径检索。借阅古籍请填写《历史文献阅览单》,每次至多四种。

4 本室书籍仅供室内阅览,读者如需复制古籍包括数字化资源,详细填写《委托复制单》,按规定缴纳复制费用。

5 当天未能看完的古籍可以向工作人员提出保留申请,保留期限一般不超过3天。

6 阅览古籍时请把古籍放在专用架上阅览,勿将手臂、身体压在古籍上;抄录资料时,请用铅笔,勿用水笔、圆珠笔。

7 为了保护历史文献,凡残破、蛀损严重、脱线等未经修复的古籍,暂不提供阅览。

8 阴雨天、梅雨季节恕不提供善本阅览。阅读善本请在指定座位就坐,并戴上手套,切勿用手直接触摸。

9 因本室数据库端口有限,请读者自觉控制数据库使用时间,如果暂无座位,请读者耐心等候或向工作人员提出预约申请,我们将在预约时段为您保留座位。

10 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请勿在文献上批注、涂改、折叠、污损、剪切、撕页,请勿将文献带出本阅览室,违者按上海图书馆有关规定处理。

11 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12 请将非本阅览区的书刊(含自备书刊)、包袋(大于1420厘米)、食品等物品存放寄包处。

13 请保持馆内安静,将移动通讯设备置于静音状态。勿在阅览区饮食,并在指定地点喝水和饮料。

14 请遵守“七不”规范,遵守本馆借阅规则,做一个文明的读者。

15 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16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8:30—17:00、 周一至周五 8:30—17:00(古籍善本阅览)

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备注: 11:30—13:00只阅览不提书,阴雨天梅雨季节不提供善本阅览。 上图讲座

上图讲座自1978年开办大型宏观信息系列讲座以来,逐步成为学习型城市中一道亮丽的知识风景。近年来,伴随着全社会讲座热的兴起,上图讲座更诞生了都市文化、名家解读名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发展讲坛、世界与上海、信息化知识、知识与健康等系列化的讲座和法律知识、市民与法、院士讲坛、国际科学家讲坛、青年讲坛、学生讲坛、新世纪论坛等一大批的新兴品牌讲座。

上图展览

“上图展览”自1996年新馆开放以来,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逐渐成为沪上举办艺术展览的热门展馆。

近年来,上海图书馆紧抓社会热点,策划了一系列精品展览,如美丽中国摄影艺术展西部篇(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藏摄影展);连续四届“读书乐”全国摄影比赛、中国四大名园摄影展;“我看上海世博会”摄影大赛等。并通过策划这一系列展览,收藏了 2000余幅艺术佳作。

为了践行“海纳百川、服务全国”的精神,“上图展览”依托全国公共图书馆展览资源共建共享网络,走出上海,走出国门,举办数百场巡回展览,得到了当地读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十多年发展过程中,“上图展览”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文化品牌。它是一个名家展示佳作的舞台,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条上海服务全国的纽带,一扇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一个读者提升文化素养的课堂。

上海之窗

上海图书馆的“上海之窗” 项目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CBI)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向境外图书馆及藏书机构捐赠由国内出版的图书,全方位地向境外读者介绍中国历史和文化,宣传弘扬中国悠久文明与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进展。

上海图书馆自新馆成立以来,就积极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开展广泛的图书互换业务,并建立了图书交换业务的协作关系。从2002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尝试在图书互换业务的基础上,在境外图书馆内设立“上海之窗”。截至2013年10月31日,“上海之窗” 的合作伙伴已遍布全球6大洲61个国家或地区,共计108家机构,包括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中国在海外各地开设的孔子学院以及各类专业藏书与研究机构等。上海图书馆已经向这些合作伙伴送出累计65,284册图书。

无障碍图书馆服务

“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将主要面向视障人士中的全盲人士、低视力、色盲、色弱和光泽性过敏人士、聋哑人群、行动障碍人群和老年人提供无障碍网站、有声电子书和数字化讲座的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从而消除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障碍。

上海年华

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e卡通”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上海年华”数字资源库。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数字信息的合理使用问题成为各行各业激烈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数字信息合理使用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并就如何合理使用数字信息作了重点探讨。  1 合理使用的含义

合理使用,是指公众为了学习、引用、评论、注释、新闻报道、教学、科学研究、执行公务、陈列、保存版本、免费表演等可以不经版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其作品的权利。

2 合理使用是数字时代版权法和文化信息交流发展的客观要求

201数字信息与现行版权法中合理使用制度的冲突

数字信息是以0和1两个数字的编码组合来表达各类信息资源,它以数字化方式存储文献资源,用计算机网络传递文献资料,通过虚拟链接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方式,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创造了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资源传播的地域界限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地区的读者只要拥有一台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并遵循数字信息的相关借阅规定,就可以浏览、检索、复制、下载网上的数字信息,而不会因地域界限所造成的文献传播障碍所困扰。二是阅览文献时的独占性不复存在。人们通过网络阅览文献时不再需要同时占有该文献的载体,使得不同读者在同一时空中可以阅览同一文献,从而消除了印刷型文献所固有的文献载体与文献所包含信息不可分割的矛盾。数字信息在给人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版权问题。由于我国现行着作权法律的制定是基于传统图书馆中的印刷型文献,从而造成传统版权法中合理使用的规定与数字化信息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而且随着数字信息特别是当前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这种冲突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22数字信息合理使用的必要性

数字信息和现行版权法的冲突必然带来合理使用制度的修正。从总的趋势看,版权法的每一次修订都在缩小合理使用的范围,争论的焦点始终集中在版权法赋予图书馆和公众合理使用限制与反限制上。版权至上主义者主张维护版权人在版权法中的地位,认为数字信息不能完全适用目前版权法规定的图书馆和公众对信息合理使用的规定,因为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同于对传统信息资源的利用。笔者认为法律的精神—平等、公平、合理,始终是版权法追求的价值目标,合理使用制度仍应继续发挥其作用。这是版权法和人类文化信息交流发展的客观需要。版权人、出版者与使用者、传播者有如天平的两端,版权是中间的支点,二者之间是双赢与双输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创新的角度说,对版权保护不足和保护过度都会阻碍创新。保护不足,则创新热情将会随创作收入而减少;保护过度,则会使权利过度集中在版权人手中,不仅损害了善意传播者和使用者的正当权益,而且因市场上作品的价格上扬,而有可能挫伤公众对作品使用的积极性。使作品的传播受到阻碍,不利于对前人和别人成果的借鉴。从而使创新成本增加,既影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对版权人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在数字时代,版权法的立法目的要得到充分的实现,就不能仅考虑版权人的经济利益而限制和拒绝使用者的合理使用,就不能忽视图书馆及其所代表的公众利益。合理使用仍将作为调整版权人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继续存在。

3 如何合理使用数字信息

31数字信息合理使用的范围

311公有领域的数字信息的合理使用

公有领域信息是指,不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可视为进入公有领域,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可以自由使用。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不适用版权法保护的作品。世界各国都有将某些作品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的制度。我国不适用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①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它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②时事新闻;③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2)已到保护期限的作品。我国版权法对一般作品的作者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实行永久保护,而对作者发表权与复制权、获得报酬等财产权利的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后50年。因此对外国古典作品的翻译、对中国古籍的整理、注释、汇编、复制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进行。

312受版权保护的数字信息的合理使用

对作品非营利目的的使用若符合合理使用原则。则不需版权人授权,也不需支付许可使用费;否则需依法取得版权人授权并支付使用费,若符合法定许可或强制许可制度,则不需版权人授权但需支付费用。受版权保护的数字信息合理使用包括如下形式:

(1)法定合理使用制度。我国版权法列举了合理使用的几种情况,以下几种对数字信息的使用属于合理使用: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过的作品;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过的作品:③为学校课堂教学或科研翻译工作、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等需要少量复制已发表过的作品,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也不得损害原作品版权人合法权益;④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⑤对设置或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等。

(2)法定许可制度。法定许可是指使用者使用作品不需经版权人许可或同意,只需支付一定数额的法律认为合理的报酬。法定许可公适用于已发表的作品,且不得侵犯版权人的其它各项人身权与财产权;对于未发表的作品,使用者必须事先征得版权人许可。

(3)强制许可制度。强制许可又称强制许可证制度,是指版权人在一定时期内未许可他人使用已表的作品时,使用人可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一定程序获得强制许可证,可不经版权人许可而使用其作品但应向其支付报酬《伯尔尼公约》、WIPO公约规定了强制许可,我国版权法无强制许可的规定,但作为两大公约的成员国,也应适用强制许可。

32数字信息合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侵权问题

321未经许可通过网络传播版权作品的侵权行为

(1)将他人作品擅自上网传输以获利。在网络中免费为个人使用的作品,并不等于可以自由使用的作品。如果把他人的作品,把从其它网站上下载的作品,或者从快报刊上扫描下来的作品重新编排制作后在网上传播,借以出售赚钱或者吸引众多访问者和广告商以赚取广告费均属侵权行为。

(2)将版权作品放在免费网址上,以供浏览、使用,但如果未经许可,且不属于合理使用,这种行为侵犯了版权人的公开陈列权。在个人网址上使用和复制他人作品,必须得到版权人的允许,将受版权保护的作品送入网络服务器,即使未做任何改动,也犯有间接侵权。因为这样做会为他人浏览和复制版权作品提供方便。

(3)用公告板(BBs)传播版权作品以供用户免费使用,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4)利用电子邮件传播版权作品属于侵权行为。

322破坏版权管理信息的侵权行为

WIPO版权条约规定享有权利标示权,即版权人有禁止他人删除或篡改、伪造、更换由版权合法施加于其作品之上的有关作品、作者、版权所有等版权管理信息事项的标示的权利,特别是以数字或代码显示的标志,也禁止对明知已被改动了权利信息的作品传播、复制等。

323破坏技术保护措施的侵权行为

WIPO版权条约草案规定,缔约各方应将任何人经许可从事破坏作品复制件上的技术性保护措施的行为为非法。即数字化作品版权人具有禁止未经许可对其作品进行解密这种反向行为的法定权利。同时规定,将未经许可的解密及提供从事解密等反措施行为视为侵权,缔约时,这项保护简略为一句话。即由各成员国自己立法去规定以何种方式禁止反措施和保护权利人。

(作者单位:151100黑龙江省肇东市德昌乡人民政府)

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基层中心组成的网络

1、网络结构

共享工程的网络体系建立在国家现有的骨干通讯网络上,包括由光缆连接的传输网络以及由卫星接发的网络。网络节点由一个国家中心、若干省级分中心以及基层中心组成。结构为:

2.国家中心

国家中心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的管理中心,包括汇总资源和提供资源服务两方面的工作。各地加工后的数字资源提交给国家中心,由国家中心把所有资源进行数据整合并装入中心服务器,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

国家中心除了进行资源建设,还要提供以下网上服务。

⑴提供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方便用户得到资源目录。国家中心在更新数字资源的同时要更新信息资源联合目录。联合目录的发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 国家中心的服务器发布

◇ 刻成光盘对外发布

⑵提供数据同步接口,使各省级分中心和基层中心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同步。对于网络条件较好的省级分中心和基层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双向交互,请求资源服务,进行数据下载,更新本地数字资源。

⑶国家中心根据用户请求对资源进行打包通过卫星广播方式发送。由于卫星广播方式没有用户数的限制,属于无冲突共享机制。形成相当规模后,成本较低,比较适合互联网不发达的地区。

⑷国家中心根据用户请求,定期将数据打包成光盘或磁盘介质,发送给其他分中心进行数据更新。

3.省级分中心

在全国务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省级分中心,负责为该地区的网络用户提供服务;根据需要建立以行业划分的分中心,负责对某一类行业的用户提供服务。

⑴数据更新

省级分中心的数字资源来源于国家中心,根据各地方的网络条件,数据的同步方式分为以下几类:

◇ 在网络条件较好的地方,省级分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数字资源。

省级分中心根据国家中心发布的信息资源联合目录,选择所要同步的数字资源,发出同步请求,把中心服务器上的数字资源同步到本地,通过装入系统把数据装入本地。

◇ 数据同步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卫星传输。

省级分中心根据国家中心发布的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提交同步的数字资源请求。国家中心根据请求,通过卫星传输网频道定期发送相应的数字资源,省级分中心通过卫星接收设备接收数据,下载后的数据通过装入系统同步到省级分中心的网站。

⑵对外服务

由于网络条件的不同,各省级分中心对外提供网络服务的模式也有所不同。

◇ 不具备网络服务条件的省级分中心,元数据和对象数据都放在本地服务器上,用户访问时连接到本地服务器。

◇ 具备网络服务条件的省级分中心,它的对外服务方式除上述方式外,还有:

元数据放在本地服务器上,而对于占用数据空间较大的对象数据不下载到本地,当用户访问到对象资源时,系统自动链接到中心服务器上提供服务。

各省级分中心要对基层中心提供数据更新服务。

4.基层中心

建立基层中心(地、市、县、乡、街道、社区、具有局域网的单位、中小学等等),主要任务是方便、快捷地对本地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⑴数据更新

基层中心除了少数具备双向网络通讯能力的以外,大多采用以下两种模式进行数据更新。

◇ 通过卫星传输网,基层中心根据上级中心发布的数据联合目录,提交选择同步的数字资源请求。通过卫星接收设备接受数据,下载后的数据通过装入系统同步到本地中心。

◇ 对于网络条件不好或是通讯较为封闭的地方,基层中心可以通过获得国家中心或上级中心发布的数据光盘,通过装入系统把光盘上的数字资源导入到本地中心。

⑵对外服务

基层中心的数字资源放在本地服务器上,用户直接访问本地服务器。 1.数字资源整合

⑴资源整合思路

以大文化的概念为背景,建立一套科学的分类体系,既体现全面性,又体现层次性。

以文化系统的可控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突出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同时组织并整合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基础,发挥国家图书馆等重点单位的资源优势。

发挥图书馆对内容资源的组织优势,通过纵、横两条线索组织贯穿资源内容,充分体现信息内容的关联性和信息组织的条理性,避免重复劳动。

实现资源整合的多样性和整体性,除整合共享资源的联合目录及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字资源外,还应重点整合作为底层资源的基础信息资源,如来自图书、期刊等的基本条目库资源,以便在以后的资源建设中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⑵资源整合步骤

数字数据的整合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内容获取与内容管理的过程,即把各种数字资源专题库及无序的离散信息整合到结构统一、内容独立的数字资源力口工库;后期是内容的挖掘、分析、发布、增值的过程,即把内容独立的各个加工库的内容,通过不同线索的关联整合到统一的发布库中,对外提供专栏专题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对数据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分类可粗可细,每大类下可包含若干小类。例如法律、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生活、旅游、健康等。每一个分类涵盖资源库中该领域的最新资源内容,可随时更新,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从中选择编辑所需内容,可以进行定题服务,可以创建可预见的专题,充分体现资源的丰富性、广泛性、完整性、时效性。

因为有跟踪新信息和新数据的技术的支持,所以面对如卫星频道接收、生活小区、光盘专递等特定用户可以进行连续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周刊、日报式的连续数字资源服务。

2.数字资源建设标准

为达到数字资源的高度共享,共享工程的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要从数字资源元数据与对象数据两方面明确资源建设的具体标准。

需要整合的资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 图书、期刊等的书目数据

◇ 其他系统建立的资源库

◇ 素材资料

资源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格式:

◇ MARC数据

◇ 格式文本文件

◇数据库文件

◇HTML文件

◇ 文本全文

◇ 多媒体文件

经过整合后数字资源在中文元数据与对象数据方面都应该符合共享工程提出的统一标准。

3.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⑴资源共建

资源加工一般在国家中心和特定分中心进行,工作人员使用统一的资源加工软件创建若干特色资源库。特定分中心创建的资源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将元数据和对象数据传递到中间节点。其它中心主要利用国家中心创建的资源数据。

⑵资源查询

系统采用元数据同步技术,国家中心建为资源门户网站,存放全部元数据,提供对所有资源统一的查询入口。其它中心可以在上级中心或国家中心选择部分或全部元数据,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元数据同步,并提供对本地存放的元数据的查询入口,条件允许的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访问国家中心或上级中心的门户网站,对相应中心的元数据进行查询。

⑶资源服务

系统采用对象数据同步技术,国家中心的资源门户网站,存放全部对象数据,提供对所有资源的应用服务界面。其它中心可以在上级中心或国家中心选择部分或全部对象数据,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对象数据同步,并提供对本地存放的对象数据的应用服务,条件允许的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访问国家中心或上级中心的门户网站,使用相应中心对象数据提供的应用服务。对于元数据在本地存放而对象数据不在本地的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激活上级中心或国家中心的资源发送服务,同步相应对象数据。或者直接访问存放在上级中心或国家中心的对象数据。对于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基层中心可提供单机光盘版的服务系统。

⑷资源索取

下级中心在本地元数据集、对象数据集不足的情况下,在工作人员的干预下,激活本地的资源索取服务,提交索取请求。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激活上级中心或国家中心的资源发送服务,传递请求,获取相应数据,并将获取的数据装入本地资源库。

发送服务的激活方式包括:

通过互联网等直接激活,发送索取请求,相应数据批量下载,装入到本地。

以e-mail等方式发送索取说明,由工作人员激活发送服务,将相应数据卸出为文件,传递到下级中心,并装入本地服务器。

⑸资源发送服务

国家中心或分中心启动资源发送服务,分析、响应下级中心的索取要求,将元数据或对象数据卸出、封装,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将数据传递到下级中心。

4.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从法律、运营、技术三个方面去考虑和解决,共享工程所涉及的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有很大部分在法律上难于很快明确,需要在实践的过程逐步解决。为此,在遵循现有有关法律的前提下,要尽快从运营和技术两个方面出发,建立公正和实用的运营模式和技术平台,为最终合法地解决数字版权保护问题提供一定的基础。 1.网络平台

共享工程将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通讯主干网络,通过在各级中心运行的系统,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

2.国家中心系统

国家中心包含资源数字化、资源加工、资源转换、资源查询、资源服务、资源发送六个模块。

◇ 资源数字化主要功能为将未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将已数字化资源转换为指定格式。

◇ 资源加工主要功能为通过资源加工软件创建特色资源库。

◇ 资源转换主要功能为将指定格式的资源文件批量装入资源库。

◇ 资源查询主要功能为对本地存放的元数据提供查询功能。

◇ 资源服务主要功能为对本地存放的对象数据提供应用服务。

资源发送主要功能为响应下级中心的索取要求,提供相应数据。

资源上送到国家中心后,国家中心负责将资源数字化,经过资源加工、资源转换将资源装入资源库。用户通过资源查询在元数据中查询记录,通过资源服务得到数字资源的最终服务。国家中心通过资源发送响应下级中心的元数据、对象数据索取要求,解析索取要求,动态生成结果返回下级中心。

3.省级分中心系统

省级分中心包含资源查询、资源服务、资源发送、资源索取四个模块。

资源索取主要功能为向国家中心提出资源索取请求,得到所需数据后装入本地资源库。

其他模块主要功能同国家中心。

4.基层中心系统

基层中心系统包含资源查询、资源服务、资源索取三个模块。

模块主要功能同国家中心与省级分中心

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后的数字副本,具有代替原件的全部作用,其全部作用如下:

1、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包括两大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馆藏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2、利于长远发展,保护档案原件。用数字化的档案代替原件使用,可以保护档案原件。数字化副本异地保存,输出缩微胶片供永久保存。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有利于档案的长远发展。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

3、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一份文件可以以数字化形式同时提供给多个利用者,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化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能异地调阅利用,扩大了档案的利用空间。档案数字化以后,将已开放的档案上传系统,利用者可以随时使用开放的档案文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缩短检索时间,利用效率有很大的提高。节约成本,提高档案人员工作效率。

档案数字化的网络拓扑结构

档案管理系统企业版支持集中式、分布式部署和存储,集中或分级管理模式。对于网络条件比较好的集团企业,推荐使用集中式部署模式,即采用总部集中建设模式,基于企业内部网络,将档案信息资源集中存放在总部。

通过网络实现下属分支机构之间、总部与各下属分机构之间的档案信息共享、汇总、移交和传递。通过通用的WEB查询平台和统一的权限管理,在任何分支机构都可以进行跨部门、跨单位、跨地域的档案检索、浏览和下载利用,形成总部和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虚拟档案信息中心。

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图书馆,地处校区心脏地带,位于校园礼仪大道北端,正对校区主入口,依山傍水,是仙林国际化校区的标志性工程,与周围的公共教学楼、基础实验 楼、国际学院、行政楼、综合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共同构成校园核心景观区。 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图书馆占地近1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12238 平方米。外部造型独特,风格庄重典雅,局部又跳动着引人注目的“音符”;建筑共分五层,以阅览空间和书库为主,同时配套设置目录厅、出纳厅等设备和办公辅助用房,整体布局紧凑合理;采用人性化设计

的馆内水平和垂直通道将各类用房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安排编 、藏、阅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工作人员、书刊运输路线便捷通畅、互不干扰,形成高效的整体,既为学校未来发展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又凸显国际化校区图书馆多功能 、现代化、休闲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人文理念。设计馆藏300万册,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南大师生学习、研究的文献中心,也可为在宁高校、江苏乃至全国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对于提高整个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信息保障能力、加速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和南京大学国际化进程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采访部132 室:文献出版信息收集、整理;读者需求与馆藏利用信息分析;各种载体文献的选择、采集、馆藏分配 ;采集方式与渠道的确定,各种文献的订购;国内外文献交换与赠送;馆藏文献剔除。

编目部122 室

1 分类编目组:负责中、西、日、俄文新书的查重、分类及主题标引、编目、校对、提交 CALIS 等工作。

2 典藏加工组:负责中外文新书的验收、分配、调拨,管理库藏和分系帐目,办理院系图书交接,以及加工卡片、书标、磁条等工作。

3 回溯建库组:负责旧书的书目数字化回溯工作,充分揭示大馆及院系的馆藏资源,方便读者OPAC检索,为实现校内通借通还提供数据库保障。

信息咨询部(工具书阅览室) 102 室

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设于本部门,是直接为读者提供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部门。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咨询部以现代化手段为读者服务。信息咨询部暨查新站在情报检索和情报分析方面已有非常丰富的工作成果和实践经验。

多媒体阅览室401 室

电子阅览室提供两项服务:

有偿服务区:配有 90 台上网计算机供师生使用。采用有偿服务的方式,读者可自己在多媒体网站上操作,此外,为社团、协会提供多媒体资源鉴赏服务。

教学服务区:配有 70 台计算机,提供主页提供的各种数据库的学术信息检索。

流通阅览部

流通阅览部是图书馆主要公共服务部门,承担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学习等知识获取的重任,并为江苏省各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保障。下设中外文图书借阅室、期刊借阅室、外文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样本图书阅览室、期刊典藏室、证件管理处。

南京大学图书馆现当代地方文献特藏

样本图书阅览室 421 室

收藏了 30 余万种中文保留本图书,采用闭架室内阅览,读者填写索书单交工作人员索取图书;教师也可入库查阅图书。

外文阅览室(外国教材中心、文科信息中心) 215 室

由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外国教材中心和外文借书处合并而成,现藏有 4 万余册外文图书。

中文借阅室302 室

图书借阅室( 302 室) 是图书馆主要的图书借阅场所,提供普通中外文图书的外借与阅览,并与浦口分馆,各院、系、所实行联机联网操作。该室开架陈列的图书达 45 万余册,总书库中的 150 余万闭架藏书也在该室借书台办理借书手续。

期刊阅览室206 室

期刊阅览室( 206 室) 提供中外文现刊、报纸和过刊的阅览。开架陈列近 5 年的中文过刊,室内为 2002 年 -2006 年的过刊。同时陈列常用的 10 多种英文期刊和 11 种大报的合订本。

古籍特藏部古籍阅览室505 室

古籍阅览室收藏有 古籍线装书、大型影印古籍丛书、新修方志、文史资料、台湾乡邦文献、碑帖、字画、 1949 年以前金大中大论文、西文古籍、部分民国图书等共计 40 余万册件。

古籍特藏部港台书刊阅览室 406 室

收藏港台版社科类书籍 5 万多册 , 合订本期刊 1 万多册。其中现刊 288 种,过刊 300 余种,订阅港台报纸 9 种。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港台地区各主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期刊,也有比较完整的收藏。对研究生和教师开放。

古籍特藏部艺术图书阅览室414 室

该阅览室收藏艺术类图书近二万册,主要是南大法 L 类、中图法 J 类的图书,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摄影、戏剧等方面,对师生开放。

数字化建设部423 室

成立于2003 年,负责在建馆藏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工作,承担数字化项目的协调管理、资源选择、组织及制作任务。主要是通过对珍贵特藏、古籍文献、民国书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和南京大学文库的数字化建设,重点解决社会科学文献相对短缺问题的同时使图书馆珍贵文献得到保护,最终在校园网上提供全文服务。

技术部316 室

负责南京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保障整个系统(包括浦口分馆、各系分馆)的正常运作和数据安全。负责管理、保障各项信息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相关的硬件、机房设备、网络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财产管理。参与图书馆的网络建设规划。

CALIS/JALIS中心118 室

负责 CALIS 和 JALIS 所规划的各项任务在本地区的实施与组织工作。负责 CALIS 、 JALIS 与各项工作的协调。保障 CALIS 、 JALIS 的各项服务工作(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的正常开展。组织有关的业务培训。

江苏省图工委秘书处228 室

在江苏省教育厅、全国高校图情工委的领导下,负责 其所规划的各项任务在江苏地区的实施与组织工作。负责 与其他省、市高校图工委的协调与合作。通过所属专业委员会,推进全省高校图书馆在各个业务领域的合作。

行政办公室229 室

办公室是图书馆的行政业务办公机构,协助馆领导处理图书馆日常事务,收集各种信息,协调内外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做好图书馆后勤保障,保证馆内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负责各种行政、业务文件的传递、归档保管及印章管理工作。

复印室 113 室 服务时间咨询复印室。

物业值班室

一楼大厅 上午7:00 - 晚22:00。

安全值班室 128 室 晚上 22:00 - 晨7:00。

消防值班室 101 室 24小时有人值守。 一、图书馆借阅处文明阅读须知

1.鼓楼校区图书馆三楼图书借阅处是读者办理图书借阅手续和室内阅读图书合二为一的场所,请读者自觉遵守室内公共秩序,文明阅读图书。请勿在阅览室内长时间讨论,保持室内安静,入室后,请将手机调至振动档,在阅览室内尽量不拨打或接听手机。

2.请勿将图书随意乱放、堆砌在书架上或塞在阅览桌的抽屉里。阅后请将图书自觉地摆放在书车上。

3.任何引起警报鸣叫的书籍请勿带入室内。请将贵重物品自行保管,以免丢失。

4.请勿用物件空占阅览座位。若座位只放物件而无人就座超过30分钟,其他读者可以使用该座位。图书馆对占位物品不负保管责任。

5.为了让大家拥有一个清洁卫生的良好阅览环境,请勿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请勿携带食品、饮料等进入借阅处。

6.请自觉爱护图书馆公共图书和设施设备,请勿随意涂画和损坏。

7.注意安全,严禁在室内吸烟、用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以及有腐蚀性化学物品入馆。

二、图书借阅违规的处理

1.逾期处理:外借图书超过借阅期限,又未及时办理续借手续,归还图书时须交纳逾期费,002元/天。(读者所借图书归还日期逢寒暑假,可顺延至新学期开学后办理归还手续)。

2.遗失赔偿:遗失赔偿:书刊遗失,请尽量购买原版图书抵还,或按图书馆相关规定予以赔偿。

3.损毁书刊:涂画、污损、撕毁图书,或遗失书后的条形码,均按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4.盗窃图书:读者离馆时,将未经办理借阅手续的馆藏图书藏于身上、书包或其他物品内,一经发现,即被视为盗窃图书,将根据图书馆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借阅规则

1、工具书、报刊、保留本图书及特藏书只阅不借,其他图书均可外借。

2、最大借书量:本科生8册(拔尖计划与匡亚明学院12册) ,研究生12册。期限为1个月。

3、所借图书可续借1次,期限1个月。过期图书未还、超期费未缴纳者不得续借。

4、读者可预约已被他人借去的图书,最多只能预约2册。

5、所借图书超期须支付超期费;所借图书遗失或损毁须赔偿:可买同样的图书(理科图书可以买新版本,文科图书必须购买原版本图书),或现金赔付。

6、异地借书,可携本人校园卡及检索到的该书信息(索书号及书名)去服务台办理委托借阅手续,最多可借2册。 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史上,曾有诸多名家学者主持过馆务工作。如国内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李小缘、施廷镛,国学大师胡小石, 知名英国文学专家范存忠等。他们都为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刘国钧,(1899-1980)

2 施廷镛,(1893-1983)

3洪有丰,(1893-1963)

4桂质柏,(1900-1979)

5 张江树,(1898-1989),1951年-1959年主持馆务,任馆长。

6胡小石,(1888-1962),1952年-,任馆长。

7 李小缘,(1897-1959),1952年-1959年主持馆务,任副馆长。

8 范存忠,(1903-1987),1977年起主持馆务,任馆长(副校长兼)。

9周伯埙,(1920-),1986年-1989年主持馆务,任馆长。

10包忠文,(1932-),1989年-1996年主持馆务,任馆长。

11张永桃,(1943-),1996年-1997年主持馆务,任馆长(副校长兼)。

12张异宾,(1956-),1997年-2003年主持馆务,任馆长(校长助理兼)。

13钱乘旦,(1949-),2003年-2006年主持馆务,任馆长。

14洪修平,(1954-),2006年起主持馆务,任馆长。

201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一次性购置赛数OS15000专业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十余台,承办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数字化工作。赛数OS15000专业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是功能强大的数字化处理工具,简单易用,扫描精细,可轻松实现古籍的高精度数字化,也是目前国内古籍数字化工作中最常用的扫描仪之一。2022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再次购置赛数OS12002V专业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两台,加速推进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工作进度。赛数OS12002V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是一款专为古籍、珍贵图书扫描设计的非接触式扫描仪,独有90°V型稿台,特别适用于装订成册不能完全打开的古籍的数字化,具有扫描精度高、扫描轻柔、智能化等特点。

清华大学图书馆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一批颇具特色的馆藏,其中包括:古籍图书馆珍藏有中文古籍28,000余种、230,000余册,其中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者1,885种、孤本425种。这些馆藏古籍文理兼优,四部咸备,在海内外古籍界有一定的影响。清华文库主要收藏清华学人(包括曾在清华任职的教师、工作人员和历届校友)的个人学术著作;清华自建校以来的校刊及其他内部或对外出版刊物,以及各种有关清华人、事、物、历史等的书籍资料等。清华学位论文库包括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部分毕业论文和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的全部博硕士学位论文。所有纸本学位论文,均已完成数字化,面对全校读者提供电子版论文的服务。“保钓、统运”资料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一批中国台湾、香港留学生发起了以“保卫钓鱼岛”为中心的爱国运动,历经十年之久。由当年参与保钓运动的人士捐赠我馆的。这批史料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这段历史。科恩图书室该图书室收藏了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科学哲学大师罗伯特·科恩捐赠给我馆的私人藏书21,000余册,其中包括从出版至今共计250卷的《BostonStudiesinthePhilosophyofScience》、《ViennaCircleCollection》、共计350卷的《SynthesesLibrary》,以及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及艺术建筑领域类的图书期刊。波尔文献室尼耳斯·亨利克·戴维·玻尔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他是原子结构学说之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因其学说已被历史证明是现代原子学说和量子力学的起点,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伟大人物之一。清华校友戈革先生是12卷《尼耳斯玻尔集》的独立汉译者,为此获得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予的“丹麦国旗骑士勋章”。文献室陈列展出的诸多珍贵文献、照片、物品,是戈革先生几十年来收集和整理的,在国内乃至亚洲亦属珍品。在他去世两年后,于2009年7月由其女戈疆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图书馆以成立玻尔文献室。社会名人捐赠包括国际知名记者爱泼斯坦先生的藏书在内的诸多国际友人、政府政要的捐赠。地方志自本世纪初开始,清华图书馆大力收集各地方志,已收藏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地方志1500多册。工艺美术特色资源清华美术图书馆特色馆藏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陶瓷;古今名家书法绘画;明清古典家具;明清及现代染织刺绣作品;民间工艺美术与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各类作品;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及民间工艺品等。特色资源数据库自上世纪末以来,清华图书馆一直在开展馆藏数字化工作,已建成可提供在线阅览的自建数字化资源主要有:清华大学学位论文服务系统;清华大学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中国科技史数字图书馆(包括中国建筑数字图书馆、中国机械史数字图书馆、中文数学数字图书馆、中国水利史数字图书馆);清华大学教育资源数字图书馆;校内其他特色资源网站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征如下:

1获取的便捷性2资源的共享性3平台的互动性 4内容的扩展性5形式的多样性

数字化工具与资源 数字化工具是指能够采集、获取、检索、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多媒体数字化资源的设备装置。

“凡是将信息、数据采集输入电脑中的东东都可以称为数字化工具,常见的如声卡、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条码仪等。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

数字化学习资源,按其呈现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依据学习者特征进行编辑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供学习者自主、合作学习的,且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材料。

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对应的是非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印刷材料、幻灯片、投影片、**、电视、录像等。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