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买到正规的比较全的佛教典籍?谢谢!
注意,佛经不宜货易的。可以在寺院流通处结缘,网上弘化社也可以结缘佛经。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楞严经》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观无量寿经》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以戒为师’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讲: 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及不真实下至守护一善业道。乃至命终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无惭无愧。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大意是:如果没有真实修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甚至不真实守护一善业道,临命终的时候而自称我是大乘行者,我求无上菩提,这样的人是极为虚诈,犯大妄语。对十方诸佛前没有惭愧,诳骗世间。说断见邪见。定堕恶趣。
这就是说我们 摄心为戒 是我们学佛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成就的根本问题,是判别我们是否是合格佛弟子的标准。
没有“以戒为师”,把目光放在学佛的细枝末节上,自然会引起混乱,不知所宗。甚至会导致上面所说的严重副作用。我们学佛怎样看自己有无进步?那就看看自己杀盗*是否避免了,恶语、妄语、绮语、两舌的话是否还挂在嘴边?自己的心里贪欲、嗔恚、骄慢、嫉妒、邪见是否还蠢蠢欲动?这些就是标准。这个标准每个人都能搞清楚。每个人都能知道。
学佛怎么学?就是要学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偷盗、不嗔恚、不骄慢嫉妒、不邪见。这个标准不仅我们自己衡量,别人也会衡量我们,我们学佛与否,别人很容易就知道,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准,但是他知道你身上起什么变化。
如果有一个‘老师’告诉你,不必去学什么戒律,不必修什么善业就可以成佛,就可以如何如何,乃至身体力行去做恶,那么一定要分辨清楚。远离这样的人。远离这样的恶友。
没有 摄心为戒 我们不可能得定,不可能有智慧,有也是小聪明,而小聪明是最容易惹祸的。《遗教经》中谈到: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我们的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兽、强匪冤家、水火之灾都不能比喻其可怕。如同有人手中拿着蜜罐玩弄,却没有看到路上有很深的坑一样;如同疯狂的大象失去了束缚,矫捷的猿猴进入了树林,辗转腾跃无法禁止。一定要及时控制我们的心,不要放逸,放纵自己的心会败坏人的善业。如果能够制心一处,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了。
我们学佛的效果在哪里?其实就是在这里,能否制心一处,不丧善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不可能有什么正见,即便对佛法经典能够有所解悟,有所理解,也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放在现实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也感受不到学习佛法的真实益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佛,经典看了不少,师傅拜了不少,道理也知道了一大堆,时间匆匆数年、数十年之后却仍没有什么把握,心里没底的原因。学佛没有按照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来。总是想速成,想走捷径。结果是捷径走多了,反而原地踏步。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把这个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称为三无漏学,没有缺憾、缺陷的、圆满的佛法。学佛无不是通过 戒定慧 这个阶梯而成就。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应该踏踏实实按照这个原则来修学佛法,也唯有如此才会得到真实的佛法利益,获得安乐受用。(转)
俞伯牙,姓俞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然他是楚国人,却任职于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作为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钟子期的身份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一天,伯牙回自己的国家探亲时,晚上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在汉江边鼓琴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是个打柴的人。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雄伟的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非常高兴,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两人就成了至交。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看不到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钟子期,过了很久还是没有出现。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由于得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钟子期死了之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没有懂得自己的人,就把自己的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决定此生再也不弹琴了。这便是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觅的故事。
扩展资料:
伯牙和钟子期的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古琴台文化内涵丰富,仅碑廊内就存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碑刻,其中存清代书法家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琴台题壁诗》,不仅有文学价值,又是难得的书法珍品。古琴台占地大约1公顷,掩映在湖光山色、疏林繁花之中,瑰丽多姿。
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文人与民众之间广泛流传,二人知音的传奇色彩给中国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一页。知音,已升华为对友情之间的忠诚不渝,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俞伯牙
-钟子期
平时散心念佛,打坐属于定心念佛。两种要同时进行。
传您一个弥陀大法:
弥陀印修法又名弥陀大法,此法是无相密心中心法传承的一部无相大法,是能够做为终生修持的修法。其不同于有相密修法,且三根普被,方便修持,能迅速得定开慧、明心见性、了生脱死、往生净土。
刘志强老居士是师尊的密友,此法仪轨是师尊徐恒志上师于1995年4月2日传给西安刘志强老居士的。元音上师和师尊恒公上师在文集中关于念佛法门修行要点的开示很多,但此法仪轨却传人不多,故知之者鲜。师尊在世时未曾向师尊求学弥陀大法仪轨。恩师示寂后,在我与莲明、李凯等同仁编辑《徐恒志老人佛学书信集——幻斋心鸿》的过程中,刘老不但无私献出师尊的书简墨宝,还寄来师尊恒公上师毛笔亲书的“弥陀印修法仪轨”。在2009年3月3日刘老信中说“洪亮师兄慧鉴:寄上“弥陀印修法仪轨”和元音老人关于“弥陀印法”的开示。元音老人说:弥陀印是微妙甚深的大法。徐恒老说:弥陀印法是了生脱死,成佛的大法。修此法,什麽法都可以不修。又说:如修弥陀大法,加修六字大明咒(莲花印)法,弥陀大法是主法,莲花印是助法(辅助),一主一辅,尤如拉车、推车,修持进展更快。但要主辅分明。“弥陀大法”也是心密传承之一,兄可代传莲花印法,亦可将弥陀印法代传有缘之人。”我想“六字大明咒(莲花印)法”虽不是普传法,但经上师同意可辗转相传,现在互联网上也已公开流传。此法即不需灌顶,何不公开流传,利益更多后学。经向刘老祈请,同意将此法整理成文,并选师尊念佛法语合集流通,望后之学者,勿以此法简易而轻视之。故略述其因缘。
公元二零零九年岁次已丑 后学 智亮 沐手敬书
壹、徐恒志老人寓所开示简记
一、了生死是修行的根本;根本的根本是明心见性。
二、学佛人多,悟道人少;悟道人多,了生死人少。
三、明心见性,就是开灯。开灯后还不一定了生死,因还要打扫。
四、一要修,二要悟(自性),开灯后还要真修。
五、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境界。
六、净土宗是三根普被,带业往生,其它宗无有,了不起。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实相,要老老实实念,净念相继。但有些人不契机,往生人不多。
七、不学佛法,无有出路。主攻方向是破妄想执着。息妄想,执着。(这是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众生皆有佛性,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众生轮回的根本就是四个字:妄想执着(一个我字)。妄想是第六相,执着是第七相。要转化,如冰化成水,不是搬掉。要在去妄想上下功夫。
八、下功夫要一门深入,阿弥陀佛。自然而然,妄想脱落。不要看得太复杂,不要把明心见性看得高不可攀。
九、净土宗,不讲明心见性。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要把阿弥陀佛念到底。
十、(我说:我业重。)师问:业是什么?(我答:业性本空。)师答:对,空了,不实有。
十一、念阿弥陀佛,打坐,结法界定印,耳听念佛声,这就是三密,每天打坐1至2小时,这就是大法,不需再修其它,(此法)不需灌顶。[此法称为弥陀印法或弥陀大法,编者注]
(刘志强老居士记于是1995年4月2日晚七点至九点半)
贰、 弥 陀 印 修 法 仪 轨
徐恒志上师传授
一、四皈依:(七遍)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鲁麻亚 南无桑格亚
二、 祈求文:(三遍)
祈求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祗,慈力加被消我业障,使我安心入佛,虔修念佛法门,速得念佛三昧,救度众生。
三、念佛
(手结弥陀印: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大拇指尖碰合,放在小腹部位,手心向上。结此印不必盖黄布。)
南无阿弥陀佛(念佛1至两小时)
四、 回向(三遍)
愿我此生开慧见性,救度众生,得生净土。
叁、徐恒志老人净 宗 念 佛 开示
(2003年讲于上海麦克花园)
弟子问:师父啊,请您对佛教关于净土法门多多开示,让大家能够如法修学,好好念佛,了生脱死,往生极乐,然后再回入娑婆,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徐老开示:释迦牟尼佛根据众生不同根性,应机施教,密宗、禅宗、净土宗等等。由于众生的根性个个不同,所以佛应病与药,不同病根,不同习性,应机说法。因为众生根性无量,所以法门也就无量。
佛法无量法门,归根到底,总的目的,就是希望众生能够离苦得乐,息妄显真,明心见性,了脱生死。这是佛教的宗旨。
虽然有无量的法门,但是根据古来大德的开示,想即生了脱生死,成就这一大事因缘,并非简单容易啊!而净土宗念佛修持十分特别,非常殊胜,主要特别在三根普被:上根、中根和下根。
净土宗念佛,主要用功就“一心不乱”四个字。一部《佛说阿弥陀经》,重点只是两句话:一句是“一心不乱”,另一句是“心不颠倒”。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其中,一句是“一心不乱”,一句是“心不颠倒”,而“心不颠倒”就是“一心不乱”,所以归根结底是“一心不乱”,要求非常明确。
一心不乱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上的一心不乱,一种是理上的一心不乱。
事上的一心不乱,就是碰到各种五欲六尘境界,能够心不散乱、不动摇,事相上做到杂念不起,这是“事一心不乱”,相当于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证到无生,断除了见思惑两种烦恼,因而出离三界。念佛修持,念到事一心不乱的人,实际上也断见思烦恼了。但是,还有两种惑烦恼没有断:一种叫尘沙惑,尘沙烦恼;一种叫无明惑,无明烦恼。因此,有些大阿罗汉回小向大,继续前进,先破尘沙惑,再破无明,见法性,就成为法身大士。《华严经》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都破无明,见法性。三种惑:见思惑比较粗,尘沙惑比较细,无明惑比较微细。《首楞严》里谈到三惑时说,不尽三惑,即使有神通,亦为入魔道。修持必须逐步地破尽三惑。三惑破尽之后,在位置上讲,等于圆教初住菩萨,等于别教初地菩萨。破无明,见法性,到这个地步,才谈得上理一心不乱,理上的一心不乱。
什么是“理一心不乱”呢?晓得自心就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念佛时,能念之心就是所念之佛,所念之佛就是能念之心,心佛不二,能念所念双亡,叫理一心不乱。在这个境界里,寂而常照,照时不起妄念,灵明觉照。寂而常照,也就是照而常寂,既有体又有用,既有定又有慧——寂就是体,就是定;照就是用,就是慧。到这时候,定慧、寂照属于不二境界。
我们念佛人,从最初一念下手,如果能念念不忘,一丝不挂,不入迷惑,紧紧凑凑,绵绵不断,净念相继,到后来逐步逐步就可以进入寂照境界。到寂照境界时,实际上就是禅。所以,禅净不二。常说念而无念,又说无念而念。念,还是念的,但没有挂碍。心里没有挂碍,无能念之相,也无所念之相,全没有的。虽然在念,等于没念;若说无念,但念念阿弥陀佛,很清楚,并不是不念,一句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这在禅宗讲,就是禅的境界,所以禅与净不二。对初下手的人来说,好像分禅分净,实质上是一回事。从结果来讲,净土宗的一心不乱,就是禅宗的灵光独耀,实际上是一回事。禅宗说“妄想脱落”、“灵光独耀”,又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到寂照境界时,灵光独耀。在密宗,又有密宗的说法,叫“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实际上还是一回事,同样境界。
我们现代人,大多数修净土宗比较稳当。对上根人来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明心见性。并非不可以明心见性,上根人可以修到理一心不乱。念佛念到妄想脱落、一心不乱的时候,自性了了分明。中根人呢,比如阿罗汉,念到两惑断掉,凡碰到事上境界,能杂念不起,自然而然被定力摄住,心不散乱,这就达到了事一心不乱。以上两种境界,对下根人来说,不下非常的苦功夫,是很不容易达到的,尤其是我们在家居士。但是,根据永明大师的四料简,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并不要开悟。所以,净土宗的特点在于带业往生。理一心不乱之外有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之外还有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属于下根凡夫。下根人念佛,于惑业没有断,但因信心真切,愿力坚强,临命终时一心求生西方,盼望阿弥陀佛慈悲加持,这样有信有愿,又有他力加持,便“至心信乐”,十分信乐地求生而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说:“若有众生,愿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就是第十八愿。这第十八愿,实际上是四十八愿的关键和精要。如果有众生,至诚恳切地相信,希望生到极乐世界,“乃至十念”,“乃至”的意思是超越,“乃至十念”是最少十念,少到十念也可以,多念总归益善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亲自发的愿。阿弥陀佛是修成正觉了的,四十八愿,包括第十八愿,当然是条条都兑现了的。所以,我们生死凡夫就有了大靠山,靠这个法门,临终时至心信乐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少十念,一口气断掉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而生西方了。如果这样念佛而佛不来接引,佛便妄语了,当然没有这回事。由此可见,即生成办了生脱死这件大事,只有靠念佛法门最最稳当。因为,修其它法门要断三惑,难哪!只说断见惑,就有我见、身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见统统断掉,共八十八品,才是须陀洹,还不过是初果。初果见道了,消除了见道惑。再修上去,二果、三果,到四果阿罗汉,见思惑才断尽。再修,断尘沙惑。上根人修持,就要破无明了,见道时是初地菩萨。佛法无量法门之中,净土宗称为特别法门,特别就特别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利根、钝根都有相应的法门:上根,修理一心不乱;中根,修事一心不乱;下根,可以带业往生,即生了脱生死。能够即生了脱生死的法门,除净土宗外,其它法门都没有讲到。因此,我们要至诚恳切地相信佛菩萨的话,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决不是虚愿,相信本师释迦牟尼决不会妄言,我们好好念佛并回向西方,临命终时,仗佛慈力,往生净土。因为净土法门是他力法门,仗佛慈力主要是他力加持。但是,他力法门也不离自力,自己心愿的力量。自己信心越强,就越清净,与阿弥陀佛加持的力量也就越相应,感应的程度就越快越大。所以,我们念佛时,一定要至诚恳切,以清净心持念名号。
关于念佛的方法,首要的是两句话,很值得我们注意,是十六观经里讲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谓“是心作佛”呢,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自心作佛。自心怎么作佛呢?念佛的心当下就是佛,并不需要借助其它的力量,心作心是。自心不作佛,就不是佛。自心作人,就到人道;自心作畜生,就到畜生道;自心作地狱,就到地狱道。自心作佛,念阿弥陀佛,就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理啊,很清楚,很清楚!
其次呢,古德讲,念佛时“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话讲得好,非常重要!为什么“一念相应一念佛”呢?因为,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的时候,这一念正当念的时候,妄想一定歇下来,所以念的时候是相应的。如果第二念不接上来,妄想又来了。念佛一次,等于相应一次,这一念就是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呢?若不断念佛,则不断相应,就不断是佛,不断就是佛。由此可见,一句佛号,当下立竿见影!所以,我常和大家勉励,劝大家老实念佛。当妄想来时,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妄想马上走掉,因为心无二用啊!念阿弥陀佛至诚恳切,妄想自然解脱了,自然而然地接受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因此,净土宗念佛法门三根普被,非常特别。上根人,通达即心即佛,念念是佛。中根人,肯自念自听,自念自唤,就能唤醒自己。一般根性的人,迷惘颠倒,用不着多讲道理,就劝他多念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唤醒自己,赶快醒悟啊!赶快觉悟啊!他只要肯念,多念,慢慢地就解脱了,不念就不能解脱。所以,净土宗提倡老实念佛。
再有呢,在高层次讲,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实相。我们引用一首偈语来说明: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这一偈语,出自天台宗幽溪大师(就是传灯大师)撰的《生无生论》。这篇论著,十分出名,被藕益大师收入《净土十要》之中。《生无生论》说,虽然生到西方净土,但生而无生。因为自性本来不生不灭,所以自性无生无死,本来无生无死。然而,生肯定还是生的,不是说不生,不是说净土没有的,是“生而无生,无生而生”。佛法是辩证法啊!《生无生论》的偈语非常好!“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法界”,就是众生的本性,也就是自己的佛性,自性具足的清净佛性,是一个圆融之体啊!用来作我一念之心。“我今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我现在念佛之心,自然遍及法界全体了。这样,一句阿弥陀佛是全法界体所作,那么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法界全体。换句话说,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法界,就是实相。不用其它法求实相,就念这句阿弥陀佛,实相就现前,非常了当!所以,“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体是法界。”这首偈语好极了,味道好!
还有,在修持中我体会到,修净土法门,方法上需要有所改进。许多时候,大家谈为啥修心中心法,为啥修六字大明。因为修心中心和六字大明有三密加持。而念阿弥陀佛,大多数人只有一密——口密。身不密,意也不密。所以,一心念佛修净土者,最好盘腿、结手印,就是身密。每天早上,五、六点钟或六、七点钟,坐念一小时,至少半小时,一般来说一小时比较好。夜里,睡觉前也坐念一小时。口里念,四字名号或六字名号都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小音声念,自己两耳能听到。不要出大声,大了伤气。嘴巴要动,不动,口就不密了。意密呢,就谛听这句佛号。因为众生的耳根比较伶俐,耳根的摄受能力比较强。这样念佛,心念耳闻,身密、口密和意密三密加持,力量就大,当然进步就快了。
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返闻自性,入流亡所”进而“性成无上道”。“返闻自性”,是不去听外面的声音,反过来闻自性,实际就是观心,这是禅宗法门。净土念佛,就听自己念阿弥陀佛,这等于是观心,不必再观心,不必再观想,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断地念,同时又一句一句地听。到后来呢,杂念不起,却了了分明,了了明了。正当此时,实际就是无生境界,就是真如佛性境界,也就是法身如来境界。可见念这句阿弥陀佛,确实微妙,不可思议,下手却非常方便,成就又相当高,和禅宗啊、密宗啊,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以前的祖师大德,在开悟之后,大多数都归向净土。譬如善导、莲池、藕益、印光等大师,都是大彻大悟的大善知识啊,他们都归向净土,依仗阿弥陀佛的力量求生极乐。在《华严经》里谈到,十地菩萨一切作为不离念佛。十地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他们度众生的一切善巧方便,处处不离念佛,还要依仗佛力的加持,何况我们凡夫!因此,我们一定要自力、他力并用,信愿真切,心念耳闻,一门深入,求生极乐。当然,不否定明心见性,中上根人努力修持,可以明心见性,可以见到本来面目,见到《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金刚经》上说“无实无虚”。我们念阿弥陀佛,念到妄想息下,就是“无实”;但是,灵光独耀,了了分明,就是“无虚”。一切事用不到考虑,饭来张口,衣来上身,自然会做的,是妙用。虽然无所得,无所依恋,但是妙用纵横,大起大用,与一切诸佛所证无二无别,这在禅宗讲起来叫“一鼻孔出气”。所以,并不是修净土所证到的低,低与不低完全在根性上说的,从证到的目的来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高下。念佛法门,不同根性人修持,就如大象和老鼠饮水,各得其饱。大象喝起来喝得多,饱了;老鼠喝一点点,也饱了,只要饱了就好了么!所以,念佛法门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啊!佛在经上讲:“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仗念佛得度生死。”只有念阿弥陀佛,才可以了生脱死啊!
以上这些点点滴滴的体会,提供参考,大家共勉,同生西方,同圆种智。
肆、元音老人关于弥陀印的开示
盖一切唯心造,而人不能无念,不念佛、法、僧,必念贪、嗔、痴,则杀、盗、*、恶起,生死轮回无有止息。佛乃因势力导,抓住众生不能无念的习气,善巧方便用一佛念代替妄念。
科学认为,念佛时大脑语言神经能产生很强的电磁波,与法界弥陀信息,互相号唤,配本尊手印,似天线,接收弥陀信息能量最大,得定愈病,尤非弥陀印不可。
弥陀印修法:
一、两腿作双盘、单盘、散盘均可。盘腿胀痛是正常现象,不但没有害处,反而增长功力,盘坐胀痛忍不住,可以交换两腿。
二、结本尊手印: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大拇指尖碰合,放在小腹部位,手心向上。
三、耳根听着、心里默念着“阿弥陀佛”音声,也可口不停而不出声念或小声念,关键耳根始终听着念佛音声。
四、念佛不停,手印不间断修满1小时为1座,天天坚持1坐或多坐,满千坐功德,自致入定。若不论何时,心里念念在佛,转妄念为佛念,是真定,能成就种种功德。
五、起坐前,手印升到胸前合掌发愿“愿我此生开慧见性,救度众生,得生净土。”
六、不许再犯杀、盗、邪*、妄语等恶业。上座前,务要洗手。可端坐床上修持,可夫妻一起修持。下座后,十分钟方能大小便。
近代最著名的念佛教导师印光法师,示寂表像为弥陀印。弥陀印是微妙甚深的大法。
若人静坐一须臾 胜造恒沙七宝塔
坚持千坐弥陀印 一念静心成正觉
茅山的传教吧,目前的一些茅山传教方式千奇百怪,这里我不对别的方式置评,茅山传承是比较简单直接,随时随地都可以传授,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其实很多学习过法术的都知道,师傅的法本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错别字呢?为什么神灵的名字错了呢?为什么咒语不通顺拗口呢?但是只要我们照着师傅说的做,错别字也好,还是符错了也好,那么它一样会很灵验。
关于茅山道教的书籍在 玄奇阁 或者 符咒网 中真本的古籍不少,对于茅山道教书籍还有民间法派的书籍收藏的还是非常全面的
特别是一些茅山法术类的书籍真的是太难找了,像有些法术贴吧里都是随便截图一本法术中的几页的内容,真的是想学茅山法术都非常难,后来无意间发现一个地方那里学习茅山法术和茅山符咒的书籍资料非常多,
注意这些非小说中的茅山术书籍,而是真实的茅山术书籍目录:
《茅山入门正邪符箓》《茅山化骨九龙水一套》《茅山祭酒法》《茅山佛祖一碗水》
《茅山封身符》《茅山符咒制煞秘芨》《茅山修真符》《茅山阴阳法》
《茅山张灵公解签》《茅山启师水碗法》《茅山治邪秘本》《正宗茅山法术大全》
靠自力救度,当然很难放松身心了。
三藏十二部佛经,只有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宣说的,其他的都是释迦牟尼说的。
佛祖对众生开示8万4千法门,众生绝大多数大多不能即生成佛,故最后阿弥陀佛以其大悲愿力,开示了一个特别法门----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所以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大乘佛教从龙树菩萨起,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净土宗,是易行道,只要信愿行,根本在信,有人只是在临终时才遇善知识开导,信阿弥陀佛救度,就往生极乐,不再轮回六道;
而其他各宗各派认为必须要逐渐修行,把身心尘垢都洗掉了才可以成佛。就是横超与竖出的区别。
《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只有净土门可以。 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跋语》中说,“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
为什么?圣道门是站在“人的佛性”立场上看待问题,主张依靠人为的努力可以成佛,但实际上成佛的人没几个;而净土门本是站在罪恶凡夫的立场上看问题的,阿弥陀佛用五劫的时间来思考,参考无数佛国众生情况,才想出一个持名念佛的方法,作为众生与他交流的一种密码信号,里面暗藏了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普通人不去研究,认为太简单)。靠信愿持名念佛就可即生得度,往生极乐,不退成佛。
惜此法门,为佛所叹: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难者,难“信”也,非难行也。信此法者,无量劫来,有善根深厚者,有敦厚老实者,就是没有我见甚深而致闻大道而大笑者!何也?大道至简,至易。而众生累生多劫以来,性习繁杂,心惯驰外,不喜简易!
君不见,爱因斯坦当年,发明E=mc^2 ,总示宇宙微观之相,而时人皆以为谬。
所以,善导大师劝末法凡夫彻底死了靠自力就能即生成佛的心,近代以来,高僧大德皆认为能做到五戒十善的都罕见了,更无论四禅八定,阿罗汉菩萨了。
原因很简单。比如禅宗目的在明心见性,然而别教初地菩萨或圆教初住菩萨才明心见性,不说近代,那么现在地球上还会有明心见性的人吗?楞严经说坐禅不能突破50种阴魔,就沦为魔子魔孙,终不能出三界六道。佛祖当年悟道后,说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楞严经说有丝毫执著就不能突破50阴魔了,试问,自慧能大师后,哪个高僧大德有此修行功夫呢?
世间之人,智慧微浅,坐禅坐到精神错乱,疯狂的人大有人在,故称为“走火入魔”。
禅宗历史上有过很多高僧大德,开悟的程度很高,有很大神通,还能知道自己几世后的事。但该轮回还要轮回。
正如莲池大师当年说,禅宗净土,殊途同归。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经论,记得几则公案,即便能之,何足为难?
故1、印光大师(复周志诚居士书一)说:至于修持法门,固无高下,禅律密净,皆是了生死之大法。然末世众生分上论,则非修净土法门,决难现生了脱。以余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兼仗佛力。佛力自力,奚啻天渊悬殊。不知此义,妄效大力量人之修法,殊难得其实益。以故禅宗百丈禅师,谓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从知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上圣下凡,修佛道者之归宿处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尽华藏世界海诸法身大士,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况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者乎。
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即生了脱。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是为前鉴。(五祖,寺名。戒,即师戒,人名。师戒曾作五祖寺住持,故称五祖戒,乃云门法孙大觉琏国师法祖,见地高超,门庭高峻,学者多畏惧不敢亲近,死后做苏东坡,大有证据。草堂,寺名。清,人名。曾鲁公名公亮,乃草堂清后身,五十七拜相,封鲁国公,亦大有证据)观此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难。
禅宗每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言见性成佛者,以亲见自性天真之佛,名为成佛,乃理即佛与名字佛也。非福慧圆满之究竟佛也。此人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若能广修六度,于一切境缘,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清净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世此种人甚多,唐宋尚有,今则大彻大悟尚不易得,况烦恼净尽者乎。
密宗现身成佛,或云即生成佛,此与禅宗见性成佛之话相同,皆称其工夫湛深之谓,不可认做真能现身成佛。须知现身成佛,唯释迦牟尼佛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现,亦无现身成佛之事。无知之人,每每错认,其失大矣。
在家近事男女,以老实念佛为本。居士信佛有年,想修持定有把握矣。切勿以净土法门,看作等闲。并祈转令贵地信佛男女努力修持,一心念佛。则为最合时机也。
(译文: 佛在世的时候,十个人修行,就有九个可以成道,因为那时的人,天性淳厚,根机是很猛利的。到了后来,众生的业障逐渐增加,根机也就渐渐的陋劣下来,再要和从前一样,是不可得了。然在晋、唐时候,还有这种仗自力可以了脱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渐减少,越后越少的,到了现在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如此看来,就晓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断烦恼了生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此时如仍不自量力,要说大话,轻视这个念佛横超法门,而是别修其他法门,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还要更难了。
我并非说其他的法门不好,实在是因为法门有契理不契机的,有契机不契理的。唯有这个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可思议,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还有密宗即身成佛的话,纵然听起来,是如此动人,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如此快便。即身成佛的意义,是说密宗功夫修到成功的时候,现身就可成道。然而这样成道,不过是了生死而已,勉强说成佛也可以。如果是真的当做成了五住究尽、二死永忘的佛,那就大错特错了。
譬如一个小孩子,剃下头发,人人就叫他和尚,或是受了三坛大戒的比丘也叫他为和尚,或是在丛林里头做方丈的也是叫做和尚。但如上的和尚,勉强也可说得,如果是当做真的和尚也是不对的。就事实来讲,是要有道德学问,能够有使人生长法身慧命的力量,才算是名副其实的和尚的。
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中,只有释迦牟尼一人是即身成佛,再要到了弥勒佛下生的时候,才可算又是一尊即身成佛的佛。在释迦牟尼灭后,弥勒未来的中间要再觅个即身成佛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得的,即使释迦牟尼尊重来世应,也无示现即身成佛的道理。
在前清康熙、乾隆年间,西藏的活佛到临终的时候,能晓得死后要去哪家投胎,叫弟子们到时去接他。且在出胎时候,也能说他是某某地方的活佛,然而虽有这样本事,也还不是即身成佛。
何以知道呢?因为如果真是即身成佛的,自然就能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能说各种方言,一音说法,也能令一切众生皆能会得。何以西藏的活佛,中国的语言他就不懂呢?如此一件小事,就可证明他不是即身成佛了。何况后来的活佛,死时也无遗言,生时也无表示,都是有人安排,拈阄而定的,那更是不必说了。
而且修密宗的功夫,要成功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专求神通速效,不善用心,且还有遭遇魔事的危险,还不如念佛来得稳当。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上海有一皈依弟子,请我到他家吃斋,便说他有个亲眷是学佛多年的女居士,学问也很好,已有五十多岁了,可否叫她来谈谈?我说可以的,于是就叫她来。
等到见面的时候,我就对她说:“年纪大了,赶快要念佛求生西方。
她答道:“我不求生西方,我要生娑婆世界。”
我便回答她道:“你的志向太下劣了。”
她又说:“我要即身成佛。”
我又回答她道:“你的志向太高尚了,为什么那个清净世界不肯往生,偏要生在此浊恶的世界?要知道,即身成佛的道理是有的,可是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也非你我可以做得到的事。”
像这样不明道理的女居士竟毫不自量的口出大言,实在是自误误人的。 )
大师又说: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
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
此义认不准,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为事,则其误大矣。
大师《文钞》之《复郑慧洪居士书四》里说:汝欲开悟,岂须用参究工夫,但能念到念极情忘时,自可开悟。即不悟亦无所碍。须知有信愿,不悟亦可往生。得悟无信愿,仍是六道轮回中人。汝欲舍坦途而趋险道,是尚得谓之知净土法门乎。(你想要开悟,哪里一定要用参究的工夫,只要念佛能念到极处,使凡夫的情见忘却之时,自然能够开悟。就是不能开悟也没有关系。要知道有信愿不开悟也可以往生。而开悟没有信愿,仍然是六道轮回之中的凡夫。你想要舍弃坦途而选择险道,这样还能说是真正懂得净土法门的伟大吗?)
2、据佛教经典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记载:到“佛教末法时期”时—— “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 “不能修行证果”,这是佛经中这么明确的话。佛祖说话绝不“妄语”的。“妄语”是佛教的根本大戒。
3、佛经中关于“佛教末法时期”“已经度不了人”的问题有具体的论述—— ①《占察善恶业报经》:末法时期—— 人们“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少,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佛教基本原理“一切法由心想生”,你真诚的想,久而久之,你会见到的。
我小时候喜欢画古人,特别喜欢,大家都说我有绘画天赋。当我初中一年级时,在老家平房上夏天睡觉,见到满天的古人,峨冠博带,还有帝王乘坐四匹马的大车,虽在天上,却看的很清晰,如同在我眼前。这种状态最少持续了三个月之久。
一个念佛人,当念到功夫成片,或一心不乱时,可以见到。这时,他就能随意往生,想何时走就何时走,预知时至。想坐着走就坐着走,想站着走就站着走,还有高僧倒立着往生的。念佛人能做到。
往生者有的没什么佛教学问,甚至是普通老太太,都能预知时至,还有的能随意挑选哪天走,真正是跳出三界,不在五行。这就足以证明净土法门的伟大和阿弥陀佛无穷的神力。
本文2023-08-05 13:53: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