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西经》原文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6收藏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西经》原文翻译,第1张

 《海内西经》

 原文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

 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东胡在大泽东。

 夷人在东胡东。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囗王干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戴拔扌换盾。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上穴下契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上穴下契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王干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虫隹、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隼鸟视肉。

 翻译

 山海经卷十一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z#u)以北者。

 翻译:

 海内由西南角向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zh2)窳(y)②。帝乃梏(g))之疏属之山③,桎(zh@)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注解:

 ①贰负: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

 ②窫窳:也是传说中的天神,原来的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后被贰负及其臣子杀死而化成上文所说的样子——龙头,野猫身,并且吃人。

 ③梏:古代木制的手铐。这里是械系、拘禁的意思。

 ④桎:古代拘系罪人两脚的刑具。

 翻译:

 贰负神的臣子叫危,危与贰负合伙杀死了窫窳神。天帝便把贰负拘禁在疏属山中,并给他的右脚戴上刑具,还用他自己的头发反绑上他的双手,拴在山上的大树下。这个地方在开题国的西北面。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翻译:

 大泽方圆一百里,是各种禽鸟生卵孵化幼鸟和脱换羽毛的地方。大泽在雁门的北面。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翻译:

 雁门山,是大雁冬去春来出入的地方。雁门山在高柳山的北面。

 高柳在代北。

 翻译:

 高柳山在代地的北面。

 后稷(j9)之葬,山水环之。在氐(d!)国西①。

 注解:

 ①氐国:就是上文所说的氐人国。

 翻译:

 后稷的葬地,有青山绿水环绕着它。后稷葬地在氐人国的西面。

 流黄酆(f5ng)氏之国,中方三百里①,有涂四方②,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注解:

 ①中:域中,即国内土地的意思。

 ②涂:通“途”。道路。

 翻译:

 流黄酆氏国,疆域有方圆三百里大小。有道路通向四方,中间有一座大山。流黄酆氏国在后稷葬地的西面。

 流沙出钟山①,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q&)②,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注解:

 ①流沙:沙子和水一起流行移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虚:大丘。即指山。

 翻译:

 流沙的发源地在钟山,向西流动而再朝南流过昆仑山,继续往西南流入大海,直到黑水山。

 东胡在大泽东。

 翻译:

 东胡国在大泽的东面。

 夷人在东胡东。

 翻译:

 夷人国在东胡国的东面。

 貊(m^)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y1n),灭之。

 翻译:

 貊国在汉水的东北面。它靠近燕国的边界,后来被燕国灭掉了。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xi4nq)①。

 注解:

 ①乡:通“向”

 翻译:

 孟鸟在貊国的东北面。这种鸟的羽毛花纹有红、黄、青三种颜色,向着东方。

 海内昆仑之虚(q&),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①。上有木禾,长五寻②,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ji4n)③。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④。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夷]羿(y@)莫能上冈之岩⑤。

 注解:

 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

 ②寻:古代的八尺为一寻。

 ③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这里指井栏。

 ④百:并非实数,而是言其多。

 ⑤夷羿,即后羿,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善于射箭,曾经射掉九个太阳,射死毒蛇猛兽,为民除害。

 翻译:

 海内的昆仑山,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山顶有一棵像大树似的稻谷,高达五寻,粗细需五人合抱。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围栏。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道门,而每道门都有称作开明的神兽守卫着,是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岩之间,赤水的岸边,不是具有像夷羿那样本领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冈岩石。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

 翻译:

 赤水从昆仑山的东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东北方,又转向西南流而注到南海厌火国的东边。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翻译:

 黄河水从昆仑山的东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北面,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后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所疏导过的积石山。

 洋(xi2ng)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翻译:

 洋水、黑水从昆仑山的西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东流去,再折向东北方,又朝南流入大海,直到羽民国的南面。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翻译:

 弱水、青水从昆仑山的西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北流去,再折向西南方,又流经毕方鸟所在地的东面。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翻译:

 昆仑山的南面有一个深三百仞的渊潭。开明神兽的身子大小像老虎却长着九个脑袋,九个脑袋都是人一样的面孔,朝东立在昆仑山顶。

 开明西有凤皇、鸾(lu2n)鸟,皆戴蛇践蛇,膺(y9ng)有赤蛇。

 翻译:

 开明神兽的西面有凤皇、鸾鸟栖息,都各自缠绕着蛇踩踏着蛇,胸前还有红色的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琪(q0)树、不死树①,凤皇、鸾鸟皆戴瞂(f2)②,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du@)③。一曰挺木牙交。

 注解:

 ①珠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珍珠的树。文玉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五彩美玉的树。魇鳎荷窕按抵械纳ず焐袷氖鳌2凰朗鳎荷窕按抵械囊恢殖ど凰赖氖鳎朔沉怂梢渤な俨焕稀

 ②瞂:盾。

 ③离朱:即太阳里的踆乌,也叫三足乌。甘水:即古人所谓的醴泉,甜美的泉水。圣木曼兑:一种叫做曼兑的圣树,服食了它可使人圣明智慧。

 翻译:

 开明神兽的北面有视肉怪兽、珠树、文玉树、魇鳌⒉凰朗鳎抢锏姆锘省侥穸即髯哦芘疲褂腥阄凇⑾袷魉频牡竟取厥鳌⒏仕⑹ツ韭摇A硪恢炙捣ㄈ衔ツ韭医凶鐾δ狙澜弧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zh2)窳(y)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①。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注解:

 ①距:通“拒”。抗拒。

 翻译:

 开明神兽的东面有巫师神医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他们围在窫窳的尸体周围,都手捧不死药来抵抗死气而要使他复活。这位窫窳,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被贰负和他的臣子危合伙杀死的。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12ng)╣1n)树①。

 注解:

 ①琅鳎捍嫡庵质魃辖岢龅墓稻褪侵橛瘛

 翻译:

 有一种服常树,它上面有个长着三颗头的人,静静伺察着那就在附近的琅鳌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f))、蛇、蜼(w7i)、豹、鸟秩树①,于表池树木②;诵鸟、鶽(s(n)、视肉③。

 注解:

 ①蛟:像蛇的样子,但有四只脚,属于龙一类。蝮:大蛇。鸟秩树:不详何种树木。

 ②树:这里是动词,环绕着、排列着的意思。

 ③诵鸟:不详何种禽鸟。鶽:雕鹰。

 翻译:

 开明神兽的南面有种树鸟,长着六个脑袋;那里还有蛟龙、蝮蛇、长尾猿、豹子、鸟秩树,在水池四周环绕着树木而显得华美;那里还有诵鸟、鶽鸟、视肉怪兽。

 扩展阅读: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梁启超推荐国学书目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

  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

  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分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游览。

  

  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游览。

  

  《淮南子》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春秋繁露》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家参看。

  

  《盐铁论》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游览。

  

  《论衡》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游览。

  

  《抱朴子》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游览。

  

  《列子》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部玄学书读。

  

  右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近思录》 朱熹著,江永注

  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朱子所谱"朱子论学要语》 王懋竑著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李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传习录》 王守仁语徐爰、钱洪德等记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明儒学案》 黄宗羲著

  

  《宋元学案》

  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戢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游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游览。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著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思问录》 王夫之著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颜氏学记》 戴望编

  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徐世昌之《颜李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李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

  

  《东原集》 戴震著

  

  《雕菰楼集》 焦循著

  戴东原、焦里堂为清代经师中有清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

  

  启超所拟著之《清儒学案》,东原、里堂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

  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

  

  胡适著《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大同书》 康有为著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冥著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鸹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尚书》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内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逸周书》

  

  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游览。

  

  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颇好。

  

  《竹书纪年》

  

  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

  

  《国语》 《春秋左氏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战国策》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周礼》

  

  此书西汉末晚出,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惟书中制度,当有一部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秦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

  

  注释书有孙诒让《周礼正义》最善。

  

  《考信录》 崔述著

  

  此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游览,以为治古史这标准。

  

  《资治通鉴》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续资治通鉴》 毕沅著

  

  此书价值远在司马原著之下,自无待言,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

  

  或不读正《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皇朝文献通考》

  

  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不读;《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才考。余仿此。

  

  《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创作,应《通典》。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

  

  《通志二十略》

  

  郑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游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二十四史》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常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若欲吾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可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学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廿二史札记》 赵翼著

  学者读正史之前,吾劝其一游览此书。记称“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此书深进“比事”之决,每一个题目之下,其资料皆从几十篇传中,零零碎碎觅出,如采花成蜜。学者能用其法以读史,便可养成著术能力(内中校勘文学异同之部约占三分一,不读亦可)。

  

  《圣武记》 魏源著

  

  《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迹,至今尚无一完书可读,最为遗憾,姑举此二书充数。魏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记》为纪事本末体裁,叙述绥服蒙古、勘定金川、抚循西藏……诸役,于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若指诸掌,实罕见之名著也。李次青之《先正事略》,

  

  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度,宜一游览,以知最近二三百年史迹大概。

  

  日本人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读(有译本)。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著

  此为最有组织的地理书,其特长在专论形势,以地哉为经,以史迹为纬,读之不感干

  燥。此书卷帙虽多,专读其叙论(至各府止),亦不甚费力,且可引起地理学兴味。

  

  《史通》 刘知几著

  此书论作史方法,颇多特识,宜游览。章氏《文史通义》,性质略同,范围较广,已见前。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著

  读之可增史不兴味,且知治史方法。

  

  丙、韵文书类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文选》

  择读。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其他不必读。

  

  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

  

  曹子建 阮嗣宗 陶渊明 谢康乐 鲍明远 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淳《汉魏百三家集本》,或王闓运《五代诗选本》。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孟襄阳集》 《韦苏州集》 《高常侍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李义山集》 《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苏东坡集》 《元遗山集》 《陆放翁集》

  

  以上唐宋人诗文集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选

  

  《宋诗钞》 吕留良钞

  

  以上唐宋诗选本

  

  《清真词》(周美成) 《醉翁琴趣》(欧阳修) 《东坡乐府》(苏轼) 《屯田集》(柳永) 《淮海词》(秦观) 《樵歌》(朱敦儒) 《稼轩词》(辛弃疾) 《后村词》(刘克庄) 《石道人歌曲》(姜夔) 《碧山词》(王沂孙) 《梦窗词》(吴文英)

  

  以上宋人词集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桃花扇》《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之用既非为文学专家说法,尢非为治文学

  

  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文类。文学范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骈散文)及小说。吾以为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这必要;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吾辈总须读周秦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载之著作,苟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标举一种,名曰古文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余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文选》及韩、柳、王集聊附见耳。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姚鼐之《古文辞类纂》、李兆洛之《骈体文钞》、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钞》可用也。

  

  清人不以韵文见长,故除曲本数部外,其余诗词皆不复列举,无已,则于最初期与最末期各举诗词家一人:吴伟业之《梅村诗集》与黄尊宪之《人境庐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也。

  

  丁、小学书及文法类书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著

  

  《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

  

  《说文释例》 王筠著

  段著为《说文》正著,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

  

  《经传释词》 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著

  

  《文通》 马建忠著

  读此三书,可知古人语法文法。

  

  《经籍纂诂》 阮元著

  此书汇集各字之义训,宜置备检查。

  

  文字音韵,为清儒最擅之学,佳书林立,此仅举入门最要之数种,若非有志研究斯学者,并此诸书不读亦无妨也。

  

  戊、随意涉览书类

  

  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览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览,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兴趣,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

  

  读此者不必顺叶次,亦不必求终卷者(各书亦随忆想所及杂举,无复诠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乾隆间四库馆,董其事者皆一时大学者,故所作提要,最称精审,读之可略见各书内容(中多偏至语自亦不能免)。宜先读各部类之叙录,其各书条下则随意抽阅。

  有所谓存目者,其书被屏,不收入四库者也,内中颇有怪书,宜稍注意读之。

  

  《世说新语》

  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

  

  《水经注》 郦道元撰,戴震校

  六朝人地理专书,但多描风景,记古迹,文辞华妙,学作小品文最适用。

  

  《文心雕龙》 刘勰撰

  六朝人论文书,论多精到,文亦雅丽。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慧立撰

  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藏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第志气。

  

  《徐霞客游记》

  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极有趣。

  

  《梦溪笔谈》 沈括

  宋人笔记中含有科学思想者。

  

  《困学纪闻》 王应麟撰,阎若璩注

  宋人始为考证学者,顾亭林《日知录》颇仿其体。

  

  《通艺录》 程瑶田撰

  清代考证家之博物书。

  

  《癸巳类稿》 俞正燮撰

  多为经学以外之考证,如考棉花来历,考妇人缠足历史,辑李易安事迹等;又多新颖之论,如论妒非妇人恶德等。

  

  《东塾读书记》 陈沣撰

  此书仅五册,十余年乃成,盖合数十条笔记之长编,乃成一条笔记之定稿,用力最为精苦,读之可识搜集资料,及驾驭资料之方法。书中《论郑学》、《论朱学》、《论诸子》、《论三国》诸卷最善。

  

  《庸盦笔记》 薛福成

  多记清咸丰、同治间掌故。

  

  《张太岳集》 张居正

  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王心斋先生全书》 王艮

  吾常名心斋为平民的理学家,其人有生气。

  

  《朱舜水遗集》 朱之瑜

  舜水为日本文化之开辟人,惟一之国学输出者,读之可见其人格。

  

  《李恕谷文集》 李塨

  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

  

  《鲒琦亭集》 全祖望

  集中记晚明掌故甚多。

  

  《潜研堂集》 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

  

  《述学》 汪中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

  

  《洪北江集》 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定盦文集》 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

  《胡文忠公集》 胡林翼

  右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桐城派之大成。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

  

  《词苑丛谈》 徐钪(?)

  惟一之词话,颇有趣。

  

  《语石》 叶昌炽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

  

  《书林清话》 叶德辉

  论列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

  

  《广艺舟双辑》 康有为论写定字,极精博,文章极美。

  

  《剧说》 焦循《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二书论戏剧,极好。

  

  即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右所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坐谭耳,若绳经义例,则笑绝冠缨矣。

  

  附录一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右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

  

  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1《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

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

墨子,名翟,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天智、阴鬼、“非命”、非乐、节葬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