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立与张良有关系吗?
有关:
1、张良的传承有道家色彩,且本人学仙,并传说成仙了
张良修炼得道的故事
张良,字子房,汉初大臣。因为他在推翻秦朝暴政后,对灭楚兴汉有功,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朝建立后,张良被封为留侯。张良不慕名利,不贪享荣华富贵,放下这既得利益,去认真修炼,最后成仙而去。在《仙传拾遗》这本古籍中,有一篇文章《张子房》,叙述了这一事实。
张良幼时,路过下邳地方的圮桥,当时风紧雪大,他遇到一位老人,把鞋掉到桥下,老人对他说:“小孩,去把鞋子给我取上来!”张良毫不迟疑的下桥取了鞋,恭敬的交给老人。老人伸出脚,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神意愈恭”,老人笑道:“孺子可教也!明早来此,当有所教。”
第二天,天刚亮,张良到了那里,老人早来了,说:你比我后来,“未可传道。”这样一共三次,最后一次,张良先到。老人满意了,以书授之,说:“读此当为帝王师。若复求吾,乃谷城山下黄石也。”后人称此书为“黄石公书” 。
张良读了此书,变得很有智慧,善于应对变化多端的形势,能够驾驭各种局面。不仅如此,张良还用此书,“修之于身,能炼气绝力,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角里生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这是叙述张良用此书,指导自己修炼,达到了气力无比,轻身羽化,能进入另外空间,并与数位神仙交往的殊胜境界)
《仙传拾遗》中的那篇文章最后讲,张良后来去世,埋在龙首原。赤眉军造反时,有人盗他的墓,只见到一个黄石枕,那石枕迅速变化,飞走,就像流星一样。墓中没有张良的尸体与衣帽等物。
张良升仙后,做了太玄童子,在太清界伴随太上老君。他的孙子张道陵,后来也得道成仙,张道陵在去昆仑山朝见西王母时,张良也赶去了。那篇文章中,还有另外一些内容,兹不赘述。
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抛下一切荣华富贵,选择修炼。从张良成仙升天的美妙殊胜的结果来看,张良确实是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正是:
人生百年如汤煮,生老病痛难尽数;
万贯家财弄到手,到头还是一抔土。
不如修炼升天去,了却尘世万般苦!
3、张良是张道陵天师的祖先
张道陵是张良八世孙,张天师的祖庙叫“留侯家庙”现在龙虎山。
提起汉初的张良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位号称“谋圣”的军师帮助汉高祖刘邦灭掉强秦击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人称“汉初三杰”之一,受封留侯,名垂青史。
张良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能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获得了一位世外高人的指点,这个高人就是黄石公。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张良为黄石公捡鞋的故事,说黄石公教给张良一部兵书,张良就是依靠这部兵书成为大谋略家。
但是,黄石公给张良的到底是什么书呢?这部书到底有多神奇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黄石公兵书与张良的故事。
张良早年是一位落魄贵族,他本是韩国贵族后裔,曾经策划过刺杀秦始皇的行动,失败后逃亡。
这时候,张良遇到了一场武侠小说中才有的传奇经历,他遇到了世外高人。
这就是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黄石公考验张良,让张良在桥头等自己,连续三天,并且让张良为自己捡鞋。
张良很谦虚的照做了,于是黄石公授予张良一部奇书,史称“太公兵法”,其实就是《三略》。
《三略》与《六韬》齐名,乃是讲述谋略军政的书籍,但是《六韬》假托姜子牙之名号称《太公兵法》,其实乃是后人所作。
而《三略》其实更接近于张良所学兵法本源,所谓“太公兵法”,实为“黄石公兵法”。
所谓“三略”乃策略、谋略、战略之意,深入浅出,博大精深。
这部兵书流传于后世,成为汉代以后著名的军事典籍,乃兵家必读的经典读物。张良就是凭借这部书成为一代杰出谋士,建立了盖世功勋。
我们现在说策略、谋略、战略似乎并无特殊含义,是司空见惯的词汇,但是在秦末汉初这可是高等军事理论,是先秦时代对于军事政治的高度总结。
张良就是根据这套理论为刘邦制定了大战略策划了各种奇谋,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军政问题时,系统高效的教育和知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力量。
张良就是靠这股力量辅佐刘邦战胜项羽,成为“谋圣”。
比较有趣的是,张良后来阅读学习《三略》有些地方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于是他便与一位好友谈论,这位好友的不少见解对他极有帮助。
他的这个好友就是刘邦,刘邦身为一个亭长出身的草莽英雄却能够迅速理解学习这种高等军事著作,说明刘邦的成功不是偶然,他具备天才的洞察力和学习能力,这也是古往今来成就大事的人必备的一个素质。
有人认为黄石公乃是道家学派传人。但也有人认为黄石公其实是墨家传人,因为张良已经被考证出来乃是墨家巨子,正儿八经的墨家弟子,那么他的老师黄石公自然也是墨门中人了。
后来张良隐居,可能是追寻老师的足迹修道去了。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历史上与萧何,韩信一起称为“汉初四杰”。 张良虽体质羸弱,却才气过人,投奔刘邦后,为其出谋划策,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汉王朝建立后,张良去以“运筹帷幄只中,决胜千里之外”只功,被封为留侯,继续为汉王朝的巩固而效力。但他的归宿如何?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他崇信黄老自行告退,欲修道成仙。又有人说他居官善终。 告退说认为,楚汉争雄,六年才见分晓,刘邦登上帝位,为巩固自身地位,大肆杀戮功臣,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汗马功劳的韩信 ,英布和彭越等先后被杀,张良十分心寒,联想到历史上文种,范蠡兴越后的悲惨结局。深悟“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害怕韩信等的命运回落到自己身上,乃辞官而去,刘邦再三挽留,但张良去意已决,纳还冠盖,辞朝而去,至白云山处修道成仙。持此说者一《史记·留侯世家》的记载为据。后世的小说和戏剧也多延续此说,如京剧《张良辞朝》就是此说的代表作。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张良居官善终。汉朝基业初定,异姓诸侯也多被消灭,国家生活步入正轨,但宫廷中却酝酿着一场风暴。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吕后的野心有所察觉。欲废太子刘盈(吕后子),欲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皇储,满朝文武群起谏诤,认为此举不妥,刘邦却立意已决,不听群臣的劝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焦急万分,派其弟吕泽求助于“智囊”张良。张良认为废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汉朝初立,百废待兴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乱,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此,张良对吕泽说道:口舌已难保太子,现在有四个老者,人称“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节义清高,很受人们敬重,现不就汉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屡请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请‘四皓”下山辅佐,为巩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帮助。“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答应下山辅佐。刘邦讨伐英布得胜还朝,举行庆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宫。刘邦惊问其名,才知道着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屡请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表示:太子仁孝,敬贤爱士,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刘邦见四老已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恐怕难以动摇,便放弃的易立太子的主张。吕后十分感激张良,在刘邦死后,强劝张良结束学道生活,回朝做官,张良听从了劝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张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终得善终。 张良的归宿到底如何,虽说法不一,但从史料上分析,张良居官善终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不知各位有何见解?
宋 陈普
乳口摇牙向白蛇,一朝电拂青浪沙。下邳不得编书读,帷幄何妨佐汉家。
一槌复九世雠,编书封万户侯。指视紫芝翁出,身从赤松子游。
清 无名氏
除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伴旧烟霞。如今已得全身计,不是他年博浪沙。
王安石 《张良》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谢灵运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
李商隐 《骄儿诗》
节录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宋代 唐荐《子房庙》
博浪沙头触刑车,潜游东夏识真符。风云知略移秦鼎,星斗功名启汉图。商老已来宁少海,赤松还约访仙都。雍容进退全天道,澶澶高风万古流。
李白 《咏汉中》
徒为风云苦,一官已白须。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披云见青天,扪蛋话良图。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终身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行经张子房庙》
七雄裂周纽,道尽鼎已沦,长风晦昆溟,潜龙动泗滨,紫烟羿丹虮,灵媪悲素
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并序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以送之。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
朱彝尊 「水龙吟谒张子房祠」(徐州府留城张良庙)
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遗庙彭城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河水。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怅萧萧白发,经过掔涕,向斜阳里。游留侯洞清邵弘杰昔年长揖谢封侯,好看黄冠遁迹幽。一击未消亡国恨,三期不再圯桥游。谷城有墓封黄石,古洞藏弓枕壁流。闻说长从赤松子,到今何处问缘由。
这些是诗,文章的话,司马迁的 史记 就很好的
本文2023-08-05 14:06: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