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第1张

《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魏风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Q6gBqcajYxKqhXcGa8_FQ

提取码:tw6d

书名: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

作者:魏风华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7-1

页数:394

内容简介:关于魏晋风度的魅力读本,轻松读懂经典《世说新语》!

这是有关魏晋时代和魏晋风度极为好看的魅力读本;这是从竹林七贤到兰亭名士,中国精神史上最具特色的一次远行。

全书以经典名著《世说新语》为线索,融汇历史背景与人物脉络,对独特的魏晋时代做了一次全面的描绘和解读,以怀古的 深情和隽永的文笔讲述魏晋名士的种种言行故事,展现他们放达不羁、珍惜自我和追求自由的风度与情怀,使那个遥远的黄金时代光彩重生,也给当下的生活带来深深的启示。

编辑推荐

作者魏风华有“中国的小泉八云”之称,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魏风华曾以《唐朝的黑夜》三部曲惊艳于历史写作圈,被誉为“创意历史”和“中国怪谈”写作的开创者、“中国的小泉八云”, 2012年又以《抗日战争的细节》荣登“新浪中国好书榜2012年度十佳人文社科好书”,其后相继推出畅销续集。

他既是历史写作者,也是小说家,这让本书既有历史学的严谨,又兼具小说的精彩和生动。

这是关于魏晋风度的魅力读本,让你轻松读懂经典《世说新语》!

本书是《绝版魏晋》的修订升级版,内容更为丰富、好看。

在这本书中,魏风华先生以《世说新语》这部极为著名的中国古代笔记经典为线索来梳理、描绘、解读魏晋时代,以个性独具、清隽俊美和斑斓动情的笔触,对魏晋历史和魏晋名士珍重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予以充分肯定,对以前屡被攻击的所谓“清谈误国”提出了富于创见性的观点,对那个“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语)的时代给予了充满激情的观照……

魏晋名士的率真旷达、超拔脱俗、爱惜个性的情怀,以及对内心和天地间自由的寻找,恰恰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缺乏的东西。这本书,在让我们轻松读懂《世说新语》的同时,也能让我们体味到当今时代所缺乏的精神。

名家说魏晋及《世说新语》

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明代学者 胡应麟

《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文学家 鲁迅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美学家 宗白华

《世说新语》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而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的智慧和品格。

——美学家 李泽厚

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

——日本诗人 大沼枕山

作者简介:魏风华,历史写作者、小说家、诗人。常往来天津、北京居住。诗歌和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花城》、《葵》等国内重要文学期刊,著有长篇小说《平安夜大冒险》、诗集《硬石镇》,并出版有畅销历史作品《唐朝的黑夜》、《抗日战争的细节》等。历史作品繁体字版由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1942年,《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第七卷第二、第三期上,连续刊载了近代学者程笃原先生的遗著《世说新语笺证》(按:今网络有电子书〔pdf版本〕,题《程炎震世说新语笺证(第一部分)》,编辑者为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委员会,发行者为国立武汉大学出版组,总发行者为四川乐山国立武汉大学,印刷者为文化印书馆印刷,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十月发行。此稿与《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颇有异文而更为详尽)。后来证明,这篇五万余字的长篇考证著作,不仅是《世说新语》研究史上难得一见的力作,也是清末民初考据学的重要成果。广受学界好评的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几乎收录了程氏笺证的绝大部分内容,足以证明这篇著述的价值和重要性。

程炎震(1886—1938),字笃原,号顿迟。安徽歙县槐塘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贡生,入民国后客居北京,屡任要职。关于程笃原先生,可以稽考的材料甚少。根据其后人撰写的家族回忆,可知一些端倪。又,《歙县志》卷七《人物志·文苑》云:

程炎震,字笃原,恒生孙,光绪壬寅副贡。生而颖异,年十三,毕诸经,即博览载籍。于四史、《通鉴》、《九章》、八线之术,六朝三唐之文,咸博稽而深究之。中岁以后,恫念时艰,更为经世有用之学。凡海西之译编,时贤之名著,于政治哲理有发明者,靡不赅涉,观其会通。入民国,累任要职,清操自厉,不名一钱。炎震长于古文辞及诗歌,凡所著作,必殚精极思,无一凡近语。所著有《自订诗橐》二卷、文若干卷。晚好《世说新语》,为之补笺,最称精核。又校《晋书》,稽其地理,业未竟而卒。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程炎震先生其人其文的研究很不充分,笔者所见,对于程氏的《世说新语笺证》,几乎还没有一篇像样的研究论文。这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今就《世说新语笺证》之体例及成就,略论其对于《世说》研究的贡献。

《世说新语笺证》篇首有《世说新语笺证略例》,其文云:

叶氏刻本《世说新语》据明人浦江周氏纷欣阁本,卷首袁褧《序》之前有刘应登一序,检惜阴轩翻周本及《四部丛刊》影印之袁本,皆无之,王世贞本则有,然不以置于袁序之前,未知叶氏何所本也。据其序云:“精划其长注,间疏其滞义。”则刘氏本对于孝标之注必有增删,而今乃与影印之明本相同,何也?

京师图书馆有清光绪间武昌崇文书局刊本,经前清国子监收藏,上有印记,又有朱笔校宋本一过,不知何人,亦别无跋识,惟末页录旧跋一通云:“康熙庚子五月,蒋子迈校本,略加是正。子迈记其后云:‘戊戌正月,得传是楼宋本校阅,淳熙十六年刊于湘中者,有江原张跋。旧为南园俞氏藏书。有耕云俞彦春识语,上黏王履约还书一帖,虽多脱误,然纸墨绝佳,未知放翁所刊原本视此何如也。并抄之使余儿知所自来。老民孟公。”凡一百十一字。此所称宋椠亦出于传是楼,则与涵芬楼所印吴春生过录沈宝砚所校之宋本相合。核其所校,亦多符同,亦有沈校未及者。兹并取之目为别。一宋本云其书眉上别有识语,今采用《文学》六十八“鬼弹”,《排调》六十一“淅米”,《轻诋》三十三“蒸食”三条写入书中,因不知名氏,题曰某氏云。

热河四库全书本今曰馆本,清湖北崇文书局刊本今曰鄂本,涵芬楼影印明嘉靖乙未袁氏嘉趣堂本今曰明本,孙毓修曰袁本有淳熙十五年戊申陆游跋,则重开放翁本也。

《铜熨斗斋随笔》卷七沈西邕曰:“黄伯思《东观馀论·跋世说新语后》曰:‘本题为《世说新书》,段成式引王敦澡豆事以证陆畅事为虚;亦云今览《世说新书》,而此本谓之《新语》不知孰更名也。涛案《太平御览》引王导、桓温、谢鲲诸条皆云’出《世说新书》,则宋初本尚作《新书》,不作《新语》。然刘义庆书,本但作《世说》,见《隋志》《艺文类聚》《北堂书钞》诸类书所引,亦但作《世说》,知《新书》《新语》皆后起之名。”

民国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程炎震识。

这段文字就其所见《世说》版本略作描述,而未详述其笺证体例及宗旨。欲了解其研究理路及成果,尚须对《笺证》做一番梳理。

程炎震笺证继承了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即重视历史考案,尤其注重校勘及考证。其笺证之初,颇有今之所谓“问题意识”。

一是考证书名。《世说》之书名到底为何,历来聚讼不已。程炎震显然认同沈涛的判断:“刘义庆书,本但作《世说》,见《隋志》《艺文类聚》《北堂书钞》诸类书所引,亦但作《世说》,知《新书》《新语》皆后起之名。”(见前引《略例》)循此路径,程氏几乎穷尽了唐宋类书中征引《世说》之情况,一般用“某书引此文作《世说》”或“称《世说》”出之,如《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条,程氏曰:“《御览》四百七十四《礼贤》引此文作《世说》。”“客有问陈季方”条:“《御览》五百十八《子门》引此作《世说》。”“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条:“《御览》四百九《交友四》引此作《世说》,多删节。”“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条:“《御览》三十三《腊》引此称《世说》。”等等,似此不下四十余例。盖程氏相信文献有征,铁案如山,追寻事实真相可以解决所有争议。

二是参校同异。主要是将不同版本,如叶德辉刻本、四库馆本、鄂本及袁氏嘉趣堂本等加以比勘,尤其注重与唐宋类书互勘,辨别异同,正本文。如《言语》88“顾长康从会稽还”条,程氏校云:“此条馆本别作一条,叶本因明袁氏嘉趣堂本,每行二十字,故致误。”同篇90“孝武将讲《孝经》”条,程氏考证云:“袁乔从桓温平蜀,寻卒。在永和中,安得至孝武宁康时乎?此必袁虎之误。上注明引袁宏,此注乃指为袁乔。数行之中,便不契勘,刘注似此,非小失也。彦升,晋书作彦叔,名字相应,则升为是。”

此外,还与《晋书》校勘。如《德行》篇“王长豫为人谨顺”条,程炎震校云:“《晋书》‘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作‘又恒为母曹氏襞敛箱箧中物’,‘登车后哭至台门’作‘自悦常所送处,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作‘其母长封作箧,不忍复开’。‘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行未’二字,明本倒,非也。”

三是训解名物。如前引《德行》篇“王长豫为人谨顺”条,程炎震笺注:“台,谓尚书省也。导时录尚书事,故云‘还台’。《通典》尚书省总谓尚书台,亦云中台。”再如《言语》篇“谢灵运好戴曲柄笠”条,程炎震释云:“古文注:曲,盖太公所作也。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太公因折盖之形而制曲盖焉。战国常以赐将帅。自汉朝乘兴用四谓为盖,有军号者赐其一也。《晋书·艺术·陈训传》云:‘周亢问训以官位。训曰:“酉年当有曲盖。”后亢果为金紫将军。’”再如《政事》篇“山公以器重朝望”条之“嬲”,程炎震广引诸书释云:“《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曰:‘足下若嬲之不置。’善注曰:‘嬲,擿娆也,音义与娆同,奴了切。’胡氏绍焕《笺证》卷二十八曰:‘按《说文》,娆,苛也。段注谓嬲乃娆之俗。’《众经音义》三引《三仓》:‘嬲娆同,乃了切,嬲娆一字。’孙氏星衍以为:‘嬲即草书嫋字之讹。本书《洞箫赋》‘忧娆娆以婆娑’,注:‘娆娆,柔弱也。’《广韵》:‘嫋,弱也。’《集韵》:‘嫋,乃了切。’是娆又作嫋,盖娆为本字,别作嫋,草书作遂误而为嬲。”又,同篇“殷浩始作扬州”条,程氏释“襥”字云:“《玉篇》:‘襥,布木切,裳削幅也。’《广韵》一屋:‘襆,博木切。同襥。’《尔雅》月:‘裳,削幅谓之襥。’《晋书·魏舒传》:‘襥被而出。’《音义》曰:‘房玉切。’《陆纳传》:‘为吴兴太守,将应诏,临发,只有襥被而已。’”

四是辩诬指谬。因为《世说》乃纂辑旧文之小说家言,雅好新奇,故不少记载难免与史实不合。有些记载以讹传讹,弄假成真,非史眼如炬者不易发现。程炎震谙熟魏晋历史,故能旁征博引,以证其失。如《世说·德行》“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条,程炎震曰:“据《华峤谱叙》,是献帝在长安时,王朗方从陶谦于徐州,不得同行也。”又如《言语》篇“钟毓、钟会”条,程氏曰:“此似谓毓、会年并十三也。考《毓传》云: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太和初,蜀相诸葛亮围祁山,明帝欲亲西征,毓上疏云云,则太和之初,年出十四矣。会为其母传,自云黄初六年生,会则十三岁,是景初元年不惟不及文帝,繇亦前卒七年矣。此语诬甚。”又如《规箴》“陈元方遭父丧”条,程氏曰:“林宗之没,乃先于太丘二十余年。范《书》、蔡《集》皆明著之,此之诬谤,可谓巨谬。”今人龚斌考证称:“据蔡邕《陈太丘碑》,太丘与中平三年(186)卒。《后汉书》六八《郭泰传》注引谢承书,谓泰以建宁二年(169)卒。则林宗之死先于太丘十七年,此条所记诚为巨谬。”(龚斌《世说新语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又《文学》42:“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程炎震笺证云:“王濛卒于永和三年,支道林以哀帝时至都,濛死久矣。高僧传亦同,并是传闻之误。下文有‘道林、许、谢共集王家’之语,盖王濛为长山令,尝至东耳。”似此,其例甚多。

对于刘注之失,程氏亦不放过。如《言语》90“孝武将讲《孝经》”条,刘注:“袁羊,乔小字也。”程氏考证云:“袁乔从桓温平蜀,寻卒。在永和中,安得至孝武宁康时乎?此必袁虎之误。上注明引袁宏,此注乃指为袁乔。数行之中,便不契勘,刘注似此,非小失也。”

不惟为《世说》及刘注指瑕,还为唐修《晋书》纠谬。《言语》69“刘真长为丹阳尹”条,程炎震考证云:“刘惔为尹,《晋书》不著何年,《德行篇》云:‘刘尹在郡,临终绵惙。’《惔传》亦云‘卒官’。《传》又记孙绰诣褚裒,言及惔流涕事。按,裒以永和五年卒,则惔不必先于裒,而简文辅政在永和二年,知惔之为尹亦在二年以后、五年以前矣。《晋书·王羲之传》叙此事于永和十一年去官之后,殊谬。”又同篇98“司马太傅斋中夜坐”条,程氏云:“《御览》卷四‘月部’引《晋书》云‘谢太傅庭中夜坐’云云,亦与今《晋书》传重异,盖以道子亦为太傅,误及为安石耳。”《方正》46“王中郎年少时”条,程氏云:“《晋书·虨传》云‘代王彪之为尚书仆射’,则在升平三、四年间,坦之年已出三十,不为少矣。《晋书·坦之传》叙此于为抚军掾之前,盖误。”又《文学》64“提婆初至”条,程氏云:“僧弥,王珉小字也。《晋书·珉传》亦取此事。然珉卒于太元十三年。至隆安之元,首尾十年矣。《高僧传》作王僧珍,盖别是一人。因珍、弥二字,草书相乱,故误仞为王珉耳。法冈,《高僧传》作法纲。”此则考兼之以校,甚精当,余嘉锡照录,盖默认其结论也。

五为补证刘注。如《言语》篇66云:“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刘孝标于此条末尾注引《语林》曰:“仲祖语真长曰:‘卿近大进。’刘曰‘卿仰看邪?’王问何意?刘曰:‘不尔,何由测天之高也。’”而于刘惔所谓“天之自高”,则未注出处。按,此语出自《庄子·田子方篇》:“老聃曰:‘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至高,地之至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程炎震签证云:“‘天之自高’,用《庄子·田子方篇》语,刘氏失注。”又如《雅量》29“桓公伏甲设馔”条,程炎震于“浩浩洪流”下加按语云:“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浩浩洪流,带我邦畿。’刘氏失注。”

程炎震亦有失误。如《世说·容止》28:“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程炎震释“凤毛”曰:

《雅量篇》“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条注引《劭、荟别传》曰:“桓温称劭为凤雏。”然则有凤毛者,犹凤雏耳。

余嘉锡笺疏云:“《金楼子》梁元帝所撰。据其所言,是南朝人通称人子才似其父者为凤毛。元帝已不能知其出处矣。《劭、荟别传》言桓温称劭为凤雏,彼自用庞士元事,与此意同而语异,不必即出于一时。虽可取以互证,然不得谓凤毛即凤雏也。若云‘大奴固自有凤雏’,则不成语矣。”按,余说是。“凤毛”比喻人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如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曾元嗣赠公诗:‘吕家三相盛天朝,流泽于今有凤毛。’”

总之,程炎震的《世说新语笺证》内容丰富,考辨精审,对《世说》学多有发明,其考证成果多为后来学者所取资,其人虽一生落寞,但其名字必将与《世说》同其不朽。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世说新语》百度网盘最新全集下载

//panbaiducom/s/1b2ewopHV_m6DswpAblqYzw

提取码:DJEG    

书名:中信国学大典:世说新语

豆瓣评分:76

作者: 陈岸峰 导读及译注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0-15

页数: 400

内容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刘义庆。全书主要记载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当时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门阀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丰富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魏晋清谈”的风貌。《世说新语》行文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保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言,也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  

陈岸峰,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文学博士,现任职于香港大学。研究范围涉及中国诗学、魏晋文学、文学史以及现当代中国小说,并旁及文学创作,倾心书法。

《世说新语》英译本

长久以来,西方没有一部《世说新语》的译本。因为这工作实在太艰巨,且不说篇

幅的浩大,语言的意义和韵味之难以确切把握,单只想想书中出现的六百二十六个人名

(还不包括刘孝标注中提到的其他数量庞大的人名)及其字号、小名、官衔(大都不止一个

),就会叫西方的研究者们望而却步。幸而近十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变化。继一九七四年法

文本《世说新语》在巴黎出版之后(译者BrunoBelpaire),一九七六年,美国汉学家,明

尼苏达大学东亚系教授马瑞(Richard BMather)的《世说新语》英译本(A New Acco

unt of Talls of theWorld)也在美国出版了。这是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

部《世说新语》英译本。这部长达七百二十六页、经历十八年之久的辛勤劳动始克完成

的巨著体现了译者深厚的汉学修养以及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学术事业的忠诚。它的

出版不仅对西方的汉学研究者是一个福音,就是对中国的文史工作者也是一个喜讯。译

者大量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中、日学者研究的成果,在对原文意义的理解和注释,史料

的搜罗和去取,注解的排比笺证以及体例的科学安排等方面都付出了艰巨的劳动。而所

有这些,对中外学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前言、正文和附录。前言部分又分自序(pre-face)、引论(

Introduction)和附志(Translator’s Note)三项,其中主要部分是长达十八页的引论

。附录则包括传略(Biographical Notices)、释名(Glossary of Terms and Of-

ficial Title)、缩写(Abbreviations)、书目(Bibliography)和索引(Index)五种。

作者在《附志》中说:“《世说新语》中并没有什么神秘到叫外国人难以理解的东

西。记载在这本书里的轶闻逸事、会话言谈乃至人物性格大部分都是只要稍加替换就可

能在任何社会发生的。因此,我在复述它们的时候尽可能做到接近原来的形式,尽管这

将导致对于英语惯用法的某种‘破格’,但我觉得这样逐字逐句地保留原文的意象和观

念较之从英文中寻找虽然接近作者‘用意’,却改变了原来意象的相应词句要好”。这

种尽量忠实于原文的作法对于那些想把《世说新语》当作《天方夜谭》一类的消闲小品

来谈的西方读者或许不太惬意,但对于严肃的学术研究者来说则显然具有很大的好处。

这个意图的贯彻在全书中随处可见,我们几乎可以不用特别举例,但为了便于暂时还不

可能阅读全书的读者起见,我还是引用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例如《伤逝篇》第十九条(这里的条目编号根据杨勇《世说新语校笺》(香港,一九

八○年版))“今腹心丧羊孚,爪牙失索元”,译者不把“腹心”、“爪牙”译作常见的

henchman,unde-rling或是trusted subordinate 之类,而是直译为:“Now for‘

belly andheart’ I’velost Yang Fu,and for‘talons andteeth’ I’ve

been deprivedof So Yüan”然后再在注解中注明“腹心”和“爪牙”二语的出处

是《诗经》,并引出原诗。按:二语孝标失注,近代笺证诸家亦未加注,类似这种该注

而未注之处还有不少,Mather 的译本补注了不少这样的地方。)

又如《言语篇》第六十二条“年在桑榆,自然至此”,译文作“Sinceour years

are at the ‘mulberry andelm’stage, it’s natural weshouldcome to

this”再在注解中说明“‘m-‘ulberry and elm’stage”即“old age”之意

。并且进一步解释“mulberry and elm’stage”何以有“old age”之意。

再如《德行篇》第十七条“王鸡骨支床”,译文作:“Wang,reducedto a skel

eton, kept to lie bed”“鸡骨”在此无法直译,译者只好稍作变通,但他没有

忘记在注解中加上一句:“Literally,‘Chickenboned’。”

当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作者还是尽可能注意了译文的明白和流畅,并没有

弄得诘屈聱牙或半通不通。这种尽量忠实于原文而又明白的晓畅的译文不仅对那些想要

领略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丰富和精妙的西方读者大有好处。就是对于懂得一些英文的中

国读者也不无裨益。《世说新语》有些地方不易理解,若取Mather的译本对照同读,可

以得到启发。

例如《贤媛篇》第二十二条,“瘐玉台常因人脚短三寸当复能作贼不”,不太好懂

。看Mather译文为:“Yü yu(按即瘐友,玉台为瘐友小字)hasa1ways been depend

ent on othersWith one leg three inches short,how could he ever

become a rebel?我们借着译者的劳动可以比较容易地弄清原文的意思,同时知道有

些标点本(例如商务印书馆“诸子集成”本,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本)把此句点作:“

庾玉台常因人脚短三寸,当复能作贼不?”没有在“因人”后面断句是不对的。

在注释上,作者不仅几乎一字不漏地保存了刘孝标的原注(刘注中的个人传记资料部

分作者则收之移到书后附录的传略里,下面还要提到),而且尽可能地吸收了近代学者的

研究成果,加以斟酌去取,间亦有自己的新见。

例如,《言语篇》第二十六条,宋本作“陆机诣王武于,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

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鼓耳。,”末句“未下

”为“末下”之误,“但”为衍文,原句应为:“有千里莼羹、末下盐鼓耳。”千里、

末下皆地名。杨勇《世说新语笺证》辨之甚详。Mather译本取杨说,将此句译为:“We

only have water-lily soup(ch-un-keng)from ThOusand-li Lake(kiangs

u),and salted legumes(yen,shih)from Mo-hsia, that’s all”并在注解

中指出“未下”系“末下”之误。

又如《方正篇》第十六条取吴士鉴说,改“刘淮”为“刘<SPS=0081>”,《言语篇

》第六十六条取程炎震说,补注“若天之自高”语出《庄子·田子方篇》,《雅量篇》

第九条取杨勇说释“<SPS=1809>故”为“斗<SPS=2042>”(意为私斗)之误等等,都是通

例。

译者吸收前人成果的同时,也注意到慎重去取。例如他在翻译时参考杨勇《世说新

语校笺》最多,因为后者堪称集大成之作,但他并不苟从,有些地方他取并存两说的审

慎态度,有的仍取旧说,个别地方则纠正了杨书的缺失,或作了一些新的补充。

如《言语篇》第三十一条记周<SPS=1869>的慨叹,宋本作:“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据《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景定建康志》二

二引《晋书·王导传》、《敦煌本残类书》新亭条等资料改为:“风景不殊,举目有江

河之异!”但“正自有山河之异”并非不通,宋本必有所承,擅改难免武断之讥。最好

是两说并存。Mather译本,正文仍据宋本,而在注解中指出其他资料作“举目有江河之

异”。

又如《文学篇》第六条:宋本作“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 杨勇《世

说新语校笺》据《北堂书钞》、《太平御览》所引古说,定为:“晏闻弼来,乃倒屣迎

之;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这当然很有道理,但其中也颇有令人为难的地方,因为所

引五段引文竟没有两处是完全相同的,结果只好由校笺者折中酌定了。对于校订古籍而

言,这样做不能不说包含着某种风险。Mather译文该条仍据宋本,未作改动,这种慎重

态度是可贵的。

《德行篇》第四十七条:“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

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

,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

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其中“大吴不免哀制”一语

颇不好懂,刘孝标注中未提及,近代笺注名家亦未加注。Mather译本该条注引《艺文类

聚》卷二十引宗躬《孝子传》曰:“吴坦之,隐之兄也,母葬,夕设九饭祭,坦之每临

一祭,辄号恸断绝,至七祭,吐血而死。”(Mather已译为英文,我这里还原为中文)这

个加注实在是十分必要的,译者用功之苦也于此可见一斑。

至于《言语篇》第五十九条记简文帝登阼,荧惑复入太微事,译者引用现代天文学

的研究成果证实当时确实发生过那样的行星运动,使读者对《世说新语》记事之可靠得

到一个坚强的例证,这更是历来注家没有办到而特别值得我们感谢的。

本书在编排方面的科学安排和附录部分的丰富周密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这给读者

和研究者带来许多便利,我以为特别值得向国内文史工作者推荐。

《世说新语》全书由一千多条轶闻逸事组成,旧本虽亦分条,但混乱纠缠的地方不

少,而注文散附正文之下,看得人头昏眼花。杨勇《世说新语校笺》将全书条目整清,

一一编号,又把正文和注文分开排印,显得井井有条,既便于阅览,更便于检索。Math

er的译本在这方面完全吸收了杨书的优点。Mather还在每段轶闻的后面括号注明该段轶

闻又见于何书,这是杨笺所没有的。例如《德行篇》第一条陈蕃礼贤事,括号中的附注

告诉我们在《后汉书》卷八十三第四页b面和《太平御览》卷四七四可以找到同一事件的

记载。虽然Mather能够这样做部分地是依靠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例如日本学者古回敬一

的《世说新语校勘表》,但这样加以编排的结果的确给我们带来莫大的便利。

书后的附录五种都是很有用的资料和工具,我想逐一加以介绍。

(一)传略(Biographical Notes)。

这个传略包括了《世说新语》正文中所出现的全部六二六人的小传。每条依次包括

下述内容:①姓名,字,小名。字和小名置括弧中,英文拼法和中文字母同时标出,如

果有异名、异字、异号则同时列出。②生卒年月。不能确知者则标出大致年代。③小传

。现存史书中有传者,则在小传前注明传见何书何页。④刘注中此人传记资料来源用缩

写标出原来的书名。⑤逐一列出此人在《世说新语》正文中所出现的章节,并用斜体数

字标明该节下之刘注有此人的传记资料。

(二)释名(Glossary)。

这部分实际上可说是一部《世说新语汉英小词典》,《世说新语》中出现的各种各

样的稍稍特别一点的词语和专有名词,包括官衔之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英文解释

(三)缩写(Abbreviations)。

这一部分是注释中所引用的或牵涉到的书名缩写,共三三七条。每条包括书名的英

文拼法,中文原名,作者姓名及年代(确知生卒年者则注明生卒年)。因为其中二八七条

是刘孝标注中所引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部分看成是刘注所引书目录。

(四)书目(Bibliography)。

这书目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A Texts of the SSHY)是《世说新语》的各种版

本,包括校笺本;第二部分(Translations)是《世说新语》的外文译本;第三部分(Spe

cial Stud-ies)是中外学者研究《世说新语》的专书和论文;第四部分(Backgrounds

tudies)是中外学者研究魏晋时代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等,与《世说

新语》的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论文。

这个目录相当完备,对《世说新语》研究者所提供的便利是不言自明

(五)索引(Index)。

包括刘注中所提到的人名(正文中出现的人名已见传略部分)、地名、书名(除已见于

缩写部分外)、文章名等等的索引,而对我们特别有用的是关于孔子、佛、道、老子、庄

子、易经、清谈、婚、丧、音乐、书法、医药等专条。例如我们要研究魏晋时代的清谈

,想从《世说新语》中寻找一些典型的例子,只要利用这个索引,按图索<SPS=1912>,

一检便得,用不着把《世说新语》从头翻到尾了。

编辑这些附录的工作是非常繁琐的,需要极大的耐心,付出巨大的劳动,即使有某

些前人的成果可资凭借(例如Mather译本的索引部分显然主要取自日本学者高桥清的《世

说新语索引》),大部分仍然得亲自动手。中国传统的学者历来轻视和忽略这项工作,实

际上是一种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现在西方的学术著作几乎没有不加上这一类附录的,

而中国的学术著作(尤其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却连一个简单的索引都不编。我很想借

此机会大声疾呼一下:我们实在应当在这方面来一个改革。

不可避免的,Mather的译本也存在某些缺点,这主要表现在译文的准确性上,其中

一部分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有偏差,一部分是前人已解决过的问题而译者没有注意到或

者已注意到而没有采纳,也有个别的地方是从人而误的。下面分别举几个例子,跟译者

Mather教授商榷。

《德行篇》第四十条:“殷仲堪阮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

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

,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值水俭”Mather译为“he encount-ered a shortage of food due toflood

”今按“水俭”当是旱灾而非水灾。“俭”由俭啬之意转为短缺之意。译文中“flood”

应改为“drought”。“受任方州”Mather译为:“I have acceptedoffice in th

e present province”按译者把“方州”理解为“本州”是不对的,后汉以来称刺史

曰方伯(古称诸侯之长),因而称刺史所辖之地曰方州。“受任方州”应译为:“I hav

eaccepted office as the governor ofthe province”“今吾处之不易”Ma-

ther译为“At present the situationin which we are living in not ea

sy”按从上下文看,这里的“不易”是“不改变”,不是“不容易”,全句的意思是说

“现在我虽然当了刺史也不改变我的本色。”“尔曹其存之!”Mather译为“You all

should pre-serue this principle!”按“存”在这里的意思是默念,不是“保

存”的“存”,《惑溺篇》第五条“内怀存想”可证。

《雅量篇》第十五条:“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

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著背后,倾身障之,意

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展,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于

是胜负始分。”“同是一累”Mather译为“Both were continually tired outby

their labors”今按这里的“累”是“拖累”“累赘”的累,不是“疲累”的“累”

。古人所谓“盛德之累”就是这个“累”,实际上是“缺失”、“短处”的婉转说法。

因此“同是一累”应译为:“Both their hobbies are burdensto them”“因叹

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Mather译为:“His gueston this occasion si

ghed and said,‘Inever knew how many pairs ofclogs one would wear

in one life-time’”今按从上下文看来,“未知,生当著几量屐?”应是阮孚

的话,而不是客人的话。祖约好财,而料理时惟恐有人看见,可见他的身心已为钱所役

,所以好财对祖约而言,确是一累;反之,阮孚虽好屐,但并未役于屐,客人来时,他

神色自若,且能慢条斯理地发出哲理性的感叹。祖阮高下,便从这里看出,若把那句感

叹划归客人,就未免令人不得要领了。

《自新篇》第一条下半:“(周处)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嗟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

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欲自

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句Mather译为:“I’v wanted to reformmy wa

ys,but the years have al- ready salpped by,and till now I’vene

ver accomplished it”今按周处原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想改,但又怕年已老大,将来

不会有什么结果。译文的意思则是说早就想改,但时间过了很久,至今尚无成效。又“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Mather译为:“what’smore,even though

peoplearedistressed that your ambitionhasnever been established, why

,indeed,should you worry that yourgood reputation won’t becomeknow

n?”按这里“人”是泛指,不是与“周处”相对而言,所以全句应译为:“what’s

more,one should be distre-ssed that his ambition has not yetbeen

estabIished; why should oneneed to worry that his good repu-tati

on won’t become known?”

《言语篇》第十条:“刘公干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

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刘孝标注:“按诸书咸云桢被刑魏武之世

,建安二十年病亡,后七年文帝乃即位;而谓桢得罪黄初之时,谬矣。”Mather于此段

译文后用括号注出:(If“EmPeror Wu-Ts’ao-Ts’ao” Ts’sois substituted

for“Em-Peror Wen”int he text the anachr-onism could be avoided

)也就是说,Mather认为刘孝标的按语是对的,并暗示正文中“文帝”可能是“武帝”之

误,今按《世说》正文不误,刘孝标错了,刘桢答语中的“陛下”是对曹丕称呼其父曹

操,并不指曹丕本人。刘盼遂《世说新语笺证》指出:“按正文陛下,盖指魏武,汉晋

之间,通以陛下为人臣私言君上之词。史记田儋传》:“田横谓其客曰:‘陛下所以欲

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淮阴侯列传》:“淮阴侯谓陈<S

PS=1637>曰:‘公,陛下之信幸臣也。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

”皆其证。公干正谓魏武网目不<SPS=1149>,自与文帝无与;孝标于陛下之称未<SPS=0

406>,认为公干之斥魏文,因匡临川之谬,失之。”这是很对的,事实上,按情理推之

,曹操既然亲自将刘桢判罪,当然,不会再在事后当面去问他:“你为什么不小心遵守

法律?”刘桢更不至于胆子大到当面说曹操法网太密。只有作为第三者,而又是刘桢好

友的曹丕(虽然文中称他为文帝,其实他那时还没作皇帝)才可能这样发问,而刘桢也敢

斗胆发两句牢骚了。不知译者未见刘笺此说(按杨笺已引)还是见而未从。又刘孝标注中

“建安二十年”为“建安二十二年”之误,“后七年”为“后四年”之误,盖刘桢死于

公元217年,而曹丕于公元221年即位也。此点杨勇《世说新语校笺》已经指出,而译者

未采。

《德行篇》第七条:“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

所<SPS=1838>,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

与无也!’”细玩文意,季方是把自己比作桂树,而把父亲比作泰山,以桂树之微,焉

知泰山之高,所以我不知父亲有功德与无也,但“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一句则

直把“家君”比作“桂树”,Mather 照原文译为:“My father islive a cassi

a tree growingon theslopes of MtT’ai”这样一来,下面就不可理解了。今

按王叔岷《世说新语补正》指出曾<SPS=0400>《类说》引此句作“纪于家君犹桂树生泰

山之阿”,《类说》为摘抄,错误正多,当然不能据此校勘,即如此句中“纪”为元方

之名,季方名湛,前后也不一,但《类说》所引此句却给我们一个启发,想来原文应当

是“吾于家君犹桂树生泰山之阿。”曾<SPS=0400>引时以名代“吾”,而误作“纪”。

这样全段意思就豁然贯通了。因此译文当作:“In Comparion withmy father,I

an like a cassia treegrowing on the slopes of MtT’ai”

此外,还有几处抄写上的错误,例如《简傲篇》中文标题误作“轻诋”,而《轻诋

篇》又误作“简傲”;附录P674中“Táng-Shih hsu唐诗序,by Maocháng毛苌”

,“唐诗”显系“毛诗”之误等等,也是应当于再版时改正的。

最后,附录中如果能再补上一个《世说新语》家族谱,把《世说新语》所牵涉到的

几个大族的世系简要标明,对于读者理解《世说新语》的社会背景和魏晋时代的门阀政

治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工作宋代的汪藻已经做了,现在只须重新核订一遍并以科学

的方式标示出来即可,想来是不会太费事的。

--

1 新世说 文言文翻译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①。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死后谥为文王。

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坐席: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

痛饮放纵,不改常态。(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

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

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

参看《任诞》第4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

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平常一样。有人问阮籍为什么这样做,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荣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荣这个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释①钟士季:即钟会,因访问嵇康受到冷遇,怀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嵇康终于被杀害。 ②排:风箱。

译文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

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4)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①。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②。

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注释①“每一”句:《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②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扬州刺史。

延:迎接;邀请。凤:繁体字作“凤”,是由凡、鸟两个字组成的。

“凡鸟”比喻平凡的人物。按:吕安轻视权贵,看不起嵇喜这种凡俗之士,所以用这个字来表示轻蔑。

译文嵇康和吕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对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动身前去相会。后来有一次,吕安到来,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来邀请他进去,吕安不肯,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

嵇喜没有醒悟过来,还因此感到高兴。所以写个凤字,是因为它分开来就成了凡鸟。

(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①。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②;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③?”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注释①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吴人,吴亡后入晋。参看《言语》第26则注①。

张公:张华。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陆机兄弟推重。

刘道真:参看《德行》第22则。②“陆既往”句:刘道真在居丧期间仍嗜酒,这是不守礼法的表现。

在魏晋,并不认为这是简馒、放诞的举动,可是从吴地世家大族出来的陆氏兄弟仍不能赞同这种风气。 ③东吴:三国时的吴国,世称东吴;吴地也称东吴。

壶卢:同“葫芦”。译文陆士衡初到京都洛阳,征求张华的意见,看看应该去拜访谁,张华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刘道真。

陆氏兄弟前去拜访时,刘道真还在守孝,生性喜欢喝酒;行过见面礼,并没有谈别的话,只是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带来种子没有?”陆家兄弟俩特别失望,于是后悔去这一趟。 (6)王平子出为荆州,王太尉及时贤送者倾路①。

时庭中有大树,上有鹊巢。平子脱衣中,径上树取鹊子,凉衣拘阂树枝,便复脱去②。

得鹊子,还下弄,神色自若,旁若无人。 注释①王平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

一生放荡不羁,日夜纵酒,穷欢极乐。倾路:指满路,比喻全部出动。

②凉衣:汗衫;内衣。拘阂:挂着;钩着。

译文王平子要外调任荆州刺史,太尉王衍和当代名流全都来送行。当时院子里有棵大树,树上有个喜鹊窝。

王平子脱去上衣和头巾,干脆爬上树去掏小喜鹊,汗衫挂住树枝,就再脱掉。掏到了小鹊,又下树来继续玩弄,神态自若,旁若无人。

(7)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①。见卞令,肃然改容,云:“彼是礼法人。”

注释①高坐:和尚名,参看《言语)第39则注①。但卧:仰卧。

译文高坐和尚在丞相王导家做客,常常是仰卧在王导身旁。见到尚书令卞壼,就神态恭敬端庄,说道:“他是讲究礼法的人。”

(8)桓宣武作徐州,时谢奕为晋陵,先粗经虚怀,而乃无异常①。及桓迁荆州,将西之间,意气甚笃,奕弗之疑。

唯谢虎子妇王悟其旨②,每曰:“桓荆。

2 文言文 新世说

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歇了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又骂又打,叫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这弄得汤敦甫很是尴尬。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这才害怕起来,磕着头求饶。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借我贯钱就行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就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怕指挥去找老翁的麻烦),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出发。

3 《新世说》汤郭甫善待卖菜翁文言文翻译

翻译: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 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 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 在地上。

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 且殴打他,叫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 问:“值多少钱?我赔你。”

老翁要一贯 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 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 说:“要赔就在这儿赔。”

弄得汤敦甫很 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 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 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

老翁开始 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汤敦甫对 指挥说:“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 了。”

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 走了。

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 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

4 文言文《世说新语·政事》翻译

个方圆七十里的园囿,人们可以到那里去打柴、打猎译文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有个小吏偷了池塘中的鱼,主簿要追查这件事王安期说:“周文王的猎场,是和百姓共同使用的池塘中的几条鱼又有什么值得吝惜的呢!”(10)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①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宁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②”使吏送令归家注释①录:拘捕犯夜:触犯夜行禁令按:《晋律》禁止夜间通行②宁越:人名,这里指读书人《吕氏春秋》载,有人告诉宁越,要学习三十年才能学有所成,宁越说,我不休息,刻苦学习十五年就行十五年后,便成为周威公的老师致理:致治,招致太平;获得政绩“理”当作“治”,大概是唐代避唐高宗李治的讳而改动的译文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一次,差役抓了一个犯宵禁的人来王安期审问他:“从哪里来的?”那个人回答说:“从老师家学完功课回来,没想到时间太晚了”王安期听后说:“处分一个读书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获得治绩的根本办法”便派差役送他出去,叫他回家(11)成帝在石头,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①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欲有之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②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有之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不可违,并斩二人③注释①“成帝”句: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历阳内史苏峻起兵反帝室,咸和三年攻陷建康,并把晋成帝迁到石头城不久苏峻败死,其弟苏逸立为主咸和四年正月,侍卫着成帝的钟雅、刘超二人密谋把成帝救出,被发觉,苏逸便派部将任让领兵入宫杀了钟、刘二月苏逸败死②许柳:苏峻起兵反晋时,豫州刺史祖约派许柳率兵与苏峻会合苏峻攻陷建康后,任许柳为丹阳尹失败后,许柳被杀③少主:指晋成帝司马衍按:成帝即位时,年仅四岁,到这时也只七八岁译文晋成帝被迁到石头城,叛军任让在成帝面前要杀侍中钟雅和右卫将军刘超成帝哭着说:“把侍中还给我!”任让不听命令,终于斩了刘超和钟雅等到叛乱平定以后,陶侃因为和任让有老交情,就想赦兔他另外叛军许柳有个儿子叫思妣,很有才德,大臣们也想保全他可是要想保全思妣,就不得不为陶侃保全任让,于是就想两个人一起赦罪当把处理办法上奏成帝时,成帝说:“任让是杀我侍中的人,不能赦罪!”大臣们认为不能违抗成帝命令,就把两人都杀了(12)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①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②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闍,兰闍,!”③群胡同笑,四坐并欢注释①沾接:款待说色:悦色②胡人:此指胡憎,即外国和尚洽:指沾光,受到款待③弹指:搓手指出声在佛经中也用来表示欢喜、许诺等意思兰闍(shé):可能是梵语的音译,对它的同义有不同解释,解为褒誉之辞,寂静处,宣讲佛法的法师,请高兴些吧,尊美他人的敬称,等等译文丞相玉导出任扬州刺史,几百名来道贺的宾客都得到了款待,人人都很高兴只有临海郡一位任姓客人和几位外国和尚还没有接谈过王导便找机会转身走过任氏身边,对他说:“您出来了,临海就不再有人才了”任氏听了,非常高兴王导于是又走过胡僧面前,弹着手指说:“兰闍,兰闍!”胡僧们都笑了,四周的人都很高兴(13)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①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陆曰:“公长民短②,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注释①陆太尉:陆玩,字上瑶,吴郡吴人,曾任尚书左仆射、司空,赠太尉在他任尚书午仆射时,王导为司徒、录尚书事,总揽朝政,所以他遇字要去请示王导②公长民短:您名位尊贵我名位卑微按:王导兼任扬州刺史,陆玩是扬州吴郡人,所以谦称为“民”译文太尉陆玩到丞相王导那里去请示,商量好了的事情,过后常常改变主意王导奇怪他怎么这样后来拿这事间陆玩,陆玩回答说:“公名高位尊,民职卑微,临时不知该说什么,过后觉得那样做不行罢了”(14)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庚公①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注释①庾公:庾亮参《德行》31 则注①公元322 年晋明帝嗣位,王导参辅朝政公元325 年晋成帝立,王导和庚亮参辅朝政这一则所叙之事大概就发生在此后几年内译文一年夏天,丞相王导曾经到石头城探望庚亮庾亮正在处理公事,王导说:“天气热,可以稍为简略一些”庾亮说:“如果您留下些公事不办,天下人也未必认为妥当!”(15)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篆诺之①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②”注释①“丞相”句:王导辅佐晋元帝、明帝、成帝三世,为政宽和得众,事从简易,晚年更是如此封篆,文书,指奏章、公文、簿籍等诺,画诺,签字②愦愦:糊涂;昏乱译文王导到了晚年,几乎不再处理政事,只是在文件上签字同意自己感叹他说:“人家说我老糊涂,后。

5 《新世说》食而去稗 原文及翻译

白话释义: 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

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且殴打他,叫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

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

弄得汤敦甫很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

老翁开始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了。”

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走了。

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 原文: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本文出自清·易宗夔所写的《新世说》。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易宗夔,原名易鼐,戊戌变法后改名易宗夔,字蔚儒,又字味腴。湘潭人。

易宗夔生于同治十三年。早年与谭嗣同等创立南学会。

戊戌变法期间,任《湘学报》史学编辑。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于日本东京法政学堂,未几返国。

1909冬,被选为资政院议员。1912年任法典编纂会纂修。

民国成立后,任中国国民党政事部干事。 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旋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

国会解散(1914)后,携眷回湘,经营实业。1916年,第一次恢复国会时,仍任众议院议员。

1922年,第二次恢复国会时,再任众议院议员。1923年3月,任北京 国务院法制局局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宗夔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

这实际上是易宗夔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易宗夔“固求解仆射乃许之”。

易宗夔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易宗夔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

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新世说》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6 文言文世说新语郗超翻译

原文郗超与谢玄不善①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③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④必济⑤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⑥,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⑦必能立勋”元功⑧既举⑨人咸⑩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注释①善:和,和睦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典故出自楚庄王“问鼎中原”③狼:像狼一般,名词活用作状语,下文“虎”同此用法④是:这个人,指谢玄⑤济:有益⑥履屐之间:原指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⑦容:或许⑧元功:首功,大功⑨既举:立大功后既,已经举,成,实现⑩咸:都译文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 事,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7 《新世说排调 》中关于左季高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网上搜的。给你参考: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饭后,也总喜欢捧着自己的肚皮说:“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有一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苏东坡当年的口吻声气问周围的人:“你们可知道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这问题一出,可就热闹了,有说满腹文章的,有说满腹经纶的,有说腹藏十万甲兵的,有说腹中包罗万象的,总之,都是惟恐马屁拍得不够响。可不知怎的,左宗棠这回却拗着劲,对那些恭维的话无动于衷,脑袋瓜摇了又摇。帐下有位小营官在家乡原是个放牛伢子,他凭着朴素的直觉,大声说:“将军的肚子里,装的都是马绊筋。”左宗棠一拍案桌,跳起身来,夸赞他讲得太对了。这小鬼就凭一句正点的话,连升三级,可谓鸿运当头。湖南土话称牛吃的青草为“马绊筋”。左宗棠生于古历壬申年,属猴,但他最喜欢的却是牛,喜欢牛能负重行远,为此他不惜诡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这话可不是说着好玩的,他在自家后花园里,专门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一个,样子酷似牛郎和织女,此外,还雕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石牛,置于一旁。 :易宗夔《新世说》卷七《排调篇》云:

左季高体胖腹大,尝于饭后茶馀自捧其腹曰:“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一日,顾左右曰:“汝等知我腹中所贮何物乎?”或曰:“满腹文章”,或曰:“满腹经纶”,或曰:“腹中有十万甲兵”,或曰:“腹中包罗万象”。左皆曰:“否!否!”忽有小校出而大声曰:“将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