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什么是温病?
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
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解表法 具有疏泄腠理、驱邪外出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初起,病邪在卫。解表法有多种,其中辛凉解表,适用于风温初起,邪袭肺卫之证;宣表化湿,适用于湿温初起,湿热之邪郁表之证;疏表润燥,适用于秋燥初起,燥热伤肺之证。
清气法 具有清泄气分邪热的作用,适用于温邪燔灼气分。其中轻清宣气,适用于温邪初入气分,气机不畅,热郁胸膈,热势不甚之证;辛寒清气,适用于阳明热盛之证;清热泄火,适用于气分蕴热不透,郁久化火之证。
化湿法 具有宣通气机、和中利水的作用,适用于湿热病。其中宣气化湿,适用于湿温初起,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湿热又郁遏于肌表之证;燥湿清热,适用于中焦湿热互结之证;分利湿邪,适用于湿热郁阻下焦之证。
通下法 具有通腑泄热、荡积通瘀的作用,适用于热结胃肠、湿热结滞及血蓄下焦等证。其中通腑泄热,适用于热传阳明,燥屎结于肠腑的腑实证;导滞通便,适用于湿热积滞,胶结于胃肠之证;通瘀破结,适用于胃肠或下焦蓄血之证。
开窍法 具有促使神志清醒的作用,适用于温邪入心包或痰浊蒙闭心包。
熄风法 具有平肝熄风、镇痉的作用,适用于温热内燔,肝风动越。
清营凉血法 具有清营泄热、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温邪入于营血。
滋阴法 具有生津养液、滋补真阴的作用,适用于温病中后期阴液耗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温病 41 症状 42 分类 43 治疗 5 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温病 51 关于伤寒 6 春季发生的热性病·温病 61 关于伏气温病 611 症状 612 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温病的穴位 2 治疗温病的方剂 3 治疗温病的中成药 4 温病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温病 1 拼音
wēn bìng
2 英文参考warm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arm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温病:1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2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3春季发生的热性病。
4 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温病温病(warm disease[1][2])为病名[3]。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简称“温”[3]。后世泛称“温热病”[3]。是指感受温热之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统称[4][2]。
41 症状
温病具有起病急,热势甚,传变快,易于伤津化燥伤津的特点,后期尤多阴枯液涸[3]。症见身热、头痛、呕吐等,但《经》多以“病温”为名。如《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阴阳交,……”
42 分类因发病季节、四时之气、流行特点的不同,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秋温、春温、温疟、秋燥、伏气温病、晚发等区别[3]。
43 治疗温病的治疗,一般按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理论,选用解表、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息风、滋阴、回阳固脱等法[3]。
5 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温病温病为病名[3]。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简称“温”[3]。是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3]。《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51 关于伤寒伤寒为病名[5]。泛指外感热性病[5]。《黄帝内经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故张仲景《伤寒论》以伤寒命名,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5]。《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6 春季发生的热性病·温病温病为病名[3]。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简称“温”[3]。指春季发生的热性病[3]。《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此说成为后世医家“伏气温病”的理论根据[3]。
61 关于伏气温病伏气温病为病证名[6]。指感受外邪后,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热,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6]。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6]。伏气源出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一语[6]。《温热经纬》卷二有《仲景伏气温病篇》[6]。
611 症状临床特征为病发即内热较重,或有显著化燥灼阴的气分或血分征象[6]。症见脉细数或沉数而躁,苔厚腻,或舌赤无苔,溺赤,口渴,发热等[6]。
612 治疗治疗以清里热为主,又当密切顾及津液[6]。
7一、温病学的意义
1、科学对待:应以科学的态度从事研究,使其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2、科学分析:至于对历代医家不同见解,应了解各时期的医学特点,以及当时客观情况和社会背景加以分析,而不能割断历史对待问题,也不应局限于一家一派的范围之内。
3、掌握三基:系统掌握温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内容,明确概念,搞清原理。
4、重点学习:重点掌握温病学的各种病证特点及不同的证治规律。
5、融会贯通: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和比较,以求融会贯通。
6、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临床。
二、温病学意义:
由于温病学提示了温病的本质,并有效地防治温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因而它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温病是急性外感热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因此,认识和防治温病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长期以来,温病学一直有效地指导着温病的临床治疗。此外,温病学的基本理论对内、外、妇、儿及五官等学科的某些疾病,也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因此温病学是学习中医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扩展资料:
温病学学科简介:
就现行的温病学教材来说,它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总论、各论、附篇。总论部分是认识和处理温病的理论基础,属基本理论;各论部分是阐述四时温病的概念源流、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及各类温病的主要证治和临床运用指导,为总论内容的具体应用。
总论和各论互相交织,共同构成温病学说的完整体系;附篇名著选为明清温病学家叶天士、薛生白和吴鞠通的代表医著,对深入了解温病学理论有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中国自古就知道菊花能保护眼睛的健康,除了涂抹眼睛可消除浮肿之外,平常就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消除眼睛疲劳,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
菊花的种类很多,一般的人会选择花朵白晰,且大朵的菊花。其实又小又丑且颜色泛黄的菊花反而是上选。菊花茶其实是不加茶叶,只将干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来喝就可以,冬天热饮,夏天冰饮都是很好的饮料。
菊花的药理作用
菊花为常用中药 ,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根据其产地 ,生境及加工方法不同 ,又分为杭菊、亳菊、祁菊、贡菊、滁菊、怀菊、济菊、黄菊八大主流商品。国内外对菊花的分类、鉴定、化学、药理、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现就国内外菊花药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
1 对冠脉的作用
浙江医科大学研究菊花制剂具有明显增加离体兔心、在体狗心冠脉流量的作用 ,可使由刺激脑中枢引起的缺血性心电图ST段压低的状况得到改善 ,提高小白鼠对减压缺氧的耐受性。杨学远等发现杭白菊制剂的酚性部分可以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并对家兔的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毒性作用。菊花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实验性冠脉粥样硬化或供血不足的实验动物 ,能增加血流量和营养性血流量 ,还有加强心肌收缩和增加耗氧量的作用。
2 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菊花水煎剂能抑制大鼠肝微粒体中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HMGR)的活力 ,激活胆固醇 7-2 -羟化酶 ,从而起到加速胆固醇代谢的作用。胡春等研究菊花提取物对大鼠血清胆固醇的升高有明显改善作用 ,对于正常的基础饲料组大鼠 ,菊花提取物能保持血清总胆固醇基本不变 ,而提高有保护作用的HDL浓度 ,降低有危害作用的LDL浓度 ,在高脂膳食情况下具有抑制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的作用。这对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疾病无疑是有益的。
3 抗菌作用
杭菊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完全有抑制作用。并对金卜及 β-溶血性链球菌有抗菌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呈若干抑制作用。菊花水浸剂 (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肥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好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 抗病毒作用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药理室对菊花八大主流商品进行了抗甲型流感病毒试验 ,结果表明各种菊花均有一定抗病毒作用 ,以亳菊、怀菊作用最好。国外研究发现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与空白组对照 ,空斑形成率减少50%。另外菊花还具有抗艾滋病作用,它能抑制ZV递转录酶和HLV复制的活性 ,从其中分离得到的金合欢素-7-0-B-D-0比喃半乳糖甙是抗HZV的新活性成分,且毒性相当低。
5 抗炎作用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对菊花八大主流商品提取物进行小鼠抗炎作用比较 ,发现济菊、滁菊、杭菊、贡菊、川菊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而怀菊、亳菊、祁菊、黄菊有弱的抗炎作用或不明显。菊花提取物能影响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 ,从而具有抗炎作用。
6 解热作用
菊花浸膏灌胃 ,对人工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
7 抗诱变作用
菊花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PCE微核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平板掺入法试验也证实菊花对由2-氨基芴诱发的TA98或TA100菌株的回复突变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8 抗衰老作用
菊花能明显延长家蚕的寿命,可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降低。菊花提取物可以提高小鼠心脑耐缺氧能力 ,延长生存时间。杭白菊还有清除O(2)自由基的能力。胡春等研究菊花提取物对生物膜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发现菊花提取物可以进入细胞膜的甘油酯后而起保护作用 ,这一发现表明菊花有希望有新兴的功能性食品 ,特别是抗衰老食品中发挥作用。
9 抗肿瘤作用
从菊花中分离出来的蒲公英赛炮型3-羟基三萜类对由12-0-十四酰大戟二萜醇-13-酯(TPA)引起的小鼠皮肤肿瘤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金银花
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并用渣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配伍,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用治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配伍,如清肠饮(《辨证录》);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脓。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如银翘散(《温病条辨》);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配伍水牛角、生地、黄连等药,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与香薷、厚朴、连翘同用,又可治疗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如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3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单用浓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本文2023-08-05 14:13: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