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的好处很多
相信很多人都有泡脚保健的习惯,女性还可以泡脚减肥,泡脚的好处很多,泡脚药方也很多,但是你知道泡脚的最佳时间吗泡脚也需要对症泡才是最正确的养生保健吗
冬天由于寒冷的刺激,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发生障碍,易诱发多种疾病。热水泡脚则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今天我介绍一下泡脚的相关养生知识。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鼻、耳、乳是人体三个方面的根本,而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因此双脚对于人体来说格外重要。
1、脚养生的科学依据来自以下四大原理:
(1)全息原理: 生物全息理论指出:在人体的双足都客观存在着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区域,即反射区。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就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自我保健的目的。双足有62个基本反射区,像人体的一个缩影,它时时刻刻关注着人体各部的健康情况。经常性地通过中草药足浴来刺激反射区,能提高药物的吸收,加快药物的输布,在反射区刺激感应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下,促使全身血液的通畅、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脏腑器官的病理变化,提高肌体的免疫力。
(2)经络原理: 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所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既足部是三条阴经的起点,三条阳经的终点,足部六条经脉的井、荥、俞、原等穴位均位于足部。在这些经脉上双足部共有66个穴位,这些穴位对各种刺激都非常敏感,穴位又与全身各脏腑器官密切相连,通过中草药足浴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温煦脏腑的作用,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效果。
(3)循环原理: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下肢体由于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不是很好,而内脏器的血液循环多是细小的血管,因此血液的回流就更不好。采用中草药足浴时,一方面由于温热效应、药物作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使下肢及内脏中的血液也加入到体循环中来,使人体中毒素及废物通过新陈代谢的作用排出体外。另一方面足部的毛细血管及末梢神经都非常丰富,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扩张足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强神经敏感程度促使药物离子的进入,使药性能快速地通过经络传导有效的输布全身,再结合足部反射区的刺激效应,共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4)物理原理: 在中草药足浴过程中,通过热能作用、水压作用、药物离子运动等物理因子共同作用,刺激足部,以激发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促进机体产生抵抗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或减少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达到调节脏腑代谢和防病治病的功效。同时在生物负离子能量作用下,使脑垂体的神经细胞、脑腺和淋巴细胞至最大限度地被激活,进而提高抗体物质对病菌、病毒的鉴别和杀灭功能,促进体内毒素随汗腺、泌尿系统等排泄器官排除体外。
2、泡脚也并非人人合适
人们常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可见冬天泡脚,更让人泡去户外的寒冷和一天的疲劳。
然而,泡脚虽好,但并不是人人适应,也需对症下药。总体来说,老人、高血压患者以及体弱多病者不宜以较高水温泡脚太久。因为泡脚太久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
除此外,儿童也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保护。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洗脚,足底的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不要经常用过热水给儿童洗脚,更不能用热水长时间洗脚。
其余的成年人一般来说都可以通过泡脚达到养生的目的。
3、入睡前泡脚效果最佳
泡脚要注意容器的选择、时间的把握、泡脚的方式以及药水的挑选等。具体来说:
1、容器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按摩泡脚器,但是一个比较深的木桶,深度以能达到小腿肌肉处为佳。选择木盆泡脚有两个好处,一是木盆不像塑料盆和铁盆一样散热快,相对散热慢,比较容易保温;二是木盆亲近自然,对人体而言十分有益处。
2、水温的控制: 最佳的泡脚水是“热而不烫,温度以50摄氏度以内为宜。在泡的同时若感觉水凉了就要及时添加热水,最好保持恒温状态。
3、时长的掌握: 泡脚虽好,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应该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额头微微出汗即代表泡脚已达到最佳疗效状态,切忌泡到大汗淋漓,这样一来反而伤阴。每次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泡脚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及泡脚后自己的切身感受来逐渐调整。
4、何时泡脚: 进食状态、太饱或是过饥饿的时候都不宜泡脚,因为泡脚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另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供给。那何时为最佳泡脚时间呢俗话说“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睡前洗脚,胜吃补药。因此,最佳时间为入睡前,一来暖身,二来利于睡眠。
5、泡脚后按摩效果更佳: 泡脚后最好能及时对脚底部进行按摩。因为脚底有多达60个穴位。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用双手揉搓双脚底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祁秀兰还特别强调,每个脚趾缝一定要按摩,因为这些部位是平时根本无法活动到的。
6、选择中药泡脚: 中药泡脚时,一定先将药材放在锅中煮沸再晾凉至50度以下倒入木盆中使用,要不然药效便不能完全发挥。为节约使用,每次煮沸的中药在冬季可以连用两天。再者,内服药均可以外用,除非是特别刺激皮肤的药品则要注意。
对症下药泡脚有方
泡脚保健,可以通过不同的症状来“下药,以此达到更好的效果。
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是最为方便的一种方式,无论你是在家中还是在外出差都可以选择。直接泡热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环,通气血,泡至微微出汗之时还可以达到排毒的功效,同时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
醋水泡脚: 将米醋或是陈醋(50-100克)直接倒入适宜温度的洗脚水中即可,具体使用量要根据水的多少以及盆的大小来做调整。醋水泡脚可以杀灭细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脚气;可以缓解疲劳;滋润皮肤,软化角质,去除死皮,增强皮肤弹性。
生姜泡脚: 一种方法就是切几片生姜放在盆里,然后倒入温热的水;另一种是可以将生姜放在锅里煮沸,然后晾凉至50摄氏度以下然后再开始泡脚。生姜泡脚可以促进末梢神经血管循环,散寒止痛,尤其对痛经、关节痛会有一定的改善,此外还可以改善风湿关节疼痛。在风寒感冒初期也可以泡泡脚,出出汗来排毒。但是风热性感冒就不宜。
五味子泡脚: 睡眠不好的人群可以选择五味子、夜交藤、郁金、石菖蒲这几味中药泡脚。能够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改善睡眠。
参芪泡脚: 体质较弱,易疲乏并四肢冰凉的人群可以选择党参、黄芪、茯苓、当归泡脚,以达到补气养血、改善疲劳之功效。
艾叶泡脚:艾叶价钱相对较低,但却是一味很实用的中药。用量为50到100克。艾叶加生姜可以治风寒感冒;艾叶加生姜加红花则可以对女性痛经、风湿性关节炎、寒性腰腿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若再加上一味鸡血藤则对静脉曲张的人群,尤其是久站的理发师、老师有很好的效果,能够缓解手脚麻木和淤血。
用新鲜的马齿苋熬水泡脚。
将新鲜马齿苋清洗干净,去除黄叶和老茎。将马齿苋放入清水中,煮开之后再煮5到10分钟左右。将马齿苋拿出来,兑入适量凉水,将脚放下去浸泡20分钟左右。
马齿苋是佳蔬良药兼俱一身的野菜,早在南朝梁代《本草经集注》中即有记载。《滇南本草》称其能“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杀虫,疗疮红肿疼痛。”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利水通淋、抗菌杀虫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马齿苋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扩展资料:
马齿苋性喜高湿,耐旱、耐涝,具向阳性,适宜在各种田地和坡地栽培,以中性和弱酸性土壤较好。其发芽温度为18℃,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当温度超过20℃时,可分期播种,陆续上市。保护地栽培可进行周年生产。
中国南北各地均产。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人民网-药食俱佳:马齿苋(养生百科)
-马齿苋
1、风湿疼痛的泡脚药方: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
2、肾虚的泡脚药方: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芡实。
3、睡眠不好的泡脚药方:五味子、川芎、石菖蒲、香附、夜交藤、郁金、茯苓、柴胡。
4、脚气的药方: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石菖蒲、蒲公英。
5、气虚足浴配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6、血虚足浴配方:当归20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川断15克,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7、感冒或感冒头痛配方: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克左右,50-70克生姜。泡脚时,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凉时可续加热水2-3次,可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温时及时擦干脚部盖上被子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就好了。
8、咳嗽配方:黄麻10克、胡椒40粒、老姜30克、生白矾30克
9、高血压病配方:罗布麻叶15克、杜仲6克、牡蛎15克、夜交藤10克、吴茱萸10克,或桑叶、桑枝、茺蔚子各15g,或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用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成1000毫升,去渣后混入足浴盆,睡觉前浸泡双足30-40分钟。
10、痛经配方: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上药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气熏双脚,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浸泡15-
20分钟,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剂药重复使用两天。于经前 3天左右开始用药,连用3- 5剂 ,连续用3个月经周期。
11、也可小茴香200g单煎泡脚,每日一次。
12、用热水泡脚对人体有许多好处,可是中药不仅可以用来泡脚,还可以用来泡酒喝,可以增加免疫力、活血化瘀。可见血虚、感冒、痛经一类的病症都是可以通过中药来缓解的。不过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不能随便使用搭配。
本文2023-08-05 14:15: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