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帝国的曙光——夏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古老帝国的曙光——夏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1张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制度与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夏朝时出现了国家机构的雏形,以奴隶的劳动作为王国发展的基础,同时贵族阶层制定了古老的税赋体制“贡法制”,来加强对奴隶阶级的控制和剥削。除此之外,夏朝人还发明了青铜锻造技术,并在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一,最早国家机构的建立

首先我们要知道,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财富差距进一步加剧,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贵族逐渐演变为奴隶主,作为新兴的统治阶层;其他很大一部分劳动者便作为奴隶,其人身皆属于奴隶主。夏朝的国家机构中,国王之下有“百吏”,包括掌政教的羲氏、掌农业的和氏、掌畜牧的牧正、掌膳食的庖正、掌车服的车正、掌军事的六卿等。为稳固统治,夏朝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并修筑了早期的监狱。

二,奴隶的劳作

广大奴隶的艰苦劳作是支撑夏王朝的基石。奴隶主指挥奴隶集体劳作,实行“贡法制”。夏朝的土地归国家所有,每户的奴隶领用公田五十亩,上交五亩的产量作为贡赋,即“什税一”。根据史料记载,农业在夏朝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的主要农具为石器和木器,包括石铲、石刀、木耒(lei)耜(si)等。此外夏朝人已经开凿沟渠用来引水和排水,同时他们依据经验和智慧制定出农业生产需要的历法,并为后世所沿用,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行夏之时”。

三,青铜器的出现

夏朝时期,手工艺得到迅速发展,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铜制造业。青铜是铜、锡的合金,制作青铜器时,首先要用细泥制成器范,再用陶制的坩埚冶炼铜、锡矿石,将两者的混合溶液注入范中,从而铸成硬度较高的青铜器。根据器具用途的不同,铜与锡的混合比例也有变化。青铜器可以说是夏朝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铜器时代,在朝向文明世界的路途上迈出一大步。夏朝的炼铜业在我国古籍中有许多记载,也同时留下了许多文物遗迹,比如二里头文化中发现的夏代青铜器有爵、刀、凿、簇、锥、锛(ben)等。

四,夏朝的文化

夏朝的文字虽然在考古材料中尚不多见,但在后世的史籍中,却保存了当时的一些文字记载,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和流星雨记录。夏朝人已使用传统的干支纪年法,而且制定了礼仪。据说孔子对夏礼就很感兴趣,也懂得很多夏朝礼法。夏启还创造了以“韶”命名的乐舞,孔子十分欣赏,认为“韶”非常完美,以至于“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本人喜欢读历史,以后会经常在上给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讨论,点赞支持,谢谢!

严格说,夏朝是不被欧美考古界承认。以欧美为标准的近代考古学,对于一个国家概念的认定有三个基本标准,一是有较为成熟的文字和语言系统,二是要有完备的社会体系,三是有城墙宫殿等建筑,印象中是这三个标准,记不扎实了,这三类要有发掘实物的支持。我国民国以来考古学借鉴西方,夏朝作为我国史书上最早的朝代,近些年也发觉出来一些城池和建筑遗迹,在年代上早于商朝。但是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和语言的实物考古证据,虽然在一些早期文明的陶器上也有一些类甲骨文的符号文字,但是数量太少,涵盖面太小,不像甲骨文那么成熟和广泛。所以这是西方历史学界不承认有夏朝的原因,只承认有一定规模的文明,但不认为是一个古国。

还有就是外国对东亚人的偏见,欲灭其国,先亡其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玛雅文明,无一例外都被西方白人给灭绝了。今天那些文明的后人早就忘记了自己的历史,说着别人的语言,继承别人的文化,崇拜别人的祖先。西方人虽然在近代经济文化科技上领先中国,但却在历史文化上极度自卑的,因为他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就几百年,为了给自己塑造一个强势的文明,就必须要从历史上着手,打造一个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这就好比某人喜欢吹牛,自称自己的祖上是某某皇帝,或者是某某达官贵人一样,这样就能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西方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由于历史上的极度自卑,而生生地给自己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历史文明。由于西方在科技上的强势,所以又造就了话语上的强势,这几十年来全世界的话语权都被西方所把持,所有的规则都是西方人建立的,而中国当年积贫积弱,只能遵循他们的规则来生存。当西方人遇到中国这个从未中断的历史文明就陷入了矛盾中,一方面深感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又深深地自卑自己那可怜的历史记载。因此他们就有意无意回避中国的历史问题,直到看见夏朝这个问题,由于中国的历史也没有详细记载,所以他们就像发现了救命稻草,利用他们掌握的话语权针对中国的夏朝拼命否定,再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和媒体一起来给中国人灌输夏朝不存在这种观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否定中国的历史,只要中国人没人相信这段历史,那么中国人的历史就灭亡了。如果有人不相信,那么请看看西班牙征服美洲大陆所做的事,他们将所有玛雅人的书籍全部烧毁,逼迫玛雅人学习西班牙语言,直到所有人都不再说他们自己的语言,于是一个文明就这样被彻底毁灭了。

随着二里头等“先商”遗址的出土,有关《史记》所载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争论也日益热烈。尽管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但就争论水平来说,这些年来并无大的提高。除了某些技术环节之外,正方和反方仍然是各说各话,全无任何思想交流可言,更不用说能够说服对方了。这实在是有点悲哀的。

我一直是坚定的“二里头=夏”理论的支持者,一直认为夏朝实际存在着。但因为挖不出来足够的东西所以还要多挖挖,其实国外也普遍认为夏朝是有希望挖出来的。其实标准高点也不是坏事,韩国人随便编历史都8000年前了,就是一切靠传说,完全不看文物,成笑话了。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

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

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编著的《包元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结合,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