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的汉人,是怎么被蒙古同化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元朝时期的汉人,是怎么被蒙古同化的?,第1张

元代的一部分汉人被蒙古同化,或者被半蒙古化,主要体现在语言、服饰和婚姻制度这几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方便日常沟通和政治交流,学习蒙古语。

在我国历史上,元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它是华夏土地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统一王朝。在元朝长达百年的统治期间,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化,都给汉族人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在后来的明清时代,都有被蒙古同化痕迹的体现。

首先是统治阶级的语言蒙古化,出于政治方面沟通交流的需要,一些汉代贵族和文人开始学习蒙古语,以表依附之意。其次,许多北方的汉族人民攀炎附势,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纷纷开始学习蒙古语并争投靠蒙古贵族,使得蒙古语能够在汉族较为广泛的流传开来。

这一现象在元朝统治者忽必烈,颁布学习蒙古新字命令后更加常见。后来出现了大量的蒙式汉字,汉语的语法也多少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响。

二改穿蒙古服饰,汉族服饰中融合蒙古元素。

除了语言文字以外,服饰的改革也趋于蒙古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军事改革方面,就实行了“胡服骑射”。在元代,蒙古服饰更是深刻熏陶和影响着汉族人民。诸如胡服中的窄袖、长勒靴和短衣等元素,被融合到汉族服饰中。一些元代女性所穿的对襟半袖衫,就是很好的体现。

三蒙古继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族文化。

在元朝未建立以前,蒙古贵族中就存在着,儿子娶父亲的妻子,弟弟娶哥哥的妻子,这样的婚姻习俗,也被称为继婚制。而这种制度,在众多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汉族人民眼中,绝对是有悖伦理道德,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但据史料记载,在元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司法相关卷宗中,就出现了汉族人民因收继婚制度而引发的案件纠纷。由此可以,一些汉族人民,受到了蒙古继婚习俗的同化。

在封建制度里,贵族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当蒙古人侵占其他国家建立政权后,就出现了包括蒙古贵族在内的多个民族贵族并立的情况,这产生了帝国该由谁统治的问题。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

中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这一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

第一等:蒙古人

第二等: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另外,蒙古高原周边的一些较早归附的部族,也属于色目人,如汪古部等。)

第三等:汉人(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

第四等:南人(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

扩展资料:

四等人制:

随着民族关系日益密切,往来与杂居也相当普遍。从蒙金战争时期就陆续有大批汉人被迁往蒙古草原以及天山南北、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与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各地;蒙古与色目官员、军户、商人等也大量移居中原内地;

云南地区居住的蒙古人约十万人左右;大都、上都等政治城市及杭州、泉州、镇江等商业城市都居住许多蒙古人、维吾尔人、穆斯林、党项人、女真人与契丹人等,这对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十分有帮助的。

由于蒙古人与汉人人数的比例极不平均,汉人的文化与典章制度也比蒙古人优越。

元廷为了保护蒙古人地位,主张蒙古至上主义,推行蒙古人、穆斯林(包括西域各族和西夏人)、汉人(原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等四个阶级的制度。

元廷给蒙古人与色目人极大的权利,并让汉人与南人负担较大的赋税与劳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十分沉重。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有把臣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专门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规定中。

为了防止汉人聚集叛变,元廷规定汉人不许结社、集会、集体拜神,禁止汉人私藏兵器,蒙古人被汉人打死需要偿命,而蒙古人因争或乘醉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 。

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虽然实际上存在很多例外情况),这些法律规范对于汉族人均不平等。然而仍任用不少汉人为官、例如史天泽、贺惟一等等。

—元朝

—元朝政治制度

既然发表,当然允许学者借鉴,也允许网站转载。但必须注意:(1)网站转载必须署名笔者姓名与博客地址;(2)学者在阅读时所生发的新思想固然属于自己,但借鉴权却属于笔者,因此请务必标明笔者姓名与博客出处。这样做不但不会损伤贵借鉴者大名只会对您有好处。它说明,您开始学会遵守学术规范了。笔者近日发现,有个别学者借用笔者博客的思想(或疑问或思维断片)或材料等,却不注明出处,明显是一种盗窃行为。暂且记下。若再犯,当法律伺候。元朝统治汉人,有很多高招,其中之一就是借助于儒学。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一种唯上是从的愚民理论。谁掌握它,谁就拥有统治权。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由于愚民也由于唯上是从,导致了成千上万除忠君孝父外不知其他的傻瓜出现,导致了官僚集团的大面积腐败,最后导致政权腐烂。许衡,元初名士,幼年以儒学入手,被称为“北方儒宗”。他最先向忽必烈提建议:“以汉法治汉地者,皆可为中国主。”这是为元朝统治提供合法性依据。意思是,只要你按照汉人的方法(儒学)统治汉人,你就是中国大地的当然主人。每当改朝换代时,许多儒生都会窥测方向,像许衡这样干。这种思想,其来源,却是儒学亚圣孟轲。可参考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珺平《“民贵君轻”说的盲点及其他》(《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10期)等。元朝按照许衡说法去做,果然成功。儒学在元朝是官学。“许衡有力焉。”此外还有刘德辉等人,亦如此。他们有的自封儒学伯夷、叔齐,却共同为新统治者参赞政务,提供建议。主要有:收纳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一起为统治服务。这些均被采纳。收纳道教,如张宗演(张道陵36代族孙)、丘处机等徒众。后者曾云:“后20年,天下当统一……”为元朝统治做舆论准备,被封为天师。收纳藏传佛教。收纳伊斯兰教迦叶派首领,封为帝师。收纳阿难达等,其族下15万人皈依。收纳江南名士。实行内蒙外汉——蒙古旧制为内核而汉人宗法专制与皇权主义专制为外套。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曾大有感慨。其中最重要一条是收纳江南名士,因为这些儒学名士无一不是元朝统治汉族的脊梁。他们后来沆瀣一气,又提出以朱熹《四书五经》为教材和标准答案的科举制……由此,整个汉族乖乖成为精神俘虏。对儒学来说,有个皇帝就够了。有个皇帝,就有了趋奉对象。儒学根底,就是趋奉君主。个别知识人如关汉卿等也有反抗,但只能是隐蔽的曲折的,采取民间的或边缘的文艺形式。另一些知识人的反抗却走向歧途。由于没有新思想和新方法论的输入,他们只能以儒反儒(如罗贯中等)。他们不知道,元朝的统治其实就正是利用了儒学并经由儒学泰斗们的建议所形成的,经由以儒学为内容的科举制的灌输而稳固的。中国古代,中国知识人除了儒学,什么也不知道。后来清朝亦采用儒学控制汉族,同样奏效。不过,体制稍有不同——汉人宗法专制与皇权主义专制为内核而满族旧制为外套——而已而已。儒学——一条精神绊马索,一锅心灵奴役鸡汤!它摧残了人民,也戏弄了统治者。哈哈,哈哈,哈哈哈……

元朝时期,汉人被元朝压制,地位底下。但我们要知道从秦始王统一全国开始,就一直是汉人当权,所以元朝统治者并没有汉人的统治有权威,有些地方还是不能服众的,所以他们派一些人去替他们整理事务、整治一方,而这一部分人就是汉朝的官吏。

元朝作为第一个统一少数民族政权的国家,民心尚且不稳,而汉朝从秦始皇开始就统一政权,比元朝的统治更有权威和震慑力。所以元朝自然就不放心,就开始打压汉朝,大部分有能力的汉人都被流放,发配到偏远地方了,就没有办法有所作为,我想元朝就是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吧。

自从元朝当权,汉人的地位就极其低下,他们把汉人当做奴隶一般,没有任何的尊严和人身自由,也可以任意买卖,对他们拳打脚踢、恶言相向,而汉人也是不敢怒不敢言!甚至还有更过分的事,假如汉人不小心把蒙古人杀了,就要被灭全家;反过来蒙古人若是杀了汉人,就只用赔点东西就行了。这种做法也真是太可恶了吧!即使这样,元朝在统治全国地区时,却没有汉朝人有权威和服众力,所以他们没有办法事无巨细都管理好,所以他们便命令汉朝人替他们管理一些地方,而这些人就是汉朝的官吏。

虽然元朝时期蒙古人压制汉朝,但他们却给整个历史带来了重要意义,他们打败了其他少数民族,并统一了少数民族,促进了民族的发展。

元朝时期,汉人的地位是比较低的。由于蒙古人文明程度较低,而且拒绝汉化,所以对待汉人和其他民族是有区别的。元朝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第二等是住在毡房里的人,也叫色目人,其实也就是蒙古以外的外国人,他们在元朝地位很高,收税、敛财等重要的事都包给了他们;第三等就是北方的汉人,他们归顺较早,长期和蒙古人混居交往,出了很多汉奸;第四等就是南人,就是南宋的人,南宋由于归顺最晚,而且反抗最为激烈所以地位最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