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贤妻”,什么是“良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什么是“贤妻”,什么是“良母”?,第1张

贤妻指的是聪慧贤淑的好女人,不仅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也能塑造出清正廉明的丈夫。

常言道,妻贤夫祸少。一个家庭中,女人如果贤惠,丈夫便不大容易行差踏错。这里所说的“贤惠”,不单是指女人对丈夫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也包括女人对丈夫在思想上、精神上的影响和扶持。

怎样使家庭和睦:

家庭和睦需要家庭成员真心投入,彼此互相鼓励,互相欣赏,互相支持,互相关爱,互相体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家庭凝聚力与亲和力的作用才得到充分的释放!

初为父母时,吃穿用度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你就会发现,孩子不在意你买的玩具和衣服,他只是想多腻在你的怀里一会,想让你陪着他多玩一会。世间最难买到的是真情,真心在意你的人,只想和你多呆一会,哪怕只是静静地看会月亮,那充满爱意的陪伴也弥足珍贵。

马秀英,人称大脚马皇后,我认为她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贤妻良母。马秀英出生于元朝末年,父母双亡之后成为了郭子兴的干女儿,后朱元璋投奔郭子兴,郭子兴就把马秀英许配给了朱元璋。两人结婚之后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南征北战,平定天下的艰苦岁月里马秀英始终和他患难与共。据明史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被下狱,马秀英为了给他偷偷送吃的,把烙好的饼揣在怀里烫坏了胸口,但她一有机会就送,毫无怨言。

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马秀英成为了皇后,她依然保持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亲自带领公主、嫔妃织布刺绣送给战死将士的遗孀。朱元璋称帝后期,性格愈发暴戾,动不动就要杀人,马皇后总是耐心劝导。有一次教王子的老师体罚了王子,小王子到朱元璋跟前告状,朱元璋发怒要杀老师,马皇后耐心劝导,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他升了官。

马皇后教育子女以严为爱,己岀庶出都一视同仁,教育子女无功不受禄。朱橚最为年幼,性格放荡不羁,长大后被封到开封做周定王。马皇后对他极不放心,周定王临行时,便派江贵妃随往监督,还把自己身上的旧布衣脱下来交给江贵妃,并赐木杖一根嘱咐:“周定王有过错,可以披衣杖责。如敢违抗,驰报朝廷。”从此一见着慈母的旧布衣,周王便生出敬畏之情,不敢胡作非为。

马皇后不仅对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关怀备至,也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宽容慈爱。犯错的宫女,触怒朱元璋的大臣等,马皇后都为他们说情免罪。还常常向朱元璋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

马皇后病重,朱元璋找太医为她治病,他都一一谢绝,她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临死之前劝朱元璋“亲贤臣,远小人”。她死之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贤妻良母

和维多利亚时代宣扬的

the angle in the house

有何异同?

谢谢了

解析:

最早出现在鲁迅的《坟·寡妇主义》中:“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您好

  班固著《汉书》,除设《高后纪》和《外戚传》外,独列《元后传》,所记女性比《史记》要多。《汉书》还受《列女传》编撰主旨影响,增加了劝诫教化的色彩。

  其后陈寿《三国志》仍为后妃立传。

  到了南朝宋时,范晔著《后汉书》,除了立《皇后纪》(附皇女),又仿刘向《列女传》,在书中为皇族妇女之外的各阶层妇女设《列女传》,“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但又重“贞女亮明白之节”,立传原则、编撰形式几与刘向相合。

  《后汉书》设《列女传》,后史因之,成为定则,《晋书》、《魏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以及《新元史》、《清史稿》等,都设有《列女传》。

  望采纳,谢谢了。

以贤妻激劝而后得者

⑴彭伉,⑵湛贲,俱袁州宜春人,伉妻即⑶湛姨也。伉举进士擢第,湛犹为县吏。妻族为置.贺宴,皆官人名士,伉居客之⑷右,一座尽⑸倾。湛至,命饭于后阁,湛无难色。其妻忿然责之曰:“男子不能自励,窘辱如此,复何为容!”湛感其言,孜孜学业,未数载一举登第。伉常侮之,时伉方跨⑹长耳纵游于郊郭,忽有僮驰报湛郎及第,伉失声而坠。故袁人谑.曰:“湛郎及第,彭伉落驴。” 注释⑴彭伉:人名,唐德宗贞元七年进士。⑵湛贲:人名,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⑶湛姨:湛贲妻子的姐妹。⑷右:古代尚右,以右边为尊。⑸倾:本指侧、斜。这里引申为钦佩,倾慕。⑹长耳:驴的耳朵长,故以长耳代指驴。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伉妻/即湛姨也 B、皆/官人名士 C、其妻忿然/责之 D、伉/失声而坠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置.( 置办 ) (2)谑.

( 开玩笑 ) 11.用自己的话说说“男子不能自励,窘辱如此,复何为容!”的意思。(2分)

男子汉不能够做到自我激励,像这样窘迫受辱,又有什么脸面呢! 12.文中湛贲妻子的劝说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

湛贲被妻子的话所打动,于是,勤奋刻苦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也一举考中进士。

13.你从湛贲妻子的言行上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示例:1、善于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2、有时,激将法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

译文:

彭伉、湛贲,都是袁州宜春人,彭伉的妻子就是湛贲的姨。彭伉科举考上进士被擢升门第,湛贲仍然是县里的小官。妻子那边的亲族为彭伉置办庆贺的酒宴,(与会者)都是官员、名流,彭伉坐在客席的上座,在座者都很倾慕(他)。湛贲到了,命令他在后面的阁楼吃饭,湛贲没有露出为难的神色。他的妻子生气地责骂他:“男子汉不能够做到自我激励,像这样窘迫受辱,又用什么来充脸面呢?(这句话其实该意译为:又有什么脸面呢)”湛贲被妻子的话感动,勤勉专注在学业上,没过几年就考取了科举。彭伉常常侮辱湛贲,当时彭伉正骑着驴纵情游玩于城郭郊野,忽然有门僮飞奔来报告说湛贲考中了科举,彭伉说不出话来,从驴背上摔倒。所以袁州人开玩笑说:“湛郎一考上科举,彭伉就从驴背上摔下来”。

与君相对的应该是——伊 指对方:伊、娘子、巾帼 指自己:妾、奴家、妾身、贱妾 女子称谓还有很多: 姬令妾妃妻内 璧人 佼人 婵娟 季女 千金 罗敷 娇娃 花魁 丽人 佳人 玉人 恒娥 嫦娥 妲娥 故剑 淑女 细君 花瓶 嫠妇 萧娘 西施 西子 玉女 仙女 美女 尤物 青娥 青蛾 内子 内人 室人 发妻 中馈 小妻 副妻 娇娘 无盐 天使 寡妇 内助 贱内 小君 皇后 梓童 夫人 荆妻 荆人 荆室 荆妇 拙荆 出荆 贱荆 糟糠 太太 浑家 妻子 贤妻 爱妻 婆娘 堂客 老婆 老爱 继室 续弦 家里 女人 爱人 伙计 搭档 侧室 偏房 小星 如君 公主 郡主 妻室 娘子 女公子 交际花 如夫人 解语花 颜如玉 未婚妻 夜度娘 安琪儿 老伴儿 娘儿们 屋里人 做饭的 孩他娘 媳妇儿 内当家 参谋长 长公主 皇太后 道旁苦李 软玉温香 糟糠之妻 小家碧玉 绝代佳人 二八佳人 半老徐娘 妙龄少女 巾帼英雄 扫眉才子 不栉进士 冶叶倡条 内掌柜的 内当家的 内务部长 大长公主 妾\姬:旧时对小老婆的称呼,类似称呼还有小妻\副妻等 令:旧时尊称对方的妻子。 妃:太子亲王之妻 璧人:形容仪容美,好像璧玉一样的人。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季女:《诗召南采苹》:“有齐季女。”指少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罗敷:古乐府〈陌上桑〉中描述:罗敷在陌上采桑,被使君看中,要强娶为妻,遭到严词拒绝绝。后多用为美丽而坚贞妇女的代称。 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玉人:〈晋书。卫介传〉:“总角,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恒娥:神话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因吃仙药,冉冉升空,奔月而去为月神,即嫦娥也作妲娥。 故剑:汉宣帝娶民间女子为妻。即位后公卿议立霍光之女为后,宣帝下诏“求微时故剑”;大臣领司其意,议立民女许氏为后。后因此称结发之妻。 淑女:<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细君:<汉书东方朔传>:"归遗细君,又何仁也"!颜师古注:"细君,朔妻之名一说,细,小也朔辄自比于诸侯,谓其妻曰小君"后为妻妇的代称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的女子 嫠妇:<左传昭公十九年>:"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已为嫠妇"指寡妇 萧娘:唐代以萧娘作为女子的泛称后代沿用 西施:也作西子春秋时期的美女后世把她当作美女的代称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人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尤物:奇异的指貌美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青娥:亦作青蛾蛾:蛾眉的省称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内子\内人:从前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室人:多数是对别人妻子的称呼 发妻:古时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结发为髻,男子从此把头发挽在头顶上,为表示是原配,称妻子为"发妻" 中馈:古时家庭事务包括饮食在内,均由妻子操持故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助"\"中馈",谦称"贱内" 无盐:齐国无盐邑女钟离春,像貌丑陋,但关心政事,当面斥责齐宣王奢*腐败,宣王为之感动,立其为后后世用以称颂和比喻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 天使:为犹太教\基督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多用于女子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出荆、贱荆。表示贫寒之意。 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太太:过去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 浑家: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多见于早期。 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有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侧室、偏房、小星、如君:对妾的称呼。 公主:帝王的女儿。 郡主:太子和宗室、亲王之女一般称为郡主。 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 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如夫人:<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原意同于夫人,后即以称别人的妾 解语花:唐明皇秋八月赏莲花,左右随行叹羡千叶莲花,帝却指贵妃说:"争如我解语花"后用以比喻美人是能通言语的鲜花 未婚妻:已经订婚尚未结婚的女友 夜度娘:古乐府曲名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夜度娘,倚歌也"后人用以作为娼妓的代称 安琪儿:英文angel的音译,意为天使 长公主:帝王的姐妹。 大长公主:帝王的姑母。 道旁苦李:大路旁遗弃的苦涩李子比喻被抛弃的人或物多用于女子 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后泛指温柔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贫困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小家碧玉:碧玉:刘碧玉,汝南王妾晋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绝代佳人:绝代:冠绝当代;佳人:美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半老徐娘:徐娘:梁元帝(萧绎)妃徐氏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后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妙龄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巾帼英雄: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引申为妇女的代称指妇女中杰出的人物 扫眉才子:扫眉:女子画眉指很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栉:古代男子束发用的梳篦;进士: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不用梳篦束发的进士,指文才极高,才华横溢的女才子 冶叶倡条:冶:艳丽;倡:轻狂原形容杨柳枝叶的轻盈柔嫩多借喻轻狂娇艳的舞姬或女子

呵呵,我复制来的,你可以参考参考。

亲属称谓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祖 (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孙子之子。

曾孙 孙之子。

玄孙 曾孙之子。

来孙 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 父之弟。

世母(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 父之姊妹。

姑父 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 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 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 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 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 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犬 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 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六亲

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娅。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指父母、兄弟、以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今妻子称谓 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细*** 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 皇帝的妻子。

梓童 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 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 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 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 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 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 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 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 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 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 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 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 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 因称老婆太俗,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办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 妻死后又另娶的。

家里 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 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

爱人 男女互称。

右客 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 现代都市对妻子的俗称。

另外,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妇***”等。

古今对丈夫的称谓

我们对女子的配偶称作丈夫。此外对丈夫的称谓还有丈人、***、外子、官人、老公、爱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外面人、郎***、老伴、老头子、那口子、男人、老爱、那位老板等。

古今对父母的称谓 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古今对夫妻的称谓 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鸳鸯”原指兄弟,我国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鸳鸯本为同命鸟,双栖双宿,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后用鸳鸯来比夫妇,始于唐人卢照邻。

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丈夫”小考

丈夫在古代并非指女子的配偶。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这是一种古时礼仪。另外,古代把身长八尺的魁梧男子称作丈夫。在春秋战国之交,“丈夫”的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成年的男子,而且还指男性的小孩,甚至男婴。

“娘子”小谈

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到了唐代,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

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随着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妓%¥#^%%女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

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丈人”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其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其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其四,“丈人”代表岳父。

“连襟”趣话 在我国民间,通称姐妹们的丈夫为“连襟”,“连襟”的来历与我国著名的诗人杜甫、洪迈有关。

较早在笔下出现这个词语的是杜甫。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子,叙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三天两头书信往来或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结交经过,有一句是“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这只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襟袂相连”一句。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岳父、岳母称呼的由来

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张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成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才知张项徇私,很不高兴,不久把郑镒降回原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就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又把妻母称为“岳母”。

“东床”的缘来

东床指女婿。东晋时郗鉴让门人到王导家去物色女婿。门人回来说:“王家少年都不错,但听得消息时,一个个都装出矜持的样子,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东床,只顾吃东西,好像没听到我们说话一样。”郗鉴一听忙说:“这个人正是我要物色的好女婿!”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D书法家王羲之。以后,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

古代年龄称谓

据查,“米寿”一词是指人“八十八岁”,用的是“拆字法”。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发现,“米”字拆开,不正是“八十八”吗?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有很多称谓,“米寿”是其中之一,但并不常见,还有很多更为常见的称谓,在此向有兴趣的读者做一个大致的介绍,以供参考。

襁褓,原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借指不满周岁的婴儿;指幼年时期(大致二到七岁)的称谓则有:孩提、总角、垂髫、黄口等等。孩提为“儿童、幼儿”的意思;“总角”表示“小孩子把头发扎成髻”,所以也用来指“幼年”;“垂髫”和“总角”的意思相仿;“黄口”的原意指“雏鸟的嘴”,借指“小孩子”,我们常用“黄口小儿”形容一个人的年幼无知。男子成年要“加冠”,女子成年要“戴上簪子”,所以“及冠”就指男子二十岁,“及笄”就指女子十五岁。另外,由于二十岁的男子还没有达到壮年,所以又用“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孔老夫子在叙述自己生平时说了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矩。”这句话实在是太有名了,所以就有了“志学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耳顺之年”等一系列称谓。同样,“诗圣”杜甫的一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又把“古稀”和“七十岁”联系到了一起。以前的吹毛求疵还谈到过“花甲”指“六十岁”,而超过七十的年龄,还有一些专用的称谓,如郑先生提到的“米寿”指“八十八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则指“一百岁”,“寿登期颐”就是对老人长寿的美好祝愿。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二、古代君主的称谓、探源

古代君主的称谓。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称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如《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尚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白虎通爵》:“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总之是为君主专制的神圣,合法性而造说。

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谓自己不能得众;“寡人”即“寡(少)德之人”;“不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这些都是君主的谦称。《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为孤、寡、不谷。”显然在“自谦”的背后,隐藏着笼络人心,以求巩固一己统治的目的。

“朕”,在古代为大家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相当“我”。如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首句中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遂成帝王自称的专用词,别人是不准再用的。

“天子”,“天子”即“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利是上天所赋予的,因此“天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万岁”,约始约战国,盛行于秦汉。“万岁”一词本是人们于喜庆时的欢呼语。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民皆呼万岁”。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以呼“万岁”为常,遂成为帝王之代称。

“陛下”本指侍卫在宫殿台阶下的国君近臣或侍卫人员。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恐有渎圣颜,故呼其身旁侍卫之人以传达。“陛下”遂成为对国君的尊称。至今人们仍用这些词汇来尊称外国国家首脑,但只限于外交场合了。

古代对帝王称“君主”,又简称“君”。君字古体从“群”字,意即“群下之所归心也”(《白虎通》号篇)。君字的本意,说明了国君是从原始的部落群体发展而来的,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原来部落首领逐渐成为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国家元首,而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尚书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庶哉。”这里“元首”即指君,股肱指臣;《汉书丙吉传》更称“君为元首”,《说文》释君曰:“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君”字意义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君”从作为“群下之所归心”的部落首领,转变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历史过程。

与君主有关的用语;君主即位叫“践阼”、“践祚”、“登极”、“登庸”、“御极”。皇帝发出的指示,“命为制,令为诏”,后也称“旨”或“圣旨”、“玉音”,全部具有法律效力。皇帝的文告称“皇榜”。清代皇帝的批示或文书称“朱批”、“朱谕”、“上谕”。臣下谄颂皇帝的诏令为“丝纶”、“纶音”。皇帝的容貌称“龙颜”、戴的帽子称“冕”,穿的衣服称“龙衮”,亦称“龙裷”、“龙袍”。皇帝乘的车称“辇”,外出称“行幸”。皇帝所作所为与所用之物称“御x”皇帝直接参与或授意的行为称“钦”,所用之印称“玺”。侍奉皇帝称“尚”,如“尚衣”、“尚食”、“尚书”。皇帝死了称“驾崩”,坟墓称“陵”。

三、我国古代贵妇人的称谓

在古代,我国的妇人也有着三六九等之分。就贵妇人而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

上述贵妇人的称谓,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

四、中华女性称谓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五、我国古代教师的称谓

由于学校名称的繁杂,受教育的对象不同,在我国古代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教师的称谓不尽相同。

夫子 《始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

师 泛指老师、教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傅 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保 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谙德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归诸道者也。”

先生 老师 《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韩愈《进学解》:“国于先生晨入大学。”

宗师 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

老师 教授学生的人。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几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称“老师”。

教习 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学习,称庶吉士,命学士一人任教,称为教习。清末兴办学堂,其教师也沿袭教习。

教谕 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官。元明清县学皆置教论,掌文庙祭把,教育所属生员。

教授 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学校课试等事。元代诸路散府及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亦置教授。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自以不习吏事,就教职,选授江南府教授。”

助教 国子监教师,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于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学博 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一人,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教官为“学博”。清代它又成为州县学官的别称。

学正 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元代路、州、县及书院也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责教育所属生员。

学录 宋元明清时国子监所属学官。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元代路学设学录,协助教授教育所属生员。

学官 又称“教官”。指中国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监学 清代中等学堂以上设监学;掌稽察学生出入。考察学生功课勤惰等事。

司业 隋以后国子监设司业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历代沿置,为学官,至清末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司业博士为之师。”

祭酒 汉平帝时始置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于监祭酒,至清末废。

学政 宋代太学的教官。《宋史·汪解传》:“熙宁大学成,分录学政。”

讲郎 讲授经书的官员。《后汉书·儒林传》:“又识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太保 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的官,也称太师太傅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孩提是指二三岁之间,还在襁褓里的幼儿。也写成“孩抱”。《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口是指十岁以下。《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陶渊明《荣木诗亭》“总角闻道,百首无戍”。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甫《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中有“束发而就大学”。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