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能否取代纸质阅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数字阅读能否取代纸质阅读?,第1张

数字阅读,指“用电脑、手机以及其他多媒体终端”进行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时代,已是彻底的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时代,互联网和电子产品进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给予了我们诸多便利。

数字阅读,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便利:只要有一部手机,便能纵享阅读乐趣;只要能连得上网,就可畅游知识海洋。这一切都是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结果,而相应的,人们越来越能接受电子阅读的方式,这也正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所以我认为数字阅读会取代纸质阅读下面我就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各自的特点,以及数字阅读更胜一筹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我为什么觉得数字阅读会取代纸质阅读。

1、快捷方便

电子书携带方便,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和资料文件随身携带,不仅开会学习、长途旅行随意阅读,即使在公交地铁上、银行排队也能见缝插针阅读经典且能够同网友进行在线讨论、分享好书。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电子阅读迎合了大众需求,正因其鲜明的特点——快捷方便。

2、顺应大众需求

电子阅读在其阅读模式上也比纸质阅读更加的人性化,比如调字体大小与颜色、滚动式阅读、夜间阅读等设置,不仅有利于读者更好的阅读,而且也能够满足读者的个性化要求。 

3、资源丰富

电子阅读能储存海量图书,并因科技的不断进步而能与、影像等结合,阅读形式丰富、携带方便。不仅提高了人类对阅读的需求和兴趣,也让无聊时间变得充实,把琐碎的时间变成宝贵的财富。

1、纸质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纸质阅读守住你的专注。调查表明,大部分人在进行纸质阅读时往往会空出特定的时间,并且倾向于一次阅读完一个章节或一本书。只有在纸张中,你的灵魂得以沉淀,这个世界太过于喧嚣,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可以找到灵魂的避难所,但是书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包容的存在,它允许你在快节奏生活中拥有难能可贵的专注。

2、纸质阅读是一种情调

流传千年的纸质书本,似是一种情结,指尖于纸上摩挲的惬意,字里行间中尽是历史的厚重感。捧在手中的纸质书,沉甸甸的纸张,也是沉甸甸的历史,它的分量让我们心存敬畏,督促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沉下心来,触摸到纸间所藏的古人的精神魂魄,纸质书所给予的,是历史的厚重感,一字一句读来,一页一页翻过,在纸页书香中寻得历史,觅得归处,回望自己的初心。

我认为数字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原因如下:

一、数字阅读,真正的做到了一“书”抵万卷

电子书超大的储存空间好比一个巨型的电子图书馆,以一个容量为4G的电子阅读器为例,它一般可容纳3000本电子图书。许多图书资源都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到电子书里。一本书读完不怕寂寞,还有千千万万本书库存在那里。

数字阅读真正做到了海量典藏,一“书”抵万卷,大大扩展了读者的阅读视野,且收藏快捷,内置书架,有条有理,最重要的是能带在身边,随时供应。

二、数字阅读,真正的做到了高效节约

当今社会,无处不强调环保节源,而生产纸质书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巨大消耗,严重脱离了当今社会环保节源的观念。然而电子书则正好弥补了这个缺点,它减少了发行、运输等环节,节省了大量成本。且价格便宜,阅读电子书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既环保又节约,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阅读”。

三、数字阅读,真正做到了方便快捷,功能强大

电子阅读相较于纸质阅读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便捷性。虽然纸质阅读拥有电子阅读所没有的质感和情怀,然而却正是因为它的厚度与重量,使得纸质书在当下这个时代弊病日益显露:不方便随身携带以及存放,尤其对于需要奔波的年轻人群体而言,携带纸质书只会徒增烦恼和疲倦。

而电子阅读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部轻盈的手机即可尽数存放许多古今中外人类思想的结晶,可以让我们做到随时随地阅读。更何况随着科技的发展,听书等功能的出现使电子阅读同样具有立体感和情境感,能够更为轻盈地享受视觉与听觉所带来的盛宴,这正是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之处。

日升月落,时代更迭,阅读是永恒的,方式却在不断更新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乘着电子阅读迅速发展这股强劲的风,去阅读更多更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作品,在时代的馈赠之下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从而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历史教学适合开展数字化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多个学科的实践探索模式及路径也都不断的创新,其中就包括历史课程。

初中历史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传统的历史文献资料获取方法受限条件较多,其受传统实践探索模式的影响,对数字化技术对历史课堂的效果认识不充分,使得历史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电子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为老师提供了先进、快速、有效、丰富的资源获取渠道,显著提升了历史老师的课堂教学成效。

因此,信息化环境下,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高效的实践探索是必然趋势。

我们可以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提升课堂的效果。本文从数字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对初中历史课堂的影响入手,探讨数字化技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效果的措施,让教学目标得到实现。因此,本文研究及阐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高考那年的作文题目是“数字化时代的阅读”,这个话题非常新颖和有趣,从我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关注数字化时代对阅读的影响。我当时写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化时代对阅读的创造性影响

数字化时代带来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新的方式,并且在新的信息方式的带动下,阅读的方式和习惯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例如数字书籍、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和音频等媒介形式,还有发达的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带给人们的信息互联等,这些都是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上的创新。

二、数字化时代对阅读传统的破坏和冲击

数字化时代的便捷性和快速性,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一些互联网平台推出了一些以精力获利的文章等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为了多看文章而不顾深度和质量的问题,让整个阅读市场陷入了危机,这也让阅读的传统习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也提醒我们,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不能忘记传统的阅读理念和文化精神。

三、数字化时代对阅读的启示

数字化文明是时代的产物,它是阅读方法产生改变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时代带来了便捷性和高效性,读者的基于文本阅读的习惯也越来越多地发生了变化。数字化时代阅读的便利性和快速性引导着我们去更多去寻找更多新的阅读方法,也提醒着我们在数字化时代中要保持对传统阅读习惯和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总结

数字化时代是阅读方式重大的转型期,其波及面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关注数字化时代对阅读的创造性影响和传统阅读习惯的破坏,d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时代的便利性和快速性,并且继承和发扬传统阅读习惯和文化,可以让人们在数字化时代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书籍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尊重原著:书籍设计应尊重原著,不随意删减或更改内容。

2 统一风格:书籍设计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包括字体、字号、行距、字距、颜色、排版等。

3 突出主题:书籍设计应突出主题,通过设计元素和手法来体现书籍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4 注重实用性与审美的统一:书籍设计应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取得平衡,既要保证书籍的功能性,也要注重设计的美感和艺术性。

5 考虑读者群体:书籍设计应考虑读者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如年龄、文化程度、阅读习惯等,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6 考虑纸张选择:书籍设计应考虑纸张的选择,包括纸张质量、厚度、颜色等,以便更好地呈现书籍内容。

7 考虑印刷工艺:书籍设计应考虑印刷工艺的选择,包括印刷方法、印刷材料、装订方式等,以便更好地呈现书籍的外观和细节。

8 考虑环保性:书籍设计应考虑环保性,选择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9 考虑成本效益:书籍设计应考虑成本效益,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0 遵守法律法规:书籍设计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如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等。

我爸作为中老年人,他还是很喜欢新鲜事物的,所以他更能接受数字阅读的方式读书,觉得很方便也很快捷。

根据他的读书经验,在阅读类型及方式方法上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少而精,有韧性。一般来说,老年人阅历丰富,可以学习的面很广,可以阅读的书 很多,但各人的经历、兴趣不同,不能盲目攀比,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特 点和长处出发。

宁可少点,学得慢点,时间长点,也不要一下子面面俱到去学系列课目, “贪多嚼不烂”,不仅难“消化”,而且身体也“受不了”。 但少、慢、长,就要有靭性,在 学习的征途上要不怕挫折,坚韧奋斗。

鲁迅先生就是个“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典范,他一 生中著作、译著和书信,总数达700万字,直到临终前两天,还在写《关于太炎先生二三 事》。他坚靭不拔的毅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是老年人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自己分析、 研究能力强的特点,养成爱动脑子的习惯,碰到难点不泄气,始终乐观、顽强地学习,这 既是一种学习的精神,也是老年人学习的首要方法。

2。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老年人学习既要少而精,又要广而博。专精与广博是辨证的 统一,是相辅相成的。既要结合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知识潜能,专一精深地学习,又要善 于向别人学习、向社会学习。

博学可以多才,识广才能觉深。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借鉴 他人失败的教训,举一反三,增长自己的智慧、学识。 这是老年人学习的又一条有效的捷 径,可行的方法。

3。个人奋进,相互学习。

在学习的道路上,个人发奋努力,独立钻研是学有所得的首 要方法。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真正学习专精广博,还必须开展相互学习。“三人 行必有我师”,老年人应注意相互学习,发挥群体效益。 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 活日新月异,老年人学习更需讲究“群体效益”。

在个人奋进的前提下,开展互补互济, 相互学习,才能百尺竿头,更上一节。这是取得学习成效的可靠方法。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公交、地铁上的“低头族”越来越多。4月20日,中国教育报在官方微信上发起“数字化时代,老师是如何阅读的”调查,结果显示,614%的受访者花在数字化阅读上的时间比纸质阅读时间更多。同日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也显示,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的纸质阅读率。

数字化时代,教师们是如何阅读的?他们阅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数字化阅读给他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数字化阅读给教育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一台平板电脑,一个Kindle阅读器,外加手机和台式电脑。

四川阆中水观镇初级中学校长马洪德告诉记者,这4样东西,是自己现在的阅读“利器”。

马洪德从2011年开始接触数字化阅读,最初,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他有时候觉得难以甄别和取舍,对数字化阅读有一种半推半就的感觉。

而现在,他已经完全“沦陷”其中。除了在设备上投入增加外,在电子书籍的购买上投入也越来越多,3元到5元不等的电子书,现在马洪德一年下来也要投入好几百元。

马洪德所在的初中,一共有48位老师。为了鼓励教师们阅读,学校除了提供数字化阅读的场所和设备外,每年还投入5000多元采购专业书籍推荐给教师阅读,每位教师也可以自行选择购买图书,学校予以报销。根据观察和统计,马洪德发现,学校教师们数字化阅读的比例已经明显超过了纸质阅读。

马洪德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与中国教育报微信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4057位参与者中,2475位受访者表示,平时花在数字化阅读上的时间比纸质阅读时间更多,占比超过614%。

随着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全面推广,无论是在农村学校,还是在城市学校,数字化阅读如今已成为广大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阅读方式。

刘忠平在农村小学——湖南省新田县龙泉五小从教近30年,以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查询的工具书和各种资料书籍堆满书柜和案头,而如今,一台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解决疑难的问题。“数字化阅读技术的不断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查询资料的便捷,同时,对于我们快速获得新的信息,扩大知识面,也很有帮助。”刘忠平说。

成都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张兰在反思自己这几年阅读情况时,惊讶地发现,数字化阅读竟然占到自己全部阅读的七成左右。对于有“纸质情结”的她来说,这个结果让她略微有些失落。

“数字化阅读不经商量,席卷而至,影响所有人。”张兰说,数字化阅读,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影响教育的理念、内容还有方式。数字化阅读,让所有人成为教育人,也让所有人成为受教人。“一夜之间,新的理念一出,只要能吸引人的眼球,击中人的内心,便可以‘秒达’所有人的眼睛”。

数字化阅读将教师带人“浅阅读”时代?

有人说数字化阅读把人们带入了“浅阅读”时代,可能造成人们阅读兴趣的泛化和情感的流失,但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教师陆青春并不这么看,他说,自己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这些不良影响。“相反,这种阅读,提高了我的学识,促进了我的专业化成长”。

与陆青春一样,很多教师在数字化阅读中,主要以增长知识和促进专业成长为目的。中国教育报微信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可多项选择的数字化阅读目的中,投票选择以增长知识阅读目的的达2491人,占614%,选择以专业成长的也有1770人,占比436%,还有不少人选择获取资讯、满足兴趣、修身养性和休闲放松为目的。在数字化阅读题材的调查中,选择教育专业类读物的受访者比例为673%,其他阅读量较高的题材分别是人文社科类、新闻资讯类、自身兴趣类、亲子读物等。对于这些内容,很少有人“只看标题,不看内容”,但“仔仔细细从头看到尾”的也只占3%,更多的是“看到感兴趣的话题再仔细阅读”,这部分受访者占91%。

在浙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教师张全民看来,数字化阅读的海量信息和便捷检索弥补了纸质阅读的一种不足,“尤其对于我们学术研究的文献查阅以及教学备课的图文索引而言,数字化阅读确实体现了它独到的优势。从某种层面上讲,它解放了一个人的时空,获得一种工具意义上的自由感”。

但张全民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种教育上的责任担当和精神上的引领义务。那就是,正确理解经典阅读和通俗阅读的关系,正确理解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的不同价值,在阅读过程中,定期做经典阅读摘记,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充满意义的阅读随着时间的沉淀真正内化为生命的一种深刻的存在方式,建立起精神主体性。这样做,才能抵御阅读的浅俗化和碎片化,让阅读真正成为灵魂的成长所需。

马洪德认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来说,数字化阅读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但从目前来看就是网上的资源质量不一,老师们需要提高鉴别能力,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数字化浪潮来袭,每个人都避不开,但可以尽量利用好这些资源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马洪德说,自己学校的邓建平老师,今年已经50岁了。虽然不太喜欢数字化阅读,但是他利用数字化的资源,将自己在纸质阅读中的收获记录下来。如今已经出版了《猪八戒学数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材》等书目,还成立了初中名师数学工作室,是一位典型的阅读研究型教师。

为何过半教师不支持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

尽管教师们的阅读时间大多花在数字化阅读上,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并不支持自己的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来自中国教育报微信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3%的受访者不支持或不太支持自己的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教师罗树庚分析说,数字化阅读提供了“随时阅读”的便捷状态,但也常常使人陷入“随性”的泥潭。例如,开会时玩微信、稍有时间埋头手机,这样的现象经常可见。

“如果我们成人也缺乏自控自律,那么何谈教育孩子。”罗树庚说,另外,一些孩子在电子阅读或者查找资料时,不经意间会触及一些不适宜网站和游戏,如果任其发展,危害极大,这就需要家长多多关注孩子,特别是网络学习和阅读的时候要加以指导和提示。

罗树庚说:“就中小学生而言,基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我更赞成以传统阅读方式为主,数字化阅读作为辅助手段。”

张全民也表示,在数字化阅读潮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倒不是来自教师自身,而是来自教师对年轻学生精神生活单向度和碎片化的一种隐忧。对于不少尚缺少精神独立性和价值判断力的年轻学生而言,数字化阅读并不是一种精神提升之路,而是一种浅俗的娱乐方式;形式纷繁、内容芜杂的电子书、网络小说以及网页等会解构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最终迷失自己的灵魂。

“我经常提醒我的学生,在数字阅读的同时要警惕这种危险的倾向,特别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微信阅读,在一个社交化分享化无时不在的情境下,人的精神生活不断被海量的信息所刺激撕裂,貌似无所不知,其实最终一无所有。”张全民说。

张兰也在教育教学中发现,数字信息的便捷化,让学生在面对疑问的时候首先寻求的是网络资源。“当孩子们在这些繁杂的信息里去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时,他们是缺乏这样的阅读能力的,不能很好地去鉴别。最终,还可能给孩子们造成一种假象:自己懂得很多,网上也有很多的资源,阅读被变得浅表化了。”

面对这样的困惑,张兰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也在做一些尝试。如教孩子们如何去进行数字化阅读,如何整合资源等。在她看来,自己在数字化阅读中,需要的也是提升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数字化背景下,学技能易,养精神难。

张兰认为,无论数字化的浪潮来得有多猛烈,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坚守纸质阅读。在她看来,数字化阅读的冲击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而且其视听优势确实也带给我们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收获。但传统的纸质阅读仍然有其优势,纸质阅读或许更能让人养成一种精气神,更能让知识得以沉淀。(统稿人:本报记者王强采写:本报记者倪秀史望颖阳锡叶数据支持:中国教育报微信腾讯教育)

  数字出版的热潮袭来,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大批进入数字出版产业,相比之下,传统出版社在应对新兴媒体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方面,显得反应迟钝、束手无策。面对这一势不可挡的浪潮,有出版社坚守传统出版人本分,更加专注于内容,做好每一本纸书;有出版社成立多媒体部门,试水数字出版。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比较早采取开发客户端来拓展数字出版领域的出版社。2010年5月,他们成立“新媒体事业部”,随后推出“中信飞书”。目前中信飞书客户端主要覆盖IOS等主流手机操作系统,并且将图书内容批量上线。对中信出版社来说,中信飞书是传统出版在电子出版的一次实验和尝试。

“如果用旧的思维去看,电子书好像只是简单的纸本阅读在移动设备上的照搬,但其实不是,这里面有很多机会不是我们用老旧的思维能够想象出来的,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市场到底是怎样的,只有去做、去尝试才可能知道这里面存在有怎样的机会。”中信出版社数字传媒中心总编黄锫坚如是说。

竞争促使阅读体验做得更好

数字阅读在国内经过几年的发展,无论是中国移动、汉王、盛大,还是其他平台,阅读体验的改善与硬件、软件的开发和排版技术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关系。去年开始,国内很多数字出版公司开始在阅读体验上下功夫,中信飞书也不例外。他们不断地跟踪和学习其他同业的经验。

具体到细节,字体方面,传统图书的正文字体大部分采用宋体,封面和标题会用不同的字体。中信飞书里的电子书则采用方正兰亭黑体、宋体和楷体。这三种字体的使用,从阅读感受上来说,更接近纸本阅读的体验。为了更好地还原纸本书的阅读体验,中信飞书实现了灰框的提示语、点击打开、楷体展现引言、以及不同颜色的字体等细节。

这种细节上的不断自我要求,得益于同业之间的竞争。“这对行业来说是好事,可以互相促进,”黄锫坚说。“一年前在苹果平台上看不到什么好的阅读体验的书,读者和从业人员对这件事的要求都不高,觉得只要看字就行,就会出现一些相对简单的呈现方案。现在多看、唐茶还有我们,都在互相学习和竞争,这样就会把这种体验做得更好。”

此外,中信飞书也在不断摸索什么的样内容适合苹果这个平台的读者。目前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卖得好的书是《美国种族简史》(两个月卖了几百本)。“我自己的感觉是,比较有名的纸书会卖得好一点,毕竟人们在尝试新的事物的时候,会依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做出判断。比如,我们现在卖得好的书《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伟大的博弈》,都是过去一段时间里,中信非常畅销的图书。”黄锫坚还发现,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面向高层次阅读的平台不多,苹果平台可能会是优质电子书内容和良好阅读体验竞争比较激烈的地方。

出版社应该要把握电子书的排版和制作环节

传统出版社涉足数字出版,技术是软肋。中信的电子书制作工具,是基于开源数据的自主研发。客户端原本是外包给别人做的,现在升级和维护也由自己来完成。包括EPUB,原本也是外包给其他人做的。当时中信还没有中信飞书这个客户端,觉得做EPUB文件很简单,且其他合作的终端商需要,就交给外包公司做。做完之后,就把文档传给电子书各发行渠道。但当中信开始自己做飞书这个客户端时,才发现原来外包公司做的EPUB并不合格。内容的电子化并不是简单的转换,很多细节都需要花心思去做,比如脚注,在纸本书里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电子书来要做好这个细节,是有讲究的,需要有专人盯着完成。其他许多排版中的细节亦是如此。

如果没有亲身参与,黄锫坚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触。他说,“自己做了之后就发现,EPUB没有审核这个环节是不行的。而且如果文档制作的工作不是由自己来完成,直接甩给渠道,换了一家渠道还要另外找人制作,对渠道来说也是在做重复工作,而且自己做了之后,这反而是出版社的一个内容资源。”就等于说,电子书最基本的内容是把握在出版社自己手上,即使以后有了新的变化,都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它做加分。

“我的理解是,电子书的排版和制作环节,出版社应该自己去控制。其他的环节当然是见仁见智,包括用户体验加分的东西。当然用户也要看你怎么考虑了。为什么一些报纸、杂志要自己来做电子版?因为用户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资源。如果一家出版社只是按照传统的思维把电子书扔到渠道里,它和用户之间是没有任何接触的。因为有中信飞书,我们和用户是有直接接触的,所以对用户的信息、阅读习惯的把握,都是我们的资源以及未来可以用的资产。如果把用户直接丢给渠道,将来就会受制于渠道。”

出版社应该积极参与电子图书的营销

传统图书的营销,需要借助报刊等媒体,以及地面店海报等通道。随着网络书店的流行,越来越多的营销也搬到了网上。而电子书的营销,则更加依托网络。读者可以从各种页面,直接点击到电子书的购买和下载。因此,在黄锫坚看来,出版社不光要控制好电子书的产品质量,也应该积极介入电子书的营销环节。中信飞书在过去和未来,都将借力名人作者的微博,做更多的探索。

数字化学习的内容是:

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又称为网络化学习或E-learning。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学习的步骤是:

首先,数字化学习要打破传统学习的思维。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知识要点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采用适当的数字化学习载体开展学习,把几个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模块,以一个数字化学习载体展现出来,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数字化学习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课堂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多种数字化技术,丰富学习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并鼓励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系列课件,和学习软件等。

最后,在下课后,还能使用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充分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促进学习。和传统学习相比,数字化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方法和方式的不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