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学基础涉及哪些现代意义?有哪些糟粕需要放弃
从以上直接标举孟子之名的著述有所增多的现象不难看出,在回归原典的旗帜下,清代孟学比较注重对《孟子》本文的研究,这与前代孟学完全被淹没在《四书集注》中的情况多少有些不同。与此相联系,清代孟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倾向是着重《孟子》汉注的研究。元明时代的孟子研究几乎为朱熹思想所垄断,无论讲训诂还是讲义理,都以朱注为中心。而清代学者则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汉注研究方面,仅对赵岐《孟子章句》的研究就出现了不少力作,如焦循的《孟子正义》、宋翔凤的《孟子赵注补正》、桂文灿的《孟子赵注考证》等。三著均于赵注正误补缺、发微阐幽,而尤以《孟子正义》为功最巨。然而,即《孟子正义》言之,焦循采摭本朝著述凡六十余家,且多大段征引原文,而于宋、元、明诸儒的通达之说,几于一字不取。且所采清儒诸家,除顾炎武等少数学者外,均属汉学系统。尽管所征引者皆属一时之选,可得征引资料详博之誉,但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门户之见。诚如何泽恒先生所言:“里堂论学,极恶拘守门户,其于时人专汉据守之习,亦屡加指摘,而己则不免于自陷,无乃明于烛人而闇于自照乎?”[20]当然,处在汉学考据学风笼罩之下,焦循的这种门户之见是可以理解的。
清代研究朱注的著述仍然不少,但此类著作也对词语训诂和名物考证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基本上克服了那种空谈义理、言之无物的弊病。如王步青的《孟子本义汇参》大旨据朱熹《集注》来断诸家是非,但也吸收了不少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融入自己的考证,在同类书中较为切实。王植的《四书参注》则竭力推崇朱熹,攻击赵岐。朱、赵二注本来就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自然不可据此而非彼。吴昌宗的《四书经注集证》、董锡嘏的《孟子集注指要》、赵绍祖的《四书集注管窥》等,也是针对朱注所做的工作。同时,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有不少《四书》讲义之类的著述出现,但已经不是主流,或者说已经不能占据压倒一切的优势地位了。而且其中的部分著述也完全摆脱了明代那种空谈性理的弊端,如王夫之的著作不仅阐述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而且深刻批判了宋明理学。清代学术思想的演变必然给讲章之学带来影响,发掘这方面的材料,对于扩展清代孟学研究领域自然不无裨益。
专注于汉学研究的结果,使孟学辑佚工作在清代达到鼎盛,其目标比较集中于汉人的经说。辑佚始兴于宋而大盛于清,其特点就是把已经佚失不传的古籍而又散见于他书或他书所引用的内容搜寻出来编辑在一起。汉唐时代的《孟子》注本不只赵岐一家,还有汉代程曾、高诱、刘熙、郑玄以及晋代綦毋邃、唐代陆善经、张镒、丁公著等数家,但这些注本在辗转流传中都逐渐亡佚了。我们今天得以窥见各书的概貌,应该归功于清代的辑佚工作。如朱彝尊的《经义考•孟子二》中辑有《綦毋氏孟子注》,周广业的《孟子四考•孟子古注考》中辑有《汉刘熙孟子注》、《晋綦毋邃孟子注》,余萧客的《古经解钩沉》中有《孟子古解钩沉》,王仁俊《十三经注汉注》中辑有《孟子刘中垒注》一卷、《孟子郑氏注》一卷、《孟子刘氏注》一卷、《孟子古注》一卷,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孟子程氏章句》一卷、《孟子刘氏注》一卷、《孟子章指》二卷、《篇叙》一卷、《孟子郑氏注》一卷、《孟子高氏章句》一卷、《孟子綦毋氏注》一卷、《孟子陆氏注》一卷,王谟的《汉魏遗书钞》中辑有《孟子章指》二卷、刘熙《孟子注》一卷,宋翔凤辑有《孟子刘注》一卷,黄奭的《黄氏逸书考》中辑有《孟子注》一卷,叶德辉辑有《孟子章句》一卷附《刘熙事迹考》一卷,等等。就《孟子》本文而言,朱彝尊的《经义考•逸经下》中辑有孟子遗句附逸篇目,李调元辑有《逸孟子》一卷,周广业有《孟子四考•孟子逸文考》一卷,黄奭辑有《逸孟子》一卷等。另外,王锡辑有毛奇龄《四书索解》四卷,张江辑有《四书识小录》、《四书余绪录》、《四书武备编》、《四书乐器编》及《四书拾遗》等。这些辑出来的书籍尽管不一定是原书的全貌,但对我们了解历代研究《孟子》的情况是有帮助的。
校勘是考据学家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清代考据学盛行,使校勘成为盛极一时的专门学问,而且成绩斐然。以《十三经注疏》为重点的《孟子》校勘,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有《孟子注疏校勘记》、《孟子音义校勘记》,孙诒让有《十三经注疏校记》,补充和纠正阮校。另有丁宝桢《孟子校勘记》、王振声《孟子音义校记》等。正是清人的辛勤校勘工作,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孟学著述版本,诚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清代研究孟学中某个专门问题的著作出现了不少。如赵承谟的《孟子文评》、周人麒的《孟子读法附记》、康濬的《孟子文说》、牛运震的《孟子论文》等,均于章句文法有所发明。牛著专就《孟子》文法和写作艺术技术加以研究,别具一格,在此之前,尚未有人对《孟子》散文做过如此全面、细致、具体的艺术分析。又如施彦士的《孟子外书集证》、林春溥的《孟子外书补证》、陈矩的《孟子外书补注》等,都是为《孟子外书》所作的注。再如臧庸的《孟子先见梁惠王考》、《齐宣王取燕十城考》,是对《孟子》中一些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而独立成篇的。还有以某个问题为中心附带涉及其它问题的著作。如阎若璩《四书释地》就是以地理为中心,同时又考证与地理有关的其它问题。阮元的《孟子论仁论》以“相人偶”释“仁”,使其具有了平等的含义,在意识形态上起了转换革新的作用。这类专门研究某个问题的著述往往挖掘得很深入,论述得很透彻,通过这类著作,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孟学的分工已经十分精细。
清人札记随笔中有关孟学义理的论述和名物典章的考辨,作为清代孟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库,由此可以发现清代文人学者所关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为我们更全面、科学地总结清代孟学成就提供新素材。这方面的著述非常之多,如颜元的《四书正误》、李光地的《读孟子札记》、杨名时的《四书札记》、崔纪的《读孟子札记》、范尔梅的《孟子札记》、施彦士的《读孟质疑》、朱亦栋的《孟子札记》、罗泽南的《读孟子札记》、丁恺曾的《读书偶笔》、庄存与的《四书说》、范震薇的《四书述》、戚学标的《四书偶读》内编及外编、姚文田的《四书琐语》、凌扬藻的《四书纪疑录》、刘沅的《四书恒解》、刘逢禄的《四书是训》、邵晋涵的《南江札记》、郑献甫的《愚一录》、严元照的《娱亲雅言》、邹汉勋的《读书偶记》、王筠的《四书说略》、姜郁嵩的《孟子说》、徐春的《四书私读》、李荣阶的《四书约解》、方宗诚的《读论孟笔记》及《补记》、吕调阳的《读孟疑义》等。
清代学术朴实严谨的学风在孟子研究中形成了治学态度较为严谨、研究问题较为深入、治学方法较为细密的特点。因此,清代的孟子研究取得不少超迈前代的成就,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许多不能判定的悬案,包括辞章训诂、名物考订等各个方面,基本上都有了可供参考的答案和结论。
结语
从上述孟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历代孟学发展是不平衡的。汉、宋、清三代可以构成孟学研究的三个高峰,在唐、宋间孟子升格运动完成之后,就总的情况而言,孟学著述是越来越繁多,越来越精细。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大致说来,孟学的发展与儒脉的兴衰、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兴衰是同步的,并且还促进了儒学和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自我更新与完善。
孟学的发展彰显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时代特色也是比较鲜明的。自战国时代以荀子对孟子思想的批判发其端,两汉时期名物训诂与思想辩驳并重,魏晋至隋唐偏重音义注释,宋、元、明偏重义理阐发。清代孟学承前代之余绪,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返本赋新的发展道路,在偏重考据的基础上,义理阐释等方面亦异彩纷呈、硕果累累。随着孟学的发展,孟子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被改造。一部孟学史,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考察,就是一部《孟子》诠释史。
参考文献:
[1] 刘斌.历代《孟子》研究概观[J].齐鲁学刊,1987(2):8.
[2] 焦循.孟子正义•卷一[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7.
[3] 钱大昕.潜研堂集•潜研堂文集•答问六[M]吕友仁标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34
[4] 杨海文.孟子与汉代思想史的散点透视[J].齐鲁学刊,1998(3):12-19.
[5]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2343.
[6]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十一引崇文总目[M].四库全书本.
[7] 徐洪兴.唐宋间的孟子升格格动[J].中国社会科学,1993(5):101-116.
[8]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〇[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5334.
[9] 祝总斌.《四书》传播、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C].//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479—490.
[10]董洪利孟子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92
[11]元史•卷三四•文宗纪三[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76:763.
[12]明史•卷一三九•钱塘传[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74:3982.
[13]明史•卷五〇•礼志四[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赵庆伟.《孟子节文》与朱元璋的文化性格[C].//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20-36.
[15]清史稿•卷八四•礼志三[M].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16]刘桂培.孟子林庙历代题咏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1.
[17]王国维王国维遗书•四•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5-26
[18]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六•经部•四书类二[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9]梁启超.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朱维铮校注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320
[20]何泽恒.焦循论孟子性善义阐绎[C].//焦循研究.台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210-211.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史稿》郭沫若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一二册 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
《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一二册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王震中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人民文学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
《中国历代诗歌选》 林庚主编
《中国历代散文选》 刘盼遂主编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58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1983
《文苑英华》 宋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66影印
《古诗源》 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6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恩选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 贾兰坡 天津人民版
《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 安志敏 文物版
《震撼心灵的古旋律》 郑凡 四川人民版
《山海经》(《四库全书本》)
《淮南子》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 叶舒宪 四川人民1988
《诗毛氏传疏》(清) 陈奂
《毛诗传笺通释》(清) 姚际恒
《甲骨文字典》 徐中玉 四川辞书版
《白话易经》 南怀瑾 岳麓书社
《古文尚书疏证》 (清) 阎若璩
《战国史》 杨宽
《春秋经传集解》(晋)杜预
《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
《荀子简释》 梁启雄
《楚辞章句》 (汉)王逸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 乔象钟等点校 中华书局1979
《古诗十九首集解》 隋树森
《汉书补注》 (清)王先谦
《骈体文抄》 (清)李兆洛
《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1974
《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5
《北史》 李延寿 中华书局1974
《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 吴先宁 东方出版社 19977
《哈德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美)黄仁宇 三联版 941
《艺术哲学》(法)丹纳 安徽文艺版 917
《中国诗学》 (美)叶维廉 三联版921
《六朝文絜笺注》 黎经诰笺注 中华书局1962
《王粲集》 中华书局80版
《阮籍集校注》 陈伯君校注 中华书局1987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人民文学1962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1991
《何逊集校注》 李伯齐 齐鲁书社 1988
《阴铿集注》 刘国珺注 天津古籍1988
《玉台新咏》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1986
二、必读书
《汉文学史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大版
《中国通史》 范文澜
《剑桥秦汉史》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2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 褚斌杰 北大版199010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 中国社科版 1992
《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 吉林大学版199410
《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二 罗根泽 古典文学社 1957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上海人民 19617
《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 上海古籍 1980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 上海人民 198712
《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 上海人民19879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 上海人民版1987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上海人民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征 中华书局19798
《中国创世神话》 陶阳钟秀 上海人民1987
《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 刘怀荣 文津出版社963
《艺术家的艺术》 朱狄 中国社科出版社
《神话论文集》 袁珂 中华书局
《诗经的文化阐释》 叶舒宪 湖北人民版 1994
《老子的文化解读》 叶舒宪 肖兵 湖北人民版1994
《楚辞的文化破译》 肖兵 湖北人民出版社
《毛诗注疏》毛传郑笺孔正义 (《十三经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孔颖达
《战国策校注》 王延栋等校注 南开大学版
《国语选》 傅庚生
《诸子集成》 上海书店影响 19867
《楚辞集注》 朱熹
《史记》 中华书局
《汉书》 中华书局
《后汉书》 中华书局
《三国志》 中华书局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吴汝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影印
《汉魏乐府风笺》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19583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选 高教出版社195910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逯钦立遗著 陕西人民版19841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 19929 吴小如等撰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古诗十九首探索》 马茂元
《曹操集》 中华书局 197911
《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版 1984 赵幼文校注
《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 中华书局 1979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浙江古籍19917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9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葛晓音 辽宁大学版 1993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83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19628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 19583
《陶渊明》廖仲安 上海古籍 19797
《乐府诗散论》 王汝弼 陕西人民198411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人民文学1961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1980
《庾子山集注》 倪璠注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1980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 上海古籍1980
《搜神记》 干宝 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校注》 王利器 中华书局
《唐前志怪小说史》 李剑国
《水经注》 郦道元
三、精读书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美的历程》 李泽厚
《中国中古诗歌史》 王钟陵 江苏教育版 1988
《中古文学系年》 陆侃如 人民文学 19856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版 1986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中华书局
《诗集传》 朱熹
《诗经今注》 高亨
《诗经选》 余冠英
《诗言志辨》 朱自清 古籍出版社1957
《风诗类钞》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诗经的文化精神》 许志刚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0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四书集注》 朱熹
《论语译注》 杨伯峻
《孟子译注》 杨伯峻
《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 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屈赋通笺》 刘永济
《离骚纂义》 游国恩主编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刘持生遗注 西北大学19911
《赋史》 龚克昌
《史记选》 中华书局 1962
《汉书选》 中华书局 1962
《文选》 萧统选、李善注 上海古籍19868
《乐府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312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中华书局19579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89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19843
《汉魏六朝乐府诗》 王运熙 上海古籍19869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中华书局 199610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上海书店1988
《建安文学编年史》 刘知渐 重庆出版社19853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19589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北大版 1991
《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 上海古籍198111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 古典文学版195712
《永明文学研究》 刘跃进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齐梁诗歌研究》 阎宋平 北京大学版 199410
《南北朝文学史》 沈玉成、曹道衡 人民文学版1994
《文心雕龙校释》 刘永济 中华书局1962
《文心雕龙创作论》 王元化 上海古籍1979
《钟嵘〈诗品〉研究》 张伯伟 南京大学版19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2
《庾信选集》 舒宝章选注 中州书画社19835
《鲍照和庾信》 刘永忠 上海古籍19865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赵敏俐 杨树增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8
元明清文学部分
一、阅读书目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清)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水浒后传 (清)陈忱 作家出版社1956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3
三袁诗文选注 李茂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5
清诗选 福建师大 人民文学 1984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平 上海古籍1983
郑板桥文集 巴蜀书社1997
纳兰词笺注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上海古籍1979
近代诗一百首
龚自珍全集 中华书局 1959
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马积高 黄钧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部分)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中华书局1963
中国文学简史(元明清部分)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95
中国文学史(下) 章培恒、骆玉明 复旦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 北大出版社1982
东方的美学 (日) 今道友信 三联书店1991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杨义 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
中国小说源流论 石昌渝 三联书店1994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9
明代社会心理论稿 王忠阁 中州古籍 1991
晚清士风与文学 夏咸淳 中国社科199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东方出版社199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中华书局1957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
三国演义辞典 沈伯俊 、谭良啸编著 巴蜀书社1989
三国演义简论 李厚基 、林骅 上海古籍 1984
水浒传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 百花文艺 1981
金瓶梅资料汇编 侯忠义、王汝梅 北大出版社 1985
金瓶梅研究 复旦 1984
金瓶梅概论 孙逊 詹丹 上海古籍1994
儒林外史资料汇编 李汉秋
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 安徽人民 1982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王俊年 上海古籍1980
刘鹗及老残游记 刘德隆等 四川人民1985
二、阅读书目
三国演义
水浒传(百回本) 人民文学1975
西游记
今古奇观
镜花缘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孽海花
老残游记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三、精读书目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部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乐府诗集 南宋 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姑妄言之吧。不知道是不是 三礼 周礼 仪礼 礼记。
这几部书列于 十三经 之中,其中 礼记 可以算作是对 仪礼 的解释,充其量是本 古代礼法的杂述性集合,汉人所作。其中有合乎先秦礼制也有不合之处。 周礼 似为 战国人所作,内容也是有可取有不可取,不过好像 考工记 是西周文献。这些书在对先秦文献的注疏中多被引用,典型的就是左传,诗经,三礼本身的注疏也是一门学问。但是古礼渺茫,多不可考,近来世人多已不重。
我们院里的杨天宇教授(已经故去)是国内较有建树的三礼方家,他的研究著作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上海古籍出版社 有套 十三经 的译注版本,较为通俗,翻看也未尝不可。
早年北大版 曾有 十三经注疏 ,不过市面上已经少见了,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也重出 十三经注疏,但是不知道三礼是否全部出版。
十三经清人注疏 也颇有可取之处。如果要购买这些书的话,应多以 中华书局 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主。
本文2023-08-05 14:53: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