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参苓白求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加减参苓白求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加减参苓白求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参苓白求散 1 拼音

jiā jiǎn shēn líng bái qiú sǎn

2 处方

人参半两,砂仁半两,莲肉(去心)半两,白茯苓(去皮)8钱,土白术1两,甘草(炙)7钱,肉果(炮)4钱,诃子(炮,去皮)2钱,干姜(炒)2钱。

3 制法

上为细末。

4 功能主治

小儿吐泻。

5 加减参苓白求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分,清米饮汤调下。

6 摘录

《松崖医径》卷下

古籍中的加减参苓白求散 《活幼口议》:[卷之五]议自利

何泄利有作宜以参苓白术散加以车前瞿麦姜枣同煎更量虚实加减《活幼口议》元曾世荣公元12791368年

《针灸大成》:[卷六足太阴经穴主治]足太阴脾经穴歌

附子。大抵物滞气伤,补益兼行乎消导,橘皮枳术丸,加减随宜;食多胃壅,推陈并贵乎和中,巴豆备急丸,荡涤

《医学正传》:[卷之二]内伤

实导滞丸百余粒催之,其所伤之宿食即下,热退而愈。参苓白术散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呕吐泻利。其大病后

《血证论》:卷七

使水上交于心。以元参丹参二冬。使火下交于肾。又佐参苓以和心气。当归以生心血。枣仁以安心神。远志以宣其

《脉症治方》:[卷之四]医案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2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功能主治 2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金匮》卷中 3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别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36 用药禁忌 37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1 拼音

guì zhī qù sháo yào jiā má huáng xì xīn fù zǐ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2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别名

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22 处方

桂枝9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麻黄6克 细辛6克 附子5克(炮)

23 功能主治

温经通阳,宣散水饮。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2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25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3 《金匮》卷中 3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别名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附子汤、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

32 组成

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33 功效

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通利气机。

34 主治

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35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分3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36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

37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阴水《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陆某,女,24岁。全身浮肿,面色苍白,恶寒,四肢冰冷,脉象沉迟,舌苔白腻,渴不多饮。此证系阴盛阳微,水气泛滥,病名阴水。盖患者脾肾阳气素虚,水湿内蕴,脾主健运,肾主排泄,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化水,故水聚而成胀也。治宜消阴救阳、扶寒逐水,主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3钱,麻黄2钱,甘草2钱,细辛1钱,附子2钱,生姜2钱,大枣10枚。连服2剂,药后得微汗,四肢转温,恶寒已减,药已中肯,当乘胜再追,用前方再服1剂。恶寒已罢,小便通利,腹胀减小,脉象转缓,阳气亦有渐升之象,前方再服1剂。上部浮肿已消,腹胀再有减小,两足仍浮。后以鸡鸣散、实脾饮出入治愈。

38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论注》: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②《古今名医方论》引柯琴:用附子、姜、桂以生阳之气,麻黄、细辛以发阳之汗,甘草、大枣以培胃脘之阳,使心下之水饮外达于皮毛,必如虫行皮中,而坚大如盘者始散。③《金匮要略方论》:本方是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两方相合而成,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表证而兼心阳不足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素体阳虚(主要为肾阳虚)而外感风寒者。今两方合用,殆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之证而设。方中桂枝配伍麻黄,辛温发汗,宣散水气;附子温经助阳,与细辛相合可祛寒化饮。盖阳虚之体,邪客较深,取细辛可通彻表里,搜邪外出。佐以生姜、大枣,伍麻黄发越水气,合桂枝温通营卫;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39 附注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原书同卷)、附子汤(《外台》卷八引《深师方》)、桂附汤(《三因》卷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赤水玄珠》卷五)、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卷十)、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类聚方》。本方方名,原书(涵芬楼本)作“桂姜草枣黄辛附汤”;《医门法律》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剂辞典》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黄辛附子汤”。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里证类]水胀

者,以防己茯苓汤主之。如治正水者。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如治石水者,以麻黄附子汤主之。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皮水。与此牾。然其属黄汗者。为是。)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外台引深师。名附子汤。主证与本条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饮所作,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七首、脉证五条、方九首

相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错简在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三因。名桂附汤。)桂枝(三两)生

《脉经》:[卷八]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葱油的味道 5 葱油的制作 51 主料 52 葱油的做法 6 葱油的营养价值 7 葱油的选购 8 葱油适合的人群 9 葱油的食用建议 10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葱油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葱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葱油 1 拼音

cōng yóu

2 英文参考

scallion oil

3 概述

将大葱、生姜、洋葱头、大蒜洗净后拍破,倒入热油锅中用小火慢慢熬出味,打去料渣即得葱油。

4 葱油的味道

葱香味

5 葱油的制作 51 主料

熟猪油500克,葱段200克。

52 葱油的做法

将熟猪油(或清油)500克入锅,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葱段200克,炸至水分散尽色金黄出香味时,将葱段捞去,将油盛入调料罐,即为"葱油"。

或者将清油500克入锅,烧至八成热,下入葱段100克、姜片40克、花椒20克,炸至金**,将油滗出即成。

或者将青葱叶50克剁碎,将30克清油烧至八成热,浇入青葱碎叶中调匀,加入香油10克、精盐1克、味精2克调匀即成。

另外,将生葱料(葱丝、葱花)放在主料上,加少许姜丝、胡椒粉,用热油浇上,冒出扑鼻的葱油香味,加少许香油,也可达到葱油的效果。

6 葱油的营养价值

葱含有具有 性气味的挥发油和辣素,能祛除腥膻等油腻厚味菜肴中的异味,产生特殊香气,并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 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7 葱油的选购

油脂有一定的保质期,放置时间太久的油不要食用。

8 葱油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9 葱油的食用建议

1 将大葱、生姜、洋葱头、大蒜洗净后拍破,把锅加热后放入色拉油,烧热后下入上述原料,用小火慢慢熬出味,打去料渣即得葱油;

2 葱油多用以拌食禽、蔬、肉类原料,如:葱油鸡、葱油萝卜丝等;

3 菜肴上桌前将葱油淋在菜肴上,可以增加菜肴的清香味。

10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葱油 101 处方

葱白3茎,麻油半合。

102 功能主治

胞衣不出。

103 葱油的用法用量

上先研葱白汁少许,入油相和服之;未下再1服。

古籍中的葱油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五耳]百虫入耳

,少少灌入耳内,行一二十步,虫即出。治百虫入耳,葱油枕睡法油麻(一升炒研令烟出)葱白(一茎细切炒令香

《鸡峰普济方》:[卷第七心]槟榔鹤虱散

为细末空腹煮姜枣汤服方寸匕渐加至二匕乃利忌猪肉生葱油腻小豆粘食等《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

《肘后备急方》:[卷三]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

,如梧子,不限食之先后,嗽发即服,日三五服。禁食葱油、咸腥、热面,其效如神。刘在淮南,与李同幕府,李

《验方新编》:[卷十小儿科杂治]儿科外治法

行痘疹、以葱一握捣烂取汁,少加麻油在内和匀,指蘸葱油摩运儿之心口、头顶、背脊诸处,每处摩擦十数下,运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四胎前门]胎动不安

目录 1 拼音 2 《温病条辨》卷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的用法用量 24 加减 2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 1 拼音

sì líng jiā mù guā hòu pǔ cǎo guǒ tāng

2 《温病条辨》卷二 21 组成

生于白术3钱,猪苓1钱5分,泽泻1钱5分,赤苓块5钱,木瓜1钱,厚朴1钱,草果8分,半夏3钱。

22 主治

足太阴寒湿,四肢乍冷,自利,目黄,舌白滑,甚则灰,神倦不语,邪阻脾窍,舌蹇语重。

23 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的用法用量

水8杯,煮取8分3杯,分3次服。

24 加减

阳素虚者,加附子2钱。

25 各家论述

湿以下行为顺,故以四苓散驱湿下行;加木瓜以平木,治其所不胜也;厚朴以温中行滞;草果温太阴独胜之寒,芳香而达窍,补火以生土,驱浊以生清也。

古籍中的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汤 《医宗金鉴》:[卷三删补名医方论]清脾饮

而顾及于脾,故名曰清脾也减人参者,以气不虚也,加草果,厚朴气味俱厚之品,取以输胃之积,加青皮,佐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四胎毒门]益脾散

煨),木香、甘草,陈皮,厚朴(炙)、苏子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服五分,姜枣煎汤,细细服之。亦有热在胸膛

《医宗金鉴》:[卷五疟疾门]食疟

同厚朴,黄芩柴胡草人参,姜枣作引为良药。(大柴胡汤)方见伤寒。%疟疾门《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附:秘传十三方]3胃苓丸:

长流水、灯心、五加皮汤下。疝气,茴香汤下。黄疸,加茵陈五钱,灯心汤下。《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清李子毅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附:秘传十三方]4养脾丸: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桂枝加人参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加人参附子汤 1 拼音

guì zhī jiā rén shēn fù zǐ tāng

2 处方

桂枝1两半,白芍1两半,甘草(炙)1两,附子(炮)半个,人参1两半。

3 功能主治

阳虚,腠理不固,恶寒自汗,脉浮虚。

4 桂枝加人参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5 摘录

《金匮翼》卷三

古籍中的桂枝加人参附子汤 《杂病广要》:[内因类]恶寒发热

)甘草(炙二分)空心午后煎服。(《百问》)桂枝加人参附子汤,治阳虚腠理不固,恶寒自汗,其脉浮虚。桂枝

《金匮翼》:[卷三]恶寒

阳明之气。丹溪所谓久病恶寒,当用解郁是也。桂枝加人参附子汤治阳虚腠理不固,恶寒自汗,其脉浮虚。桂枝白

《脉症治方》:[卷之一寒门]伤寒

如虫行。表虚也。黄加桂汤。背恶寒。阴胜阳也。人参附子汤。不眠。因汗下多而神虚也。酸枣仁汤。坐而伏者

《脉症治方》:[卷之四附载名方]寒门方(计方三十条)

(一钱五分)甘草(一钱)上作一服。姜枣煎服。人参附子汤理脾温中。人参白术(各一钱五分)甘草(一钱)

《普济方》:[卷一百十八寒暑湿门]中湿附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