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到底在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永乐大典>正本到底在哪里?,第1张

仍是个谜。

根据各方描述,有三种观点。第一,《永乐大典》正本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被破坏和抢夺了。但是根据各国保存的残书来看,那根本不是正本,只是摘抄本而已。

第二,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已经被烧毁,至于烧毁的时间地点也存在分歧。一则认为是被烧于明末文渊阁,一则认为是清朝嘉庆年间乾清宫失火烧毁,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经不起推敲。

第三,《永乐大典》正本在嘉靖皇帝的玄宫里,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也是最多的,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证据,因为至今都没有人能获得进入永陵挖掘的许可。

据史料记载,嘉靖对《永乐大典》十分依赖,时常翻阅参考。他还曾命人抄写《永乐大典》分两处收藏以备不时之需,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永乐大典》宣告抄写完成之后,正本就失踪了。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先后由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历时五年(1403-1407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有万书之书之称,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111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参考资料:

-永乐大典

1孤本:某书的某一刻本或手稿。拓本在世间只有一份流传的为孤本。

2珍本:珍贵的书本或资料。凡不常见和难得的文献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都称为珍本。

3善本: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价值的书本。一般来说,刊刻年代较早或经过精心校勘而错误较少的版本可以称为善本。

4禁书本:明令禁止流通和收藏之书。如清高宗借修《四库全书》之机,采取“寓禁于征”的政策,强命各省督抚,查抄所谓“违碍”统治之书,均令解京销毁。所以,被禁之书能流传下来的,自然值得珍惜。

5进呈本:民间向朝廷敬献之本。

6底本:指著作的稿本,亦指抄本或刊印时所依据之原本。

7巾箱本:指古时开本极小可以装在巾箱里的书本。巾箱是古人装头巾用的小箧。

8初印本:一书初印,版面清晰,人以为贵。

9通行本:民间流行甚多而刻印平常的本子。

10足本:即全本。

11节本:对原书经删节后而印行的本子。故有“洁本”之称。如洁本《水浒》四十八回本。

12选本:因原本浩繁,选其精粹而成本着。如《唐诗三百首》、《宋词选》。

13配本:因本残缺,用同种本的其他版本配成全本者。以抄写补残者曰抄配本。

14百衲本: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书本。这是个借喻性的版本称谓。衲,原意补缀。百衲,指用零星材料集成的一个完整的东西。百衲本书始出于清初的宋荦,他用两种宋本,三种元本,配置成一部《史记》八十卷,称为百衲本《史记》。傅增湘用几种宋本拼配了一部《资治通鉴》,称为百衲本《资治通鉴》。商务印书馆曾汇集不同版本的史书,拼配影印了一部《二十四史》,称为百衲本《二十四史》。

15丛书本:专指丛书中之零种,称某某丛书本。

16单行本:从丛书、全集中,或一书中能独立成篇的抽出付印的本子。

17三朝本:南宋官刻的各书书版,元时入西湖书院,明又转南京国子监,历经三朝,故称三朝本。

18邋遢本:宋刊九行本《七史》,版经三朝,累次修补印刷,所以版印模糊不清,时称邋遢本。

19赝本:书贾作伪假冒之本。采取挖改、染纸、伪造等手法,以假充真。但赝本并不等于劣本。

20秘本:私人收藏者秘藏于家室,置之高阁,不准许外人见阅的版本。

21禁毁本:前代或当世之因遭禁被毁,侥幸私存下来的版本为禁毁本。在古代,保存这种禁毁本十分危险,一旦被当局发现,必遭杀身之祸,因而其流传极其艰难,弥足珍贵。

22绣像本:书中间有插图的版本为绣像本。这类绣像本书因其生动的表现形式而备受欢迎,但因绘刻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成品较少,因而现存的十分珍稀。

23石印本:精选坚硬宽大而表面平滑的石头经过打磨、雕刻制成石版,再用药墨将文字写在特制药纸上,将药纸上的字迹移置到石版上,然后滚刷油墨印成的书为石印本。

24手抄本:根据底本抄写而成的书本。其中有一种影抄本,是把透明纸覆在底本上面,按其原有字体、行款照样摹写的书本。

25补本:对前代前人的著作内容继续的描写,以延续原著的意思为主旨。

26保留本:因为某种私人目的而专门保留起来的书,一般是私家世代收藏保留,视为至宝。

这是我对鲁班书的看法,内容比较长,请认真看完

关于鲁班门中的传说,其实我有很深的接触。不仅从小就耳濡目染,而且还有一些特殊的经历。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可以总结有几点:

1,鲁班书从何而来仅仅是个传说,而且出处和时间无从考证。

2,民间鲁班书的传人非常普遍,全国各地都有。

3,鲁班书是否为我们所熟知的春秋时期的鲁班所著实在不得而知。就算是圈内人也是讳莫如深的。

4,在民间不仅流传有鲁班书,而且还供奉有所谓名为鲁班的神灵,但是其真实身份如何无法得知。

5,该供奉的鲁班的神灵非常低调,基本不像其他的有庙宇的,我见过的都是民间私底下供奉的。

6供奉的神位都是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跟阳间进行交流。而且我在将来可以为大家透入如何跟异世界交流的方式,而且很简单,也不具备危险性,只需要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即可。不过这方面的披露我保留谨慎态度。

这部鲁班书在书店里是没有的, 玄奇阁 或者 古籍阁  多种不同版的鲁班书的电子书

在旧社会的民间,鲁班书差不多人人都知道,却都不知其真相。传说是鲁班所写的秘藏书籍,里面记载的都是些离奇古怪的东西。朋友们不要以为这是一本木匠书哦,就算是跟木工有关系,那关系也是超现实超自然的。在民间有的地方说有上下两册,有的说有上中下三册。而外传的鲁班书都是不全的,所以各地才说法不一。

讲讲鲁班书的一点传闻吧,不是网上大家说过了的哦,是我们当地流传的。听长辈们讲,鲁班书也不是随便就可以看的,里面的一些独立的技巧也不是随便学和练得。比如说,你需要有一个师傅传给你,这本书一定是手抄直传的。而且是三更半夜的时候,由师傅从狗洞里面递出来给你。

其实鲁班门就是以巧思闻名于世,所以该门中其实有很多离奇古怪的东西散乱流传于民间,只不过都只是鲁班书中的一个或者一部分而已。在我们老家当地就有很多人都学了一手一手的。这都小意思的,但是也是很讲规矩的。而且这个规矩还百花八门。比如说某一种绝技你如果想学的话或者师傅想要教你。那么师傅可能会通过一些考验来考察你。而有些其实也就是个仪式,但有的却是来真的。我就说两种给大家听听,如果也有知道其他的也来说说。

以前我的一个亲姑爷爷就学了很多种小小的该门技巧。他在我爸爸年轻的时候想教他,我爸爸原本答应的。但是一听说条件,就吓得他不敢干了,说出来恶心,就是师傅要把口里嚼过还没咽下的饭吐出来,你得吃下去。

还有一个老人家,今年75岁,经常来我家坐的。他以前跟一师傅学,师傅用菜刀把一根筷子斜着砍成几段,两头很尖的哦。然后,叫你生吞下去!我问他吞了没有,他说没吞他不教啊,肯定吞了啊。其实不是不教,而是教了也不灵,就是一定要吞下去。

真正的全本可能只流传于鲁班门嫡传。本人江西土著,据我所知,在我们当地不叫鲁班书其名,而是直接称之为上部,中部,下部。上部讲的乃是一些生活中的技巧,虽然也是匪夷所思的,但更多的只是借助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基本对他人构不成什么影响。中部就有点意思了,据说可以跟阴间有交流啥的,下部就更邪门了,

句读指句子的休止和停顿处。古代中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但是在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的传达意思,仍有需要注意文句的起承转合,读书人便会用圈点法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这就是句读的由来。

一般是以句号(。)作为一个句子的终了,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句号;句中语气承转停顿以读号(ㆍ或、)表示,则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顿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称为“断句”或“圈点”,而圈点并且加上注解或注脚的动作,则称为“圈注”或“批点”。正确的圈点除了可以明了句子和文章原意,也可显现一个人基本的学识涵养。

扩展资料

断句的方法

一般说来,学会断句、加标点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断句加标点的规律;要耐心细心,先易后难,逐步缩小繁难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并加上正确的标点。

1、发语词领句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的发语词有“盖”、“夫”、“且夫”、“今夫”等,其作用主要是领起句子,断句时要在这些词前断开。

2、时间词语领句断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表时间的词语有“是时”、“后”、“昔者”、“日者”、“既已”、“既而”、“向者”、“俄而”等。根据文言文中常见的时间词语可以断句。

3、复音虚词领句断句

复音虚词用于句首有几个特点:其一、这些词领起的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一般都领起一个分句。其二、复音虚词之前,大多不用主语,主语大部分承前省略。其三、也有不在这些词前断开的,特别是在短句中。常用于文言句首的复音虚词有“其惟”、“岂惟”、“岂足”、“然且”、“然则”、“故夫”、“大抵”、“得毋”、“何以”等。断句时,根据文意往往要在这些词的前面断开。

4、谦辞领句断句

即根据文言文句首常见的谦辞断句。常见的谦辞有“仆”、“窃”、“寡人”、“下官”、“区区 ”、“孤”、“臣”、“愚”、“妄”等。断句时,结合相关动词的位置,如果确定它们处在句首,要在这些词前断开。

5、“故”、“然”领句断句

文言文“故”字常领起推论句或结论;“然”、“然而”领起转折句。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断句。

-句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