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
高考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1
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是的,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活字印刷,因为有活字印刷,中国的文化得以传向世界。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备品。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宋代诗词更以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明清小说将白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窃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窃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自己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视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传承我们的五千年文明!
高考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2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学习国学经典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应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高考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3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_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高考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舞狮子、风筝、中国织绣……但我喜欢的却是其中的陶瓷,中国传统文化——陶瓷。||| 陶瓷可以分好几种,如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等等。我通过网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制作过程,现在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练土, 将泥土中的空气挤压出来。泥土中的气泡会令作品在烧制时爆裂 ,前功尽弃。
二、成形,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种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状。
三、泥坯装饰, 如果你要为你的作品进行上泥釉、化妆土、剔花等装饰程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时进行。
四、风干,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风干,一般一星期左右可以完全干燥。
五、素烧 ,将作品先进行900度左右的素烧。
六、上釉, 素烧后就可以为作品上釉。
七、釉烧 , 将作品进行最后一个步骤——釉烧。一般在1100--1260度左右。
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南宋官窑博物馆玩。南宋官窑博物馆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陶瓷的知识,看到许多古代出土的陶瓷品,还让我亲身体验了一下陶瓷制作过程中的其中一项,那就是——成形。首先,走来了一位叔叔,他的手上拿着一块干巴巴的泥巴,然后那位叔叔走到了我的身边,教了我一些让泥巴成形的玩法和方法。可看看容易,做做难啊!叔叔手里的泥巴可乖了,但一到我手里就不听话了,我让它宽,它窄,但当我让它窄时,它却又宽,真不知道泥巴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中国传统文化数也数不清,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有着许多许多的属于它的故事呢!
高考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5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现代追溯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们的失人,从他们身上演变而来的。比如,屈原是清明节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现在,绝对会是一位伟大烈士,供在中国最大的烈士陵园。
由于屈老的坚贞不屈,为国为民,不畏强权,誓死不做卖国的,宁可跳入江中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出卖国家出卖自己的人格,不会践踏自己的尊严。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虽然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但是现实中还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们在屈原自杀的江中划着小船,撒着用叶子包着的米团,人们觉得这样鱼虾就会吃这些米团,而不会吃屈原的躯体了。由此在江中划船变成了赛龙舟,撒米团演变成了现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们把那一天定位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之士的纪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们叫它“清明节”。
例如这样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相传每年有一天,有个叫“年兽”来扰乱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粮食,毁他们的房子,弄的他们人心惶惶。可是看年兽那么凶恶高大,他们却又不敢与之抗衡,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年兽怕响声,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年兽来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兽听见这些鞭炮响声,吓得落荒而逃,人们终于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节,就是这么来的,家家户户都要过年,给红包,这样才吉利,说这一年都会富富贵贵,平安无事。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午的传统文化节,所以源远流长,就说明我例举的仅仅是个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才会多姿多彩,这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结晶。
就是靠的这些传统文化,而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是别的国家,甚至别的星球所没有的,它们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是智慧,是结晶,是成果,所以它们会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复制那是远远不可能的。如果是简简单单的,有何是堪称“传统”这两个字,就算再给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会越来越神秘,你永远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
所以我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是博大精深,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 传统 文化 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不少里,作者们为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传统文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现在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优秀的 作文 ,如果喜欢这篇 文章 可以参考学习。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篇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京剧、茶、诗、词、饮食、画。。。。。。但人们接触最多的还是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多得数不清,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第一线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数不尽的 故事 。如, 春节 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怪,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此外,篆刻、剪纸等把我的祖国装点得绚丽多彩。暑假里,我还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了古代的指南针——司南、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中国人的造字等许多传统文化。做一个中国人真自豪啊!
篇2: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 元旦 ”。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 除夕 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必须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一样: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 对联 、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向延续到这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篇3: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 国画 ,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 元宵节 闹花灯等等,但是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资料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搞笑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但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貌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篇4: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不少里,作者们为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传统文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遥望”古代诗句而感慨。传统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察觉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我知道吃汤圆的时候又到了。“汤圆呢这天但是元宵节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让我惊讶又让我纳闷。汤圆汤圆,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团团圆圆的意思。传统文化在不一样的节日里,用不一样的东西告诉我们。它没有消失,就像大家春节一家要团聚在一齐,吃着年饭。不一样的人用它们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流动时刻的凝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充实着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一样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一样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此刻的我们,尽管奋力追溯着
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够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刻,却从不为自己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灵留一点空间。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与人间真情绝缘。
我们回忆着传统文化,那我们何时能回味传统文化呢莎士比亚以前说过:我们所谓的玫瑰,如果换一个名字,不也一样芳香吗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但花谢了无关紧要,我们所务必做的,是让那余香渐飘渐远
篇5:中国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十分爱国,但常常遭到坏人的陷害。最后,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抱着石头跳入汨罗河死亡。屈原死后,百姓们十分悲哀,纷纷来到江边去看望屈原,有位渔夫拿出饭团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了。之后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用彩带缠住,包成粽子投入江里。
因此从今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来纪念这位英雄。粽子不仅仅有着神话般的来历,而且有着特殊的味道。
粽子十分好吃,它的形状是四角形的。翠绿的芦苇叶是它的外衣,雪白的糯米是它的身体,鲜红的枣子是它的心脏。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叶子,洁白的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红宝石,晶莹剔透,好看极了,真是不忍心把它吃掉。但又受不了它那股芦苇叶香味的诱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甜甜的、黏黏的,吃在嘴里那清新的感觉,仿佛走入了大自然一般。因此,我十分爱吃粽子。
粽子虽然好吃,但别只顾着自己吃哦,也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尝一尝呀,让他们一齐来感受一下端午节的快乐。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伴我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文化伴我作文 篇1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
爸爸妈妈经常问我喜不喜欢我的学校和老师?上学快不快乐?我都会非常自豪地告诉他们:“我非常喜欢我的学校和老师,我很快乐!”
我们学校非常漂亮,我们班级更是美丽。学校为了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为我们开了很多我们喜欢的专题课程,每次开课前老师都会让我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我选择的是周二中午的舞蹈。我还喜欢每周二的校本课程中的专题课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老师还给我们发了一本《中华传统文化读本》。这里的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读《三字经》知天下事;解《规》做懂礼人;品《千字文》赏奇文章。”每堂课老师都会给我们书中的内容和故事,教给我们很多道理。
其实,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这些内容的书了。妈妈给我买的第一本传统文化的书是带图的《三字经》,听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给我将这些书中的故事,教我文字。我已经会背很多,在《三字经》一书中,我学会的第一句的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现在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因为这句话让我懂得了的一些小道理,比如,要长,爱自己的父母。妈妈经常说我上学后懂事了,会孝敬父母了,也很尊敬老师,爱帮助同学,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好孩子。妈妈经常说:“有女儿真好!”
记得一年级暑假的一天,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妈妈病倒了,躺在床上很难受,我带来一盆水把毛巾弄湿,搭在妈妈的额头,因为妈妈就是这样给姥姥这样弄的,还拿来一个闹钟定好时间,跟妈妈说:“铃一响,就是时间到,我就会给您换一下毛巾的。”我还给妈妈倒了一杯水,然后给妈妈腿。妈妈高兴地说:“有女儿真好,我的病都快好了。”
在学校我非常尊敬我的老师,每天我都会很有礼貌地见到老师问好,去老师的办公室都会轻声喊报告,有一次我的班主任魏老师头痛,我们都抢着给老师,魏老师可开心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孝敬爸爸妈妈,关爱老师吧。你想看我的这本传统文化读本吗?就来我们班吧,我们班图书角,有很多这样的书,因为老师想让我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娃!
传统文化伴我作文 篇2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我去美国纽交所参加第一届“51talk之星”英文演讲比赛已经快一年了。我还清晰记得比赛时爸爸站在我身后把我写的“上善若水”几个大字展示给评委和观众,而我则用流利的英文向所有人介绍和展示中国文化。我说我想成为像吴承恩那样优秀的作家,希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猴王”。还讲到了《道德经》,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种宽厚仁义的民族精神介绍给在场的所有人。看到外国评委对我的演讲和书法赞叹不已,我感觉非常自豪。
我热爱琴棋书画,其中最喜欢的要数书法和下棋了。每当我写书法时,闻到那淡淡的墨香,我就不禁想起了王羲之和王献之那柔中带刚的字体;柳公权练习写字用掉十九缸水的精神!如果说汉字是一条坚韧的纽带,贯穿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那么那些变化多样的字体,就犹如纽带上华丽耀眼的宝石一般美不胜收!
下棋也同样使我乐在其中。放学写完作业后,我总会和爸爸来一场“象棋大战”。看着那些驰骋沙场的“兵将战马”,我仿佛看到了那擂擂战鼓,沙场点兵。金戈铁马划破长空的搏击之音不绝于耳。“大战”开始之时,我就感觉自己摇身一变,成了身披战袍的大将军。爸爸几乎每次都会败下阵来。令我有些骄傲自满。有一次,战争刚刚开始,我就一连“吃”掉了爸爸好几枚棋子,正在我暗暗自喜之时,爸爸立刻将了我的军。看来,还是不能做“骄兵”呀!
中华古诗文也同样令我着迷。在课间时,我总会忍不住背诵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物产丰美,植物繁茂的景象。杜秋娘所唱的“劝君莫惜金镂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在激励着代代后人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春江花月夜》使我眼前浮现出仰望明月的诗人张若虚,那清光四溢的明月,恬静迷人的夜晚曾让多少诗人为之赞叹。
和爸爸妈妈一起旅行的时候,我也总是会被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深深吸引。来到苏州枫桥景区,一眼就能看到诗人张继的雕像,他悠然自得地“坐”在河边,与枫桥为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时的张继又是怎样的心情写下这段传世佳句呢西湖边上的岳王庙是人们纪念岳飞将军的地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一定会被代代传颂。
我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她使我更加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让我感受到了炎黄子孙的智慧与才干。我要向她学习更多的知识,等我长大,我会更加努力向世界宣扬和传播中华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闪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传统文化伴我作文 篇3我们成长在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古往今来,多少圣贤、多少志士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经典文化。这些经典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宝贵的财富,它们像一颗颗珍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久经砥砺,至今仍着璀璨的。在20xx年美丽的春天,我在老师的引领下,潜心学习了《规》。这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一隅深深的吸引了我、启迪了我。
《规》第一章明确告诉我们“入则孝”。从古至今,孝一直为国人所推崇,“百善孝为先”的格言深入。我们小学生从小享受着父母长辈无尽的关爱,更应该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做一个明白事理的好孩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也就是说,爸爸妈妈叫我们,立刻答应一声,爸爸妈妈吩咐我们做事,不要磨磨蹭蹭,这就是孝顺了。“父母责,应顺承,”爸爸妈妈我们,不要顶嘴,这也是孝顺。“物虽小,勿私藏”,我们有了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和父母一起分享,这是孝顺。“出必告,反必面”,上学或到外面玩告诉父母一声,放学回家了和父母大声招呼,免得父母担心,这也是孝顺。“冬则温,夏则清”关心父母,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小的事,就能带给父母大大的惊喜。当我们用心去孝顺父母时,我们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规》第四章为“谨”,教育我们从小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要求我们要着装得体,给别人一个整洁利落的形象。“步从容,立端正”,告诉我们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规》最后一章为“余力学文”,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也就是说学习时要心到、眼到、口到,专心致志,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走神、做小动作就常不应该的。“室清,墙壁静,几案洁,笔砚正”,也就是说我们要保持教室和书桌的整洁,要摆放好学习用品,不要在书桌上乱写乱画,下课把书桌好再出去玩,晚上好书包再睡觉等等。做好这些小事,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的良好性情。“墨磨偏,心不端,字,心先病”,一个书桌凌乱,字迹潦草的孩子,他的学习态度是不端正的,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宽为限,紧用功”,告诉我们学习要刻苦,不能拖拉。功课一旦落下,再想追就困难了。
《规》第二章为“出则悌”告诉我们兄弟之间要团结友爱,在学校里,对老师、同学要有礼貌,在上要尊老爱幼,。我们在校园里地喊“老师好”,在公交车上主动把座位让给需要帮助的人,都是这方面的良好表现。《规》第三章为“信”,告诉我们要讲诚信。遇到不认识的人,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做到。第五章为“泛爱众”,要求我们以宽容的心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性高中,名自高”,一个人有真本事,自然会赢得别人的认可。“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诉我们要求别人做事,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希望的事,就不要别人。当然,在学校里给别人取外,捉弄同学,这些做法都是不应该的。
老师告诉我,《规》只是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一颗珍珠。我还要继续阅读经典文化书籍,秉承传统文化精髓,学习,学习做事,学会学习,努力做一个聪明活泼、人格完美、素养提升、健康幸福的新世纪小学生!
1、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着;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们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随处可见。
2、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还是最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3、过春节可以收到象征着祝福和平安的压岁钱;过清明节可以祭拜去世的亲人;过端午节可以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日子;重阳节是登高佩带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端午节。
4、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骗,伤心至极,当晚投江而死。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时,纷纷赶到江边,上了小船准备把屈原的尸体打捞回来,可怎么也打捞不回来了。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让鱼虾吃粽子。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端午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吃,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5、我国的每个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一个历史背景或是一个经典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啊!
写完作业,我喜欢翻阅令人高山仰止的唐诗宋词,喜欢捧起《红楼梦》揣摩一下曹雪芹鬼斧神工的修辞。
我苦练书法八年,平日也欣赏一些名家表帖,然而,一看到那只能让我望洋兴叹的魏碑隶书,我沾沾自喜的心便瞬间冷却。因为,对于先辈创造的伟大奇迹,我只能瞻仰、崇拜,我甚至根本不具备与他们对话的能力。
我是一个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五年,无时不为中国五千年文化凝聚的精华而自豪。
而如今,我却迷惘了。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成功申请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张历史题写的问卷。在这张问卷上,很多中国人的答案是:国人不好好过,传统节日给了别人也没有什么。传统节日,我们的祖先以竹比喻过日子,平常的日子便如竹筒,一滑而过,而节日即是竹节,在节日的怀抱中,放松些精神,恢复些力气,精心地过这一天,感谢这一天,感谢生活,感谢生命。而如今,日历被反反复复的七日囚牢般地束缚着,以前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节日便逐渐流失。花朝节、晒衣节……这些其乐融融的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苦苦寻觅,只能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节日是一条重要的支流,而如今,无数支流已被现代人遗忘,被人内心的欲望分割得支离破碎。有情人眼中的花好月圆,被膨胀的物质暴力所取代,那样的有情人心中还存留几丝真挚,几丝痴迷林语堂先生似乎说过,中国的文字时代已伴随着鲁迅等“最后”一攒文人的逝去而逝去。如今,一大批学子,为了能写出一篇美文,甚或一二佳句而绞尽脑汁,却不知华美藻饰背后的干枯与无力。
可怜,可惜,那出口成章能诵能吟的文化王朝已经过去,倾情于鸟鸣山乐的悠然之气渐渐消逝于金河银海。是的,先人用五千年的智慧与汗水凝聚成瑰丽的民族文化宝石,为我们构建了仰望自然、仰望生命的至高起点。而如今璀璨的宝石被金币砸得斑斑驳驳。那起点,足否已是我们的终点
传统节日丢了也没什么,有人说。我只想问问:当所有的所有都被我们遗失之后我们还拥有什么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我国人民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水平。因此,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拥有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国古代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其中,纸的发明即创造了文化传统的载体,从而使得古籍成为我国人民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代,随着古文化热的出现和出版业的繁荣,传统文化的出版成为出版界的重要现象,而古代书籍的出版更是对图书出版业之发展产生积极意义。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热”的时代背景,对传统文化之于图书出版的积极意义予以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充分实现此种积极意义之途径和机制。
1 传统文化的出版诉求
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辉煌的文化成就。我国劳动人民不仅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也创造了丰富的人文成果。由于传统文化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其体现了本民族之特性和习俗,能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因此,近年来,我国兴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例如,于丹讲《论语》,易中天讲《三国》等节目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媒体的普遍好评。而广大人文社科研究人员更是注重从历史文化中寻求积极因素,进而为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文化习俗上的依据。对传统文化的好评和热爱俨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现象。
“古代文化热”的浪潮即催生了传统文化出版产业。近年来,出版界兴起了古代书籍出版的浪潮。例如,就国学经典书籍而言,近年来我国出版界推出了样式繁多的传统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老子》、《大学》等书籍;就医学类书籍而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书籍也获得了读者的青睐;就小说类书籍而言,《水浒传》,《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等书籍更是经久不衰。这些书籍一旦出版,往往可以成为各个类别中的“畅销书”。以《黄帝内经》的出版为例,该书一经出版即为养生人士所追捧,一度成为“养生宝典”,其销量也位列前茅。古籍出版能够成为畅销书,其一方面由古籍之吸引力而决定,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传统文化的出版诉求。
2 传统文化对图书出版的意义
对于传统文化出版之重要性,学界已就此问题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古籍图书之出版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其对出版业之发展亦具有积极意义:
21丰富图书出版之内容
笔者认为,传统文化对图书出版之发展的积极意义首先体现在其可以丰富图书出版的内容。应该说,当前我国文化行业是较为繁荣的,各种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其内容也基本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卫生等方面,然而,当前文化行业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形,好的作品并不多,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版业即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大量出版发行古代书籍。古代书籍的出版丰富了图书出版的内容,许多传统元素得以通过出版业而投放到市场中,因此亦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2提升图书出版之品味和价值
传统文化的出版不仅丰富了图书出版的内容,亦提升了图书出版的品味和价值。具体而言,就图书出版之品味而言,我国劳动人们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写就了诸多史诗般的著作。如《红楼梦》,《水浒传》以及一些唐诗,宋词达到了世界文学史的高峰,其具有高雅的文化格调。笔者从事图书编辑工作数十年,参与编辑过多部古典图书的出版工作,深深体会古代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影响。如《孙子兵法详解》、《三十六计详解》,《诸葛亮兵法详解》等书,将古代兵法运用到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在图书市场也是常销书籍。
因此,现代出版业对这些图书的出版是有利于提高图书出版之品味的。就图书出版之价值而言,古代书籍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成果以纸质的形式流传下来。而古代书籍出版则是传承传统文化成果的重要形式,从这个角度而言,古籍的出版有利于使图书出版具备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因而可以提升图书出版之价值。
3 传统文化对图书出版之意义的实现
由于传统文化之出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丰富图书出版之内容,提升图书出版之品味和价值,因此我国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机制,促使传统文化对图书出版之意义能够得到完全的实现。
31鼓励古典书籍的出版
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古典书籍出版之重要性,中共中央在其下发的《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基于此,我国政府应当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鼓励古典书籍的出版。就其财政手段而言,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付对出版古籍的出版社予以补助:就税收手段而言,政府可以对流通中的古籍减免税赋。通过这两种形式,古籍出版将会得到鼓励。
32创新出版形式
出版界应当创新古籍出版的形式。具体而言,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就文化传播而言,网络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电子图书的出现即实现了无纸化的图书出版。笔者认为,我国出版界应当抢抓互联网兴起的机遇,创新古籍出版的形式,将古籍转化为电子书籍而予以出版,进而提高出版的效率及其经济效益。
33创新版权保护机制
就古籍而言,其产生于古代。往往过了著作权保护期,因而古籍的出版有可能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这种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出版人的出版热情。因此,我国应当创新古籍著作权保护机制。具体而言,著作权法应当规定,对于那些在内容编排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出版人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出版古籍,则应当认定出版对其编排和创新享有知识产权,他人不得依其编排版式,出版样式进行再版,否则认定其构成侵权。通过对著作权进行保护是可以提升古籍出版之积极性的。
因此,我国应当保护创新古籍出版形式和古籍著作权保护,鼓励古籍的出版。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使之古为今用。
本文2023-08-05 15:05: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