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出家人除了念经还会做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少林寺的出家人除了念经还会做什么?,第1张

少林寺的出家人除了念经还会做什么?少林寺和尚现在不仅仅是念经、练武功,还进军房地产了呢!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少林寺的出家人会这样“推动本地文化传播”。

现代社会,少林寺与商业化并不是对立的,虽然两者在人们印象中很难相提并论。搞商业化,少林寺不是净土吗?释永信说道,和尚也要吃饭。释永信主持少林寺的方丈之后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少林高僧佛教文化的传播者,少林商业帝国的掌门,多重的身份,每隔几年少林寺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释永信就会面对争议,面对争议释永信回应,“我希望透过现代化商业经营的理念,能更有效地弘扬佛教文化,能让更多人来参与佛教的建设”,“只要这些质疑还不是信仰层面上的,我都不会理会”。人们心目中,出家人似乎除了念经什么都不做,释永信直言相告,“和尚也要吃饭”,“不能一学佛就什么都不管,饿了张口就要有饭,冷了伸手就要有衣,那不是作恶吗?

16岁的释永信刚来少林寺,那是1981年。里面只有9个老僧,靠着28亩薄田艰难地生活。1987年,开始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事务,开始了更多的思虑。少林寺有自己的产业之前,假武僧打着“少林”旗号在全世界招摇撞骗,假的“少林药方”、“少林产品”什么样的假冒产品都有。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连“少林寺”牌火腿肠都有,而抢注的“少林”商标几乎覆盖了很多的产品,恶劣的影响着少林寺的形象,少林寺不能坐以待毙。

1996年,释永信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回去立马在少林寺连网,给少林寺申请了域名,建起了网站。之后,在释永信的带动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成为了中国佛教界第一家公司。自此之后,释永信带着少林寺开始不断扩大商业版图,业务横跨文化传媒、餐饮、药品、服饰、电子商务等等多个领域。

而最近,少林寺要进军房地产的消息得到广泛关注。起因是4月6日,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底价452亿元竞得郑州一块商业用地。相关方回应称:这是两个企业的合资投资行为,不是少林寺直接投资,属于两个公司正常的商业行为。少林寺,地处河南郑州下辖的县级市登封的嵩山景区。这次合资投资行为,目的不言而明——推动本地文化传播。

进军科技以及房地产。人们都认为少林寺变味了,资本化,其实少林寺也要存活,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少林寺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在方丈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的出家人除了念经还会经商,使少林寺打造成为了一个商业帝国。少林寺现在具有了被时代赋予的特别价值,让中国传统少林寺得到了更加广泛地文化传播

古代广州的印刷机构有书肆、书棚、书林、书堂、刻字铺,统称书坊。乾隆年间以刻工价廉而闻名,至道光、咸丰年间大盛,书坊数量之多仅次于北京、苏州,在全国居第三位。见于记载的书坊多集中于双门底、西湖街、学院前等地。守经堂在学院前。书坊规模大小不等,历史也长短不一,多是前为店后作工场的形式,既售本铺刊行的书籍,也兼售他处的出版物。

河南少林气功能治病,而且有专治病的功法,有许多现在新的气功方法都源来于少林气功(非硬气功法),可以定要辨别一下此人练的是真功吗?治病不可以急的,可以看看他为别人治病的疗效,如果不能治愈,只见好转也应不要治了,没什么意义。

方世玉和洪熙官是同门,两人都是少林弟子,并且两人都位列“少林十虎”,黄飞鸿和二人没有关系。

1、方世玉

方世玉,乾隆年间人,祖籍广东肇庆鼎湖罗隐方家村,父亲方德是丝绸商人,其为方德与第二个妻子苗翠花所生。其上有两个哥哥分别为方孝玉、方美玉,为方德与第一个早逝的妻子李氏所生。

据史料记载,方世玉性情刚烈,自幼就横行乡里,喜欢与其他孩子们打斗。十几岁时,方世玉被父亲方德送到少林派学艺,虽然身形矮胖,但仗着一身不怕打的功夫,每次斗殴时都冲锋在前,两位兄长在打斗中都难免受伤,却只有方世玉安然无恙。

在少林十虎排名中,洪熙官排名第一,其中方世玉名列第二位,不单是因为武功高强,而且本性好勇斗狠。

2、洪熙官

洪熙官,籍贯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自幼习武的洪熙官在亲戚的引荐下拜蔡九仪为师学习少林武功。后来被称做“少林十虎”。

3、黄飞鸿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县,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

三岁起随父亲学武,七八岁时,开始跟随父亲闯荡江湖,卖艺为生。1869年(同治八年),开始随林福成学习 “铁线拳”及 “飞铊”等绝技。

1872年(同治十一年),移居广州,在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广州三栏行聘为武术教练。约1877年(光绪三年),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

1882年(光绪八年),黄飞鸿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1885年,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黄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

1886年(光绪十二年),辞去了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1911年(宣统三年)8月,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25年(民国十四年)4月17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终年69岁。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1、方世玉

方世玉在近代武林中享有盛名,尤为老一辈拳师们所津津乐道。连史书类的《乾隆游江南》也有关于他的描写。方世玉为何能有这么大的名气,其原因有:

一,本人武艺高强,拳勇过人。

二,爱憎分明,好打抱不平。

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擂台上打死恶霸雷老虎,大快人心。

四,也是最能说明其功夫惊人的例子——虽然方世玉年纪很小,但却是少林的杰出人物,是“少林十虎”之一。

“少林十虎”按即洪熙官、方世玉、刘裕德、胡惠乾、童千斤、李锦纶、谢亚福、梁亚松、方孝玉和方美玉(两人均为方世玉的哥哥)。

2、洪熙官

洪熙官凭借少林武功绝学,横空挥拳出击,杀出重重包围,从此隐姓埋名,浪迹山野,吸百家武功精华,再将少林武功融会贯通,自创洪拳,游走四方,秘密传授。

时至今日洪拳自成体系,拳法凌厉多异,招势浑厚有力,在全国广大武术爱好者中具有广泛影响。传说,洪熙官活到九十三岁,在毫无防备之下,给一名少女以凤眼拳暗算致死。除精拳脚外,复擅少林棍法。

另传说洪熙官曾在肇庆将武艺传给李同宽,其后并创出另一系的洪佛拳,洪熙官有子名文定,洪熙官所传下的洪家拳有二龙争珠,夜虎出林,五形拳,十形拳,虎鹤双形等拳法。

3、黄飞鸿

黄飞鸿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黄飞鸿的洪拳,一方面由陆阿采、黄泰、黄麒英所传,一方面由铁桥三、林福成所传。黄飞鸿对洪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集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而创立了虎鹤双形拳。

套路中既取虎的“劲”(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鹤的“象”(如鹤嘴啄食)和“意”(如鹤的灵秀飘逸)。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龙腾虎跃之势;

鹤形练精与神,身手灵捷、动作迅速、有气静神闲之妙,故称虎鹤双形拳。整套动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厉攻势,又吸取洪家拳的严密守势,拳势威武,刚柔并用,长短兼施,为黄飞鸿一门之代表拳法。

此外,黄飞鸿还以飞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绝技闻名,对洪拳的普及和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世玉

——洪熙官

——黄飞鸿

主要由古籍与现代出版物组成,是现代佛教图书馆与特色专业图书馆的合成。藏书量满足基本需求,涉及门类比较全面,既有古代的经史子集,也就现代意义的中文图书分类。古籍方面,我们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藏经阁内现有藏书量近10万册,寺藏古籍3万余册,善本古籍12000余册。其中古籍部现存有元、明、清三代大藏经5480卷,以及少林拳谱秘籍、木刻《少林寺志》、《明永乐南藏》、清乾隆年间嵩山书院刊刻的清纪昀《庚辰集》、清活字印本《串雅内编》、清康熙岳生堂刊刻《说嵩》等古籍。古籍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有中国第一部刻本大藏经《开宝藏》,这是目前发现的全世界第十三件开宝藏原件,是当之无愧的稀世国宝。而《赵城金藏》,全世界只此一部,被视为稀世瑰宝。

值得一提的是,少林寺藏经阁禅医药典籍、武术功夫秘籍的收藏量在全国图书馆行业处于前列。近年来,少林寺在释永信大和尚的主持下,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佛教医药全书》《中国武术大典》《禅宗大典》等大型丛书,均存放于藏经阁内。

  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2600多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

  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龙门风景秀丽,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龙门石窟的形成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一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龙门石窟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是中原北方三大石窟群之一,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

  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孝明帝时期的三十五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

  在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的就是古阳洞,它开凿于公元493年,而在中国历史上,这一年是北魏太和十七年,正是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年。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以南。窟内所供奉的主佛是佛祖释迦牟尼,南壁的大龛有释迦多宝并坐佛,在佛教中又称“二佛并坐”。南北两壁上下各有三列佛龛,每列分别为四个相互对称而又富于变化的大龛。

  释迦多宝龛的龛楣上雕刻着一套完整的佛传故事,表现了悉达多王子成道的过程。

  古阳洞中大小列龛多达数以百计,不但佛教故事最多,龛上图案的装饰也十分精美华丽,严谨完整,丰富多彩。

  石窟中的佛像都是信徒们所奉献的,每尊佛像上都记载着敬奉者的祈愿经过。从这些造像铭中可以看出,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北魏时期开凿的主要洞窟还有宾阳三洞。

  宾阳中洞所供奉的是三世佛。主佛两边各有两个弟子和菩萨侍立,左边是迦叶和文殊菩萨,右边是阿难和普贤菩萨。佛和胁侍面相都清瘦略长,衣纹折叠规整而稠密,体现了北魏造像的艺术特点。

  宾阳中洞顶上雕莲花宝盖和十个迎风飘拂的伎乐供养天人。洞口的内壁两侧是大型浮雕,分为《维摩变》、《佛本生故事》、《帝后礼佛图》、《十神王像》四层。龙门石窟不少洞窟中都有礼佛图,以宾阳中洞的为最佳,但是已经被盗往国外。

  在北魏晚期还开凿过一些很有特点的洞窟,如莲花洞、火烧洞、皇甫公洞、魏字洞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药方洞,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大量古代的药方而得名。洞中雕刻的一些药方,还能治疗现代人所说的疑难杂症,比如治疗消渴,也就是糖尿病。这些药方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还要早。

  北魏王朝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活动的终结是以宾阳中洞的停工为标志的。

  随着北魏王朝的灭亡,龙门石窟的开凿趋于衰落,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唐王朝建立,唐代从开国到盛唐的一百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开窟造像的第二次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按时代先后大体自南而北,集中在龙门的西山,到了武则天时期,一部分才转移到了东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龙门唐代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大像龛等。

  唐代开凿的第一个洞窟是位于龙门西山北端的潜溪寺。这时正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建立的时期。

  唐代开窟造像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鼎盛。虽然石窟造像属于佛教艺术,但它跟政治紧密相连。从龙门许多唐代石刻造像中,还可以窥见武则天一步步走上女皇宝座的踪迹。

  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十一月,是专为唐高宗、武则天及太子诸王做“功德”而开凿的功德窟,也是以唐朝宫廷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等为首的一批御用僧尼,奉命集体为唐高宗及武则天发愿雕造的。

  在武则天当皇后期间,特别迷信弥勒。为此,她在龙门广造弥勒佛。千佛洞、惠暕洞、大万五佛洞、极南洞和摩崖三佛都是以弥勒佛为主尊的洞窟。

  龙门石窟成千上万的造像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要数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大佛了。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的山腰上,是一个南北宽近四十米的露天大龛。这里共有九尊大型雕像,都是依山凿石而成。

  奉先寺的主尊是卢舍那大佛。大佛通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为此,武则天曾经与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而当地更是传说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传说,唐高宗上元年除夕,时值奉先寺竣工之日,武则天亲自率领文武朝臣驾临龙门,参加主佛卢舍那的开光仪式。

  龙门石窟在唐代的造像与北魏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唐代的造像题材中弥勒佛的造像数量仅次于阿弥陀佛,释迦却显著减少,菩萨中以大势至、观世音为最多。

  在艺术上,唐代的圆刀代替了北魏平直的刀法,佛像衣纹更加流动飘逸,力士夜叉浑身肌肉突起,即符合解剖的原理,又适当加以夸张,充满雄强的气势和向外迸发的力量。它们在借鉴外来雕刻的同时,还吸取了中原地区传统艺术的手法。

  龙门石窟开凿的第二个高潮结束于公元705年前后,这一年武则天退位,同年去世,龙门石窟的弥勒造像也就日见绝迹了。而龙门石窟的辉煌历史,也伴随着弥勒神灵的消失,从绚烂的顶峰跌落了下来。

  龙门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已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它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演变,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龙门石窟断断续续开凿了四百多年,经过了四百多年的苦心营造,不同时期的能工巧匠在龙门石窟创造出不朽的艺术作品,被世界称为我国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魏窟——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后被盗凿,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编辑本段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魏窟——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于公元675年建成完工,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后被盗凿,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万佛洞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传说卢舍那大佛的脸是根据武则天的面容建造的。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的称号始自清代,所谓“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编辑本段文物珍藏

  龙门博物馆藏有造像36座、题记8块、雕像48件、器物32件、瓷器64件、青铜器32件、砖雕64块、石刻16件、书画碑刻160件、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雕刻风格

  主要以佛像造像为主,延习北魏、唐代雕刻风格。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处。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犹如一座天然门阙,在春秋时期称“阚塞”或“伊阚”,隋以后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窟,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然而以石窟寺出现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

  历史上,洛阳曾是东汉、北魏和武周等朝代的都城。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永平年间建成了号称中国佛教第一名刹的洛阳白马寺。北魏皇帝普遍崇尚佛教,而武则天对佛教更是笃信有加。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他们在洛阳大兴土木,龙门石窟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处。

  1999年,洛阳市人民政府投资近两亿元,对龙门石窟周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改造。2002年3月,成立了龙门石窟风景区管理局,对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实行统一管理,并筹措资金近一亿元,在龙门石窟南北架设了两座公路大桥,拓宽了景区内南部河道,修复了香山寺古建筑设施,计划2003年4月,景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届时,将会以石窟、寺院、墓园合为一体的旅游景象出现。那时,中外来宾可以在香山寺钟声的伴随中,漫步于水面涟漪的伊河河畔,驻足于佛龛之前,一览龙门众多景观。

  龙门石窟是河南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荣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5A旅游景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世界文化遗产

  门票:龙门石窟、白园(白居易墓)、香山寺三景点实行一票制,票价80。

  位置: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处。

  开放时间:

  春、夏、秋季:上午7:30-下午6:30

  冬季:上午7:30-下午5:30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夜游龙门 晚上6:30——10:00 ,晚上9:00停止售票。

  景点交通:可乘坐81路:洛阳火车站----龙门石窟;60路:谷水西----龙门石窟;53路:平等街----龙门石窟;

  最佳旅游时间

  春季干旱,夏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5度左右

  可在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兼赏牡丹而游龙门石窟

  对于不凑牡丹热闹的游客,龙门石窟最佳旅游季节无疑是秋天,秋高气爽,登山而游,实为快事

  编辑本段景区美食

  龙门石窟最具特色的是洛阳水席,主菜以汤菜为主,吃一道换一道,如流水一样,因此得名曾传入皇宫,是洛阳请客首选可到老城的耀耀、真不同、宾湖、洛阳酒家品尝。

  还有“不翻汤”,已有百年历史,遍及景区及洛阳大街小巷。

  编辑本段景区购物

  洛阳的特产有很多,从工艺品到土特产,琳琅满目。著名的唐三彩,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洛绣是洛阳传统的工艺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还有洛阳奇石、梅花玉、洛阳樱桃、黄河鲤鱼、杜康酒……

  洛阳的购物环境相当不错。各大商场不仅为游客提供琳琅满目的世界名牌、国货精品、家电、时装、金银珠宝等各类商品,而且,各种娱乐、食宿设施也应有尽有。手工艺品有:仿古青铜器 洛宁竹帘 洛绣 洛阳宫灯 洛阳唐三彩 王麻子剪刀 赵炳炎铜哨 澄泥砚。

  编辑本段名家评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居易的评价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