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空现神秘黑圈,其中的物理原理是怎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成都天空现神秘黑圈,其中的物理原理是怎样的?,第1张

四川成都天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色圆环,它悬浮在空中。大邑、崇州的目击者看到了这一景象,纷纷感到不可思议。那么,这个不明黑环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看到这种悬浮在天空中的不明飞行物,一些人可能先会想到UFO。当然,UFO本身指的就是不明飞行物。很多时候,UFO已经被当作外星飞船的代名词,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不明飞行物,我们还是应该先从地球上找原因。根据一位目击者描述,他当时听到了“砰”的一声响,随后就出现了这个黑色圆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黑环的下方有一股升起的黑烟。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已经猜到了,这个黑环应该就是黑色烟圈。当地电力人员表示,当天电力设备的冷却油温度太高,导致设备出现故障,从而发出黑色烟圈。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见过烟圈,例如,抽烟者有时无意中会吐出白色的烟圈(吸烟有害健康)。有些人经过专门的练习,可以随心所欲地吐出烟圈。还有的人甚至在冬天都能呼出白气圈。

对于这类烟圈,科学家专门做过研究,其背后的原理其实是一种肉眼可见的涡环。当一股烟从一个狭小开口突然被释放到空气中,烟的外部受到周围静止空气的减速效应更加明显,速度降得比内部更多,使其出现了典型的极向流动模式。

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流速越快,其压力就越低,例如,当我们向两张隔开一小段距离的纸张中间吹气时,导致气压变低,两张纸就会自动靠在一起,另外固定翼飞机能飞起来的原因也跟伯努利原理有关。

由于烟的内部流速比外部更快,内部气压更低,由此会产生一个向内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一个环状空气涡流,把烟雾困在其中,从而就会形成烟圈。等到一段时间后,涡环减弱直至消失,烟雾就会扩散到周围空气中,所以烟圈就会随之消失。

很多炮弹发射甚至爆炸时,也会产生烟圈,蘑菇云的顶部其实就是烟圈。固定翼飞机在起飞时,两侧机翼会形成两股旋转方向相反的翼尖涡流,所以一架飞机在起飞后,另一架飞机要等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起飞。

另外,自然界中也会自发产生烟圈,例如,一些火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喷发出烟尘,当它们穿过狭窄的火山口进入空气中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烟圈,这是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的一大来源。

事实上,不仅只有空气中能够产生涡环,在水这样的液体中也能形成涡环,毕竟,气体和液体都可以视作流体,它们都具有易流动性。在海洋中,嬉戏的海豚喜欢吐出一个个水圈。

虽然绝大部分的不明飞行物都有合理的解释,但还有极少数确实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过去几十年来,美国曾收集到了大量的UFO目击事件,其中有100多起无法解释。为此,美国将罕见地针对UFO举行听证会。

对于UFO,很多人最期待的解释应该就是外星飞船。目前,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命,在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上,都还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但人类知道,宇宙浩瀚无垠,外星世界也许另有生机。

此前,中科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武向平表示,他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天文学家目前已经发现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而这只是银河系中上千亿颗外星世界的极小一部分。

在银河系角落里,诞生了地球以及生命,我们不能排除银河系的其他星球上也诞生了生命和文明。而银河系又只是可观测宇宙中上千亿个星系的一员,可观测宇宙外面还有大到难以想象的不可观测宇宙,所以很难想象人类文明是整个宇宙中的唯一智慧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人个对古代的天文历法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历年来我也在网络个搜寻过古代天文历法类的古籍资料,不过所找的古籍很有限,

最多的一次也才在 古籍阁  中寻找到了一百多册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资料,真的是太稀少了,非常珍贵,下面是部分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文献,

《清史天文志》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不著撰者》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

《大清时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

《恒星星座书苏菲》

《授时历议》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

《晋书·律历志》

《步天歌(影印版)》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

《玉烛宝典》

《甘石星经》

《神道大编历宗通仪 (明)周述学撰》

《月令解 (宋)张虙》

《浑盖通宪图说 (明)李之藻》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

《授时历故 (清)黄宗义撰》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

《御定月令辑要 (清)康熙》

《御制历象考成表 (清)允禄》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 (清)乾隆》

《御制历象考成 (清)》

《天经或问 (清)游艺》

《天象源委 (清)张永祚辑》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

《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

《历代长术辑要 (清)汪曰桢撰》

《全史日至源流 (清)许伯政》

《乙巳占 (唐)李淳风撰》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

《七政推步 (明)贝琳》

在2022年5月15日接近傍晚时分,四川成都崇州市多位市民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一个黑色的烟圈,还拍摄到了这个黑色烟圈的照片。从照片来看,这些黑圈看起来确实是有点奇怪,难道是“时空隧道”开启?没有证据证明“时空隧道”存在,虽然天空中确实是出现了一个黑色的烟圈,但这只是一种现象而已。

黑色烟圈只是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导致

这个黑色的烟圈其实只是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的,在电力设备出现故障以后,有一些黑烟升了起来,在黑烟的上方就形成了这样的大黑圈。当天空中出现一个大黑圈时,很多市民都看到了这一幕。或许有一些朋友觉得这个解释不是很有说服力,但是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证实了这确实是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的。

这样的“烟圈”其实不罕见,哥伦比亚的巴兰卡韦梅哈市上空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也是有一个黑色的线圈状物体漂浮在天空中,而且还会缓缓地移动。随着它的移动,黑圈的形状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看起来就好像是有一条黑色的绳子漂浮了起来,在黑圈的一侧甚至看起来好像有一个“绳节”的物体。

黑色烟圈与外星人没关系

关于外星人光顾地球的这种想法,我想应该可以打住了,因为这么多年的太空探索,我们并没有在地球上发现任何外星人的踪迹,而且在太阳系内部的行星上也没有发现任何生命形式的存在,甚至连一个细胞都没有发现。所以将这个烟圈与外星人联系在一起,根本是毫无依据。那么是不是UFO留下的痕迹呢?长期以来我们很多人都将UFO与外星人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UFO指代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奇特现象,但是暂时还无法解释清楚。

结束语

很多目击的UFO现象,虽然当时很难进行解释,但是随着人们认知水平、观测和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最后很多都能通过自然界中存在的物理、化学等原理进行解释,UFO一旦被澄清发生的原理,那么本质上就不再是UFO了。

生命本就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场美丽的意外。可能在我们生活生活当中,我们都会经历很多事情,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觉得非常的惊奇,同时也非常的惊讶。有网友拍摄天空巨大黑圈,我认为天空出现这样的一个巨大黑圈,可能就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他可能是大自然当中出现了某种奇特的现象,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东西。

一、有网友拍摄天空中巨大的黑圈

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在我们的生活领域当中,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奋斗领域,然而有的时候也要用心去体验我们的生活,我们才能够感受到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身处大自然,大自然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惊喜,有网友拍摄天空中巨大的黑圈,也许对于这些网友来说,就是一种很好奇的心,同时然后想要去探索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二、也许就是天空的自然现象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天文学家,所以我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也不会很到位,我认为有网友拍摄到天空中的巨大黑圈,可能就是天空的自然反应吧,或者是一种很惊奇的自然现象。在生活当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时候面对大自然给我们的反应,我们都觉得特别的惊奇,同时也很想要去探索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天空中的巨大黑圈,也许就是宇宙中的自然反应,带给我们人类思考的灵域。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当中,你都会经历很多事情,也会遇见很多事,当然,网友拍摄到天空的巨大黑圈,也许他们觉得很惊奇,但我认为这也许就是天空的自然反应,同时也是非常的奇特。

七星连珠只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古人眼中的不祥之兆没有科学的依据,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而编造出来的。

天文奇观七星连珠即将上演,该奇观将会持续三天。由于太阳系中在天空中的排列组合是随机的。本次七星连珠将会在凌晨出现,夜空中的土星,海王星,木星,火星,天王星,金星和水星将会依次升起。水星运行至西大距的位置上,日距角达到23度,这也是今年第四次观察水星的最好机会,随着水星西大距这一天象的出现。七星将会齐聚在太阳的西侧,它们将在日出前的东南方向中一字排开。从南方开始,往东方日出的方向看。

在古代七星连珠被誉为是不祥之兆,这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对星空的探索能力极度匮乏导致的所以当古代的人们遇到奇观的天象时,就容易和现实中的场景结合到一起,在加上封建迷信思想,也就让人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但是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七星连珠已经有了很好的解释,这只是自然界中天象,不祥之兆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历史上,七星连珠的现象已经出现了39次,出现的平均时间为77年,不过这个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上一次的七星连珠就出现了2000年5月5日,那一次的七星连珠和本次的不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月球和太阳构成的七星。

七星连珠的观测。天文爱好者可以通过普通的望远镜观察,也可以通过单反相机进行拍照。因为天文望远镜的视野范围较小,体积较为庞大,移动起来也非常不方便,调焦也比较麻烦,所以建议不要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七星连珠。

古代天象是指古代对天空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泛称。包括太阳出没、行星运动、日月变化、彗星、流星、流星雨、陨星、日食、月>食、激光、新星、超新星、月掩星、太阳黑子等。

我国古代天象记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尤其是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和客星的记载,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在科学上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者勤于观察、精于记录的工作作风。

我们的祖先极其重视对天象的观察和记录,据《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曾经安排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恭谨地遵循上天的意旨行事,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了解掌握人们和鸟兽的生活情况,根据季节变化安排相应事务。

尧推算岁时,制定历法,还创造性地提出设置“闰月”,来调整月份和季节。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在传说中的尧时已经有了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史载尧生于公元前2214年,去世于公元前2097年,享年117岁。他为我国古代天文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尧帝时期开始,我国古代就勤于观察天象,勤于记录。在长期的观察中,古人对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客星,以及天气气象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古代天文学遗产,使我们看到了古代的天空,也感受到古代的天气气象。

黑子,在太阳表面表现为发黑的区域,由于物质的激烈运动,经常处于变化之中。有的存在不到一天,有的可达一个月以上,个别长达半年。这种现象,我们祖先也都精心观察,并且反映在记录上。

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黑子记事,是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精神训》中,就有“日中有踆乌”的叙述。踆乌,也就是黑子的形象。

比《淮南子精神训》的记载稍后的,还有《汉书五行志》引西汉学者京房《易传》记载:“公元前43年4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这表明太阳边侧有黑子呈倾斜形状,大小和弹丸差不多。

太阳黑子不但有存在时间,也有消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最初出现在太阳边缘的只是圆形黑点,随后逐渐增大,以致成为分裂开的两大黑子群,中间杂有无数小黑子。这种现象,也为古代观测者所注意到。

《宋史天文志》记有:“1112年4月辛卯,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这一记载,就是属于极大黑子群的写照。

据统计,从汉代至明代的1600多年间,我国一些古籍中记载了黑子的形状和消长过程为106次。

我国很早就有彗星记事,并给彗星以孛星、长星、蓬星等名称。彗星记录始见于《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

《史记六国表》记载:“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秦厉共公十年就是周贞定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67年。这是哈雷彗星的又一次出现。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平均周期是76年,出现的时候形态庞然,明亮易见。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末期的2000多年,共出现并记录的有31次。

其中以《汉书五行志》,也就是公元前12年的记载最详细。书中以生动而又简洁的语言,把气势雄壮的彗星运行路线、视行快慢以及出现时间,描绘得栩栩如生。

其他的每次哈雷彗星出现的记录,也相当明晰精确,分见于历代天文志等史书。我国古代的彗星记事,并不限于哈雷彗星。据初步统计,从古代至1910年,记录不少于500次,这充分证明古人观测的辛勤。

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彗星,有些虽然不免于占卜,但是观测勤劳,记录不断,使后人得以查询。欧洲学者常常借助我国典籍来推算彗星的行径和周期,以探索它们的回归等问题。我国前人辛劳记录的功绩不可泯灭。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我国最早,在《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其最详细的记录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我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我国古记录也很精彩。

据《宋书天文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这次流星发生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我国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至北宋时期,沈括更发现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陨石,其“色如铁,重亦如之。”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省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有些星原来很暗弱,大多数是人目所看不见的。但是却在某个时候它的亮度突然增强几千至几百万倍,叫作“新星”;有的增强到一亿至几亿倍,叫作“超新星”。

以后慢慢减弱,在几年或10多年后才恢复原来亮度,好像是在星空做客似的,因此给这样的星起了个“客星”的名字。

在我国古代,彗星也偶尔列为客星;但是对客星记录进行分析整理之后,凡称“客星”的,绝大多数是指新星和超新星。

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有新星的记载。见于典籍的系统记录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书天文志》中有:“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房就是二十八宿里面的房宿,相当于现在天蝎星座的头部。汉武帝元光元年是公元前134年,这是中外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颗新星。

自殷代至1700年为止,我国共记录了大约90颗新星和超新星。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054年出现在金牛座天关星附近的超新星,两年以后变暗。1572年出现在仙后座的超新星,最亮的时候在当时的中午肉眼都可以看见。《明实录》记载:

隆庆六年十月初三日丙辰,客星见东北方,如弹丸……历十九日壬申夜,其星赤**,大如盏,光芒四出……十月以来,客星当日而见。

我国的这个记录,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我国历代古籍中还有天气、气象的记载。夏代已经推断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

崖岩画中有与社石相关的正南北线。

商代关注不同天气的不同现象。甲骨文中有关于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的记载和描述。

西周时期用土圭定方位,并且知道各种气象状况反常与否,均会对农牧业生产造成影响。《诗经·幽风·七月》,记载了天气和气候谚语,有关于物候的现象和知识;《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学著作。

春秋时期,秦国医学家医和开始将天气因素看作疾病的外因;曾参用阴阳学说解释风、雷、雾、雨、露、霰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春秋》将天气反常列入史事记载;《孙子兵法》将天时列为影响军事胜负的5个重要因素之一;《易经·说卦传》指出“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卦代表自然物。

战国时期,重视气象条件在作战中的运用。庄周提出风的形成来自于空气流动的影响,并提到日光和风可以使水蒸发。《黄帝内经·素问》详细说明了气候、季节等与养生和疾病治疗间的关系。

秦代形成相关的法律制度,各地必须向朝廷汇报雨情,以及受雨泽或遭遇气象灾害的天地面积。在《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大类。

汉代列出了与现代名称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并且出现了测定风向及其他天气情况的仪器。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经学大师董仲舒指出了雨滴的大小疏密与风的吹碰程度有关。

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指出雷电的形成与太阳热力、季节有关,雷为爆炸所起;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义》,提出梅雨、信风等名称。

三国时期,进一步掌握了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数学家赵君卿注的《周髀算经》,介绍了“七衡六间图”,从理论上说明了二十四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

两晋时期,“相风木鸟”及测定风向的仪器盛行。东晋哲学家姜芨指出贴近地面的浮动的云气在星体上升时,能使星间视距变小,并使晨夕日色发红。晋代名人周处的《风土记》提出梅雨概念。

南北朝时不仅了解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开始探索利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促进农业生产。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充分探讨了气象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用熏烟防霜及用积雪杀虫保墒的办法;北魏《正光历》,将七十二气候列入历书;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出冬季“九九”为一年里最冷的时期。

隋唐及五代时期,医学家王冰根据地域对我国的气候进行了区域

划分,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气温水平梯度概念的。隋代著作郎杜台卿《玉烛宝典》,摘录了隋以前各书所载节气、政令、农事、风土、典故等,保存了不少农业气象佚文;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乙巳占》,记载测风仪的构造、安装及用法。

宋代对于气象的认识更为丰富和详细,在雨雪的预测及测算方面更为精确。

北宋地理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涉及有关气象的如峨眉宝光、闪电、雷斧、虹、登州海市、羊角旋风、竹化石、瓦霜作画、雹之形状、行舟之法、垂直气候带、天气预报等;南宋绍兴秦九韶《数书九章》,列有4道测雨雪的算式,说明如何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

清代译著《测候丛谈》,采用“日心说”,全面介绍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变热以及海风、陆风、台风、哈得来环流、大气潮、霜、露、云、雾、雨、雪、雹、雷、平均值及年、日较差计算法、大气光象等大气现象和气象学理论。

岁月推移,天象更迭。我们祖先辛勤劳动,留下宝贵的天象记录,无一不反映出先人孜孜不倦、勤于观测的严谨态度,无一不闪烁着我们民族智慧的光辉。这些,是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对今后更深刻地探索宇宙规律,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