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老人收废品收到69本医学古典,这些典籍为何会流落民间?
长沙县的李大爷在收废品时以5毛一斤的价格收了69本古医书。经专家鉴定,这些古书中的方子很有使用价值。李大爷在收废品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子,这名女子说他们家有一些书籍,然后李大爷一看是关于古书的药方,认为比较有价值,所以就以五毛钱一本收购,然后李大爷也是将这些古书送到医院里面,仅供参考 。
像以前的生活里面有非常多的农村人,他们也是当医生的。以前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就是做医生的,家里面也有。一本很厚很厚的股书,那本书也是非常的厚的,所以对于这些股书流传到农村来说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当初农村里面也有当医生的 。
一、以前那古书也是非常的有价值 。
古书里面记载了很多很多关于治病的东西,因为现在也有很多人看不懂,那个都是古时候人的智慧 。
二、很久以前我爷爷也是有这种医书。
以前我爷爷他也是当农村里面的村医,那时候有非常多的人找他治病,而且他也有一本很厚的医书之后他就流传给了我爸爸,然后我爸爸他也是学医生的,所以这本医书他也是比喜欢的 。
三、所以在农村也有非常多的这种古书 。
农村也有很多人,他们也是有知识文化,他们也是会有这一些比较古老的书,所以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少有的,因为毕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而且也比较少见 。
这些古书也是非常的有价值的,因为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非常的有用的,而且现在也是没有这些方法了,现在的方法都是比较科学,像以前的都是古人的智慧,是他们研究下来的治病方法。所以这些医书也是比较有价值 。
很多人都听说过“湖广填四川”,然而在此之前,还有“江西填湖广”,目前两湖地区的人口,除了极少数的土著之外,绝大多数的先祖都来自于外省,其中名列前三的是江西、安徽与浙江三地,“屈楚之家,多豫章籍”,在两湖之地的外来移民中,来自江西的占了绝大多数。
按照现有的移民资料来看,湖南地区接受外来移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中晚期。如今肥沃的湖南平原地区,在隋唐之前,相对于中原来说其实条件并不算好,所以人口并不算很多,然而这种状况在唐朝后期发生了改变。
由于晚唐与五代时期,天下纷乱硝烟不止,中原与长江中下游的百姓流离失所,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而当时的湖南地区人烟稀少土地富足,加上地理位置上靠近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成为了诸多移民的首选之地,经过数百年的移民与经营开发,宋朝时期的湖南地区人口已经比较多,而且经济发展程度也有了大幅提升。
战乱使得湖南人口减少,外来人口增加
事实上,湖南人的先祖几乎都来自省外,先秦时代有商人南来,楚人入湘还有南北朝时期的衣冠南渡,而影响最大的,则是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
对于“江西填湖广”的主要原因,民间的传说是当年明太祖血洗了湖南,当然,这种说法相当无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湖南地区的人丁锐减,的确与元末明初的常年战争有关。
蒙元入主中原灭宋之后,中原各地的百姓反抗的斗争从来就没有止息过,使得不到百年的元朝,基本都处于战乱之中,尤其到了元朝中晚期,这样的状况愈演愈烈,元末时期,湖广之地成为了黄巾军、元兵与朱元璋等部混战的主场地。
旷日持久的战乱,使得湖南地区的人口剧减,有些幸存下来的人离开了故乡,然而更多的人却因为战争而失去了性命,以至于出现了“湘潭土著仅存数户”这样的历史记载。
湖南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江西
明朝建立之后,为了恢复发展湖广地区的经济,明朝鼓励外省人口移民到湖广之地,而当时作为人口大省的江西,自然成为了主要的移民输出之地。凭借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便利,加上湘潭地区优越的环境吸引,大量江西人涌入湖南地区。
其实在此之前,湖南就已经有了大量来自江西的移民,那就是在南宋时期,根据对于湘潭北部的氏族原籍地调查,当地238个氏族之中,有31个是南宋时代从江西地区迁入,而明朝洪武年间迁入的有26个。不过在长沙、醴陵、益阳等地,情况倒是相反,醴陵地区的相关调查之中,有146个氏族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入,而南宋时期的只有9个。
不过,整体来说,无论是南宋时期还是元末明初,江西都是湖南外来人口迁入的主流。
江西人口涌入湖南主要是经济原因
江西之所以成为古代重要的人口输出之地,与古代江西的高度富裕,经济发展水平高息息相关。两宋时代,全国720所书院之中,江西独占224所,两宋137位宰相之中,有50多人出身江西,而这种情况到了明朝更甚,1404年的科考,江西人包揽了前七名,并且在所有的470名进士之中,江西占了110位。
而江西的人口,从北宋时期就名列全国第二,到了宋徽宗时代超越浙江成为第一,并且这样的优势一直保持了下去,而在当时,江西也是全国纳粮食与税最多的地方。
不过江西大多都是山区,只有北部的鄱阳湖地区有比较多的平原,随着人口的增长,江西的人地矛盾也逐渐突出,在南宋时代,江西移民前往湖南主要都是出自于经济原因,毕竟湖南地区欠缺开发,土地更加富余,这一时期主要属于主动移民。然而到了明朝,则更多是因为受战争影响,湖南地区人口减少,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属于被动移民。
而即便向湖广之地移去了巨量的人口之后,明朝时期的江西,依旧是人口第二多的省,仅次于当时的浙江,可见当年江西人口之多。
湖南土著并未真正消失,只是无法辨识
虽然湖南大多数的人都是当年外来移民的后代,但湖南还是有一定的土著的。
按照《醴陵县志》记载:“醴陵古老相传之土著亦仅存十八户,洪武初召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豫章人尤多。”当时受到战争的影响,大多数人或者丧生或者流亡,但也有少数人留守,或者在战争结束之后回到了故土。
在如今对于湘南519个氏族家谱的研究之中,并没有发现湖南土著的痕迹,全部都是宋朝之后来自外省尤其是江西的移民,然而这并不代表湖南本土土著居民消失了,而是因为这其中有些人他们并非江西移民后裔,而是湖南本土的非汉族后裔。
在古代很长时间之内,一些少数族裔为了摆脱身份变成汉人,所以大多重新“认亲”,而他们并没有修家谱的习惯,在认亲的过程中编写家谱,大多都假称是江西移民的后裔,而经过长久的汉化,这些少数族裔无论是外表还是文化上,都很难再分辨得出来。
所以,幸存下来的湖南原住民,并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彻底融入了主流之中。
从目前所出土的一些考古资料来看,远古时期长江以南的原始居民相对较少。虽然湖南地区雨水丰足、土地肥沃,但是在远古时期,古人们主要是以打猎为生,住宿在山洞之中,人类的生存情况极易受到自然的影响,因此当时在湖广地区符合原始人住宿的地区并不是很多。
等到农耕文明出现之后,生产资料也得以出现了初步的稳定,所以人口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加,不过与中原各地相比湖南的人口仍是相对稀疏。当时的中原地带农耕文明已经相对成熟,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中原地区南方区域属于未开化的地带,将南部地区称之为“南蛮”。
由于古代的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要比湖南地区的成熟,所以中原地区在人口出现一定膨胀之后,有一部分中原人开始向南迁移,毕竟南方土地肥沃且地广人稀,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
战国时期楚国曾多次多次向湖广地区进行扩张性的移民,而这也算是在政治的干预下对湖广地区进行人口填充。不过这些移民对于湖南本地人口的人口比例并影响并不是很大。
真正影响到湖南原始人口比例的两个时期,分别是唐末和元末明初之时。
——首先,在唐朝末年,伴随着李唐政权的衰落,唐朝境内再次出现了武装割据的情况,其形势和东汉末年极度相似。中原地区作为当时经济和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自然成为了兵家纷争地方,常年战乱使中原人口民不聊生,大量的中原人口便开始向南迁移逃避战乱。
这些中原人口来到湖南地区之后发现此地土地肥沃,人口稀少,而他们又掌握着相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所以致使湖南人口数也就得到快速的提升,湖南原始居民的人口密度也得到了很大的稀释。
北宋灭亡之后,又有大量的中原人口跟随南宋朝朝廷南迁移,南宋朝廷建立之后,并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南方地区,两湖两广地区得到空前发展。
——其次,对湖南人口影响最大的就是元末明初时期。当时蒙古军队灭了南宋之后将汉人列为了四等人,甚至将汉人称之为“两只脚的羊”。因此在元朝时期汉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蒙古人可以任意的屠杀汉人且不受任何法律的制裁。
在这种残暴的强压之下,汉人便开始奋起反抗。由于在南宋时期整个国家的经营重点放在了湖广地区,因此湖广地区的百姓起义是当时反抗元朝统治最为激烈的地方。在元朝统治时期,战争的原因导致有大量的湖南人口被屠杀或者说外出逃难,湖南地区的人口空前下降。
而要知道这还不是最为严重的时候。在元朝末年,此时的两湖地区已经成为了起义军活动最为频繁且势力最为庞大的地方。这些军队除了对抗元朝统治之外,彼此还相互厮杀,就比如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虽然两个人都是反抗元朝的汉人武装,但双方都想争夺正统之位。在“朱陈”内战时期,受到影响最大的仍然是湖广地区的群众。
所以等到明朝建立之时,湖南地区因为经受近百年的战乱人口已经变得特别稀疏。虽然在明朝的统治稳定之后有一大批的原本逃难的湖南人回到老家,但人口仍然稀疏。
由于元末明初的混战之中,已经有了火炮之类的大杀生武器的出现,再加上连年的天灾,农业生产并不能得到保证,在明朝建立的时候全国人口当时不足2000万。
与中国庞大的国土面积相对比,2000万人口很难在中国建立一个有效的统治,于是朱元璋和刘伯温商量之后便确定了人口增长计划,其中一项就是从人口稠密的地区向人口稀疏的湖广地区移民,增加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当时与湖南相邻的江西地区人口密度相对高一点,也是明朝建立之初人口最多的省份,所以朱元璋下命令从江西地区移民填充湖南。
明朝政府为了鼓励百姓自愿移民,给了很多福利性的政策。只要愿意移民,到达湖南之后国家给免费分配土地,还可以免去一定的税收,若是愿意开山种地的话,不但不用交税,甚至还能够从政府这里拿到一定的奖励。在如此的一个政策影响之下,有大量的江西人迁居到湖南地区,而这就是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
这因此也就造就在现在的湖南地区,有大量的人祖籍都是来自于江西。
不过也有一段野史记载了湖南的人口为什么稀少。“朱陈”交战之时,湖南曾支持陈永亮的军队,给朱元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朱元璋出自于内心的怨恨对湖南民众进行大屠杀。
——具体的故事内容为“当年在明朝建立之后,有一队兵马想要到南京朝圣刚好路过湖南。于是朱元璋便下令让军队不用着急,歇息三天,结果被传成了“血洗三天”,因此这队兵马便在湖南大肆屠杀,至使血流成河”。
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中并找不到相应的证据,明显有着污蔑朱元璋的嫌疑。因为在清朝建立之后,清朝统治者曾命令史官修改明朝历史,诋毁明朝。
因为朱元璋虽然一生杀人无数,但是他也是对于那些功臣,平民出身的他本质还是一个比较爱民的君王。在明朝建立之初全国内的人口又特别的稀疏,他也没必要因为个人的恩怨去刻意的屠杀湖南人。
看完这段历史,原来的湖南人在哪也就十分清晰了。
——从地理特性上来讲湖南属于典型的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的一块土地,此地应该自古都有人在此繁衍生息。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元末明初这段时间,原来的湖南人大多都死于战乱,剩下的湖南人原始居民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完全融合到以江西人为主的移民血脉之中了。
当时的湖南原住居民作为一个少数群体的存在,在环境极其不利的背景下是完全不可能独自存在的。他们要独自存活下来,有时候就难以避免需要近亲结婚,但大家都知道近亲结婚的弊端,所以当地的少数原住人口必定会选择融入到移民的大家族之中,而且多为自身主动。
而这也就造成了如今在湖南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绝大多数的湖南人祖籍并不是在湖南,而是由其他省份外迁而至,在这些迁移人口中江西户籍占很大的比重。
湖南人亲切的唤江西人为“老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本文2023-08-05 15:13: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