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原来是称呼乐器的呢,还是称呼水果的?
琵琶是乐器
水果是枇杷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 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属蔷薇科常绿乔木的枇杷,别名卢桔,又称金丸、金弹,状似琵琶。故而古人亦称枇杷为琵琶。这事说来,有段趣话。相传有位书生收到友人送来一篮枇杷,见礼单上写了“琵琶”两字,误认为白字,于是写诗讥讽道:“枇杷不是那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丝管尽开花。”岂料,讥人不成,反被后人传为笑话。其实,古籍《本草衍义》早已解释:因枇杷其叶厚长而呈圆形,状如琵琶,故而得此名。
所以说,琵琶曾经也叫枇杷,枇杷曾经也叫琵琶,但因枇杷之名是从琵琶而来,所以你问琵琶最初是指什么,当然不指水果,而是指乐器。
枇杷的味道应该是大部分人都非常喜爱的,因为吃起来非常的甘甜,而且非常有益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很多人对于枇杷的相关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展开相关的介绍,希望能让大家对枇杷有进一步的了解。
1、枇杷是什么
枇杷是枇杷树上结出来的果实,味道十分甘甜,个头虽然不大,比较娇小,但是它柔软多汁,风味酸甜,而且能够为人体补充大量的营养,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的营养又保健的水果佳品,特别是将枇杷中的汁液提取出来做成一些食品,更是非常的美味,而且非常的具有保健功用。在生活中很多人把枇杷都作为养生的水果来吃。
2、枇杷营养价值
在枇杷中含有很多的纤维素和很多的果胶成分,能够很好的补充人体所需,并且在枇杷中还含有丰富的苹果酸和柠檬酸,以及很多的维生素和钙元素铁元素等等。如果人体缺乏这些营养元素的话,那么就会引发一些疾病出现,通过吃枇杷能够有效补充这些营养,并且可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3、枇杷的功用
通过吃枇杷来补充营养绝对是非常管用的,而且枇杷还可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对于视力健康起到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且能够保持皮肤滋润光泽,能够有效改善我们的肤质,除此之外,对于儿童来说,食用一些枇杷能够促进身体的成长发育。经常吃枇杷还有助于促进食欲,提升消化能力。不管是小朋友还是老年人,都是非常适合吃枇杷的。
枇杷的味道是非常好的,而且枇杷的营养价值也很高,经常吃枇杷,补充的营养非常多,而且能够调理我们的身体,改善一些病症,所以非常值得推荐这种水果。
扩展阅读: 枇杷 枇杷是什么
有关枇杷,在来山城之前我是一张白纸。印象中的琵琶是这样写的,只知道这是一种乐器。真不知道还有一种能吃的枇杷。就算有,长相应该也跟“琵琶”的样子差不多吧。
当我真正接触了解枇杷树后,才知道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我是在重庆的小区里第一次认识枇杷树的,当然也是第一次见证它的开花、结果。
枇杷树叶子是深绿色的,略长带尖,有明显的纹路,有厚重感,并且油亮油亮的。
枇杷树开花时间是每年的11月份,花为乳白色小花。
枇杷果,大小颜色近似杏,比杏略大,成熟果为杏**。味道不错,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酸甜味道,果肉软软绵绵的感觉。成熟的果子有一层薄薄的果皮,吃的时候可将其轻松剥下。
果肉里面包有两个褐色的果核,形状与栗子相似,直径有一厘米左右。薄薄的一层皮里包的是淡青色的核肉,柴柴的感觉觉,没有任何味道,稍微有一点点涩麻的感觉,应该是不能食用的。不过也有可能会有药用价值也说不定。
事有凑巧,刚刚写到这里,就有朋友发来消息说有事要到家里找我,结果你猜怎么着,原来她是给我送枇杷来了。
据她说今年的枇杷因雨水较多造成果子水分大,不太甜,卖不出去,有的都烂在了家里。
但我吃着挺好吃的,她带过来的更好吃,果味更浓一些。
哦顺便更正一下,经过刚才吃朋友带的枇杷果证实,里面的不仅仅是两个核,有的是四五个大小不一的核。并且这个比之前那些个果要大一些。
感谢好朋友赶赶外婆一如既往的对我好!我第一次认识枇杷树就是她告诉我的。
枇杷属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枇杷秋冬开花,春末夏初果实成熟,其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是水果淡季之珍品。目前,仅有中国和日本能为国际市场提供产品。据统计,我国枇杷栽培和产量占世界的2/3以上,可以说枇杷是中国特产。尽管如此,我国枇杷栽培面积乃不足4万公顷,产量不足8万吨,人均仅0067千克,在果树中排不到前10位,通常称“小水果”。因而,大力发展枇杷生产不仅在国内水果市场有其较大潜力,在出口国际市场上也有着可观的前景。据有关专家预测,优质大粒枇杷(平均果重在50克以上)的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更具优势。
大果枇杷以富含胡萝卜素的红肉品种居多。
1、解放钟。解放钟是福建省莆田县城关镇人郑祖寿选育的大果枇杷品种。解放钟树势强,树型直立,很少发生早期落叶。果实硕大,倒卵形,单果重70-80克,最大曾达到172克。果皮果肉均为橙红色,果皮略厚,易剥离。果肉特厚,汁多味甜、肉爽,口感很好。但采摘过早,果实含酸量较高,口感较差;采摘过迟,易落果,不耐贮运。应适熟采摘,宜鲜食或外运。该品种在福建的采收期为5月中上旬。
2、大五星(龙泉14号)。大五星枇杷是四川省农业厅选育的。树势中庸,树形开张,枝条略粗。果实圆形或卵圆形,果脐萼孔开张,多呈五角星形,少数为圆形。果硕大,平均单果重62克,最大果重达180克以上。果皮果肉均为橙红色,果皮较厚,易剥离。果肉厚,质地细嫩,汁多味甜,可口,酸度较小。在原产地5月上中旬成熟。
3、早钟6号。早钟6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90年育成的特早熟新品种。
早钟6号树势旺盛,树型较开张,早熟丰产。不易发生早期落叶。果实倒卵形或洋梨形。平均单果重527克,最大者可达100克以上,果皮及果肉均呈橙红色,果皮中等厚,易剥离。果肉厚,肉质细致,汁多味甜,口感好,香气浓。
早钟6号成熟期在福州为4月上旬,该品种花多穗大,座果率高,应注意疏花疏果,增施壮果肥,否则果小品质差商品率低。其不足之处是成熟时果脐周围略带青绿色。
4、香钟11号。香钟1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果树院研究所于1998年育成。由于香气浓,故称香钟11号。香钟11号树势中庸,树形开张。秋叶反卷不明显,而多呈内卷,这是香钟11号的重要品种特征。花穗中等大。果实倒卵形或短卵形,平均单果重575克,最大超过100克。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锈斑少,果粉多,鲜艳美观。果皮厚,易剥离,耐贮运,肉质细致,汁多味甜,口感好,香气浓,风味极佳。
香钟11号嫁接苗定植后第3年开始投产,坐果率高,丰产性好,8年生母株株产20千克以上,是目前红肉品种中少有的优质、浓香型大果品种。
5、大红袍(安徽)。安徽大红袍树势较强,树冠高圆头形。果实近圆形,果顶宽平,皮厚,橙红色,稍难剥离,较耐贮运。果肉橙色,肉厚,单果重40-50克,最大超过100克,肉质略粗,汁液中等,味甜,略带香气,酸度较低,品质较好。在原产地是5月旬至6月上旬成熟。适应性强,丰产稳产,20-30年大树株产仍达200-300千克。不足之处是较易感炭疽病和日灼病。
6、田中。该品种树势旺健,树形开张,树冠圆头形。果实硕大,倒卵形。平均单果重60克以上,最大可达150克。果皮果肉均为橙**,果皮较薄,难剥离,果肉汁多,肉质稍粗,略偏酸。在台湾是3月中旬4月上旬成熟,在福州5月上旬前后成熟,表现为较耐寒,丰产稳产。因含酸量略高,应尽可能完全成熟时再采收。
7、大房。四川省柑橘技术培训中心于1989年从日本引进,表现为树势旺盛,树形稍开张。花穗大,花多、密生,开花迟,花期长。果实硕大,短卵形,果皮果肉均为橙**,单果重70-80克,最大130克,大小不甚均匀。果肉细密,坚实,汁多。味较淡,品质中等。果面易发生紫斑病。但耐瘠,抗逆性强,不易落叶。
“琵琶”的出现要晚于“枇杷”,古人最初将琵琶叫做“批把”,而“批把”亦是水果枇杷的别称。这便是乐器琵琶与水果枇杷的关联。关于水果枇杷的相关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时期的《上林赋》,而乐器琵琶的相关记载则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释名》。《释名》这本古籍中对于乐器琵琶的记载是这样的:“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很多人误以为水果枇杷之所以与乐器琵琶同名是因为它的叶子形似琵琶的形状而由此得名,其实不然。
汉武帝时期为了政局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此断绝匈奴拉拢西域各国的可能。而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也确实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枇杷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关于枇杷还曾发生过一件趣事。宋朝苏轼曾错将“芦橘”当作枇杷,而导致枇杷多了“芦橘”这样一个别称,而英语中对枇杷的称呼也正是源自于该别称的粤语发音。
乐器琵琶同样来自于西域地区,但是它的时间要晚于枇杷甚多。琵琶刚传入中国时古人将弹奏枇杷时向前拨的动作称作“批”,向后拉的动作视为“把”,从而诞生“批把”这个名字。琵琶在进入中国之后也是引来了诸多关注,尤其是唐朝古人对于琵琶这种乐器更是十分推崇,所以琵琶在这个时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唐朝诸多诗文中都曾涉及到琵琶,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琵琶行》。
琵琶发展至今也是诞生了诸多流派,其中包括崇明派、汪派等。除此之外,琵琶的种类也是非常多样的,既有五弦琵琶也有南音琵琶。琵琶传入中国之后经由数千年的文化融合,现如今早已成为代表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
目录 1 拼音 2 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地枇杷 21 地枇杷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3 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的全株·《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枇杷 31 地枇杷的别名 32 来源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地枇杷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地枇杷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枇杷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枇杷 1 拼音
dì pí pá
2 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地枇杷地枇杷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地瓜藤之别名[1]。
21 地枇杷的别名地枇杷、地石榴、地板藤、霜坡虎[2]。
22 来源及产地桑科植物地瓜Ficus tikoua Bur的茎叶[2]。分布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和广西西部、陜西南部[2]。
23 性味苦,凉[2]。
2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咳,消肿[2]。
1治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黄疸,水肿,尿路感染,白带,风湿痹痛[2]。煎服:15~30g[2]。
2捣敷治痈肿疮毒,跌打肿痛[2]。
3 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的全株·《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枇杷 31 地枇杷的别名地瓜藤、地石榴、地胆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
32 来源为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Ficus tikoua Bu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细晒干备用。
33 性味苦,微甘,平。
34 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利湿。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尿路感染,白带,感冒,咳嗽,风湿筋骨疼痛。
35 地枇杷的用法用量05~1两。
36 摘录枇杷与琵琶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是先有枇杷才有琵琶,还是先有琵琶才有枇杷?到底此“枇杷”和彼“琵琶”有什么样的渊源呢?这就得从《
说文解字
》说起:“琵琶本作枇杷”。《
释名
》中也有解释,琵琶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人们将它命名为“
批把
”,而当时的“批把”是由木头制成,所以当时的人们也将它写作“枇杷”。
琵琶因出胡中,中原人又称之为“
胡琴
”,所谓“对牛弹琴”之琴,其实是指琵琶到了
魏晋南北朝
时,音乐文化盛行,乐器繁多,古人为了将它与琴、瑟等乐器字形统一,才确定将“枇杷”改为“琵琶”,自此琵琶便作为乐器名字沿用至今。而当时,因叶片形似乐器琵琶的水果,最终得到了“枇杷”这一名字。水果枇杷作为珍贵的美味,被一代一代的
美食爱好者
命名,其中腊兄、(黄)金丸、
蜜丸
、粗客、
卢橘
等最被人们熟知,还有更多的名字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古人取不了。广东部分地区还将“卢橘”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枇杷又被人称之为“卢橘”,英文也取其音译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这个故事,枇杷的英文名Loquat其实来自一场误会,它是粤语“卢橘”的音译,而卢橘成为枇杷的别名,皆因
爱美食
的
苏东坡
的一个失误。“
罗浮山
下四时春,卢橘
杨梅
次第新。”这首诗写出来以后,朋友问他:“卢橘何物?”对曰:“枇杷是矣。”又问:“何以验之?”对曰:“事见相如赋。”这里说的是汉
司马相如
的《
上林赋
》,有句云:“于是乎卢橘夏熟,
黄甘
橙榛,枇杷橪柿……”然而相如赋中是将卢橘与枇杷并列提及,由此可见枇杷并非卢橘。一定是
美食家
苏东坡太爱枇杷,
记错
古籍错将卢橘之名灌之,由此坑了歪果仁800余年。
本文2023-08-05 15:16: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