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介绍
浙江大学图书馆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藏书楼。由一个总馆和五个分馆组成。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6800个。总馆设在玉泉校区图书馆大楼内,分馆分别为科技分馆(玉泉校区)、文理分馆(西溪校区)、农业分馆(华家池校区)、医学分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紫金港校区)。
傅云龙自幼聪颖,12岁通经史,及长又致力于经、史、小学和金石诸学研究,著有《说文解字正名》、《金石集成》、《读通鉴札记》等。后又兼及兵学,任幕僚时曾助潼川知府守城,解叙永围,收复长宁,与李永和起义军交战。同治七年(1868年)报捐郎中,同治八年(1869年)赴京后入兵部武选司兼车驾司行走。光绪五年(1879年)起参加编纂《光绪顺天府志》,光绪十二年(1886年)得褒奖“俟知府分发后加三品衔”,随即充兵部则例馆纂修。光绪十三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奉旨考试出洋游历官,试题是《铁道论》,《记中国自明代以来与西洋交涉大略》。傅云龙第一名考取出洋游历大臣,奉派出洋游历六国。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26日(农历)傅云龙一行人从上海出发,开始了游历日本、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及巴西六国之行,加上途经的巴拿马、厄瓜多尔和智利等国共历经十一国,历时26个月。12名游历使中以傅云龙最为勤勉,著述甚多。傅氏每至一国,即收集该国地理、历史、政治、风俗、特产诸多资料,勘察并绘制各种地图和表格,据以编制图经。总计完成《游历日本图经》30卷,《游历美利加图经》32卷,《游历英属加拿大图经》8卷,《游历古巴图经》2卷、《游历秘鲁图经》4卷、《游历巴西图经》10卷。归国后傅氏将《游历图经》、《游历余纪》、《游历诗选》一百余卷呈交光绪皇帝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得到“坚忍耐劳,于外洋情形考究尤为详确”的批语,经总理衙门奏请,光绪皇帝将傅氏的品秩由三品提至二品,派往北洋大臣麾下使用。李鸿章为《图经》写序。
喜藏书和刻书,光绪十五年(1889)在日本刊刻有《籑喜庐丛书》14册,收有唐卷子本《论语》10卷、《新修本草》10卷、影日刊本《文选》残卷等珍贵本子,均为久已失传之本。其中《新修本草》10卷,是他在东京所见小岛氏藏书的传写本11卷(其中卷三为小岛氏补辑),贵阳藏书家陈榘在日本又赠予卷四、卷五、卷十五共3卷,于是将所得影刻成《唐卷子本新修本草十卷补辑一卷》,收入《纂喜庐丛书》之二,又刻《傅氏抄校书》9册,收书6种,是其自抄、自校、自刻之书。藏书处有“籑喜庐”,藏书印有“懋元父”、“云龙印信考藏”、“二十七岁后号醒夫”、“德清傅氏刊本”、“云龙眼福”、“籑喜庐审定古本”、“傅云龙审定善本卷子本”、“环游地球夏官大夫”等。著《补晋书艺文志》、《全汉碑目》、《北堂书抄引书目》、《籑喜庐所著书目》、《日本金石志》等。著作数十部。 光绪十三年(1887),兵部候补郎中傅云龙因考试名列第一而被选中游历考察十一国。傅云龙深知此次出洋任重道远,不敢稍有怠慢,出行前作了充分准备。在天津,参观了天津南岸炮台,武备学堂和机器局,又到上海会见了日本、美国和斯巴尼亚领事,洽谈去这些国家的有关手续和一些事务性的问题。
另外,还访问了矿务、文报局、缫丝局,千方百计寻找出访国家的图文资料。
他考察的目标是日本、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等11国。他为自己的考察定下了三条原则:不拾人唾馀,不拘已之成见,不旷日因循。对自己考察目标的国家,进行了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考察。他把日程排得满满的,昼游夜记,写出各国《游历图经》、《游历图经馀记》一百一十卷,达百万字。以至“指茧目眵”。他慧眼独具,把游历考察的重点放在日本与美国。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相似,更值得借鉴;美国为富国之翘楚,文化传统相异,也值得比较借鉴。因此对这两国的考察特别认真仔细。傅云龙的十一国之行,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之先河,打开了国人认识世界的眼界,为学习西方先进技艺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以致以后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 致力于洋务运动,直接应用和推行西方先进科技,为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贡献了力量
傅云龙游历回国以后,先任北洋机器局会办,一年后又兼任“海军衙门总帮办”和“会办天津海运。”光绪廿一年,被任命总办。天津机器局是洋务运动的一个窗口,是李鸿章一手操办起来的,也担负着许多军事工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傅云龙上任伊始,就迅速行动起来,建立门卫制度,清查仓库,追还欠款,加强巡逻队伍。内部整顿告一段落后,就着手抓机器局的生产。第一件大事是为军械局五百万空弹壳装火药。本来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傅云龙发现这批弹壳的击发部分有问题,“引火爆药为平铺底面者,锡片凹凸。问之,则购逾十年。”这样的后果是枪弹或炮弹击发时不一定打得出去。他马上想到,很可能就这个原因,李鸿章检阅北洋水师时出现了许多哑炮的洋相,甲午战争中,哑炮也成了北洋海军败绩的原因之一。接着,他提出了装弹药的操作规范,检查了库存枪弹情况预防了类似情况发生。第二件大事是购买了铸钢和轧钢的机器,革去了不合理的工艺,改革了操作方法,只花了46天时间,就炼出了十炉钢。以后,每二三天就出一炉。在他的支持下,自行制造了第一批无烟火药。产品不仅合格,而且比进口更为适用。
机器局屡屡取得成绩,北洋大臣也不断委以重任,让机器局承担了许多新的业务,其中有两项是制造钱币的工作,铸钱流通使一些重大工程,在财务开支方面得到不少方便,利润颇丰。短短七个月,就有数万两的赢利。
总之,傅云龙在北洋机器局期间,解决了长期停滞的局面,大力改革保卫制度,会计制度和用人制度,改进工艺,合理调配人手,又坚持自己操守,拒绝中饱私囊和行贿索贿,使得机器局面目一新。结果使北洋机器局的生产跨进了一大步,推进了该局的技术发展,对其他的相关企业也有所推动。因此说,洋务运动,特别是军工生产实践,对中国近代技术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虽然****是李鸿章,但是,傅云龙在洋务运动的实践里,认真踏实,身体力行,取得了出色成就,可谓是后起之秀,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李鸿章也特别器重他,尚博乡贤祠的碑文,也是李鸿章所撰。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傅范初、傅范冕在新学方面都有所成就。特别傅范初在电报、电灯、电机、摄影、制皂和罐头食品方面都有建树。
勤历述著,留下了许有学术意义,社会意义的著作,影响深远 傅云龙一生著作,可考者不下两千四百零四卷,约数千万字。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则说:“所著书不下亿兆余言,皆经天纬地之学。”主要著作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参与《顺天府志》的编写。编纂者数十人,傅云龙分纂了四十六卷,占三分之一,还帮分编纂之一的缪基孙作复纂,代“总裁”之一府尹沈秉成写序。正因为纂方志工作中的作用大,成就高,得了“三品衔分发省补用知府”的褒奖。
二、出洋游历和办洋务的著述。出洋游历十一国,行程十二万里,历时两年,写出了各国《游历图经》、《游历图经馀记》达百万字,详细记载了游历各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大大打开了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眼界,也带回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艺和理念,影响深远。在办洋务运动中,他又博考制造诸学,并自编《机器图说》八卷,《洋务实学文编》二卷作为学生教材。期间,又作《考工记》若干种及《比例尺图说》一卷。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三、国学研究,造诣极深,范围极广,著作篇幅浩翰,如《全汉文五百卷》及《金石集成三百卷》,都有极高的成就和研究价值。
1936年,浙江文献展览会陈列过傅云龙的著作。这次展览由当时浙江教育厂委托浙江图书馆举办,是浙江一次规格高、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的文化活动。《大公报》、《申报》、《东南日报》、《正报》和南京《国风》月刊、上海《美术生活》等报刊辟专栏并发特辑以报道。于右任曾专程赴杭参观,共有七万六千人次参观了这次展览。另一个事例,傅云龙的许多著作,如《游历图经》、《实学文导》、《机器图说考》、《比例图说》、《考化白金工记》、《考空气炮工记》、《比例尺图说》、《字学三种》等书,都遭遇了盗版,光绪二十八年,钦命二品顶戴江南分巡苏松太兵备道袁专门出示公告,“无得翻印渔利”。傅云龙著作的价值及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傅氏被派往北洋后,历任北洋机器局、海军衙门,神机营机器局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去世。 傅云龙的著作数量很大。据粗略统计,不下一百余种,共2347卷,约千余万字。重要的有:
1、《光绪顺天府志百三十卷》中三分之一的篇章四十三卷,又与人合撰三卷;还有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前顺天府府尹、顺天府志总纂之一的沈秉成写的序文。(浙图古籍部、首都图书馆等,建国后有影印本)
2、游历图经(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日本图经美利加图经英属加拿大图经古巴图经秘鲁图经巴西图经
3、游历图经余记(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已收入《傅云龙日记》)
包括游历日本图经余记前编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前编游历英属地加纳大图经余记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二编游历古巴图经余记游历秘鲁图经余记游历巴西图经余记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后编游历日本图经余记后编
3、游历诗集(不易介集,存浙图古籍部):
游日本诗变前编游美利加诗权游加纳大诗隅游古巴诗董游秘鲁诗鉴游巴西诗志
浙江大学图书馆现由一个总馆和五个分馆组成。总馆设在玉泉校区图书馆大楼内,分馆分别为科技分馆(玉泉校区)、文理分馆(西溪校区)、农业分馆(华家池校区)、医学分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紫金港校区)。各分馆的馆藏和服务有着不同的学科与专业特色。在玉泉校区分馆设立了由香港实业家倪铁城先生捐资兴建的浙江大学“倪铁城人文图书馆” 以及为答谢美籍华裔科学家袁绍文博士对浙江大学捐赠而专门设立的“袁氏工程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总馆由办公室、采访中心、编目中心、系统中心和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发展中心组成。办公室主要处理图书馆日常行政事务,包括人事、财务、文书、信息、接待以及后勤等方面;采访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以及教学、科研的需要,负责各类文献资源的采购、收集和交换;编目中心主要是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整序、揭示和组织,把无序的文献加工整理成可供检索的、具有科学体系的文献集合体;系统中心主要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软、硬件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各校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HORIZON)、各类服务器及内部网络的正常运行,保证图书馆各类数字资源的正常开放,负责图书馆门户网站及其他业务软件的自主开发和维护;数字图书馆研发中心以CADAL项目建设成果为基础,统一管理全省、全国和国际性数字图书馆项目实施,跟踪研究数字图书馆技术发展动态,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和研发平台。此外,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09)亦隶属于总馆,在科技、农业、医学等分馆设立服务窗口。总之,图书馆总馆主要侧重于技术服务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分馆则侧重于读者服务工作。 收藏的文献以理工类为主,兼收经管文,特别是在机械、仪表、电力、电子、化学化工、光学等学科方面有较强的实力。馆内收藏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献、缩微资料、光盘等多种类型的文献约132万册。
科技分馆拥有近10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等设备,图书馆管理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其服务功能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迈进。通过校园网实现了与文理分馆、农业分馆、医学分馆及基础分馆的资源共享,以及各分馆之间的文献通借通还。同时还为校内外读者提供网络数据库检索、科技查新、原文传递等服务。 浙江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原杭州大学图书馆)位于西溪校区,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藏书楼。现有馆舍面积15240平方米,图书、报刊库17个,阅览室10个,专业研究室5个,阅览座位800多个,是西溪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和近百年的发展积累,文理(西溪)分馆已形成文理兼收,文史哲文献和基础学科文献收藏较为丰富的藏书特色。藏书已达146万册。其中线装书12万册,外文图书近20万册,中外文合订本报刊238万余册。2000年建立“敦煌文献资料中心”(与敦煌研究所合建)、社科大型文献阅览中心。此外,还收藏了一部分学术价值较高的缩微胶片、电子出版物。
文理分馆在实践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同时,也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图书馆基本实行计算机化管理,可同时为馆内和校园网读者提供馆藏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国际联机网络数据库检索等服务。 浙江大学图书馆农业分馆(原浙江农业大学图书馆)位于美丽的华家池畔,前身是始建于1925年的安生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11000平方米,阅览座位1100席,是华家池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经过八十余年的发展,农业(华家池)分馆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农业与生物文献收藏与服务机构之一,尤其在农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经济等学科文献的收藏上具有较大优势。分馆现有馆藏文献597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9万册,中外文合订本报刊20万余册。同时,农业分馆是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委员)馆,并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文献专藏馆之一。
随着Horizon管理系统的启用和一大批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农业分馆的服务功能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迈进。通过校园网实现了与科技分馆、文理分馆、医学分馆及基础馆的资源共享。 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原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位于紫金港校区,前身为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图书室,成立于1912年6月1日,是我国自办的最早的医药院校图书室之一,1960年4月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1999年新的浙江大学成立后,成为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2006年8月从湖滨校区搬迁至紫金港校区新馆,并于10月8日对全校师生试开放。新馆建筑面积11494平方米(含报告厅622平方米及配套快餐厅417平方米)。医学分馆设有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参考工具书、电子资源等7个阅览室,小研究室24间,教师研究室5间和讨论室1间。另有密集书库和夹层书库各一个。全馆共有阅览、检索座位590个,沙发座位92个。读者用计算机102台,工作人员用机近20台;自助借还书仪1台;并在3个期刊阅览室配置自助复印机。
医学分馆的藏书以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为主,除了湖滨校区图书馆原有的专业馆藏以外,已将原藏于玉泉、西溪两个校区图书馆的医学、药学和生物学文献经统一分编后集中收藏,共有藏书52余万册。其中期刊3700余种,128万册;图书178万种,396万册;线装书5千余册,其中善本图书有82种637册。
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是浙江省卫生系统课题申报查新和鉴定检索的主要服务单位,医药学查新咨询也是医学分馆的服务特色之一。根据网络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的趋势,分馆于2005年6月进行医学、病理学学科门户网站的建设,网上组织整理的各类资源日趋丰富。 浙江大学基础分馆于2002年初开始建设,2003年10月27日开放,成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基础分馆建筑面积23100平方米,阅览座位1600个。以收藏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教学参考书为主要特色。现收藏图书382万册,订阅期刊约1800种,报纸110种。设有中外文图书、报刊、电子阅览、视听等7个大型阅览室及1个密集书库。配合新生教育的“新生推荐书”陈列于基础分馆二楼书库。收集、展示、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著作的“浙大文库”也设在基础分馆。基础分馆在一、二层设立了文化长廊,经常举办各种主题展览,还设置了“爱心岛”,为“图书漂流”的公益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浙江大学基础分馆根据先进的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进行设计,整个大楼以大平面、大格局、大开放、网络化、智能化及绿色环保为主基调,处处体现了方便读者的人文关怀。在功能划分上首先突出了大厅的综合信息输出反馈功能,读者可以通过先进的触摸屏系统、IPAC书目检索系统、电子公告系统以及咨询台,获得有关书目、大楼导航、怎样利用图书馆、检索方法等多种知识型和消息型信息。同时一改传统的书库、阅览室分开的模式,将藏书和阅览合而为一,读者在同一阅览室内可轻松实现借书、阅览、自修、检索、咨询等多种需求。基础分馆着意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现代化设备去营造学生自主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研究的氛围,培育温馨的人文气息,同学们可以带着自己的书籍和学习用品自由出入。 “浙大文库”已经成为收集、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著作的重要基地和展示窗口,其前身为始建于1996年的杭大文库,1998年四校合并后正式成立浙大文库。通过个人捐赠、学校相关部处转赠、购买、馆藏调拨、复印等方式,浙大文库至今共收集到教师和校友的著作及浙大出版的期刊约9000种,成为收藏最为丰富的高校文库之一。在正常的情况下,浙大文库藏书的年增长量约为500种。文库还编印了《高校文库工作通讯》(内部刊),对全国的文库工作情况进行报导和研究。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古籍特藏也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文理分馆,收藏了线装书12万余册,其中善本书1350余种,1.9万余册。在文理分馆、医学分馆、农业分馆都专门设立了古籍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古籍的阅览和咨询服务。
此外,图书馆还有敦煌学、地方志、标准、袁氏工程图书馆等特色收藏。
浙江图书馆创办于1900年,前身为杭州藏书楼,1903年改称浙江藏书楼,1909年,定名为浙江图书馆。现馆藏文献约390 万 册(件),有举世闻名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刻本、抄本、稿本;除中文文献外,英、日、俄、德、法、西 班牙等文种的文献均有一定的收藏。1998年落成的新馆坐落于杭州黄龙洞风景区旁,用地面积近3公顷,建筑面积30800平方米,座席1700余个,可藏文献450万册(件),是一座现代化的面向21 世纪的图书馆。新馆连同原杭州孤山路馆舍、杭州大学路馆舍及湖州市南浔区嘉业藏书楼共同组成新的浙江图书馆,为全省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浙江图书馆 创建于1900年,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1931年建成大学路馆舍。1998年12月26日,浙江图书馆新馆试开馆。2000年11月18日,值浙江图书馆百年华诞之际,浙江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浙江图书馆现有馆舍四处,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以曙光路新馆为总馆,另有湖州嘉业藏书楼、孤山路古籍部和大学路馆舍,并在全省各地设有7个分馆29个流通站。
浙江图书馆是浙江省文献信息收藏和服务中心,承担浙江省地方文献的收藏和服务职能,是全世界学习和了解浙江的重要窗口。目前拥有500多万册藏书和超海量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学科门类齐全,文种涉及中、英、日、俄、德、法等。馆藏珍品首推文澜阁《四库全书》,此外有敦煌经卷、宋元明刻本、稿抄本、名家批校题跋本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外国刻本。
浙江图书馆实行天天开放,并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主要服务有:书刊借阅、参考咨询、网络服务、讲座、展览、教育培训、视听服务等。浙江图书馆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和应用高新技术,不断推进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联盟成员。同时,浙江图书馆努力实现与同行间的资源共建共享,与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开设“浙江省文献信息导航网”,为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建设服务;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组织实施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通阅互借网络。浙江图书馆设有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浙江省分中心,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书目资源共建共享。
浙江图书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1994年,以机构会员身份加入国际图联,并参加古籍善本手稿专业委员会与亚太地区委员会。1998年12月,与日本福井县立图书馆缔结为姐妹馆,2000年度获准成为联合国文献资料托存馆。
2000年,浙江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称号;2001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
不花钱就能借阅数百万册图书———从2007年12月起,浙江图书馆在国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中率先免费开放,读者只需交纳押金就可借阅图书。
近年来浙江省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已完全能解决日常开支,免费开放得以实现。此前,在浙图办普通借书证需交100元押金、20元工本费以及每年30元的借书年费;浙图每年的年费收入在120万—150万元,大部分用于日常开支。从12月起,浙图取消了20元工本费和30元年费,押金在退还借书证时也可归还。创建于1900年的浙江图书馆是国内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现有馆舍4处,拥有500多万册藏书和海量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馆藏珍品首推文澜阁《四库全书》。
浙江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以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整理与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为主要业务方向,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出版社。 建社以来,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注重图书的学术质量、文化价值与市场效应,累计出版图书2000余种,总印数达6500万册。逐步形成了文献整理、学术研究、文化普及、文博图典、书画艺术、教育读物等专业出版板块和线装书、礼品书系列。荣获省级以上图书奖60余个,其中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1个,国家图书奖2个,中国图书奖4个,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9个,浙江树人出版奖18个。
1、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否向外开放2、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介绍3、浙师大图书馆借的书可以在行知学院图书馆归还吗4、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机构设置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否向外开放
不是对外开放的,现在用一卡通大部分情况下要刷卡的,除非你跟前面的人进去,不被发现应该没事的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介绍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包括图文信息中心和邵逸夫图书馆两部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是浙江师范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藏书1,915,592册,电子图书70万册,中外文期刊7000余种,3000余种国内外中、英文核心期刊及专业期刊,形成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了文、理相结合,以教育科学为重点的多学科藏书体系,基本覆盖了全校各类学科专业,具有较完整的中、外文文献情报检索体系的馆藏特色。同时该馆还拥有一系列电子资源,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镜像站、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宇全文检索系统、Elsevier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Springer ,其中电子阅览室座位155个。邵馆大楼错落有致、美观大方,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先生视察该校时曾经盛赞该馆“布局美观、整洁有序、管理先进”。
浙师大图书馆借的书可以在行知学院图书馆归还吗不可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包括图文信息中心和邵逸夫图书馆两部分,是浙江师范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借的书不可以在行知学院图书馆归还,因为别的图书馆没有借书者的个人信息,行知学院图书馆组建于2004年,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在师生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机构设置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截至2014年9月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全馆共有工作人员113人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26人、中级职称72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9人,本科学历67人。 分设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阅览部、信息咨询部、现代技术部和特藏部。
现任馆长陈兴伟,副馆长何华连、金文新。
具体部门设置如下: 地址:图书馆一楼 主任:王铁
成员:高源、滕秋茗
主要任务:
协助馆领导制订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草拟工作总结、报告、通知;负责会议安排;协助馆领导处理日常有关事务;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处理来往函电;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完成统计报表;负责文件资料的收发,做好印鉴和文书档案的保管。
负责图书馆办公用品的领取、采购、分发与保管,部分设备的购置,财务管理及水电等的维修联系。
负责职工考勤与福利工作,管理清洁卫生、门卫和安全保卫工作。
办理校内外联系接待工作。
负责报告厅的使用和管理。
管理外送装订、水电维修。 地址:图书馆一、三楼 主任:王云娣
成员:胡秀青、罗良道、张宏、潘琳、胡誉耀、夏明春、 强切云、刘华、陈志刚、刘学玉
主要任务:
运用各种方式为读者解答咨询。
根据教学需要,开设文献检索和利用等选修课;搞好新生培训的组织联系工作,上好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辅导课;搞好一小时专题讲座。
建设图书馆网站,介绍国内外数据库的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及热门站点推荐等内容。
电子阅览室的收费、管理,资料的打印以及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的辅导。
为校内重点科研项目开展代查代检服务。
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试用数据库的联系,数据库的宣传及利用辅导。
随书光盘的整理、上传及其他光盘的查阅辅导。
图书馆网站信息的发布,内容的充实、制作与维护。
举办书评有奖征文活动。 地址:图书馆三、四楼 主任:方宝花 副主任:张凌
成员:冯福生、李健生、樊云仙、钱霞、杨云芳、吕永红、夏芬瑛、容春琳、汪维华、潘欣、袁嘉秀、叶胜红、朱巧兰、王薇、丁夷、许萍、程莲娟、李精松。
部门组成:
现期期刊阅览室(图书馆三楼)
过期期刊阅览室(图书馆四楼)
外文期刊阅览室(图书馆五楼)
外文书库(图书馆六楼)
视听室(图书馆四楼)
主要任务:
负责中、外文报刊的验收、划到、分发、归架和补缺,报刊合订本、特刊等资料的登记、分类、编目、分发和入库。
负责贯彻实施本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督促读者执行文明守则。
管理各报刊阅览室、查阅室和报刊库,做好报刊资料的整理、流通、阅览和业务统计等工作。
配合师生教学和科研,编制各类文献索引,做好报刊的宣传、推荐和咨询工作。
负责报刊的整理、送装和验收等工作。 地址:图书馆二、三、四楼 主任:季鸿斌 副主任:黄桂凤
成员:张岚、沈兆力、汤允忠、童丽玲、施美春、邹艳兰、沈彦君、吴丽娜、赵芳、李旭、陈红梅(大)、刘应芳、王建树、马淑兰、王静生、詹文君、杨莉、黄平仪、张桂芬、张红春、郝璐、缪存影、王瑞军、诸葛元
部门组成:
第一开架书库(图书馆二楼)
第二开架书库(图书馆三楼)
新书借阅室(图书馆二楼)
综合阅览室(图书馆二楼)
外文图书借阅室(图书馆四楼)
主要任务:
负责正确使用计算机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做好馆藏图书资料的流通工作。
负责读者借阅证的发放和管理,办理读者离校手续。
配合教学、科研,开展图书宣传,介绍新书,推荐好书。
调查、统计、分析图书利用情况和读者的阅读倾向。向采访及其他有关部门反馈需求信息。
教育读者爱护图书,对污损和偷窃图书者,照章处罚。
开展导读活动,解答读者检索和借阅图书资料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做好新书借阅室的管理和借阅工作。 地址:图书馆一楼 主任:黄光明
分编成员:蒋文虹、陈红梅(小)、徐群、侯丽红、蒋蕾英、陈高潮、陈丽群、卢坚萍、李林华
采购成员:陈健、杨志江
部门组成:
采访室(图书馆一楼)
编目室(图书馆一楼)
样本书库(图书馆一楼)
主要任务:
根据学校教学科研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采访要增强精品意识,多渠道搜集、采选和补配各类中外文纸质与电子文献资料,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
负责书刊预订的数据输入工作。在订单发出前对预订的图书进行查重。经常与各学院系保持联系,并及时向馆领导反映文献购置费的使用情况。
负责中外文图书的验收、查重、数据下载与图书分类、编目工作。
编制新书通报,打印财产账。负责接收读者的新书推荐工作
负责馆内图书的典藏、分配和调拨,做好典藏图书的管理和借阅。
管理、维护好本部门的电脑及其它设备,做好有关业务统计与卫生、安全工作。 地址:图书馆一楼 副主任:张力
成员:林弘、于林海、徐贲
主要任务:
负责本部业务工作,与各部通力合作,努力把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图书情报工作,重点抓好计算机在图书采购、编目、流通、期刊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关注现代化技术应用动态,努力学习、掌握和储备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技巧。
提供积极意见,参与制定实现现代化技术服务的规划、项目论证、经费预算、设备购置、实施步骤等工作。
负责全馆现代技术设备的验收、保管、维护、维修、系统管理、软件开发等工作,保证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其他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逐步带动全馆,促进全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负责本部的各项统计工作。 地址:老图书馆 副主任:冯春生
成员:潘建民、金明生、陈淑君、张雅琴、柳斌、林瑞华
主要任务:
本部为特藏书刊,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倍加爱护,并督促读者执行文明守则。
负责线装古籍订购、验收、分类编目、登记入册,负责特藏书刊的查访收集整理工作。
做好阅读辅导工作,认真解答读者咨询。
做好本部门的卫生和安全工作,保证做好防潮、防蛀、防光工作。按时统计、上报读者借阅人数。
负责古籍编目上网工作。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浙江图书馆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曙光路73号。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以曙光路新馆为总馆,另有孤山路、大学路馆舍和湖州市南浔嘉业藏书楼。建筑总面积47万平方米,并在全省各地设有6个分馆27个流通站。
本文2023-08-05 15:18: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