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系所设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系所设置,第1张

浙江大学东西方文化与管理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7日经批准成立。

当代管理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迈入了文化管理的新阶段。现代中国管理理论与方法源自中国与西方。对人的管理,必须要考虑人的思维与决策方式、核心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赖以塑造人的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其意识形态。正因为当前在中国的管理现状缺乏此等考量,往往导致西方式管理的水土不服,食洋不化,失之于形式主义;中国式管理的空泛求速,食古不化,失之于主观主义。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与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建立工厂或分公司,跨文化管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如何使东、西方文化和管理能够在中国本土与世界各地实现水乳交融式的融合,是一个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浙江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成立于2011年1月,系浙江大学校级研究所,隶属于人文学院。宗教学是国家学科分类的一级学科。研究所已经推动并将继续凝练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与宗教、早期基督教哲学与文化、宗教对话与宗教共同体的建构、中外文化交流与基督教传教史、印度宗教与瑜伽哲学、宗教经典研究(儒、释、道、天、基、印度教等)、宗教心理学、宗教政治学、宗教社会学等。研究所将继续突出其学术性、专业性与前沿性,尽心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未来宗教学领军人才,努力跻身跨文化的宗教学学术前沿研究,积极服务中国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研究所将进一步与国内外宗教学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发展各种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现任主任王志成教授,副主任王桂彩副教授,成员还包括特聘教师陈村富教授,王晓朝教授、陈越骅博士等。研究所积极开展引智创新,从海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所聘请了诸多宗教学领域著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其中包括: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杨克勤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 Großhans教授等。 本所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系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所属的全国二十四家古籍整理研究机构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列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和硕士点,首任所长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

本所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研究人员13人,办公室、资料室各1人。研究人员中教授7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人,讲师1人; 5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中有博士学位者7人(其中2人为博士后),硕士学位者1人,此外,还有博士后研究人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各1人,浙江省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1人。

已故所长姜亮夫教授在楚辞学、敦煌学等领域成就卓著,是我国国学的一代宗师,他的《楚辞通故》荣获国家教委首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沈文倬教授的经学研究,尤其是“三礼”学的研究在学术界颇具声望和特色,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一位以“先秦礼制研究”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崔富章教授的楚辞学与版本目录学研究,龚贤明教授的中国古代官制研究,束景南教授的朱熹与中国文化史研究,张涌泉教授的敦煌学与俗字研究,王云路教授的中古汉语研究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现任所长为张涌泉博士,副所长为王云路博士。

在校研究生48人,其中博士生39人,硕士生9人。

本所1995年以来共承当纵向科研项目20项,科研经费625万元;横向科研项目(主要为董氏基金项目)10项, 科研经费54万元。出版学术著作24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史》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评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项,其中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一项,胡绳青年学术奖一项,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项。1994年,本所和中文系古文献专业联合申报的汉语史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0年3月,本所和中文系古文献专业联合申报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再次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查良镛,名誉院长。

黄华新,院长。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人事、学科建设。哲学系。

楼含松,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分管组织、信访、统战、保卫及人事、外事有关工作,分管行政、联络发展。中文系。

盛晓明,副院长。分管科研、继续教育、地方合作。哲学系、韩国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

王云路,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古籍研究所。

吕一民,副院长。分管本科生教育(实验设备)、外事。历史学系。

黄厚明,副院长。分管艺术学系工作。艺术学系。

沈玉,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建、纪检、教工、工会、离退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宣传、信息、文化建设。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成光林,院长助理。协助做好行政、联络发展工作。 院机关 黄华新 楼含松 盛晓明 王云路 吕一民 黄厚明 沈玉 赵延芳 夏全荣 成光林 许永旺 高晖 车斌辉 洪庆昉 刘锋 王海英 楼艳 徐海波 石方红 张良 段园园    中文系 方一新 徐亮 林家骊 吴笛 张德明 金健人 吴秀明 吴晓 黄健 李咏吟 胡可先 周明初 孙敏强 陈建新 盘剑 郑淑梅 苏宏斌 池昌海 许志强 陈东辉 李小林 王小潮 陶然 汪超红 姚永铭 王德华 邹广胜 梁慧 黄擎 朱首献 敖晶 张玉娟 李杭春 王国英 王信康 郭昊 徐永明 陈力君 陈忠敏 黄笑山 颜洽茂 廖可斌 汪维辉 姚晓雷 陈玉洁 马良 陈洁 史文磊 真大成        历史系 包伟民 沈坚 徐规 卢向前 龚缨晏 计翔翔 汪林茂 方新德 楼毅生 梁敬明 鲍永军 陈志坚 徐立望 刘国柱 陈红民 王海燕 杨雨蕾 吴铮强 杜正贞 肖如平 陈健梅 乐启良 张凯 朱晓罕 赵晓红 董小燕 陶磊 吴彦 吴艳红 孙竞昊 哲学系 董萍 潘立勇 杨大春 孔令宏 王志成 朱法贞 黄爱华 丛杭青 张家成 戚印平 应奇 胡龙彪 章雪富 朱淼华 周展 王建安 金立 王彦君 张立 何俊 包利民 李磊 王淼 王桂彩 徐茜晶 庞学铨 许为民 何善蒙 王礼平 廖备水 李恒威 陆敏珍 徐慈华 任会明  艺术学系 陈振濂 池长庆 朱春秧 王小松 金晓明 桂迎 陈健 张重辉 汤琦 胡小军 吴强 沙伟 黄杰 邱建新 鲍江华 汪永江 来萧敏 蔡琪 刘斌 王钟涛 赵丹丹 周慧军 董浩然 陈向集 沈华清 吴晓明 周聪 毛晓芬 黄河清 郭翀 林如 马楠 高艳 朱燕 周怡如 李承华 江崇岩 陈谷香 杨丰 苏阿香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严建强 项隆元 毛昭晰 郑瑾 黄鼎 周少华 曹锦炎 张秉坚 郑霞 陈虹  古籍所 张涌泉 方建新 束景南 吴土法 许建平 崔富章 祖慧 关长龙 贾海生 朱大星 冯国栋 陈叶 窦怀永 秦佳慧      韩国所 沈善洪 陈辉 白承镐 安成浩 日本所 王春

19734--19771 吉林省大安县 来福公社 新发大队  知青户

19772--19801 吉林师范大学 中文系 学 生

19801--19837 东北师范大学 图书馆学系 助 教

19818--19831 北京大学  图书馆学系 进 修

19837--19869 东北师范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 助 教

19869--19929 东北师范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 讲 师

19929--20008 东北师范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 副教授

19988--20036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系先秦史专业 博士生

20009--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古籍整理研究所 教 授

200311-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古代文学与文献 博士生导师

刘殿爵

刘殿爵(DCLau,1921年3月8日-2010年4月26日),香港著名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

早岁肄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46年赴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西洋哲学。1950年起任教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70-1978年任伦敦大学中文讲座教授,是英国历来首位出任中文讲座教授的华人。

1978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历任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89年荣休后,嗣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

刘教授精研哲学及语言学,治学严谨,翻译中国古籍,准确精练,其中《老子》、《孟子》、《论语》三书英译,为西方学者研治中国哲学必读之经典,被誉为译坛权威之作。其他著述有《新式标点广雅疏证》、《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语言与思想之间》、《采掇英华》、《淮南子韵读及校勘》等。

2010年4月26日,刘殿爵教授在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因病辞世,享寿八十九岁。

中文名:刘殿爵

外文名:DinCheukLa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21年3月8日

逝世日期:2010年4月26日

职业: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

主要成就: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香港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代表作品:《道德经》《孟子》《论语》英译本

职称:教授

生平简介

香港词人刘伯端之子。1921年3月8日生于香港,早岁肄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46年赴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西洋哲学。1950年起任教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70-1978年任伦敦大学中文讲座教授。1978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礼聘出任中文系讲座教授,尔后屡掌要职,包括文学院院长(1980-1983)、《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1979-1995)、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1979-2007)等,宏扬中国文化,奠立香港中文大学中西文化桥梁地位,厥功甚伟。

刘殿爵教授于1975年获港中大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后于1989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刘教授于1989年荣休后,嗣任港中大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致力古代传世典籍索引之编纂及其他研究工作,孜孜不倦。自逸夫书院创立以还,刘教授时加匡助,1986至2005年为该书院校董,1989年起任资深导师,2005年出任该书院校董会高级顾问。

刘教授精研哲学及语言学,治学严谨,翻译中国古籍,准确精练,其中《老子》、《孟子》、《论语》三书英译,为西方学者研治中国哲学必读之经典,誉为译坛权威之作。其他著述有《新式标点广雅疏证》、《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语言与思想之间》、《采掇英华》、《淮南子韵读及校勘》(待刊)等。刘教授学殖深醇,平易近人,儒林望重,桃李芳菲,香港、英伦两地学者多蒙沾溉。2010年4月26日上午,先生在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因病辞世,享年九十岁。

刘殿爵是粤语正音运动中提出粤语“正音”和“正读”的学者之一,但相关主张引起不少争论,学术界也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个人生涯

早年生涯

刘殿爵祖籍广东番禺,1921年3月8日生于香港,父亲是诗人刘伯端(1887年-1963年),字景棠,任职华民政务司署文案,曾为粤剧花旦芳艳芬出版《燕芳词册》等作。刘殿爵幼承庭训,后来入读英皇书院,1938年获港府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他在校内表现杰出,但香港沦陷后提早毕业,于1942年1月以一级荣誉文学士资格获颁“战时学位”,同期毕业的知名好友有徐家祥、余叔韶和黄丽松等。

刘殿爵战时曾在中国大陆服务,香港重光后,港府与英国文化协会设立“胜利奖学金”(VictoryScholarship),以纪念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获胜。刘殿爵在1946年取得该奖学金,乘坐“大不列颠号”(SSBritannic)到英国,入读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主修西方哲学,1949年再以一级荣誉资格毕业。刘殿爵在学期间因在逻辑学方面表现优异,而获颁“逻辑奖”(LogicPrize),是格拉斯哥大学创校以来首位获奖的海外学生。

学术生涯

翻译经典

毕业后,适值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扩充,刘殿爵在1950年获聘出任讲师,在远东部任教中文和中国哲学。刘殿爵在1965年升任中国哲学高级讲师,至1971年高级讲师一位裁撤,他获任命为该校中文讲座教授,成为英国历来首位出任中文讲座教授的华人。刘殿爵在亚非学院有不少门生,比如安乐哲教授(ProfessorRogerTAmes)和尤德爵士夫人彭雯丽(Pamela,LadyYoude)等。

在1959年,企鹅图书送来一份《道德经》英文译本原稿,让刘殿爵审阅,不过这份原稿由缅甸文翻译而成,内文多有缺失,结果在刘殿爵建议下,企鹅图书没有接纳这份原稿。翌年,企鹅图书再送来一份修订本予刘殿爵审阅,惟稿件始终是译自缅甸版的《道德经》,翻译质素未能满足他的要求,刘殿爵遂决定自行翻译,经大约五年时间在1963年翻译成《道德经》英文版,后来再花七年时间在1970年出版《孟子》英文版,以及花近十年时间在1979年完成《论语》英文版,三大译作全部由企鹅图书出版。

刘殿爵翻译的三本中国经典著作造诣甚高,极具水平,获国际公认为标准英文译本,西方不少研究中国文史哲的学者,亦多以他的译作为研究必读入门,影响甚巨。后来的邓仕梁教授认为,刘殿爵的译作风格受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Ryle,1900年-1976年)影响,所以用字精炼澄澈,言简意赅,并以“秋水文章不染尘”一语赞扬他的译作。另方面,刘殿爵翻译成《道德经》英文版时,西方刚好兴起嬉皮文化,《道德经》提倡“道法自然”的思想正好透过他的译作进一步向西方传播。单是《道德经》英译本初版,截止1990年代初已在全球售出至少50万本。为表扬刘殿爵在海外弘扬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香港中文大学在1975年特地向他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执教港中大

刘殿爵在亚非学院后期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参与为清代音韵学家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增补标点和索引,以及为稿件作最后审查,有关作品后来由中文大学于1978年出版,并定名为《广雅疏证:新式标点》。同年,刘殿爵结束在亚非学院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获香港中文大学礼聘出任中文系讲座教授,由此展开在中文大学多年的教学生涯。

在加入中文大学之初,香港正值第二次中文运动,刘殿爵亦发挥其影响力,在1979年将中文大学原有的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重组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并由他出任中心主任一职。在1980年,中心获吴多泰巨款捐助,遂易名为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继续由他出任中心主任至2007年。另一方面,刘殿爵又在1979年接替全汉升教授担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一任十六年,至1995年卸任。

刘殿爵在中文大学醉心学术研究,并多次公开表示不愿涉足大学行政工作,但他仍在1980年获推举当选为文学院院长。在任内,他提倡取消大学学位试,而在1983年卸任文学院院长后,他连同金耀基教授、杨纲凯博士、李金汉博士和廖柏伟博士获中文大学校长马临教授委任到一个特别小组,专门检讨本科生的课程结构。小组在1984年提交报告,提出采用学分制、将必修的副修课程改为选修、以及加强通识及语文教育等三大项建议。小组的建议后来获中文大学教务会采纳,并在1986年至1987年度学年起实施,至于中文大学创校以来沿行的学位试则予以取消。

粤语正音运动

刘殿爵对粤语有相当研究,在中文大学任教时,也是1970年代后期粤语正音运动的最初发起人之一,正音运动提倡粤语的“正音”和“正读”,在当时引起舆论的热烈讨论。在1981年,时任香港电台台长张敏仪听取刘殿爵及宋郁文的意见后,向全台播音员发指引,要求将“时间”的“间”字读成‘艰’音,而非粤语习惯读成的‘谏’音。刘殿爵指出,根据近代语言学家黄锡凌所著的《粤音韵汇》,“间”字旁边标记了两个音,一为‘谏”音,另一为‘艰’音,不过却在‘谏’音旁边再加小注,强调‘谏’音用于“间格”和“离间”等语,因此结论“时间”一语应读“时‘艰’”而非“时‘谏’”。

虽然部分如黄沾等的学者文人支持刘殿爵的建议,不过很多电台听众和报章评论则大表不满,批评他矫枉过正,徒添麻烦。刘殿爵在同年12月再于《明报月刊》撰写〈论粤语“时间”一词的读音〉一文,为自己的主张辩护。他除了引用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宋代《广韵》佐证自己的说法外,又在文中声称“时间一直到三十年代后期还是读作时‘艰’”,读成“时‘谏’”是误读。不过,刘殿爵的主张始终受到不少舆论质疑,也有报章舆论加以反驳,指早在二、三十年代,“时间”一语早已读成“时‘谏’”,因此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不应将之读成“时‘艰’”。

由于社会上的争议不断,港台最终让步,不再要求播音员将“时间”读作“时‘艰’”。然而,社会上始终无法就“时间”的“正音”达成共识,学界仍一直就此存有争议。

晚年生涯

刘殿爵有份在1986年草创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亦是该院院歌填词人之一。自1986年至2005年间,刘殿爵是逸夫书院校董,1989年起任该院高级导师,2005年卸任校董后获任命为该院校董会高级顾问。另在1988年,他复获港府委任为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刘殿爵在翌年宣布荣休,但荣获香港中大校方终身聘任为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同年他的母校香港大学向他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以志其对中文和比较哲学等各方面的贡献。

荣休后的刘殿爵继续从事学术研究,除了重新修订他早年翻译的《道德经》、《孟子》和《论语》等作外,他与陈方正博士在1988年获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为先秦两汉一切传世的文献电脑化,以设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后来改称“汉达古文献数据库”),同时又着手编纂《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而数据库则在1992年完成。在1992年、1994年和1995年,他们再获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拨款,将魏晋南北朝的传世文献电脑化,并耗时多年,陆续出版成《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这些工作大大便利了中国文史哲方面的研究。

刘殿爵晚年退居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曾患肺癌,但后来治愈。在2010年初,刘殿爵因肺部感炎,多次入院接受治疗,虽然怀疑是肺癌复发,但没有带来很大痛苦。在同年4月中,他再因呼吸困难入院,并要靠氧气罩呼吸,至4月22日病情恶化,不少师生好友均前来探望。刘殿爵在2010年4月26日以89岁高龄病逝于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他生前不娶,并无子嗣,而遗作《淮南子韵读及校勘》则有待刊印。刘殿爵的追思会在5月30日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举行。

个人生活

刘殿爵自少热爱下围棋,另在英国时已习太极,亦曾在中文大学中文系的活动上公开表演。至于在中文大学执教期间,他亦有习气功,但认为气功不应与宗教连上关系。

在学习语文方面,刘殿爵强调背诵书本的重要性,认为要成功学习语文,就要对学习的语文产生感觉。至于在学习外语方面,更要熟练地掌握语法,才能“培养出敏锐的语言感觉”。

荣誉学位

荣誉法学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1975年)

荣誉文学博士

香港大学(1989年)

部分著作

英文著作

DCLAU,"TheTreatmentofOppositesinLaoTzu",BulletinoftheSocietyfor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1,1958,pp344_360

TranslatedbyDCLAU,TaoTeChing,Harmondsworth:PenguinBooks,1963

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1982

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1989,RevisedEdition

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2001,FirstPaperbackBookEdition

TranslatedbyDCLAU,Mencius,Harmondsworth:Penguin,1970

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1984

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2003,RevisedEdition

TranslatedbyDCLAU,TheAnalects,Harmondsworth;NewYork:PenguinBooks,1979

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1983

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1992,2ndEdition

CompiledbyDCLAU,LuXunXiaoShuoJi:Vocabulary(SelectedShortStoriesofLuXun),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1979

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Press,1987,2ndEdition

EditedandtranslatedfromclassicalChineseintomodernChinesebyKEONGTowYung,EnglishtranslationbyDCLAU,ConfuciusSays,HongKong:FederalPublications,1982

TranslatedbyDCLAUandRogerTAMES,SunBin:TheArtofWarfare,NewYork:BallantineBooks,1996

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2003

TranslatedbyDCLAUandRogerTAMES,YuanDao:TracingDaotoItsSource,NewYork:BallantineBooks,1998

中文著作

陈雄根标点、刘殿爵审阅,《广雅疏证:新式标点》,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年。

刘殿爵主编,《兵书四种(孙子,尉缭子,吴子,司马法)逐字索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主编,《文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刘殿爵主编,《淮南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刘殿爵主编,《说苑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大戴礼记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韩诗外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孔子家语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礼记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商君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新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战国策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逸周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刘殿爵主编,《吴越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刘殿爵主编,《晏子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刘殿爵主编,《越绝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刘殿爵著,《语言与思想之间》,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3年。

刘殿爵主编,《山海经逐字索引·穆天子传逐字索引·燕丹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主编,《春秋繁露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主编,《东观汉记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主编,《尚书大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仪礼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刘殿爵主编,《贾谊新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4年。

刘殿爵主编,《尔雅逐字索引·孝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主编,《论语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主编,《孟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主编,《古列女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法言逐字索引·太玄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潜夫论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主编、陈方正主编,《新语逐字索引·申鉴逐字索引·中论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春秋左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毛诗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主编、陈方正主编,《尚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主编、陈方正主编,《周易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风俗通义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列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荀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老子逐字索引:《道藏》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河上公《注》》,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论衡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_冠子逐字索引,鬼谷子逐字索引,文始真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7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六韬逐字索引·鬻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年。

刘殿爵主编,《孔丛子逐字索引;邓析子逐字索引;尹文子逐字索引;公孙龙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年。

刘殿爵主编,《竹书纪年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年。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国语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齐竟陵王萧子良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谢灵运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谢_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殿爵主编,《楚辞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刘殿爵主编,《韩非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刘殿爵主编,《庄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刘殿爵主编,《太平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曹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曹丕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曹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沈约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徐陵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颜氏家训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庾信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殿爵主编,《墨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建安七子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江淹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主编,《管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文心雕龙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齐民要术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梁武帝萧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梁昭明太子萧统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社祖贻、刘殿爵主编,《现代文学名篇》,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2001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梁简文帝萧纲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殿爵主编,《难经逐字索引;伤寒论逐字索引;金匮要略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

刘殿爵主编,《释名逐字索引;急就篇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洛阳伽蓝记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张华集逐字索引;张载集逐字索引;张协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潘岳集逐字索引·潘尼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人物志逐字索引·博物志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诗品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人物评价

刘先生译《论语》,已快读其序文一过,真深思卓识之通人,岂仅_译高手而已!书前介绍未言其生年,想极四十许人;才不可及,年更不可及也!(钱钟书评)

刘殿爵穷半生学力精力为老子、孟子、孔子三家思想做的是起碇扬帆的夜航:他在意的不再是逐字逐句的_译而是字里句里整套哲理体系的引渡。(董桥评)

刘教授治学严谨,对中国古籍的字词训诂,乃至每一词语在句子中的习惯用法、语法结构,均细心揣摩,条贯于胸,然后以极其精准的英语翻译。因此,所译经典著作,造诣极高,为西方学者研习中国古代哲学必读之书,其中《道德经》英译,迄今全球售出超过七十万册;《论语》、《孟子》、《道德经》三书英译,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英文译本,影响深远。刘教授的英译著作,被视为严谨学术的典范,DCLau之名,在欧美汉学界,几无人不晓。(香港中文大学评)

后世纪念

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冠名为“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以纪念已故国际知名学者刘殿爵教授对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之贡献。

中心将继承刘教授的宏愿,进一步推动中国古籍研究及汉学至世界各地。

1925年10月出生。江苏江阴人。

1944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常州分校,同年考入中央大学南京部历史系。

1946年重新考入复旦大学史地系(后改历史系)。大学时代即发表文章,与陈寅恪先生论辩。毕业论文讲唐代河北藩镇,否定陈寅恪先生“以昭武九姓胡为安禄山主力”之说曾为学界所瞩目。

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至上海交通大学任助教。

1956年任讲师,后随交大迁校来到西安。

1957年被划为右派。

1962年安排在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工作。

1978年9月调入陕西师范大学。

1979年右派问题正式平反改正,恢复讲师职称。

1981年任副教授。

1982年晋升为教授。先后在学校图书馆、历史系、唐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

1983年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1987年任所长。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2001年退休。

2007年1月16日18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2岁。 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唐史学会顾问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复旦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中国史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 黄永年先生童年在常州上幼稚园、小学,并无所谓家学渊源。引导黄永年进入学术之门的,是抗战初在沦陷了的常州地摊上买到的吕思勉先生所著《经子解题》。接着在武进县立初中读书时找些古书自己看,学做文言文也过了关。

高中上了不到半年的苏州中学沪校,二年级时考入设在常州郊区不属敌伪管辖的苏州中学常州分校,有幸听了吕思勉先生讲授的国文、本国史,以及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四门课,等于上了一次大学。同时,从吕思勉先生处得知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购读后深信三皇五帝、夏禹治水之非史实,并由此学得了精密的考证方法。

接着又认识了与吕思勉先生同编《古史辨》第七册的童书业先生。抗战胜利后又认识了顾颉刚先生,成为他们的学生。至于研究唐代文史,则在放弃了胜利前中央大学南京部分的学籍重新考入复旦大学之后,其时买到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使其跳出了以人之忠奸贤愚来论史的窠臼。但黄永年又不盲目崇拜权威,在当时发表的文章里,就有对陈先生《狐臭与胡臭》作商榷的。

解放后所写毕业论文讲唐代河北藩镇,也否定陈先生以昭武九姓胡为安禄山主力之说。 黄永年先生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其深厚的文献功力,当世学界罕有其匹。他几十年潜心精研,著作等身,在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古文献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均有精深造诣,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北朝隋唐史及唐代文学、古典诗词小说的著名研究专家,更在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古籍整理等领域内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古文献学学科的一代宗师。

黄永年先生先后师从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顾颉刚先生、童书业先生,受业名门,学有渊源。他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就引起学界关注,受到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的嘉许。近六十年的生涯里,他笔耕不辍,即使在错划右派期间,仍未放弃学术追求,其间撰写有关唐代经济和碑刻书法的文章,直到“文革”以后才陆续发表。 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黄永年先生主要从事唐史研究,兼及古典诗词和小说。研究玄武门之变、武周政权及其影响、宦官与禁军、肃代朝政局、泾师之变、二王八司马政局、元和后期党争。弄清楚这些无非是权力之争,而并非如通常所说庶族士族之争。

黄永年先生在90年代中后期又上溯北齐、北周和杨隋,探讨这一时期的史事。弄清楚北周实较北齐落后而被视为夷狄,周之灭齐惟恃府兵之强实为落后吞灭先进,但府兵缘隋开皇时“垦田籍帐,一与民同”而失去战斗力,文武合一之关陇集团在隋至唐初亦不复存在。其中仍多有与陈寅恪先生旧说之异同之处。

至于古典文学方面,则写过《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正义》、《长恨歌新解》等文字,并发现了仅存的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点校了《西游证道书》并考知《西游记》成书经过和版本源流,考知《西洋记》金碧峰的本来面目。

黄永年先生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指导学术研究,抵制所谓“古为今用”之类的庸俗方法,并注重解决历史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诸多研究成果以史料扎实、考证细密、见解精卓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瞩目和推重,他的学术论文多收在已结集出版的《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文史存稿》、《树新义室笔谈》、《学苑零拾》、《学苑与书林》等著作中。尤其是凝聚他数十年心血研究中古史的力作《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以历史上北朝至中晚唐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事件和制度为重点,进行了系统考察,他以敏锐的历史洞察能力,全面深厚的文献功底,缜密娴熟的考据方法,不仅厘清了诸多千古疑案,大大扩展了对这一时期某些重大史实的深入认识,填补了北朝及隋唐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提出若干独具创见的新观点,代表着研究这一时期政治史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现了一代史学大家的风范。

黄永年先生参与了古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和建设,撰写了《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古文献学四讲》、《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和《唐史史料学》等多部著作,享有很高声誉,被中国国内多所著名大学选作教材,为文献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先生还积极从事古籍整理事业的实践,精心标点校勘《类编长安志》、《雍录》、《西游证道书》等多种古代典籍,均以质量精良而被视作权威性的版本。

黄永年先生对古代文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十分尽力,主持完成国家教委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二十四史全译》中的《旧唐书全译》与《新唐书全译》;并为《祖国丛书》撰写《旧唐书与新唐书》、《唐太宗李世民》;还承担了《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内《旧唐书》等六种选译,成为该类读物具有典范性的佳作。 黄永年先生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他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的创建人,自1979年起招收中国古代史唐史方向硕士生,1982年起又奉部命招收历史文献学硕士生,得其亲传的及门弟子已近百人。

黄永年先生先后开设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简介、古籍整理概论、唐史史料学、旧唐书研究、太平广记研究、吴梅村诗研究、隋唐史专题(政治部分)、隋唐史专题(经济文化部分)等课程。

这些课程和学问都不是当年哪位老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凭黄永年先生多年自学而自行建立体系的。其中撰成教材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有《唐史史料学》、《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以及包括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的《古文献学四讲》。

黄永年先生授课内容丰富,贯通古今,挥洒纵横,深入浅出,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所培养的学生,多人已成为学界翘楚,国家栋梁,他所传授的各门学问业已后继有人,他倡导谨严治学的优良传统和朴实学风。 陕西篆刻界熙熙攘攘,名人众多,知道黄永年先生的人不多。其实,他却是早就陕西篆刻争得荣誉的人。1987年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书法卷》,作为“一部反映‘五四'以来中国新文艺成果及其历程的拔萃本总集”,选录标准谨严,篆刻中国只选百家,陕西仅黄永年、沈锡健、赵熊、方磊四人入选。四人中除赵熊外三人在陕西都少为人知。

陕西篆刻以“做作古怪”为基本面貌,陕西篆刻有黄永年先生功力学养的人,少之又少。黄永年先生的印,两个特点:其一,粗看没有受三秦大地的地气弥漫,呈现荒蛮之势,细看也没有剑拨弩张的匪气,安静受用。其二,反复赏玩,能感觉作者的温润仁厚之心,干净整洁的品性。

《曹伯庸印》,(曹伯庸是陕西的书法名家,也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也是关学继承者,学养精深;长期从教,桃李满天下;已过古稀之年,却笔耕不辍,著述迭出。)这方印和曹先生的书法风格和为人最贴切的,就是有棱角但是不伤人。

《陈泽秦印》,(陈泽秦,字少默,也是陕西的书法大家,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诗文词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尤擅长于古籍善本、文物、字画的鉴定。其书法艺术风格格调高古,形拙神秀。他对隶书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最终奠定了其隶书风格在中国书法事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成为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师。)和陈老的书法很般配,陈老的字斜仄飘忽洒脱,而这方印稳重,有分量!

《黄永年印存》一书由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本书收入作者印存和作者对篆刻艺术的理解两部分内容。印存部分多为作者为朋友所刻的私印和私用印。篆刻艺术部分为作者的一份讲稿,能够提高读者对篆刻艺术的认识。 1《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黄永年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7月初版

2《旧唐书与新唐书》 黄永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初版  3《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印4300册  4《旧唐书选译》 黄永年译巴蜀书社1988年8月初版  5《天妃娘妈传》 黄永年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初版  6《韩愈诗文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1990年8月初版  7《吴伟业诗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1991年12月初版  8《西游记》 黄永年中华书局1993年10月初版  9《周书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1994年6月初版  10《中国古代史论集》 黄永年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  11《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黄永年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  12《老子·庄子·孙子·吴子》 黄永年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  13《清代版本图录》 黄永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  14《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黄永年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15《西游记》[明]吴承恩著 黄永年点校 中华书局1998年1月初版  16《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黄永年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17《吹网录欧陂渔话》 黄永年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  18《中国古代史论集》 黄永年 陕西师范大学1999年10月初版

19《王荆公百家诗选》 黄永年等 辽宁教育1999年12月初版

20《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黄永年 辽宁教育2000年1月初版  21《西游记》 黄永年 中华书局 2000年6月初版  22《树新义室笔谈》 黄永年上海书店2000年8月初版3000册  23《文史探微》 黄永年 中华书局 2000年10月初版  24《学苑零拾》 黄永年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年12月初版  25《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11月初版  26《雍录》 黄永年点校 中华书局 2002年5月初版  27《唐史史料学》 黄永年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12月初版  28《古文献学四讲》 黄永年 鹭江出版社 2003年9月初版  29《文史存稿》 黄永年著 三秦出版社 2004年5月初版  30《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黄永年 上海书店 2004年7月初版  31《黄永年印存》 黄永年 中华书局 2004年10月初版  32《古籍版本学》 黄永年 江苏教育 2005年12月初版3150册  33《学苑与书林》 黄永年 上海书店 2006年1月初版  34《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 上海书店 2006年1月初版

35《北齐书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 1991年  36《颜氏家训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 1991年  37《类编长安志》 黄永年点校 三秦出版社 2006年  38《唐代史事考释》 黄永年 联经事业出版公司 1998年  39《唐太宗李世民》 黄永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 黄永年先生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命感,他在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时时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他爱校如家,关心陕西师范大学各项事业尤其是文史学科的发展,为学校工作积极出谋献策,竭尽自己的才智。

黄永年先生一生襟怀坦荡,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虽身历坎坷而志向弥坚。先生平生所奉,正如他自己所说:“科研是要多出成果为学术大厦添砖加瓦,为自己的国家争光彩;教学是培养青年使后继有人,且能超越前人。至于其它得失荣辱,就都是身外之物了。”信哉斯言!他将全部心血皆投身于学术研究而耕耘不止,他将毕生精力都倾注于化育英才而诲人不倦。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唐史专家牛致功说:“黄永年先生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在全国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我在1980年以后与黄永年开始交往,他的《唐史史料学》一书在体例、内容、时段方面有很多创新,是学习、研究唐史者的必读书。”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宗国说:“黄先生的学术贡献非常独特,他在唐代政治史的研究方面有很多创见。”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刘后滨说:“黄先生在唐史、古文献学、古文字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旧学功底很深,他的去世,是唐史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任士英:“我硕士生时候导师是牛致功先生,但听完了黄先生所有的课。自己8万字的硕士论文,就是在黄先生的坚持下分两次发表在《唐史论丛》上的。黄先生在版本目录学方面的造诣非常惊人,我听中国书店的人说过,只要是黄先生买下的古书,价格后面再加一个零都算是便宜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