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普数据库高级检索中自定义同义词时多个同义词之间的表达方式为
在维普数据库高级检索中自定义同义词时多个同义词之间的表达方式为如下:
维普数据库是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最全、文献量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其特点是收录量大、范围广、标引质量高,逻辑检索功能检索速度快,效果好,可以达到较好的检全率和检准率。
此外,维普注重合作,与谷歌学术、百度学术、百度文库进行战略性合作,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提供全文链接。
维普的文献检索也是免费的,直接登录网站就可以检索。需要获取全文的小伙伴可以从订购了该数据库的机构入口进入。
下图是登录维普数据库后的界面,不同的版本可能不太一样,不过检索功能大同小异。在高级检索状态下,点击页面上方的检索式检索页签,即可进入检索式检索页面,在检索框内可以直接输入检索式,实现复杂的检索策略。
在高级检索页面可以通过“与”“或”“非”这些逻辑关联词对多个检索条件进行连接,实现较为复杂的检索策略。在输入框内可以将检索词和其同义词用“+”连接,点击同义词扩展,可以显示系统提供的检索词同义词,选择你需要的同义词,点击确定,可以将这些同义词直接显示在检索框内。
在维普数据库高级检索中自定义同义词是多个同义词之间的表达方式为:使用逻辑运算符,使用括号,使用通配符等。
1、使用逻辑运算符:可以使用逻辑运算符AND、OR、NOT来连接同义词。例如,若要搜索与"汽车"相关的同义词,可以输入 “汽车 OR 车辆 OR 机动车”。
2、使用括号:可以使用括号来分组同义词。例如,若要搜索与"环境"和"保护"相关的同义词,可以输入 “(环境 OR 自然) AND (保护 OR 保育)”。
3、使用通配符:有些数据库允许使用通配符来表示同义词的变体形式。例如,可以输入 “教育” 来搜索与"教育"相关的同义词,包括"教育学"、"教育者"等。
在维普数据库高级检索中,自定义同义词是指通过指定多个同义词来扩展检索范围,包括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或同义词的组合。通常,维普数据库的高级检索界面会提供一个自定义同义词的选项或框,你可以在该框中输入多个同义词,并使用特定的语法或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维普数据库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 学科覆盖广泛:维普数据库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文献资源。无论是从事哪个学科的研究,都能在维普数据库中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
2、丰富的文献内容:维普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中文学术期刊文章,其中包括核心期刊、重要期刊和一般期刊。这些期刊包含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讨论,提供了广泛的学术资源。
3、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资源:维普数据库还收录了大量的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这些文献资源是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和交流平台。用户可通过检索相关关键词或浏览学科分类,获取最新的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研究成果。
4、全文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维普数据库提供了全文检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关键词、作者、期刊、年份等多个维度进行检索。此外,还提供了高级检索功能,支持多条件组合检索、同义词扩展、按照引用关系搜索等高级检索技巧。
5、提供引用和下载功能:维普数据库中的文献记录通常包含引用信息,用户可轻松查看和引用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此外,用户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文献下载,获取全文或摘要等相关信息。
朝气蓬勃。
读音:[zhāo qì péng bó]
释义:朝气早上的空气,引申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用法:青年人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
例句:我们青少年精神饱满,~,而不应该死气沉沉。
近义词:
读音:欣欣向荣 [xīn xīn xiàng róng]
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引证:在其间~的,只有鲜花和绿草,这是比喻对于将来的希望。 ◎叶圣陶《搭班子》。
出处: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例句: 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成文用法: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1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出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
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4出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什么是古籍的成语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6珍贵的古籍,名著成语¥1140元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诗》被官家正式定为五经之一,从此,《诗经》的名称才确定下来。 《诗经》共305篇。最早的是《周颂》,创作于西周初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忍经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成语故事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三字经 百家姓 ¥1140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成诵的《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经典儿童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本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其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难于确定。“相传”为宋人王应麟所撰。不管其作者是谁,都不影响该书的珍贵实用价值因为它是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吕氏春秋 ¥1140元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吕不韦任秦王赢政相国时,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约公元前239年)。吕不韦(?一前235年),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家富千金。他在赵国邯郸经商时遇见在赵国作人质的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孟子 ¥1140元
《孟子》,是儒家“四书”之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同时也被看做是中国古代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乃至美学的经典,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儒家学说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
7来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百忍成金解释:形容忍耐的可贵。出自:《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
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是的
生长指液态金属或固态金属中生成的固相或新相微型质点(晶核)长大的过程。也指生物个体长度与重量的增长。另有同名影片《生长》。
成长,指长大、长成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
成长是向一个方向靠近,此方向为:个体所在社会圈子的特定强权所在者的特定心理年龄处。
社会一词在中国古籍文献中,演绎的含义:
在中国的古籍文献中,“社”指祭祀的场所, “会”指聚集会合。 社会是表示在一定地方,人们相会而举行祭神活动。
<<李清照全集>>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宋 李清照 三年复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佑与建中,为政有臬夔。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坏土。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宋 李清照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马多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张说当时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宋 李清照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 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题八咏楼 宋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晓梦 宋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
因缘安期生,遍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垂发女,貌妍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
虽乏上元术,游乐亦莫涯;
人生以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身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新荷叶 宋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孤雁儿/御街行 宋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玉楼春 宋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清平乐 宋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一剪梅/一翦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雪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 宋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来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宋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鹧鸪天 宋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小重山 宋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怨王孙/忆王孙 宋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题名 朝代 作者 内容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诉衷情 宋 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芯,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失调名 宋 李清照 犹将歌扇向人遮。水晶山枕象牙床。彩云易散月长亏。几多深恨断人肠。罗衣消尽恁时香。闲愁也似月明多。直送凄凉到画屏。
鹧鸪天 宋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忆秦娥 宋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失调名 宋 李清照 条脱闲揎系五丝。
失调名 宋 李清照 瑞脑烟残,沈香火冷。
怨王孙/忆王孙 宋 李清照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长寿乐 宋 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蝶恋花 宋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失调名 宋 李清照 教我甚情怀。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宋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宋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瑞鹧鸪 宋 李清照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孤雁儿 宋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渔家傲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
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
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玉楼春 宋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蕴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长寿乐 宋 李清照 微寒应候[2],
望日边,
六叶阶蓂[3]初秀。
爱景[4]欲挂扶桑,
漏残银箭[5],
杓回摇斗[6]。
庆高闳[7]此际,
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
归逢佳偶。
到如今,
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
文步紫禁,
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8]连阴,
虎符熊轼,
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
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
兰羞[9]玉酎[10]。
祝千龄,
借指松椿比寿。
点绛唇 宋 李清照 蹴[1]罢秋千,
起来慵整[2]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3],
袜刬[4]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宋 李清照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只[1]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2],
望断归来路。
蝶恋花 宋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离情 宋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宋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
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春似人将老。
多丽 宋 李清照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1]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2],
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
清芬酝藉[3],
不减酴釄[4]。
渐秋阑[5],
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臯解佩[6],
似泪洒纨扇题诗[7]。
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瘦[8]芳姿。
纵爱惜,
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
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孤雁儿 宋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好事近 宋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鴂。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减字木兰花 宋 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临江仙 宋 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1],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2]。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宋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满庭芳 宋 李清照 芳草池塘,
绿阴庭院,
晚晴寒透窗纱。
□□金锁,
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
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醿落尽,
犹赖有□□。
当年,
曾胜赏,
生香熏袖,
活火分茶。
□□龙娇马,
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
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
不成怀抱,
得似旧时那。
满庭芳 宋 李清照 小阁藏春,
闲窗销昼,
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
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
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
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
如韵胜,
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
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
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
良窗淡月,
疏影尚风流。
南歌子 宋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希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念奴娇 宋 李清照 萧条庭院,
又斜风细雨,
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
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
扶头酒醒,
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
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
帘垂四面,
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
更看今日晴未?
偶成 宋 李清照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
安得情怀似往时!
菩萨蛮 宋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宋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清平乐 宋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庆清朝慢 宋 李清照 禁幄低张,
雕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
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
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
妒风笑月,
长殢东君。
东城边,
南陌上,
正日烘池馆,
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
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
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
拚了尽烛,
不管黄昏。
瑞鹧鸪 宋 李清照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诉衷情 宋 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摊破浣溪沙 宋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摊破浣溪沙 宋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殢人娇 宋 李清照 玉瘦香浓,
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
云间水远。
清昼永,
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
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
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
数声羌管。
添字采桑子 宋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小重山 宋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
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醍儿雨,
醍儿风。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忆秦娥 宋 李清照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渔家傲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怨王孙 宋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宋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宋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参考文献:http://brochureprintingusdic123cn/indexaspx
回答:2007-10-14 16:39
本文2023-08-05 15:22: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