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大醮早朝简介
, 上坛净筵 (九磬九鱼三礼 洗鱼) , 净坛赞 (三高功每人一次上香) , 琳琅振响 十方肃清 河海静默 , 山岳含烟 万灵镇伏 招集群仙 , 天无氛秽地无妖尘 冥慧洞清 , 大量玄玄 常清常静天尊 , 上香 , 香赞 (主高功上香) , 祥云初起 法界氤氲 罗天海岳异香腾 , 到处覆祥云 达信通诚 万圣尽遥临 , 大圣香云浮盖大天尊 , , 净天地咒 (过场 写水 洒净) , 天地自然 秽气消散 洞中玄虚 , 晃朗太玄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 灵宝符命 普告九天 乾罗怛那 , 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 度鬼万千 ,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诵一遍 , 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 魔王束手 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 , 道炁常存 急急如律令 , 常清常静天尊 (过场出朝行道 功伏炉 转八字) , 主高功白 , 各礼师存念如法 , 众和 , 青阳虚映 曜日回灵 神虎辟邪 , 飞天流铃 摧奸灭试 万魔束形 , 九微回道 八威摄精 千眞校录 , 三元荡清 左啸中黄 右策六丁 , 七转八合 周旋天经 圣化巍巍 , 三道顺行 庆云流布 合景黄庭 , 主高功白 , 鸣法鼓二十四通 (过场.高功俯伏) , 主高功白 , 无上三天 玄元始 三炁 太上 , 老君 召出 臣 身中 三五功 , 曹 左右官使者 左右捧香金 , 童 传言散花玉女 五帝直 , 符 直日香官 各三十六人出 , 出者 严装显服 冠带垂缨 , 关启玄坛土地 方域神真 , 臣 今早朝升坛行道 朝谒 , 帝真 谨奏为 通半情(入意) , 臣 领词虔恪 恭为关行 其 , 诸诚意 具载缄誊 愿得 , 太上至真道炁 灵寳瑞光 , 下降流入 臣 等身中 令 臣 所 , 启之诚 速达 径御 , 至真无极大道 , 三清上圣 , 昊天至尊金阙玉皇上帝 御前 , 请称法位 功具职 主高功弹 , 臣 系 , 太上无极大道 玉清金笥宝 , 箓 混元紫府 选仙上品 , 秉东华演教 龙门正宗 大 , 罗天仙状元 邱大真人门下 , 叼科阐事 小兆臣 嗣派 传(道号 ) , 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临坛 , 道众同诚上启 , 虚无自然元始天尊 无极大 , 道 太上道君 太上老君高 , 上玉皇 十方已得道大圣众 , 至真诸君丈人 三十二天 , 帝君 玉虚上帝 玉帝大帝 , 东华南极 西灵北真 玄 , 都玉京金阙 七寳琼台 紫微 , 上宫 灵寳至真 明皇道君三 , 十六部尊经 玄中大法师 , 上相上宰 上保上傅 太平 , 下教 二十四真人西城总真 , 王君 太乙眞人 东岳上卿 , 司命茅君 定录 保命二真人 , 名山洞府得道神仙 三界 , 官属 一切真灵 恭望洪慈 , 洞回昭格 , 二高功白 , 伏念 臣 久处法门 未明玄 , 奥 勉持戒律 幸保簮裳 , 思进道以怡神 庸修阳德 , 誓度人而救物 庶积阴功 , 凡有请祈 岂容抑塞 意有 , 所出 情动于中 斋官心词 , 谨当宣奏 宣词(入意) 具如词 , 言 灼见诚心 冒渎玄慈 , 益深祗畏 , 三高功白 , 臣 闻 三炁纯精 五行丽 , 质 清浊混成之始 先物肇 , 形 圆方分判之初 含章发 , 秀 氤氲交错 非雾非烟 , 盘薄浮罗 或隐或现 灵风 , 振激 抑扬流空洞之音 妙 , 气陶镕 宛转结飞玄之字 , 我太上留神于造化 命皇人 , 按笔以摹传 以五灵所蕴者 , 为五方之文 以八会所钟 , 者 为八天之篆 黄箓白简 , 赤书玉篇 所以合景 层 , 霄范围 太极肇乎不有 开 , 化人天 隐于无言 资成动 , 植 虽九坛之妙范 仪矩不 , 同 而三箓之玄科 名实一 , 致 今斋官 某)香港道教联合会暨承坛各宫观同 , 寅醮信人等) 福缘素厚 信着于情 , 命禄方刚 财周于用 委诚 , 心而皈命 伸志 愿以祈恩 , 信币具陈 灵场 肃备 今也 , 空歌奏响 祥开碧落之天 , 洞户飘香 瑞霭黎元之盖 , 九节导飞空之驾 三华浮步 , 景之坛 入静朝元 眞光洞 , 彻 乘时观妙 内景发辉 , 感格信诚 昭彰福善 , 主高功白 , 以今清旦行道 请法众等 , 运诚初捻上香 (过场) , 愿此香烟腾空 径上 , 三清之境 , 众诵 , 弟子 等皈身皈神皈命 首体 , 投地 仰依 , 太上三尊 以是捻香功德 , 上祝 , 国泰民安 伏愿 , 懋膺景命 遐保丕图 不骞 , 不崩 隆寿山而永峻 时万 , 时亿 注福海以罙深 如日 , 之升 九有之山河尽照 犹 , 天之覆 四时之风雨无愆 , 民乐升平 物无疵疠 今故 , 烧香 自皈依 , 道尊大圣众 至眞之德 得 , 道之后 保天长存 , 二高功白 , 以今清旦行道 请法众等 , 运诚二捻上香 (过场) , 愿此香烟腾空 径上 , 三清之境 , 众诵 , 弟子 等皈身皈神皈命 首体投地 仰依 , 太上三尊 以是捻香功德 , 伏为 斋官祖祢姻亲 先亡 , 眷属 伏愿 , 瞻启明之星彩 出离泉扃 , 闻碧落之空歌 回翔天际 , 罪落黑书之字 名标玉简之 , 科 脱迹苦缘 生神乐土 , 九阳道岸 披拂山风 八景 , 真阶 瞻依玉相 今故烧香 自皈依 , 经尊大圣众 至真之德 得道之后 升入无形 , 三高功白 , 以今清旦行道 请法众等 , 运诚三捻上香 (过场) , 愿此香烟腾空 径上 , 三清之境 , 众诵 , 弟子 等皈身皈神皈命 首体投地 仰依 , 太上三尊 以是捻香功德 , 奉为斋官 某(香港道教联合会暨承坛各宫观同寅醮信 , 人等) 一门眷属 伏愿 辉华瑞 , 日 照彻身宫 和煦晨风 , 开荣命宇 百关调畅 保四 , 大以无虞 一炁委蛇 与五 , 神而共理 德行流馨扵兰蕙 , 年龄比茂于椿松 百福骈 , 臻 千愆永释 今故烧香自皈依 , 师尊大圣众 至眞之德 得道之后 与道合真 , 主高功白 , 臣 等 至心皈命 东青西素 , 南丹北玄 四维上下 十 , 方无极 太上灵宝天尊 已 , 得道大圣众 至真诸天丈人 , 梵炁天君 日宫月府 五 , 德五星 三官大帝 罗酆大 , 帝 雷霆大帝 地岳水府四 , 帝 山川岳渎 案禄威灵 , 十乡神仙诸灵官 长跪忏悔 , 臣 等 今故烧香 皈身皈神 , 皈命 十方无极 太上灵宝 , 天尊 奉为斋官 某(香港道教联合会暨承 , 坛各宫观同寅醮信人等) 仰谢十方诸天 上 , 圣高真 至尊大神 诸君丈 , 人 无鞅圣众 下谢地下十 , 方 无极世界 五岳四渎 , 神仙至真 乞丐原赦斋官 , 某(香港道教联合会暨承坛各宫观同寅醮信人等) 浩劫 , 以来 积行所犯 生死执对 , 无极罪根 因今烧香散花 , 建斋行道 愿赐玄泽 咸 , 与荡除 伏冀 道炁罗敷 , 梵炁所被 福基浩渺 寿祉 , 巍峨 众善翼扶 千祥萃至 , 九玄七祖 南昌纪度命之 , 篇 五族六亲 东华定长生 , 之简 物无疵疠 天显图书 , 万姓欢欣 九围宁谧 富 , 耕桑于甘露 绝金革扵烽烟 , 帝德所沾 含生普遂 得 , 道之后 升入无形 , 三启颂 左坛 , 乐法以为妻 爱经如珠玉 , 持戒制六情 念道遣所欲 , 澹泊正气停 萧然神静默 , 天魔并敬护 世世受大福 , 右坛 , 郁郁家国盛 济济经道兴 , 天人同其愿 缥缈入大乘 , 因心立福田 靡靡法轮升 , 七祖生天堂 我身白日腾 , 主高功 , 大道洞玄虚 有念无不契 , 炼质入仙真 遂成金刚体 , 超度三界难 地狱五苦解 , 悉皈太上经 静念稽首礼 , 三礼 (过场) , 主高功白 , 臣 等 至心稽首礼谢 , 大罗元始天尊 , 玉宸灵宝天尊 , 混元道德天尊 , 重称法位功具职 主高功弹 , 臣 系 , 太上无极大道玉清金笥宝 , 箓混元紫府 选仙上品 秉 , 东华演教龙门正宗 大罗 , 天仙状元邱大真人门下 , 叼科阐事 小兆臣嗣派 传(道号 ) , 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临坛 , 道众同诚上启 , 三境至尊十方上圣 , 玉京金阙天帝天真 , 十方师尊圣众 , 三界官属 一切威灵 , 主高功白 , 臣 闻 感著于诚 要归乎道 , 情敷于信 能格乎天 由 , 其始之有经 则必终然见效 , 臣 等 惭非明俊 谬处玄理 , 久服训辞 殊无识度 约 , 性天而昧于恍惚 悯世态而 , 惑于纷华 无柰自迷 固难 , 独立 幸寅缘之有素 得奉 , 经科 虽黾勉之不辞 奚逃 , 鬼责 伏念斋官 某(香港道教联合会暨承 , 坛各宫观同寅醮信人等) 奉天祗戒 事帝推 , 诚 思神念真 收视反听 , 仰仙风而不远 存道妙以惟 , 勤 爰启熏修 聿严斋醮 , 诵经行道 烧香散花 瞻寳 , 座于瑶台 祥烟绚彩 想圆 , 明于法座 瑞日腾辉 将以 , 感格上元 交通无间 首愆 , 谢罪 保命延生 开济苦轮资崇善果 伏惟 , 璇霄至圣 绛阙高眞 羽卫 , 森罗 徧周于下土 旌幢掩 , 映 洞焕于太空 雅韵奏而 , 上彻三天 阐灵音而该通八 , 极 启幽冥之苦趣 滋动植 , 之生源 拯拔有情 提携未 , 度 上愿 , 华图卜世 地久天长 人民 , 宣勤 云行雨施 无一夫之 , 失所 与万物以为春 四海 , 均庥 五兵不试 俾斋官 某 , (香港道教联合会暨承坛各宫观同寅醮信人等) 茂膺景 , 贶 常沐眞风 官资随日以 , 高迁 寿算与天而齐久 家 , 用叶时 和而保羡 德星临 , 命 宇以光辉 道炁陶镕 , 神垣湛彻 百灵保卫 万圣 , 匡扶 眷属允谐 亲姻叶又 , 九玄七祖 凭妙利以飞升 , 五苦三涂 沐良因而开泰 , 一诚所感 百恶自消 万 , 善云臻 千祥辐集 上明天 , 尊 大慈之泽 下副 臣 等皈命 , 之诚 谨启以闻 , 灵符赦罪天尊 宣符 毕念 , 众诵 , 生生身自在 世世保神清 , 善似光中影 应如谷里声 , 三元神共护 万圣眼同明 , 无灾亦无障 永保道心宁 , 发愿 (高功跪) , 一愿灵光下烛 , 二愿道月扬辉 , 三愿恩宣九地 , 四愿诚达九天 , 五愿真灵俱会 , 六愿道炁周围 , 七愿天堂开敞 , 八愿地狱隳摧 , 九愿玄功普被 , 十愿驾景空飞 , 十一愿普天怀德 , 十二愿道化无为 , 高功长跪 纳五体真官 功复炉 (过场) , 主高功白 , 香官使者 左右龙虎君 侍 , 香诸灵官 当令 臣 向来早朝 , 升坛行道之所 自然生金液 , 丹碧芝英 百灵众真 交 , 会在此 香火炉前 当愿十 , 方仙童玉女 接侍兰筵 传 , 臣 向来所奏之诚 速达径上 , 至真无极大道 , 三清上圣 , 昊天至尊金阙玉皇上帝 御前 , 倾光回驾天尊 (过场 退朝行道 功伏炉 转八字) , 众和 , 香花送 使者早登程 宝马 , 金鞍空碧落 祥云缭绕大罗 , 天 足下彩云生 随表去奏 , 事预叮咛 上诣诸天并琼阙 , 下临水国及阳寰 符使早 , 登程 , 主高功默念 , 皈依至道 回拜真师 用集 , 良缘 福覃斋主 伏希应感 , 臣 等上朝事竟 仰荷玄恩稽首礼谢 , 祖玄真君 , 三天大法师真君 , 宗师经籍度师列位真人 , , 主高功白 , 向来上朝行道仰祈 天泽 , 赐福延生 同赖善功 证无 , 上道 一切信礼 回上良缘 , 志心称念 , 宝华圆满天尊 不可思议功德 , , , 众 和 , 收经赞 , 某 朝 功德 不可思议 诸 , 天诸地转灵机 国运与天 , 齐 大道慈悲 万化乐雍熙 , 朝礼 登宝座天尊大天尊 三称 , 朝礼 增福寿天尊大天尊 三称 , 罗天大醮早朝终 ,
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万多篇提要,实际上约三分之一的书收入《四库全书》,三分之二的书仅仅“存目”。 当杜泽逊在琉璃厂发现《四库存目》时,就决计以《四库存目标注》为己任,开始了漫长的网罗资料工作。
1992年5月25日至31日,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隆重举行。杜泽逊在会后加紧进行《四库存目标注》的同时起草了《四库存目标注叙例》,寄给古籍整理界一些专家征求意见,当时中华书局赵守俨先生、傅璇琮先生立即回信,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黄永年先生、章培恒先生、周勋初先生也在不同场合给予了肯定和支持。1993年4月20日杜泽逊又在《古籍简报》发表《四库存目标注·易类书后》,从易类标注对全部《存目》之书的存佚及版本情况作了展望。
1994年5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正式成立编纂委员会,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季羡林先生任总编,杜泽逊任常务编委,应邀来北大任编目室副主任、不久改任总编室主任。到1997年10月底全书1200册出齐,共收《存目》之书4508种,绝大多数为善本。11月杜泽逊返回山东大学,根据《存目丛书》学术顾问黄永年先生的建议,开始《四库存目标注》清稿工作。 季羡林先生曾表扬杜泽逊作《存目标注》为编纂《存目丛书》“立了一大功”。
近5年间杜泽逊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为山大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史哲研究院等单位开设“文献学”课(山大文、史、哲专业研究生必修课),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目录版本校勘学、清代目录版本学研究、四库学研究等课,同时参加了若干集体项目,个人为应教学之需撰写出版了《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一书。 杜泽逊认为搞学术研究,一要打好基础,二要善于捕捉信息,“现在不少人喜欢从网上找信息,认为信息一定是现代化的,甚至是洋玩艺儿,我看太狭隘了,信息到处都是,关键在自己去捕捉,要善于捕捉。”这是杜泽逊的经验之谈。三要抓机遇。选准课题,又要有条件做好,没有条件,好课题也没用。四要有耐心。这么大的项目,一星一点地积攒,一条一条地考索,字斟句酌地表述,比蜗牛慢多了,他的老师和朋友,知者无不为他着急,甚至善意地劝他“先出一本”,以便评职称。他从没动摇过,相反,他如痴如醉地沉迷其中。2002年2月周积明教授在《四库学200年》一文中写道:“在《四库全书存目》的研究上,山东大学杜泽逊副教授考索甚深,其所著《四库存目书进呈本之亡佚及残馀》、《四库存目书进呈本知见录》、《四库存目标注》等,皆有专门之学的意味,令人注目与期待。”2007年,长达270万字的《四库存目标注》终于与读者见面。
徽州方言又称徽语, 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徽州方言是广义上的吴语,可属吴语徽严片。
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南部的旧徽州府(包括今黄山市的屯溪区、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歙县、徽州区、黄山区(仅限南部汤口镇、谭家桥镇)和绩溪县、以及婺源县),浙江省西北部的旧严州府(包括今淳安、遂安、建德,但不包括乾潭镇、钦堂乡、大慈岩镇吴语区)和江西省北部的旧饶州府(德兴县、浮梁县)等地的方言。徽语是通行于徽州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宁国(限于南部洪门乡等地)、东至(限于东南郎木塔一带)、石台(限于占大区)等市县的话。
徽语分类
绩歙片徽语(歙县话、绩溪话等)
旌占片徽语(旌德西乡话、占大话等)
休黟片徽语(屯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等)
祁婺片徽语(祁门话、婺源话等;以及含浮梁、德兴)
严州片徽语(浙江省内原严州府辖地之徽语,含建德话、淳安话、遂安话等)
徽语特点
徽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语法规则和发音。其特点是轻柔舒缓、抑扬顿挫。自古以来,由于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各个区县的人交流有限,发音无法统一。皖南徽语的发音可谓千差万别。即使是在一个县内,人们往往都无法用各自的徽语正常沟通。
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土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加上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各种方言土语易于渗透,尤其是徽商往来的频繁,给徽州方言的形成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语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如“帝”有“到”、“在”、“被”、“把”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历史上的徽州辖属六县,徽州方言实际上是指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至于解放后曾划归徽州地区的旌德县、太平县、石台县,其语多属下江官话,一般也不列入徽州方言。由于历史上歙县长期为州治、郡治,统辖休宁、绩溪等地,所谓徽州方言当以歙县话为代表。可是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外地人纷纷迁入屯溪,于是屯溪人口激增,曾有“小上海”之称。解放后屯溪又长期为地区所在地,一定程度上屯溪话亦可是徽州方言的代表。 傩戏(拼音:nuó xì),也称为傩舞,是我国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传统舞蹈,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带有鲜明的巫术色彩,最早是一种祈福和祷告的仪式。在《论语》、《古今事类全书》和《后汉书礼仪志》等书籍中均有记载。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是傩文化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汉代就开始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称,尤以婺源傩舞、祁门傩舞最为著名。
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历史悠久,节目众多,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深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注目。傩舞在婺源段莘乡庆源村、秋口乡长径村和李坑村一带颇为盛行。
傩舞的面具有四五十种,一般为木雕,脸谱生动,忠奸贤愚、喜怒哀乐都是表现的主题。傩舞的传统节目有《开天辟地》、《刘海戏金蟾》、《双猴捉虱》、《后羿射日》、《张飞祭枪》、《判官醉酒》、《猴王降耗子精》等数十个,舞蹈动作粗犷而朴实。婺源傩舞节目有一百多个、傩面两百多个。现存秋口镇长径村驱傩神班有演员19人,面具三十余个,其中有4个原始木雕面具,可演节目24个。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如《开天辟地》,舞者头挂盘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现出开创乾坤的盘古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判官醉洒》表现判官与小鬼嬉耍斗酒的酩酊醉态,人物性格鲜明,饶有生活情趣。《舞花》则是一组大型舞剧,表现秦二世胡亥篡夺皇位的历史故事,气势磅礴。 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画艺可观者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分为四个层面:先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画派领袖僧渐江;鼎盛期主要成员方式玉、王瘭素、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吴龙、顺田生、程正揆、郑旼、汪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现代后继者黄宾虹。 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明万历年间徽州版画最盛,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为徽派版画鼎盛时期。它由兴起、鼎盛、创新、传播,逐渐形成完整的徽派版画体系。
上世纪3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是“新徽派版画”诞生、发展的准备期。这批****当属赖少其、郑震、师松龄先生,到80年代中期以后,安徽新徽派版画的创作进入到多元期,一批年轻的版画家脱颖而出,其中以张国琳为代表的新一代版画家沿着老一辈版画家开创的“新徽派”的道路勇往直前。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馃,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升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重阳庙会:绩溪近郊的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3天,农历九月初九日为正日。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搭台唱戏,从日落到日出,通宵达旦,煞是热闹。建国后,庙会成为地道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会。 徽州旧时各生产行业,如做农、从意、经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规习俗。农村要祭“五谷神”,祈求庄稼兴旺;天旱常兴“求雨”,素食斋戒,做道场祭拜龙女菩萨;耕牛转让时,买主要带牛绳将旧牛绳换下,叫做“断索”,表示买卖双方均不得反悔。砖工建房上门枋时,要宰杀公鸡,将鸡血淋门口,叫做“祭门神”,并口念祭词“鸡血淋到东,恭贺东家添儿孙;鸡血淋到西,恭贺东家多添丁。”众人互相呼应,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鲁班师傅”,最忌讳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为坐冷板凳,即无生意可做。商店家设“财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帅”,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等等。
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 徽州婚嫁:旧时,徽州婚嫁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婆”。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选定结緍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请期后搬行嫁。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郞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20世纪50年代后,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代替,婚事简办。80年代后,有采取旅游结緍和集体婚礼形式的 。
上九庙会:农历正月初九日为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殉难日,徽州区岩寺镇每年于此日举行庙会纪念,俗称“上九会”。会期三天,初八日开始,初十日结束。庙会期间,举行游神、祭神活动,搭台唱戏,各地商贩亦前来赶会,摆设摊点,各种农副土特产品和农具、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现“上九会”已失去原来纪念张巡、许远的意义,取消了游神活动,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
抛绣球:黟县西递村举办的一项民俗旅游活动。该村的清代民居“大夫第” ,在临街的一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绣楼”。这本是原房主、朝列大夫胡文照给夫人、**们歇凉观景用的。如今人们把它作为抛彩球的绣楼,则别有一番情趣 。
目莲戏: 徽州一古老剧种,流传于黄山市各地及邻县,尤其盛行于祁门、石台一带。该戏剧本<目莲救母劝善戏文>,为明代祁门人郑之珍编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写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救母心切,遍历地狱十殿,终于母子团圆。旧时每逢夏历闰月之年,徽州民间多演此戏,以求驱邪避灾。 抬阁是流行于休宁、屯溪的一种民间游艺,又称“抬角”。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戏剧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汉抬着。抬阁的四周用纸扎成龙、凤、鹤、祥云、水花等彩灯,巡游时彩灯内点燃蜡烛,映照着服装鲜艳的儿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
叠罗汉:流行于歙县叶村的一种民间游艺。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要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众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 。
仗鼓舞:流行于休宁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阳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又名“得胜鼓”。传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崇山叛军得胜,而击鼓欢庆。此舞由数十人表演,击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紧身,十字披红,颈挎仗鼓(扁圆形皮鼓),右手紧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铃,随着行进步伐击发出清脆的响声。队列前面有一对大红灯笼,一人持纛,上书“得胜鼓”三字,后随一队蜈蚣旗幡 。
跳钟馗: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流行于徽州区岩寺镇、歙县朱家村一带。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每年端午节,这些地区都要“嬉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歙县郑村镇的堨田村,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这项活动,煞是热闹。
灵宝天君度人经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
鬼道乐兮,当人生门。
仙道贵升,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
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惟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峰,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有古籍修复专业的学校如下:
1金陵科技学院:全国第一所开设古籍修复本科专业的高校。
古典文献专业,下设古籍修复、文献保护两个专业,授课基本相同,完全性古籍修复、字画修复装裱。
在金科院,古籍修复专业属于人文学院,文科专业。题主是理科生,那本科阶段算是与金科无缘了,当然你也可以进金科,然后再转专业(这可就折腾了哈,不建议这样做)若真心想学,可以在本科阶段好好准备,毕业时考研,选中大(偏实践)或复旦(偏理论),古籍修复对理科生挺欢迎的,尤其是个子高的男孩纸,哈哈。
2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瓷器修复、字画修复装裱、古籍修复。
3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第一所职校内开办古籍修复专业的学校,主要偏向实践。
4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于2015年正式招收、联合培养“古籍修复与保护”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向研究生偏重实践。
5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6北京市首都联合职工大学:(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由国家图书馆员工亲自任课,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重大维修成果,如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培训一批技术性的人才。
7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装帧与修复技术》为主干课程,现为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
8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与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书,联手培养古籍修复专业人才。
修禅是佛教的一种理念,是一种能够让人放松,放空自己的,能够目空一切,而静下心来冥想的境界。
修禅事实上对于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行动上,语言上,都起到了好的影响,信佛修禅是为了什么呢?因为人的罪恶太多,通过信佛修禅,来使自己境界提升,让自己一心向善,不去作恶,让自己能够与大自然接触,领略不一样的境界,是一种放空,对世间的一切看淡,只注重于修行。
在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修禅的本身就对人造成了一种信念,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大脑支配的,而让大脑起到支配作用的就是神经,修禅的本身就是控制着大脑,就是在神经系统的角度,来使大脑行使一切命令,而这些命令是被修禅者本身所控制,也就是修禅者的精神境界,影响着自己的行为。而命令大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简单的说修禅者之所以不作恶,是自己的修行,而修行来自于自己的信念,而这些信念来自于哪呢?是精神系统传递给大脑,再由大脑下达下去。
其实对于这方面的解答,有很多人已经有了更系统的研究,更明确的分析,而我是在我的感觉上,对修禅者进行了分析,修禅修的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自大脑的传达,这就和神经科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大脑不给传达,在语言上和行动上,都会做一些与修禅者信念相反的事情,这就违背了修禅者放空自己的境界,而就是因为大脑对行动,语言等一切的控制,才使人的境界得到了提升。
神经科学研究的是大脑的多成领域,如果没有神经系统的联系,修禅者也很难达到不一样的境界,所以说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修禅对人差生着重大的影响。
明代·张景岳《类经》序原文:
《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
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藏府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
按晋皇甫士安《甲乙经·序》曰:“《黄帝内经》十八卷。今《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即《内经》也。”而或者谓《素问》、《针经》、《明堂》三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夫战国之文能是乎?宋臣高保衡等敍,业已辟之。
此其臆度无稽,固不足深辨。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观坡仙《(楞伽经)跋》云:“经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亦岂知《难经》出自《内经》,而仅得其什一!《难经》而然,《内经》可知矣。
夫《内经》之生全民命,岂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故玄晏先生曰: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难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
此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繇此言之,儒其可不尽心是书乎?奈何今之业医者,亦置《灵》、《素》于罔闻,昧性命之玄要,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
所谓业擅专门者,如是哉!此其故,正以经文奥衍,研阅诚难。其于至道未明,而欲冀夫通神运微,仰大圣上智于千古之邈,断乎不能矣。
白话释义:
《内经》是上古伏羲、神农、黄帝三代的古籍之一。原为轩辕黄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位臣子互相探讨商议,阐明高深的医理,以传授给后代的。它的文辞义理高深古奥广博精微,上以探究天文,下以穷尽地理,中以深悉人事。
大至阴阳变化的规律,小至草木昆虫的生态,以及音律象数之学的起源开端,藏府经络的原委本末,没有不详细指出并一一陈述的。真是博大至极啊!给后世垂布不朽的仁慈恩惠,开拓人们达到长寿的境遇。它造就的功德,跟天地相同,与日月并存,怎麽仅是小小的治病方技呢?
查考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就说:“《黄帝内经》十八卷,现今的《针经》九卷和《素问》九卷,即为《内经》。”
可是有人认为《素问》、《针经》、《明堂》这三部书,不是黄帝时的著作,似乎产生于战国。战国时代的著作能这样吗?宋代高保衡等在《素问》叙文中,已经驳斥其说。这大概是主观臆测没有根据,本不值得深辩。
可是还有视医学为小道,连《内经》也被当做弁髦等无用之物而弃置的,这难道是有大智大慧具有眼力的人吗?我阅读到苏东坡的《楞伽经,跋》中就:“(医)经中有《难经》,每句都有深理,每字都是规则。”
哪里晓得《难经》出自《内经》,而且只辑得其中十分之一的内容哩!《难经》已如此重要,《内经》就可想而知了。
《内经》使人民生命得以生存保全,难道会比《十三经》启发培育民心的作用差少?所以皇甫谧说:人们禀承父母之体,具有八尺高大的身躯,而不知道医事,这就是所谓游魂罢了!
即使他有忠孝之心,仁爱之性,一旦君父危困,百姓处于泥潭炭火之中,却没有什么办法来救助他们。这就是前代圣贤精心思考深入探究以穷尽医理的原因啊。
由此说来,知书识礼的儒者难道可以不尽心学习此书吗?无奈现今从事医学的人,也把《灵枢》、《素问》弃置于一旁不闻不问,不明了生命科学的深奥要理,诊治疾病使盛者更盛虚者更虚,给人留下夭殃之祸,招引病邪丧失正气,使人断送寿命。
那些所谓在医学上擅长专门的人,竟是这样的啊!此中的原因,正是由于《内经》文义深奥繁多,研读确实不易。至如对深刻的医理未能明白,却想要通达神明运用入微,进而仰慕并赶上大圣上智,是断然不可能的了。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张景岳非常重视《内经》,对《素问》、《灵枢》进行了30多年研究,根据个人体会,以类分门,撰成《类经》32卷。
后又以图解形式阐述《内经》中运气学说,编成《类经图翼》11卷,阐发“医易同源”原理写成《类经附翼》4卷。
张氏中年以后著书立说,著作首推《类经》,其编撰“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业。”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
张景岳对《内经》研习近三十年,认为《内经》是医学至高经典,学医者必应学习。但当时一般人“目医为小道",视《内经》为无用之物,甚至从医的人,也置《灵》、《素》为罔闻。
张景岳认为,这种情况是严重的,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类经》自序)。造成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经文奥衍,研阅较难。
就是说《内经》的文字深奥,内容庞杂,读起来非常难懂,确有注释的必要。虽然《内经》自唐以来注述甚丰,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为最有影响的大家,但是,遗漏处也不少。例如,有避难不注的;有注释与原义不符的;有注释不便检阅的。
何况《灵枢》尚未注释,使人无不感到遗憾。而各家注本颇多阐发未尽之处后来,不少医家注释《内经》也只是顺文敷演,难懂之处仍不能明断,精要之处仍得不到阐发。张景岳认为这样的注释没有什么益处。于是他专心致志研究《素问》、《灵枢》两书。
开始他是把《内经》中的重要章句摘录下来,作为个人学习之用。日子久了,摘录多了,反而觉得《内经》中所言是金石,字字有珠玑,结果,竟不知哪句可摘,哪句不可摘。
因而他奋起鼓念,决定自己来整理、注释《内经》,以便发隐就明,转难为易,尽启其秘,使学者了然,一见便得趣,从而对研究《内经》能提高一步,深进一层,真正熟悉本原,不至于误己误人,使之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张景岳汇编注释《内经》的目的。
景岳思路开阔,对《内经》精研深刻,各家著作浏览甚广。《类经》集前人注家的精要,加以自己的见解,敢于破前人之说,理论上有创见,注释上有新鲜,编次上有特色,是学习《内经》重要的参考书。
经过长期的实践及摸索,张景岳打乱《内经》原来的体例,按性质将经文分类,然后加以注解。往往以《灵枢》启《素问》之微;以《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表里,互通精义。
同时,综核百家,剖析幽隐,把经文分成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类,共三百九十条,汇分三十二卷。
此外,还附有《类经·图翼》十五卷,以佐诠释。此书由于把《素问》和《灵枢》两经“合而为一",并分类编注,所以叫《类经》。张景岳认为这样类编,可以条理分,纲目举,晦者明,隐者见,一展卷而重门洞开,秋毫在目。
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对《类经》一书中意义较深言不尽意之处,加图详解,再附翼说。《类经图翼》十一卷:对运气、阴阳五行、经络经穴、针灸操作等作图解说,讨论系统。
《类经附翼》四卷,为探讨易理、古代音律与医理的关系,也有阐述其温补的学术思想之作,如《附翼·大宝论》《附翼·真阴论》等重要论文,也有部分针灸歌赋。
张景岳编写《类经》,据说是四易其稿,历时三十年而成。
本文2023-08-05 15:28: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