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出版社的存在问题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古籍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特殊资源。古籍整理与出版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据不完全统计,存世的中医古籍超过一万种,若包括不同版本在内,数量可达数万册。这种珍贵遗产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中医药学继承和创新的主要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古籍是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如果不能妥善保存,及时抢救,则必然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最终湮灭。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现代科研、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对现存古籍分档,采取不同的方法整理、抢救。
古籍整理与出版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不仅要服务于当代,还要为千秋万代服务。整理古籍,首先要尽可能保留原貌,提高整理水平;其次,进一步创新整理的形式、方法,强化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古医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整体水平。古医籍整理出版不同于一般图书的出版,其质量涉及的因素包括底本、影印、校勘、标点、注索、索引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中医热”的兴起,传统古医籍备受青睐,一些非古籍专业出版社急于出书,古医籍乱点、乱注、乱译现象严重,校勘体例前后不一,编辑章法不伦不类。大量经典医籍低水平重复出版,影响了古医籍整理出版整体质量水平。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就影响古医籍整理出版质量的相关问题做以下探讨,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中华医书集成》,共33册,按中医学分为12类,涵盖了现代中医学的全部学科,各类之下,均全文收录能代表该类学术成就的典籍,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全书改古籍的竖排、繁体为横排、简体,增加新式标点,在保证底本原貌的情况下,对原书讹误之处进行校正,每章前对该书的整理进行了说明。该丛书兼目录学与丛书双重功能,是一套中医学的百科全书。
针灸电子书|中医针灸减肥马其江|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贾红玲 免费下载
s9aj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中医古籍大全》
这是一套从网络上搜集的中医古籍大全一共699本全都是TXT格式的这样方便大家从电脑,手机,甚至是PSP上观看里面的内容从古代经典到各类医家对经典的诠释,医案的等等著作都有,同时也包括:内,外,骨,妇,儿,方剂,针灸,本草,医案等书籍,是一套很全面的医书集成可供同道们和中医爱好者们阅读学习
说到中医古书,个人认为这才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统宗!以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论为统,以两经一论为宗,以辨证论治为标,以理法方药为榜这样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中国古代医学的精髓
当然或许有很多人会说有些古人的书籍里有许多令人质疑的东西在,可能在现代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在已经被抹杀掉了,干嘛还要去看呢我想也许正是如此,中医也才这么磕磕绊绊的发展到了今天,也正是因为人们在对中医理论不断的质疑与研究,中医学才取得了十分辉煌,丰硕的成果我们看古书不仅仅是学习历代医家的精彩论述,更要学习他们那种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治学态度相对于今人对于学习中医学的态度,或者一些所谓"名家",学术上的沽名钓誉者,深感悲忧不知道照这样下去,中华医学在当今的混乱环境下还能走多久
在此,希望各位同道以及中医爱好者们积极努力,学好中医理论,可以更好的在应用临床上,发挥出中医学应有的疗效,以修身利人!
注意:如果直接用"记事本打开txt文档会出现排版错误或者乱码请用写字板,WORD,WPS或者其他txt阅读软件打开在手机和PSP中一切正常
特别是584-《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著。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之精华。此书辩症精准,用药简单,而又大胆,突破了传统中医书籍的只有药方,而没有实例病案,方便读者可对症而用药。
现代中医师有高达70%受此书深远影响。
张锡纯中国医学家。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寿甫。河北盐山人,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目录:
000-神农本草经txt
001-吴普本草txt
002-本草经集注txt
003-新修本草txt
004-食疗本草txt
005-海药本草txt
006-本草图经txt
007-本草衍义txt
008-汤液本草txt
009-饮膳正要txt
010-滇南本草txt
011-本草品汇精要txt
012-本草蒙筌txt
013-本草纲目txt
014-本草乘雅半偈txt
015-本草征要txt
016-本草易读txt
017-本草新编txt
018-本草备要txt
019-本经逢原txt
020-本草经解txt
021-本草从新txt
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txt
023-本草纲目拾遗txt
024-本草崇原txt
025-本草求真txt
026-神农本草经读txt
027-本草述钩元txt
028-食鉴本草txt
029-本草思辨录txt
030-本草纲目别名录txt
031-本草便读txt
032-本草撮要txt
033-本草问答txt
034-神农本草经赞txt
035-本草择要纲目txt
036-得配本草txt
037-本草害利txt
038-本草分经txt
039-雷公炮炙论txt
040-炮炙全书txt
041-炮炙大法txt
042-雷公炮制药性解txt
043-濒湖炮炙法txt
044-要药分剂txt
045-珍珠囊补遗药性赋txt
046-药鉴txt
047-药征txt
049-五十二病方txt
050-名医别录txt
051-千金翼方txt
052-孙真人海上方txt
053-外台秘要txt
054-医心方txt
055-太平圣惠方txt
056-苏沈良方txt
057-博济方txt
058-史载之方txt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txt
060-圣济总录txt
061-鸡峰普济方txt
062-洪氏集验方txt
063-杨氏家藏方txt
064-千金宝要txt
065-卫生易简方txt
066-全生指迷方txt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txt
068-瑞竹堂经验方txt
069-世医得效方txt
070-奇效良方txt
071-医方集宜txt
072-医方考txt
07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txt
074-普济方txt
075-肘后备急方txt
076-普济本事方txt
077-严氏济生方txt
078-药征续编txt
079-仁术便览txt
081-祖剂txt
082-古今名医方论txt
083-种福堂公选良方txt
084-汤头歌诀txt
085-急救便方txt
086-奇方类编txt
087-医方集解txt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txt
089-医方论txt
090-串雅内外编txt
091-成方切用txt
092-时方妙用txt
093-时方歌括txt
094-长沙方歌括txt
095-金匮方歌括txt
096-医方证治汇编歌诀txt
097-验方新编txt
098-十剂表txt
099-经验丹方汇编txt
101-药性切用txt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txt
103-华佗神方txt
104-集验方txt
105-大小诸证方论txt
106-奇效简便良方txt
107-神仙济世良方txt
108-是斋百一选方txt
109-小品方txt
110-惠直堂经验方txt
111-绛囊撮要txt
112-经验奇方txt
113-古方汇精txt
114-外治寿世方txt
115-文堂集验方txt
116-回生集txt
117-本草简要方txt
118-增订医方歌诀txt
119-济世神验良方txt
121-医方歌括txt
122-医方简义txt
123-女科切要txt
124-傅青主女科歌括txt
125-产宝txt
126-女科百问txt
127-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txt
128-妇人良方大全
129-沈氏女科辑要txt
130-济生集txt
131-婴童百问txt
132-女科证治准绳txt
133-小儿药证直诀txt
134-幼科切要txt
135-婴儿论txt
136-活幼心书txt
137-儿科要略txt
138-儿科萃精txt
139-痧疹辑要txt
140-小儿推拿广意txt
141-幼科证治准绳txt
142-女科旨要txt
143-女科折衷纂要txt
144-女科指要txt
145-女科指掌txt
146-女科要旨txt
147-女科秘旨txt
148-女科秘要txt
149-女科经纶txt
150-女科精要txt
151-女科撮要txt
152-小儿痘疹方论txt
15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txt
154-内府秘传经验女科txt
155-幼幼集成txt
156-幼幼新书txt
157-幼科心法要诀txt
158-幼科折衷txt
159-幼科指南txt
160-幼科推拿秘书txt
161-幼科发挥txt
162-幼科概论txt
163-幼科类萃txt
164-幼科铁镜txt
165-竹泉生女科集要txt
166-儿科醒txt
167-保幼新编txt
168-保婴撮要txt
169-活幼口议txt
170-胎产心法txt
171-胎产指南txt
172-胎产秘书txt
173-家传女科经验摘奇txt
174-妇人规txt
175-妇科心法要诀txt
176-妇科秘方txt
177-妇科秘书txt
178-妇科问答txt
179-专治麻痧初编txt
180-张氏妇科txt
181-产鉴txt
182-陈氏幼科秘诀txt
183-麻科活人全书txt
184-麻疹备要方论txt
185-麻疹阐注txt
186-痘疹心法要诀txt
187-评注产科心法txt
188-慈幼便览txt
189-慈幼新书txt
190-毓麟验方txt
191-经验麻科txt
192-达生编txt
193-盘珠集胎产症治txt
194-竹林女科证治txt
195-原要论txt
196-产后十八论txt
197-脚气治法总要txt
198-济阴纲目txt
199-卫生家宝产科备要txt
200-邯郸遗稿txt
201-鬻婴提要说txt
202-颅囟经txt
203-婴童类萃txt
204-医林改错txt
205-金匮翼txt
206-养老奉亲书txt
207-医门法律txt
208-笔花医镜txt
209-血证论txt
210-外科精义txt
211-立斋外科发挥txt
212-外科枢要txt
213-杂病心法要诀txt
214-跌损妙方txt
215-杂病广要txt
216-江氏伤科学txt
217-伤科大成txt
218-跌打秘方txt
219-跌打损伤方txt
220-外科集验方txt
222-跌打损伤回生集txt
223-疡医大全txt
224-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txt
225-疡科心得集txt
226-外科大成txt
227-阴证略例txt
228-发背对口治诀论txt
229-集验背疽方txt
230-外科正宗txt
231-中风论txt
232-内外伤辨txt
233-内科摘要txt
234-少林真传伤科秘方txt
23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txt
236-外科十三方考txt
237-外科心法要诀txt
238-外科方外奇方txt
239-外科全生集txt
240-外科启玄txt
241-外科理例txt
242-外科传薪集txt
243-外科精要txt
244-外科选要txt
245-外科医镜txt
246-正骨心法要旨txt
247-正体类要txt
248-何氏虚劳心传txt
249-周慎斋遗书txt
250-奇经八脉考txt
251-金疮秘传禁方txt
252-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txt
253-青囊秘诀txt
254-急救良方txt
255-急救广生集txt
256-订正太素脉秘诀txt
257-症因脉治txt
258-秘传外科方txt
259-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txt
260-脉症治方txt
261-脉确txt
262-接骨手法txt
263-救伤秘旨txt
264-理虚元鉴txt
265-虚损启微txt
266-诊脉三十二辨txt
267-伤科方书txt
268-伤科汇纂txt
269-伤科补要txt
270-慎柔五书txt
271-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txt
272-痰火点雪txt
273-万氏秘传外科心法txt
274-解围元薮txt
275-刘涓子鬼遗方txt
276-疯门全书txt
278-增订十药神书txt
279-疠疡机要txt
280-医学从众录txt
281-疡科纲要txt
282-医门补要txt
284-仙传外科集验方txt
285-外科十法txt
286-脉诀乳海txt
287-脉诀考证txt
288-痰疠法门txt
289-证治汇补txt
290-外科证治全书txt
291-眼科秘诀txt
292-银海精微txt
293-审视瑶函txt
294-目经大成txt
295-针灸大全txt
296-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txt
297-针灸易学txt
298-针灸聚英txt
299-针灸大成txt
300-针灸逢源txt
301-针灸甲乙经txt
302-针经节要txt
304-杨敬斋针灸全书txt
305-宋本备急灸法txt
306-刺灸心法要诀txt
307-一草亭目科全书txt
308-口齿类要txt
309-子午流注针经txt
310-子午流注说难txt
311-尤氏喉科秘书txt
312-尤氏喉症指南txt
313-白喉全生集txt
314-白喉条辨txt
315-银海指南txt
316-普济方·针灸txt
317-灸法秘传txt
318-走马急疳真方txt
319-明目至宝txt
320-金针秘传txt
322-重订囊秘喉书txt
323-重楼玉钥txt
324-重楼玉钥续编txt
325-原机启微txt
326-神灸经纶txt
327-神应经txt
328-秘传眼科龙木论txt
329-针灸神书txt
330-针灸素难要旨txt
331-针灸问对txt
332-针灸集成txt
333-针灸资生经txt
334-针经指南txt
335-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txt
336-推拿抉微txt
337-理瀹骈文txt
338-异授眼科txt
339-眼科心法要诀txt
340-眼科阐微txt
341-喉舌备要秘旨txt
342-喉科指掌txt
343-喉科秘诀txt
344-喉科集腋txt
345-焦氏喉科枕秘txt
346-黄帝明堂灸经txt
347-经穴汇解txt
348-经络全书txt
349-经络考txt
350-经络汇编txt
351-包氏喉证家宝txt
352-炙膏肓腧穴法txt
353-凌门传授铜人指穴txt
354-厘正按摩要术txt
355-灵枢经脉翼txt
356-广嗣要语txt
358-西方子明堂灸经txt
359-友渔斋医话txt
360-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txt
361-吴鞠通医案txt
362-冷庐医话txt
363-柳洲医话txt
364-医贯txt
365-古今医案按txt
366-侣山堂类辩txt
367-临证指南医案txt
368-存存斋医话稿txt
369-丹溪治法心要txt
370-医经溯洄集txt
371-叶天士医案精华txt
372-一得集txt
373-丁甘仁医案txt
374-三家医案合刻txt
375-上池杂说txt
376-也是山人医案txt
377-客尘医话txt
378-王氏医案绎注txt
379-市隐庐医学杂着txt
380-未刻本叶氏医案txt
381-先哲医话txt
382-回春录txt
383-何澹安医案txt
384-吴医汇讲txt
385-奇症汇txt
386-知医必辨txt
387-肯堂医论txt
388-花韵楼医案txt
389-证治心传txt
391-眉寿堂方案选存txt
392-研经言txt
393-重订灵兰要览txt
394-重庆堂随笔txt
395-凌临灵方txt
396-孙文垣医案txt
397-塘医话txt
398-马培之医案txt
399-张聿青医案txt
400-张畹香医案txt
401-曹仁伯医案论txt
403-寓意草txt
404-程杏轩医案txt
405-慎疾刍言txt
406-叶选医衡txt
407-对山医话txt
408-质疑录txt
409-丛桂草堂医案txt
410-归砚录txt
411-医原txt
412-医暇卮言txt
413-医学课儿策txt
414-医学读书记txt
415-医医医txt
416-续名医类案txt
417-读医随笔txt
418-医学源流论txt
419-王旭高临证医案txt
420-邵兰荪医案txt
421-八十一难经txt
422-内经博议txt
423-素问六气玄珠密语txt
424-医经读txt
425-医经原旨txt
426-素问玄机原病式txt
427-类经txt
428-类经图翼txt
429-内经知要txt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txt
431-黄帝内经灵枢集注txt
43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txt
433-六因条辨txt
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txt
435-黄帝素问直解txt
436-素问经注节解txt
437-黄帝内经素问txt
438-黄帝内经素问校义txt
439-黄帝内经太素txt
440-中西汇通医经精义txt
441-内经评文txt
442-内经药瀹txt
443-医效秘传txt
444-读素问钞txt
445-灵素节注类编txt
446-古本难经阐注txt
447-难经正义txt
448-素问识txt
449-灵枢识txt
450-难经经释txt
451-黄帝内经素问遗篇txt
452-素问要旨论txt
453-黄帝素问宣明论方txt
454-难经集注txt
455-难经古义txt
456-万氏秘传片玉心书txt
457-伤寒论txt
458-伤寒捷诀txt
459-伤寒总病论txt
460-类证活人书txt
461-注解伤寒论txt
462-伤寒九十论txt
463-伤寒百证歌txt
464-伤寒发微论txt
465-伤寒明理论txt
466-仲景伤寒补亡论txt
467-伤寒寻源txt
468-伤寒直格txt
469-伤寒标本心法类萃txt
470-伤寒六书txt
471-伤寒论条辨txt
472-张卿子伤寒论txt
473-伤寒证治准绳txt
474-伤寒论注txt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txt
476-伤寒溯源集txt
477-伤寒括要txt
478-伤寒缵论txt
479-伤寒贯珠集txt
480-伤寒法祖txt
481-伤寒大白txt
482-伤寒悬解txt
483-伤寒论类方txt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txt
485-伤寒论辑义txt
486-伤寒医诀串解txt
487-伤寒审证表txt
488-伤寒补例txt
489-敖氏伤寒金镜录txt
490-伤寒舌鉴txt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txt
492-伤寒论翼txt
493-伤寒附翼txt
494-伤寒指掌txt
495-中寒论辩证广注txt
496-河间伤寒心要txt
497-刘河间伤寒医鉴txt
498-金匮要略浅注txt
499-金匮要略方论txt
500-金匮要略心典txt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txt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txt
503-脉诀txt
504-脉经txt
505-诊家枢要txt
506-濒湖脉学txt
507-诊家正眼txt
508-三指禅txt
510-形色外诊简摩txt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txt
512-脉理求真txt
513-脉诀刊误txt
514-脉诀汇辨txt
515-高注金匮要略txt
516-临症验舌法txt
517-望诊遵经txt
518-诊宗三昧txt
519-医灯续焰txt
520-察病指南txt
521-察舌辨症新法txt
522-温疫论txt
523-千金食治txt
524-温热暑疫全书txt
525-疫疹一得txt
526-温病条辨txt
527-温热逢源txt
528-时病论txt
529-温病指南txt
530-女丹合编选注txt
531-运气要诀txt
532-备急千金要方txt
533-食疗方txt
534-心医集txt
535-西池集txt
536-性命要旨txt
537-松峰说疫txt
538-寿世传真txt
539-陆地仙经txt
540-宁坤秘笈txt
541-温病正宗txt
542-寿世保元txt
543-温热经纬txt
544-温热论txt
545-达摩洗髓易筋经txt
546-广瘟疫论txt
547-养生秘旨txt
548-养生导引法txt
549-重订广温热论txt
550-养生导引秘籍txt
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txt
552-修昆仑证验txt
553-寿世青编txt
554-养生类要txt
555-饮食须知txt
556-瘴疟指南txt
557-华氏中藏经txt
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txt
559-扁鹊心书txt
560-玉机微义txt
561-明医指掌txt
562-明医杂着txt
563-此事难知txt
564-金匮钩玄txt
565-卫生宝鉴txt
566-校注医醇剩义txt
567-脉因证治txt
568-杂病治例txt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txt
570-丹溪心法txt
571-诸病源候论txt
572-儒门事亲txt
573-古今医鉴txt
574-医说txt
575-医宗金鉴txt
576-医经国小txt
577-医学入门txt
578-医学启源txt
579-医学纲目txt
580-医垒元戎txt
581-兰室秘藏txt
582-韩氏医通txt
583-医学正传txt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txt
585-卫济宝书txt
586-三消论txt
587-石室秘录txt
588-丹溪手镜txt
589-古今名医汇粹txt
590-轩岐救正论txt
591-痧胀玉衡txt
592-医学三字经txt
593-辨证录txt
594-医学指归txt
595-医学实在易txt
596-医学摘粹txt
597-冯氏锦囊秘录txt
598-简明医彀txt
599-医述txt
600-辨症玉函txt
601-医学心悟txt
602-类证治裁txt
603-医碥txt
604-医学真传txt
605-张氏医通txt
606-中国医籍考txt
607-脉象统类txt
608-丹台玉案txt
609-伤寒论纲目txt
610-幼科释谜txt
611-妇科玉尺txt
612-古今医彻txt
613-药症忌宜txt
614-脾胃论txt
616-洗冤集录txt
617-古今医统大全txt
618-格致余论txt
620-推求师意txt
621-褚氏遗书txt
622-诸病主病诗txt
623-医旨绪余txt
624-医宗己任编txt
625-医学妙谛txt
626-医学见能txt
627-顾松园医镜txt
628-医医小草txt
630-医学传灯txt
632-证治准绳·类方txt
如有需要请及时留言,24小时内发送,谢谢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有关天文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3、《神农本草经》 (相传为神农氏所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5、《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参考资料: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千金方
1、伤寒学派:
王叔和 著作: 《脉经》
庞安时 著作: 《伤寒总病论》
朱肱 著作: 《朱肱著作书目》
成无己 著作: 《成无己著作书目》
张景岳 著作: 《类经》 、 《类经图翼》 、 《类经附翼》 、 《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 、 《质疑录》
叶天士 著作: 《温热论》 、 《临证指南医案》 、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
孙思邈 著作: 《孙思邈著作书目》
方有执 著作: 《伤寒论条辨》八卷 、 《伤寒论条辨》
俞嘉言 著作: 《喻嘉言著作书目》
张从正 著作: 《儒门事亲》
尤在泾 著作: 《伤寒贯珠集》
许叔微 著作: 《许叔微著作书目》
柯 琴 著作: 《伤寒来苏集》 、 《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十人书) 、 《伤寒来苏集-校注》 、 《伤寒来苏集》(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王晨校
黄元御 著作: 《黄元御著作书目》
陈念祖 著作: 《陈修园著作书目》
陆九芝 著作: 《陆懋修医学全书》
2、河间学派(寒凉学派):
刘完素 著作: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易水学派(补土学派):
张元素 著作: 《医学启源》 、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李 杲 著作: 《李东垣著作书目》
王好古 著作: 《阴证略例》 、 《医垒元戎》
罗天益 著作: 《卫生宝鉴》
4、功邪学派:
张从正 著作: 《儒门事亲》
5、丹溪学派:
朱震亨 著作: 《朱丹溪著作书目》
王 履 著作: 《医经溯洄集》
戴思恭 著作: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推求师意》
6、温补学派:
薛己 著作: 《内科摘要》 、 《女科撮要》 、 《外科发挥》 、 《正体类要》(上-下卷)
孙一奎 著作: 《孙一奎著作书目》
赵献可 著作: 《医贯》
李中梓 著作: 《李中梓著作书目》
郑寿全 著作: 《郑钦安著作书目》
7、温病学派:
吴有性 著作: 《瘟疫论》 、 《温疫论译注》
薛雪 著作: 《薛生白著作书目》
余霖 著作: 《疫疹一得》
吴瑭 著作: 《吴鞠通著作书目》
王士雄 著作: 《王士雄著作书目》
8、其他著名医家:
钱乙 著作: 《小儿药证直诀》
陈自明 著作: 《外科精要》
缪希雍 著作: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 《缪希雍医学全书》
绮石 著作: 《理虚元鉴》
喻昌 著作: 《寓意草》 、 《尚论篇》 、 《医门法律》 、 《喻嘉言医学全书》
张石顽 著作: 《张氏医通》
张志聪 著作: 《本草崇原》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金匮要略注》 、 《伤寒论宗印》
吴师机 著作: 《理瀹骈文》 。
王泰林 著作: 《王旭高著作书目》
王清任 著作: 《医林改错》
唐宗海 著作: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血证论》 、 《唐容川医学全书》 、 《本草问答》
张山雷 著作: 《难经汇注笺正》 、 《中风斠诠》 、 《读素问识小录》 、 《中风斠诠》 、 《张山雷医集》
恽树珏 著作: 《灵素商兑与群经见智录》 、 《临证笔记》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有
请到以下两个下载地址下载:
http://wenkubaiducom/searchword=%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lm=0&od=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from=class&format=
本文2023-08-05 16:04: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