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特征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个性心理特征是什么?,第1张

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①心理过程;②个性心理特征。这两类心理现象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上一章里,我们论述的是心理过程,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详细讲述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一、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一般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等。这些能力的核心和主要部分,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特殊能力是在特殊活动领域发挥作用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项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例如,研究数学必须具备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从事文学创作,一定要具备阅读能力、艺术想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在具体活动中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能力越是发展,就越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反过来,特殊能力得到发展,也必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先天素质对后天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素质本身并非能力,良好的能力绝不是与生俱来,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已提到智力、智能。如“智力不用则君穷乎臣”(《韩非子·八经》),“夺其智能,多其教诏”(《吕氏春秋·审分》),《黄帝内经》不仅指出人的一般能力有强弱之分,所谓“士之才力,或有厚薄”,而且谈到专业能力的高低差异。

《内经》根据人的思维、情欲、意志和行为的不同,还将人分为“智者”和“愚者”两种类型。在思维方面,愚者只知形、察异,而智者善思、察同;在意志方面,愚者意志不理,而智者意和。

二、气质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速度、强度和倾向性,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不同气质的人,心理活动的特点也各不相同。①活泼型气质的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但印象不深;情感比较外露但体验不深,容易产生也易变化。②不可抑制型气质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易于冲动;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明显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③安静型气质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不尚空谈,情感不易外露;外部动作少而缓慢,主意稳定,不易转移。④弱型气质的人,好静,体验方式少,但体验深刻、持久;情感不易外露,动作迟缓,但准确性高。

气质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是稳定性最强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某种气质的人,在动机、目的、内容不同的活动中,都会显示出同样的动力特点。例如,一个安静型气质的人,参加庆祝活动总是乐而有控,不会手舞足蹈;参加追悼活动,也能哀而有节,不会呼天喊地。当然气质并非完全决定于先天遗传因素,也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在教育、生活环境及个人长期实践的影响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祖国医学对人的气质的划分,是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内经》所谓重阳之人、多阴之人、阴阳和调之人、重阳有阴之人以及多阴有阳之人,似可视为5种不同气质的人。

(1)重阳之人,其气质特征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熇熇蒿蒿,言语善疾,举足善高”。

(2)多阴之人,其气质特征为“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

(3)阴阳和调之人,其气质特征为“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4)重阳有阴之人,其气质特征为“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引”。

(5)多阴有阳之人,其气质特征为“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

根据阳主动、主外、主兴奋,阴主静、主内、主抑制来划分:①重阳之人,似可视为兴奋亢盛型气质;②多阴之人为极度抑制型气质;③阴阳和调之人,即兴奋与抑制协调型气质;④重阳有阴之人是兴奋占领优势,而抑制不足型气质;⑤多阴有阳之人,则为抑制占优势,而兴奋不足型气质。

三、性格

性格,是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惯常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特征,人与人的区别,首先就表现为性格不同。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最为密切,性格的形成也以神经类型为其先天基础。但性格不像气质那样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更多地受后天环境的制约,社会、家庭、学校、工作岗位都给性格以重要影响,都是性格的塑造者。

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因为一些比较稳定的外界因素经常反复地作用于人,人也总是按一定的方式应答,久而久之,便形成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

一个人的性格,总是通过言谈举止和外部情感表现出来。言为心声,思想支配行动,所以,只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就能了解人的性格,特别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方式,最能反映其性格,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古代对人的个性表现,作了十分深入细致的观察,并且着重研究人的心理类型差异,对心理类型的划分作了多方面的探讨。这种以类型分类的方式来研究人,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创造。尤其可贵的是,在分类研究中,不是孤立地去研究,而是运用人天相应、形神一体、内外相应、知行统一的整体观,从多方面、多层次去进行综合性的整体研究;不是孤立地研究人的自身和人的主观心理活动,而从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中去研究;不是抽象地研究,而是从其言、行、表情等看得见、摸得着的表现去进行具体的研究。

古籍修复师听起来是一个非常酷的工作,很多人在小的时候也幻想过从事这样的职业。中国历史更是有上下五千年之说,先辈更是留下了非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籍供大家参考。但是古籍长时间的流传会被时间以及其他空气中的物质氧化,难免会出现很多破损的情况。而且古时候的保存方法也不是很好,古人又喜欢用墨水写字。墨水在长时间的氧化后,往往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南京图书馆有一位“90后”古籍修复师,这名小伙修复了700岁的“国宝级”古籍。而他修复的两册古籍是元刻本医书《永类钤方》的修复 ,这部古籍爷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永类钤方》 是李仲南撰写的医疗作品,这本册集共有22卷。分别针对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妇科证治方论 以及产科证治方论 。更是首创了过伸法处理腰椎骨折,丰富了创伤骨科的诊断治疗经验。

这本古籍的修复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修复这两册古籍的年轻人仅仅是一位30岁出头的90后。这位年轻人大概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更是进行了详细的古籍查询和对证进行修复工作。在修复之前《永类钤方》 的部分页面上有水渍和霉斑,这些都是因为时间长久的原因造成的情况。而且还有酸化和脆裂的现象发生,全书的书口也都断裂。

修复的工作可以说是精中求精,是非常困难的一项任务。毕竟首先要将整本古籍拆开去寻找问题的缘由,再根据古籍的内容去进行选配和重组。有的页面因为过于残破,需要去寻找能够修补古籍的纸张。这类纸张的寻找也是很有讲究,要根据远古籍的材质和颜色进行搭配。常常需要在几万张纸中去寻找最适合的一张,甚至还要对纸张进行纤维检测,去对比其竹含量最相近的纸张。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古籍版本决定了古籍价值,同一本书,刻的年代和刻的人不同,其价值也不同。我们常常会好奇,同是《史记》,有的价值上万,有的就值几百。其实这和我们现代的出版物是一个道理,好的出版社出的书,价格自然高,因为人家纸质好,印刷好。古籍也同理。宫里的版本通常在质量上要比民间的坊刻本好很多,因为人家财大气粗。民间的不同刊刻人和作坊(相当于现在的出版机构)之间也有差别,所以版本很重要。

工具/原料

热爱阅读

热爱古书

方法/步骤

1.从版刻的风格特点初步鉴定版本

书籍的刊刻风格依托于当时的文化政治背景,刊刻的风格有着非常强烈的时代气息,所以,掌握一个时期刻书的风格特点,对于版刻时地的考定和版本学的研究大有裨益。如宋代刻书从版式上讲,前期多白口四周单边,后期则出现细黑口,版心有鱼尾,版心常镌有本版的字数、书名的简称、卷次、叶码、刻工姓名等,早期刻本卷端多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官刻书多在卷末刻有校勘人衔名,私刻本则卷末多有题记或牌记。宋代四川、两浙、建阳、江西等四大刻书地,在用纸、字体上也各自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四川崇颜体、浙江崇欧体、建阳崇柳体、江西兼而有之。而从现存古籍看,用纸方面建阳多竹纸,其他地区则多为皮纸。

2.根据原书序跋鉴定版本

依据原书的序跋断定版刻年代是常用而且比较可靠的方法,序跋书写的年份、序跋中记载的有关刻书人、时、地的情况,均可作为断定版刻年代的参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判定版本必须结合版刻特点等其他因素,避免重刻而保留旧序旧跋的误导,造成判断错误。

3

3.根据书牌、木记鉴定版本

古人刻书特别是坊肆刻书,常常在书前内封面镌雕牌记,与现在出版物的版权页有相近之处,注明了书名、著者、批点评论者、刊版年月、雕版的斋室堂名等。这种牌记如果不是后人故意作伪,应该是鉴定版本最直接的根据。如,国家图书馆藏《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原来根据版刻风格等诸因素,断定为宋本。20世纪70年代,山东朱檀墓出土一部此书,与国家图书馆藏本比对,应为同版,而此书有牌记称“武夷詹光祖至元丁亥重刊于月崖书堂”,有明确的刊刻时间,足以帮助我们断定此书并非宋刻,而是元刻,纠正了前人编目的错误。但也经常会有后人因书版易主更改牌记或书商故意剜改旧牌记以冒充早期刻本的情况,也还有牌记写为“╳╳╳藏版”,应区分刻版处和藏版处的不同。

首先要说明的是古代藏书家的藏书观念是封闭的。

许多大藏书家如范钦天一阁,都会制定藏书训藏书约,禁止藏书往外流通与借阅,一直到明清清代藏书家互相借阅传抄之风气才渐渐盛行。总的来说古代藏书家把藏书当成古董或是宝物或者是比钱财更重要的家产。

清代著名藏书家钱曾,其藏书丰富数十万卷,其族叔钱谦益大家都清楚,有藏书楼绛云楼,藏书卷帙浩繁,和柳如是那一段韵事家喻户晓~钱谦益死后,藏书一大部分为钱曾所讹,对于钱曾的人品我们不多做评价,来说说其对藏书的吝啬程度。

他根据自己的藏书著成目录学著作《读书敏求记》,这本书至今也是我们研究古籍版本不可或缺的材料来源,里面记载古书版本卷数成书及作者情况等等,是灰常出色的一部目录学著作。但是他把《读书敏求记》写好之后,任何人借阅他都不愿意,这就是封闭的藏书观念,使他认为这是宝贝,很珍贵,借给别人容易搞丢失或者损坏。

一天他的好友约他喝酒,称其喝酒之时偷偷拿走这本稿本《读书敏求记》抄录备份,钱曾得知之后虽然很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正是因为喝酒事件,我们今日才得以见到《读书敏求记》的真面目。

其次 我国雕版印刷勃兴于宋代,宋以前以写本为主,这就决定了书籍流通只能靠手抄,流通艰难可以想象。有了雕版之后,藏书家们的藏书才更容易一些,明清时候藏书家们酷爱藏宋元版本(宋元时期版本精校精刻质量高),但是藏书家们依然将这些书视为宝贝,物以稀为贵,很多人不愿意将自己的宝贝借于他人抄录。

为什么现在很多书是孤本?

一是因为纸这种书写材料保存时间本就不如甲骨石头之类的材料易保存,埋在地下会腐烂,藏在家里还有火灾 人祸 兵火 蠹虫等各种使藏书毁坏的因素。故而就算宋到现在也有一千多年,纸不易保存,这大大影响了书籍的流传。

二是藏书家藏书观念,物以稀为贵,封闭的藏书观念使他们不愿意拿出孤本,复印传抄流通于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