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去掉一笔什么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国”字去掉一笔什么字?,第1张

guó

囯 [guó] 同“国”。 国的异体字。

国 [guó]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薛。——《战国策·齐策》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部落 

〖韩〗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地方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家乡

〖侃〗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姓 

这口造于”大明嘉靖甲子年仲秋日”(即1564年秋)的铁钟,距今已有446年,钟高85厘米,直径75厘米,重约250公斤。钟的四面对称竖排加框刻着“皇帝万岁,国泰民安,太子千秋,风调雨顺”16个大字,此外,钟上还刻有110多个小字

“国”字下面少了一点,是企盼政府少收一点税;而“民”字一捺上面出了头,是指望多给老百姓一点实惠,让其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但在封建社会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终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所企盼的“国泰民安”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已。

也可以说是藏富于民的意思。

国字的起源:最早的国字应该是商代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创造更多的是因为祭祀,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于天神的敬畏是很强烈的,对于一些天灾很难理解,就认为是天神的意思,所以当时的社会,祭司的职位就非常的高,那么他们就会把一些祭司的时间和内容写在龟壳上,龟壳也是用来占卜的道具。

演变是:国(拼音:guó),始见于商代。“国”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字本义是“邦国”“封邑”。字的构形,有土地(“一”),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的“戈”。“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可能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

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到了周代晚期的金文,“或”因借用为或然之“或”及疑惑之“或”,外面加了个“囗(wéi)”,表示疆土地域的范围,读guó。秦代的小篆继承了晚周金文的形体。便把“国”变成定型的方块字了。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下囗部古惑切(guó)

邦也。从囗从或。

说文解字注

卷六下囗部

邦也。

注: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

从囗,从或。

注: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康熙字典

丑集上囗部 国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8

古文:囗、囶、圀、𢧌、䆐

《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并觥入声。《说文》: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

又《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礼·王制》:五国以为属,十国以为连,二十国以为卒,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

又《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

又灭人之国曰胜国。《左传》注: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国。亦曰绝国。《后汉·班超传》: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又:远处绝国。

又两国相距曰敌国。《孟子》:敌国不相征也。

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李陵《答蘇武书》:闻子之归位,不过典属国。注:典,掌也。卽掌属国之事者。

又城郭国,行国。宋程大昌《备北边对》:汉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筑城为守者,行国不立城,以马上为国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后。齐有国氏,世为上卿,宋有国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