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阴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至阴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脾·至阴 5 肾·至阴 6 长夏季节·至阴 7 地·至阴 8 经穴名·至阴 81 至阴穴的别名 82 出处 83 穴名解 84 特异性 85 所属部位 86 至阴穴的定位 87 至阴穴的取法 88 至阴穴穴位解剖 881 层次解剖 882 穴区神经、血管 89 至阴穴的功效与作用 810 至阴穴主治病证 811 刺灸法 8111 刺法 8112 灸法 812 至阴穴的配伍 813 特效 814 文献摘要 815 至阴穴研究进展 8151 针刺至阴对子宫的影响 8152 治疗胎位不正 8153 治疗痛经 8154 治疗难产 8155 治疗胎盘滞留 8156 治疗痔疮术后尿潴留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至阴 1 拼音

zhì yīn

2 英文参考

zhìyīn BL67 [中国针灸学词典]

zhìyī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6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6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至阴:1脾;2肾;3长夏季节;4地;5经穴名。

4 脾·至阴

至阴指脾[1][2]。至,到达[1]。脾属太阴,太阴为三阴之始,故称脾为至阴[1]。《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至阴,脾也。”

5 肾·至阴

至阴指肾[1][2]。至,极的意思[1]。肾主水,藏精,为人身 之原,故又称肾为至阴[1]。《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6 长夏季节·至阴

至阴指农历六月[1]。至阴指长夏季节,农历六月左右[2]。《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王冰注:“至阴谓戊己月及土寄王月也。”

7 地·至阴

至阴指地[1]。《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至阴虚,天气绝。”马莳注:“地位于下,为至阴。”

8 经穴名·至阴

穴位 至阴 汉语拼音 Zhiyin 罗马拼音 Chihyin 美国英译名 Extreme Yin 各

号 中国 BL67 日本 67 法

国 莫兰特氏 V67 富耶氏 V67 德国 B67 英国 B67 美国 BI67

至阴为经穴名(zhìyīn BL67)[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1][2]。至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五行属金[2][3]。至即到达,阴为阳之对,此指阴经,足太阳经至此处交足少阴肾经,故名至阴[2]。至阴穴主治头面、腰膝、胎产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翳,鼻衄,耳鸣耳聋,项背疼痛,胸胁痛,腰胁相引急痛,膝肿,转筋,寒湿脚气,两足生疮,热病汗不出,烦心,瘈疭,小便不利,疝气,失精,疟疾,皮肤瘙痒,死胎,胎衣不下,难产,胎位不正,胞衣不下,目痛,鼻塞,昏厥,鼽衄,滞产,现代又多用至阴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胎盘滞留,脑溢血,脑血管病后遗症,尿潴留,遗精,眼结膜充血,角膜白斑等。

81 至阴穴的别名

独阴(《经穴纂要》)。

8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膀胱,出于至阴。

83 穴名解

至即到达,阴为阳之对,此指阴经,足太阳经至此处交足少阴肾经,故名至阴[2]。

至,有极、最之义。阴,暗也,与阳对言。《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解精微论》:“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足太阳之脉从头走足,至此已阳尽阴生,交入足少阴之经脏矣,故即以至阴名之。至阴者肾脏之同义语,与经脉交接之处也。《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谓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同为仓廪之本,为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足部为本经之终,土为足部之所践,亦与至阴之义有关。本经自申脉以下,有阳极反阴、动极生静之意,故以“至阴二字名其末穴。即谓本经之气,由此复行于阴分也。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所谓“太阳根于至阴”之义也。杨上善谓:“至阴是肾少阴脉也,是阴之极,阳生之处,故曰至阴。”[4]

84 特异性

至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五行属金[2][3]。

85 所属部位

趾端[5]

86 至阴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至阴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3]。

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1]。

至阴穴位于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伸足取之[2]。

图49(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至阴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至阴穴在足部的位置

至阴穴在足部的位置

至阴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至阴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

87 至阴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取穴。

至阴穴位于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伸足取之[2]。

快速取穴:足小趾外侧,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至阴穴[6]。

88 至阴穴穴位解剖

至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骨膜。皮下筋膜致密,由纤维束和脂肪组织形成。有趾背动脉及趾底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分布著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小趾端的动脉来自第四跖背动脉在跖趾关节附近分出的趾背动脉;跖骨底动脉在跖趾关节底面分出的趾底动脉以及弓状动脉发出至小趾的趾背动脉,在趾端这些动脉与对侧同外动脉互相吻合,而形成丰富而密集的血管网。

8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甲根[2]。

皮肤→皮下组织[7]。

882 穴区神经、血管

有趾背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7]。

布有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并有趾背动脉及趾底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1]。

89 至阴穴的功效与作用

至阴穴具有正胎催产,理气活血,清头明目的功效。

至阴穴有通头窍、调胎产的作用[2]。

至阴穴为太阳膀胱经之终末穴,脉气由此输入足少阴肾经,故为阴阳交接之处[8]。按照“阳动阴静,阳生阴长”的原则,故至阴穴可治疗妇科及产科病证,尤其以治疗胎位不正为最[8]。阴极则阳生,故可调补肾气、矫正胎位,为治疗胎位不正的首选穴[8]。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循行于头、项部,至阴穴又为井穴,配五行属金,应于肺,肺开窍于鼻,故又可治疗头面五官病[8]。

至阴穴系膀胱经之井穴,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清利头目、矫正胎位的作用[4]。

810 至阴穴主治病证

至阴穴主治头面、腰膝、胎产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翳,鼻衄,耳鸣耳聋,项背疼痛,胸胁痛,腰胁相引急痛,膝肿,转筋,寒湿脚气,两足生疮,热病汗不出,烦心,瘈疭,小便不利,疝气,失精,疟疾,皮肤瘙痒,死胎,胎衣不下,难产,胎位不正,胞衣不下,目痛,鼻塞,昏厥,鼽衄,滞产,现代又多用至阴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胎盘滞留,脑溢血,脑血管病后遗症,尿潴留,遗精,眼结膜充血,角膜白斑等。

至阴穴主治头面、腰膝、胎产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翳、鼻衄、耳鸣耳聋、项背疼痛、胸胁痛、腰胁相引急痛、膝肿、转筋、寒湿脚气、两足生疮、热病汗不出、烦心、瘈疭、小便不利、疝气、失精、疟疾、皮肤瘙痒、死胎、胎衣不下、难产等[2]。

至阴穴主治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头痛,目痛,鼻塞,鼻衄[9]。

至阴穴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7]。

至阴穴主治头痛,昏厥,鼻塞,目翳,鼽衄,滞产,胞衣不下,以及胎位不正等[1]。

现代又多用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神经性头痛等[2]。

1 妇产科系统疾病:胎位不正,难产,胎盘滞留;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脑溢血,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后遗症;

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遗精;

4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结膜充血,角膜白斑,鼻塞。

811 刺灸法 8111 刺法

浅刺01寸[9][7],或用三棱针点刺[9]。

针刺01~02寸[2][1];或点刺出血[1]。

8112 灸法

可灸[2]。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1]。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矫正胎位,多用灸法[9][7]。

艾灸至阴穴,每日灸1次,每次10~15分钟,可纠正胎位不正。以足小趾皮肤潮红为度,注意灸前排空小便,松开腰带,以利胎儿活动。[6]

812 至阴穴的配伍

至阴配三阴交、有调冲任,理胞宫的作用,主治胞衣不下,难产。

至阴配风池、攒竹,有祛风邪,清头目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

至阴配百会、合谷、涌泉,治胎位不正[9]。

至阴配尺泽、迎香、太阳、合谷,治感冒[9]。

至阴配风池、百会、太阳、太冲,治头痛[9]。

813 特效

掐按至阴穴可纠正胎位不正[6]。

8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重鼻衄及瘛疭、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疝,至阴主之。风寒从足小趾起、脉痹上下、胸胁痛无常处,至阴主之。

《针灸集成》:胞衣不下,足小趾尖三壮、中极、肩井穴主之。

《医宗金鉴》:妇人横产,子手先出。

《医宗金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白翳眦痒,雀目诸疾。

《肘后歌》:头面之疾针至阴。

815 至阴穴研究进展 8151 针刺至阴对子宫的影响

动物实验分别针刺妊娠家兔的“至阴”、“三阴交”,持续运针3~5 min,观察,结果表明针刺过程中的子宫收缩及胎动程度与针刺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且与针刺手法的轻重也不无关系。家兔实验结果显示妊娠家兔血液中催产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妊娠家兔,表明针刺“至阴”对妊娠家兔可能有提高体内催产素释放量的作用。[8]

针刺或艾灸至阴穴,可使子宫活动加强,宫缩频率加快,子宫紧张度升高,胎儿心率加快[2]。

针刺或艾灸人或家兔的“至阴穴”,可使子宫活动加强,宫缩频率加快,子宫紧张度升高,胎儿心率加快。

8152 治疗胎位不正

转胎位一般横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较差。艾灸、激光针至阴,均可转胎位,成功率高。另又通过100例转位失败者分娩过程观察,发现有羊水过少、胎儿巨大、脐带过短、脐带绕颈或绕脚、双胎、子宫畸形及前置胎盘等因素,此种情况应采取其他方法。

用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临床多用艾条灸法[2]。以横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较差[2]。以妊娠8个月,腹壁紧张度一般,灸后胎动活跃的经产妇疗效最佳[2]。

1)艾灸法:胎位转正66例,仅有3例无效;胎位矫正100例,仅有3例无效;妊娠29~40周的各类胎位异常孕妇,接受艾灸治疗的共2096例,用艾条灸其两侧的至阴,灼热的强度以不产生灼痛为限,其矫正率为903%,其中有86%的病例胎位于1~4次艾灸后矫正,其余的14%于5~10次艾灸后矫正;在总数2096例中,2041例为臀位(矫正成功1841例),28例为横位(全部矫正成功),在初产妇及6胎以内的经产妇,其疗效无明显变化。在矫正成功病例中进行了实验观察,例如,对33例测定了一些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情况,发现孕妇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皮质类固醇的数值,艾灸前即高于非孕妇。艾灸后,孕妇的这些激素数值进一步明显升高,测定灸前灸后血浆游离皮质醇的数值,得出类似结果,这些结果提示,艾灸使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从而增强子宫活动,同时胎儿活动也增加(胎儿心率加快),有助于胎位的矫正。[8]

2)针刺法:1~5次矫正124例,成功率为954%;矫正61例,占871%,无效9例;[8]

3)针灸并用方法:臀位66例中,矫正成功者51例,无效15例;21例横位中,成功18例,无效3例;胎位矫正211例,随访皆顺产;[8]

其他方法:胎位矫正24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06%;胎位矫正者132例,未矫正者18例,其中1次矫正者103例,2次矫正者24例,3次矫正者5例,3次以上视为无效计算;[8]

8153 治疗痛经

用艾灸至阴治疗宫寒痛经,于月经来潮前3d艾灸双侧至阴各15~20 min,每日1次,至月经结束为一疗程,治疗1例,病史3年,2个疗程痊愈,随访两年未复发。[8]

8154 治疗难产

产妇素有风湿性心脏病,使用催产素效果不佳,速取艾炷如皂核大灸至阴,先灸左侧,灸7壮后开始官缩,胎位下降三指,再灸7壮即生产,胎儿顺利娩出,母子平安。[8]

8155 治疗胎盘滞留

针刺至阴穴治疗胎盘滞留30例,快速针刺至阴01~02寸, 逐渐增大,留针5~10 min,快者3 min,慢者10 min,平均6~7 min娩出胎盘。[8]

8156 治疗痔疮术后尿潴留

《黄帝外经》 第一章 阴阳颠倒篇(上) 诗解1清静自正 真情非形

题文诗:

黄帝闻 道,于 广成子,窈冥之旨,退而夜思,

尚有未获,遗鬼臾区,问岐伯曰:广成子曰: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 静必清,

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乃可长生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 也者,

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

为汝遂于,大明之上, 致 至阳原为汝入于,

窈冥之门, 致 至阴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

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其守一,以处其和,

身可不老, 千二百年,形未尝衰得道为皇,

失道为士入无穷间,游无极野,吾之将与,

日月齐光,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

岐伯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闻至道

明知故问, 欲 传万 祀, 仁圣明问,敢备述闻;

其 窈冥者,阴阳之谓 其 昏默者,内外之词

其 视听者,耳目之语 至道 至情,情生有无,

万物有情,至无 无形, 无形有情,至无而有,

情生 有形, 有形 有情, 而实无形, 真情非形,

非有非无 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

无形之内, 真情所至, 形与 神 全,精与神合

第一章  阴阳颠倒篇 (上)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若天也!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遗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闻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被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其守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 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

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区覆奏帝前。帝曰:

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绪论

本书运用阴阳五行的哲理,畅论了顺逆、寿夭、脏腑、经络、三才、四时、五运等,所有可能发生的天、地、人之间的互动情况及其造成的影响。《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互为表里,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她的问世,使内、外二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一,《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之医经中,惟不见录经文。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外经十二卷。又有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等。

二,据梅自强先生《颠倒之术》谓:”此书(黄帝外经)一直失传,至本世纪八十年初,始在天津发现明末或清初根据口耳相传整理而成的精抄本。”传述者(陈士铎先生)并于每篇之末都加上了简短的评价,并冠以《外经微言》之名。尔后,天津古籍出版社曾把它列为”中医珍本丛书”影印1500本试销,不意以不是岐伯时成书为由而被某些人说成是”伪书”,以致未能再版。”

又谓:“《外经》是以黄帝及雷公、风伯等二十三位大臣探讨问难的方式写成的,共九章八十一篇。《外经》的内容,有不少是可补《内经》之不足。(按:即仙道内丹、养生延命范围)”

三,《黄帝外经》全篇,余固从未曾阅读。数年前虽遍访街坊各大书局而不获,并亦曾委托世侄黄建伟先生在大陆探寻,仍终不克结果。

四,自古学仙者不可不学医,学医者亦不可不学仙。盖仙医同源,取其医道相资,落实于身心性命之真确而已。故《黄帝外经》是否系伪经,己不是考据与争辨的问题,而是它的正面意义与内涵。

五,吾人亟盼有朝一日,得能遂我心愿,展读全文。恳望世之有珍藏《黄帝外经》者,何妨捐弃孤芳自赏之洁好,雅量将其公布于世,以慰引颈跷企之悬思耳!

附注:《庄子》外篇·在宥三,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

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

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

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

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

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

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

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

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

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

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

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

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

存乎!”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

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

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

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

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

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白行简(776年-826年)唐代文学家,字知退,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人,生于河南郑城西的东郭宅(今城关乡东郭寺村)。 著名文学家白居易之弟。贞元末年(805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

元和13年(818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白行简与白居易在江州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元和14年(819年),在前往忠州之途,白行简、白居易、和元稹三人在夷陵黄牛峡相会,同游长江西陵峡三游洞,吟诗作赋,被称为"三游洞摩崖"。现时宜昌市三游洞内仍有白行简、白居易和元稹三诗人的石像。

白行简文笔优美,著有《李娃传》、《三梦记》等唐人传奇。白行简所作《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石窟发现,带回巴黎;后又经荷兰外交家高罗佩翻译成英文,名闻世界。

殷商年间,有一奇人,姓钱名铿,因长生驻世而名闻天下。这钱铿的长寿之名不光在那时候闻名,乃至后世整个中国的 历史 里,他也是久负盛名的长寿者。

这钱铿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彭祖。

传说彭祖活了八百余岁,就连阎王爷都拿他没有办法。可见其长寿之名,如雷贯耳。

斗转星移,岁月匆匆。转眼间已经到了殷商的末世,其时殷王失德,天下离心。这一年,彭祖已经七百六十岁了,却丝毫没有衰老之相。有此等异人长生驻世,殷王自然不肯放过,便拜了彭祖为大夫,让他在殷商朝堂效力。

彭祖也不推辞,只是平日里经常称疾闲居,并不关心日渐纷乱的殷商天下。彭祖就这样恬静自在的活着,不过每日里 养生 之道却勤练不辍,这 养生 治身的功课却是每天要做的。

殷王也不恼他称疾闲居之过,他所看重的,只是彭祖的长生之术。倘若能得长生,那么这人间富贵就永远是他殷王的了。

于是殷王亲自来问彭祖长生之术,彭祖却始终不言自己有道。于是殷王又赐下诸多珍宝,彭祖又岂是贪恋物欲之徒?忙将殷王所赐之物分了贫贱百姓,倒落得个济世的名声。

彭祖始终不肯说出长生之道,这殷王也无可奈何,只能徐徐图之。

这一日,彭祖的府上来了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笑颜如花,看上去天真烂漫。只是举手投足间,多了一份气势所在,这气势乃是岁月的积淀,乃是久经世事阅览浮华的淡然。这种淡然却又毫无违和的体现在这样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身上。

这少女巧笑嫣然,眉宇间有股天然的媚意,向着彭祖盈盈下拜。

只听得这少女言道:“妾闻大夫年寿高远,特来向大夫请教长生大道,还请大夫不吝教我。”

彭祖意味深长的看了看眼前的少女,缓缓说道:“长生大道,不外有二。其一乃金丹大道,可以白日升仙,举行登天,上补仙宫,此乃太一元君所服。然此道至大,非人间君王所为。”

彭祖似笑非笑的看了看眼前的少女,再道:“其二则可以爱精养神,以药辅之,然若不知交接之道,虽服药无益矣。你既为采女,自是能养阴阳者也。阴阳之意自然可以推而得之,只是你自己不愿去思索个中奥妙罢了。得阴阳之意自然可得长生,你又何必再来问我呢?”

原来彭祖早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少女的真正身份了。这少女正是这世间另外一个异人,名为采女。采女也并非凡人,也是年少得道,知养形之方,她只是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其实已经二百七十岁了。

这采女也被殷王待以上宾,这次前来请教彭祖长生大道,正是应了殷王的请求前来。

既知采女身份,彭祖也不好一下子干脆回绝,只推脱自己不过浅薄之人,只是虚长了些年岁,又哪里懂得什么长生大道呢?

不过彭祖还是给了采女一个答案:“今大宛山中,有青精先生者,传言千岁,色如童子,行步一日三百里,能终岁不食,亦能一日九餐,真可问也。”

欲问大道,可去大宛山中访青精先生。那么彭祖就可以继续恬静悠然的生活了。这乃是彭祖的本意。

哪知道采女听得青精先生如此惊奇人物,就多问了一句:“敢问青精先生所谓何仙人也?”这青精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仙人呢?感情采女想问得再细致一些,后面拜访也好多几份准备。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激起了彭祖古井不波的心湖,彭祖向采女敞开了数百年的心扉。

彭祖道:“青精先生乃是人间修道之士,非仙人也。”

彭祖接着向采女解释这仙人与人间修道者的区别,彭祖道:“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太堦;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则不可识;或隐其身草野之间,面生异骨,体有奇毛,恋好深僻,不交流俗。”

总之,仙人神通万千,不同凡俗之人。

只是彭祖却又不屑道:“然有此等(神通万千),虽(仙人)有不亡之寿,皆去人情、离荣乐。有若雀之化蛤,雉之为蜃,失其本真,更守异器。今之愚心未之愿也。”

彭祖认为,仙人虽得长生,却舍弃世间人情。对于这人间来说,却已经失了本真。而人既然生而为人,当真切感受人间欢乐。故仙人之流,非所愿也。

况且,人间修道者也可以掌握长生的秘密。

接着,彭祖终于向采女道出人间修道者的长生之秘。彭祖道:“人之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宜,当至百二十岁。不及此者,皆伤之也。小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能加之,可至四百八十岁。尽其理者,可以不死,但不成仙人耳。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

意思是 人得先天之气生而为人,哪怕不通晓修行之术,但只要 养生 得当,本命之寿可至一百二十岁。众生不及此寿者,皆是因为在世情中伤了寿元根本。倘若能够通晓一些修行之法,人的本命之寿可至二百四十岁。若能精进修炼,则寿可至四百八十岁。要是能够尽知修行奥义,则可至长生之境也。只是这人间修炼之法,虽得长生,自然也不能成其仙命罢了。总之,养寿之道,贵在护其本命寿元,且莫让世情所伤。如此,则可以 游戏 人间尔。

彭祖既然讲起长生大道,自是滔滔不绝,哪里还是那个平日里低调谦逊、沉默寡言的常称疾闲居的殷商大夫?此时的彭祖,是高深莫测的人间修道之士。

彭祖继续向采女讲述人间的修行大道:适身、通神、逸志、导心,种种要义,在彭祖口中娓娓道来。

接着又传授采女阴阳交接之道(这也是彭祖房中术的由来了)、吐纳导引之术。又提及师承来历,却道人间修士亦有大道万千,始涉门庭者可由《九都》、《节解》、《韬形》等诸经初窥门禁。

由此,采女尽得人间修道者的秘密。彭祖也因此即将招来杀身之祸。

“采女具受诸要以教王,王试为之,有验,欲秘之,乃令国中有传彭祖道者,诛之,又欲害彭祖以绝之。”

殷王终是得到了长生之术,此等秘术,岂能让他人分享?这人间富贵,只能是我(殷王)永远占有。遂传令尽诛国中修行之士。至于彭祖,杀了便是。如此则长生之道绝也。此后唯我(殷王)不死,江山永固。

彭祖在道出人间修道者的秘密后,已经知道会有此杀身之祸,毕竟殷王为人,彭祖再清楚不过。当殷王的人赶去捉拿彭祖时,彭祖早已经飘然而去,再也不知所踪了。

至于殷王,起初倒也能够常行彭祖之道,竟然得寿三百岁。只是殷王哪里称得上人间的修道之士?哪里能够忍得了人间的种种诱惑?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掌握大道)苟能节制言行,而得其益。若沉迷于此之类(五色、五味等),譬犹水火,用之过当,反为害耳。其后,殷王免不了奢*之心,当遇到一个同样妖*的女人(郑女)时,终于失其道身死。(郑女妖*,王失其道而殂。)

至于彭祖,人间之大,又岂能容不下一个修道者?

在飘然而去七十多年后,有人还在流沙之西再见到彭祖。世传彭祖年八百余岁,非寿终也。也许在另外一个地方,又是另外一段人间修道者的传说了。

这个世界隐藏了太多的未知!探寻它本来的面目,原来是神通天下!

阴阳术的起源  阴阳道(日文:おんみょうどう)源自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传入日本后,逐渐发展成富有特色的一门自然科学与咒术系统,成为日本神道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日本法术的]代名词。

史实上的阴阳道,以“天文”“历法”“漏刻”等为正职,而并行“占卜”“追傩”等事。同时身负科学家与方技师的身份。然而在民间传说中,却往往讹传为法术的使用者。以安倍晴明‘占事略决’的“十二神将”为例,其所指的是中国六壬法中配合“黄道十二宫”十二月将所需的神将,乃是作为占卜推算之用,民间却将之讹传为晴明所使役的十二式神。时至今日,虽因梦枕貘‘阴阳师’一书的畅销,而令阴阳道为人所津津乐道,然而民众对阴阳道的正确认知却尚待加强。

而奉行阴阳道的术师,称之为阴阳师。

阴阳术发源于中国,在春秋时代,是一个总结了当时大部分前人知识形成的学科,不过这人叫什么我就无从得知了。我国现在的阴阳术已经不是当日我们所了解的了,因为很多的阴阳术知识都已经被划分在别的支派里,如风水、五行、占梦等。

但是最早用上阴阳术的知识的学科是中国的占侯术。简单点理解日本阴阳术的所用的占卜法在中国的占卜学上就是占候术。但是它们之间又是有所区别的。对于我们术者一派而言,占候术和阴阳术是很值得学的,因为它们之中所含有的综合术派成分十分之多。如果有些初学者把占候术简单地理解为占卜,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反而更像它原来的本意。占卜是对以后的事物通过一定得规律手法而进行认知的过程的总称。而现在我国所使用的占卜法绝大部分就是当日占候术的分支, 好像占梦术,占星术、先天演卦、紫薇斗数等我们现在常用的占卜法就是。它们就是在历史的过程中慢慢地在占候术里被划分出来独立成系的。可以说, 占候术我们所知道最早也是最根本的占卜法,它开始的年代以中国古籍里所描写,大概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之前的时代。然而整体的部分被划分出来也就预示者整体自己所有的范围变小的事实。占候术在明、清朝时已经变的十分之渺小, 在当时纪晓岚先生所编辑的《四库全书》中对占候术书籍的收录几乎是术学类之少的一派了。这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去学占候的人也实在是为数不多这一事实。而且在那时候占候术的定义已经从原本的“占示万物变化之理中的隐义”转变为它的字面义“占卜气候变化的寓意”。

阴阳术的占理就是建立在占候术里“万物的显象和五行之气的内部联系,体现世间一切。”这个理念之上。所以大至日食、地震、台风等,小至梦境、受惊、风吹尘动都可以用以占卜的! 这也解析了为何我们看到日本的阴阳师总好像什么占卜法都用的原因。 但是在中国的占候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却失传了。这在日本的阴阳术也差不多有同样的现象, 而且相方遗失的几乎是同一部分的知识,那就是阴阳术和占候术的中心点:“天文术”。如果我没记错,中国的天文术占候法总结于战国时代而到汉代时失传。

司马迁,汉代人,被后世称之为“太史公”而传颂后世的人。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被处以宫刑的男人就是中国占候术天文术派最后的传人,因为这是他们家学(家传的学艺,一般情况下是只传长男)。

而 在日本,阴阳术一直是贺茂家掌管的技术,但是到了平安时代,却被一分为三。这是由于两个人所造成的,那就是贺茂忠行和安培晴明这对师徒,那也是后来天文术变成土御门家家学的由来(贺茂家保留下的是历计术)。可惜的是在安土桃山时代的那次变革和武士对阴阳师的迫害(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都是信基督教的)。阴阳道便不可避免地向民间流演开去。现在还残存着的阴阳道仪式,绝大部分都是在那个时期传入民间、经过"变质处理"的东西。

阴阳术中包括占卜、方违、反闭、秘术、式神等有好多,但是一时间写不完。反闭就是用术时所用的步法和身法;抚物就是用以消灾的替身;式神,这就不用介绍了。但是学阴阳术, 最先要学的不是这些, 而是阴阳五行之理, 因为阴阳五行的变化是阴阳术的一切基本。

葛洪神仙传白话:

广成子

广成子是古代的仙人,住在崆峒山(在今河南临汝县西南)的石室中。黄帝久闻他的大名,知他住在这里,便前来拜访。黄帝问广成子:“您在研究世间万物之道方面已达到了顶峰,可否请您告诉我这方面的真谛呢”广成子答道:“你治理的天下一片混乱。

天上的云彩还没有聚集到一起便降下雨来,草木还没有枯黄就纷纷凋零了。以你现在的样子,怎么能够向我问道呢”黄帝被广成子奚落了一番,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恭恭敬敬地退了下来,回到住处,暂时摒弃一切政事,反复琢磨广成子说的那番话。

三个月之后,黄帝再次来到崆峒山,拜会广成子。他见到广成子正头朝北躺着,便双腿跪在地上,以膝代步,极恭敬地来到广成子面前,叩拜了两次,然后说道:“请您告诉我修身养性的明达之道。”广成子听罢,一跃而起,说道:“你这个问题问得正好。

现在我就告诉你‘至道’的精髓。至道的精髓,深远博大,永无止境;至道的极致,静默深沉,不可揣测。得至道者,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无求无欲,保持精神上的超脱宁静,就能使身心健康;保持清静的心情,切勿劳累你的身体,耗费你的精力,这样才可长生不老。

如果你能做到不让外物影响你的视听,不使外物打扰你的心灵,你的精神就将永远守护你的形体。你要时刻固守你内心的平静,摒弃外界纷繁的干扰。如果过多地了解万事万物,那么就会使你的身心遭受侵害。

我一直追求身心的平和,所以我活了一千二百岁,从外貌上看,还显不出丝毫衰老的样子。你若能研习透彻我的道法,就能上为天皇,若能深入理解我的道法,就能下为君王。现在,我将离你而去,到一个没有任何纷扰的地方,进入一个通往无穷无尽境界之门,去遨游没有终极的旷野。

我将与太阳和月亮一起放射光芒,与天地融为一体。世上之人皆不能免于一死,只有我才能获得永生。”李白在《古风》中写道:“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若士

在古代,“若士”即是“那个人”的意思,后来被用作有道之士的通称。本文所说的若士,是古时的一位神仙,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

庐敖是古代燕国人。庐敖游历了北海,并从月亮上经过,进入了入道之门一玄关,最终来到了蒙谷山。蒙谷山是古代传说中的北方山名,以太阳出没于此而闻名。

在这里,他遇见了若士。若士长得很特别,他双目深陷,鼻子青黑色,双肩向上高高耸起,宛如老鹰一样,脖子又细又长,上身宽,下身窄,正在那里迎着风忽高忽低地跳舞,显出十分得意的样子。忽然,他发现庐敖正站在不远处注视着他,便马上停止了舞蹈,逃到了山上的一块石碑下面藏了起来。庐敖追上去仔细寻找,终于找到了若士,原来若士正瞋缩在石碑下面的蟹壳中吃蛤蜊(格黎)。

庐敖来到若士面前,对他说:“纵观普天之下,只有我庐敖能够独来独往,不与凡夫俗子们为伍。我对天地四方之内的一切事物都看透了,因为我从小就喜好游历四方,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我遍访了各地,终于在这里见到了你,你是否愿意与我交个朋友呢”

若士听完庐敖的这一番自我介绍后,先是表情严肃,继而仰面大笑道:“你不过是来自黄河中游一带的一介小民,以你的本事,你不应该长途跋涉,不远万里来到此地,这就如同小光亮无法同日月的大光明相比一样。

我若士从前也曾游历过四方,往南我到过洞之野,那里有许多岩洞,里面全是清澈的泉水;向北我曾在沉默之乡歇息过,那里荒无人烟,四周一片寂静;西面我到过窈冥之室,那里幽暗而深远,可谓其妙无穷;说到东面,我曾穿越过弥漫无际,连绵不断的光束。

我到过的地方,上无天,下无地,举目四望,什么也看不见,侧耳倾听,什么也听不到。说到外面,那里有奔流不息的河流,河水一瞬间就泻到千万里以外。

我见过这样奇妙无比,气势磅礴的场面,都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本领。现在你无非是云游到了此地,就说自己已经认识了整个世界,看穿了万物的本质,这岂不是孤陋寡闻吗我看你呀,不过是个平常之人罢了。

我与一位名叫汗漫的仙人相约在天的最高处会面,这个地方我是不会久住的。”说罢这一席话,若士双臂向上一举,紧接着身体腾空而起,转瞬间他已消失在茫茫的云雾之中了。

庐敖被若士说得瞠目结舌,呆呆地仰望着若士远去的身影,直到看不见为止。过了半天,庐敖才如梦方醒,那副追悔莫及的样子仿佛是失去了亲人,他一边捶胸顿足,一边慨叹道:“我比起若士,就好像一只土壤里的小虫子与天鹅相比一样,真是天壤之别啊。

我每日都在奔走,而实际上与诺大的世界相比,无非是走了几小步。可是我却自以为走了很远,认为自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这确实是个莫大的错误。我真可悲啊。”

沈文泰

沈文泰是九疑山人,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他从长江中的众神仙那里得到了神丹土符,这种神丹可使人返老还童,百服百应。

后来沈文泰想到昆仑山休息两千年,行前把神丹秘方传授给李文渊。沈文泰说:“如果不按照土符上指定的方法服药,那么道术就不会灵验,对人没有益处。”李文渊严格按照沈文泰所嘱,依土符所示制成神丹,依法服下后不久,他也得道升天了。

今天人们常用竹根水煮丹黄土,用来去除三尸(三尸即道家所指的在身体中作祟的神三,它每适庚申之日,便向天帝诉说人的过错),这种做法即是沈文泰和李文渊传授下来的。

彭祖

彭祖姓彭名铿,是颛顼帝的玄孙,也是陆终的第三子。到了殷商末期商纣王时,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多岁,成了大名鼎鼎的老寿星。

他虽然高寿,却丝毫看不出苍老的样子。彭祖作为老寿星中的杰出人物,他的养生之道,驻颜之术,一直为后世所称颂。彭祖从小时起就喜静不喜动,他平素安于修身养性,不关心世间一切事物,不追求名誉和荣耀,不讲究车乘和服饰的华丽,只求清心寡欲,澹泊宁静,以从中探索出养生之术和长寿之道。

殷王闻知此事,拜他为大夫,但彭祖常称疾不出,在家闲居,不问政事。他善于导引之术,经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鹿角,以此使容颜永葆青春。

彭祖平时沉默寡言,透出稳重的性格,他从来不说自己有超乎凡人的道行,也不做任何令人迷惑不解的事,更不做装神弄鬼,荒诞怪异之事,显出一副无所作为的样子。

有时他独自一人外出游历,人们想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就悄悄地盯住他,他却忽然不见了。他既不乘车,也不骑马,身上不带分文,也不准备食物,一走就是几十天甚至上百天。

人们无从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是发现他回家之后的衣食住行与普通人一样,丝毫没有产生变化。彭祖修练时,经常盘起腿来,正襟危坐,凝神定气。

从早晨到中午,双手徐徐按摩双目,继而轻轻抚摩身体,舌头慢慢舐住上颚,不时咽下唾液。这样边做边均匀地调整呼吸,直到周身气脉通畅,筋骨舒展,才缓缓站立起来,像练功之前那样谈笑风生。

有时彭祖觉得身体不舒服,或是感到疲乏无力,便静坐下来,运行内气,来攻克体内的疾病。此时,内气在体内潜转,从九窍运转到五脏六腑,最后达到四肢及毛发。气血贯通之后,彭祖感到有一股平和之气,轻缓地流淌在身上。

这种轻清柔和之气起于口鼻之中,继而达到十指的指尖,不仅驱除了疲劳,同时也治愈了疾病。商纣王听说彭祖是个有道之士,修有长生不老之法,就亲自找到彭祖询问长寿之术,可是彭祖总是闪烁其辞,不愿相告。

纣王为了达到目的,又送给彭祖大量金银财宝,总共价值数万钱。彭祖也不客气,全部留下,然后全部用来救助贫苦的百姓,自己分文不要。纣王见金银打动不了彭祖的心,便委托一位名叫采女的女子前去找彭祖请教。采女也叫采石女,年轻时便受高人指点,青春常驻。

此时她已有二百七十岁,但看上去却像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纣王把采女迎进宫内,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她,为她修建了豪华的宫殿,给她穿上了绚丽多彩、镶嵌金银珠宝的衣裳。纣王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请求采女早日从彭祖那里求来长生不老的仙术。

采女受纣王之托,乘坐襬车前往彭祖的住处。襬是古代专供妇女所乘的四周有屏障的车。采女面对彭祖,恭恭敬敬地拜了两拜,然后便问起延年益寿的方法。

彭祖见采女是有道行的人,便回答道:“如果想腾身上天,进入仙界,成为一名仙人,就必须服用金丹,吃了金丹,人便会像元君太一那样白日升天。但是服用金丹,腾身飞入仙界,需要有很高深的道术,即便是世间君主也不是随便可以做到的。

退一步说,即使达不到这一境界,人们也应该爱惜身体,养护精神,服食一些益寿食品,以达到长生不老之目的。但是学会这种层次的道术,不能役使鬼神,也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外若不通晓男女之间的交接之道,即便服食仙药,也于事无益。

就以你采女为例吧,你是一位可以修炼阴阳之气的人,阴阳的内在含意你可以推测而得,但是你却不用心思考它,那么你问我长生的奥秘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我出生之前,我的父亲就故去了,我是一个遗腹子。

我刚长到三岁,母亲就离开了人世。这以后,我又遇上了犬戎之乱(按:犬戎是古代时戎族的一支,在殷周之时居住在我国西部。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81年,申侯引犬戎打入宗周攻杀周幽王,迫使周平王向东迁徒到洛邑,建立东周),流亡到了西域(西域即现在甘肃省敦煌、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细亚的地区)。

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我过了一百多年,生来没有得到双亲的关心与照顾。除此之外,我一生共失去了四十九位妻子,死了五十四个儿子,遭受了无数的生活磨难。

这一切,使我体内的平和之气受到了巨大伤害,肌肤失去了弹性和光泽,面容愈来愈枯干衰老,我恐怕难有长久的生命了。我平素孤陋寡闻,恐怕无法传授给你长生之道。在大宛山中,有一位青精先生,据说已活了一千岁,从容貌上看,还像儿童一样,他一天能走三百里,既能整年粒米不进,也可一天吃九顿饭。

他精于养生之道,你可以去向他讨教。”采女听到这里,忙问:“请问青精先生究竟是怎样一位仙人呢”彭祖说:“他只是一个得道之人,并非仙人。

所谓仙人,要具备以下条件:或能飞身穿入云端,不长翅膀也可自由翱翔;或能驾龙乘云,直飞天际;或能化做禽鸟,飞翔于青云之上;或能潜游于江海之中,或飞翔于名山之巅;或者以元气为食,或者以芝草为粮;或者徜徉于人海之中而不为人所识破,或者隐身于众人之内而不被人所察觉。

只有如此功力,方可称为仙人。仙人的脸上有着奇异的骨相,遍体长着罕见的毛发。他们喜欢孤单而行,深居简出,不愿与凡人相接触。

神仙们虽然可以长生不死,但是他们丝毫没有人的七情六欲,没有人的感情和思想,没有人间荣辱与哀乐之情,这就好比小鸟化作蛤蚧,山鸡变成了蜃,都失去了它们的本来面目。

正因如此,我可不愿意成为仙人。得道者与成仙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得道者可以照样吃甘美的食物,穿轻盈华丽的衣服,享受男女之间情欲相通的欢乐,还可以具有封官进爵的荣耀。

得道之后,人的体魄将越发强健,耳聪目明,筋骨结实,容光焕发,健康长寿,永驻人间。得道之人,寒热风湿病痛无法侵入体内,妖魔鬼怪不能靠近人身,各种兵器,各种虫豸不能伤害身体,不为喜怒哀乐和毁誉所左右,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呀。

人只要气血通畅,注意保养身体,就算不知道仙方道术,也可以至少活到一百二十岁。如果活不到这个岁数,那么肯定是受到了某种伤害。

人如果略微懂得些养生之道,便可活到二百四十岁;再懂得多一些,活四百八十岁则不成问题;如果精于养生之道,即可长生不老,只不过不能成仙罢了。延长寿命、保养身体的根本之道,在于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

具体而言,就是冬天保暖,夏天避暑,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需要,使身体舒适;对女人的美色和自己的欲望一定要节制,切不可纵欲过度,这样才能保持精神舒畅;高贵的车马,华丽的服饰确实能带给人以威严之感,但是对它们的追求应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要使心中的志向专一;优雅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能够使人赏心悦目,心平气和,是养生强身的有效途径。

凡此种种,皆可养生,但是如果不加以节制,超过了限度,则不但无以养生,反而会很快招来祸患。古代的圣明之人,唯恐普通人生育的子女,不懂得养生的道理,所以反复告诫他们要断绝戕害身体的灾祸之源。

因此才有如下这些教导:高明之士与女人分床而卧,中等之人与女人分被而眠,服药千种,不如独处。绚烂多彩的颜色令人眼花燎乱,各种滋味混合在一起会使人丧失分辨味道的能力,如果能对它们加以节制,把其中不好的因素去除掉,疏通堵塞的部分,不但不会减少人的寿数,而且人们还会从中得到益处。

原文:

广成子  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曰:“敢问至道之要。”广成子曰:“尔治天下,云不待簇而飞,草木不待黄而落,奚足以语至道哉?”黄帝退而闲居三月,复往见之。广成子方北首而卧,黄帝膝行而前,再拜,请问治身之道。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至哉!子之问也,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而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入吾道者,下为王。吾将去汝,适无何之乡,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若士

若士者,古之神仙也。莫知其姓名。燕人卢敖,秦时游于北海,经于太阴,入于玄关,至于蒙谷之山,而见若士焉。其为人也,深目而玄准,鸢肩而脩颈,丰上而杀下,欣欣然方迎风轩轾而舞。顾见卢敖,因遁逃于碑下,卢敖仰而视之,方踡龟壳而食蟹蛤。

卢敖乃与之语曰:“惟以敖为背群离党,穷观六合之外,幼而好游,长而不渝,周行四极。推此阴之为阙,今卒覩夫子于此,殆可与敖为友乎?”若士俨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不宜远而至此,犹光乎日月,而载乎列星,比夫不名之地犹突奥也。

我昔南游乎洞濔之野,北息乎沉默之乡,西穷乎窈冥之室,东贯乎澒洞之光。其下无地,其上无天。视焉无见,听焉无闻。其外尤有泼泼之汜,其行一举而千万里,吾尤未之能也。

今子游始至于此,乃云穷观,岂不陋哉?然子处矣,吾与汗漫于九垓之上,不可以久住。”乃举臂竦身,遂入云中。卢敖仰而视之,弗见,乃止,怆恨若有丧者也,曰:“吾比夫子也,尤鸿鹄之与壤虫也。终日而行,不离咫尺,自以为远,不亦谬也。悲哉。”沈文泰

沈文泰者,九疑人也。得江众神丹土符还年之道,服之有效,欲于昆仑安息二千余年,以传李文渊曰:“土符不法服药,行道无益也。”文渊遂授其秘要,后亦升天。今以竹根汁煮丹黄土,去三尸,出此二人也。

扩展资料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汉族,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人物图·葛仙吐火图》明郭诩绘,上海博物馆藏。

参考资料-葛洪

原文: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翻译:弟弟们在家里读书,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我从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然懒惰照旧,而每天楷书写日记,每天读史书十页,每天记茶余偶二则,这三件事的,没有一天间断。十月二十一日发誓永远戒掉吃水烟,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不吃烟,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我自设的课程很多,只记茶余偶谈,读史书十页,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的,发誓终身不间断的。弟弟们每天从设立课程,必须天天不间断,虽然行船走路,都要带在身边。我被这三件事以外,其他课程不一定能成功,而这三件事的,将终身行之。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认识,第三要持之以恒。有志气就决不敢为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能用一能自我满足,如河伯的看到的海门,如井底之蛙的看天,都没有认识的人了;有恒心就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人,缺一不可。弟弟们此时只有见识不能够迅速接近,至于有志有恒,那么各位弟弟勉励吧。我身体很弱,不能苦思,苦苦思索,头晕,不能久坐,长时间坐便倦乏。时时仰望,诸位弟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