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10万部/件古籍资源无需登录即可网上阅览?
11月30日,国家图书馆发布公告,已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累计发布各类古籍资源总量达10万部/件,包括馆藏善本古籍、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以及馆外、海外征集古籍资源,读者无需登录即可访问阅览。
其中,“数字古籍”数据库通过全彩影像数字化和缩微胶卷转化影像方式建设,发布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古籍和普通古籍,从2016年9月28日起陆续上线,目前已发布馆藏古籍2万余部;“数字方志”数据库中的地方志文献为我国所特有,也是国家图书馆独具特色的馆藏之一,所存文献数量与品质很高,该数据库以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文献建设,目前发布馆藏方志资源6528种。
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主页面,读者可使用高级检索,各子库组合检索,还可选择书名、著者、索书号等精确和组合检索。通过点击检索结果中的题名,可进入全文阅览界面;点击需要阅读的册次,可阅览整册全文影像。同时,使用页面各种阅览工具,可实现页面切换、放大阅览等功能。
教务老师了解到,读者可通过多种形式进入“中华古籍资源库”,包括登录国家图书馆主页,点击“中华古籍资源库”进入主检索界面,或在“特色资源”栏目中点击“数字古籍”等各子库;或在国家图书馆主页面,选择“资源”选项,点击“古籍”, 进入古籍资源列表,点击“中华古籍资源库”,进入检索主页面。
文/北青-北京头条教务老师 张知依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等,无论提到哪一件中国的传统文化古籍都是让人羡慕无比的瑰宝。
当阿里达摩院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四川大学的文史专家们的牵线搭桥下。终于在汉典重光平台上回归了首批数字化的古籍,包含40余种宋元刻本、写本,共有20万页。让我们不禁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国古籍流失最严重是主要原因是战乱。当时许多所谓的外国科考队趁着混乱的局势,肆无忌惮的盗挖、偷运、走私、贸易。导致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众多古籍珍本纷纷流落海外。更有甚者连流落何方都无从得知。让国人为此感到心痛不已。
而在全球许多博物馆内都可以看见这些中国古籍的身影。让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曾经发出无奈的感慨:“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国家政府对这些流失海外的古籍也极其高度重视,但是在国际环境影响下,我国想要全部追回这些古籍原件的难度非常大。有很多时候也是凭着爱国人士的一腔热忱通过拍卖、捐赠等方式让古籍回家。
这些古籍都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发展的历史载体。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研究提供了更详尽清楚的路径。为了避免这些古籍再次流失遭受毁坏。我国许多地方都成立了专门的古籍保护研究院,除了运用传统的修补技艺来修补受损的古籍外。还通过数字化这种科学技术让这些珍贵的古籍得到长久的保存。每一本能传承至今的古籍都是无数前人耗费心血或牺牲生命保留下来的,而我们必须更好的将这些传承给后世子孙们。
数字化的优点较多,简单例举如下:
一、馆藏文献数字化及其意义
所谓馆藏文献数字化一是指通过购买电子文献,下载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取数字化文献信息,增强馆藏文献数字化程度;二是指在图书馆内部将非数字化馆藏文献数字化。一般来说,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既可以很好地保存传统文献,又能使被数字化的文献成为其他馆的虚拟馆藏,成为整个信息网络中的共享资源;既可以丰富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又能促进整个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体来说,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于保护馆藏文献
馆藏文献数字化可以降低原件丢失和损失的风险。古老的文献、照片都可以转换成数字化文献,避免读者直接使用原件,以减少或避免原件丢失的机率,同时也可以扩大原始文献的利用范围。此外,馆藏文献数字化还可以对已经受到损伤的原始文献起一定的修复和补偿作用,还可以解决纸张脆化或变质文献的保护问题。
(二)利于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馆藏文献数字化在可以满足用户对文献的多种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陈列,充分地向读者介绍馆藏,使读者充分地了解馆藏,以提高馆藏的利用率。
(三)利于开展研究
馆藏文献数字化后,可以产生较原件可靠而功能性更强的数字资料,所以它有利于开展文献或科学研究,从而扩大科学研究范围。例如:对手稿字迹的鉴别,对图画、照片的放大浏览等等。
(四)利于图书馆的科学管理
馆藏文献数字化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首先,数字化文献可以支持传统图书馆的多种需求,为开展特色服务创造条件;第二,图书馆既能用较低的费用和风险对馆藏文献进行拷贝,也可以有效地开展馆际互借等活动;第三,馆藏文献数字化后,可以节省图书馆的存储空间,也有利于书刊的科学化管理和维护。
(五)利于开展有偿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馆藏文献数字化后,可以刻录到光盘上自用或商业发行,或制作成网络版放在服务器上共远程检索服务。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便于在线有偿服务与订购,这样可以增加图书馆的经济收入,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还有利于开发馆藏资源,产生出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信息产品。
综上所述,尽管馆藏文献数字化只是现有图书馆馆藏形式的一种转换,但它却涉及信息管理、信息保存、信息服务和信息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和发展。作为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馆藏文献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数字化最好还是用专业的古籍扫描仪,你说的赛数这个品牌,除了赛数OS14000这种非常高端的古籍扫描仪系列,也有价位相对低的,比如OS12002、OS16000等,扫描精度也很高,国内有很多图书馆、档案馆在用。深得用户的统一好评。
推荐赛数OS Q非接触式扫描仪。赛数OS Q非接触式扫描仪相较于赛数前代扫描仪,在扫描质量和效率上都实现了极大的突破,它可以用短短几秒扫描一张A0幅面档案(600 ppi),同时实现极高的扫描质量,在扫描件上可以清晰地辨别出图中细节的笔触。此外,赛数OS Q非接触式扫描仪在极低到较强的光线下均能正常工作。
数字化时代,我认为图书馆还有存在的必要。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 首先,图书馆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它收藏了大量的书籍、文献、档案等,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宝库。数字化时代并不能完全取代图书馆的功能和价值,因为有些资料是无法或者难以数字化的,比如古籍、手稿、地图等。图书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资源,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真实和亲切的阅读体验。
- 其次,图书馆是促进和扩大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它为人们提供了免费或者低价的阅读和学习服务,是社会公平和民主的象征。数字化时代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阅读和学习需求,因为有些人是无法或者难以获取数字化资源的,比如贫困、老年、残障等群体。图书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平等和便利的阅读和学习机会,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和丰富的阅读和学习内容。
- 第三,图书馆是培养和提升社会文明的重要场所,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优雅的阅读和学习环境,是社会精神和氛围的反映。数字化时代并不能完全替代图书馆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有些人是需要或者喜欢在图书馆阅读和学习的,比如学生、教师、作家等群体。图书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阅读和学习支持,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友好和互动的阅读和学习社区。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还有存在的必要。数字化时代并不是图书馆的对立或者敌对,而是图书馆的补充或者合作。数字化时代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相信,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仍然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仍然可以成为人们阅读和学习的重要伙伴。
8月1日,哈佛燕京图书馆正式宣布,馆藏的4200部/53000卷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更让人欣喜的是,网友可以免费在线浏览、下载。整个数字化项目耗时十年,合作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及浙江大学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图书馆等机构。
根据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2014年接受采访时提供的数据,目前,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将近150万册,其中中文文献逾80万册,日文文献将近35万册,朝鲜文文献将近20万册。“在中国本土之外,哈佛燕京图书馆是西方世界里两个最大、最好的中国古籍善本收藏图书馆之一(另一个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
高兆煌 光州志 :68卷, 附志馀 : 12卷 [China], 乾隆35
为什么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如此丰富?这要从这个图书馆的源头讲起。哈佛燕京图书馆1928年开馆,是哈佛燕京学社下面的一个私人图书馆,当时叫“汉和图书馆”,主要收藏中国和日本的文献。1976年,哈佛燕京图书馆变成哈佛文理学院图书馆系统的一个分馆,改名为“哈佛燕京图书馆”。
裘开明是哈佛燕京图书馆第一任院长,也是美国第一个华裔图书馆馆长,在他的带领下,图书馆的善本珍藏数量增长很快,到1936年,藏书已增长至7万多册。日本侵华时期,许多古籍流散于上海等地,图书馆便购入大批书籍;二战以后,日本流出大量私藏古书,裘开明又多次赴日访书。
中华民国海关进口出口税税则 :自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施行
此外,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发展也和二战后美国汉学、东亚研究的兴起密不可分。根据郑炯文的介绍,“二战以后,美国成为西方国家的领袖,因为要理解几个国家的国情,才发展出大量的东亚图书馆”,而哈佛燕京图书馆是这类图书馆中的佼佼者。
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官网上可以看到,数字化工程下共列包括中国旧海关资料、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稿、基督教传教士文献、中国珍稀方志、拓片收藏、莫里士中国老照片、明清妇女著作、韩南教授藏书在内的25个大类文献。
现在,通过这个链接(http://guideslibraryharvardedu/Chineseutm_source=Library+Staff&utm_campaign=9fca5a7bb3-EMAIL_CAMPAIGN_2017_06_28&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4bb25c0228-9fca5a7bb3-26352423#s-lg-box-6321879)就可以直接去浏览、下载这些珍贵善本的电子版。
中国为世界做出贡献了。
1 李明杰著.中国古代图书著作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李明杰著.中国古籍版本文化拾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李明杰编著.中国出版史(上册·古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明杰著.宋代版本学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6 5 邓仲华,黄鑫,陆颖隽,李明杰.论中文古籍版本本体库的构建.图书情报知识,2014(4) 6 李明杰,周亚.基于文献编纂的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初探.图书情报工作,2012(20) 7 李明杰,周亚.畸形的著述文化——中国古代剽窃现象面面观.出版科学,2012(5) 8 李明杰,周亚.中国古代图书作者署名形式考略.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 9 肖怀志,周亚,李明杰.中文古籍善本动态定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新世纪图书馆,2011(3) 10 李明杰,周亚.宋元明清时期文人著述观念的嬗变.出版科学,2011(5) 11 李明娟,李明杰.中外古籍善本保存与利用制度比较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 12 宋登汉,周迪,李明杰.基于RDA的中国古籍版本资源描述设计(二).图书馆,2010(5) 13 宋登汉,周迪,李明杰.基于RDA的中国古籍版本资源描述设计(一).图书馆,2010(4) 14 Mingjie Li and Jingfang Niu.A Preservation Framework For Chinese Ancient Book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Volume 66, Issue 2, 2010, Page:259-278(SSCI源刊) 15 李明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从文献学路径获得的认知.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 16 李明杰,俞优优.中文古籍数字化的主体构成及协作机制初探.图书与情报,2010(1) 17 李明杰等.中文古籍数字化实践及研究进展.见:陈传夫主编: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8 李明杰,俞优优.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出版发行研究,2009(12) 19 Mingjie Li and Mingjuan, Li.Knowledge Service Models of Digital Library in Distanc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ir Realization.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9(EI收录) 20 李明杰.明国子监刻书考略(二).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 21 李明杰.明国子监刻书考略(一).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 22 LI Ming-jie.Construc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Learning Commons of Academic Libraries.The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 Education, 2009(EI收录) 23 李明杰,张煜明.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档案学通讯,2009(4) 24 李明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古籍版本文化保护.图书馆,2009(3) 25 李明杰.构建中华古籍层级保护体系的设想——从古籍价值属性创新古籍保护思路.图书馆杂志,2009(3) 26 李明杰.宋代国子监的图书出版发行.出版科学,2007(6) 27 李明杰.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进展(1996-2006).见:朱玉瑗主编:档案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8 李明杰等.挑战与机遇,传承与创新: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展望——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一.图书情报知识,2006(6) 29 李明杰等.展开历史与现代的双翼: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蠡测——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二.图书情报知识,2006(6) 30 李明杰,付广华.中国图书馆社会理想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图书情报知识,2006(3) 31 李明杰.《直斋书录解题》的版本学成就探析.图书馆,2005(6) 32 李明杰.中文古籍数字化基本理论问题刍议.图书馆论坛,2005(5) 33 肖怀志,李明杰.基于本体的历史年代知识元在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以《三国志》历史年代知识元的抽取、存储和表示为例.图书情报知识,2005(3) 34 李明杰.“同书异本”致因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2) 35 李明杰.魏晋南北朝版本学成就管窥.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6) 36 李明杰.宋人善本观考略.图书馆杂志,2004(5) 37 李明杰.论宋代版本学的开创性.津图学刊,2004(5) 38 李明杰.宋代版本学家知见名录.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4) 39 李明杰.宋人版本鉴定方法考略.新世纪图书馆,2004(4) 40 李明杰.论善本观的形成.图书与情报,2004(3) 41 李明杰.20世纪中国古籍版本学史研究综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2) 42 李明杰,肖秋惠.中国古籍数字化资源调查与分析.图书馆杂志,2002(5) 43 肖秋惠,李明杰.当前俄罗斯公共图书馆活动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5) 44 李明杰.从产业竞争结构看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方向.出版发行研究,2002(3) 45 李明杰.古籍网络资源述略.图书馆建设,2002(3) 46 李明杰.中国古籍版本学形成时期再辨.图书与情报,2002(1) 47 李明杰.中国出版产业化的未来走势探析.中国出版,2001(12) 48 李明杰,肖秋惠.图书馆学的理性回归之路——关于21世纪图书馆学发展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6) 49 李明杰.我国近代地图出版业的文化贡献.编辑学刊,2001(6) 50 李明杰.五代国子监刻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5) 51 李明杰.清代国子监刻书.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5) 52 李明杰.随园新话:袁枚与图书编撰.编辑学刊,2000(3) 53 李明杰.关于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哲学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4) 54 李明杰.试论文献传播的法律控制.图书馆,1999(1)
本文2023-08-05 16:41: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