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北京师范大学近几年来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考研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国近代史试题--
科目代码:558
科目名称:中国近代史
一、名词解释: (每题8分,共32分)
1、边疆危机 2、总理衙门
3、新建陆军 4、保路运动
二、标点并析评下列史料。 (18分)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
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
应几逐渐更新乎 (严复语)
诶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孙中山语)
三、问答题: (每题25分,共50分)
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评价。
2、试论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51
一,名词解释(48)
买办、《资政新篇》、《马关条约》、时务学堂、袁世凯、整理国故、第三党、凇沪会战
二,材料解析题(18)
说明:1,标点 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和所列材料分析其历史局限性
材料1,窃思敌国外患正动心忍性之资居安思危乃制治保邦之要……古人抚驭四夷之法未款之先当有以杜其窥伺既款之后当有以绝其觊觎英法诸国自换约以来相安无事……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靡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战舰之精也一在机器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
《同治三年陈廷经奏》
材料2,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久长今之各国又岂有异惟练兵制器相去太远正须苦做下学功夫做到那处说到那处吾师弟在位一日不得不于此致力一日耳
李鸿章《复曾相》
材料3,至谓鄙人喜闻谈洋务之言以致冒险负谤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卤莽鲜不误国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自立若不强则事不可知
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
三,问答题(84)
1, 试论晚清十年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发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结合史实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做一述评
3, 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
--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录取比例、就业情况--
报考本院系的整体难易情况:
北京师大历史学系和史学研究所所设科目种类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在全国同类学校(包括在北京地区的高校)中,知名度较高,所以报考的人数和录取的人数都较多,考试的难易程度有时候取决于该年度报考的人数。从公共课方面来看,略高于国家公布的分数线;从专业课方面来看,反而比同类学校相对较易(这里是指题目本身都是大路边上的题目,一般不会有偏题)。特别指出:今年历史学系由于本年度考试科目的改变,录取分数线比往年低。
2003年录取比例:
报考人数共265人,实际录取人数85人,录取比例为3245%。其中各专业具体录取情况为:
专业名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944444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524000
历史文献学1154545
中国古代史64233594
中国近现代史95262737
世界史81253086
另附中共党史的录取情况:
中共党史96171771
2004年录取比例:
报考人数共348人,实际录取人数共99人,录取比例为2586%。(这不排除个别专业录取比例相对较高)其中各专业具体录取情况为:
专业名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1286667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845000
历史文献学1176364
专门史944444
中国古代史95313263
中国近现代史122241967
世界史91212308
另附中共党史的录取情况:
中共党史112171518
(2005年的情况待学校公布出来之后可得。)
毕业生就业情况: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大学教育已逐步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大学生择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这几年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但同时,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随之进一步拓宽了就业的领域。面对这种情况,北师大对学生的就业主要采取了三种渠道:一是学校统筹安排;二是各院系就业指导;三是学生自主择业。学校为本校学生的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除去春秋两次固定的两次大型校内招聘会之外,还专门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所主动出击,利用名校的优势,和各地用人单位亲密接触,深受学生的好评。
师资力量:
(详见咨询区)
校园(生活)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总面积1048亩,风景优美,环境优雅。2004年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300余人,研究生8800余人,长期留学生1500余人。现有教职工近3000人,其中正高职称的教师407人,副高职称的教师729人。
学校现设19个学院(文学院、哲学与社会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心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汉语文化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学院、管理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资源学院、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6个系(历史系、法律系、物理系、化学系、天文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4个研究院/所/中心(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史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
学校在“七五”、“八五”期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十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在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作为有特色的重点大学得到了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实施首都新世纪重点建设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道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四所院校,写入党代会决议。同年8月,教育部、北京市签署了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的协议,北京师范大学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学生餐饮中心负责全校学生的餐饮服务。中心下设9个服务单位:学一(二)食堂、学三食堂、学四食堂、学五食堂、清真食堂、乐群快餐厅、乡味庄餐厅、采供保障部、中心保障部。此外中心开设"学生之家"餐厅及西饼屋、餐吧,优先为学生生日聚会、节日聚会提供服务。良好的后勤服务,优雅的学习环境,相信你在这里一定会大有作为。
『壹』 北师大教育学院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及教材有哪些
北师大的教育学是全国最好的,也是本科和研究生方向最全的,应有尽有。开设的课程有教育学原理、课程论、教学论、中外教育史、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学校管理、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教育哲学、学前教育学等等。教材基本都是北师大自己编写的,如《现代教育论》(黄济)、《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颍)《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代教育史》(陈景磐)、《中国现代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教育技术学概论》(何克抗)等等。一般不采用外校老师编写的教材。
『贰』 北京师范大学有哪些系
北京本部 院、系
研究生院 文学院 历史学院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教育学院
教育管理学院 心理学院 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汉语文化学院
法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系 化学学院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环境学院 资源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院
体育与运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文系 生命科学学院
珠海分校 院、系
珠海研究生院(筹) 教育学院 文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国际金融学院 不动产学院 法律与行政学院 国际传媒设计学院 艺术与传播学院
国际管理学院 特许经营学院 物流学院 国际商学院 应用数学系
外国语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国际特许经营学院 国际学院 电器与电子工程学院(筹)
公共体育教研部 政治理论教研部 通识教学中心
北京本部 研究所、中心、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研究院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医学研究院 科学研究院
分析测试中心 古籍整理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 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水科学研究院 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国家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院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 分析测试中心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北京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文艺学研究中心
珠海分校 研究所、中心、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研究院 国际眼科组织北师大珠海分校眼科中心 不动产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 珠三角经济社会研究中心 纵横南方科技中心 遥感与GIS中心
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普通话研究与发展中心 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基础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教育信息化中心 国际特许经营研究发展中心 智能控制研究所 国际汉语文化研究所
有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叁』 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都学哪些课程
我是07考北师大心理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从去年开始参加全国统考。所以学校不指定具体的参考科目。但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改卷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北师大的老师)建议你可以多采用北师大的教材,北大的教材为辅。
每本参考书中重复的部分肯定是重点,需要重点复习。其它部分可以了解即可。心理学的复习至少需要三到五遍才保险。
主要需要的参考书目有:(一张卷 300分 基础心理学150分是重点 )
一、普通心理学 (150分)
参考书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或者2)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二、测量和统计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请参考第1至第5章内容;其它部分内容可作心理实验设计例题使用和帮助理解变量控制等问题。虽然阅读第5章以后的章节有助于理解某些问题,但并不会针对感觉、知觉等具体内容进行考试);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修订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或者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董奇 ,《实验心理学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版。
陈琦、刘儒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大1997版。
主要看以上的参考书,如果你还能找到其它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也不错。但是一定要以其中的一本为主,不能没有主次。
祝你好运!Good luck!
『肆』 我想考北京师范大学的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跨不跨专业考的都是一样的==
这个专业在北师大很多学院都有==
不知道你要考的是哪个学院的
你自己去下面网站查好了==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所属院系所 本年度计划招生人数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6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学院 22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与运动学院 2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文学院 14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历史系 5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科学学院 4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系 9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学院 4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天文系 3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生命科学学院
『伍』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课程表
本科生的课程表应该是不公开的。研究生的可以很很容易的查到
『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下设机构
下设实体学术机构:
教育学部下设14个实体性学术机构,以“学院”、“研究院”或“研究所”命名(见下表)。 序号 学术机构名称 涵盖学科 院/所长 1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教育学原理、教育政策法律、传媒教育 康永久 2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比较教育学 刘宝存 3 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 教育史 郭法奇 4 教育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 余胜泉 5 教育管理学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 鲍传友 6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课程与教学论 王本陆 7 教师教育研究所 教师教育 朱旭东 8 教育经济研究所 教育经济与管理 杜育红 9 学前教育研究所(系) 学前教育学 霍力岩 10 特殊教育研究所(系) 特殊教育学 王 雁 11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学 赵志群 12 高等教育研究所 高等教育学 钟秉林 13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 教育测量学 辛 涛 14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教育心理学、学校咨询 王工斌
『柒』 中科院心理所的应用心理学课程和北京师范大学课程对比
北师大和心理所还抄是有一定差袭距的,不论是从课程设置及师资上都不及心理所,最后发的硕士学位只有中科院是心理学的硕士学位,而且北师大平时考试还收考试费,总体算下来比中科院多几千块呢,,就是在试听了两所学校的课程后及费用等综合考虑,最后选择了中科院(还有当时听北师大的课时,那个老师就是照着书读,现场特死板)
『捌』 请问:北京师范大学作息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8)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所扩展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占地面积1031亩(海淀校园、西城校园),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247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260人、研究生12891人、长期留学生1600余人。现设3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10个研究院(所)。馆藏图书465余万册,电子图书809余万册。
现有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6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居全国第六位,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
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7/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我校排名第256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计划。
学校同时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西班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有学生交流项目的合作。
学校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加拿大道森学院、丹麦奥尔堡大学、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美国塔夫茨大学合作建立了8所孔子学院。接收来自135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留学生4700余人次,学历生占长期留学生的比例约为785%。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明确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当前,学校正着力构建“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和“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玖』 北京师范大学是不是有免费开放的在线课程资源
有!而却还有远程教育专!属//snebnuecn/elms/bnude/homepage/firstjsp
『拾』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表
这是大一的
。。。。。。。。。。。。。。。。。。。。。。。。。。。。。。。。。。。。。。。。。。
上午 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
3-19(1,2)
屠红蕾
丽泽楼C302
综合英语(二)
3-19(1,2)
吴文霞
励耘楼A201
(换0124)
综合英语(二)
3-19(1,2)
吴文霞
励耘楼A211
(换0124)
第二节
第三节 综合英语(二)
3-19(3,4)
吴文霞
励耘楼A211
(换0124)
初级会话(二)
3-19(3,4)
Chris Dockstader
励耘楼B206
英语阅读(二)
3-19(3,4)
阎喜
励耘楼A107
第四节
下午 第五节 初级听力(二)
3-19(5,6)
高嘉璟
图书馆A105
计算机基础
4-19(5,6)
屠红蕾
图书馆C101
现代汉语
3-19(5,6)
郭粲
乐育楼C210
第六节
第七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19(7,8)
易振龙
丽泽楼C203
英语视听说
3-19(7,8)
王道明
励耘楼A105
中国文化
3-19(7,8)
于天池
乐育楼C102
第八节
第九节
晚上 第10节
第11节
第12节
第13节
这是大二的
。。。。。。。。。。。。。。。。。。。。。。。。。。。。。。。。。
午 第一节 综合英语(四)
1-18(1,2)
崔艳丽
励耘楼A201
美国文化概论
1-18(1,2)
王道明
丽泽楼A202
综合英语(四)
1-18(1,2)
崔艳丽
励耘楼A201
第二节
第三节 中级听力(二)
1-18(3,4)
高原
图书馆A105
英语阅读(四)
1-18(3,4)
夏月容
励耘楼A101
综合英语(四)
1-18(3,4)
崔艳丽
励耘楼A201
第四节
下午 第五节 毛、邓和“ ”重要思想概论(上)
1-18(5,6)
祁润兴
丽泽楼C209
圣经赏析
1-18(5,6)
王道明
丽泽楼A202
(换0051)
第六节
第七节 中级会话(二)
1-18(7,8)
Paul Difford
励耘楼B313
(调0087)
第八节
第九节
晚上 第10节 军事教育
2-6双,9,12-14双(10,11)
宋正德
励耘楼A111
第11节
第12节 军事教育
2-6双,9,12-14双(12)
宋正德
励耘楼A111
第13节
其他的看你的专业是什么了```
历代名师
自1942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搬迁至兰州以后,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先后在中文系和文学院任教,黎锦熙、何士骥、谭戒甫、刘朴、刘文炳、易君左、罗根泽、于赓虞、焦菊隐、李辰冬、王汝弼、李嘉言、张舜徽、叶鼎彝(丁易)、冯国瑞、赵荫棠、徐褐夫(徐行)、沈心芜、舒连景、杨伯峻、郑文、匡扶、尤炳圻、彭铎、廖可兑、郭晋稀、唐祈、吴福熙、张文熊、支克坚、孙克恒等先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已退休的李鼎文、叶萌、陈涌、霍旭东、蹇长春、万嵩、乔先知、李树凯、季成家、胡大浚、张明廉等先生仍然关注着文学院的进步,为文学院的发展献言献策。
部分名师简况如下: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专家、教育家。1940-1947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国文系主任、院长。
罗根泽(1900-1960)),字雨亭,河北深州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48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副教授。
何士骥(1893-1984),字乐夫,浙江诸暨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著名文献研究专家、考古学家。1942-1949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
刘国钧(1899-1980),字衡如,江苏南京人。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哲学系,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著名图书馆学家。1944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
李嘉言(1911-1967),字慎予,河南武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国文系。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42-1947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教授。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早年随父在家学习,后负笈外出寻师访友。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1948-1949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
徐褐夫(1903—1978),笔名徐行,江西修水人。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著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1951年后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教授、副院长,兼系主任。
丁易(1913—1954),原名叶鼎彝,安徽桐城人。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著名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历史学家。1941年至1943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讲师、副教授。
易君左(1898-1972)),字家钺,湖南汉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攻读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硕士。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1948-1949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台湾、香港等地大学任教。
谭戒甫(1887-1974),字介夫,湖南省湘乡人。1905年考入湖南游学预备科,后考入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学习电机工程。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1940-1943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
焦菊隐(1905-1975),天津人。艺名菊影,后改菊隐。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著名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1945-1947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
于赓虞(1902—1963),河南西平人。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伦敦大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1944-1947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
李辰冬(1907-1983),河南济源人。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曾主编“民族主义”刊物《文化先锋》、《文艺先锋》等。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文艺理论家。1948-1949年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赵荫棠(1893-1970),又名仝光、憩之,河南巩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音韵学家。1953年后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教授。
尤炳圻(1912—1984),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著名日本文学专家、翻译家。1950年后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教授。
郭晋稀(1916-1998),字君重,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国文系。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51年后历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副教授、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等职。
彭铎(1913-1985),字灵乾,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国文系。著名古典文学、文献学研究专家。1952年后历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副教授、教授,副系主任、系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等职。
郑文(1910-2006),字天叔,四川资中人。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51年后历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副教授、教授。
杨伯峻(1909-1992),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国文系。著名语言学家,古代汉语研究专家。1959-1962年任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匡扶(1911—1996),字昨非,辽宁营口人。毕业于辽宁文法学院、华北大学。民间文学研究专家,诗词学家。1960年后历任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
张文熊(1919-2010),字公望,北京房山人。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研究院国学部。著名现代汉语、逻辑学研究专家。1951年后历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副教授、教授。
支克坚(1935-2009),浙江嵊县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著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文学理论家。1960-1986年历任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孙克恒(1934-1988),山东烟台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1960后历任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西部文学研究所所长。
王培青(1932-2004),甘肃康乐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要从事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研究。1957年后历任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师资概况
截止到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业教师66人,教辅行政人员10人。专业教师中教授16人(其中9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27人;有博士学位者38人,在职在读博士2人。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赵逵夫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韩高年教授),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园丁奖、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多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14人。 中文专业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早在1945年,黎锦熙先生主持下的国文系就已经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49年因故停止招生。1961年,彭铎教授任系主任期间恢复招生。新时期以来,在赵逵夫教授的带领下,于1996年创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2003年建立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文学院于2010年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8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同时拥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上述八个二级方向,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截至到2013年,文学院已建成《中国古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美学》、《写作》、《古代汉语》、《新时期文学研究》等6门甘肃省精品课程,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主体、辐射选修课程的精品课程体系。与精品课程建设相伴随,文学院也及时推进教学改革。由邵宁宁、郭国昌、龚喜平等人完成的《以优势学科为平台,创新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质量规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于2011年获得了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是文学院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最新成果。
截止到2013年,文学院有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
19734--19771 吉林省大安县 来福公社 新发大队 知青户
19772--19801 吉林师范大学 中文系 学 生
19801--19837 东北师范大学 图书馆学系 助 教
19818--19831 北京大学 图书馆学系 进 修
19837--19869 东北师范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 助 教
19869--19929 东北师范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 讲 师
19929--20008 东北师范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 副教授
19988--20036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系先秦史专业 博士生
20009--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古籍整理研究所 教 授
200311-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古代文学与文献 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和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系)合作开了一个'古籍整理与保护"专业,开设这个专业时,我已经毕业了不知道具体开一些什么课,但是听说分数线相当低。你可以关注一下。其实,古文献修复最权威的是国家图书馆的杜伟生先生。他写了一部书叫《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中华书局新出版了彩图版的,网上可以查到)这部全面介绍了古籍修复的技术。但是,国家图书馆只招博士后,不招研究生。
所以,我的建议是:
你考武大古籍所的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生,然后,自己认真读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这样,你既有了研究生文凭,又有了实用技术。如果真有地方招相关的古籍修复的人材,你可以胜任,万一不幸,没有地方招这么专业的人材,你以可以凭研究生文凭找别的工作。
结语:以我的经验,古籍修复真的比较缺人,像本人,有学历,但无技术。有些图书馆的人,有技术但无学历。所以,你研究生毕业后,去图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找相关工作,应该不难。
《宋会要辑稿》是清嘉庆年间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官修《会要》之文。徐松(1781-1848),字星伯,清代著名地理学家。著有《西域水道记》12卷,《〈汉书·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等。清嘉庆中上编《全唐文》,徐松入馆任“提调兼总纂官”,借《全唐文》之名,从《大典》中辑出《宋会要》500卷,为保存宋代原始文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宋会要辑稿》全书366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内容丰富、卷帙浩大,堪称宋代史料之渊薮。但是,由于辑录稿文字错误繁多,向来难读。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刘琳表示,这部书也是中国最难整理的古籍之一。其抄稿之断裂、散乱、重复、错简比比而然,其文字之讹、脱、衍、倒满篇皆是。现在,经过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的专家历经数十年点校整理,可供学界予以研究利用。
20世纪90年代,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台湾地区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由川大古籍所负责校点,出了一部电子版的《宋会要辑稿》点校本。2009年,川大古籍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达成合作协定,由川大古籍所以上述电子版为基础,进行增订改造,精校、精点、精加工,以期成为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电子版《宋会要辑稿》约有校记近15万条,而校点本《宋会要辑稿》则达到33万余条,对原来的校记也作了很多增删改写。
基本介绍 书名 :宋会要辑稿(全16册) ISBN :9787532573011 定价 :3200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开本 :16开 点校本简介,原本,辑出整理,历史过程,区别,徐松,影印本, 点校本简介 《宋会要辑稿》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学人校点,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专家审稿,历时8年编纂、16册的校点本《宋会要辑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宋会要辑稿》是宋代三大资料宝库之一 校点本《宋会要辑稿》,是《巴蜀全书》现有成果中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之一。它是宋代各类史料分类纂集,由清代学人徐松从《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会要”中辑录而成,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制度、礼乐、教育、选举、科技以及其他历史文化信息。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说,《宋会要辑稿》与《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构成三大宋代资料宝库。《宋会要辑稿》内容丰富、卷帙浩大,但因错误繁多,使得宋史研究者对它又爱又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王云海先生为首,国内主要宋史研究者就曾酝酿重新整理《宋会要辑稿》,甚至都印出了整理方案和样稿,但未能展开。 本世纪初,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对《宋会要辑稿》进行初步校点,形成了电子版的《宋会要辑稿》。后来在《巴蜀全书》工程推动下,形成了现在的1400余万字的校点本《宋会要辑稿》。 校点本树立了三大标杆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刘琳介绍,本次校点特别注重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纠正年月日错误。《宋会要辑稿》在辑录、转抄的过程中,年月日的错乱极其严重,专家们将纠正年月日的错误作为校勘的重点之一,全书共改正年月日的错误2800余条(处)。第二,鉴别非“会要”之文。专家们通过纪日表述方式、记事的体裁与风格、所记的时代与地域,以及其他抄录他书的痕迹进行辨别。第三,移正错简之处。专家们发现并移正的错简的地方有59处,少的地方有10余字,多的有3000余字,总字数达3万余字。第四,勘正错误的行款。《宋会要辑稿》中的行款错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条不当,正文、注文互混,标题混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陈祖武认为,校点本《宋会要辑稿》的整理与出版树立了三个标杆。第一,参与校点本《宋会要辑稿》编纂的专家们,严格校勘,一丝不苟,为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树立了标杆。第二,参与的专家们不仅从事文本校对,而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为宋史研究,尤其是宋代典章制度史研究树立了标杆。第三,校点本《宋会要辑稿》的完成,为如何开展国家资助的重大项目、如何打造精品,树立了标杆。 原本 宋代官修本朝《会要》,后人称之为《宋会要》。“会要”属政书类的断代典志体史书,是专门记载一代典章制度的史学著作。唐代苏冕所撰《会要》与崔铉、杨绍复等所撰《续会要》草创了这一史书体裁,但它们皆非严格意义上的一代会要。直到五代、宋初的王溥在苏、崔两家会要的基础上,续修唐宣宗以后至唐末部分,撰成《新编唐会要》,于北宋建隆二年(961)进奏朝廷,自此,方确立完整一代的“会要体”。 宋代特设会要所,人员、印记、提举宰臣等方面与国史日历所大体相当。先后修纂有10余部会要,总计3000余卷,包括《庆历国朝会要》(宋绶、王洙等修纂)150卷、《元丰增修五朝会要》(王珪、李德刍等修纂)300卷、《政和重修会要》(王觌、曾肇、蔡攸等修纂)111卷、《乾道续四朝会要》(汪大猷等修纂)300卷、《乾道中兴会要》(陈骙等编类)200卷、《淳熙会要》(施师点、赵雄等分三次编修奏进)368卷、《嘉泰孝宗会要》(杨济、钟必万总修)200卷、《庆元光宗会要》(京镗等奏进)100卷、《今上皇帝(宁宗)会要》(陈自强、史弥远分三次奏进)325卷、《淳祐宁宗会要》(史嵩之等奏地是50卷、《嘉定国朝会要》(张从祖类辑)588卷。后李心传奉诏依历朝会要编成《国朝会要总类》(即《十三朝会要》)588卷。《宋史·度宗纪》载,曾奉安有《理宗会要》,今《宋会要辑稿》中未见。上述这些会要,除《国朝会要总类》曾刊行于蜀中外,其余均无刊本,仅有少量抄本流传于世。 德祐二年(1276)二月,宋恭帝奉表出降,元军入临安,董文炳受命收图书典籍,“乃得宋史及诸注记五千余册,归之国史院”(《元史·董文炳传》),后经海道运往元大都。明洪武初年,“太祖定元都,大将军收图籍,致之南京”(《明史·艺文一》)。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平,又将“文渊阁所贮书籍,自一部以至百部之多者,各取其一,置于燕都”(《明史·艺文一》)。由于宋代会要大都没有刻本,岁月浸久,时势动荡,史籍散佚,势所难免。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宋会要》已十失其一。宣德年间,文渊阁大火,藏书大半被焚,《宋会要》亦不曾幸免。杨士奇于正统六年(1441)所编的《文渊阁书目》中着录“《宋会要》一部,二百三册,阙”。可见,此时的《宋会要》已是一残本。弘治以后,《宋会要》的散佚情况益发严重。万历年间,张萱等编定《新定内阁藏书目录》,其中已经不见《宋会要》的踪迹,可知此书于万历之前已彻底散失。另外,在明代的其他书目中,如叶盛所编私家《菉竹堂书目》,又或焦觉《国史经籍志》,虽皆有著录《宋会要》之文,却不过是据目抄入而已,并非实有其书。 辑出整理 明初编修的《永乐大典》将《宋会要》采入,使得后人还能一睹散入有关字韵事目中的《宋会要》。时至清嘉庆十五年(1810),徐松以翰林院编修出任全唐文馆提调兼总纂官。他利用职务之便,在签注《永乐大典》中的唐文的同时,将包括《宋会要》在内的一批资料一一标出,亦签作“全唐文”,命书吏录出。所以,在影印的徐氏原稿中,卷首第一行顶格及各页版心鱼尾之上,多有“全唐文”的字样。徐松日积月累,抄得有五六百卷之多。从现存的《永乐大典》及《宋会要辑稿》(二百册)的各方面情况来看,当时《宋会要》是分门辑入的,或选一门,或摘数句,随韵列目,摘取编入,并附入二十多种南宋晚期至明初的书籍。加之《宋会要》辑稿本身的篇幅庞大,因此辑稿的整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徐松在此后的余生里,一直为《宋会要》辑稿的整理不断努力,甚至一度期望得到当时著名学者严可均、李兆洛的协助,然而最终未能如愿。徐松虽未能完成整理工作,但他对稿本的分类及所批按语,对于后人的整理,提供了帮助。 徐松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去世,“同治初年,其书散出”(缪荃孙《艺风堂文续集》卷六《宋太宗实录跋》),所辑《宋会要》稿本辗转流茖到北京琉璃厂书肆,为缪荃孙购得。缪氏与两广总督张之洞交好,遂将稿本交予由张氏在广州创设的广雅书局。广雅书局对《宋会要》辑稿的整理工作,由缪荃孙、屠寄负责,但具体工作则以屠寄为主。屠寄在徐松整理的基础上,从稿本编排,到文字校订、年月调整,甚至誊录清稿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虽然他只整理出一部分,但却为后来嘉业堂的整理创出先例。在屠氏已成的清稿中,职官一类,直接为嘉业堂采用,成为清本《宋会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1911年,辛亥革命广州起义之前,张之洞、屠寄已先后离开广雅书局,《宋会要》辑稿的整理工作未能完成。不久,书局提调王秉恩将藏匿下来的《宋会要》稿本分两次卖与吴兴刘承干。于是,徐辑原稿及广雅书局清稿转归刘乐嘉业堂所有。刘我先后聘请刘富曾、费有容等进行整理。刘、费二人在徐松原稿的基础上,大体遵循广雅书局的整理体例,成初编291卷,续编75卷。刘富曾又参考各书,移改旧史实,增入新史料,录成清本,共得460卷。 1931年,北平图书馆从嘉业堂买去经剪裁的徐氏原稿,并将广雅书局所修清本借来,由该馆编纂,叶渭清对照研究。叶氏认为,徐氏原稿已被痛加删并,不复原来面目;但仍有不少篇幅是出于《永乐大典》而不见于徐氏抄本者,故而清本仍有可参证之处。 根据叶氏的研究,以陈垣为首的编印委员会认为,清本与原稿实有合印并行之必要,然因经费所限,遂于1935年委托上海大东书局印刷年,将原稿先行影印,名之曰《宋会要稿》,以线装200册行世。1957年中华书局以四合一版再度影印,名之曰《宋会要辑稿》,以精装8大册发行。1964年,台湾世界书局以《宋会要辑本》之名,以《中国学术名著》第六辑,影印装成16册发行。1976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又以四合一版影印装成8册本发行。 历史过程 《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辑稿》)分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类。其中礼、职官、选举、食货等类篇幅尤大。类下分门。各门篇首有简短的序言加以概括,然后按年、月、日顺序,摘取有关诏令、奏章等等。如此,不仅遐眉目清晰,而且处置政务的事例,以及典章制度的得失兴废,均分类归纳,使得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及不同意见,都得以较为完整地反映出来。《辑稿》较之原书,虽已大有残阙,但它保存了大量的元修《宋史》诸志及其他有关史籍所不载的宋代史料,如食货类“限田杂录”,“造水硙”,“修理堰、闸、渠、斗门、堤岩”,“各路产物买银价”,“量衡”,“诸郡进贡”,“船战船附”,“民产杂录”,“置市”诸门,皆为《辑稿》之独有。以《宋史》诸志与《辑稿》的卷数相比,前者合计不过162卷,而后者则为376卷。《宋史·职官志》仅12卷,《辑稿》职官粝为83卷;《宋史·食货志》仅14卷,《辑稿》食货类则有70卷。可见,《辑稿》所保存的宋代史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宋史》诸志。《辑稿》所载史事,一般均详于《宋志》,其记述具有较为原始而详细的特点,且往往能够校订《宋史》各志的纰谬与疏略,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由于《辑稿》卷帙浩大、残缺零乱、问题繁多,因此,各种带有研究成果性质的检索工具书应势而出。1932年,汤中出版了《宋会要研究》一书。1939年,日本学者江田忠在汤中《宋会要研究》的基础上,编撰了《徐辑〈宋会要〉稿本目录》。1937年,小沼正则编制了《宋会要食货目录》。1958年,法国学者Etienne与Balazs将《辑稿》的食货、职官、刑法、方域四类,编成《宋会要目次》出版。1970年日本东洋文库宋代史研究会在前人的基础上编制了《宋会要研究备要》。1980年,台湾大学王德毅《宋会要辑稿人名索引》出版。1982年,日本东洋文为宋代史研究会再度出版了《宋会要辑稿·食货索引》。1984年和1986年,王云海先后出版了《宋会要辑稿研究》和《宋会要辑稿考校》。1995年,陈智超《解开〈宋会要〉之谜》出版。这些著作和工具书的出版,对《宋会要辑稿》的使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由于《辑稿》本身的缺憾,使得使用及检索时,产生诸多障碍。首先,《辑稿》的残阙问题相当突出。《辑稿》中大致完整的篇幅,一般皆起自太祖迄于宁宗,计十三朝。但就是在这其中,很多篇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有些篇幅甚至是整门缺失,例如职官类无枢密院门,兵类无禁军门。其次,《辑稿》中存在大量重出篇幅。《永乐大典》以字韵次第编排事目,所以会将《宋会要》同一篇文字编入不同的字韵事目中,故而形成重出复见的情况。第三,由于《辑稿》在整理过程中的编排失当,使得重出多门、前后倒置、时序相错等情况不时而见。第四,《辑稿》本身乃一尚待整理的未完成稿,故而并无目录,这一点也给检阅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不便。第五,《辑稿》自清代中期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后,长期处于草稿状态,虽有影印本行世,但因未作彻底整理,从中找寻相关史料较为繁难。 区别 通行的《宋会要辑稿》与宋会要原本已有很大不同。 第一 ,从内容上看,《辑稿》己较原本为少。一、自宋末至明初,历经变乱,原本恐已不全。前面说过,宋修会要,共有十次,应有十部,但现在《辑稿》中注明者只有七部。二、修《永乐大典》时,将整部会要分入各韵,难保没有遗漏。三、徐松自《永乐大典》中辑《宋会要》时,《大典》已经散失一千余册,并非全帙。四、书手从《大典》中抄录时,又有遗漏。有人用残存的《大典》与《辑稿》对照,已发现若干条佚文。五、在刘富曾整理徐松辑本过程中,辑本又有遗落。当时有人将刘富曾清本与徐松辑本对比,即发现少数条文清本有而辑本无。 第二 ,从形式上看,辑本己非原本的本来面目。原本《宋会要》,各本分类稍有不同,分门更有差异。辑本合为一本,门类全部打通。 第三 ,经过多次转抄,脱、衍、误、倒之处,触目皆是。 尽管《宋会要辑稿》有上述种种问题,但它仍然是现存宋代史料中最原始、最丰富、最集中的一部,因而也是史料价值最高的一部。 徐松 徐松(1781年-1848年),字星伯,原籍浙江上虞人。清代著名地理学家。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生于浙江绍兴,随父移居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少年得志,自举人而进士,曾入直南书房,派入全唐文馆,又充文颖馆总纂,但嘉庆十五年(1805年),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受人劾奏,戍守伊犁,为期六年。徐松谪戍伊犁,可以说因祸得福,受到伊犁将军孙筠的重任,继续清初著名的西北史地学人祁韵士编写《伊犁总统事略》的工作,并且能够实地调查,“先生于南北两路,壮游殆遍。每所之适,携开方小册,置指南针,记其山川曲折,下马录之。至邮舍,则进仆夫、驿卒、台、通事,一一与之讲求。积之既久,绘为全图。乃偏稽旧史方略及案牍之关地理者,笔之为记。……孜孜不倦,十年成书”。调查最终成就了他的《西域水道记》等边疆之书,以西域五大水系(流域)为纲,综合记载了沿途山脉、城堡、史迹、民族语言及风俗等等,详实可信,而成为他的代表之作。新疆归来,徐松除短暂的离京出外做官外,便几乎居京治学,在这群学者当中,他可以说在京时间最长,而且因亲历边疆实地考察,成就边疆著述,又积极召集志同道合者探讨边疆问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研治边疆学问的氛围,聚集同好,而奠定了他的“核心”地位。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赦还。官至礼部郎中。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卒。 嘉庆十四年(1809年)入全唐文馆,主编《全唐文》;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会要辑稿》500卷,《河南志》,《中兴礼书》,又撰写《唐两京城坊考》,《登科记考》,后由翰林督学湖南。 影印本 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影印宋会要辑稿缘起 一 宋时会要,除李心传所编国朝会要总要(当即十三朝会要之节本)曾刊版于蜀中。至官修原本,宋时从未刊行,惟 许可臣民自由传抄;故南渡后国史散佚,程俱申请就知桂州许中家抄政和会要。而陈振孙书录解题中亦得著录会要有五种之多也。(李心传国朝会要总要即其中一种。)宋时秘阁所藏北宋纂修之传抄本,及南渡后纂修之正本,德祐之变。当尽为元兵劫入燕京。元修宋史时,即据为修史原料之一。吾人今日所见宋史之志,实脱胎于宋会要。虽两相比较,详略之殊,有如霄壤,然宋会要之轮廓,宋志固全得之矣。明修永乐大典时,文渊阁所藏之宋会要残本二百零三册。当即元人所见之本。文渊阁藏书,明宣德间毁于火者大半。故万历间张萱孙能传重编阁目时,已无其书。赵宋一代故实,至此遂扫地以尽。明以后人欲求宋会要之踪迹,不得不诉诸宋明人所著之类书,职此故耳。 二 明初纂永乐大典,将宋会要史事分隶于各韵,计有国朝会要,续会要,政和会要,乾道会要,中兴会要,光宗会要,宁宗会要等七种。亦有泛称宋会要而不冠以乾道中兴等字样者。知当时已十亡其三。故杨士奇所编文渊阁书目,仅载二百零三册,下注阙字。焦竑国史经籍志,虽列宋会要之名,然有目无书,不足深究。至箓竹堂书目所收,实即文渊阁书目之化身。叶水东时,决无得见是书之理,此可断言者也。 清嘉庆十四年,大兴徐星伯(松)入全唐文馆,任提调兼总纂官。时永乐大典已佚去一千余册,然所存尚得十之八九。徐氏签注大典时,遇有宋会要,即另纸标以全唐文三字。盖徐氏力不能置写官,不得不借公济私,假托宋会要为纂修全唐文之资料,以授写官为之录副也。如是日积月累,据俞正燮宋会要辑本跋引徐氏之言,所得无虑五六百卷。卷帙之巨大,可以想见。徐氏未及排比整理而卒。卒后其稿流落北平琉璃厂书肆,为江阴缪荃孙所得。旋归广雅书局,时张之洞督两广,聘缪氏及武进屠寄任校勘,拟付剞劂,仅成职官一门而止。所有原稿,为书局提调华阳王秉恩所藏匿。民国四年,王氏藏书散出,吴兴刘翰怡先生以重金购归,以原稿部类不明,先后杂厕,乃延仪征刘富曾吴兴费有容重加厘订,而纠纷亦自此起矣。 刘富曾氏首将全部徐氏原稿痛加删并,成初编二百九十一卷,续编七十五卷。 帝系八卷 后妃四卷 礼九卷 乐八卷 与服六卷 仪制十三卷 崇儒六卷 运历二卷 瑞异三卷 职官七十九卷 选举三十四卷 食货六十卷 兵二十九卷 道释二卷 方域二十一卷 蕃夷七卷 以上初编。 帝系三卷 凶礼十六卷 吉礼十九卷 嘉礼十四卷 军礼一卷 宾礼三卷 崇儒一卷 食货十卷 刑法八卷 以上续编。 自此以后,原稿面目,不可复见。刘氏又参考宋志通考玉海等书,移改旧史实,增入新资料,录成清本,为四百六十卷计。 (一) 帝系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二) (二) 后妃六卷(卷十三至卷十八) (三) 礼七十六卷(卷十九至卷九十四) (四) 乐八卷(卷九十五至卷一百二) (五) 与服七卷(卷一百三至卷一百九) (六) 仪制十八卷(卷一百十至卷一百二十七) (七) 崇儒九卷(卷一百二十八至卷一百三十六) (八)运历三卷(卷一百三十七至卷一百三十九) (九)瑞异四卷(卷一百四十至卷一百四十三) (十) 职官九十五卷(卷一百四十四至卷二百三十八) (十一) 选举四十卷(卷二百三十九至卷二百七十八) (十二) 道释二卷(卷二百七十九至卷二百八十) (十三) 食货九十八卷(卷二百八十一至卷三百七十八) (十四) 刑法二十卷(卷三百七十九至卷三百九十八) (十五) 兵二十九卷(卷三百九十九至卷四百二十七) (十六) 方域二十三卷(卷四百二十八至卷四百五十) (十七) 蕃夷十卷(卷四百五十一至卷四百六十) 如以刘氏新编之清本,与被裁减之原稿较,吾人宁取原稿而舍清本。盖原稿纵有误文误字,乃永乐大典编者或全唐文馆中写官之过,与他人无涉。且一字一句,尽是大典原文,吾人尚可据以推定原来之次序。至所谓清本,总类子目,离合无端,杂引他书,不注所本,有窃改兰台漆书之嫌,只能供读原稿者比勘之用,不足据为典要,是则有负刘氏一番苦心矣。 三 民国二十年,本馆因董授经先生介绍,斥巨资四千元,从刘翰怡先生处,购归徐氏原稿。复假得刘富曾氏改编本(即所称为清本者),以便互相比勘,俾明刘氏改编之旨趣,由本馆委托兰溪叶左文先生,从事研究,结果证明,改编本分类隶事,颇多失检。且发现有少数篇幅,确系大典原文,见于清本,而复检原稿,遍觅不得者。如立夏祀荧惑星一则,见清本乐六;赴任二则,见清本仪制十二;三官告一则,见清本仪制十一。淳熙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条,见清本兵十二;是必刘氏剪裁后无意中随手弃去,幸已录入清本,故左文先生得发其覆。由此知清本与原稿,实有合印并行之必要。然经费所限,不得不先印原稿,以偿百余年来史学界之宿愿。如有余力,当再谋印清本,以供得读原稿者之参考。 民国二十二年一月,本馆委员会以编印宋会要,事关流通故籍,因延请傅沅叔、陈援庵、章式之、余季豫、徐森玉、赵斐云、叶左文诸先生,为编印委员会,专司其事,并推定陈援庵先生为委员长。筹备数载,至去年秋季,始以原稿委托上海大东书局印刷所代为影印。哈佛燕京社以此举关系宋史学之研究至钜,特补助美金二千五百元为印费,于是全书得溃于成。兹于书成之日,略述印书缘起如右,俾览者详焉。 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国立北平图书馆识。
四川大学的历史学专业很不错,四川大学在文史类地位颇高,川大的历史学科很强,全国第5-10名左右吧。其中历史文献学,全国第1名。专门史,全国第2名。考古学,全国前5名。
四川大学历史学科具有悠久的学科传统,可以追溯至清末的尊经书院和四川高等学堂。1902年四川高等学堂开设外国历史公共科。1910年,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存古学堂即设有经学、史学、辞章等科,其中史学科发展成为历史系,迄今已逾百年。
现下辖历史系、考古系、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博物馆4个系所和城市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东西方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长江文明研究中心、西藏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系国家教育部首批博士与硕士授权点单位、“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设置,现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藏学研究基地。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学习科目专业的有以下:中国古代史、史学史、历史要籍、史学理论、现代汉语、古典文学、古文献基础、古代汉语等。
就业方向可能是图书文献古籍收集整理,史学研究,考古的文献研究等。记得,中华书局等主要的古籍文献类出版社需要这方面的。就业要求高,前景应该很好。
本文2023-08-05 16:59: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