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译文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之,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买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注,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国不能也。”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张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译文
合纵派的****苏秦一开始却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变穿着儒士服装的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有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
“因此就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礼遇敢死之士,制作好各种甲胄,磨光各种刀枪,然后到战场上去争胜负。大王要明白,没有行动却想使国家富强,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古代帝王、三王、五霸和明主贤君,想不用刀兵而获得这些,也是无法实现雄心的。所以只有用战争才能达成国家富强的目的。距离远的就用军队互相攻伐,距离近的就短兵相杀,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所以军队如果能得胜于外国,那么国内民众的义气就会高涨,君王的威权就会增强,人民会自然地服从统治。现在假如想要并吞天下,夺取王位,征服敌国,辖制海内,治理百姓,号令诸侯,实在是非用武力不行。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都忽略了用兵的重要性,不懂得教化人民;不修明政治,常被一些诡辩之士的言论所迷惑,沉溺在游说之士的言语辩辞中,而误信各种不适当的外交政策。依照这样的情形,大王一定不能实现连横。”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10多次之多,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黑貂皮袄也破了,100两金币也用完了,最后甚至连房旅费都没有了,不得已只好离开秦国回到洛阳。他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惟悴,面孔又黄又黑,很显失意。他回到家里以后,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因此他深深叹息:“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从此他就趴在桌子上发奋钻研,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而且一边读一边揣摩演练。当他读书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他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他的研究和演练终于成功,他又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就步入赵国的燕乌集阙宫门,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他对赵王滔滔不绝地说出合纵的战略和策略,赵王听了大喜过望,立刻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兵车100辆、锦绣1000束,白璧100双,金币20万两,车队尾随他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压制强秦。
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在当时,广大天下、众多百姓、威武的诸侯、掌权的谋臣,都要听苏秦一人来决定一切政策。没消费一斗军粮,没征用一个兵卒,没派遣一员大将,没有用坏一把弓,没损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由此可见,只要有贤明人士当权主政,天下就会顺服稳定;只要有这样的一个人得到合适的使用,天下就会服从领导、归顺朝廷。所以说:“应该运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不必用武力征服来处理一切;要在朝廷上慎谋策划、运筹帷幄,而不必到边疆上去厮杀作战。”
当苏秦权势显赫、红极一时的时候,金帛20万两供他使用,他所指挥的战车和骑兵连接不断,所到之处都显得威风八面,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莫不望风听从他的号令。赵国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尊重。其实苏秦此人,当初只不过是一个住在陋巷、掘墙做门、砍桑做窗、用弯曲的木头作门框的那类穷人罢了。但现在的他却常常坐上豪华的四马战车,骑着高头大马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对抗了。
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你对待我为什么以前那样的傲慢不逊,而现在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
评析
“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在天下大乱之际,世风日下、人心诡诈、一切的取舍都以现实的功名利禄为标准,所谓“笑贫不笑娼”正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就连有骨肉亲情的父母妻嫂,在你没钱没势时那样的绝情寡义,一旦你有钱有权了,一个个都曲意逢迎、媚态顿现,而且还直言不讳、赤裸裸地说出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在于你有没有权势和金钱。世道如此,安有不追名逐利之人。
苏秦和所有说客、谋士都是功利主义人生哲学的实践者,与讲究仁义礼智信、追求人生的道德完满为宗旨的儒家相反,功利主义以现实的功名和利益为人生宗旨和人生价值的根本,为了获得名利而讲求积极进取、勤奋苦练,这种人生哲学也是实践性极强的行动派实践哲学,与那些坐谈道义的理论家们相反的是,它极重视在现实中积极行动和理论的实践,或游说在宫廷庙堂之上,或奔走在大国小国之间;既有理论,也有将理论实施的各种行动。
功利主义有时为了名利,甚至不择手段,苏秦游说连横不成,就去游说合纵,在他的心目中,维护哪个国家的利益、站在哪个国家的立场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禄一定要得到实现,自己的抱负、野心一定要得到依托的载体。合纵、连横只不过是苏秦的手段而已,他的目的还是名利二字。当然战国时代天下大乱,哪个国家正义哪个国家非正义,谁能说确切呢?由于功利主义人生哲学的实践性和目的证明手段的功利性,使它的方法论成为一种顺应时势、知机应时、知权善变、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实践方法论。“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和精神就来源于苏秦,他坚强的意志和为了抱负拼搏玩命的精神确实值得一代一代人学习,尽管功利主义者有些自私自利,但在正义目的下的个人奋斗精神,充分张扬了人的智慧、个性和气度,显示了人之为人的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应该提倡的。
苏秦游说时很讲究语言艺术,华丽辞藻的堆砌、语言的堆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苏秦对秦惠王游说时先对秦国的整体状况做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描述,然后说明了一统天下的大体道路,其中对偶、排比运用得很有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要知道说话时的文采,对话语的说服力构成将近一半的功效。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就说明了语言如果没有文采作外衣,那么传播力度和传播面积都会大打折扣。言多必失,但在强调一个事物和围绕一个论点的语境中,“言多”是非常必要的,言多了才能说服他人。接着苏秦开始论述“霸道”胜于“王道”、武功胜于文治的优越性、适时性。其中字字珠玑、句句精华、文采飞扬、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可谓中国游说史上的经典之作。虽然秦惠王当时没有马上采纳苏秦的主张,但实际上秦国后来的国际战略方针和一统天下的霸图,就是沿着苏秦陈述的战略和路线而来。
苏秦所不断演练的“揣摩”之法,正是纵横家们的必学经典《鬼谷子》所推崇的“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揣,指通过揣测、估计、分析、推理等方式对对方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揣包括揣情和量权两方面。揣情,是揣测对方的好恶、真伪、趋变等心理状态,以捉摸对方的内心实意。量权,是指分析对方的强弱、轻重、虚实、通塞等外部条件。摩,悉意试探、诱动之意。揣摩,合而言之,意为反复思考、推求、揣度。分而言之,揣是以已之心度人之腹,测知其内情;摩则为以己之言探人之心使其外露。揣,是主观判断;摩,是语言试探。纵横家们所运用的手段也被称为“揣摩之术”。
1 古文翻译:鲧禹治水
1、洪水滔滔,鲧偷了舜帝的息壤(神土,能生长不息)来填堵洪水,没有事先请示舜帝;舜帝命令祝融(火神)在羽郊(北极之阴,不见太阳)处死了鲧。鲧又生下了禹,舜帝于是命令禹最终挖土疏通了大水,安定了天下。
2、久远的过去, 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 大地裂开, 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 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火势凶猛,扑不灭, 水势浩大,流不尽,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 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 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 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 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 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 洪水退了, 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3、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 女娃娲补天文言文翻译原文: 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癃病,晋国赤地。
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权轻飞羽,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励至精。
由此观之,上天之诛也,虽在圹虚幽闲,辽远隐匿,重袭石室,界障险阴,其无所逃之亦明矣。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
于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瞋目而撝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
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夫死生同域,不可胁陵,勇武一人,为三军雄。彼直求名耳,而能自要者尚犹若此,又况夫宫天地、怀万物而友造化,含至和,直偶于人形,观九钻一,知之所不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已而陈辞通意,抚心发声,孟尝君为之增欷歍唈,流涕狼戾不可止。
精神形于内而外谕哀于人心,此不传之道。使俗人不得其君形者而效其容,必为人笑。
故蒲且子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鹜鱼于大渊之中,此皆得清净之道、太浩之和也。 夫物类之相应,玄妙深微,知不能论,辩不能解。
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蚕咡丝而商弦绝,或感之也。画随灰而月运阙,鲸鱼死而彗星出,或动之也。
故圣人在位,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君臣乖心,则背谲见于天,神气相应,征矣。
故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涔云波水,各象其形类,所以感之。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
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征忽怳,不能览其光。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同气相动敢,此傅说之所以骑辰尾也。
故至阴飂飂,至阳赫赫,两者交接成和而万物生焉。众雄而无雌,又何化之所能造乎?所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
故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使无事焉,惟夜行者为能有之。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以冬铄胶,以夏造冰。
夫道者,无私就也,无私去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壁,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
何以知其然?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以其属骨,责其生肉,以其生肉,论其属骨,是犹王孙绰之欲倍偏枯之药而欲以生殊死之人,亦可谓失论矣。若夫以火能焦木也,因使销金,则道行矣。
若以慈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物固不可以轻重论也。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向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
故以智力治者,难以持国,唯通于太和而持自然之应者,为能有之。故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区冶生而淳钩之剑成;纣为无道,左强在侧;大公并世,故武王之功立。
由是观之,利害之路,祸福之门,不可求而得也。 夫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远之则迩,近之则远;不得其道,若观鲦鱼。
故圣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万化而无伤。其得之乃失之,其失之非乃得之也。
今夫调弦者,叩宫宫应,弹角角动,此同声相和者也。夫有改调一弦,其于五音无 所比,鼓之而二十五弦皆应,此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形也。
故通于大和者,惛若纯醉而甘卧,以游其中,而不知其所由至也。纯温以沦,钝闷以终。
若未始出其宗,是谓大通。 今夫赤螭、青虬之游冀州也,天清地定,毒兽不作,飞鸟不骇,入榛薄,食荐梅,嗜味含甘,步不出顷亩之区,而蛇鳝轻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江海之中;若乃至于玄云之素朝,阴阳交争,降扶风,杂冻雨,扶摇而登之,威动天地,声震海内,蛇蟮著泥百仞之中,熊罴匍匐丘山磛岩,虎豹袭穴而不敢咆,猨狖颠蹶而失木枝,又况直蛇鳝之类乎!风皇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还至其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之疏圃,饮砥柱之湍濑,邅回蒙汜之诸,尚佯冀州之际,径蹑都广,人日抑节,羽翼弱水,暮宿风穴,当此之时,鸿鹄鸧鸖,莫不惮惊伏窜,注喙江裔,又况直燕 雀之类乎!此明于小动之迹,而不知大节之所由者也。
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鹜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然未见其贵者也。若夫钳且、大丙之御也,除辔衔,去鞭弃策,车莫动而自举,马莫使而自走也。
日行月动,星耀而玄运,电奔而鬼腾;进退屈伸,不见朕垠,故不招指、不咄叱,过归雁于碣石,轶鶤鸡于姑余,骋若飞,鹜若绝;纵矢蹑风,追猋归忽;朝发博桑,日入落棠,此假弗用而能以成其用者也。非虑思之察、手爪之巧也。
嗜欲形于胸中,而精神逾于六马,此以弗御御之者也。 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
3 文言文翻译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 向邴原学习:追求学习权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的精神
4 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三载矣,墓尤寒。难见重颜,君处何方?
尤忆当年,奴年方十八,才貌具美。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奴心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此间岁月,奴心悦感怀。然,好景不长,重学于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母,使奴父王夫差求婚。然,王怒,不允此婚。奴不能与所爱之人相守,生有何乐?奴终日以泪洗面,食不能咽,终郁结而终,葬于阊门之外。
然,呜泣之声不绝于耳。
何人恸哭?
啊!乃韩重也!重君!重归来兮!奴心喜难耐,终魂从墓出,流涕谓日:“昔尔行之后,令二亲从王相求,度必克从大愿。不图别后,遭命奈何!”左顾宛颈而歌曰: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尝暂忘!”
一曲歌毕,歔欷流涕。然,盼君许久得见君颜,怎舍轻离?奴邀其入墓一聚。然,重拒之。重曰:“死生异路,惧有尤愆,不敢承命。”
奴知阴阳相隔,然难舍相聚之机缘。遂劝重曰::“死生异路,吾亦知之。然今一别,永无后期。子将畏我为鬼而祸子乎?欲诚所奉,宁不相信?”重感奴言,随奴入墓。奴与之饮宴,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展尽欢颜。荏苒时光,重将离,奴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时节自爱!若至吾家,致敬大王。”
重遂离去。
然,某日,忽闻重在墓外哭诉。源重既出,遂诣王,自说其事。而父大怒,不信其言,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趣收重,重脱走至奴处。
奴闻其言,遂曰:“无忧,今归白王。”
奴至王寝,王正妆梳,忽见奴,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
奴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家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家,愿勿推治。”
母闻之,出而抱之,奴如烟然,散去。
5 巜女娲造人》文言文的翻译东汉古籍《风俗通》中有关于女娲造人的如下记载: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做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 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 黄土创造了人类他工作太忙了,一致于一个人的力量远远赶不上自然对人类 的需要,于是便引来一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溅落的泥 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后来人们就说,富贵的人,就是女娲抟黄土 造的,贫贱的人,就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6 女娲补天文言文(翻译)传说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女娲用泥了人类。后女娲继了皇位 ,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 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 周山(今长子县境内)撞去,竟反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 个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类陷 入灾难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 石补天。可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 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
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12丈、宽24丈 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 炼了36500块五色石,连同前面的那块共36501块。众神仙和众将 官帮女娲补天,用了36501块。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 虹、彩霞。
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游来,献 出了自己的腿。女娲过意不去,将自己的衣服扯下来送与它,从 此龟游水不用腿而用鳍了。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 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 女娲补天后,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普天同庆,
人们在天台山迎女娲归朝,女娲也十分欢喜。到天台山后,大家看天下的儿女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了笙箫。
(1)常思地理之妙,乃天地所留,以待有德,亦前师所秘而不宣。
我(刘若谷)常常细想,地理风水是非常奥妙的,福地为谁所属,天地注定。如果祖上有阴功积德,本身又忠厚贤良的人,自然能够遇着风水宝地,明师也会主动赐给他。这些道理,只是不肯明白地说出来罢了。
(2)失其诣者,节节皆差;得其诀者,处处是道。
没有风水知识的人,却去乱寻风水,多数都是差错的;而有风水知识的人,得其诀窍,寻找风水宝地,即有门有路,处处符合道理。
(3)首识寻龙之法,次明结作之情,详究点穴之方,细看砂水之意。
寻找风水之地,第一要懂得寻找龙脉的法则,第二要明白怎样才能结作的情况,第三要详细研究点穴的方法,第四要仔细看准砂峰和流水的形意。
(4)偃蹇①剥换②者,乃变化之机;起伏曲折者,乃行度之准。
大凡龙脉先起老祖之山,一般都恶石巉岩,非常险峻。在行龙之时,躺低不前,变化细嫩,重新崇起少祖。少祖犹为粗糙带煞,又须躺低不前,变嫩化为父母山。父母之山再须停留放低,越变越嫩才到胎息穴星。龙脉的走动,要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才为生动活泼,也才符合龙脉走动的准则。
(5)出身贵展肩而开面,落脉怕现骨而露筋。
出身经过剥换变化以后,星体象健康的人一样,开肩开膊,宽容笑面。落脉最忌瘦削单薄,象病人一样,骨瘦如柴,筋头毕露。
李按:展肩开面的出脉,深层构造都是入山岩层,一般都较丰腴坚实,且较平缓,泥土没有流失,地层发育良好,容易结作。现骨露筋的出脉,深层构造都是出山岩层,一般较为陡峭,容易风化;因泥土的流失,露出嶙峋的石头,不能结作。
(6)浑穆端严,方成大器;歪斜直硬,悉是空图。
龙脉要雄浑、肃穆、庄严,才能成为大结作,如果歪头斜脚,体态不正,再加上直迫顽硬,是没有结作的。
(7)胎息在于隈藏,星辰间而突起。
行龙将结穴的时候,都象女人怀胎的情状,分明隆显。但必须砂手左右上下抱绕,隈藏不露。但到头的穴星都要突起高大,切忌矮小凹陷。
(8)阴阳动静,两者贵乎兼施;虚实刚柔,各处求其相济。
一起一伏,一抓一放,都要平和匀称,切忌一面失衡。至于落凹或起凸,一软一硬,都要互相补充。
(9)不知其子观其父,不识其主观其奴。
有时龙脉分支铺张,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很难辨别哪里是正结,这就要看它的主星在哪里。哪里有主星呵护盖照,哪里就是正结。如果主星不分明清楚,就要看周围的砂水如何,如果四山拱照,万水归堂,为我服务之处,便是大结作之所。
(10)前呼后拥,定为贵胄之儿;反背侧身,只是他人之仆。
一般前呼后拥的山脉为龙,反背侧身的山脉是砂。如果得星辰层层簇拥而来,峰峦叠叠朝迎而至的地方,皆有大结作,故喻为贵胄之儿。如果似人形侧卧,自身抱绕别处山脉,即为他山之砂,故喻为他人之仆。
(11)缠送者,有踊跃不遑③之势;环卫者,有归降朝拱之情。
龙在行走的时候,两边缠绵护送的山脉,踊跃奔腾,没有工夫停歇,主龙走多远,护龙亦走多远。四面的山水拱卫抱绕,象巨子对待皇帝一样,俯伏施礼,情真意切。
(12)节节追寻,寻到一局方可止;枝枝细看,看其一变正堪求。
在寻龙的时候,要在山脉上一节一节地追寻,当寻到龙止之处,变出穴星,投向堂局的地方才可停下来。同时每一条分枝的龙脉都要仔细观察清楚,只要发现其中一条分支变化不同的龙脉,就是值得点穴的地方。
(13)后面散漫而来,则以成星为贵;一路牵连而至,则以跌断为奇。
在寻龙的时候,有的龙脉甚少起伏奔腾,步调不够紧凑,散散漫漫,但是到头突然生醒,变成穴星,体正身圆,或雍容大方,或清俊飘逸,都是非常可贵的。有的龙脉步调紧凑,连绵不断,但到了一定的地方,龙脉跌断,要注意这些跌断的奇妙变化,因为很快就要结穴了。
(14)体态刚强,脚下贵铺毯褥④;本身细嫩,后头不嫌粗雄。
如果穴星上面高大峻急,下面就要平坦舒缓,好象毯子被褥铺在那里一样;如果到头星体细小纤巧,好象幼苗、花朵一样粉嫩,他的后面就最好是雄浑高大的龙脉。
李按:一般峻急的星体,多为泥土流失,挖下不深即到岩层。如果下部舒坦平缓,铺毯展褥,多为地层发育良好,底下层次分明,凝聚地热气流,适宜造葬。本身细嫩的穴星,多数显得纤巧无力,如果后头来脉粗雄,即相得益彰。
(15)结作将成,身必先转;真龙若住,势必前趋。
一般将要结作的龙脉,它的身体自然转动,整个趋势投向堂局;一般停驻结作的龙脉,它的肢脚桡棹总是趋向前面,变为龙虎砂案,把本身抱绕。
(16)细心体认,以察其真情;放开眼眸,以观其形势。
总之寻龙点穴之法,必须细心体会和认识,才能觉察它的真实情性。必须放利眼睛,才能看准它的形状势态。
(17)山下成炉底,断其有结无差;腰间带水星,定是龙去不远。
在寻龙点穴的时候,只要看见山下堂局,四周砂峰卫固,中间聚窝,好象烧火的炉子底部一样,就一定会有结作。如果看不见炉底,只要看见龙脉腰部带着水泡般的星体,龙脉就一定不用走得太远,就要形成结作。
(18)前山杂乱,须知移步换形;拜伏当前,有如君王即位。
在寻龙点穴的时候,有时到了龙脉的停驻之处,但看见前面的砂水峰峦杂乱无章,不成堂局,就必须另外挪移位置,变换角度。有时角度一变,整个堂局山水都变得排列有序,朝迎的山峰如同大臣跪拜,施礼在前,穴星的结作就象君皇即位一样高贵,看着大臣的朝拜。
(19)或因就局而趋于横逆;有时避煞而闪于偏斜。
在寻龙点穴之时,有时为了投向周正的堂局,只得顺乎横局或逆局;有时星头一边带煞,为避煞的缘故,穴位只好取裁于穴星偏斜的一边。
李按:寻龙点穴之时,以顺向的正龙正局为多见,但有的龙脉往往是翻身逆势,回龙顾祖,这就要取用横局或逆局。有的穴星顶上带悬石煞,或仰瓦煞;或者一边凹煞、天白煞之类,为了避开这些煞气,就必须把穴位取在另外一边,不计较穴星的偏斜了。
(20)全势不回,虽巧媚端严而亦假;周围拱顾,即奇形怪状而愈真。
凡是风飘水荡,砂峰散乱的形局,即使是巧妙、秀媚、端正、庄严的穴星也不能结作,因为这是假的星体。如果四面星峰拱卫朝迎,砂水眷恋回顾,即使穴星奇形怪状,不端庄秀美亦结作,因为这是真的形局。(21)若见四面迫囚,许得一泄通其闭;莫道满盘尽美,须知一破馀皆非。
寻龙点穴,有时遇着四面砂峰高抱逼压的形局,穴星象囚禁在牢房里面一般,如果有一门户敞开,就不觉得闭塞,这样还可以结作。有时遇着颇为完美的形局,要砂有砂,要水有水,要龙有龙,要穴有穴,但是另外有一样致命的破伤(如破脑煞之类)就不能结作,无论怎样的秀美也没有用了。
(22)界水穿肩,无庸着眼;顶斜脚窜,不必留心。
寻龙点穴,如果遇着挺胸晒膊之星体,肩上穿凹,界水冲来,是不能结作的,我们不必去看它。如果遇着头顶歪斜,脚下乱窜的星体即使结穴亦无用处,我们不必去想它。
李按:我的邻居葬了一穴界水穿肩的祖坟,三兄弟只有一人娶妻,但年过六十而无子;又见某村葬了一穴顶斜脚窜的祖墓,历代出人*贱好色,常惹桃花灾劫。
(23)两界深崖漏,龙虎虽端非正结;合水成尖嘴,乳头纵好是空荒。
穴体两边万丈深渊,悬崖峭壁,直通到底,虽然有端正的龙砂虎砂抱绕,也没有真正的结作。有的地方来龙已经尽止,两水合襟,如同两水洗笔,直流而去,即使有象乳头一样圆润秀美的穴星,也是没有用处的。
李按:山跟水走,水随山流,一般合襟成尖嘴,水流倾斜直泻的地方,都是没有朝山和案山,故而不成堂局,不能结作。
(24)入首⑤模糊,纵有星辰而无用;玄武⑥不顾,虽有气脉总成空。
如果到头后面没有抓胫变细,变成束咽,而是臃臃肿肿,谓之入首模糊。这种地方,即使有穴星,也是没有用的。如果穴场后面的主星扭肩歪面,神走情移,没有眷顾抱揽穴场,虽然有点气脉也是空的。
(25)界脉最喜坦坪,肩背必须圆厚。
分界山脉的河流溪涧,最喜平坦舒缓,切忌倾斜湍急;结穴的星体两肩和背后要圆润厚实,丰腴有肉。
李按:若得平坦的河流作为山脉的分界,必定多为砂环水抱,龙转峰回之所;若得肩背圆厚的星体,必是植被丰美,泥土层次发育良好的吉地。
如果界脉之水倾斜直泻,星体肩背瘦削,必定多是泥土流失,岩层风化松脆,形图粗硬的顽劣之地。
(26)过脉是来龙性命,防护宜周;束咽为入穴根基,贯串当紧。
龙脉行到剥换变化之处,一般都变小变低,俗称蜂腰,此是龙身最要紧之处,故以性命喻之。此处最忌天风扫煞,或两边水来冲射,故而必须有八字蝉翅之砂严密护卫,避免受煞。穴星最近一节抓颈变化之处,称为束咽,束咽即人之喉头软骨处,亦喻为十分重要,所以贯串必须严紧密切,最忌疏松无力。
李按:过脉卫护周密,束咽贯串紧严的龙身、星体,多数融结佳城。如果过脉单寒受煞,束咽长颈松散,难以结作。纵结亦轻,多不足取。
(27)莫道好头好面,须详审其真情;休言无迹无踪,务必细看落脉。
寻龙访穴之时,有时遇着体正星圆的地方,不能轻易认为此成结作,必须详细审察龙脉是否在此融结的情意。有时因为山水复杂,分支过于浪漫铺张,结穴之处好象变得无踪无迹,这就必须仔细看其主要落脉在何处,才能有所把握。
李按:有的人点穴,走到高山顶上,遇着稍似星面的地方,即胡乱造葬,殊不知行龙没有止束,正在向着四处奔腾,何能融结!有的人在众山夹杂之处,不分主次龙脉,凡是有凹有凸的地方,都胡乱开穴,殊不知这是龙脉的肢脚桡棹,不能结穴,实为可叹!
(28)穴上看分金⑦之圆晕⑧,穴下看托起之兜唇,穴旁看腮角之荡开,穴脚看微茫之合水。
在穴场向上看本身的星面,要象太阳、月亮周围有时显出的光圈,或象女子乳头红褐色圆圈的温润;在穴场的下面,要有象托盘一样平靓的兜坪,在兜坪的边缘还要有唇衣微微卷起;在穴场两边,要有宽阔的腮帮,象肥头大耳的人的面部一样端正大方;在墓穴的脚处要有微茫的界合,使整个穴星面积的集雨都在脚下会聚流出。
李按:如果符合以上四个方面要求的好穴,必是山水气场的中心,挖到土层的下面,往往太极圆晕如画,此乃风水宝地。如果四个方面缺了其中一个方面,即使结穴亦轻。
(29)后以束咽为的,前以炉底为真,内以球圆唇托为凭,外以天心十道为准。
分析结穴是否真的,要看后面是否抓颈,形成束咽;前面是否成为炉底,平靓聚窝。穴情要以本身面包头形和托唇作为依据,堂局要以天心周正,不向一边倾斜为准则。
(30)正面难扦须向角;顶头不化下求寻。
一般取穴多取星体的正面,但是有时穴星下面的土层欠佳,或是所对堂局不好,这样就必须向星体的一角取裁,以土层和形局的佳美为原则。有时本来想在穴星高处取裁,但因高处的地层发育不好,堂气不能聚会,就只好向穴星的低处求寻了。
(31)百死求其一生,众同求其独异。
寻龙点穴之时,在平庸呆板、一片死寂的地貌之中,只要求得一处变化生动的地方,就能结穴。在众多的相同的地貌之中,但得一处独特奇异的地方,就有穴情结作。
(32)浑浑噩噩⑨,神藏相貌之中;隐隐隆隆⑩,气聚皮肤之内。
如果不够生动的龙脉,不够醒眼的穴星,而就要认准他的结作是什么图形,神韵藏在什么位置。如果行龙高大粗雄,穴星体态厚重,这就要认识他的龙气地热结在深层,从而精确地取穴。
(33)边厚从薄,方是灵机;边缩边长,乃为妙谛。
如果一边厚一边薄的穴星,适逢薄边是来水之方,厚边是去水之方,山水的一迎一让,更加显得灵活生动;如果一边缩短,一边伸长的护砂,恰得短方远锋高大,长方峰峦低小,形局的一抒一张,更加显得平衡匀称。
(34)无论窝钳乳突,结作定有用神 ,任你平地高山,到穴不离化气。
不论穴是星辰凹处的窝状,或是中起分叉而成的钳状,乃至象乳头一样的凸状,其之结作都是气场的中心。不论是平洋的地方结穴,或是高峻的地方结穴,龙气和堂气都要在穴场聚集凝结。
(35)总之体要灵,龙要变,砂要抱,水要朝。
总之结作的地方,星体都要灵光现显,来龙都要变化剥换,砂案都要关拦抱绕,流水都要屈曲回朝。
(36)贪多者,须识其微;制远者,先识其近。
寻龙点穴,贪图形局绚烂繁丰的人,必须认识形局之中砂峰水法的微细作用;喜欢形局疏朗宽远的人,必须认识砂峰水法要趋于近旁。
李按:识其微者,即认识形局之中,诸如狮象把于水口,龟蛇托于脚下,金童玉女排于两边,舞凤翔鸾趋于面前之类。识其近者,即是内堂要成炉底,入首要成束咽,龙虎必须卫固,降势应该舒张之类。
(37)金鱼不合,枉教九曲来朝;肘腋 不全,虚劳万山献秀。
如果没有适宜的贴身护砂,即使有屈曲朝迎,眷恋回顾的水法,也是没有用处的。如果龙身穴星没有肢脚桡棹,便是孤龙一条,远处纵有许多秀美的砂峰,也是没有作用的。
(38)宁可龙虎或缺,最嫌堂气无收。
选择风水穴场,宁愿左边的龙砂,或是右边的虎砂有些欠缺,但面前的朝山案山切不可欠缺,水也不可倾泻直流。堂局若不聚气,那么此穴就不可用了。
(39)察情意于面目之间,辨真假于向背之际。
辨别一个穴场是真结还是假结,首先要看穴星是否光彩有神,山水是否眷恋回顾。如果山水朝向于我的是真结,背叛于我的是假结。
(40)局不取阔而取聚;砂不论格而论情。
风水的格局,不是以阔大宽广为美,而是以聚秀钟灵为美,砂手的作用,不是以图形式样为凭,而是以抱绕有情为凭。
(41)若是我砂,面前无不回顾;果为我局,脚下必是窝平。
如果是本穴星使用的砂峰,它必定是在前面回顾朝迎的。如果是本穴星使用的堂局,脚下必是聚窝平靓,不是倾斜丑陋的。
(42)补缺填空,一可当百;倾流散荡,万派皆空。
如果形局某个地方穿漏,而得另外的砂峰伸平补贴填实,这些砂峰特别重要,宜应该以一当百看待。如果面局水散倾流,浪荡无收,那么这个穴场就一钱不值,几乎等于零了。
(43)曲直短长,处处求其中节;高低大小,务必取裁合宜。
不论是曲的、直的、短的、长的穴星,点穴之时都要选中钱眼。不论是高的、低的、大的、小的龙脉,取裁之时,都要在适宜的地方。
(44)点穴对准天心,难移尺寸;放棺紧接来气,酌其浅深。
点穴之时要求天心十道的均匀,一尺一寸都不可偏颇。安放棺木的时候,要接正地热气流,研究其该深该浅的道理。
李按:如果贯穴的气斜来,棺要斜放;气正来,棺要正放……古书十二倒状说得甚明。棺木一般要放在没有养分的粉砂岩层,易接着地热气流,平洋之地要浅葬,高山之地要深葬。因为平洋深葬易及泉,高山浅葬易风侵。
(45)宁从是处求非,莫向无中生有。
寻龙点穴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就是找到了可以取裁的真穴,还要研究哪些地方有缺陷。千万不可在没有结作的地方当作风水宝地,硬着头皮取裁。
李按:有的风水先生分明知道某处没有结作,但为了敛人钱财,也只好无中生有地为人点穴“造福”,实为可叹!
(46)读书者,贵心领而神会;寻地者,要目巧而心灵。
读风水著作,要下苦功夫,正确领会书中的意思;寻龙点穴,要放利眼光,思维灵活缜密。李按:如果能多读风水著作,虚心投师求教,认真实践,自然心领神会,目巧心灵。
(47)熟读此篇,胸有成竹;窃其一诀;妙用无穷。
只要能够熟读理解这篇《千金赋》,何处山川有无结作都心中有数。只要掌握其中一部分诀窍,一生都够用了。
(48)峦头妙义,尽括于斯;变化神明,存乎学者。
寻龙点穴的奥妙义理,全部都包括在这里了。至于怎样去灵活运用,就只靠学者本人的天聪和勤奋了。
《海内南经》
原文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译文
海内由东南角向西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瓯在海中。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闽地的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北方。另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在海中。桂林的八棵树很大而形成树林,处在番隅的东面。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岸。郁水发源于湘陵南山。另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叫做柏虑国。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面。那里的人是人的面孔而长长的嘴唇,黑黑的身子有长毛,脚跟在前而脚尖在后,一看见人就张口大笑;左手握着一根竹筒。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南面,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北面。氾林方圆三百里,在猩猩生活之地的东面。猩猩能知道人的姓名,这种野兽的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人的面孔,生活在帝舜葬地的西面。猩猩的西北面有犀牛,它的形状像一般的牛而全身是黑色。夏朝国王启的臣子叫孟涂,是主管巴
地诉讼的神。巴地的人到孟涂那里去告状,而告状人中有谁的衣服沾上血迹的就被孟涂拘禁起来。这样就不出现冤枉而有好生之德。孟涂住在一座山上,这座山在丹山的西面。丹山在丹阳的南面,而丹阳是巴的属地。窫窳长着龙一样的头,住在弱水中,处在能知道人姓名的猩猩的西面,它的形状像貙,长着龙头,能吃人的。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冠帽上缨带、**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名称是建木。这种建木生长在窫窳所在地之西的弱水边上。氐人国在建木所在地的西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人的面孔却是鱼的身子,没有脚。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
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旄马,形状像普通的马,但四条腿的关节上都有长毛。
旄马在巴蛇所在地的西北面,一座高山的南面。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都在西北方。
扩展阅读:
山海经(中国志怪古籍)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1 文言文际泰幼学的翻译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
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去。
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
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敏捷,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2 文言文际泰幼学的翻译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
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去。
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
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敏捷,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3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际泰,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返回临川,非常勤敏,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不能够拜师读书,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临川人,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拿着就快速地跑了,很生气。
父亲看见了。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
家里贫穷,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
陈际泰写诗作文,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又没有书籍。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督促他到田地里去。
十岁,字大士。
4 陈际泰学有所成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全文翻译: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
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
陈际泰就把《诗烃》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
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敏捷,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5 《陈际泰学有所成》文言文翻译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参考译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6 孙泰 文言文翻译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
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
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
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
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
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7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陈际泰传》原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陈际泰传》翻译: 陈季泰,临川人文学大师。
家境贫寒,不能由老师学习,没有书,有时带着孩子在附近看书,偷看。我从表兄弟那里得到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四个角变得模糊了,没有可供阅读的分句。我根据文学意义来判断区别(应该有停顿的地方),所以我熟悉这本书。
十岁的时候,我在我叔叔的药箱里看到了那本歌,很快就跑了。 我父亲看到了,非常生气。
他催促他去田里。陈继泰把《诗经》带到田里,蹲在高高的土山上唱《诗经》。
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临川,与艾南英等八部诗作齐名。
陈吉泰的诗歌和作曲写得很好。勤奋,一天能写二三十首诗,写过一万首诗。
这次考试的诗歌和散文的数量与陈季泰不匹配。
扩展资料:
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
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 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
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其著述多阐发经籍,有《易经说意》(又名《读易正义》)7卷、《周易翼简捷解》16卷、《群经辅易说》1卷、《五经读》5卷、《四书读》10卷,均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
清人辑《临川文选》、《临川文献》和《江西五家稿》分别选人一卷。 —陈际泰 (明朝学者) —明史 (二十四史之一)。
8 刘定之文言文翻译刘定之,字主静,是永新县人。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他的父亲禁止他写文章。一天,父亲偶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感到非常惊讶。
刘定之考中举人后,正统元年又考中会试第一,殿试也拿到了名次,皇帝封他做编修一职。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一时。
皇帝曾经命他做《元宵诗》,内使太监却站在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刻写好百首七言绝句。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告,笔不停书。有人问宋朝人的名字,他马上排列出世系相成的先后(其实就是家谱),一查族谱果然如此,人们对他的敏捷和博学感到叹服。
江西、湖广两地发生
本文2023-08-03 19:54: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