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室工作计划5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中医室工作计划5篇,第1张

中医室工作计划篇1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为继续保持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势态,为“十二五”中医药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现根据省、市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2011年中医药。

一、继续开展以中医药特色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入开展中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督导,按照市局要求,县中医院在年底争取120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竣工的同时,要严格按照中医管理年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安排布置,保质保量地迎检验收。期间,卫生局将不定期组织人员督导县中医院中医管理年工作2-3次,并以此为契机把中医药管理工作幅射到基层卫生机构。

二、积极参与并关注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类补偿机制。关注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

着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工作,继续提高中医药在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率。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自然疗法和适宜技术,实施分层分类推广,提高推广效果。

四、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工作。

县中医院、县医院、大别山中药学校要积极申报省、市级相关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工作。其它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也要重视并积极申报有特色影响的中医专病建设工作,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组织专家对基层上报材料认真审查,并进行现场评估,县中医院要积极稳步开展有关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五、推进中医护理优质服务活动。

贯彻《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在各级医疗机构试开展“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县中医院按照市局要求应开展不少于2个病区的中医优质护理示范工程。

六、培养高层次和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协助省市主管部门开展“十二五”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才选拨培养工作。协助开展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试工作,协助落实农村具有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镇医生管理工作。协助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七、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

贯彻3部委《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县医院要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和 规章制度 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科、中药房、中医科病房建设,将此项工作按市局要求纳入综合性医院考评体系中。

中医室工作计划篇2

展望已将到来的20xx年,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今年我院争取创建“二甲”医院即将全面展开,是稳定、巩固、发展和壮大的关键一年,所以这一年我们即感觉到了一定的压力和困难,但更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具体到中医科,我们认为有以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努力:

(一) 进一步强化经营意识。具体措施是要进一步降低用药成本比例,拓展服务范围,向服务要效益,向新技术要效益,向医疗挖潜要效益。我们殷切希望在医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中医科工作能更上一层楼。

(二) 强化科室职工队伍思想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让病人得到满意,医生要把病看好,还要搞好医患关系,才能把更多的病人留下来。

(三)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学习。加强三基训练,打好基本功,加强政治和法律法规学习并作好记录,资料归档完整;努力学习十四项核心制度,踏实作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四)在宣传工作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广泛宣传我院整体功能、医疗范围、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新义务等,为医院义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五) 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实现电脑信息化管理,减轻一线医生的医疗文书书写的负担,使其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疗救护工作中实现电脑信息化管理,提高收费透明度,提供快捷费用结算服务,进一步促进医患关心和谐。

(六) 加强人文关怀,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积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医生护士少坐办公室,多深入病房,多问病人及家属询问意见和要求,将可能发生的摩擦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在内部提出要有“随时准备与每一个病人対薄公堂”的风险意识,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贯彻始终,把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法规条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七)开拓创新,科技兴科。形势在发展,医院在前进,中医科也仅处于发展中,我科涉及多学科、多病种、技术上需要我们去攻克、去掌握、去提高。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我院中医科的发展需要院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有选择性的参加省内外各种新技术短期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全科技术水平,人员有待进一步深造。

(八)强化学习范围,提高业务水平。科内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无止境,服务无边,关键是要用心,用真情,下功夫,作好脚下的每一件事,作好每一件事的每一个环节。鼓励每一位职工继续深造,如果医院和科室条件许可,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基本素质好的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九)讲究奉献,提高效率。我科的特点是涉及学科较广,疑难病人较多,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经常不休息,但是我们理解医院的工作性质,所以不计报酬,任劳任怨。今后为了科室的有利发展,尤其是在争创“二甲”医院发展的一年,希望院领导从人员配备和医疗设备的配置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我院中医科还处于发展期,距离“二甲”医院科室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勤奋、正直、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院领导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我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将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以巨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我们医院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医室工作计划篇3

一年里,在医院党政和护理部的关心支持下,中医科病房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做好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深化整体护理,加强业务、技术训练,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患者,把患者送到床前,主动向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权,解除患者家属的顾虑。

4、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护理工作流程。

对科室病床、人员进行了更科学明细的分组,分责任护士4名,责任组长一名。责任护士固定分管床位6—8张,每天至少保证3名责任护士和1名责任组长在班,责任护士上班不仅要管好自己的病人,还要管好本组的病人,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治疗等工作;责任组长每天对本组病人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等进行督导,抓落实。

四、推进相应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严格按护理级别对病人施行等级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给予完成生活护理;对生活部分自理者,给予协助完成生活自理;对生活能够自理者,提醒和指导完成生活护理。为更好为危重患者服务,今年还特购床上洗头盆1个。

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护士积极性。

开展以来优质护理以来,我科责任护士每人口袋里都放着一个记录病人的小本子,随时记录病人的10知道、及其反映和诉求。现在很多病人愿意找自己的责任护士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病人满意度一直呈上升趋势,

六、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每月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七、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3、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七、护理安全是重点。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

八、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强工作责任心。

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中医室工作计划篇4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现有职工35人,其中临时工13人,开放床位30张,在原有临床科室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针灸理疗科。是去年年底云南省卫生厅中医处下达我院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按照上级要求,拟定了《县中医院专科建设实施方案》,找准了发展的路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的格局,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上级部门的认可。20xx年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急诊的应急能力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明显提高,收治的病种已越来越多,医院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1、医疗收入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门诊量及住院病人量医疗收入较去年有所增长,截止12月10日全年门诊量37751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15%,住院人数525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0%,全年业务总收入180万元,比去年增长67%。

2、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相互监督与制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医德医风教育,把荣辱观和医德医风教育纳入医务人员的教育、考核、晋聘评先评优和各种奖惩范围。11月份我院自筹资金安装了一套医院微机化管理系统,尽可能简化服务流程,严格实行门诊、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和医疗收费、药品价格查询,提高医疗收费的透明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使医院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开展“新农合’工作。我院非常重视新农合这项工作,成立的新农合办直接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管理。为满足参合农民看病、治病的要求,在卫生局合管办召集下,实现了药品统一招标采购。严格执行新农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创造条件,减免程序方便、快捷,认真做好减免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4、专科专病建设有新进展。努力培养壮大充实已开设的消化病内科、皮肤病科、中医肛肠科和美容科,新增加的针灸理疗中心,一炮打响,为提高诊疗水平,积极改善和创造条件,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使其逐渐成熟。对门诊病房、诊疗室进行了装修、改造,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增强了医院的总体服务功能和水平,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5、传染病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我院在人少事多、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把传染病防治工作放在第一重要位置,在防治知识方面经常组织学习,加强疾控等各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规范内部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按照上级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就可能步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6、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组织编辑了《县中医院住院部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7月份已将此报告上报到市发改委尽快纳入规划。11月份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抓机遇,求发展,主要领导亲临省、市发改部门主动汇报医院项目申报情况,力争明年下达项目建设资金,才能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7、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我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结合我县实际,成立医院社区服务领导组,并明确了工作内容,要求制定了有关的管理制度。服务中心在我县老干局、辕门社区和笔山社区进行了调查和体检,为居民建立了千余份个人档案和健康档案,一百余份慢性病管理档案。同时,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健康教育标语、黑板报、口头宣传等向社会做宣传,为进一步开展服务奠定了基础。为引进新的服务理念和提高服务水平,我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于11月13日选派医务人员到昆明参加社区服务发展论坛会。面对困难,我们的医生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上,努力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耐心解释,让居民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有什么好处,强调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

20xx年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继续认真持久地抓好医疗服务质量,按照医院的发展规划及其国家配套文件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管理,使医院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1、认真学习落实医院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和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我院将汇集整理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准备编印成册让各科室每位职工学习掌握,该上墙的要上墙。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是搞好医院工作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好。动员全院职工学习掌握,进行考核考试,真正落实到工作实际中,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新建住院楼建筑面积22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前期已作了项目规划及申报工作,快速向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争取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及其社会的支持,建立专门的医院建设领导组,克服种种困难,力争早日动工兴建,硬件建设能上一步,医院扩大了,就能步入一个新的良性轨道。

中医室工作计划篇5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四)增强科研意识,力争年内引进或开展新技术项目1-2项。

(五)计划制作护理园地网,上传我院护理动态,及时传递护理学习资料,发挥局域网的空间优势,丰富护士的学习生活。

当前,中医药事业处在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对于中医药的认识变化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说,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中医药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财政支持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医药的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如何解决好,中医药行业如何在国际社会上保住自己的话语权、主导权等问题不可回避。

「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认为,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两个始终不能偏离的主线,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动力,必须传中有创,创植根于传,传承与创新共举,才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开展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名医名家传承项目、传承博士后工作、大力推进中青年名中医遴选。通过上述「四架马车」,开展中医药传承工作,培养青年名中医,通过形式多样的师承教育,为中医药创新寻找源泉,探索了多条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继承创新之路。

 师承教育:探索中医药传承的捷径

名师根据学生个人素质因材施教,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传心授,启蒙解惑,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观察,体验感受,增强悟性,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只有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才可以逐步领会和较快掌握,少走弯路。应该说,名师指导缩短了中医药人才的成长周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实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过程中,老师细心指导、学生刻苦学习,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已成就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段段佳话。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原思通研究员,任师承工作指导老师时已年过七旬,虽然身体状况欠佳,却仍经常到实验室,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2007年秋,他身患重病,到实验室带教已非常困难,按照传承工作计划,此时应当进行中药炮制经验传承,而进行中药炮制经验传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面对这种情况,继承人王祝举和中药所其他的学生采用老师「点评」的方法学习。

王祝举根据老师的讲授,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中药,先实验室进行炮制实际操作,将其摄制成视频资料带到老师家里请其点评,然后,王祝举再针对老师所指出的不足返回实验室再次对该药进行炮制,并摄制视频资料,再次请老师观看和点评,直到该药炮制合格为止。

就这样,王祝举等人要反复多次炮制一味药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让王祝举颇为难忘的是丹皮炭的炮制,经过3次才合格,雄黄的炮制,经过4次才合格,经过反复的学习,王祝举对常见的有代表性的20余味药材进行了炮制,克服了重重困难,制成了有原思通点评的中药炮制视频资料。

无独有偶,西苑医院高蕊医生在师承工作中跟随该院魏子孝主任医师学习期间也付出了极大努力。其关注魏子孝的临诊思路特点,学习「抓主证,辨标本,再辨证论治,确立基础方,然后进行加减的临证思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治疗优势互补的临证思路」,提高了临床辨证用药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针对魏子孝的学术传承及流派、用药特色、用药习惯、工作习惯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研究,为学生学习和继承老中医的经验留下了更全面详细的资料。西苑医院刘静医生在跟师李书良主任医师学习期间,撰写了11万字的跟师典型病案,4万字的读书笔记,4万字的心得体会,3万字的月记,7万字的出师报告,先后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临床中,其中药使用率超过90%。

在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望京医院、眼科医院、中药研究所、针灸研究所6家单位参加,共有指导老师21名,通过上述方法,该院39名继承人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名医名家传承项目:拓展创新领域

「继承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的起点。传承的特点不仅仅是抄方,而是总结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学术思想,同时运用现代数据挖掘等技术,找到一个名医名家传承的路径,通过名医名家的传承,找到新的创新点,屠呦呦教授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获取灵感,发明了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新方法,一举夺得拉斯克奖。没有继承,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表示。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推进中医药科技继承与创新」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做好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等的整理和传承工作」,全面系统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特色经验,促进青年中医的培养和中医药学术理论升华,中国中医科学院于2012年起组织实施了第一批「名医名家传承」项目,进一步扩大师承范围。

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级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从建院之日起,就汇集了众多全国知名的中医药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淀和学术积累,该院享誉海内外的专家遍布科研、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人数之多也堪称全国之最。这些专家在各自的专业和学术领域潜心钻研,多有创见,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成为中医药理论现代应用和发展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学术进步。

如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年事已高,甚至个别老专家已经离世,而其宝贵的学术精华尚未得到系统整理,其学术传承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相继启动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及名老中医师承等相关工作,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名老中医药专家尚未纳入传承范围。围绕继承、挖掘研究名医名家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培养造就新一代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推动中医学术进步和理论创新成为总体目标。

通过充分调研、统筹规划、制定指南、网上申报等程序,该院将收集到的118位名老中医、名老专家及其传承人情况汇集成册,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通过二级审核、遴选上报、专家把关等程序,共有47项课题最终进入名医名家传承项目。

据了解,「名医名家传承项目」属于研究型继承,重点进行名老中医特殊辨证方法、特色疗法、特效方药的临床评价研究、名老中医诊疗思路研究、传承方法研究、经验传承的延续研究。是从科研视角、用科研方法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研究人员从研究视角审视既往的经验,并加以分析提炼,不仅学习名老中医一方一药、一术一法,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把握名老中医临证思维方法,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该院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保障项目实施进度。目前已邀请美国华盛顿大学蓝光国教授讲授「临床试验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方积干教授讲解「观察性临床研究设计与分析」开拓科研思路和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是我院传承与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传承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有益补充。通过分批实施、规范管理的传承项目实施,将使我院名医名家的学术经验得到更大范围、更大广度地传承,使由现代中医药教育模式下的青年中医得到学术经验、临证能力、成才发展得到较好的提升。」刘保延说。

 传承博士后工作:打造创新型中医人才

为探索中医药行业博士后工作的特点,发挥博士后制度在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的作用,创新博士后培养机制,培养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在总结10余年博士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以继承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为主要目的、探寻创新突破点的传承博士后工作。

与前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不同的是,传承博士后工作是在传承著名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基础上,着重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凝练与创新,力争在新药研发和新技术上取得创新。

「我们希望通过传承博士后工作,一批年轻人能够学习全国的名家思想、学术经验,进而为创新找到新的切入点,」刘保延说。

随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发了《关于推荐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的通知》,全院共有25位中医药专家为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继而选拔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进站开展中医药传承工作,截至2008年10月,该院第一批以传承研究为特点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共21名已办理进站手续。

「我们试图采取理论研究、学术访谈、实践经验的整理与再实践研究等形式开展工作,在研究内容上力求全面、系统地研究合作导师长期积累形成的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提出本人研究的成果,完成对合作导师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工作任务,实现在较高水平上传承发展、培养新一代名医的目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苏庆民表示。

「传承博士后在传承方式、传承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整理挖掘等方面明显优于以往师带徒的传承方式与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国医大师路志正、资深研究员余瀛鳌等评审专家对11名传承博士后出站报告给予高度评价。

近几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对该院开展传承博士后工作,在工作方式、考核、基金资助、进出站工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相关部门亲自参与了博士后的考核工作,对传承博士后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认为,开展以著名中医药专家为合作导师、体现师承特点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是我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新突破。

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协调委员会领导评价认为,将博士后制度与我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相结合,是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现代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引领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发展。在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过程中,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成果。学校是全国唯一四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高等医药院校。

学校立足国家健康战略和行业需求热点,紧密围绕“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管”产业链,制定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药物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成立全国第一个“国家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实行科研轮训、本科研究生相项衔接的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制的高水平人才,该专业保研率在60%左右

在理科基地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实施了“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拔尖计划”具有“导师制、个性化、国际化”的特点。该计划是药大人才培养的特区,由导师组设计培养计划、专业核心课程全英文教学;依托导师项目,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开设“第二校园培养”,为学生提供学术会议、国际交流的机会。该计划大部分学生均可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或直接读博。

制药工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制药工业急需 “能将上游技术转化下游产品,医药企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行业需求,学校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设立了 “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实行校企4+2联合培养模式,该专业保研比例在60%左右。

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三个专业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立项,实施“本科教育-工程硕士”相衔接的培养学制,培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适应性强、创新创业素质高”的特点,深受企业欢迎,学生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该计划保研率在50%左右。

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药学是中国药科大学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中国药科大学的中药学专业注重中药学的继承和发展,突出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形成了与产业、行业相对接的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学类开设三个方向的实验班,其中中药制药专业中开设了“中药化妆品实验班”,率先在全国高等院校(大陆地区)中增设工业药学方向化妆品与皮肤健康研究领域的专业硕士,形成了化妆品研究方向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完整的培养模式,为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民众越来越高的健康需求,学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临床药学专业,以培养“懂医精药”的高端药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学校在国内率先探索“本硕衔接”的临床药学“4+3”人才培养模式。牵头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美国多所高水平药学院校合作建立“中美药学院校联盟”,共同探索“中美PharmD师资培养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合作探索“中加临床药学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选送8名学生赴美加攻读PharmD,学生根据协议毕业回国后将担任临床药学专业师资。

医药经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建立“以药学为特色、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学缘结构多样的医药经管类复合型教学团队,以“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内外药品监管等行业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作实践,开展国际化学习,为药学行业培养医药监管、企业管理、药品流通等专业化人才。

一、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三、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一)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公立中医医院的改造建设力度,有条件的县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基本实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制订中医诊疗常规、出入院标准、用药指南、临床诊疗路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育、培养一批名院、名科、名医。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二)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

四、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一)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依托现有中医药机构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整理研究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和经验,形成技术规范。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

(二)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科研基地特别是国家和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推行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同行评议制度。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需要,规划发展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国家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重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二)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落实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妥善解决取得执业资格的师承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健全继续教育网络。

(三)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探索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制订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

(四)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制订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改进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中医药专业考试方法和标准。建立国家中医药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六、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一)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设保护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合理调控、依法监管中药原材料出口。

(二)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加强中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优化中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药出口产品附加值,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三)加强中药管理。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充分体现中药特点,着力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和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

七、加快民族医药发展

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就医条件,满足民族医药服务需求。加强民族医药教育,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族医药人员素质。完善民族医药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加强民族医药继承和科研工作,支持重要民族医药文献的校勘、注释和出版,开展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单验方等整理研究,筛选推广一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建设民族药研发基地,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八、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

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弘扬行业传统职业道德。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九、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传统医药活动,进一步开展与外国政府间的中医药交流合作,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援助、政府合作项目中增加中医药项目。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

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医疗卫生事业、医药产业发展要求,编制实施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协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二)加大对中医药事业投入。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支持中医药事业。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三)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药。

(四)加强中医药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完善中医药专利审查标准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研究制订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逐步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制度。加强中药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工作,将道地药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

(五)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加强中医药行业统一规划,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综合统计制度。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体系,推动我国中医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严格中医药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发布虚假违法中医中药广告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中药行为。加强地方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

国务院

二○○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2021年年度中医药 工作计划 范文

 为促进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该如何制定计划呢以下是我整理的2021年年度中医药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1年年度中医药工作计划1

 在总支、院办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20__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精神,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为主要内容,以确保护理安全为目标,强调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创优质服务,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领导满意。

 1、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使各项护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2、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3、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继续开展全程优质无缝服务活动,创优质服务效益。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3、专科护理合格率≥90%

 4、技术水平合格率≥90%

 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病区管理合格率≥95%

 9、年压疮发生次数0

 10、健康教育病人覆盖率100%、病人知晓率≥80%

 11、医疗安全管理合格率≥90%

 12、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质量管理合格率≥90%

 13、年护理严重差错、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0

 14、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8%

 15、护理人员培训率达100%,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或学时达到规定要求。

 16、每年在州级以上学术会议或刊物上交流,发表论文≥8篇

 17、年工作计划完成率≥95%

 1、在护理人员配置上,尽早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配备比例。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为基础,遇特殊情况按实际工作量尽可能在院内作适当的调整,制定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避免造成护理资源的浪费。

 2、努力争取逐步做到分层次使用护士:

 (1)、新进人员及低年资的护士认真完成本班护理工作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以及病人的生活护理,护师及主管护师应做好指导工作;

 (2)、主管护师、护师在完成本班工作的基础上,还应承担质控、带教、讲课、制订护理计划、科研等工作;

 (3)、把病人满意的护理骨干用到临床第一线,如静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可以考虑安排治疗班,以保障护理服务的“优质”,成立静脉治疗小组,解决全院疑难穿刺问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评,护理部及科室认真做好护士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4、加强护士长的管理,做好护士长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认真落实整体护理,改变排班模式,合理、科学、弹性排班,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认真学习湖北省卫生厅、巴东县卫生局关于《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开展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落实首问负责制,开展全程优质无缝服务活动。

 2、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制度和护士长会议制度,建立由分管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护士长、质检员为成员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抓好二级质控管理,按要求开展质控活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每季度有信息分析。护士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知晓率达100%,护理措施落实率达90%以上,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的有效性。

 3、落实护士长夜查房、节假日查房制度。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管理。

 1、组织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考试,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2、建立和完善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加强护理缺陷管理。护理部统一规范护理缺陷、差错事故记录本,发现缺陷及时记录,科室每月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发现差错及时记录并上报护理部,科室组织讨论、定性,有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

 3、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 及护理常规、规范。由护理部制定护理安全专项检查内容,各层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查隐患、定措施、促改进。

 4、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每月召开工休会,向病人征求意见,及时为病人解决问题。对损伤性治疗或特殊检查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5、继续开展医疗安全月活动,查找自身和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写出自查自纠报告上交护理部。

 1、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理念,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注重个性化服务,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制度,流程,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2、建立和完善危重、疑难病例护理会诊、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强化业务查房效果,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全院护理业务查房1次,科室每年至少组织5次护理业务查房。

 3、引导护理人员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撰写护理论文,鼓励积极投稿。要求护师以上职称者每年至少完成1篇论文。

 4、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认真搞好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创建特色中医医院。

 5、在职培训

 (1)选派2~3名护士长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新技术(PICC)、新业务。各科室派送年轻护士到宜昌中心医院进行轮训3个月,为搬进新大楼打好基矗

 (2)护理业务学习要求:全院每季度组织一次护理讲课,各科室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有记录、有讲稿。

 (3)护理理论培训内容:护理质量标准、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三基”护理知识、专科护理常规、应急预案、急救知识等;

 (4)护理技能培训重点:

 ①基础护理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的规范化培训,特别做好新员工及年轻护士的培训;

 ②常用急救知识和技能。

 (5)积极参加盛州护理学会组织的各种短训班,不断增进新知识、开展新业务,带动全院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

 (6)请院外护理专家到本院进行护理业务知识专题讲座1~2次。

 (7)鼓励护理人员在职继续学习,通过自学考试等方法提高学历,提升知识层次,改善护理队伍智能结构。

 2021年年度中医药工作计划2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镇辖区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镇辖区内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特制定了我镇__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中医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老年人、婴幼儿及进城务工人员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完善的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__年我们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和本单位自己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列入我院工作计划,把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健康教育讲座≥12次/年。每个季度开展中医药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6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中医药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对医务人员举行中医药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9次/年。每个季度开展中医药知识健康咨询活动,全年不少于4次。依据医务人员工作需求、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季节多发病等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中医防治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关内容。

 3、办好中医药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