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究竟读了啥书成了谋圣,其老师黄石公真实面目怎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张良究竟读了啥书成了谋圣,其老师黄石公真实面目怎样?,第1张

提起汉初的张良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位号称“谋圣”的军师帮助汉高祖刘邦灭掉强秦击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人称“汉初三杰”之一,受封留侯,名垂青史。

张良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能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获得了一位世外高人的指点,这个高人就是黄石公。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张良为黄石公捡鞋的故事,说黄石公教给张良一部兵书,张良就是依靠这部兵书成为大谋略家。

但是,黄石公给张良的到底是什么书呢?这部书到底有多神奇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黄石公兵书与张良的故事。

张良早年是一位落魄贵族,他本是韩国贵族后裔,曾经策划过刺杀秦始皇的行动,失败后逃亡。

这时候,张良遇到了一场武侠小说中才有的传奇经历,他遇到了世外高人。

这就是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黄石公考验张良,让张良在桥头等自己,连续三天,并且让张良为自己捡鞋。

张良很谦虚的照做了,于是黄石公授予张良一部奇书,史称“太公兵法”,其实就是《三略》。

《三略》与《六韬》齐名,乃是讲述谋略军政的书籍,但是《六韬》假托姜子牙之名号称《太公兵法》,其实乃是后人所作。

而《三略》其实更接近于张良所学兵法本源,所谓“太公兵法”,实为“黄石公兵法”。

所谓“三略”乃策略、谋略、战略之意,深入浅出,博大精深。

这部兵书流传于后世,成为汉代以后著名的军事典籍,乃兵家必读的经典读物。张良就是凭借这部书成为一代杰出谋士,建立了盖世功勋。

我们现在说策略、谋略、战略似乎并无特殊含义,是司空见惯的词汇,但是在秦末汉初这可是高等军事理论,是先秦时代对于军事政治的高度总结。

张良就是根据这套理论为刘邦制定了大战略策划了各种奇谋,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军政问题时,系统高效的教育和知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力量。

张良就是靠这股力量辅佐刘邦战胜项羽,成为“谋圣”。

比较有趣的是,张良后来阅读学习《三略》有些地方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于是他便与一位好友谈论,这位好友的不少见解对他极有帮助。

他的这个好友就是刘邦,刘邦身为一个亭长出身的草莽英雄却能够迅速理解学习这种高等军事著作,说明刘邦的成功不是偶然,他具备天才的洞察力和学习能力,这也是古往今来成就大事的人必备的一个素质。

有人认为黄石公乃是道家学派传人。但也有人认为黄石公其实是墨家传人,因为张良已经被考证出来乃是墨家巨子,正儿八经的墨家弟子,那么他的老师黄石公自然也是墨门中人了。

后来张良隐居,可能是追寻老师的足迹修道去了。

太公兵法顾名思义就是指的姜太公、太公望吕尚。这部书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距离姜太公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所以这部书大概是托名的,也就是假借了姜太公的名字。而我觉得这部书很可能就是黄石公写的,因为如果是姜太公或者别人所作,这本书不可能不在社会上流传,而事实上这本书是黄石公秘传给张良的

张良读的书是《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又称《六韬》、《太公六韬》,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的基本理论和范畴,多来自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韬晦不露和安静玄默等,同时又引用“黄帝”之书 ,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史记•留侯世家》完整记述了黄石公“圯下授书”和张子房“归葬黄石冢”的情节,读来极富传奇性,而且太史公对此事也有大段议论,似乎张良能成为建功立业的“西汉三杰”,纯属天授英才,全赖《黄石公兵法》。

我们说司马迁不仅是伟大的史学家,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史记》同时也是部不朽的文学作品。《留侯世家》不仅记载了张良的家世、生平,辅助刘邦建立西汉的功业;而且穿插“圯下授书”和“归葬黄石冢”的神奇故事,可谓别出心裁、引人入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让张良的谋略像神仙兵法样具有了传奇性。

读《留侯世家》,我们知道,张良韩国人,祖父、父“五世相韩”,但到他时,韩国已被秦灭了,所以那个恨呀,弟死了也不厚葬,散尽家财要剌杀秦始皇,结果在博浪沙锤击,成了反秦第一人。话说他曾“学礼”,因而在下邳圯上流亡期间,遇一褐衣老父,因知礼而“圯下取履”、“长跪履之”,因心诚凌晨三会老父,终得授奇书:“读此当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十年后,陈涉起兵反秦,张良也拉起百人队伍,投了沛公被授以廐将。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指点刘邦,刘邦也听得进去,而其他人根夲狗眼不识毛,所以张良感叹“沛公殆天授!”此后张良助沛公破杨熊,取宛城西入武关破秦,沛公封宫室还军霸上,鸿门宴沛公死里逃生,烧栈道汉王还定三秦,捐关东之地于黥布、彭越、韩信,止郦食其刻印桡楚权,汉王授韩信齐王印,召天下诸侯困死项羽,封雍齿以稳灭楚功臣,弃洛阳西都关中,引苍山四皓以助太子,击匈奴出奇计下马邑,无不是张良谋划之功。果十三年后,跟随高祖过济北时,在谷城山下见一黄石,取而供之,死后葬于黄石冢。

看来好的文学作品都富有传奇性,张良得授《黄石公兵法》,如郭靖误服宝蛇血、得降龙十八掌、获九阴真经,如令狐冲得授独孤九剑、偶得吸星大法、误练易筋经一样,都让人津津乐道,具有趣味性!这正是伟大文学作品的可贵之处。

但果真是这样吗?如果读者真以为有黄石大仙显灵,授张良以神仙兵法,所以张良能建功立业,那就误会太史公的好意,混淆了文学与史学的界限了!太史公不是说了吗?“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高

再说,“师父引进门,学艺靠个人。”《黄石公兵法》只是孤例,我这儿倒有套兵家宝典《武经七书》——北宋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但北宋以后,几个人成了张良、韩信呢?!

黄埔名将如云,像聂荣臻、林彪、徐向前等能进黄埔的只是少数,我军绝大部分叱咤风云的将帅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很多名将是入了刘伯承元帅的军事学院,才熟读《孙子兵法》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