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石门栈道|秦岭古蜀道之褒斜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3收藏

陕西汉中|石门栈道|秦岭古蜀道之褒斜道,第1张

宇宙是无限的,只有一个家庭。欢迎来到天地大家庭。我国有一条古河,名叫包河。严宝河将继续追寻他的出生地。秦岭太白山南麓,太白山北麓,一条斜水峪,一条同源溪流,与包河相反方向相呼应。早在2000年前的关中,古人就沿着二水开辟了一条鞋袋栈道。秦岭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主要障碍。在李白的诗中,蜀道之南的难点是秦离,而鞋履栈道是穿越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与八蜀天府国境的主要通道。在鞋履的起点,当时的人们创造了一个至今仍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世界上第一条人工穿山隧道,这是石门考古专家郭荣章说的,他的宽度是4米,我们看,汉代车辆的宽度是1米5,所以两辆汉代车辆还是可以让路的彼此在石门。有大量史料记载,琼龙高阁有车有林,意味着鞋袋栈道已通车。这条石门隧道长16米,高约4米,宽约4米,令人惊叹。看似微不足道的工程,但在火药发明之前,1900多年前的汉代商人是如何挖掘这条隧道的?

石门之歌是石门隧道中刻在悬崖上的石刻。他记载了东汉永平四年的一件大事,即公元61年,汉林帝下诏开凿石门。这个史实,至于石门怎么钻,用什么方法钻,用了多长时间,但知子是提炼铁气的发明,大约是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东汉石门隧道开通。到年底,铁制工具已经有了。那么,古代石门也是用铁器凿成的吗?古石门所在的袋子和骨嘴的研究人员特意用钢钎测试了合适的岩石。

这里的岩石非常坚硬。钢铁在岩石表面钻了十几下之后,表面仍然只是一个白点。郭荣章解释说,这里的石头含有大量的石英。我们知道石英的硬度是石头中最硬的。1900多年前,炼铁树还很落后,更别提钢牌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开挖一个16米、4米高、4米高的宽度。隧道工作量简直难以想象。古人不应该用这种方法切割石门吗? 1969年,原石门遗址建于石门水库,埋在水深数十米处。古老的石门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他的发掘之谜一直留在一些学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以求提炼。魏先生的路口是我们的起点。顺着大自然提供的线索,我们用声音 探索 天地间的缘分。天上没有界限,我们的心也没有被堵住。欢迎继续听天地之家。我是刘思佳。 1900多年前,在火药发明之前,古人曾经挖掘出世界上第一条人工隧道。那么,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挖掘隧道的呢?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谜。清代学者贾汉写了一篇关于修栈道的诗,记载当时修栈道采用了一种烧水机的方法,是利用岩石的热胀冷缩原理。大火烧开后,迅速浇水,这样石头就会撕裂,甚至变得像切豆腐一样。然后,古代石门的挖掘也采用了这种方法。郭荣璋说,早在战国时期,李冰就用这种方法修复都江堰,而这位使者也用过烧水机,但还没有试验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免这个问题。就是用科学的态度做这个生意。古籍中说手兵凿离堆,相传。李冰用烧水机的方法挖了一堆犁。

在都江堰修建古石门40年后,汉代也有烧石掘路的记载。据此推测,古石门也应该采用烧水的方法,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方晓文,陕西汉中石门水库石门水库管理局副局长。他说,用大火烧开水机后,他的石头表面应该有些凹凸不平,但现在这个石门洞已经穿越了时间,将近2000年过去了,还有一些人从事时间步进。重复了这么多步骤,那一刻还是比较顺利和顺利的。石文隧道建成后,就在洞内。

当时的人们通过磨崖和雕刻来记录这一事件。所谓磨崖,就是将文字直接刻在天然岩石上,不对山体的岩石进行任何磨削处理。石门摩崖石刻专注于从防卫到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他们是国家的瑰宝。在古石门遗址被淹没之前,文物部门在洞内保存了一些珍贵的石雕。从保存下来的瞬间来看,这些石雕表面光滑平整,完全没有风化脱落的痕迹,而这些瞬间经过无数人的拓片,应该更加破损了,但是为什么没有任何有趣变化的迹象呢?那么陕西汉中缅甸线博物馆馆长郭庆华说,

我对古人用火锅打开石门的方法有些怀疑。当时,我们也做了实验。我们做的实验是用小火炉在原地烧一些石头,然后用水把鸡带上来,看他能不能打猎。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因为这个实验与古人的做法不同。说起来,这个实验也很简单。也就是说,准备一些柴火在岩石上烧也只能这样,因为实验的专家都没有真正用过史料做实验,而且记载非常有限。至于什么时候该烧火,什么时候该用水机?

没有人可以肯定地说,所以我必须迈出一步,说一步。当然,这个实验的结果更加不确定。这样一来,古人想要挖出这条石门隧道,想必是非常困难的。那他们为什么要挖这个石门呢?打不开?这也是从包装鞋栈道开始的,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考古证据。在距包河古口约1公里的地方有一家包丝店。是美丽的宝丝的故乡。宝丝是古宝国的女儿。她叫司机,所以叫宝。到了宝司之后,她就很喜欢她,却不知道为什么。

鲍思总是不开心,不孝顺。赢得美丽的人们微笑。纣王居然采取了叛徒的想法,下令点燃烽火以备军情,紧急报警。于是,各路皇子纷纷带着军队赶来,但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幕幕喝酒嬉戏的景象。司真的笑了,但两年后,有敌军项目被戏弄的诸侯们,都不愿意出兵了。周幽王被杀,鲍司被俘,西周灭亡。这条包鞋栈道的故事,发生在周有望的首都距包河古河口千里之际。这说明,从那时起,关中和汉中就已经有了公路相通。

其实,鞋包路的较早记载,就出现在近代华阳国志的一句话中。当武王攻打周书仪的时候,鞋袋路可能只是一条普通的山路。后来,出于军事目的,逐渐演变成可以通马路的栈道。战国时有记载,栈道通蜀汉千里,天下守秦。但史书或志传中记载,栈道万里无所不能。这进一步说明,鞋包路是你进入蜀国的唯一传统。秦朝以后,又增加了许多从关中进蜀的道路,但在所有进蜀的道路中,只有穿鞋的道路是最方便的。方晓文说,古人很聪明。

他们沿江而建,沿包皮、斜骨,再经秦岭五里坡,顺斜水而下,至235公里外的斜峪关。 ,不翻高山,沿河谷缓坡上下,不翻山,翻秦岭就可以到达斜固关。这是古人的智慧。即使在今天,古包邪路的路线,也是穿越秦岭的最佳选择。未来的道路将按照古道的方向修建。比如我们在316生活路,也就是连云栈道和鞋包路沿线。后江梅公路根据鞋袋栈道原址修建。鞋袋栈道的开通比其他栈道要先进。需很长时间,

短约 100 至 200 公里。也正是因为这个地理因素,鞋套路一直受到历代宫廷的重视。东汉时期,翰林帝决定大规模整修铺鞋路,并刻在石碑上。载,当时广汉、蜀郡八县的官员负责修路。具体结构是2690名正在服刑的囚犯。共修建栈道258里,建桥亭623座,其中桥梁5座。保中县还有游艇、驿站、观崖等建筑64座。汉唐时期,鞋栈道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气势磅礴。这些凌空飞板路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

成为一条古老的国道。方晓文解释说,这段栈道是古包邪道留下的,五官河上还留下了好几个战洞。这些战洞的身躯大约有90厘米,而他的高宽都在40厘米左右。它是一个正方形,它在它的下方。还有一个小曹槽。这个水槽是用来排水的。古法驱平梁柱后,十分深。他考虑到水的腐蚀,把水排干,保证栈道能保持完美的时间。而且时间比较长,在我们下面有好几个洞,这些洞,是一个多层的平梁支撑。是的,底部还有一层方孔,

一个约18厘米的方孔。这个方孔穿过平梁的线,然后下面有个柱子,有两层支撑,然后把平梁敲下来,把两层都支撑起来,上面可以通过车马在崖壁上钻洞,在水中立柱,甚至要多层支撑。这就是古人不怕困难的原因。栈道年年修缮,但这条高速公路在修路和谷口的时候,已经修不好了。地球纬度所呈现的交汇点是我们出发的起点。顺着大自然提供的线索,我们用声音去 探索 。神秘大哥碧江千葵不收我们的心,就不会被关起来。

欢迎继续收听天地世家,我是刘思佳。包河古口的两座山在离千人弯处相望。因为十多米的距离,需要十多公里的山路。考古学家郭荣璋说,出发前要翻过棋盘山,因为这条路线是从关中到中原,包括河南。有些地方通向大兴和通道,所以这是喉咙所在,这门不是一个地方的门。这是两个地区之间的唯一途径。喉咙在哪里。在公元 61 年,

翰林帝下令开启石门。奇怪的是,开工时,记载石门是在两年后,即公元63年至66年之间,才开的。至于石门开了多长时间,我无从得知。我认为它不是在几个月内完成的,也不是在一年内完成的。他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应该是更长的时间,回到刚才那个。施工技术问题。倒水烧火的方法,听上去很简单,但仔细挑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如何使岩石达到要求的温度?风向不对,火力不集中怎么办?你还需要古董设备吗?水机启动前,大火要烧多久?

古老的用火烧水机的方法终于得到了验证。那么为什么石门洞的食雕非常光滑平整,至今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毕竟这只是一个实验,只是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至于古人在建造中的具体细节,我们无从考证方向。文章说,古人烧掉之后,剩下的岩体就像切豆腐一样,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效果。郭清华认为,今天的实验看似成功,但他在燃烧的是,如果表面在深入突破,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闫呢?虽然说他热的比较好,

但是回风还是有问题的,所以这无形中的工程量会更大,那么问题会更复杂,难度也更大。开水机的方法可以说是古人的一大发明。据说直到清朝就已经有了炸药。我们还是用这个老办法挖山挖路。也许古人用这种方法熟练自如,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金人还不是很清楚,可能是用柴火或者木炭烧的,也可能有古扇之类的装备。他们从水机开始,后来发现醋更有效。总之,具体细节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我们猜测的同时,

只能为古人所用。表达对宇宙无限的钦佩的智慧。感谢您今天收听天地家族。

  《秦岭神树》里吴邪和王胖子从海底墓回来后,碰到要倒卖六角铃铛的小马,并从他那里听到一段关于秦岭祭坛的故事,然后两人动身前往秦岭,这里所说的秦岭祭坛存在于厍国时期,相信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厍国,真正的历史上是否有厍国呢?

  剧中解释了厍国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祭祀神树,而且只要你奉献鲜血浇灌它,就能满足任何愿望,所以这棵神树也被叫做愿望树。

 厍国的历史仅来自于《盗墓笔记》,正规历史文献里没有关于厍国的记载,所以它的真实性无从考证。

  《盗墓笔记》记载厍国出现在西周时期,西周初期,厍国曾繁荣一时,到了西周中期,它就突然销声匿迹,也只留下一点零星信息出现在古简里。

 厍国是古时候存在于陕西和湖北之间的一个小国,距今已经消失了两千年,在很多神话传说里还有厍国的存在,特别是《山海经》里,提到了川外的蛇国,厍就是蛇的谐音,所以蛇国就是厍国,厍国算是个少数民族,他们会祭祀一种人面蛇身的图腾。

  曾有历史学家对厍国进行研究,认为厍国是华胥古国的后裔,因为华胥古国有伏羲人面蛇身的传说,这些传说都是来自于出土的古籍文书,到底厍国是不是存在还有争议,但在正史里没有相关记载。

  《秦岭神树》的故事就是以厍国为核心,讲述了吴邪等人在秦岭经历的一切,以及青铜树的来历。在这个过程里,秦岭神树的秘密被慢慢揭开,关于青铜树物质化的能力也呈现在大家面前,吴邪和王胖子能不能安全离开秦岭呢?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发展。

不是,秦岭的地理位置与古时昆仑山的地理位置不符。秦岭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而昆仑山自汉朝以来的位置就位于西藏与新疆的交界,很显然秦岭不是古时的昆仑山。

秦岭地理位置: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

昆仑山地理位置: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的公格尔峰(海拔大约7649米,另说7723、7719)。

扩展资料:

秦岭的主要山峰:

1、终南山

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唐代官绅多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

2、华山(惇物山、太华山)

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西安市以东120千米处,最高处2160米,为秦岭东段高峰之一,有南、西、北、东、中五峰,又称太华山。华山奇峰突兀,气势磅礴,自古以奇险峻拔著称于世。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相传道教全真北五祖中的吕洞宾、刘海蟾曾修道于此。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南山湫、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为西安市旅游胜地之一。

3、太白山

位于太白县东南与周至县交处,最高峰拔仙台3767米,秦岭主峰,中国大陆东部最高峰,名山之一。夏商称悖物山,周称太乙山,《史记》中称岳山,魏晋始称太白山。山地土壤、植被、气候垂直带谱复杂,分带明显,林木茂盛。山高坡陡,谷地深邃狭窄,石峰林立,千姿百态。

海拔2500米以上寒冻风化强烈,在缓坡谷底形成石河、倒石堆地貌景观。由拔仙台向东南延伸的跑马梁,海拔3500—3700米,长约6千米,宽数百米,为中生代秦岭准平原面的残留部分,也是秦岭山地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山地夷平面。

其上发育有石海、石环、石多边,形等冰缘地貌。太白山曾多次受到第四纪古冰川的作用,海拔3000米以上古冰川遗迹保存较好,有角峰、刃脊、冰斗、冰斗湖、槽谷、冰蚀湖、冰碛湖、终碛堤等多种形态。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侧断层陷落。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1997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秦,原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名字。2200多年前,秦人将一座山全部纳入了自己的版图。至汉代,人们用“秦”命名了这座山,这就是秦岭。如今,陕西简称“秦”,但像秦国不局限于陕西一样,秦岭并非只是陕西境内的南山。长久以来,至少有三个“秦岭”概念:其一,小秦岭。华山向东延伸进入河南,潼关与函谷段称之为小秦岭。小秦岭的主体在豫西灵宝境内。其二,中秦岭。即《辞海》“秦岭”词条记述的“狭义秦岭”,是“广义秦岭”在陕境的一部分,也是秦岭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其三,大秦岭。从甘青交界处的西倾山起步,向东奔腾逶迤,山连山,峰叠峰,一直到河南境内的伏牛山。这也是《辞海》“秦岭”词条下记述的“广义秦岭”。大秦岭是一座巨大的山系,由西至东长约1600公里,由南至北宽约100-200公里。可谓“连山接海隅”。

正如“走进秦岭系列之开篇序言”指出:“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秦岭最为重要和独特。”“秦岭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体现在文化和 历史 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一座山脉像秦岭一样哺育中华文明进程,也没有一座山脉像秦岭一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进程。如果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秦岭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父亲山。”“我们拥有了秦岭,实在是一种得天独厚的福份;选择了秦岭,便选择了一个深厚而博大的文化优势,一个可以自由驰骋、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

大秦岭是中华脊梁,中华龙脉,中华父亲山,中国地理标识,中国生态命门,中国文化与中国生态的一张靓丽名片。大秦岭不是一省一地的“后花园”,而是中国人的中央花园、中央公园。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著名篇目:秦岭,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第一次明确道出,一直以来陕西人怀有建设“秦岭国家公园”的梦想。怀有如此梦想,基于“九个理由”:

理由1:秦岭是中央之山

中国国家地理坐标的基准点,即中国大地原点,在西安以北40公里处的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2000多年前,一条南北走向、长达1000多公里、穿越汉长安城中轴的西汉地理基线也从此处经过。摊开中国地图,你一定会发现:最靠近中国大地原点的大山,就是东西走向、恢弘巨丽的大秦岭。也就是说,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中部大山。也可以说,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央之山”。理所当然,秦岭国家公园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央之园”,也是天赋的“中央之园”。

理由2:秦岭是地脉之山

大秦岭是一座古老的褶皱断层山脉,地质构造很复杂、很特殊,也很特色,山体内部沟壑交织,峰峦叠嶂,地势高低悬殊,状况升降强烈,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质景观。秦岭是野外地质博物馆,也是野外地质实验室,享有“天然地质博物馆”美誉。中央造山带由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东秦岭造山带和大别山造山带“五大造山带”构成。它宛若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中部”,而大秦岭又处在“中部的中部”。早在2500多年前,《周易》就把秦岭称作“龙脉”。

理由3:秦岭是地气之山

也许,正因为处在中国地理的“中央”,大秦岭以她坚实而高耸的脊梁,将偌大一个中国开分为南方和北方。主脊以南是亚热带,主脊以北是暖温带。秦岭主脊不仅是气候分界线,也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南秦岭属于长江流域,北秦岭属于黄河流域。今人以为,森林是“地球之肺”。其实,秦岭早有“地肺山”之名。终南山是北秦岭核心地段,《史记·夏本记》:“终南山,一名地肺山。”秦岭之商山、枯枞山,亦有“地肺山”或“肺山”之名。

理由4:秦岭是文史之山

在中国文化中,大秦岭的气场之大,可谓独树一帜、举世无双。秦岭哺育了渭河,哺育了关中,这里是中国 历史 上最早的“天府之国”。中华民族的神话故事,大部分发生在这一带。西安是“关中之中”,古称长安, 历史 上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古老的“丝绸之路”由此出发,连接欧亚,联通世界。周秦汉唐是决定中国文化走向的四大朝代,皆奠基和崛起于关中。大秦岭哺育了洛河、河洛地区,洛阳是“河洛之中”,古称雒阳、豫州,是与长安比翼双飞的“千年帝都”,也是“十三朝古都”。在文化上,大关中是“中国龙首”。在地理上,大秦岭是“中国龙脉”。汉中在大秦岭之中,由此定鼎了汉室、汉朝、汉人、汉字、汉文化。汉江与丹江交汇的丹江口地带,是楚文化“祖庭”所在。嘉陵江源出秦岭之玉皇山,嘉陵江流域的巴蜀文化独具一格。

理由5:秦岭是宗圣之山

西安、洛阳皆为十三朝古都,“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佛、道两家崇山尚水,佛、道祖庭多在秦岭。楼观台、白马寺、大慈恩寺、草堂寺、静业寺、香积寺等佛道祖庭及其流派分支密集分布,秦岭因此成为佛教、道教名山。龙门山、麦积山是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五岳”之西岳华山、中岳嵩山皆在秦岭。“长安回首绣成堆,山顶前门次第开。”帝王行宫也是秦岭中的靓丽风景。

理由6:秦岭是栈道之山

早于大运河的 历史 景观是万里长城,早于万里长城的 历史 景观是秦岭栈道。长城的精神在于“围”和“堵”,以大围墙的姿态拒绝外人进入自己的“家园”,而栈道的精神是延伸、沟通和发展,引进来、走出去。有人将“中国古栈道”定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秦岭栈道已有三千多年 历史 ,远早于“秦直道”的 历史 。如果没有秦岭栈道,就不会有大秦强汉盛唐。秦岭栈道是巨大而密集的交通网,是中国古代山区“高速路”。“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由东向西,秦岭古道分别是武关道(商山道、秦楚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故道),以及米仓山中的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 历史 悠久的栈道文化、栈道景观,正在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理由7:秦岭是水源之山

大秦岭是一座巨大的绿色水库,源源不断向山麓下的文明提供水源。大秦岭孕育了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的四大著名江河。秦岭之水曾经支撑了古代中国的国都:长安、洛阳,如今也在支撑当代中国首都:北京!

渭河,黄河第一大支流。也称禹河,黄河最大支流,关中-天水母亲河。《尚书》记述,大禹“导渭于鸟鼠同穴山”。千百年来,人们认为鸟鼠山是渭河源头。今人也有认为,渭河正源在与鸟鼠山相距不远的豁豁山。无论是鸟鼠山,还是豁豁山,皆出自秦岭,并沿秦岭北麓向东818公里,至潼关入黄河。北岸接纳黄土高原之水,南岸接纳秦岭之水。秦岭是大关中的绿色水库,滋润了大西安、大关中,滋润了中国 历史 上最早的“天府之国”。

洛河。古称雒水,源出东秦岭,源头是陕西洛南、蓝田、华县交界草链岭龙潭沟,一路向东453公里入黄河。洛河北岸接纳华山、崤山南麓之水,南岸接纳蟒岭、熊耳山北麓之水。洛河是黄河下游南岸最大支流,河洛地区(居“天下之中”)的绿色水库和母亲河。上游的洛南在洛河之南,下游的洛阳在洛河之北,并被称为中国“神都”。

嘉陵江。正源在宝鸡南山——玉皇山南侧,一路向南1345公里,流经甘肃、四川,在重庆朝天门入长江,是长江第二大支流。西汉水是嘉陵江第二源头,出自天水南部齐寿山南麓,流向东南279公里,在略阳县入嘉陵江。

汉江,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三源:漾水、沮水、玉带河,均出自秦岭。汉江东流 1577公里,在汉口入长江,号称“三千里汉江”。丹江是汉江一大支流,源自商洛秦岭凤凰山,流向东南384公里,在丹江口入汉江。从秦岭湖(丹江口水库)取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水源皆源自秦岭。

理由8:秦岭是精灵之山

森林是生灵乐园,秦岭是精灵之山,生物基因库,世界生物多样性典型地区。

秦岭气候涵盖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多样的气候造化了多样的物种,从亚热带到寒带植物应有尽有。南秦岭是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以落叶阔叶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北秦岭明显垂直分布暖温带山地森林景观,由低到高是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自下而上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秦岭面积不到全国的1%。秦岭种子植物197科,1007属,3446种,分别占全国同类总科数的6523%、总属数的3379%、总种数的1404%。其中,秦岭裸子植物9科、23属、45种,分别占全国相应同类别的8181%、6765%、2331%。秦岭被子植物188科、984属3401种,分别占全国各相应类别的6460%、3340%、1396%。有华杉、连香树、山白树、金线槭、独叶草、星叶草、西麦草、瓶儿小草等26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太白山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俗语“太白无闲草”,“走一趟太白山,胜读半部《本草》”。

植物是第一性生产,动物是第二性生产,多样化植物造化了多样化动物。秦岭脊椎动物82科642种,其中兽类142种,鸟类338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种。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豹、林麝、金雕、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血雉、红腹锦鸡等珍稀濒危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大鲵最具代表性,是中国特产最大有尾两栖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被称为“秦岭四宝”。

理由9:秦岭是国有之山

秦岭是中国森林宝岛,周边省份的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多在秦岭之中。陕西秦岭国有森林占秦岭森林的四分之一,国有乔木林占秦岭乔木林的三分之一,国有森林蓄积占秦岭森林蓄积的二分之一。在秦岭最核心部分,国有林场集中连片,自然保护区成群分布,清一色是国有山林。秦岭山大部分地域是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适宜于构建国家公园。

一点建议:建立秦岭国家公园体制

森林是陆地绿海,秦岭是森林宝岛,绿色水库,蕴藏着无限的绿色宝藏。《尚书》载:“终南惇物”。秦岭中的木材、薪材、食材、药材、山货、矿产,以及宝贵的水资源,支撑了山麓下辉煌的农业文明。然而,随着文明发展壮大,向森林索要更多资源,最终超出了森林再生能力,导致秦岭森林面积减少和秦岭生态功能衰退。秦岭里的树,由多变少,由大变小,“秦岭绿”由深变浅,这如同君王入地穴,深陷窘境。这是文明的尴尬,秦岭的尴尬,也是陕西的尴尬。

秦岭终归是陕西本色,“秦岭绿”代表着“陕西绿”。秦岭施惠陕西最多,陕西对秦岭也感情最深。保护秦岭,陕西态度最坚决、出手速度最快,动作力度也最大。在21世纪临近的时候,陕西率先开启恢复与重建秦岭生态的进程,秦岭保护走在各省前列。2007年,陕西省制定了专项保护秦岭的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之后,又出台了《陕西省汉丹江水源保护条例》。秦岭所在各级政府,配套建立了制度规范和相应的组织机构。“秦岭绿”由浅而深,恰如君王出地穴,王者归来,风光不减,风采依然,风华绝代。这为“建设秦岭国家公园”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信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陕西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美丽陕西”,“建设秦岭国家公园”。陕西打造“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秦岭国家公园无疑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也势必引起世界瞩目,赢得世界尊重。建设秦岭国家公园以建立秦岭国家公园体制为前提,也就是要破除部门各自为政的束缚,冲出地方各自为战的藩篱,坚持制度在前,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综合统筹秦岭域内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地质资源、风景资源、人文资源,整合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 旅游 观光、科普科考“四位一体”,紧密融合。在《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基础上,加快制定《陕西省秦岭国家公园条例》,为“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奠定法治基础。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将谱写出美丽陕西建设的生态名篇,也将成为美丽陕西最靓丽、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如江河湖泊、浩瀚大海一样,高山峻岭庇佑了文明,滋养了文明,也曾阻挡了文明。在汉代,曾有人感叹,南山,天下之阻也。如今,天堑变通途。舟桥、涵隧技术日新月异,“铁、公、机”突飞猛进,高速交通代替了曾经繁忙的古道系统。特别是随着生态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秦岭的生态价值日益凸显。生活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并不需要理由。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人们都更加关注秦岭,亲近秦岭,拥抱秦岭,沐浴秦岭。如今,秦岭已不再是“天下之大阻”,而已是“天下之大利”。我们一定要做好“大利天下”的事——建设好秦岭国家公园!

陕西省

秦岭位于陕西省,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而广义上的秦岭,西起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广义上的秦岭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中支为凤岭,南支为紫柏山。而中段则称为钟南山,而东段则是陕西秦岭,也就狭义秦岭。

秦岭地理意义是什么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花生、桐油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油菜、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